資源簡介 題組二 全國甲、乙卷精選1.(2024全國甲)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每個人都要學習與他人相處。有時,我們為避免沖突而不愿表達自己的想法。其實,坦誠交流才有可能迎來真正的相遇。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 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審題指導作文提供的材料有三句話。第一句話,預設前提,點出青少年成長中要面對的現實問題。第二句話,指出青少年在與人相處中出現的問題,關鍵詞語是“避免沖突”“不愿表達”,引導考生思考長期為避免沖突而不愿表達可能會導致問題的累積和誤解的加深。第三句話,指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關鍵詞語是“坦誠交流”和“真正的相遇”。“坦誠交流”是指敞開心扉、真誠地表達自己,并且愿意傾聽和理解對方的想法。“真正的相遇”強調的主要是心靈上的共鳴和相互的認可。整體上看,材料的主題很明確,即“坦誠交流才有可能迎來真正的相遇”。寫作時應思考“為避免沖突而不愿表達”的弊端與“坦誠交流”的意義,以及人際交往中的溝通方式和相處策略,還可由對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問題的思考,延伸到對國與國之間交流的問題的思考。文體上,可以針對材料內容進行思辨,將其中的前提、問題(現象)、辦法(答案)作為立論的基礎,圍繞其中的關鍵詞語凝練觀點,寫出切合題意、思想深刻的議論文;也可以擇取一個現象、一個故事、一段經歷寫出有真情實感的記敘文。推薦立意 (1)真正的相遇源于坦誠交流;(2)坦誠交流,共創和諧;(3)對話交流,共跨鴻溝;(4)坦誠交流,擁抱相遇;(5)直面沖突,勇于表達。2.(2022全國乙)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北京:雙奧之城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 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比賽 成績 中國奧運代表團名列金牌榜第一,獎牌榜第二;殘奧代表團名列金牌榜第一,獎牌榜第一。均創歷史最好成績 中國冬奧代表團名列金牌榜第三,獎牌榜第十一;冬殘奧代表團名列金牌榜第一,獎牌榜第一。均創歷史最好成績群眾 體育 全民健身事業蓬勃發展 “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為現實科技 亮點 世界跨度最大鋼結構場館“鳥巢”;場館污水處理再生利用率達100% 智慧場館和智慧服務;“分鐘級”“百米級”精準氣象預報交通 支持 全國第一條高鐵京津城際鐵路開通,助力奧運 京張智能高鐵冬奧列車開行;全國高鐵運營里程超4萬公里,居世界第一國家 經濟 國內生產總值:31.4萬億元(2008年) 國內生產總值:114.4萬億元(2021年) 雙奧之城,閃耀世界。兩次奧運會,都顯示了中國體育發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國綜合國力的跨越式發展,也見證了你從懵懂兒童向有為青年的跨越。親歷其中,你能感受到體育的榮耀和國家的強盛;未來前行,你將融入民族復興的澎湃春潮。卓越永無止境,跨越永不停歇。請結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為主題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受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審題指導本題材料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以“北京:雙奧之城”這一社會熱點切入,以表格的形式從比賽成績、群眾體育、科技亮點、交通支持、國家經濟等角度直觀呈現了北京舉辦兩次奧運會的情況和影響。第二部分是文字材料,既概括了表格的內容,又引導學生思考自身身份,連續出現三個“你”,啟發學生回顧十四年來國家的跨越式發展歷史,見證國家諸項事業蓬勃發展的當下,展望并融入民族復興的未來,勇擔重任,成為“強國有我”、不斷“再跨越”的生力軍。 寫作時應當明確“跨越,再跨越”不是簡單的重復關系,而是有其特定的內涵,應當與材料中的“卓越”聯系起來。第一個“跨越”是對此前的跨越,而第二個“跨越”則是在“卓越”基礎上的再次跨越。二者是不同層次的,立意時不能脫離“卓越”,而應當準確把握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深入思考。“跨越,再跨越”,確定了寫作的主題,引導學生具體思考“有哪些跨越 ”“如何才能跨越 ”“怎樣才能將個人的跨越與國家時代的跨越緊密結合 ”等問題。推薦立意 (1)我與祖國同“跨越”;(2)踔厲奮發,進無止境;(3)與國共成長,跨越再跨越;(4)跨越發展,卓爾不凡;(5)回望新時代,昂首再跨越;(6)奮斗再奮斗,跨越再跨越;(7)生于跨越不止的時代,成就跨越不止的青春。3.(2021全國甲)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中國共產黨走過百年歷程。在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的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已經深深融入我們的血脈和靈魂。我們過的節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們唱的歌曲如《義勇軍進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讀的作品如《為人民服務》《沁園春·雪》《荷花淀》《紅巖》,我們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釗、夏明翰、方志敏、楊靖宇,我們學習的榜樣如雷鋒、焦裕祿、錢學森、黃大年,等等,都給予我們精神的滋養和激勵。我們心中有陽光,我們腳下有力量。我們的未來將融匯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我們處在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請結合材料,以“可為與有為”為主題,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審題指導材料內容包括三層意思:首先交代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這一背景,指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的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已融入我們的血脈和靈魂;其次從我們過的節日、我們唱的歌曲、我們讀的作品、我們景仰的革命烈士、我們學習的榜樣等角度具體陳述事例;最后總結并引出命題意向,“我們的未來將融匯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我們處在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這一句是關鍵句,明確了寫作的主題,引導學生將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融合在一起,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要緊扣材料內容,明確“可為”與“有為”的深刻內涵及關系。“可為”強調客觀環境和條件,“有為”強調主觀意識和作為。“可為”一方面指我們處于大有可為的“新時代”,另一方面也指我們具有大有可為的理想和才干。與此相照應,“有為”一方面指我們應當將“小我”融入“大我”,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應該大有作為;另一方面也指我們要傳承紅色文化、賡續精神血脈,欣逢新時代,必將大有作為。“可為與有為”的寫作主題的設定,要求寫作時明辨“可為”和“有為”的關系,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進而思考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我們應當如何積極有為,如何完成新一代青年傳承紅色文化、賡續精神血脈、肩負時代重任、續寫時代新篇的歷史使命。推薦立意 (1)時代大可為,青年應作為;(2)行可為之事,做有為青年;(3)紅色文化讓“可為”更“有為”;(4)傳承革命文化,爭做“有為”新人;(5)可為更要有為,不負青春韶華;(6)在可為枝頭綻放有為之花;(7)處可為時代,做有為青年;(8)“可為”才“有為”,“有為”需“可為”;(9)肩負時代重任,續寫青年使命。4.(2021全國乙)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古人常以比喻說明對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礎、方法、路徑、目標及其關系等。如漢代揚雄就曾以射箭為喻,他說:“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發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斷加強修養,端正思想,并將“義”作為確定的目標,再付諸行動,就能實現理想。上述材料能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啟示,請結合你對自身發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審題指導材料先用一個總起句“古人常以比喻說明對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礎、方法、路徑、目標及其關系等”進行鋪墊,這為后文對揚雄的名言的理解限定了方向——實現理想。由此也提示我們須圍繞“實現理想”來寫。 接下來材料引用了漢代揚雄的一句話闡述了實現理想必須經過的環節:“不斷加強修養,端正思想,并將‘義’作為確定的目標,再付諸行動。”這其實是引導學生在追求理想時將“義”作為目標。“義”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既包括正義、道義,也包括國家大義。寫作導引語“上述材料能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啟示”,限制了寫作主體,即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因此,我們必須思考:“理想”的內涵是什么 站在“當代青年”的立場,應該怎樣理解“加強修養”“端正思想”“將‘義’作為確定的目標”“付諸行動”的內涵 “請結合你對自身發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進一步限定學生要結合自我發展來選材。這就要求學生從自身發展、時代精神出發,站在青年的角度來思考,寫出當代青年的個性風采。如果學生只寫自己對理想的認識和思考,或者只寫對材料中古人追求理想的理解,這些都不是最佳立意。推薦立意 (1)修身正德,實現理想;(2)理想照耀中國夢;(3)正心而修身,理想在腳下;(4)樹立遠大理想,堅定前行目標;(5)修身循義,理想在望;(6)加強自身修養,振奮時代精神;(7)懷揣理想,奔赴熱愛;(8)立義修身,助力民族復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