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練題型 文化(語言)現象總結型1.中國古典詩詞中“空”字的使用頻率很高,或營造空靈幽靜的氛圍,如“ ”;或有徒勞之意,流露無奈感傷的情緒,如“ ”。 答案 空山新雨后/夜靜春山空/空山不見人/空山凝云頹不流 塞上長城空自許/隔葉黃鸝空好音/莫使金樽空對月/懷舊空吟聞笛賦2.很多詩歌通過今昔對比,突出世事變遷,如“ , ”,對比之間,盡是感慨。 答案 (示例1)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示例2)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示例3)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示例4)六朝舊事隨流水 但寒煙衰草凝綠(示例5)過春風十里 盡薺麥青青3.古詩文對“煙”字情有獨鐘,比如常用“煙”字表現楊柳的生機之盛與朦朧之美,如“ ”;或用“煙”字形容水霧彌漫,如“ ”。 答案 煙柳畫橋/絕勝煙柳滿皇都/綠楊煙外曉寒輕 煙濤微茫信難求/但寒煙衰草凝綠/煙波江上使人愁/多少樓臺煙雨中4.古代詩歌中常在上下兩句對舉出現“前后”“上下”“遠近”“天地”等詞語,來表述時間或空間的變換,如“ , ”。 答案 (示例1)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示例2)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示例3)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5.擬聲詞常以疊詞的形式出現,古詩詞中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如“ , ”。 答案 (示例1)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語(示例2)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示例3)呦呦鹿鳴 食野之蘋6.在表現懷人主題的古代詩歌中,詩人經常采用“對寫”手法,從對方著筆,含蓄地表達情感,可謂“此處思念,彼處著墨”,如“ , ”。 答案 (示例1)還顧望舊鄉 長路漫浩浩(示例2)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示例3)今夜鄜州月 閨中只獨看7.以景結情是詩人慣用的一種技巧,它可以使讀者在景物描寫中馳騁想象,體味詩的意境,如“ , ”。 答案 (示例1)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搖情滿江樹(示例2)撩亂邊愁聽不盡 高高秋月照長城(示例3)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8.酒食是詩歌中常見的描寫對象,古人無論貧富,設宴待客皆有酒有菜,比如“ , ”。 答案 (示例1)烹羊宰牛且為樂 會須一飲三百杯(示例2)鐘鼓饌玉不足貴 但愿長醉不愿醒(示例3)盤飧市遠無兼味 樽酒家貧只舊醅(示例4)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9.山川風物、四時好景激發了文人墨客無限才情。古代許多詩詞文賦都描繪了“水天相接”的美景,這些句子意境或開闊,或唯美,或空明,如“ , ”。 答案 (示例1)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示例2)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示例3)白露橫江 水光接天(示例4)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示例5)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10.在古詩文中,作者常用擬人手法賦予“云”這一意象豐富的情感,如“ , ”。 答案 (示例1)云無心以出岫 鳥倦飛而知還(示例2)吳絲蜀桐張高秋 空山凝云頹不流(示例3)纖云弄巧 飛星傳恨(示例4)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示例5)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11.“徘徊、猶豫不決”在古詩文中有不同的表達,可生動地塑造人物形象、襯托人物心情,如:“ , 。” 答案 (示例1)景翳翳以將入 撫孤松而盤桓(示例2)豈敢盤桓 有所希冀(示例3)愛而不見 搔首踟躕12.詩詞中使用設問的方式,有助于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引發讀者思考。請試舉一例:“ 。” 答案 (示例1)其間旦暮聞何物 杜鵑啼血猿哀鳴(示例2)座中泣下誰最多 江州司馬青衫濕(示例3)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13.古詩詞中數詞“九”常常表示虛指,如“ , ”。 答案 (示例1)青泥何盤盤 百步九折縈巖巒(示例2)亦余心之所善兮 雖九死其猶未悔(示例3)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若默寫詩句中的“九”是具指,則不對,如“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等)14.列錦,亦稱“名詞鋪排”,是指由名詞或名詞性短語排列在一起,用以烘托氣氛、創造意境、表達情感的一種修辭手法。古典詩歌作品中常見的運用這一修辭手法的詩句,如“ , ”。 答案 (示例1)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示例2)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大散關(示例3)雞聲茅店月 人跡板橋霜(示例4)煙柳畫橋 風簾翠幕(示例5)細草微風岸 危檣獨夜舟(示例6)綠蟻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15.“荷”,又稱蓮、芙蓉、芙蕖等,是我國古典詩文中的常見意象,意蘊豐富。如“ ”一句便是取其美好形象表達愉悅暢快之情,而“ ”一句則是取其高潔品質寄寓高尚的情操。 答案 映日荷花別樣紅/小荷才露尖尖角/一一風荷舉/蓮動下漁舟/蓮花過人頭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清水出芙蓉/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16.在中國古典詩詞中,“無聲之境”十分受高人雅士青睞,它是一種超脫耳根直訴靈魂的體驗,比如有詩詞云:“ , 。” 答案 (示例1)別有幽愁暗恨生 此時無聲勝有聲(示例2)相顧無言 惟有淚千行(示例3)波心蕩 冷月無聲(示例4)細雨濕衣看不見 閑花落地聽無聲17.小明學習成語時發現,很多成語出自唐宋詩詞,如“千呼萬喚”出自白居易《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這樣的詩句還有“ , ”等。 答案 (示例1)女媧煉石補天處 石破天驚逗秋雨(示例2)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示例3)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18.唐代許多詩人在送別親朋好友時,寫下了很多安慰對方、樂觀豁達的詩句,例如“ , ”。 答案 (示例1)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示例2)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示例3)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示例4)離魂莫惆悵 看取寶刀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