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南省許昌市2025-2026學年高二開學摸底檢測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從活靈活現的剪紙到精妙絕倫的青瓷、從余音繞梁的古琴到筆走龍蛇的書法……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無不訴說著中華文明千百年來的燦爛與輝煌,它不僅見證了歷史的變遷,更見證了文明的傳承,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何讓口傳心授的生活智慧煥發時代生機造福千家萬戶?近年來,非遺與數字化技術的結合賦能非遺數智轉型,讓非遺文化“活”了起來。利用VR、AR等數字技術,深度模擬非遺文化的生成環境,并結合虛擬現實智能建模,既保留了細節特征,又沉浸式地再現了人文環境和歷史場景,從而能夠原真地展示活態非遺。為了讓留存千年的脆弱的藝術瑰寶“活”起來,樊錦詩大膽構思了“數字敦煌”,讓全國各地的網友足不出戶就能“云游”石窟,感受石窟內部豐厚的文化底蘊。通過數字化賦能,觀眾既能參觀實體洞窟,又能在虛擬的AR內容中和九色鹿合影,與飛天互動,實現了“窟內文物窟外看”的新嘗試。非遺傳承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保持其“原真性”,不僅要實現技藝本身的原貌呈現,更要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用戶瞬間穿越古今,感受真實的歷史時空,領略非遺的文化魅力。在舞蹈節目《唐宮夜宴》中,14名身著齊胸衫裙,體態豐腴、神情嬌愁的年輕舞者,在先進的3D和AR技術的輔助下,在虛擬影象與現實舞臺交相呼應下,仿若唐裝仕女從古畫中走了下來,用活潑俏皮的舞姿展示了仕女從整理妝容到夜宴演奏的過程,讓觀眾仿佛穿越回了1000多年前的唐朝。美輪美奐的《芙蓉池》再現了上元佳節的熱鬧有趣,《只此青綠》一舞更是舞出了千年的文化底蘊。唯有文化與技術的不斷融合創新,才能更好地實現文明的傳承。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非遺文化的傳承不會一蹴而就,在長河奔騰、萬物勃發的新時代背景下,只有不斷與時俱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才能長久地“活”在大眾的心中,綻放新的光彩。(摘編自蒲吉《深耕中華文化傳承非遺之美》)材料二:近幾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縣不斷探索“非遺”商品化、市場化、產業化路徑,借旅游東風將桃片糕、老臘肉、新竹編等“非遺”產品推向市場,闖出一條傳承、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五千年綿延不斷的中華文明史給我們留下了燦若繁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汴繡、蜀錦、烙畫、陜北民歌、河南墜子、鄒魯禮樂……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歷史積淀,也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活態呈現的重要內容和主要載體。讓非遺“活”起來、“火”起來,是對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一種認同,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信,這將有利于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非遺只有被需要,才能有生命力。流傳至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誕生并歷經千百年傳承,得以保留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于不斷創新以適應不同時代的社會需求。如今,信息化、智能化時代的到來,重塑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斷變化。非遺不創新,必然會與時代脫軌,最終走向沒落。通過AR、VR、沉浸感官等數字化手段,與電影、服裝、音樂等行業實現跨界融合;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手段展現非遺精髓等途徑都是極好的創新傳承手段。創新沒有標準答案,只要敢于思考、勇于嘗試,必然有所突破,一切努力都值得鼓勵。對非遺傳承人來說,經營非遺產品的最大問題是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使得非遺傳承面臨后繼乏人、斷層的危機,非遺項目實行產業化運營發展可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良性循環,解決傳承人的后顧之憂,為非遺的傳承與發展提供更多支持。湖北曉姚農夫供應鏈有限公司創始人姚萬貴,研發推出手撕臘肉、手撕黑豬肉、手撕土雞、QQ蹄花等系列旅游休閑食品,受到市場歡迎;“竹編姑娘”饒金芝從年輕女性特有的視角,設計開發了系列箱包、飾品,深受年輕游客喜愛。這些都是非遺產業化的成功案例。非遺從業者要在保持原生技藝本真性的同時,不斷創作挖掘適應當下時代消費者喜好的產品,滿足年輕用戶時尚化、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提升非遺的自我造血功能。通過學校傳承非遺文化,可以改變以往非遺師徒傳承單一的局面,將傳承面擴大。在湖北宜昌,非遺傳承在校園廣泛開展,如夷陵區鴉雀嶺鎮梅林小學自2013年開展宜昌絲竹進校園活動至今,先后培養小樂手千余名;長陽縣探索實施非遺“654”校園傳承模式,讓非遺校園傳承更加有序、有效……這些都是宜昌非遺傳承的一大特色和亮點,值得宣傳和推廣。各地教育部門可進行相關探索,如聘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走進校園講授示范相關知識和技能,鼓勵教師與非遺傳人協調設置課程,探索設置非遺“特色學科”和“特色專業”等。非遺“進校園”,可以在潛移默化間將非遺植入青年人的心靈,使非遺生生不息。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是推進文化自信的一個重要載體。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做好非遺的保護、傳承與發展,讓非遺在大眾生活中徹底“活”起來。(摘編自錢山《讓非遺文化“活”起來》)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其在當下傳承與發展的最有效的路徑是以VR、AR等技術將其虛擬化、場景化。B.樊錦詩構思的“數字敦煌”是一個大膽的創新,這一數字化呈現形式使得敦煌石窟文化得以突破時空限制,擴大了傳播范圍。C.建始縣把非遺的傳承、發展與旅游結合起來,將當地特色非遺產品推向市場,這也為其他地方的非遺文化發展提供了借鑒。D.姚萬貴研發推出的旅游休閑食品,饒金芝設計開發的適合年輕女性使用的竹編產品,都獲得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VR、AR技術在非遺的場景再現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未來更為成熟的人工智能可能也會對非遺發展產生影響。B.材料一列舉《唐宮夜宴》這一成功的范例,意在說明利用數字技術可以使觀眾獲得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進而領略到非遺的文化魅力。C.非遺應通過不斷創新來適應社會需求,像河南墜子這種表演類非遺文化如果不能與短視頻、直播等手段結合,就無法在當下得到有效傳承。D.非遺進校園,能讓學生近距離感受文化之美,親身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喚起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有助于非遺的傳承與發展。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不屬于“非遺”的一項是( )A.1974年,耀州瓷工匠孟樹鋒隨恩師李國楨研究恢復了失傳八百年的耀州青瓷煉制技藝。B.2022年西藏考古成果分享會,展示了一件十分珍貴的出土文物“監綠地黃花斜紋經錦”。C.2023海南錦繡世界文化周,推出了黎族傳統紡染織繡、苗族傳統刺繡蠟染技藝展。D.2023年7月,泉州提線木偶戲傳人夏榮峰表演了提線木偶經典劇目《小沙彌下山》。4.請簡要概括材料一的論證思路。5.松江泗涇十錦細鑼鼓、侗族琵琶歌、浙江浦江亂彈……這些民族樂種如今都瀕臨失傳,請根據材料內容,提出三條能讓這些非遺文化“活”起來的合理化建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路燈和我們的街[土耳其]阿齊茲·奈辛我們街上的居民們對于四年選舉一次參議員覺得很不理解,而且怨聲載道。您別以為我們有自己的參議員,能替我們做主。哪有這樣的好事!……也別以為我們能從自己街坊里選出一個參議員來,那是白日做夢!參議員們根本不到我們這條街上來,要是真有一位信步走來了,那么他一定出不去。汽車從來不從我們這條街經過,電車不通,火車也不來,就連騾子也過不去。您可別一高興就路過我們的街——保險連您的懷表也會停住。一個文明人在這個大城市里見到這樣的街道,他的大腦準會出故障。可是我們卻整天在這條騾子也過不去的街上來來往往。大姑娘們拖著木屐吧嗒吧嗒地走著,光腳丫的孩子們噼啪噼啪地瞎闖。有什么辦法呢,我們就住在這條街上,能不走這條路嗎?可是我們街上的居民不知天高地厚,居然要管起國家大事來了!他們居然不滿意四年選舉一次!“唉,你們是什么人哪?你們知道什么是選舉嗎?你們懂得參員是怎樣的人嗎?”我這樣勸解他們。可是白費勁。他們哪能懂得這些?他們自作聰明,而且根本不想明白一點道理。這可難怪:他們每天來往的這條新道是連騾子也過不去的呢。“那好吧,既然不贊成四年選舉一次,那么八年選舉一次怎么樣?”我對他們說。“不,選舉次數要多些!”他們回答說。“兩年選舉一次嗎?”“不,老兄!要每天晚上天一黑就來一次選舉。”“唉——!敢情是咱們的街坊都瘋了?!蔽覈@了一氣。我們這條街也真怪,每個居民都欠著一身債。這里房東在攆房客,那里債主把門捶得震天響。門板上橫七豎八地刻滿了道道兒,因此送牛奶的、賣水的和面包鋪掌柜的都沒法再用小刀或鉛筆在上面做記號了。我們天還沒亮就起身,然后一直到中午都在為生活而奮斗:又是還賬啦,又是收賬啦,鬧得不亦樂乎。從中午一直到第三次祈禱①,是母親揍孩子的時間,過了這段時間,直到黑天,就是孩子們你打我、我打你的時間了。在一片搬嘴弄舌、說長道短的氣氛中,夾雜著煎大蔥的氣味。在這個時候婦女們也并不忘記彼此相罵。而從晚上一直到天亮,她們就跟自己的男人吵架。據說咱們這個地球上戰爭已經結束了,但是這跟我們有什么相干?我們街上的戰爭并沒有停止。總之一句話:我們街上的居民被所有這些使人憂愁、悲傷、煩惱的事弄得瘋瘋癲癲了。“我說各位街坊,像選舉這樣的大事能每夜都來一次嗎?”我想說服他們。不料問題根本不在這里。這里面另有文章。我們街角上有一座路燈。不瞞您說,這座路燈是有名無實的;它既沒有玻璃,又沒有燈罩,也沒有燈頭。一句話——凡是路燈所應該有的玩意兒它一概沒有,有的只是一根鐵柱??墒俏覀円蚜晳T叫它路燈了。我們街上的居民早就忘記了路燈應該照耀街道這樣一條真理。這根鐵柱子光禿禿地豎立在街角,就好像一種裝飾品。可是它倒能使孩子們解悶開心。他們走在鐵柱周圍轉來轉去,看見烏鴉落在鐵柱頂上,就拿彈弓彈它們。這座路燈是誰裝的呢?是一位什么大慈善家嗎?慈善團體嗎?國家嗎?政府嗎?市政府嗎?我們不知道。什么時候裝的?為了什么?管這些干什么,我們只聽年逾古稀、行將就木的老年人說過,這座路燈只在當年雷沙德蘇月登位的時候亮過一次。后來,公布憲法的時候,它還點過一兩夜。至于它在共和國宣布成立的時候有沒有點過,至今還是一個疑案。有的人說點過,有的人卻說沒有點過。現在言歸正傳,且聽我們的街坊對路燈和選舉的關系如何解釋。一位老大爺心直口快地說:“您記得不久以前的那次選舉嗎?在選舉的那天,給咱們的路燈安上了燈翠、玻璃、燈頭,當天晚上光點上了煤氣。咱們這條街頓時熱鬧起來了!可是一過了那夜,直到如今,路燈都沒有亮過?!?br/>感謝上帝,這下子我總算明白過來了。我懂得了我們這條街上的居民們為什么希望每天晚上天黑就進行選舉了——因為一選舉我們的路燈就亮。說實在的,我是同意他們的意見的。注釋:①伊斯蘭教徒每天在中午至日落祈禱五次。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標題中,“我們的街”是故事發生的背景,文章中心事件是圍繞“路燈”展開的,題目新穎別致,有利于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B.小說反復使用“我們”,讓“我”成為街道居民中的一員、既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感,又便于以“我”的旁觀推理引導讀者。C.一群底層居民“居然要管起國家大事來了”“居然不滿意四年選舉一次”,這一情節設置懸念,兩個“居然”使懸念得以強化。D.小說由這條街上居民生活的貧窮、寫到他們對選舉的關心,在結尾處才道出真相,意在表明民眾在政治上已開始覺醒。7.關于文中畫橫線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畫線部分以時間為順序,再現了這條街的街坊們一天的生活。B.天沒亮就起身,在“還賬”“收賬”中度過半天,寫出居民生活的艱辛。C.孩子們相互打鬧、煎大蔥的氣味,意在描繪街道生活特有的煙火氣息。D.“搬嘴弄舌”“彼此相罵”等詞語寫出居民生活中混亂、不和諧的一面。8.請簡要分析小說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9.請結合文本,簡要賞析這篇小說的諷刺藝術。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今夫治亂之循環,如陰陽之運行。事當極盛之際,必有陰伏之機。其機藏于至微,人不能覺。而及其既著,遂積重而不可退。此其間有三習焉,不可不慎戒也。主德清則臣心服而頌。出一言而盈廷稱圣,發一令而四海謳歌。在臣民原非獻諛,然而人君之耳,則熟于此矣。耳與譽化,匪譽則逆,故始而匡拂①者拒,繼而木訥者厭,久而頌揚之不工者亦絀矣。是謂耳習于所聞,則喜諛而惡直。上愈智則下愈愚,上愈能則下愈畏。免冠叩首,應聲而即是。在臣工以為盡禮,然而人君之目,則熟于此矣。目與媚化,匪媚則觸。是謂目習于所見,則喜柔而惡剛。敬求天下之士,見之多而以為無奇也,則高己而卑人。質之人而不聞其所短,返之己而不見其所過。于是乎意之所欲,信以為不逾,令之所發,概期于必行矣。是謂心習于所是,則喜從而惡違。三習既成,乃生一弊。何謂一弊?喜小人而厭君子是也。今夫進君子而退小人,豈獨三代以上知之哉?雖叔季之主,臨政愿治,孰不思用君子。且自智之君,各賢其臣,孰不以為吾所用者必君子,而決非小人?卒于小人進而君子退者,無他,用才而不用德故也。德者君子之所獨,才則小人與君子共之,而且勝焉。語言奏對,君子訥而小人佞諛,則與耳習投矣。奔走周旋,君子拙而小人便辟,則與目習投矣。即保事考勞②,君子恥于言功,小人巧于迎合,而工于顯勤,則與心習又投矣。今欲預除三習,永杜一弊,不在乎外,惟在乎心。治亂之機轉于君子小人之進退進退之機握于人君一心之敬肆。敬者君子之招,而治之本。肆者小人之媒,而亂之階也。惟望我皇上時時事事,常存不敢自是之心。語曰:“狂夫之言,而圣人擇焉。”臣幸生圣世,昌言不諱,伏惟皇上包容而垂察焉,則天下幸甚!(節選自 清·孫嘉淦《三習一弊疏》)[注]①匡拂:同“匡弼”,匡正輔佐;糾正補救。②保事考勞:指對官員工作的檢查和勞績的考核。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治亂之A機B轉C于君子D小人之進E退F進退之機G握于人H君I一心之敬肆。11.下列對文中加點字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覺,指發覺,與《夢游天姥吟留別》“惟覺時之枕席”中的“覺”詞義不相同。B.譽,指稱頌、贊揚,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非所以要譽鄉黨朋友也”中的“譽”詞義不同。C.者,指“……的人”,與《老子》四章中“不失其所者久”中的“者”字詞義相同。D.敬,指謹慎,慎重,與《諫太宗十思疏》“則思慎始而敬終”中的“敬”詞義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對于君主的仁德,臣民的稱頌本不是阿諛奉承,而是出于本心。但是君主聽多了就會喜歡聽這樣的話,而抵觸那些勸諫的人。B.當君主看多了天下的賢才后,便會覺得不足為奇并自視甚高,任用人才不看他們的短處,也看不到他們的過錯。C.當君主聽慣了臣子的贊頌,看慣了臣子諂媚討好的姿態,習慣了自以為是,就會慢慢的親近小人而遠離君子。D.作者認為品德是君子獨有的,才能則是君子和小人都有的,甚至有時候小人的才能還會更強一些。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和課內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1)且自智之君,各賢其臣,孰不以為吾所用者必君子,而決非小人?(2)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老子四章》)(3)譬之如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兼愛》)14.歷代君主都深知要“親賢臣,遠小人”,但卻很難真正做到,請根據文本概括原因。三、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喜雨楊萬里欲知一雨愜群情,聽取溪流動地聲。風亂萬疇①青錦褥,云摩千嶂翠瑤屏。行人隔水遙相語,立鷺摧枝忽自驚。歲歲只愁炊與釀,今愁無甑②更無瓶。【注】①疇,泛指田野。②甑,盛物的瓦器。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落筆,直承“喜”字,以“溪流動地”的聽覺描寫來回應“愜情”,寓情于景,意境和諧。B.頷聯意境大展,視域開闊。以“風”和“云”起句,勾勒出遼闊田野的生機和高聳山巒的翠碧。C.尾聯筆法蕩開,今昔對比。過去愁在少糧和少酒,如今聯想糧食豐收缺少盛放容器,似愁實樂。D.全詩虛實相生,構思巧妙。前兩聯實寫雨后的景象,生動而鮮活,后兩聯虛筆想象,由景轉情。16.結合全詩內容賞析第六句中“立鷺自驚”的藝術效果。四、名篇名句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江潮連海,月共潮生的壯麗畫面,對應句子是 “ , ”。(2)《春江花月夜》中寫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些微灰塵,只有明亮的一輪孤月高懸空中的句子是“ , ”。(3)《將進酒》中的“ , ”兩句,用夸張的手法極言人生之短暫。(4)《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一詞中,表現詞人夢里歸鄉,與妻子相見時,“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情形的兩句:“ , 。”五、語言文字運用含服片,即需要含著吃的藥片。 ① ,一種是含在舌上的任何位置,一種是把藥片含在舌下。普通的含服片是為了“慢”,主要針對的是咽部和口腔局部的炎癥病灶,一般應含在舌面上、牙齒和面頰之間或患處附近,( ),讓藥物發揮消炎、鎮痛等作用。 ② 舌下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舌下含服可使藥物直接通過這些毛細血管吸收入全身血液循環而發揮治療作用,同時能讓藥物直接通過血管壁被迅速且完全吸收,不會被肝臟代謝損耗。舌下含服持續時間較口服用藥短,所以一般僅用于急救,即病情發作去醫院治療前。這樣既可救治患者,減輕病痛, ③ 。18.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經唾液溶化后,口腔和咽部被慢慢刺激B.口腔和咽部被慢慢刺激后,經唾液溶化C.慢慢刺激口腔和咽部后,經唾液溶化D.經唾液溶化后,慢慢刺激口腔和咽部19.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建議專家別建議了”的聲音以往也有,但“專家建議”讓人厭煩的感覺在今天似乎變得強烈了,這種社會觀感的變化值得深思。其實,網友之所以“建議專家別建議了”并不是抬杠,更不是無理取鬧,而是不少專家的建議不① ,不發揚科學求真精神,憤懣的網友不免將其劃入“偽專家”范疇。讓網友產生排斥心理、讓公眾對專家產生信任危機的原因是不少專家出于為利益站臺的考慮昧著良心。專家發言理應愛惜羽毛、審慎發言,讓觀點立得住,這才是保持和提高權威性的正確路徑。但一些見諸媒體或各類平臺的專家,發言隨意,② ,使得其權威性有所減弱。在時代的進步、環境的變化中,一些專家在知識結構、知識儲備等方面不僅沒有進步,反而落后了;不僅落后了,還可能拖了“冰雪聰明”的網友的后腿。這也是網友質疑專家建議的一個原因。其實,并非所有專家都如此,不少專家有學問、有擔當,能給出③ ,那種認為專家偏愛建議、喜愛出風頭的說法,并不公允。如果專家都能葆有一份“研究家”的風范,與時俱進,為公義發聲,就會有智慧聲音、權威聲音。20.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1.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22.請簡要分析文中畫橫線部分的語言使用特色。六、作文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工智能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們的問題是否會越來越少?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第1頁 共4頁 ◎ 第2頁 共4頁第1頁 共4頁 ◎ 第2頁 共4頁參考答案1.A 2.C 3.B 4.首先提出問題,即如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煥發時代生機;然后分析問題,提出利用數字化技術讓非遺文化“活”起來;接著通過具體案例論證數字化技術如何賦能非遺數智轉型;最后強調非遺傳承要與時俱進,才能長久地“活”在大眾心中。 5.①利用數字化手段,如錄音、錄像、建立數據庫等方式保存這些樂種的演奏方式和曲目;②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新媒體平臺,推廣這些非遺文化,增加年輕人的了解和興趣;③將這些傳統樂種與現代音樂元素結合,創作出新的作品,吸引更多聽眾;④在學校中設置相關課程,傳授這些樂種的演奏技藝,培養新一代傳承人。【導語】這兩篇文章共同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材料一著重探討了數字技術如VR、AR在再現非遺文化中的應用,通過“數字敦煌”等實例闡明了技術能讓非遺文化突破時空限制,生動呈現,增強互動性和傳播效果。材料二則側重于非遺商品化、市場化和校園推廣等實際路徑,提出通過產業化和教育相結合的方法促進非遺的現代化發展。兩篇文章都強調創新與融合的重要性,以適應時代變遷,確保非遺的持續生命力和影響力。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最有效的路徑”說法過于絕對化,原文中提到的是“近年來,非遺與數字化技術的結合賦能非遺數智轉型,讓非遺文化‘活’了起來”,這說明數字化技術是當前非遺傳承與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但并未說是“最有效”的路徑。故選A。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C.“像河南墜子這種表演類非遺文化如果不能與短視頻、直播等手段結合,就無法在當下得到有效傳承”的說法過于絕對。原文中提到的是“通過AR、VR、沉浸感官等數字化手段,與電影、服裝、音樂等行業實現跨界融合;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手段展現非遺精髓等途徑都是極好的創新傳承手段”,這里并沒有說如果不結合這些手段就無法傳承。故選C。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B.材料二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出土文物屬于物質文化遺產,而非非物質文化遺產。選項中提到的“監綠地黃花斜紋經錦”是一件出土文物,而非“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所以它不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故選B。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首先,由“從活靈活現的剪紙到精妙絕倫的青瓷、從余音繞梁的古琴到筆走龍蛇的書法…….近年來,非遺與數字化技術的結合賦能非遺數智轉型,讓非遺文化‘活’了起來”可知,提出問題,即如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煥發時代生機;然后,由“利用VR、AR等數字技術,深度模擬非遺文化的生成環境….通過數字化賦能,觀眾既能參觀實體洞窟,又能在虛擬的AR內容中和九色鹿合影,與飛天互動,實現了‘窟內文物窟外看’的新嘗試”可知,分析問題,提出利用數字化技術讓非遺文化“活”起來;接著,由“非遺傳承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保持其‘原真性’,不僅要實現技藝本身的原貌呈現,更要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用戶瞬間穿越古今,感受真實的歷史時空,領略非遺的文化魅力…….唯有文化與技術的不斷融合創新,才能更好地實現文明的傳承”可知,通過具體案例論證數字化技術如何賦能非遺數智轉型;最后,由“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非遺文化的傳承不會一蹴而就,在長河奔騰、萬物勃發的新時代背景下,只有不斷與時俱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才能長久地“活”在大眾的心中,綻放新的光彩”可知,強調非遺傳承要與時俱進,才能長久地“活”在大眾心中。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①由“利用VR、AR等數字技術,深度模擬非遺文化的生成環境..通過數字化賦能,觀眾既能參觀實體洞窟,又能在虛擬的AR內容中和九色鹿合影,與飛天互動,實現了‘窟內文物窟外看’的新嘗試”“通過AR、VR、沉浸感官等數字化手段,與電影、服裝、音樂等行業實現跨界融合”等可知,利用數字化手段,如錄音、錄像、建立數據庫等方式保存這些樂種的演奏方式和曲目;②由“在舞蹈節目《唐宮夜宴》中,14名身著齊胸衫裙,體態豐腴、神情嬌愁的年輕舞者,在先進的3D和AR技術的輔助下,在虛擬影象與現實舞臺交相呼應下,仿若唐裝仕女從古畫中走了下來,用活潑俏皮的舞姿展示了仕女從整理妝容到夜宴演奏的過程,讓觀眾仿佛穿越回了1000多年前的唐朝”“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手段展現非遺精髓等途徑都是極好的創新傳承手段”可知,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新媒體平臺,推廣這些非遺文化,增加年輕人的了解和興趣;③由“非遺文化的傳承不會一蹴而就,在長河奔騰、萬物勃發的新時代背景下,只有不斷與時俱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才能長久地“活”在大眾的心中,綻放新的光彩”可知,將這些傳統樂種與現代音樂元素結合,創作出新的作品,吸引更多聽眾;④由“通過學校傳承非遺文化,可以改變以往非遺師徒傳承單一的局面,將傳承面擴大……非遺‘進校園’,可以在潛移默化間將非遺植入青年人的心靈,使非遺生生不息”可知,在學校中設置相關課程,傳授這些樂種的演奏技藝,培養新一代傳承人。6.D 7.C 8.①開篇點題與引出下文:直接引出“我們的街”以及關于選舉的話題,為后文故事的展開奠定基礎。為后文對居民生活狀態和對路燈與選舉關系的討論做了引子。②設置懸念:居民對四年選舉一次參議員怨聲載道,讓讀者產生疑問,激發閱讀興趣。③暗示主題:通過描述居民對選舉的不滿,暗示了這條街的落后以及居民生活的不如意,為后文揭示底層民眾的困境和無知做鋪墊。 9.①情節設置的諷刺:居民生活在貧困、混亂的街道,卻關心國家大事,對選舉制度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這種反差形成強烈諷刺。他們希望通過選舉讓路燈亮起來,顯示出他們的無知和被利用的可悲。②語言表達的諷刺:如“居然要管起國家大事來了”“敢情是咱們的街坊都瘋了”等語言,以調侃的語氣表達對居民的不理解,實則是對他們的盲目和無知進行諷刺。③人物形象的諷刺:小說中的居民們每天為生活瑣事爭吵、忙碌,卻對選舉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們的形象充滿了諷刺意味。他們不明白選舉的真正意義,卻被路燈是否亮起來這樣的表面現象所迷惑。④主題揭示的諷刺:小說通過描寫居民的生活狀態和對選舉的錯誤認識,諷刺了社會的不公和底層民眾的無奈與無知,同時也暗示了政治的虛偽和對民眾的忽視。【導語】這篇小說通過描寫一條貧困街道上的居民對選舉的冷漠態度和對路燈的實用要求,生動地刻畫了底層民眾的辛酸與無奈。作者通過諷刺的筆法,揭示了政治與民生的脫節,選舉制度在實際生活中形同虛設,居民們的真正關切只是能否得到實際的好處。用生動的細節和幽默的語言,展現了小街區的生存狀況和人情冷暖,形成社會與政治的雙重諷刺,發人深省。6.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的能力。D.“意在表明民眾在政治上已開始覺醒”錯誤。從文中“現在言歸正傳,且聽我們的街坊對路燈和選舉的關系如何解釋。一位老大爺心直口快地說:‘您記得不久以前的那次選舉嗎 在選舉的那天,給咱們的路燈安上了燈翠、玻璃、燈頭,當天晚上光點上了煤氣。咱們這條街頓時熱鬧起來了!可是一過了那夜,直到如今,路燈都沒有亮過’”可知,居民關心選舉,只是因為選舉能讓路燈亮起來,讓他們的生活熱鬧起來,并不表明他們在政治上開始覺醒。故選D。7.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C.“意在描繪街道生活特有的煙火氣息”錯誤。從文中“我們天還沒亮就起身,然后一直到中午都在為生活而奮斗:又是還賬啦,又是收賬啦,鬧得不亦樂乎。從中午一直到第三次祈禱,是母親揍孩子的時間,過了這段時間,直到黑天,就是孩子們你打我、我打你的時間了。在一片搬嘴弄舌、說長道短的氣氛中,夾雜著煎大蔥的氣味。在這個時候婦女們也并不忘記彼此相罵。而從晚上一直到天亮,她們就跟自己的男人吵架”可知,此處并沒有表現“煙火氣息”,只是客觀敘述街坊們的生活現狀。故選C。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的能力。①開篇點題與引出話題。第一段開篇直接提到“我們街上的居民們對于四年選舉一次參議員覺得很不理解,而且怨聲載道”,既點明了故事發生的地點是“我們的街”,又引出了關于選舉這一中心話題。為后文圍繞居民對選舉的態度以及與路燈的關系等情節的展開奠定了基礎。“參議員們根本不到我們這條街上來,要是真有一位信步走來了,那么他一定出不去。汽車從來不從我們這條街經過,電車不通,火車也不來,就連騾子也過不去。”這句話描繪出“我們的街”的封閉、落后狀況,為后文展現居民生活的艱難和他們對選舉的獨特訴求做了鋪墊。②設置懸念。居民對四年選舉一次參議員怨聲載道,這一行為讓人感到疑惑,引發讀者的好奇心:為什么這些居民會對選舉有如此強烈的反應 他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偏僻落后的街道,與選舉似乎應該毫無關聯,卻表現出如此大的不滿,從而設置了懸念,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促使讀者想要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③暗示主題。通過描述居民對選舉的不滿,暗示了這條街的落后以及居民生活的不如意?!澳鷦e以為我們有自己的參議員,能替我們做主。哪有這樣的好事!”這句話體現出居民對現狀的無奈和對改變的渴望。這種對選舉的特殊態度,為后文揭示底層民眾的困境和無知做了鋪墊,也暗示了小說可能會圍繞居民的生活狀態和他們對改變的錯誤認知展開,從而暗示了小說的主題。9.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諷刺藝術手法的能力。①情節設置的諷刺。小說中居民生活在一個極度貧困、落后且混亂的街道,“汽車從來不從我們這條街經過,電車不通,火車也不來,就連騾子也過不去”“每個居民都欠著一身債。這里房東在攆房客,那里債主把門捶得震天響”“從中午一直到第三次祈禱,是母親揍孩子的時間,過了這段時間,直到黑天,就是孩子們你打我、我打你的時間了。在一片搬嘴弄舌、說長道短的氣氛中,夾雜著煎大蔥的氣味。在這個時候婦女們也并不忘記彼此相罵。而從晚上一直到天亮,她們就跟自己的男人吵架”。然而,就是這樣一群生活在困境中的底層居民,卻不知天高地厚地要管起國家大事,對選舉制度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要每天晚上天一黑就來一次選舉”。這種巨大的反差形成了強烈的諷刺效果,凸顯了居民的無知和不切實際。②語言表達的諷刺。“唉,你們是什么人哪 你們知道什么是選舉嗎 你們懂得參員是怎樣的人嗎 ”“唉一一!敢情是咱們的街坊都瘋了。”這些語言以調侃的語氣表達了“我”對居民的不理解,實際上是對他們的盲目和無知進行諷刺?!八麄冏宰髀斆?,而且根本不想明白一點道理。這可難怪:他們每天來往的這條新道是連騾子也過不去的呢?!边@句話既諷刺了居民的自以為是,又強調了他們生活環境的封閉和落后,暗示他們的認知局限。③人物形象的諷刺。小說中的居民們每天為生活瑣事爭吵、忙碌,卻對選舉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們不明白選舉的真正意義,卻被路燈是否亮起來這樣的表面現象所迷惑?!拔覀兘稚系木用癖凰羞@些使人憂愁、悲傷、煩惱的事弄得瘋瘋癲癲了?!彼麄儽幻枥L成瘋瘋癲癲的形象,充滿了諷刺意味。他們在貧困的生活中掙扎,卻把希望寄托在不切實際的選舉上,希望通過選舉讓路燈亮起來,顯示出他們的短視和被利用的可悲。④主題揭示的諷刺。小說通過描寫居民的生活狀態和對選舉的錯誤認識,諷刺了社會的不公和底層民眾的無奈與無知。居民生活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卻沒有真正的途徑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只能寄希望于虛幻的選舉。同時,也暗示了政治的虛偽和對民眾的忽視?!斑@座路燈只在當年雷沙德蘇月登位的時候亮過一次。后來,公布憲法的時候,它還點過一兩夜。至于它在共和國宣布成立的時候有沒有點過,至今還是一個疑案?!甭窡舻狞c亮與政治事件的關聯顯得如此隨意和不可靠,進一步強化了對政治的諷刺。10.BFG 11.C 12.B 13.(1)況且自認為聰明的君主,都認為自己的大臣很賢能,誰不認為自己任用的人一定是君子,而絕不是小人呢 (2)事物安穩的時候容易持守,問題還沒有顯露跡象的時候容易解決,事物脆弱的時候容易分離,事物細小的時候容易散失。(3)這就好像醫生給人治病一樣,必須知道疾病產生的根源,于是能進行醫治。 14.①君主選拔人才更看重人的才華而不是品德;②小人阿諛奉承,逢迎討好,與君主的喜歡相投合。【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國家安定和混亂的關鍵,在于君子和小人的進退。君子和小人進退的關鍵,掌握在君主一個人的謹慎和放縱中。“治亂之機”作主語,“轉”作謂語,“君子小人之進退”作賓語,主語后斷開表強調,故B處斷開;“轉于君子小人之進退”和“握于人君一心之敬肆”句式對稱,應在“轉”前“退”后“握”前斷開,故FG處斷開。故選BFG。11.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以及一詞多義的能力。A.發覺/醒來。句意:人們通常不能夠發覺。/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B.稱頌、贊揚/聲譽。句意:凡不是贊美就認為是忤逆。/不是因為要想在鄉鄰朋友中博取聲譽。C.“詞義相同”有誤,表停頓,與“也”連用,構成判斷句/……的人。句意:而最終小人被提拔、君子被貶斥。/不離失本分的人是長久不衰的。D.句意:慎重謹慎則會招來君子。/就想到要應當小心謹慎、善始善終。故選C。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任用人才不看他們的短處,也看不到他們的過錯”錯,應該是“問別人聽不到自己的缺點,也看不見自己的過錯?!?br/>故選 B。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自智”,自以為聰明;“賢”,意動用法,認為……賢能;“孰”,誰。(2)“安”,安穩;“持”,持守;“兆”,名詞作動詞,顯示征兆;“泮”,分離。(3)“譬之如”,比如;“攻”,醫治;“然”,這樣;“焉”,于是。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卒于小人進而君子退者,無他,用才而不用德故也”可知,君主選拔人才更看重人的才華而,不是品德。②由“君子恥于言功,小人巧于迎合,而工于顯勤,則與心習又投矣”可知,小人阿諛奉承,逢迎討好,與君主的喜歡相投合。參考譯文: 國家安定與動亂的循環,就像陰陽的變化運行。事物旺盛到了極點的時候,一定是反面開始隱蔽埋伏的時候。這種跡象藏伏在極其微小之處,人們通常不能夠發覺,而等到它很明顯的時候,已經積習深重而難以改變。這里面就有三種習氣,不能不小心警惕。 君主仁德清正,臣子就會衷心佩服并頌揚。說一句話就整個朝廷都稱頌圣明,頒布一條政令全天下贊美歌頌。臣子和老百姓原本并不是要獻媚阿諛,但君主的耳朵卻熟悉這些好話了。耳朵被這些贊譽所教化,凡不是贊美就認為是忤逆。所以剛開始是對提反對意見的人不滿,接著就討厭那些內斂不善辭令的人,久而久之,連贊揚得不夠精巧的人也覺得不足了。這就是耳朵習慣了所聽到的好話,就會喜歡阿諛奉承而討厭直言不諱。 皇上越聰明,而臣下就顯得越愚蠢,皇上越能干,臣下就越畏縮。人人脫了官帽,叩頭跪拜,應聲稱道。在臣子看來是對皇上盡為臣的禮節,而人君的眼睛卻習慣于這種一呼百應的場景。眼睛習慣于群臣的媚態,對不獻媚的就會抵觸。這就是說人君的眼睛習慣于所見到的(臣僚的媚態),就會喜柔和順從而討厭剛正耿直。 人君訪求天下的賢才,見多了也就不認為有什么奇怪的了,于是把自己看得很高而將別人看得很低。問別人聽不到自己的缺點,回到自己這兒也看不見自己的過錯。于是自己心里所想的,都認為是合情合理不過分的;命令下達,就一定要去執行。這就是人君心里習慣了自己認為正確的事,就喜歡順從而討厭違抗。 三種習慣形成之后,就會產生一種弊端。什么弊端?就是喜小人而惡君子。 如今要任用君子、斥退小人,這個道理難道只有古時夏商周朝時才知道嗎 即使是叔季這樣的未世君主,執政時也希望國家長治久安,誰不知道要任用君子呢?況且自認為聰明的君主,都認為自己的大臣很賢能,誰不認為自己任用的人一定是君子,而絕不是小人呢?而最終小人被提拔、君子被貶斥,沒有別的原因,是君主用人只看才能而不看品行的緣故。 品德是君子獨有的,才能則是君子和小人都有的,而且在小人那里更強一些。說話應答,君子木訥而小人阿諛獻媚,這就與耳朵的習慣投了緣。各處與人打交道,君子顯得笨拙呆板、慢條斯理,而小人則逢迎討好、靈活迅速,這就與眼睛的習慣投了緣。即便是檢查工作考核評比,君子以稱功勞為恥,小人則迎合主上的喜好,把心思放在如何展示勤勉能干,這就和皇上心里的習慣投了緣。如今想要除去這三種習氣,永遠杜絕這一弊端,不在于外力,只在于內心。國家安定和混亂的關鍵,在于君子和小人的進退。君子和小人進退的關鍵,掌握在君主一個人的謹慎和放縱中。慎重謹慎則會招來君子,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任意妄為則招致小人,是國家混亂的緣由。希望皇上時時刻刻,事事處處都存著這顆不敢自以為是的心。古人說:“狂徒說的話,圣人從中選擇?!蔽矣行疑谶@個圣明的時代,能直言不諱,希望皇上能包容并體察我所說的,那么就是天下的幸事了!15.D 16.①作者用擬人手法,賦予白鷺以人的情態,使白鷺形象更加生動活潑,增強了詩歌靈動性。②關聯前一句中“行人相語”以形成視聽結合,使雨后的形象被表現得更加立體鮮活。③照應題目,不寫雨而有雨,雨后樹枝積水易斷,白鷺立其上而驚飛,使全詩結構更加嚴謹。④作者借“白鷺驚飛”的描寫,寓情于景,借景趣來寫情趣,暗含春雨帶來的欣喜。【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D.“后兩聯虛筆想象”理解有誤。頸聯仍是實寫,通過聽覺和視覺的描寫,表現行人和白鷺在雨后的行為。故選D。16.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句表達效果的能力。①作者用“自驚”描寫白鷺,賦予其人的情態,為擬人手法,使白鷺形象更加生動活潑,富有情趣,增強了詩歌靈動性。②頸聯寫行人隔河而語,溪水流動之聲,為聽覺,溪水流動,立鷺摧枝驚飛,為視覺,視聽結合,描繪雨后之景,蘊含喜悅之情,使雨后的形象被表現得更加立體鮮活。③題目是“喜雨”,本句不寫雨而有雨,雨后樹枝積水易斷,白鷺立其上而驚飛,照應了題目,使全詩結構更加嚴謹。④“白鷺驚飛”,描寫風雨中白鷺受驚而展翅飛起的生動畫面,寓情于景,啟人想象白鷺不知樹枝經雨易折而受驚的狀態,景趣蘊含情趣,深含喜雨之意。17.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 朝如青絲暮成雪 相顧無言 惟有淚千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生、纖、皎、暮、顧、惟。18.D 19.①含服的方式有兩種 ②舌下含服是為了“快” ③又能爭取治療時間【解析】18.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銜接連貫的能力。此處主語應該是“含服片”,按照常理是先溶化,然后刺激口腔和咽部,排除BC。比較AD,前面主語是“普通的含服片”,前后主語需要保持一致,A項的后面主語變成“口腔和咽部”,偷換主語,排除A。故選D。19.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第一處,后面講“一種是含在舌上的任何位置,一種是把藥片含在舌下”,指兩種服用方式,此處是總說含服方式有兩種。第二處,此處講的是第二種含服方式,根據后面“舌下含服可使藥物直接通過這些毛細血管吸收”“直接通過血管壁被迅速且完全吸收”,抓住“直接”“迅速”“完全”等分析,這種含服方式是為了“快”。第三處,“這樣”代指的是“舌下含服”的方式,前面講這種方式的特點和適用情況“一般僅用于急救”。此處應該是講這種含服方式的好處,適用于急救,也就是可以爭取救治的時間。20.①實事求是; ②信口開河(信口雌黃、胡言亂語、胡說八道); ③真知灼見 21.出于為利益站臺的考慮,不少專家味著良心,讓網友產生排斥心理,導致公眾對專家產生信任危機。 22.①句式:語勢連貫,使用關聯詞“不僅……反而”“不僅……還”,呈現出專家能力的退步,語意逐層推進。②語言風格:幽默詼諧。如“拖了網友后腿”“冰雪聰明的網友”,生動幽默地體現出網友素質的提升削弱了專家的權威性。【解析】20.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①根據“不發揚科學求真精神”“偽專家”可知,此處指專家的建議不符合實際,可用“實事求是”。實事求是:從實際情況出發,不夸大,不縮小,正確地對待和處理問題。②文中強調隨意亂說,可用“信口開河(信口雌黃、胡言亂語、胡說八道)”。信口開河:比喻隨口亂說一氣,指說話沒有根據,不可靠。信口雌黃: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胡言亂語:指沒有根據,不符實際的瞎說,或說胡話。胡說八道:沒有根據或沒有道理地瞎說。③此處指有些專家的建議符合實際情況,有一定見解,可填“真知灼見”。真知灼見:正確的認識,透辟的見解。21.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變換句式的能力。首先把“不少專家出于為利益站臺的考慮昧著良心”改為“出于為利益站臺的考慮,不少專家味著良心”,接著說專家這么做的后果,即把剩下的句子改為“讓網友產生排斥心理,導致公眾對專家產生信任危機”。22.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語句表達效果的能力。句式上,“不僅沒有進步,反而落后了;不僅落后了,還可能拖了‘冰雪聰明’的網友的后腿”,使用關聯詞“不僅……反而”“不僅……還”,呈現出專家能力的退步,語意逐層推進。語言風格上:“拖了網友后腿”“冰雪聰明的網友”等說法幽默詼諧,生動幽默地體現出網友素質的提升削弱了專家的權威性,表達對專家發言隨意現象的否定。23.例文:無極之外仍是無極盤古開天辟地,啟動了世界運行的按鈕。從刀耕火種到互聯網普及,從混沌蒙昧到人工智能,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問題能迅速在網上檢索到答案。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可以從思考探索中擺脫出來,問題越來越少呢?竊以為不然。正如湯之問棘:“上下四方有極乎?”棘曰:“無極之外復無極也?!迸f的問題得到了解答,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不斷循環可謂無極之外仍是無極。英國詩人愛德華·利爾曾說:“一切都是謎,一個謎的答案是另一個謎。”人類本就是一種愛探究原因的生物,600萬年以來,哪怕是茹毛飲血,人類從未停止過質疑釋疑的腳步。也正是得益于此,代表著人類智慧結晶的互聯網和人工智能高效快捷地反哺著人們好奇的胃口,頃刻間便消散了人們心中的疑惑。于是,在本能的驅使下,人們只會“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問題豈會越來越少?放眼物理研究,牛頓解答了蘋果為什么會落在地上后,又疑惑引力來自哪里,愛因斯坦發現這是廣義相對論的問題,但廣義相對論卻與量子力學格格不入……力學的問題如同一個九連環,環環相扣,“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孜孜不倦!可見,世界本就是一本“沙之書”,解答了一個謎,另一個謎便應運而生,解答的速度越快,產生的問題便越多。世界便是在這樣的回環往復當中,走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催生了今天的日新月異!毋庸置疑,高速發展的時代在全面答疑的同時,的確加速了我們探索的步伐。但是,正如狄更斯所言:“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蔽覀冊谛老灿谧约涸絹碓街腔鄣耐瑫r,也悲哀地發現很多人開始不自覺地依賴于這些智能產物,徹底地放飛了自我。正所謂“用進廢退”,我們心中的問題越來越少,可是身上的問題卻越來越多。不知從何時起,“不懂問度娘”成了我們的口頭禪,消減了我們探索的欲望;超級計算機成了我們的新“頭腦”,退化了我們運算的功能;移動支付成了我們生活的常態,收起了我們感知的觸角;網上購物成了流行的購買方式,鈍化了我們交際的靈敏;無人駕駛汽車成了未來的新寵,抽取著我們生活的技能……智能的時代似乎幫我們解決了所有的問題,卻也可怕地反噬著我們的能力,讓懶惰懈怠的人問題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愚蠢”。所幸,哲學幫我們解決了這個讓人左右為難的問題?!叭魏问挛锒季哂袃擅嫘浴?,在這無極之外仍是無極的浩瀚空間里,我們既可以自豪于問題激發問題的超能力,又要避免于問題衍生問題的新焦慮,揚長避短,方可在這亙古未有的新時代里逍遙暢游。【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審題:這是一則引語式材料作文題。材料由兩句話構成。第一句話指出社會智能發展的現狀: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第二句話是由此引發的思索:我們的問題是否會越來越少?材料意蘊豐富,具有很強的思辨性,關鍵詞是“問題”,解讀這個詞是審題的關鍵。“問題”的內涵有兩層:既可以是需要解答的疑問和難題,又可以指存在的缺陷和毛病。從第一個層面的內涵來講,在互聯網普及和人工智能應用這個大前提下,現有人類有限認知中的很多問題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得到全面的解答,或應用人工智能得到妥善的解決。這樣看來,需要解答的疑問和難題確實越來越少。但實際上,社會和人類都是動態發展的,當舊的問題找到了答案和解決方法,人們的認知和能力就得到了提升,在“更上一層樓”之后,視野更闊,眼界更高,原有的解答會變得或過于膚淺或過于片面,內心的疑問只會更多更難,這樣看來,要解答的疑問和難題就會越來越多。也正因為如此,人類才不斷進步和飛速發展。而且從辯證的角度來講,互聯網和人工智能并非萬能,其給出的答案和解決方案很可能千篇一律,人云亦云,或是淺表式的分析和專業性的解答,更多具體的、復雜的、情感的、觀念的問題,都因人因事而異,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無法給出最合適的解答和深層的分析,更無法做到對一個問題作出千變萬化的解答。這樣看來,問題是變多還是變少,不能一概而論。從第二個層面的內涵來講,智能時代,當人們的疑問總能快速便捷地得到解答時,被壓抑的惰性就很容易抬頭,漸漸地很可能會依賴于這些智能工具,不愿思考,不愿探索,懶得積累,懶得歸納??此浦悄芄ぞ呓鉀Q了所有的問題,實際上人們可能會漸漸喪失提問的能力,甚至某些生存的技能。這樣看來,可能問題會越來越多。而這個可能性,本身又是我們不能忽略的一個問題。從“聯想和思考”可知,文體是記敘文或議論文。若寫議論文,考生可以運用辯證思維,采用并列式結構,分別從正反兩個角度舉例分析“問題會越來越多/少/問題多少視情況而定”的現狀和原因,并指出具體的解決方法。若寫記敘文,考生可以選取自身經歷或身邊的人和事,運用多種敘述手法,講述智能時代人物“問題”多寡的故事。還可以寫成一篇抒情性很強的散文,暢想智能時代關于“問題”多少的情形。立意:1.“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2.智能助惰性,問題觸心目。3.更上一層樓,“問題”千般多。4.心中“問題”不妨多,身上“問題”寧可少。【點睛】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