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語文詩歌專練----劉時中詩歌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題。山坡羊·西湖醉歌次郭振卿韻①元·劉時中朝朝瓊樹②,家家朱戶,驕嘶過沽酒樓前路。貴何如,賤何如?六橋都是經行處,花落水流深院宇。閑,天定許;忙,人自取。【注解】①次韻:依別人的原韻及用韻的先后次序作曲。郭振卿,作者友人,生平不詳。②朝朝瓊樹:南朝陳后主寵妃張麗華,歌舞淫樂,其曲有《玉樹后庭花》《臨春樂》等。其略云:“璧月夜夜滿,瓊樹朝朝新。”瓊,赤色玉,常用來比喻精美的事物。瓊樹,常用來比喻人的美好的姿容、品格,此處用其本意。1.下列對這首曲子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起句用“瓊樹”“朱戶”代指富貴官宦之家,“朝朝”“家家”二詞先后說明空間的無所不包和時間的延續不絕,兩句用互文的手法,突出西湖之濱自古繁華,一同于海外仙境。B.第二句用“貴”“賤”二字承前而來,“賤”則為走馬沽酒的自己。走馬湖濱,雖同為繁華世界的一員,但貴賤懸殊。作者冷然設問:貴者勝,抑或賤者樂?C.作者先寫醉酒所見的滿眼的富貴繁華,再寫對繁華后的人生思索,似醉實醒。一曲醉歌,實為醒時的冷嘲熱諷,富于哲理。在車載斗量的贊繁華、歌佳麗的西湖諸詠中別開生面。D.全曲寫景、敘行、抒情,交替自然,若行云流水,而起伏跌宕、自然奇崛的結構正為奇趣逸致傳神,成就不減歷代游湖名作。2.全曲寓意層層推進,請結合文本分析:作者逐層思考了哪些問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小題。[雙調]折桂令·送王叔能赴湘南廉使劉時中正黃塵赤日長途,便雷奮天池,教雨隨車。把世外炎氛,人間熱惱,一洗無余。展洙泗①千年畫圖,納瀟湘一道冰壺。報政何如 風②動三湘,霜③滿重湖。【注】①洙泗:指流經山東曲阜的洙、泗二水。孔子曾于此講學,造就很多人才,被認為是教化禮義之邦。②喻指教化。③喻指節操。3.下列對這首元曲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曲行文思路由虛入實,以雷霆起,以風霜結,寓情思于景物。B.作者描寫了為友送行時的情景,一場雷雨在作者筆下別有寄托。C.本曲用語不凡,“炎氛”“熱惱”意蘊豐富,“奮”“洗”精當傳神。D.作者思接“千年畫圖”,又展望友人赴任后的瀟湘圖景,筆觸靈動。4.張孝祥也曾泛舟于重湖之上,寫下了《念奴嬌·過洞庭》。兩篇作品的最后兩句各自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請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小題。端正好·上高監司(節選)劉時中[滾繡球]江鄉相,有義倉,積年系稅戶掌。借貸數補答得十分停當,都侵用過將官府行唐。那近日勸糶到江鄉,按戶口給月糧。富戶都用錢買放,無實惠盡是虛樁。充饑畫餅誠堪笑,印信憑由卻是謊,快活了些社長知房。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江鄉相,有義倉,積年系稅戶掌”,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是江鄉,當地設有義倉,且多年來由稅戶負責管理,為下文揭露弊端埋下伏筆。B.“借貸數補答得十分停當”運用反諷手法,揭示稅戶看似賬目做得周全,實際是為掩蓋他們私自侵吞義倉物資的行徑,諷刺其虛偽與貪婪。C.“都侵用過將官府行唐”,一個“侵”字直接揭示稅戶們私自挪用義倉物資的丑行,“行唐”寫出他們面對官府敷衍塞責、蒙混過關的狀態。D.“充饑畫餅誠堪笑”運用比喻修辭,形象地將稅戶承諾繳納給國家的賦稅比作畫餅,揭示出這些稅戶逃避納稅義務,使國家稅收無法落實。6.請簡要賞析本首曲子與《朝天子·詠喇叭》在藝術特色方面的異同。閱讀下面這首元代散曲,完成下面小題。中呂·朝天子·邸萬戶席上(節選)劉時中柳營,月明,聽傳過將軍令。高樓鼓角戒嚴更,臥護得邊聲靜。橫槊吟情,投壺歌興,有前人舊典型。戰爭,慣經,草木也知名姓。【注釋】萬戶:元代三品世襲軍職。7.下列對詩句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柳營,即漢將周亞夫屯軍的細柳營,此處用典,意在贊揚邸萬戶治軍嚴明。B.月明,月光明亮皎潔,此處寫景,用月色之美襯托邸萬戶軍營的莊嚴肅穆。C.橫槊,用曹操“橫槊賦詩”的典故,以贊美邸萬戶有統一天下的遠大抱負。D.投壺,古時一種游戲,投物入壺,以投中多少定輸贏,此處不一定是實指。8.詩中的“臥護”有人解釋為臥著守護,有人解釋為病中監護。你認為哪種解釋較為合理?請簡要分析。答案1.A 2.(1)對貴與賤(現狀)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世間繁華和富貴的贊美;(2)對貴與賤(結局)的思考,寄寓了作者等貴賤的思想;(3)對閑與忙的思考,突出了作者賤勝于貴的思想。【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A.“‘朝朝’‘家家’先后說明空間的無所不包和時間的延續不絕”錯誤,“朝朝”是時間的延續不絕,“家家”是空間的無所不包,選項的說法顛倒了,應改為“先后說明時間的延續不絕和空間的無所不包”。故選A。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觀點態度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題干的任務要求,一是作者逐層思考了哪些問題,二是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歸結起來,重點在于回答詩人思考了哪些問題,其間又表達了哪些感情。閱讀全曲,梳理層次。前三句從整體上介紹了西湖富庶、優美之景,進而局部寫縱酒高歌、肆意游逛、自由自在的場景。最后轉入對人生貴賤、閑忙的思考。①詩人突然從現狀發問“貴何如,賤何如?”,這是詩人在繁華之都中生發的想法,貧賤富貴雖同處湖濱,但相互間的差別十分明顯。依據“朝朝瓊樹,家家朱戶”,詩人傾向富庶、華貴的思想,表達了對西湖美景、富庶的贊美。②發問之后,以側面描寫的方式給出了答案,并對結局做出思考。當醉客信馬經過此地時,無端地覺得眼前的“瓊樹”“朱門”都染上了一抹悲涼的色彩,依據“六橋都是經行處,花落水流深院宇”得出,詩人心中不由產生了落花流水般的感傷情緒。③最后一問“閑,天定許;忙,人自取”既有發問也暗含答案。無論貴賤、閑忙,都無法擺脫莫可“何如”的結局,與其終日“自取勞碌”倒不如放浪形骸,恣意縱情,作一浮生閑人,抒發了及時行樂的曠達之情。3.A 4.①此曲結尾兩句“風動三湘,霜滿重湖”是說純美的風教與高潔的節操遍及三湘,作者想象友人在三湘一帶的杰出政績,表達了對友人的美好期待與祝愿。②張詞結尾兩句是“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作者與浩渺無限的自然融合,物我兩忘,抒發了豪邁曠達、超越世俗、寵辱偕忘的情懷。【解析】3.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A.“由虛入實”錯誤,本曲行文思路由實入虛,由送行時的雷雨天氣寫起,然后運用典故和想象抒發情思。故選A。4.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①此曲“風動三湘,霜滿重湖”,這是作者想象的朋友到任后的情況。“風”,暗指教化風尚,“霜”則用來比喻高潔的操守,“三湘”“重湖”則說明范圍之廣、程度之深。作者滿懷希望地想象著,湘南在朋友的治理之下,風化大淳,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達到儒家理想的大同社會的境界。這是對友人的美好期待與祝愿。②張詞尾句是“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這句話的意思是:我盡情的拍打著我的船舷,獨自的放聲高歌啊,怎能記得此時是何年!詩人化用蘇軾的詩句“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說自己已經完全沉醉,忘記這是一個什么日子了,詩人把自己放在澄澈空闊的湖光月色之中,他覺得自己同大自然融為一體了;他以主人自居,請萬象為賓客,與大自然交朋友,豪放曠達,出神入化;他將自身化為那月光,化為那湖水,一起飛向理想的澄澈之境。表達了詩人寵辱皆忘,豪邁脫俗的情懷。5.D 6.相同點:都運用了諷刺手法,批判了社會的黑暗和丑惡現象。不同點:《端正好 上高監司(節選)》主要通過寫實,具體揭露義倉管理的弊端;《朝天子 詠喇叭》則主要運用象征手法,以喇叭象征宦官,借物抒懷。【導語】劉時中這首元曲以犀利筆觸直擊社會積弊。圍繞義倉管理,將稅戶侵吞物資、敷衍官府、坑騙百姓等行徑揭露無遺。語言通俗直白,巧用對比、反諷,生動呈現社會陰暗面,深刻反映民生疾苦,彰顯對現實的批判與對民眾的同情。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詩歌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D.“形象地將稅戶……無法落實”錯誤。結合前文“富戶都用錢買放,無實惠盡是虛樁”可知,形象地將稅戶承諾給百姓救濟糧比作畫餅,突出義倉救濟百姓的虛假性。故選D。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詩歌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相同點:《端正好 上高監司(節選)》通過義倉本應救濟百姓卻被稅戶肆意侵吞,導致百姓得不到實惠的亂象,批判了社會的黑暗以及官吏的腐敗;《朝天子 詠喇叭》則借喇叭“曲兒小腔兒大”卻能在“官船來往”中“抬聲價”,影射宦官憑借權勢作威作福的丑惡現象,都運用諷刺手法針砭時弊。不同點:《端正好 上高監司(節選)》采用寫實手法,如詳細描述稅戶掌管義倉后“借貸數補答得十分停當,都侵用過將官府行唐”,將義倉管理中的弊端一一呈現,真實地反映社會問題;《朝天子 詠喇叭》運用象征手法,把喇叭象征為仗勢欺人的宦官,通過對喇叭吹奏特點“曲兒小腔兒大”及造成“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危害的描寫,借物抒發對宦官的批判之情。7.C 8.①解釋為“臥著守護”較為合理。其一,“臥著守護”有藐視敵人的意思,能表現邸萬戶守邊的從容、英勇。其二,臥著不是因為病痛,而是因為輕松,能為后文贊美邸萬戶的詩情、雅興、善戰作鋪墊。②解釋為“病中監護”,能表現將軍以守邊為重、不顧個人安危的情懷,但與后文對邸萬戶的詩情、雅興、善戰的贊美不協調。【分析】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的能力。C. “以贊美邸萬戶有統一天下的遠大抱負”錯,用典是為了贊美邸萬戶身為武將卻有文人的情懷。故C項錯。故選C。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個性化解讀的能力。題干中提供了兩種理解“詩中的‘臥護’有人解釋為臥著守護,有人解釋為病中監護”,高樓上響起更鼓和號角,半夜還在戒嚴。在將軍的守護下,邊塞上一片寧靜。兩種理解方式都能解釋得通,但是,“臥著守護”相比之下會更符合整首曲的風格。這首曲子在下文中“橫槊吟情,投壺歌興”,“橫槊”化用的是三國曹操典故,蘇軾在《前赤壁賦》中曾稱贊其“橫契賦詩,固一世之雄”;“投壺“的典故則出自宋代名將岳飛,據《宋史·岳飛傳》記載,岳飛“雅歌投壺,恂恂如書生”。曹、岳二人,都是歷史上文武雙全的政治家和將領,作者以萬戶和此二人并列,對將軍的文韜武略可謂推崇至極。可見這首曲是在贊賞將軍的文武雙全,表現出他的儒將風范。如果解釋成“病中監護”,只能體現將軍為守護邊疆的忘我犧牲精神。故解釋為“臥著守護”更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