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練題型 形象鑒賞題一、(2025江西六校第二次聯考)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問題。(9分)泰 和①文天祥書生曾擁碧油幢②,恥與群兒共豎降。漢節幾回登快閣,楚囚今度過澄江。丹心不改君臣誼,清淚難忘父母邦。惟有鄉人知我瘦,下帷絕粒坐蓬窗。[注] ①此詩作于文天祥抗元兵敗被俘后被押解北上途中。詩人途經泰和(今江西泰和縣),目睹故土淪陷,自己身陷囹圄,寫下此詩以明志。②碧油幢:青綠色的軍帳,代指軍權。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C)A.首聯寫自己曾投筆從戎領軍抗元,對那些輕易變節投降的“群兒”,表達出不屑與之為伍的態度。B.頷聯寫“登快閣”時的豪邁與“過澄江”時的落魄,對照鮮明,突出了詩人人生境遇的巨大變化。C.頸聯對仗工整,“丹心”對“清淚”,“君臣誼”對“父母邦”,體現了詩人忠孝難以兩全的矛盾心理。D.全詩語言沉郁質樸,運用典故、對比、直抒胸臆等手法,將詩人忠君愛國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2.尾聯“惟有鄉人知我瘦,下帷絕粒坐蓬窗”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形象特點 請加以分析。(6分)答案 ①清瘦憔悴:通過“瘦”字,直觀地展現了詩人歷經磨難后身體消瘦的樣子,體現出其遭遇的困苦與艱辛。②堅守氣節:“絕粒”表明詩人絕食明志,體現了他堅決不向敵人屈服、堅守氣節與操守的高尚品質。③孤獨寂寥:詩人處于“蓬窗”之中,只有鄉人了解自己,顯得孤獨寂寥,被囚禁的艱難處境更強化了這一特點。(每點2分)二、(2025廣東深圳二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問題。(9分)送古壺與人趙師秀小壺純素無文采,驗是殷商物至今。損處怕教凡手觸,鑄時應有吉星臨。久藏厚土金聲盡,微貯清泉翠色深。持贈高人安幾席,為勾古意入新吟。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D)A.首聯寫古壺的外觀與年代,有意突出古壺之“古”,并與“今”拉開距離。B.詩人猜想鑄壺之時天降祥瑞,與屈原寫的“攝提貞于孟陬兮”有相通之處。C.第三聯上句表現古壺遭遇不幸,下句描寫古壺依然美麗,前后形成了反差。D.詩人希望古壺能夠得到高人的賞愛,并表達想將懷古之情寫入新詩的愿望。2.與“寶劍贈英雄”類似,詩人特意將古壺贈予高人。請結合“高人”這一身份特征,分析其可能的原因。(6分)答案 ①古壺外觀古樸,年代古老,符合高人高雅脫俗的品味。②古壺出身不凡而易遭凡人損毀,契合高人氣質高貴、不合流俗的形象。③古壺遭受不幸而美質不變,與高人堅貞高潔的品性相通。(每點2分)三、(2025湖北部分重點中學第二次聯考)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9分)落 花[注][唐]李商隱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注] 本詩作于會昌六年作者閑居永樂期間。1.下列對詩句意思的闡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C)A.首聯中的“竟”字寫出了詩人待賓客散盡、人去樓空后,襲上心頭的孤獨惆悵之情,這時他才注意到滿園落花。B.三四兩句的“參差”寫落花飄拂紛飛,“迢遞”寫落花連綿不斷,二者寫出了落花“亂飛”的具體情狀。C.“眼穿仍欲稀”一句表現了詩人站在滿天落花之中盼望賓客的來信,對方卻音訊日漸稀疏,再次突出了詩人的孤寂。D.這首詩托物言志,不僅寫花,也兼寫人,語意雙關,低回凄婉,是典型的由自然景物興發詠嘆之意的作品。2.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中,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和本詩描繪的“落花”形象及寄寓的情感有何異同 (6分)答案 同:兩首詩歌都描寫了落花悲涼的命運,寄寓了作者的哀傷之意,如陸詞中的“成泥”“碾作塵”,本詩中的“所得是沾衣”。(2分)異:①李詩中的落花“芳心”對春天一片赤誠,卻落得個凋零殘破“沾衣”的結局,寄寓了詩人懷才不遇、悲苦失望的情緒。(2分)②陸詞中的落花即使成泥成塵,也有“香如故”,寄寓了作者即使身處逆境也要保持高潔的人格操守的心志。(2分)四、(2025河北部分重點高中一模)閱讀下面的詩詞,完成問題。(9分)瘦馬圖①[宋]龔開一從云霧降天關,空盡先朝十二閑。今日有誰憐瘦骨 夕陽沙岸影如山。浣溪沙·題丁兵備丈畫馬[清]王鵬運苜蓿闌干滿上林,西風殘秣獨沉吟。遺臺何處是黃金 ②空闊已無千里志,馳驅枉抱百年心。夕陽山影自蕭森。[注] ①作者曾參與抗元活動,宋亡后,隱居不仕,賣畫為生,最后守志而亡。②戰國時郭隗以“千金買馬骨”勸說燕昭王,昭王聽從建議,筑黃金臺以招攬群賢。1.下列對這兩首作品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D)A.兩首作品體裁不同,但題材大體相同,皆以畫中馬為描寫對象,既有對其形象的描繪,也寄托了作者深沉的感慨。B.龔詩開頭想象駿馬騰云駕霧自天而降,格調明朗剛健;王詞開篇描繪上林苑苜蓿叢生、欄桿橫斜,意境凄涼蕭瑟。C.龔詩中馬昔日的輝煌與今日的落寞形成了鮮明對比,王詞中千金買馬骨的典故與畫中馬的境遇形成了鮮明對比。D.兩首作品的作者致力于通過塑造馬的形象、營造動人的意境,側面展現畫家高超的畫技,表達對畫家繪畫技藝的贊美。2.兩首作品的最后一句都寫到了夕陽之下的“山”“影”,但作用卻不同,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答案 ①龔詩中的“山”與“影”,是在描摹馬屹立于夕陽下的沙岸上、雖瘦骨嶙峋但身影依舊堅定如山的形象,表現馬雄駿之風不減當年,突出了此馬凜然不可侵犯的氣質。同時,借馬以自喻,展現了詩人的堅定意志和不屈精神。②王詞中的“山”與“影”,是在描摹馬獨立于夕陽殘照的嶙峋山影之下的景象,用以襯托此馬處境之蕭索、心境之凄涼。詞人借景抒情,表達了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苦悶失落。(每點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