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語文新部編版上冊第二單元第8課《《世說新語》二則》課時練習題一、基礎知識綜合1.文學文化常識南文:孔兄請喚(1)__________(A.令郞B.小兒)上來,讓余認識。 孔父:承蒙南文兄錯愛,(2)__________(A.犬子B.令郞)年幼,望南文兄不吝(3)__________(A.請教B.賜教)。(1)下面是希望中學七年級(1)班的橫小水同學寫的一出《孔融讓梨》課本劇片段,請根據情景,選擇合適的詞語補全人物對話。(2)《世說新語》是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組織編寫的一部志人小說集,這個學期我們學習的兩篇短文分別出自《 》和《 》。2.翻譯“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確的一項是( )A.(友人)在過來的途中,陳太丘就離開了屋子,離開后朋友才到。B.過了正午(朋友)還沒到,陳太丘還是舍不得離開,(擔心)離開后朋友來到。C.過了正午(朋友)還沒到,陳太丘就丟下朋友離開了,他離開后朋友才到。D.(朋友)犯了錯無法按時到來,陳太丘就丟下朋友離開了,他離開后朋友才到。3.下列對本文有關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詠雪》中“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洋溢著濃郁的書香氣,其樂融融的家庭氣氛。B.《詠雪》中從上下文看“兒女”的含義與今天不同,這里的“兒女”猶言子侄輩,指家中年青的一代人。C.《詠雪》中的“柳絮”,在寫法上,將動態化為靜態,把寒冷的雪天,化為秋天的蕭瑟,是常景中的新意,給讀者別開生面之感。D.《詠雪》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雪”比作“柳絮”,比作“撒鹽空中”。4.下列對《陳太丘與友期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期行”是指陳太丘與他的朋友約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B.“怒”與“慚”寫客人被陳元方反駁前后的神態,不僅使文章語言生動形象,同時也表明客人是一個知錯能改的人。C.元方小小年紀卻能駁倒父親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陳元方喜不自禁,頭也不回走進屋內。D.這個故事表明守信對于處世立身的重要性,勸告人們要做一個守信的人。5.下列古人“謙稱”“敬稱”的用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三有問題向朋友討教,說:“愚不才,有一事請教。”B.朋友的父親過七十大壽,張三對朋友說:“祝令堂大人壽比南山!”C.朋友問候張三生病的母親,張三拱手謝曰:“家母身體已無恙。”D.朋友詢問張三弟弟的去處,張三說:“舍弟剛往泰州城。”6.《陳太丘與友期行》中交代對話背景的句子是 。交代客人發怒的原因的句子是 。交代對話由來的句子是7.《詠雪》選自《 》,這部書是由 (朝代) (人名)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主要記載了漢末至東晉士大夫的言談、逸事,反映了當時的一些社會風氣和上層士大夫的精神面貌、生活情況等。魯迅說,可把它看作“一部名士的教科書”。8.仿照例句,補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部分。例句:(陳太丘與友)期日中,(友)過中不至。(1)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2)( )待君久不至,( )已去。(3)(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對子罵父,則是無禮。9.在橫線處選擇正確的答案。《世說新語》中也有很多自強不息的人物,如與“道不同,不相為謀”的華歆割席分坐的 ﹔不接受父親老部下送來為父親辦喪事的百萬費用的 ;面對父親友人的詰問,有理有據地以“無信”“無禮”回擊對方的 。他們共同構成了魏晉名士的群像。A.王戎 B.陳元方 C.管寧二、綜合性學習10.二十一世紀是信息社會,信息化浪潮洶涌而至,而社會的全面信息化又是建立在良好的社會誠信體系之上,沒有誠信,信息化無從談起。為了教育同學們做一個誠實的孩子,我校七年級舉行了以“誠信”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也來參與。(1)為了營造活動氛圍,請你擬一則活動標語。標語已寫好上句,請你補寫下句。上句:讀書重在明理下句:(2)為了更好地開展活動,請你提供兩個活動項目。【示例】環顧身邊思誠信項目一:項目二:三、文言文閱讀【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陳太丘與友期行》)【乙】賓客詣陳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與太丘論議,二人進火,俱委而竊聽,炊忘著箄①,飯落釜中。太丘問:“炊何不餾?”元方、季方長跪②曰:“大人與客語,乃俱竊聽,炊忘著簞,飯今成糜③。”太丘曰:“爾頗有所識不?”對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說更相易奪言無遺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選自《世說新語·夙惠》)【注】①著箄:放置蒸飯用的竹制器具。著,放置。箄,竹制的蒸飯用的盛器。②長跪:挺直上身而跪。③糜:粥。11.根據方法提示,解釋加點字的意思。句子 方法 解釋待君久不至 聯系成語法——嚴陣以待 (1)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查閱詞典法——①放任,縱使;②致使,讓;③支配,使用;④假使,假如(《古代漢語詞典》) (2) (僅填序號)俱委而竊聽 課文遷移法——相委而去 (3)元方入門不顧 聯系成語法——后顧之憂 (4)12.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二子俱說更相易奪言無遺失13.小華想要根據甲、乙兩文的情節導演一個短劇,請你幫他完成導演手記。原文 表演指導(合理推測人物的神態、語氣)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1)元方( )說:“ ”太丘曰:“爾頗有所識不?” (2)陳太丘( )說:“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陳太丘(欣慰地)說:“既然這樣,只要(喝)粥就行了,何必要(吃)米飯呢!”14.從甲文中我們可以看出元方從小就 ;從乙文中我們可以看出,元方、季方兩兄弟都 。(填人物形象)15.元方、季方兩兄弟長大后都以博學多才而聞名。請你結合甲、乙兩文中元方父親的做法,分析兩兄弟成才的原因。閱讀下面語段,完成各題。【甲】詠雪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乙】陳太丘與友期行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丙】謝安憐翁謝奕①作剡②令,有一老翁犯法,謝以醇酒③罰之,乃至過醉,而猶未已。太傅時年七八歲,著青布绔④在兄膝邊坐,諫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⑤欲放去邪?”遂遣之。【注釋】①謝奕:字無奕,謝安的長兄,謝道韞之父。②剡(shàn):指剡縣,在今天的浙江嵊州。③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④绔:褲子;紈绔:用細絹做的褲子。⑤阿奴:對幼小者的愛稱,弟弟。16.【甲】文出自《 》(書名)。【乙】文題目“陳太丘與友期行”的意思是 。17.根據要求完成題目。(1)對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撒鹽空中差可擬 擬:相比。B.相委而去 委:舍棄。C.謝以醇酒罰之 以:用。D.著青布绔在兄膝邊坐 著:看著。(2)推斷【丙】文“遂遣之”的“遣”的意思正確一項是是( )A.打發 B.派遣 C.遣送 D.排解18.下列對【丙】文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哥哥,老人家可以想念,你怎么可以這樣做呢!B.哥哥,老人家多可憐啊,怎么可以做這種事呢!C.哥哥,老人家多可憐啊,你怎么可以亂作為呢!D.哥哥,老人家可以想念,你怎么可以太過分呢!19.【甲】文謝太傅“大笑樂”的原因是 ;【乙】文元方“入門不顧”的原因是 ;【丙】文謝奕“改容”的原因是年幼的弟弟謝太傅指出了他的錯誤。20.小李同學讀了三篇短文以后,與同學小丁、小陳討論起有關家庭教育話題,請你根據內容完成橫線上的填空。小芳:我從《詠雪》“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中讀出 很重要。小丁:我認為一個人的品行更需要從小抓起,七歲的元方就懂的道理,離不開陳太丘的耳濡目染,從“ ”中可以看出。小陳:你說得對,我從時年七八歲的謝太傅勸告兄長就可以看出謝安從小就是一個 的人。閱讀《世說新語》中關于謝安的三個語段,完成問題。【甲】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乙】謝遏①年少時,好著紫羅香囊②,垂覆手,太傅患之,而不欲傷其意。乃譎③與賭,得即燒之。【丙】桓溫伏甲④設饌,廣延朝士,因此欲誅謝安、王坦之。王甚遽⑤,問謝曰:“當作何計?”謝神意不變,謂王曰:“晉之存亡,在此一行。”相與俱前。王之恐狀轉見于色謝之寬容愈表于貌。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⑥,諷“浩浩洪流”。桓憚其曠遠,乃趣⑦解兵。王、謝舊齊名,于此始判優劣。【注釋】①謝遏:謝太傅之侄。②紫羅香囊:為魏晉貴族男子喜好,體現陰柔之風。③譎:欺騙。④伏甲:埋伏士兵。⑤遽:驚慌。⑥洛生詠:晉時洛陽一帶讀書人吟誦詩文的音調。⑦趣:同“促”,立即。21.閱讀文言文,我們可以借助不同的方法理解詞義,請根據提示完成表格。方法 聯系內容 釋義字典查閱 著:①顯露,顯著;②寫文章,寫書;③附著;④穿,戴。 ①好著紫羅香囊: (寫序號)成語推斷 患得患失 ②太傅患之:課內遷移 學而不思則罔 ③而不欲傷其意:未若柳絮因風起 ④因此欲誅謝安、王坦之:22.小語和小文正在研讀這幾個語段,請結合語段內容,補全對話。小語:你看,語段【丙】中這個劃線句“王之恐狀轉見于色謝之寬容愈表于貌”沒有標點,朗讀時該如何停頓呢?小文:這并不難,我們朗讀時應該根據文義停頓。此句斷三處即可,為①“王之恐狀轉見于色謝之寬容愈表于貌”。 (用“/”給句子劃分停頓)小語:的確如此。同時,理解文義時,我們要注意補充省略的成分,如語段【甲】中“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就應當補充上主語。此句應翻譯為②小文:讀完這三個語段,我認為謝安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你贊同嗎?(請結合具體內容寫一寫你的看法。)小語:③ 。四、語言表達23.《陳太丘與友期行》一文出自《世說新語》中的《方正》篇,請結合內容說說為什么該篇能夠選入《方正》篇。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七年級語文新部編版上冊第二單元第8課《《世說新語》二則》課時練習題》參考答案題號 2 3 4 5答案 C C C B1.(1)(1)A(2)A(3)B(2) 《言語》 《方正》2.C3.C4.C5.B6. 期日中。 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7. 世說新語(世說新語·言語) 南朝(南朝宋) 劉義慶8. 太丘 友 家君 家君 君 君9. C A B10.(1)(示例)做人貴在誠信(2) (示例)引經據典話誠信 班級演講說誠信11. 等待 ② 丟下 回頭看 12.二子俱說/更相易奪/言無遺失 13. 生氣地 您與我父親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時分。正午時分(您)沒有來,就是不講信用;面對(人家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 并未生氣,語氣平和地 你們還記得(我們說了)什么嗎?(意思對即可) 14. 聰慧善辯 聰明好學 15.從甲文“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可以看出,陳太丘是一個依約行事,講原則、重信用的人,陳太丘通過言傳身教,給兩兄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當發現“飯今成糜”時,陳太丘沒有責備孩子,而是詢問原因,知道原因后又問“爾頗有所識不”,在元方、季方回答后,他寬容地諒解了孩子們的過失。由此可見,父親陳太丘的寬容尊重、教育有方也是兩兄弟成才的原因。16. 《世說新語》 陳太丘和朋友約定一同出行 17. D A 18.B 19. 對侄女謝道韞詠雪名句的贊賞(或“晚輩才華出眾”) 友人無禮失信,不值得理會 20. 家庭文化熏陶(或“長輩對子女的教育”)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富有同情心(或“明辨是非”“敢于直言”)21. ④ 擔心,憂慮; 卻,但是; 趁、乘。 22. 王之恐狀/轉見于色/謝之寬容/愈表于貌 她(謝道韞)就是謝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贊同。謝安重視晚輩教育,在雪天給子侄輩們講解詩文、欣賞侄女詠雪之才;香囊一事中也可以看出他善于教育;他遇事冷靜,從謝安、王坦之兩人在赴宴前、赴宴中的不同表現的對比中可見。23.本文主要體現了主人公陳元方的“方正”品質,例如:①陳元方與友人的對話。元方首次回答友人的話,彬彬有禮、落落大方。面對友人的無理,元方先點明約定時間,指出此事錯在友人不守信,而非父親的錯,然后從“無信”“無禮”兩方面去反駁友人對父親的責怪。從陳元方的據理抗辯,可見其從小就聰慧過人,明白事理,具有“方正”之氣。②陳元方的行為舉止。“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此時的友人轉怒為慚,表明友人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元方“入門不顧”的行為,維護了父親和自己的尊嚴,體現了元方的率直方正。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