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題組三 全國甲卷精選一、(2024全國甲)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19分) 人才莫盛于三國,亦惟三國之主各能用人,故得眾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勢。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權術相馭,劉備以性情相契,孫氏兄弟以意氣相投。劉備為呂布所襲奔于操程昱以備有雄才勸操圖之。操曰:“今收攬英雄時,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也。”然此猶非與操有怨者。臧霸先從陶謙,后助呂布,布為操所擒,霸藏匿,操募得之,即以霸為瑯邪相。先是操在兗州,以徐翕、毛暉為將,兗州亂,翕、暉皆叛,后操定兗州,翕、暉投霸。至是,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為此也。”操嘆其賢。蓋操當初起時,方欲藉眾力以成事,故以此奔走天下。及其削平群雄,勢位已定,則孔融、許攸等,皆以嫌忌殺之。荀彧素為操謀主,亦以其阻九錫而脅之死。然后知其雄猜之性久而自露,而從前之度外用人,特出于矯偽,以濟一時之用,所謂以權術相馭也。至劉備,一起事即為人心所向。觀其三顧諸葛,咨以大計,獨有傅巖爰立之風。關、張、趙云,自少結契,終身奉以周旋,即羈旅奔逃,無寸土可以立業,而數人者患難相隨,別無貳志。此固數人者之忠義,而備亦必有深結其隱微而不可解者矣。至托孤于亮,曰:“嗣子可輔,輔之;不可輔,則君自取之。”千載下猶見其肝膈本懷,豈非真性情之流露 亮第一流人,二國俱不能得,備獨能得之,亦可見以誠待人之效矣。至孫氏兄弟之用人,亦自有不可及者。孫策生擒太史慈,即解其縛曰:“子義青州名士,但所托非人耳。孤是卿知己,勿憂不如意也。”此策之得士也。陸遜鎮西陵,權刻印置遜所,每與劉禪、諸葛亮書,常過示遜,有不安者,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委任如此,臣下有不感知遇而竭心力者乎 陸遜晚年為楊竺等所譖,憤郁而死。權后見其子抗,泣曰:“吾前聽讒言,與汝父大義不篤,以此負汝。”以人主而自悔其過,開誠告語如此,其誰不感泣 此孫氏兄弟之用人,所謂以意氣相感也。(節選自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七)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BDG)劉備為呂布A所襲B奔C于操D程昱E以備F有雄才G勸操H圖之。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A.藉,憑借、借助,與《陳涉世家》中“藉第令毋斬”的“藉”意思相同。B.即,即使,與《桃花源記》中“太守即遣人隨其往”的“即”意思不同。C.固,固然,與《赤壁賦》中“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固”意思相同。D.但,只是,與《記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的“但”意思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A.臧霸曾為呂布效力,曹操擒捉呂布以后,臧霸為避禍藏匿起來;后來他又被曹操捕獲,曹操不計前嫌,對他委以重任,任命他為瑯邪相。B.曹操初起時為圖霸業,能籠絡人才,甚至能任用曾與己有怨者;勢位已定時則猜忌異己,濫殺無辜。這正是其用人“以權術相馭”的表現。C.劉備以性情結交忠義之士,以誠待人,故能深得人心;劉備創業過程中多次遭遇挫折,但諸葛亮及關、張、趙云等人患難相隨,忠貞不渝。D.陸遜鎮守西陵時,深得孫權信任,孫權給劉禪、諸葛亮寫信,常常給陸遜看, 有不妥之處就讓他改定;到了晚年,陸遜遭到讒害,郁郁而終。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為此也。”(2)吾前聽讒言,與汝父大義不篤,以此負汝。答案 (1)曹操讓臧霸交出二人,臧霸說:“我之所以能夠立身,正因為不做這類事情。”(“所以……者,……也”固定句式2分,“為”1分,大意2分)(2)我先前聽信讒言,和你的父親君臣大義不夠堅定專一,因此對不起你。(“大義”“篤”“負”各1分,大意2分)二、(2023全國甲)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19分) 周堯卿,字子余。其先汝陰人。堯卿警悟強記,七歲善賦詩,弱冠以學行知名。天圣二年登進士第,積官至太常博士、通判饒州。卒,年五十三。有文集二十卷,《詩》《春秋》說各三十卷。堯卿十二喪父,憂戚如成人,見母氏則抑情忍哀,不欲傷其意。母異之謂族人曰是兒愛我如此多知孝養我矣。”卒能孝養,志如母之言。其于昆弟,尤篤友愛。執母喪,倚廬三年,席薪枕塊,雖疾病不飲酒食肉。或勉之以禮,曰:“《禮》‘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勝喪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 ”葬之先期,躬自負土。有告之曰:“古之貧無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 ”泫然流涕曰:“過是,雖欲竭力,復可得乎 ”堯卿為人簡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為禮以愧之。居官祿雖薄,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所至稱治,民有去思。嘗知汀州寧化縣,提點刑獄楊纮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纮就詢其故。對曰:“貧以利故,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 ”纮至邑,不復他察,第以所聞薦之。慶歷間,范仲淹舉經行可為師表,未及用而卒。堯卿之學,不惑傳注,問辨思索,以通為期。其學《詩》,以孔子所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孟子所謂“說《詩》者,以意逆志,是謂得之”,考經指歸,而見毛、鄭之得失,曰:“毛之《傳》欲簡,或寡于義理,非‘一言以蔽之’者也。《箋》欲詳,或遠于情性,非‘以意逆志’者也。是可以無去取乎 ”其學《春秋》,曰:“左氏記之詳,得經之所以書者。”至三傳之異同,均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豈二致邪 ”歐陽修以文表其墓曰:“若周君者,事生盡孝,居喪盡哀,而以禮者也。君學長于毛、鄭《詩》,《左氏春秋》。”(節選自《隆平集·儒學行義》)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BDG)母異A之B謂C族人曰D是兒E愛我F如此G多H知孝養我矣。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D)A.席薪枕塊,文中指居喪時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塊上,以表示悲傷哀苦之意。B.何怨,怨恨什么,“多歧路,今安在”中“安在”表示在哪里,兩者結構相同。C.蔽,有涵蓋、概括之義,文中“一言以蔽之”意思是用一句話來概括《詩經》。D.逆,意為揣度、預料,與《送東陽馬生序》中“寓逆旅”的“逆”意義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B)A.周堯卿從小聰明懂事,十二歲時父親去世,他雖然年幼,但憂傷悲痛如同成年人,見到母親則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強忍哀痛,唯恐讓母親傷心。B.周堯卿為人簡樸持重,不喜計較。對于不如自己的人,他會鄭重地以禮相待,讓對方產生羞愧之心;雖然俸祿不多,但周濟宗族朋友,直到用完為止。C.周堯卿為學注重獨立思考,不迷信古人傳注,而以通達文義為目的,他認為解釋《詩經》的《傳》《箋》各有得失,學習時應當加以分辨。D.周堯卿學問品行俱佳,得到當世名臣范仲淹和歐陽修嘉許。范仲淹曾舉薦他,但未及任用,他就去世了;歐陽修為他的墓碑撰文,對他褒揚有加。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泫然流涕曰:“過是,雖欲竭力,復可得乎 ”(2)纮至邑,不復他察,第以所聞薦之。答案 (1)流著眼淚說:“過了這一次,即使想盡力,還可能嗎 ”(大意3分,“涕”“是”各1分)(2)楊纮到了縣里,就不再考察其他方面,只憑借所聽到的情況舉薦他。(大意3分,“察”“第”各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