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基礎過關小卷04(圖文轉換、場景應用、名篇名句默寫)(試題分值:50分 測試時間:40分鐘)一、語言表達1.在以下詩文中選擇最能體現浙江精神的一項,并說明理由。 (6分)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孕育一方精神。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寧波人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改革開放后的溫州出現了第一個個體戶……他們表現出來的奮發圖強、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等品質,為浙江精神作了新的注解。A.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B.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誡子書》)C.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贈從弟》)2.寫一段文字,闡述你對下邊這幅漫畫的理解,120字左右。(6分)3.圍繞“校園一景”,寫一個景物描寫片段。要求:抓住景物特征,按一定順序,融入情感。120字以內。(6分)4.為鼓勵兩地同學植樹護林,校團委設計主題明信片寄給結對學校。請從下列選項中選出最合適的一項,把寄語補充完整。(6分)A.一樹一草皆成景,一磚一瓦都育人B.沿著地球的足跡,查收來自山林的問候C.使天空更加蔚藍,大地更加蒼翠D.為“浙”里植此青綠,使“黔”途共“木”春光名篇名句默寫5.文學社準備制作涉及各種旅行主題的古詩輯錄卡。請根據提示,補全下面表格。(8分)旅行主題 所見風貌 文人情思山水之旅 氣勢磅礴:山隨平野盡,(1) 。(李白《渡荊門送別》) (8)民俗之旅 熱鬧淳樸:(2) ,衣冠簡樸古風存。(陸游《游山西村》) 喜愛陶醉想象之旅 遼闊壯美:(3) ,(4) 。(李清照《漁家傲》) 向往美好時空之旅 (5) :(6) ,蟬鳴黃葉漢宮秋。(許渾《咸陽城東樓》) 傷感悲涼謫遷之旅 生機活力:沉舟側畔千帆過,(7)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理性樂觀6.(2024·浙江杭州·模擬預測)請將下列有關“風俗”的詩文整理單補充完整。(9分)風俗 相關詩文 出處踏春游樂 最愛湖東行不足,① 。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飲菊花酒 ② ,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其五)③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折柳送別 ④ ,⑤ 。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祭社祈年 ⑥ ,⑦ 。 陸游《游山西村》登高望遠 ⑧ ,⑨ 。 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7.青春話心愿。請在以下橫線中填寫心愿對應詩句。(9分)心愿是勤勉好學,吃苦耐勞。以中有足樂者, ①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心愿是登高遠眺,豪情滿懷。 ② , 。(杜甫《望岳》)心愿是馳騁沙場,壯志豪情。 ④ ,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心愿是不畏風寒,堅貞不屈。 ⑤ ? ⑥ 。(劉楨《贈從弟》)心愿是樂觀豁達,笑對人生。 ⑦ , ⑧ 。(李白《行路難》)心愿是堅定信念,勇于開拓。 ⑨ , 。(陸游《游山西村》)【答案】1、示例一:選A,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大智慧,強調了學習中實事求是,嚴謹踏實的學風,與浙江精神“求真務實”的內涵相一致。示例二:選C,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意思是難道它不怕遭受酷寒的侵逼?松柏有不懼嚴寒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樹不畏嚴寒、堅貞不屈的可貴品質,與浙江精神“奮發圖強”的內涵相一致。【詳解】本題考查對名句的理解。首先理解名言警句的含義,然后結合所給材料,分析其內在聯系。“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是說要保持內心的淡泊與寧靜,和所給材料中沒有聯系,所以不選B。示例一:選A,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是一種實事求是、嚴謹踏實,不弄虛作假的的作風與態度,這一點與浙江精神中“求真務實”的內涵相一致。示例二:選C,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意思是難道它不怕遭受酷寒的侵逼?松柏有不懼嚴寒的本性。這句話贊頌松柏不畏嚴寒、堅貞不屈的可貴品質,歷史上的越王勾踐,就具有這種不畏艱難,志向堅定的精神,今天的浙江人奮發圖強,同樣具有松柏之精神。2、【答案】示例:漫畫中這個人被石頭絆倒,連眼鏡也甩到了空中,這一跤實在是摔得太重了。然而卻因為摔跤他見到了一株清新可愛的小草,是平常所未見的,這何嘗不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呢。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類似的“摔倒”,我們應以更積極的眼光和心態去面對。【詳解】本題考查圖文轉換。圖片中,一個人走在路上,被石頭絆倒狠狠摔了一跤,眼鏡都甩飛出去了。可他不但沒沮喪抱怨,還泰然自若地跪在地上欣賞一株幼苗,完全忘記了摔倒之痛。示例:漫畫描繪了一人意外摔倒卻意外發現美麗花草的場景。這一跤雖然摔得痛,但也讓他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到一株獨特的小草,帶來了別樣的驚喜。這啟示我們,生活中的挫折或許隱藏著意想不到的收獲。面對困境,我們應保持樂觀,以新的視角發現生活的美好。3、【答案】示例:走進校園,那片小湖映入眼簾。湖水清澈如鏡,倒映著岸邊蔥郁的綠樹。微風拂過,粼粼波光閃爍。湖邊的長椅上,常有同學靜坐讀書,靜謐而美好。這里承載著我們的青春時光,每次經過,心中都涌起淡淡的溫暖與留戀。【詳解】本題考查微寫作。首先確定校園中要描寫的一處景,比如花園。然后按照一定順序,如從遠到近,描寫其外形、顏色等特征。最后融入自己對這處景的喜愛之情。例文:校園的小花園美不勝收。五顏六色的花朵爭奇斗艷,翠綠的小草生機勃勃。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我沉醉于此,感受著這方美景帶來的愉悅與寧靜。4、【答案】D【詳解】本題主要考查補寫、語言表達。補寫的內容需要契合“鼓勵兩地同學植樹護林”的目的;兩地分別指貴州和浙江的學校;A.“一樹一草皆成景,一磚一瓦都育人”這句話的寓意在于強調環境對于個人成長的重要性。這里的“成景”指的是這些元素構成了美麗的風景,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和心靈的慰藉;而“育人”則意味著它們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和思想,起到了教育的作用。故該句和“鼓勵植樹護林”的主題不符;B.“沿著地球的足跡,查收來自山林的問候”,這句話的寓意是,當我們深入探索地球的自然環境時,我們會收到來自大自然的美好祝愿和啟示。它鼓勵我們去親近自然,去傾聽和理解自然界的語言。故該句和“鼓勵植樹護林”的主題不符;C.“使天空更加蔚藍,大地更加蒼翠”這句話寓意著希望自然環境變得更加美好、純凈和充滿生機。“使天空更加蔚藍”更側重于重視環境保護。故該句和“鼓勵植樹護林”的主題不符;D.“為‘浙’里植此青綠,使“黔”途共‘木’春光”,“浙”“黔”是浙江、貴州兩地的簡稱;該句子通過巧妙地運用漢字的地名和植物意象,傳達了一種美好的愿景和深遠的寓意。“植此青綠”“共‘木’春光”契合“鼓勵兩地同學植樹護林”的主題;這句話表達了對于環境保護和區域發展的美好愿望,希望通過共同努力,讓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經濟文化都能夠像春天的樹木一樣茁壯成長,共享繁榮昌盛的未來。它強調了生態保護與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性,以及通過合作實現共贏的理念。故該句作為寄語恰當;故選D。5、【答案】 江入大荒流 積極豪邁/喜悅開朗 簫鼓追隨春社近 天接云濤連曉霧 星河欲轉千帆舞 荒蕪蒼涼 鳥下綠蕪秦苑夕 病樹前頭萬木春【詳解】本題考查名句默寫。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本題中的“簫鼓、云濤、綠蕪、苑”等字詞容易寫錯。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此句描寫了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色,用流動的視角寫景物的變化,繪出了一幅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圖,給人一種開闊、壯觀的感覺,詩人內心激蕩著開朗奮進的喜悅心情;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此句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眼前山雨將到,鳥雀倉惶逃入遍地綠蕪、秋蟬悲鳴躲在黃葉高林,這些是詩人眼前的實景,詩人又聯想到早已蕩然無存的“秦苑”、“漢宮”,歷史的演進,王朝的更替,世事的變化滄桑,把詩人的愁怨從“萬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渲染荒蕪蒼涼的氛圍。6、【答案】 綠楊陰里白沙堤 采菊東籬下 中秋賞月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簫鼓追隨春社近 衣冠簡樸古風存 強欲登高去 無人送酒來【詳解】本題考查名篇背誦。課文原句填空作答時,一是要深刻理解詩文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的語句;三是作答內容要準確,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寫錯字。注意易錯字詞:陰、堤、籬、賞、柳、簫、隨、冠、酒。“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意思是: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都能平安健康長壽,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賞明月。展現的是中秋之景,“風俗”處要寫中秋的習俗要與“月”有關,且為四個字;如:欣賞明月。7、 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會挽雕弓如滿月 豈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詳解】本題考查名句默寫。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本題中的“凌、覽、挽、雕、豈、罹、凝、疑、柳”等字容易寫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