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五 名篇名句默寫高考真題練題組一 新課標(新高考)Ⅰ卷一、(2024新課標Ⅰ)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作文課上,房老師使用《屈原列傳》中“ , ”兩句話,引導學生描寫尋常事物以表示宏大意旨,列舉淺近事例來傳達深遠意蘊。 (2)鄉村民宿“愛陶居”開業了,房屋周圍按照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 , ”的句意栽種了多種樹木,受到游客喜愛。 (3)唐代詩人寫時事,常常托之于漢代,如“ , ”,就是借漢喻唐,以古方今。 答案 (1)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舉類邇而見義遠 (2)榆柳蔭后檐 桃李羅堂前(3)(示例1)漢家煙塵在東北 漢將辭家破殘賊(示例2)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 千村萬落生荊杞(示例3)金山西見煙塵飛 漢家大將西出師(示例4)漢皇重色思傾國 御宇多年求不得二、(2023新課標Ⅰ)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自己編寫《史記》“ ”,便遭遇了李陵之禍,因痛惜這部書不能完成,所以“ ”。 (2)《舊唐書·音樂志》記載豎箜篌“體曲而長,二十有二弦”,而李賀《李憑箜篌引》中“ , ”兩句,說明豎箜篌的弦數還有另一種可能。 (3)小剛臨摹了一幅諸葛亮的畫像,想在上面題兩句詩,卻一直沒想好。汪老師認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 , ”就很好。 答案 (1)草創未就 就極刑而無慍色(2)十二門前融冷光 二十三絲動紫皇(3)(示例1)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示例2)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示例3)出師一表真名世 千載誰堪伯仲間(示例4)功蓋三分國 名成(高)八陣圖三、(2022新高考Ⅰ,60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鮑照的《擬行路難》當中以“ , ”起興,從日常平凡的生活現象引發自身的感慨。 (2)曹操的《短歌行》中的“ , ”,表達了自己希望接納更多的人才,模仿了《管子》的“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 (3)李白常常稱謝靈運為謝公,比如在“ , ”詩句中。 答案 (1)瀉水置平地 各自東西南北流(2)山不厭高 海不厭深(3)(示例1)腳著謝公屐 身登青云梯(示例2)謝公宿處今尚在 淥水蕩漾清猿啼四、(2022新高考Ⅰ,64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勸學》中“ , ”兩句,以劣馬的執著為喻,強調為學必須持之以恒。 (2)樂器在古代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詩經·周南·關雎》中寫到樂器的句子是“ ”和“ ”。 (3)自然界鳥類的啼鳴有時會引發人們的悲思愁緒,這在唐宋詩詞中屢見不鮮,如“ , ”。 答案 (1)駑馬十駕 功在不舍(2)琴瑟友之 鐘鼓樂之(3)(示例1)又聞子規啼夜月 愁空山(示例2)其間旦暮聞何物 杜鵑啼血猿哀鳴(示例3)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示例4)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示例5)江晚正愁余 山深聞鷓鴣五、(2021新高考Ⅰ節選,58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4分)(1)賈誼在《過秦論》中交代陳涉的身份,說他不過是個“ , ”,且是被遷戍邊的兵卒。 (2)《楚辭·招隱士》中有“王孫游兮不歸,青草生兮萋萋”的經典句子。從此之后,將“王孫”與青草一起吟詠,成了古典詩詞中表現隱逸、離別等情感的一個傳統,如“ , ”。 答案 (1)甕牖繩樞之子 氓隸之人(2)(示例1)隨意春芳歇 王孫自可留(示例2)春草明年綠 王孫歸不歸(示例3)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別情六、(2021新高考Ⅰ,60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列傳》中,司馬遷認為《離騷》的創作原因,除了痛心君王聽信讒言,不能明辨是非外,還有“ , ”。 (2)針對司馬光認為新法“生事”的指責,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指出,推行變法是為了“ , ”,不是為了生事擾民。 (3)杜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后世多以“杜康”借指美酒,“杜康”一詞也經常在古詩詞中出現,如“ ”。 答案 (1)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2)舉先王之政 以興利除弊(3)(示例)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七、(2021新高考Ⅰ,64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莊子·逍遙游》中說,到郊野去的人,只帶一日之糧當天回來,肚子還飽飽的;到百里之外去的人,則需要“ ”;而去往千里之外的人,就必須“ ”。 (2)在《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見到了徐公,先是仔細觀察,感覺自己沒有徐公美,然后“ , ”,最終認定自己確實不如徐公美。 (3)項羽破秦入關,三分關中之地,以秦降將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合稱“三秦”。從此“三秦”作為一個地理名詞,頻繁在古詩詞中出現,如“ , ”。 答案 (1)宿舂糧 三月聚糧(2)窺鏡而自視 又弗如遠甚(3)(示例1)城闕輔三秦 風煙望五津(示例2)心折此時無一寸 路迷何處見(是)三秦(示例3)鏡寫三秦色 窗搖八水光(示例4)三秦流血已成川 塞上黃云戰馬閑八、(2020新高考Ⅰ)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論語·先進》中寫到孔子的四個弟子侍坐時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時間治理一個飽經憂患的千乘之國,“ , ”。 (2)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中“ , ”兩句,形象地寫出了主人公無法排遣的離情。 (3)辛棄疾《菩薩蠻(郁孤臺下清江水)》中寫道,江中不僅能看到江水,還能看到“ ”;而北望故都,又“ ”,視線常被遮斷。 答案 (1)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2)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3)中間多少行人淚 可憐無數山題組二 新課標(新高考)Ⅱ卷一、(2024新課標Ⅱ)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同學們到郊外春游,陽光下樹木蔥郁,水流淙淙,小慧不禁想起了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文句:“ , 。” (2)快過年了,于老師牽掛在成都旅行的女兒,給她發短信息時用了李白《蜀道難》中的詩句“ , ”,希望她不要貪玩,早點兒回家。 (3)古代詩人在寫離情時,經常在詩的上下兩句中分別表達離別雙方的情思,如唐詩“ , ”就是如此。 答案 (1)木欣欣以向榮 泉涓涓而始流(2)錦城雖云樂 不如早還家(3)(示例1)少婦城南欲斷腸 征人薊北空回首(示例2)當君懷歸日 是妾斷腸時(示例3)白狼河北音書斷 丹鳳城南秋夜長(示例4)渭北春天樹 江東日暮云二、(2023新課標Ⅱ)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中記載,李存勖將李克用留給他的三支箭收藏在祖廟中,其后用兵作戰,“ , ”,裝在錦囊中背在身上,奔赴戰場。 (2)陸游《臨安春雨初霽》中“ , ”兩句,看似閑適恬靜,實則透露出詩人由于內心的惆悵而徹夜難眠。 (3)小剛在他創作的歷史小說《正氣歌》中寫道:文天祥月下獨步于江邊,眼前壯闊的景象使他不禁吟誦起前人的寫景名句“ , ”。 答案 (1)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請其矢(2)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3)(示例1)落木千山天遠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示例2)滟滟隨波千萬里 何處春江無月明(示例3)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示例4)星垂(隨)平野闊 月涌大江流三、(2022新高考Ⅱ,60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 , ”兩句使用疊字,增添了鄉村遠景的平靜安詳之感。 (2)杜甫《蜀相》中“ ”兩句自問自答,點明了諸葛武侯祠所在的位置。 (3)古代京城百業興旺,精英薈萃,又被稱為“京華”,這一美稱,在唐宋詩詞里經常出現,如“ , ”。 答案 (1)曖曖遠人村 依依墟里煙(2)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3)(示例1)世味年來薄似紗 誰令騎馬客京華(示例2)冠蓋滿京華 斯人獨憔悴(示例3)游觀須知此地佳 紛紛人物敵京華(示例4)江亭夜語 喜見京華新樣舞四、(2022新高考Ⅱ,64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曹操《短歌行》中“ , ”兩句,后世一直傳誦不已,蘇軾《赤壁賦》中就曾引用過。 (2)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 , ”兩句,交代了詩人貶謫之地的偏僻與被貶時間之久。 (3)花與鳥既是傳統繪畫作品中的重要題材,又常常在古代詩歌中對舉出現,如“ , ”。 答案 (1)月明星稀 烏鵲南飛(2)巴山楚水凄涼地 二十三年棄置身(3)(示例1)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示例2)青鳥不傳云外信 丁香空結雨中愁(示例3)風暖鳥聲碎 日高花影重(示例4)花藏密葉多時在 鶯占高枝盡日啼五、(2021新高考Ⅱ,58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 , ”兩句,采用對仗句式,連用兩個比喻,表達詩人對官場的厭倦以及對田園的向往。 (2)歐陽修在《伶官傳序》中感慨:當李存勖強盛的時候,“ , ”;而等到他衰敗的時候,幾十個伶人圍困他,他就身死國滅,被天下人譏笑。 (3)古代的詩人受到《楚辭·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啟發,創造出“落木”一詞,以指代落葉。該詞在古典詩詞中經常出現,如“ , ”。 答案 (1)羈鳥戀舊林 池魚思故淵(2)舉天下之豪杰 莫能與之爭(3)(示例1)落木千山天遠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示例2)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六、(2021新高考Ⅱ,64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蜀道難》中“ , ”兩句,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句子,寫劍閣的險要,告誡人們警惕戰亂。 (2)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分析秦王朝滅亡的原因之后,又用兩句話對后世統治者提出了警示,這兩句話是“ , ”。 (3)“日邊”一詞的字面意思就是太陽旁邊,在古代詩文中常用來比喻京師附近或帝王左右。如詩句“ , ”中“日邊”的含義就是如此。 答案 (1)所守或匪親 化為狼與豺(2)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3)(示例1)閑來垂釣碧溪上 忽復乘舟夢日邊(示例2)唯有殘生夢 猶能到日邊(示例3)天上碧桃和露種 日邊紅杏倚云栽(示例4)之子棹從天外去 故人書自日邊來七、(2020新高考Ⅱ)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后世多將軍隊中的同事稱為“袍澤”,這個詞源自《詩經·秦風·無衣》中“ ”和“ ”兩句。 (2)杜甫《登岳陽樓》中“ , ”兩句,描畫出了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無際的景象。 (3)蘇洵在《六國論》中分析道,秦國戰爭以外所得土地遠遠多于戰爭所得,因此“ , ”,本來就不在于戰爭。 答案 (1)與子同袍 與子同澤(2)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3)秦之所大欲 諸侯之所大患題組三 全國卷一、(2024全國甲)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王灣《次北固山下》的名句“ , ”,描寫時序交替中的景物, 暗示著時光流逝,蘊含著自然理趣。 (2)小慧為朋友家的農家樂餐廳寫宣傳橫幅,直接使用了陸游《游山西村》里的“ , ”兩句詩,朋友看了覺得很貼切。 (3)行至群山深處,見到一掛瀑布飛瀉而下,水石激蕩,轟鳴作響。于老師回頭對學生們說:“這不就是古詩中寫的‘ , ’嘛!” 答案 (1)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2)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3)(示例1)飛湍瀑流爭喧豗 砯崖轉石萬壑雷(示例2)風磴吹陰雪 云門吼瀑泉(示例3)虛空落泉千仞直 雷奔入江不暫息(示例4)峰回失喜大飛瀑 聲震萬壑驚春雷二、(2023全國甲)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鄒忌諷齊王納諫》中記載,齊王接受鄒忌的意見,廣開言路。一開始有很多人進諫,以至“ ”;過了幾個月后,則“ ”。 (2)鮑照曾以“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表達內心憤懣,李白《行路難》中的兩句詩“ , ”,描寫相近動作,抒寫近似心情。 (3)花和雪都是古詩詞中常見的物象,古代詩人常常以雪喻花,或以花喻雪,比如“ , ”。 答案 (1)門庭若市 時時而間進(2)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劍四顧心茫然(3)(示例1)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示例2)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樹作飛花(示例3)惆悵東欄一(二)株雪 人生看得幾清明(示例4)正憐香雪披(飛)千片 忽訝殘霞覆一叢三、(2023全國乙)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 , ”兩句,寫琵琶女結束演奏后的動作及神態,同時也引出下文對其身世的敘述。 (2)宋代張孝祥以“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描寫舟泛水上,境界非凡,與蘇軾《赤壁賦》中“ , ”兩句所寫的景致非常相似。 (3)小剛因病不能參加比賽,汪教練給他發了一條信息,寫道:“人生中的機遇絕非只有一次,古詩云:‘ , 。’我對你永遠充滿信心!” 答案 (1)沉吟放撥插弦中 整頓衣裳起斂容(2)縱一葦之所如 凌萬頃之茫然(3)(示例1)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示例2)大鵬一日同風起 扶搖直上九萬里(示例3)一朝溝隴出 看取拂云飛(示例4)玉經磨琢多成器 劍拔沉埋更倚天四、(2022全國甲)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詩經·衛風·氓》中男女主人公有過愉悅的往昔,“ , ”,就是對他們小時候歡樂相處的描寫。 (2)杜甫《登高》中“ , ”兩句都使用了疊字,從聽覺、視覺上突出了對景傷懷的感受。 (3)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 , ”兩句,表現了當年劉裕率軍北伐時的強大氣勢。 答案 (1)總角之宴 言笑晏晏(2)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3)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五、(2022全國乙)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 , ”兩句,寫琵琶女以嫻熟的技藝演奏了當時有名的兩首樂曲。 (2)李商隱《錦瑟》“ , ”兩句中的數目字,引發了后世讀者的多種解讀。 (3)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中“ , ”兩句,以花落歸根為喻,抒發了詩人雖然辭官,但仍關心國家前途命運的情懷。 答案 (1)輕攏慢捻抹復挑 初為《霓裳》后《六幺》(2)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3)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六、(2021全國乙)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樂曲演奏過程中的停頓也有情感表達的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對此進行說明的詩句是:“ , 。” (2)即便“故國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還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當年在金陵的宮殿,慨嘆已物是人非:“ , 。” (3)范仲淹《岳陽樓記》中描寫了春日的洞庭湖景色,其中寫到花草的句子是:“ , 。” 答案 (1)別有幽愁暗恨生 此時無聲勝有聲(2)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3)岸芷汀蘭 郁郁青青七、(2020全國Ⅰ)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離騷》中“ , ”兩句對古代服飾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 (2)元代戲劇家馬致遠的雜劇《青衫淚》根據白居易的詩《琵琶行》改編而成,劇名來自詩中的“ ”兩句。 (3)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蘇軾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顧慮,原因在于“ , ”。 答案 (1)制芰荷以為衣兮 集芙蓉以為裳(2)座中泣下誰最多 江州司馬青衫濕(3)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八、(2020全國Ⅱ)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勸學》中舉例說,筆直的木材如果“ ”,就會彎曲到符合圓規的標準;即使再經曝曬也不會挺直,因為“ ”。 (2)歐陽修《醉翁亭記》中稱出游時的食物都可來自山間,肥美的魚從溪水中捕撈出,所謂“ , ”;而用泉水釀制的美酒,口味甘洌。 (3)蘇軾在《赤壁賦》中發議論說,江水不停地流去,“ ”;月亮時圓時缺,“ ”。 答案 (1)以為輪 使之然也(2)臨溪而漁 溪深而魚肥(3)而未嘗往也 而卒莫消長也九、(2020全國Ⅲ)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論語·述而》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著胳膊睡覺,也可以樂在其中;而“ , ”。 (2)白居易《觀刈麥》中“ , ”兩句,寫勞動者珍惜夏日時光,不顧勞累,也忘記了炎熱。 (3)《阿房宮賦》中以一連串的排比夸張表現阿房宮的奢華, 如寫架起房梁的椽子“ ”,嘈雜的音樂聲“ ”。 答案 (1)不義而富且貴 于我如浮云(2)力盡不知熱 但惜夏日長(3)多于機上之工女 多于市人之言語高考模擬練題組一 固定篇目情境默寫1.《師說》中,對于為子擇師自己卻恥于學習這種現象,韓愈最后的評價是:“ , 。” 答案 小學而大遺 吾未見其明也2.蘇軾在《念奴嬌》(大江東去)中,用“ , ”兩句,表達了歲月虛度、只能借酒澆愁的無奈之感。 答案 人生如夢 一尊還酹江月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兩句寫昔日的琵琶女身價很高,引來了眾多紈绔子弟的追捧。 答案 五陵年少爭纏頭 一曲紅綃不知數4.蘇軾《赤壁賦》中描寫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 ”。 答案 月出于東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間5.《荀子·勸學》中舉例論證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時說,終日殫精竭慮思考,卻“ ”,踮起腳極目遠望,也“ ”。 答案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不如登高之博見也6.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春花秋月之外,“ ”也是勾起作者故國之思的景象;而“ ”則是作者無盡愁緒的形象描繪。 答案 小樓昨夜又東風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7.高適《燕歌行(并序)》運用對比手法,表現軍營苦樂不均的詩句是“ , ”。 答案 戰士軍前半死生 美人帳下猶歌舞8.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懷古》中將六朝歷史與眼前衰草之景相結合,表達出吊古傷今之感的兩句是“ , ”。 答案 六朝舊事隨流水 但寒煙衰草凝綠9.《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對比的方法指出以誠待人的重要性,這句是:“ , 。” 答案 竭誠則胡越為一體 傲物則骨肉為行路10.古代文人非常注重心理寬慰,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述說自己的精神已被形體役使,接著用“ , ”寬慰自己及時調整還來得及。 答案 悟已往之不諫 知來者之可追11.《論語·述而》中說“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十二章》中“ , ”與之表意相同。 答案 見賢思齊焉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12.杜甫在《賓至》中用“百年粗糲腐儒餐”和“不嫌野外無供給”表達了待客用餐的粗簡,而在《客至》中有相似語意的詩句是“ , ”。 答案 盤飧市遠無兼味 樽酒家貧只舊醅13.《小窗幽記》中說:“大豪杰,舍己為人;小丈夫,因人利己。”這個道理用《<論語>十二章》中的句子來表達,就是“ , ”。 答案 君子喻于義 小人喻于利14.對于愛人的分離,“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兩句流露出無盡的憂傷,秦觀《鵲橋仙》“ , ”兩句則表現出達觀的心態。 答案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15.六國為秦所滅,秦歷二世而亡,這一段歷史歷來深受關注。探討六國、秦朝滅亡的詩文很多,賈誼在《過秦論》中認為秦滅亡的原因是“ ”;蘇洵在《六國論》中認為六國的破滅,不是因為武器不鋒利,仗打得不好,而是“ ” 答案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弊在賂秦(也)16.同為月下泛舟,蘇軾和張孝祥都留下了千古名句。《赤壁賦》中“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與《念奴嬌·過洞庭》中“ , ”兩句,都以寬廣的水面襯出了船之渺小。 答案 玉鑒瓊田三萬頃 著我扁舟一葉17.一夜風雨,清晨云消雨散,微風輕拂,鳥兒啾啾。小方拍下此景分享到朋友圈,他的配圖文字可以使用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中的“ , ”。 答案 鳥雀呼晴 侵曉窺檐語18.開學典禮上,校長引用《論語·泰伯》中的“ , ”,勉勵學子們樹立遠大理想,堅定信念,立足時代,肩負使命。 答案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19.小剛和朋友到杭州旅游,小剛感慨道:“據說當年柳永的《望海潮》將杭州夏秋之景寫得極美,金主完顏亮見‘ , ’二句遂起投鞭渡江之意。”朋友笑道:“金主覬覦已久,怎能怪柳三變呢 ” 答案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20.在生活中,老師常常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的“ , ”告誡我們要防微杜漸,不要玩物喪志。 答案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題組二 不定篇目情境默寫1.古典詩詞中引用神話傳說屬于用典的手法,那些引用神話傳說的詩句,既能很好地抒發感情,又別具浪漫色彩,例如“ , ”。 答案 (示例1)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示例2)女媧煉石補天處 石破天驚逗秋雨(示例3)地崩山摧壯士死 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示例4)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2.古代詩人對“煙”字情有獨鐘,比如常用“煙”字表現柳樹的生機或朦朧之美,如“ ”;或用“煙”字形容水霧彌漫,如“ ”。 答案 (示例)煙柳畫橋/絕勝煙柳滿皇都/綠楊煙外曉寒輕/楊柳堆煙 煙濤微茫信難求/但寒煙衰草凝綠/煙波江上使人愁/多少樓臺煙雨中/日照香爐生紫煙3.“水”是中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意象之一,詩人常用“水”來比喻情感哲思、社會萬象,比如“ , ”。 答案 (示例1)世間行樂亦如此 古來萬事東流水(示例2)柔情似水 佳期如夢(示例3)六朝舊事隨流水 但寒煙衰草凝綠4.宋人作詩詞,常借“長安”指本朝都城,比如“ , ”就是此類情況。 答案 (示例1)家住吳門 久作長安旅(示例2)昨夜扁舟京口 今朝馬首長安(示例3)西北望長安 可憐無數山(示例4)共看王室中興后 更約長安一醉眠5.詩人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寫景抒情,可以讓讀者在時空交錯中獲得獨特的審美體驗,古詩文中有很多運用這種“時空對舉”的手法的句子,如“ , ”。 答案 (示例1)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示例2)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示例3)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示例4)四十年來家國 三千里地山河(示例5)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6.小明學習成語時發現,很多成語出自唐宋詩詞,如“千呼萬喚”出自白居易《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這樣的詩句還有“ , ”等。 答案 (示例1)女媧煉石補天處 石破天驚逗秋雨(示例2)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示例3)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7.小明用舉例的方法給小麗講什么是擬人修辭手法,他說宋代詩詞中有較多的把鳥擬成人的句子,例如“ , ”。 答案 (示例1)鳥雀呼晴 侵曉窺檐語(示例2)萬里歸船弄長笛 此心吾與白鷗盟(示例3)啼鳥還知如許恨 料不啼清淚長啼血(示例4)聽杜宇聲聲 勸人不如歸去(示例5)雁兒略住 聽我些兒事(示例6)殷勤自與行人語 不似流鶯取次飛8.讀書小組要開展“報國之志”詩歌專題探究活動,小剛負責“戍邊守疆,保家衛國”板塊的詩句整理,我們學過的相關詩歌很多,比如“ , ”就很好。 答案 (示例1)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示例2)漢家煙塵在東北 漢將辭家破殘賊(示例3)報君黃金臺上意 提攜玉龍為君死(示例4)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示例5)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9.在古詩文中,“月”與“影”常相隨,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又如“ , ”。 答案 (示例1)明月半墻 桂影斑駁(示例2)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示例3)素月分輝 明河共影10.語文課上,老師告訴同學們,小說中“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寫作手法其實在古代詩歌中也有應用,小剛隨即吟出了王維詩歌中“ , ”的句子,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答案 (示例1)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示例2)風勁角弓鳴 將軍獵渭城(示例3)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11.劉明同學在寫作文時,想引用兩句詩來贊美革命者信仰堅定、視死如歸,于是引用了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老師看了,認為不如引用“ , ”。 答案 (示例1)亦余心之所善兮 雖九死其猶未悔(示例2)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示例3)捐軀赴國難 視死忽如歸12.“三國迷”小達寫了一篇關于三國英雄人物的論文參加學校舉辦的“歷史文化節”,其中引用了贊嘆三國英杰的古人詩詞,如“ , ”。 答案 (示例1)出師一表真名世 千載誰堪伯仲間(示例2)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示例3)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初嫁了(示例4)英雄無覓 孫仲謀處13.唐代許多詩人在送別親朋好友時,寫下了很多安慰對方、樂觀豁達的詩句,例如“ , ”。 答案 (示例1)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示例2)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示例3)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示例4)離魂莫惆悵 看取寶刀雄14.在中國古典詩詞中,“無聲之境”十分受高人雅士青睞,它是一種超脫耳根直訴靈魂的體驗,比如有詩詞云:“ , 。” 答案 (示例1)別有幽愁暗恨生 此時無聲勝有聲(示例2)相顧無言 惟有淚千行(示例3)波心蕩 冷月無聲(示例4)細雨濕衣看不見 閑花落地聽無聲15.強華要寫一篇短文,向同學們介紹中國國家博物館“鏡里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線上展覽活動,他引用詩句“ , ”,來再現古人使用銅鏡的生活場景。 答案 (示例1)照花前后鏡 花面交相映(示例2)當窗理云鬢 對鏡帖花黃(示例3)可憐樓上月裴回 應照離人妝鏡臺(示例4)曉鏡但愁云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16.意象疊加是將有相同本質含義的意象巧妙地疊合在一起,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種手法在古詩詞中常被用到,例如“ , ”。 答案 (示例1)煙柳畫橋 風簾翠幕(示例2)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大散關(示例3)雞聲茅店月 人跡板橋霜(示例4)細草微風岸 危檣獨夜舟題組三 模擬綜合題組1.(2025屆遼寧鞍山一模)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老子曾說“大音希聲”,在白居易的《琵琶行》里,與此意有異曲同工之處的佳句是“ , ”。 (2)古人十分重視謀臣能士,甚至不惜用珍寶土地招攬他們:《六國論》中,蘇洵提出如果“ ”,那么秦人會食不下咽;《過秦論》中,諸侯謀弱秦也是“ ”以達到招攬人才的目的。 (3)“吟”或“嘯”是古人吐露心曲、抒發情懷的常見方式,這兩種抒情方式在古詩文中也頗為常見,如“ , ”。 答案 (1)別有幽愁暗恨生 此時無聲勝有聲(2)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3)(示例1)扣舷獨嘯 不知今夕何夕(示例2)登東皋以舒嘯 臨清流而賦詩(示例3)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示例4)懷舊空吟聞笛賦 到鄉翻似爛柯人(示例5)仰天長嘯 壯懷激烈2.(2025屆廣東廣州天河區綜合測試)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暑假里,小明和家人一起來到岳陽樓游玩,他縱目遠眺,洞庭湖的恢宏壯麗盡收眼底,不由得想起杜甫《登岳陽樓》中的詩句:“ , 。” (2)小慧近日愛上了種花,十分盡心,但她的花卻不如旁邊“放養”的花健康茁壯,她向母親說起,母親引用《種樹郭橐駝傳》中的句子“ , ”一舉道破原因。 (3)在唐宋詩詞中,作者常將紅綠色彩搭配使用,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如:“ , 。” 答案 (1)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2)(則又)愛之太恩 憂之太勤(3)(示例1)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示例2)綠蟻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示例3)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示例4)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示例5)綠楊煙外曉寒輕 紅杏枝頭春意鬧3.(2025屆吉林長春一模)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好的文章“言近旨遠”,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評價《離騷》這一特點的句子是“ , ”。 (2)小王同學在深秋時節到南京旅游,看到江水明凈、山峰林立,不禁想起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的兩句:“ , 。” (3)運用設問,自問自答,能引人注意,啟發思考,有助于抒發人物的思想情感。這種形式在古詩文中很常見,如:“ 。” 答案 (1)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舉類邇而見義遠(2)千里澄江似練 翠峰如簇(3)(示例1)座中泣下誰最多 江州司馬青衫濕(示例2)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示例3)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示例4)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示例5)其間旦暮聞何物 杜鵑啼血猿哀鳴4.(2025屆山東濟寧期中)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小剛國慶假期登泰山,觀賞了泰山日出時天邊云彩奇異變化的壯美景象。他拍攝了照片,想發朋友圈,可選用姚鼐《登泰山記》中的“ , ”作為泰山日出風景照片的文案。 (2)西安秦始皇陵兵馬俑遺址有被火燒過的痕跡,有人猜測是項羽所為,這與杜牧《阿房宮賦》中“ , ”有一定關聯。 (3)古人經常夜觀星空抒發感慨,把星宿化入詩文,如:“ , 。” 答案 (1)極天云一線異色 須臾成五采(2)楚人一炬 可憐焦土(3)(示例1)月出于東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間(示例2)捫參歷井仰脅息 以手撫膺坐長嘆(示例3)星分翼軫 地接衡廬5.(2025屆四川綿陽一診)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班會上,班主任李老師借用《諫太宗十思疏》中的“ , ”,告誡學生在學習中開頭做得好的人很多,而能堅持到底的卻很少,希望他們能始終如一。 (2)小王同學去三峽游玩,當他看到月光照耀下的江面,彌漫著白茫茫的水汽,遠遠望去,江面好像與天相接,于是想到了蘇軾《赤壁賦》中的“ , ”。 (3)詩人常常在詩歌中運用借代的手法,委婉地表達心中的感情,《短歌行》中“ , ”和“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就都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 答案 (1)有善始者實繁 能克終者蓋寡(2)白露橫江 水光接天(3)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6.(2025屆江蘇淮安一模)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王老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借用古詩詞描寫古代英雄叱咤風云、馳騁疆場的形象,小佳可以寫《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 , ”兩句。 (2)屈原的《離騷》常用“香草”“美人”象征忠君愛國的政治理想,蘇軾的《赤壁賦》中“ , ”沿用了這一傳統。 (3)小佳想從古詩詞中選取兩句作為座右銘,提醒自己要堅持不懈、執著追求,可以選擇“ , ”。 答案 (1)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2)渺渺兮予懷 望美人兮天一方(3)(示例1)千淘萬漉雖辛苦 吹盡狂沙始到金(示例2)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示例3)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7.(2025屆廣東肇慶一模)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將自己和司馬光議事經常不合的原因歸結為“ ”,但他并不想一一辯解,因為即便勉強解釋,也“ ”。 (2)《詩經·小雅·大東》云“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張孝祥在《念奴嬌·過洞庭》中反用其意,“ , ”,以天地萬象為賓客,極具豪邁之情。 (3)在中國古代詩詞文賦中,“楓”這一意象常常被用來表達憂傷的情感,例如“ , ”。 答案 (1)所操之術多異故也 終必不蒙見察(2)盡挹西江 細斟北斗(3)(示例1)潯陽江頭夜送客 楓葉荻花秋瑟瑟(示例2)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楓浦上不勝愁(示例3)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8.(2025屆江西多校聯考期中)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蘇洵在《六國論》中,僅以“ , ”就概括了趙國敗亡的直接原因及其導致的后果。 (2)李賀《李憑箜篌引》中“ , ”兩句先運用典故襯托箜篌樂聲的靈動,再點出樂聲的來源。 (3)學校舉行“唐宋詩詞游園會”,小剛來到“品意象,吟詩詞”專區,取下含有“秋月”的意象牌,脫口吟出“ , ”兩句。 答案 (1)泊牧以讒誅 邯鄲為郡(2)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憑中國彈箜篌(3)(示例1)今年歡笑復明年 秋月春風等閑度(示例2)幸與叢桂花 窗前向秋月(示例3)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9.(2025屆浙江衢州、麗水、湖州一模)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一生顛沛流離,他在《登高》中用“ , ”兩句抒發了自己長期漂泊他鄉、晚年多病的愁緒。 (2)嚴刑峻法并不能讓人心懷仁德,心悅誠服,正如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所說:“ , 。”這在當今也有啟發意義。 (3)“蛟龍”“玉兔”“鴻蒙”“盤古”等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詞語常出現于現代科技生活中,其中“蛟龍”(或“蛟”)也常出現在古詩文中,如“ , ”。 答案 (1)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2)終茍免而不懷仁 貌恭而不心服(3)(示例1)積水成淵 蛟龍生焉(示例2)夢入神山教神嫗 老魚跳波瘦蛟舞(示例3)舞幽壑之潛蛟 泣孤舟之嫠婦(示例4)騰蛟起鳳 孟學士之詞宗10.(2025屆廣東一調)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歸園田居》(其一)中,陶淵明認為自己出仕是“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他在《歸去來兮辭(并序)》中用“ , ”也表達了相似的想法。 (2)“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李密在《陳情表》中以烏鴉為喻,表達自己想要為祖母盡孝的句子是:“ , 。” (3)暑期研學之旅,同學們來到湖北省博物館,見到了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矛以及戈、戟等多種兵器,腦海中浮現出中國古代詩文里將士揮舞兵器的熱血場景,不由地朗誦道:“ , 。” 答案 (1)實迷途其未遠 覺今是而昨非(2)烏鳥私情 愿乞終養(3)(示例1)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示例2)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示例3)修我矛戟 與子偕作(示例4)修我甲兵 與子偕行11.(2025屆江蘇鹽城期中)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鄉土中國》中講到,古代君王常追求無為政治來維持皇權,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也為唐太宗描繪了君主不親理政務,卻能達到教化百姓、天下大治的理想境界,即“ , ”。 (2)《青玉案·元夕》“ , ”兩句中,辛棄疾運用借代手法描寫了元宵節出游人群里盛裝觀燈的女子。 (3)文老師在“古詩詞里的建筑”專題研討課上,提到“軒”是中國古代對窗戶的一種別稱,并列舉了“ , ”兩句加以印證。 答案 (1)鳴琴垂拱 不言而化(2)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3)(示例1)小軒窗 正梳妝(示例2)戎馬關山北 憑軒涕泗流(示例3)開軒面場圃 把酒話桑麻12.(2024山東省實驗中學三模)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項脊軒志》中,作者修葺項脊軒,然后“ ”,所種花草都是具有君子節操的品類;庭院環境清幽,小鳥常來覓食,且“ ”,體現了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 (2)在《臨安春雨初霽》中,作者通過“ , ”兩句寫白日漫長,所做之事無非是寫草書、品茶,這些活動雅則雅矣,卻非志士所好。 (3)小剛擅長繪畫,在學習之余,他畫了一幅山水畫,清澈的水面上,有荷花,有船,他想在上面題兩句詩詞,比如“ , ”就不錯。 答案 (1)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 人至不去(2)矮紙斜行閑作草 晴窗細乳戲分茶(3)(示例1)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示例2)小楫輕舟 夢入芙蓉浦(示例3)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13.(2024九省高考適應性考試)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春江花月夜》中,張若虛面對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頓生遐思冥想,追問道:“ ” (2)在《答司馬諫議書》中,針對司馬光“生事”的指責,王安石回復說,“ , ”,不能算是制造事端。 (3)在學習交流會上,楊書記引用古人的名句“ , ”,闡述了要保持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遏制驕奢淫逸風氣的道理。 答案 (1)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2)舉先王之政 以興利除弊(3)(示例1)憂勞可以興國 逸豫可以亡身(示例2)萬戶千門成野草 只緣一曲《后庭花》(示例3)歷覽前賢國與家 成由勤儉破由奢(示例4)豪華盡出成功后 逸樂安知與禍雙14.(2024江蘇南通等八市三模)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畢業紀念冊上,小剛引用《離騷》中“ , ”,寄語同學要兼具“內美”與“修能”,提升自身的高度。 (2)俗話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阿房宮賦》中作者從最普遍的人心角度說“ , ”,揭示了人心相通的道理。 (3)古人對水有不少雅稱,如小而深的水稱為“潭”,大而深的水稱為“淵”。古詩文中含有“潭”或“淵”的句子有“ , ”。 答案 (1)紛吾既有此內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2)一人之心 千萬人之心也(3)(示例1)昨夜閑潭夢落花 可憐春半不還家(示例2)羈鳥戀舊林 池魚思故淵(示例3)江水流春去欲盡 江潭落月復西斜(示例4)(酈元以為)下臨深潭 微風鼓浪(示例5)積水成淵 蛟龍生焉(示例6)據億丈之城 臨不測之淵15.[2024八省八校(T8)第一次聯考]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列傳》中表現屈原自動地遠離臟污,像蟬脫殼那樣擺脫骯臟的境地的句子是“ , ”。 (2)《靜女》中,女子隱藏起來,沒有如約出現,男子只好“ ”;《擬行路難》(其四)中,詩人自言心并非木石沒有感觸,卻只能“ ”。 (3)小明發現古詩詞中常描寫落日下的孤城,如“ , ”。 答案 (1)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蟬蛻于濁穢(2)搔首踟躕 吞聲躑躅不敢言(3)(示例1)千嶂里 長煙落日孤城閉(示例2)大漠窮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示例3)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華(示例4)遙知漢使蕭關外 愁見孤城落日邊(第1頁共3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