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語文詩歌專練----徐禎卿詩歌閱讀下面這首明詩,完成下面小題。題扇(明)徐禎卿渺渺太湖秋水闊,扁舟搖動碧琉璃。松陵不隔東南望,楓落寒塘露酒旗。【注】松陵:蘇州的鄉鎮,現稱吳江。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A.這首詩對仗工整,正體現了近體詩嚴格要求對仗的特點。B.“渺渺”一詞顯示出“秋水”的寬廣,這一句是靜態的描摹。C.“扁舟搖動碧琉璃”一句中“搖動”一詞使畫面上靜止的景物活動了起來;而“碧琉璃”的比喻,使我們想象出湖水的澄澈。D.這首詩寫的是扇上之圖景,實中有虛,神韻自成。2.請簡單描繪扇面中應有的景物,并說說它呈現出怎樣的意境?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在武昌作徐禎卿①洞庭葉未下,瀟湘秋欲生。高齋今夜雨,獨臥武昌城。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漢情。不知天外雁,何事樂長征?【注】①徐禎卿,明代文學家,1505年,考中進士,授大理寺左寺副一職。不久因諷刺朝政被遠貶湖南,在從京師到湖南的赴任途中經過武昌,寫下此詩。3.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A.首句化用了《楚辭·湘夫人》中的“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點明了時令,寫出了洞庭、瀟湘的蕭瑟的深秋景象。B.首聯所寫的湖南洞庭、瀟湘的景色,為虛寫之景,意在以景起興,借景傳情。C.“高齋今夜雨”中的“高齋”,一般是指文人的書房,今夜“高齋”正處于淫雨的包圍之中,這里有狹小、孤獨、寒冷、封閉的含義。D.頸聯對仗工整,“重”與“凄”,形容詞相對,“桑梓”與“江漢”都表示地點,是名詞相對,“念”與“情”為名詞相對。E.頸聯中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桑梓”與“江漢”寫出了眼前之景物,“念”與“情”蘊含其中,“重”與“凄”寫出感情之深。4.詩的尾聯運用了怎樣的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請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明詩,完成下列小題。寄華玉[1]徐禎卿去歲君為薊門客,燕山雪暗秦云白。馬上相逢脫紫貂,朝回沽酒城南陌。燕山此日雪氛氛[2],只見秦云不見君。胡天白雁南飛盡,千里相思那得聞。[1]華玉:明代文人顧璘,號東橋居士。[2]氛氛:雨雪紛降的景象。5.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燕山泛指北京一帶,秦云借指邊地的云天,李白有詩“西山白雪暗秦云”亦指此意。B.全詩意象豐富,“燕山”“雪”“白雁”等提升詩的意境美,暗含了詩人獨特的感受。C.頷聯脫貂換酒實寫了兩人相逢時的激動難掩,也從側面表現出名士性格的放誕豪爽。D.兩處“燕山”是詩人對華玉感情流露的寄托,這里用了對照手法凸顯作者感情變化。6.“雪”作為一種重要的意象在古典詩歌中常用于友人相送,請聯系本詩與你所學的古典詩歌,分析兩者在情感上各自的特色。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送耿晦之守湖州徐禎卿(明)遠下吳江向雪川,高秋風物倍澄鮮。 鶄①菰葉翠相亂,錦石游鱗清可憐。郵渚頻撾津吏鼓,漁歌唱近使君船。吳興②峴山③足勝事,漢水襄陽空昔賢。【注】① 鶄(jiāo jīng)一種水鳥。②吳興:湖州。③峴山:位于襄陽城西。西晉名臣羊祜曾守襄陽十年,有政績,死后吏民為他建碑立廟于峴山。7.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上句開篇點題,寫耿晦之順江而下,赴任湖州。“下”字寫出船行之輕快。B.首聯下句描繪了一幅優美的圖畫。仰望,天高氣清;俯視,水清沙白。C.頷聯描繪出“萬類霜天競自由”的自然生趣,鳥葉相嬉,魚兒靈動可愛。D.全詩多處景色描寫,雖表達了詩人與友人濃濃的惜別之情,卻并無悲傷之感。8.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耿晦之這一人物的形象特點。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春 思徐禎卿渺渺春江空落暉,行人相顧欲沾衣。楚王宮外千條柳,不遣飛花送客歸。9.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點明時令,選取春江、落日等意象,描繪了一幅渺遠空寂的春江晚景圖。B.詩中“行人”,是出門郊游欣賞春景的游人,是旅居楚地的人,也是詩人自己。C.詩人的思緒在異地的春天生起,漠然中含有一絲悵惘,無言中懷有一腔郁結。D.本詩語言含蓄雋永,凝練蘊藉,充分體現了徐禎卿詩歌“熔煉精警”的風格。10.詩的第三、第四句寫到垂柳、飛花兩個意象,對表達“春思”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明詩,回答問題。送蕭若愚徐禎卿送君南下巴渝深,予亦迢迢湘水心。前路不知何地別,千山萬壑暮猿吟。11.請對本詩前兩句中的“深”“心”二字分別進行簡要賞析。答:12.“千山萬壑暮猿吟”表達出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進行分析。答:答案1.A 2.參考答案:畫面中太湖秋水,波光浩渺,湖中有一葉扁舟,舟中還載著幾個游客,他們透過葉子快要飄落殆盡的楓林,凝望著松陵古鎮上酒家的酒旗。整幅畫面呈現出淡遠悠然的意境。【解析】1.此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理解鑒賞能力。這是一道綜合考核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題目,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意,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A項,“這首詩對仗工整”分析錯誤,對仗不是很工整。本詩是絕句,不要求對仗,詩人也并沒有運用對仗手法。故選A。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景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準確細致把握詩歌主要內容,從詩歌的結構內容方面進行具體分析,重點把握詩歌的表達意蘊。“應有景物”即畫面中能夠畫出來的,視覺所見,如“渺渺太湖秋水闊”,畫了太湖渺遠的景象;“扁舟搖動碧琉璃”,畫了一葉扁舟;“松陵不隔東南望,楓落寒塘露酒旗”,“望”的主語應該是人,所以舟中有人;他們看見了楓葉落入漢唐,古鎮飄舞酒旗的景象。整個畫面因遼闊的湖面而顯得淡遠,因舟中人的閑適而呈現出悠然的意境。【點睛】詩歌類選擇題主要集中對詩意、詩的思想主旨、詩的語言、技巧、結構等內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兩種,一種是根據詩歌的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另一種是對詩歌特色和手法的賞析,分析詩歌意思要讀懂文章,主要是內容、主旨、情感表述不當,賞析一般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當,手法集中在詩歌表達技巧上,主要考核內容主旨表達、情感抒發、詩句作用等。賞析時首先要讀懂詩,然后根據選項進行分析。選擇題往往錯誤的選項命制都是明顯的不會引起爭議的錯誤,即所謂的“硬傷”,在答題時注意尋找這些硬傷。3.AE 4.(1)反問、擬人、對比;(2)大雁因為要越冬,需要在秋冬之季成群結對地由北向南遷徙;他就問天邊的大雁為什么就這么喜歡長途跋涉、輾轉遷徙。這是用反問的手法,將自己與樂意遷徙的大雁作對比,表示自己是不情愿離開故鄉和親人的,這里有對被貶謫的不滿之情,漂泊在外的羈旅之愁,以及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解析】3.試題分析:A“深秋景象”錯,“秋欲生”是說“秋將至”而不是深秋。E“情景交融”錯,這一聯應為“直抒胸臆”,不是寫景文字;“桑梓”也非眼前之景。點睛:詩歌鑒賞的雙選題,是綜合考查對詩歌內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賞析類的試題,考生在作答這類試題的時候要注意,首先要認真研讀詩歌內容,然后仔細辨識選項中是否有對詩歌的解讀的錯誤。這樣就能很好的作答這類試題。例如本題A選項是對詩歌內容的理解,E選項是對抒情方式的考查。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手法和情感類試題,考生要注意認真分析尾聯詩句,準確辨識手法,最后一聯從表層上可以直接看出是反問的手法,從內容的分析來看是借大雁比做自己的對比,從深層手法分析可以確定是將大雁人物化的擬人。情感分析上要注意詩歌中的“大雁”的意象所寄托的思鄉和思念家鄉之情。5.C 6.例一: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聯系。徐詩寫出了一種送別友人后內心的惆悵之情,反映出兩人感情深厚和名士的豪爽。而岑詩既寄寓送別之情又包含戍邊戰士的樂觀主義精神。例二:與《別董大》聯系。徐詩寫出了一種送別友人后內心的惆悵之情,反映出兩人感情深厚和名士的豪爽。高詩既有凄酸困苦的送別之情,又暗含一種悲壯昂揚的信心和姿態。【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理解鑒賞能力。C項,“頷聯脫貂換酒實寫了兩人相逢時的激動難掩”中“實寫”表述錯誤。“馬上相逢脫紫貂,朝回沽酒城南陌”,只是借貂裘換酒來比喻當時友情的融洽,并非實寫。故選C。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本詩中“去歲君為薊門客,燕山雪暗秦云白”“燕山此日雪氛氛,只見秦云不見君”,回憶去年與友人離別時的情景,正是大雪紛紛,寫自己與友人離別之后在不曾相見,如今只能看見雪而看不見友人內心的惆悵之情;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等描寫既有依依不舍之情,又通過對瑰麗雪景的描寫,反映了豪放灑脫的邊關將士的樂觀精神。在《別董大》中,“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詩既有凄酸困苦的送別之情,又暗含一種悲壯昂揚的信心和姿態。【點睛】鑒賞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題思路:(1)抓關鍵詞:指詩中最生動傳神的、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和情感態度的詞語。這些詞往往是“詩眼”。(2)抓關鍵句:指最能概括詩歌思想內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議論性的句子。這樣的語句一般出現在詩歌的結尾。(3)緊扣詩題:不少詩歌的題目對詩歌的內容和詩人情感起著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詩歌的意象作為切入點來解讀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5)抓注釋:注釋一般是對題目、作者、朝代、寫作背景等與詩歌內容相關的解釋或提示,很多情況下它們對我們的解題起著重要的作用。7.D 8.(1)熱愛自然,情趣高雅。頷聯中景色描寫襯托出他熱愛自然的情趣,從容不迫的氣度。(2)關心百姓,受百姓愛戴。頸聯寫津吏擊鼓告訴百姓官船來了,漁民們還是唱著歌劃著船向官船駛去,從側面襯托出耿晦之是一位接近百姓,關心百姓,美名在外的官員。(3)才華橫溢,政績卓著。尾聯用典,無論是吳興還是帆山,賢臣難得,均為勝事。耿晦之做湖州太守,會和西晉名臣羊祜一樣,澤及生民,卓有政績,名傳千古。【解析】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賞析詩歌的能力。D.“表達了詩人與友人濃濃的惜別之情”錯誤。這首詩和一般的送行詩不同,它沒有惜別的感情,沒有祝愿的語句,寫了知交耿晦之的雅量高致,表達了作者的高尚情操。故選D。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把握詩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頷聯“ 鶄菰葉翠相亂,錦石游鱗清可憐”,這一聯上句寫舟行所見的水上之景:鳥在嬉游,葉在搖曳。下句寫水中之景。由于秋水澄清,水流中各色卵石清晰可見,卵石斑駁的花紋燦爛如錦,水中的游魚歷歷可數。這一聯不僅寫了舟行所見的東西,而且描繪出“萬類霜天競自由”的自然生趣。耿晦他出守湖州,并未感到自己作地方行政長官的顯赫,沒有傲視一切之態,也沒有因擔負重任而愁眉苦臉。這一聯的描寫襯托出他情趣上的熱愛自然,風度上的從容不迫。頸聯“郵渚頻撾津吏鼓,漁歌唱近使君船”,此聯寫耿赴任途中接觸的人。津吏擊鼓,一是通知人們官船出發,二是表示對長官的尊敬。漁人聽到津吏擊鼓,明明知道官船來了,卻仍然唱著歌劃著小船向官船邊駛去。可能他們早已聽到即將到來的州郡長官,是一個能夠接近人民與民同樂的好官。“漁歌唱近使君船”的確是佳句,它表現出耿晦之這個新任太守并非高高在上,而是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的。這里的描寫,從側面襯托出耿晦之是一位接近百姓,關心百姓,美名在外的官員。尾聯“吳興峴山足勝事,漢水襄陽空昔賢”,是對耿晦之出守湖州的評價與贊嘆。上句以西晉名臣羊祜比耿晦之,意思是耿晦之作湖州太守,會和晉代羊祜鎮襄陽一樣,澤及生民,名留千古,足可稱為盛事。下句的意思是湖州得耿晦之為守,是現實當中的好事,而漢水之畔的襄陽,只不過空有昔日賢臣的遺跡罷了,這就是說,賢臣難得,千百年乃一遇之。稱贊耿晦才華橫溢,政績卓著。9.B 10.(1)“垂柳”“飛花”等意象一般寄寓離情別緒,思鄉之情。(2)用垂柳、飛花兩個春天的典型意象,表達了行人的思鄉懷歸之情。(3)把“垂柳”“飛花”擬人化,詩人埋怨垂柳沒讓飛花護送行人回家,無理而趣。【解析】9.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B.“出門郊游欣賞春景的游人”理解有誤。“行人相顧欲沾衣”的意思是“路上行人匆匆趕路,相互望去,幾乎沾濕了衣襟”,這里的行人是“匆匆趕路的羈旅之人”,不是“出門郊游欣賞春景的游人”。故選B。10.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事物形象的能力。最后兩句寫“楚王宮外的裊裊垂柳,不讓飄散的柳絮送旅人歸去”,這兩句中“垂柳”“飛花”兩個意象在詩歌中一般表示離人的難言難分之情,“飛花”寄托羈旅在之慨,在這里寄寓作者離情別緒,思鄉之情。其中的“送”字運用擬人手法,把“飛花”擬人化,借指由柳樹不讓飄散的柳絮送旅人歸去,詩人的思緒在異地的春天生起,漠然中含有一絲悵惘,無言中懷有一腔郁結。表達作者內心濃濃的思鄉之情。11.“深”是幽深陰暗的意思,寫出友人將去的地方荒涼偏僻,望而生愁。“心”是裝在心里,難以釋懷的意思,寫詩人的心里也想著那即將前往的偏僻湖湘之地。“湘水心”意味著湘江之行這件事時刻壓在心上,一刻不能釋懷。 94.以景結情,景中見情(借景抒情、融情入境也可),千山萬壑,艱難險阻,加上沉沉的暮色,凄清的猿鳴渲染了送別友人的離愁及前途未卜的愁緒。【解析】11.本題考查煉字。解答這類題目,一般先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然后回歸原文進行分析,分析其在思想內容、表現手法及其表達效果方面的作用。“深”寫巴渝的特點,“幽深陰暗”突出了巴渝之地荒涼偏僻;“心”名詞作動詞,是裝在心里的意思,與“迢迢”相應,表明詩人對友人遠去荒僻之地的憂慮,寫出了詩人難以釋懷的情思。據此整合作答即可。12.“千山萬壑暮猿吟”寫景,“千山萬壑”寫出了路途的遙遠與艱險,“暮”“猿吟”意在渲染離愁,末句以景結情,表達了詩人與友人離別的悲傷之情以及對友人前途未卜的深切憂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