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26課詩詞五首練習題(含答案)積累與運用1.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結廬( ) 燕脂( ) 車馬喧( )提攜( ) 折戟( ) 不勝簪( )殷勤( ) 嗟( ) 日暮( )2.下列各句中含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B.風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C.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D.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3.下列詩句朗讀節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A.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B.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C.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D.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4.重點詞語解釋。(1)結廬在人境( )(2)悠然見南山( )(3)烽火連三月( )(4)家書抵萬金( )(5)渾欲不勝簪( )5. 下列沒有運用典故的一項是 ( )A.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B.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C.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D. 九萬里風鵬正舉。6.下列作品與作者及所屬朝代搭配有誤的一項是( )A.《春望》——杜甫——唐代B.《赤壁》——杜牧——唐代C.《雁門太守行》——李賀——宋代D.《漁家傲》——李清照——宋代7. 下列文學常識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 陶淵明,字元亮,私謚“靖節”,西晉詩人。田園生活是陶淵明作品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其五)、《歸園田居》《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等。B.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稱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C. 李賀,字長吉,唐代詩人,有“詩鬼”之稱,與杜牧合稱“小李杜”,作品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D.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所作的詞,前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后期多寫其悠閑生活。8.古詩文填空(1)《飲酒(其五)》中表現陶淵明優游自在的隱居生活的名句是:(2)杜甫在《春望》中描寫長安城被叛軍攻陷后遭到驚人破壞的詩句是:。《雁門太守行》運用比喻、夸張手法,渲染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危急形勢和城內將土披堅執銳、嚴陣以待的情形的句子是:杜牧的《赤壁》中蘊含機遇創造英雄的哲理的句子是:李清照的《漁家傲》描寫海天相接的壯美之景的句子是:綜合性學習我們身邊有很多歷史遺留下來的名勝古跡、民間技藝、藝術形式、民俗活動、節慶禮儀等,都彰顯出獨特的人文價值,凝聚著共同的歷史記憶,是寶貴的文化遺產。班級開展以“身邊的文化遺產”為主題的綜合性實踐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1)仿照形式一補充活動形式。形式一:開展文化遺產辯論賽形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從下列文化遺產中選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填在橫線上:古遺址、壁畫、相聲、京韻大鼓。非物質文化遺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讀理解(一) 閱讀《飲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題。飲酒(其五)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0. 詩的開頭,詩人雖然“結廬在人境”,卻感受不到“___________”;詩的結尾,詩人已得“___________”卻“ 欲辨已忘言”。(請用原文詞語填空)11. “心遠地自偏”一句中的“心遠”意指遠離俗世生活。依據這首詩的內容,你認為詩人理想的生活場景是怎樣的?用自己的話描述。(不得抄寫原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用得好,為什么?13.下列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寫出了詩人沒有隱居在深山,而是身居鬧市,卻不受世俗煩擾。B.“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運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心遠”一詞,回答了“無車馬喧”的原因,反映了詩人超凡脫俗、毫無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C.“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筆,可謂渾然天成,達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寫出了詩人面對良辰美景迷惘的情形,也表達出詩人因辭官歸隱后淡淡的憂傷。(二) 閱讀《春望》,完成下面小題。春 望杜 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14.下列各項中對本首詩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首聯寫望中所見,國都在淪陷后已變得殘破不堪,然而山河依舊是原來的樣子;春天降臨長安城,然而眼前卻是亂草叢生。雖是寫景,卻也痛切地表達了詩人念家悲己的感情。B.頷聯將人的情感賦予花和鳥,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詩人面對國都破敗的無奈感慨和綿綿愁緒。C.頸聯“連三月”表明喪亂之久,“抵萬金”形容家書珍貴,表達了詩人對妻兒的強烈思念。D.全詩所寫意象甚多,從“遠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荒草殘木,再到“近景”的春花飛鳥。一直到“自身”的白發,步步推進,“鏡頭”越來越小,將宏大的家國之悲,漸漸滲透凝縮在詩人自己身上。15.詩的尾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刻畫了詩人怎樣的形象?(三)閱讀《雁門太守行》,完成下面小題。雁門太守行李 賀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16.選出下列對《雁門太守行》賞析有誤的一項( )A.一、二句寫敵軍滾滾而來,黑壓壓一片,幾乎要摧毀城墻。我軍嚴陣以待,陽光照耀鎧甲,一片金光閃爍。渲染了敵兵壓境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B.三、四句從側面寫戰爭的慘烈,用“角聲滿天”表現戰爭的規模,用“秋色”之美展現戰場獨特的壯烈之美,“塞上燕脂凝夜紫”更是展現了戰爭的殘酷悲壯。C.從五、六句中“半卷紅旗”“鼓聲低沉”這兩處細節可以看出,面對戰爭,將士斗志不高。D.這首詩多用濃艷斑駁的色彩描繪悲壯慘烈的戰斗場面,用色彩斑斕的畫面準確描寫了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邊塞風光和瞬息萬變的戰爭風云。17.請從視聽角度賞析“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18.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四)閱讀《赤壁》,完成下面小題。赤 壁杜 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19.下列對這首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這首詩借對三國史事的遐想,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曲折地表達了自己空有抱負卻生不逢時、無從施展的無奈。B.銹跡斑斑的斷戟,帶有極強的滄桑感,能令人聯想到戰爭的殘酷,甚至“神游”于那硝煙彌漫的古戰場。C. 詩人一反傳統看法,認為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勝者就可能是曹操,歷史將會重寫。D. 在這首詠史詩中,作者關注的重點是赤壁之戰,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20.請從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妙處。(五)閱讀《漁家傲》,完成下面小題。漁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21.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詞氣勢磅礴而豪邁,想象豐富而奇特,一反李清照婉約詞風。B.“路長嗟日暮”,表現了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經歷和上下求索的情懷。C.“學詩謾有驚人句”,流露出詞人對自己創作的不滿和對詩歌藝術的孜孜追求。D. 這首詞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巧妙用典,隱含對現實的失望,對理想的向往。22. 賞析“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梁啟超認為這首詞“絕似蘇辛派”,請結合內容具體分析。閱讀下列古詩,回答問題。鷓鴣天蘇軾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注釋】這首詞是蘇軾謫居黃州時所作。紅蕖,紅荷花的別名。24.請從景物描寫的角度簡要賞析“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25.下片刻畫出詞人怎樣的形象?蘊含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1、lú zhī xuān xié jǐ zān yīn jiē mù 2.B 3.B 4.(1)建造房舍 (2)閑適淡泊的樣子 (3)指戰事 (4)值,相當 (5)簡直 5.B 6.C 7.B 8.(1)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4)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5)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9.(1)示例:召開文化遺產座談會 舉行文化遺產朗誦賽 (2)相聲、京韻大鼓10.車馬喧 真意11.示例:在南山下的草屋中隱居,悠閑地漫步在庭院中的菊花叢里,隨意地采摘幾朵菊花。偶然間抬起頭來,看那夕陽西下,霧氣在山峰間繚繞,讓人心曠神怡。鳥兒結伴回到巢穴,使人倍感溫馨。12.“見”字寫出了詩人采摘菊花無意中看到南山的欣喜之情,表現作者“悠然”的情趣。13.D 14.A15.詩歌尾聯中“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對詩人的形象有一個具體的刻畫。烽火連月,家信不至,國愁家憂齊上心頭,內憂外患糾纏難解。眼前一片慘戚景象,內心焦慮至極,不覺于極無聊賴之時刻,搔首徘徊,意志躊躇,青絲變成白發。自離家以來一直在戰亂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長安數月,頭發更為稀疏,用手搔發,白發又稀疏到不勝簪的地步,可見其蒼老之態,他因憂國傷時而過早衰老,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憂愁蒼老的詩人形象。16.C17.從聽覺的角度描繪了肅殺的秋色中,滿天都是響亮的號角聲的場面;從視覺的角度描繪了寒夜里邊塞將士們的鮮血凝成暗紫色的場面,深刻地表現出戰爭的悲壯和殘酷。18.以抒寫全體將士心愿的方式表達了自己誓死報國的愛國情懷。19.D20.運用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以兩名女子的命運象征東吳的命運,反映了赤壁之戰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影響。同時也表達了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抒發了作者對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氣。21.C22.詞人把自己比作大鵬,希望乘萬里風高飛遠舉,叫風不要停止,把自己的輕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自己過著那自由自在的生活,表達了詞人的大鵬高飛之志,對現實的厭棄和不滿,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對美好境界的追求。23.示例:①這首詞境界開闊大氣。一開篇便展現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圖畫。②“九萬里風鵬正舉”更是氣度恢宏,融現實感受于夢境,想象豐富。與天帝對話盡情抒發自己胸中的憤懣。既富于生活的真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為全篇的奇情壯采奠定了基調。③借用典故,充滿浪漫主義色彩。④這首詞氣勢磅礴,音調豪邁,充分表達了詞人對自由的渴望,對光明的追求。24.寫景的角度:從視覺、嗅覺的角度來寫景;遠近結合;俯仰結合;動靜結合。描寫了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圍的景色,既開闊深邃,又清幽淡雅,充滿野趣。25.手拄藜杖緩步游賞的閑居者形象。表達了詞人超然俗務、悠閑自適的志趣,又流露出百無聊賴、隨遇而安的失落情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