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關鍵能力五 鑒賞小說的語言高考真題練(2020新高考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8分)大師(節選)雙雪濤母親還在的時候,我就跟著父親出去下棋,父親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給背著板凳。母親常說:兒子,你也不學好,讓你媽還活不活 我說:媽,作業也寫完了,去看大人玩,算個什么事兒啊。你好好活著。就背上板凳跟著父親走。父親從不邀我,也不攆我,愿意跟著走就走,不跟著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在自行車后座,騎上車走。只是看了兩年,父親的棋路還沒看懂,大樹下,修車攤,西瓜攤,公園里,看父親下棋,大多是贏,有時也輸,一般都輸在最后一盤。終于有一天,我好像明白了一些,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雪,我把板凳抱在懷里,肩膀靠著父親的后背。我說:爸,最后一盤你那個“仕”支得有毛病。到了家,父親拿出象棋,說:咱倆來三盤,不能緩棋,否則不下。那次我輸了個痛快,每一盤棋都沒有超過十五分鐘,我心中所想好像全被父親洞悉,而父親看起來的閑手全都藏著后續的手段,每個棋子底下好像都藏著一個刺客。父親說:現在來看,附近的馬路棋都贏不了你,但你還是個臭棋,奇臭無比。今天教你仕的用法。現在我回想起來,那個夜晚特別長。從那以后出去,背上了兩個板凳。我十一歲的時候,有人從新民來找父親下棋。那人坐了兩個小時的長途車,到父親常去的大樹底下找他。“黑毛大哥,在新民聽過你棋好,來找你學學。”那人戴著個眼鏡,看上去不到三十歲,穿著白色的襯衫,汗把襯衫的領子浸黃了,用一塊手帕不停地擦著汗。眼鏡不是第一個。從各個地方來找父親下棋的人很多,高矮胖瘦,頭發白的黑的,西裝革履,背著蟑螂藥上面寫著“蟑螂不死,我死”的,什么樣子的都有。有的找到棋攤,有的徑直找到家里。找到家里的,父親推開一條門縫,說:辛苦辛苦,咱外面說。然后換身衣服出去。一般都是下三盤棋,都是兩勝一負,最后一盤輸了。有的人下完之后說:知道了,還差三十年。然后握了握父親的手走了。有的說:如果那一盤那一步走對了,輸的是你,我們再來。父親擺擺手說:說好了三盤,不能再下了。不行,對方說,我們來掛點東西。掛,就是賭。所謂棋手,無論是入流的還是不入流的,都有人愿意掛,小到煙酒,大到房子、金子和存款,一句話就訂了約的有,找個證人簽字畫押的也有。父親說:朋友,遠道而來別的話不多說了,我從不在棋上掛東西,你這么說,以后我們也不能再下了,剛才那三盤棋算你贏,你就去說,贏了黑毛。說完父親就站起來走。還有的人,下完棋,不走,要拜父親當師傅,有的第二天還拎著魚來,父親不收,說自己的棋,下可以,教不了人,瞧得起我就當個朋友,師徒的事兒就說遠了。那天眼鏡等到父親,拿手帕擦著汗,說要下棋,旁邊的人漸漸圍過。父親坐在板凳上,樹上的葉子嘩啦嘩啦地響,他指著自己的腦袋說:老了,酒又傷腦子,不下了。那年父親四十歲,身上穿著我的校服,胡須長了滿臉,比以前更瘦,同時期下崗的人,有的人已經做生意發達了,他卻變成一個每天喝兩頓散白酒,在地上撿煙蒂抽的人,話也比過去少多了,只是終日在棋攤泡著,確實如他所說,半年來只是坐在板凳上看,不怎么出聲,更不下場下棋。眼鏡松開一個紐扣說:我扔下學生,坐了兩小時汽車,又走了不少路,打聽了不少人,可是你不下了。父親說:是,腦袋壞了,下也沒什么用。眼鏡用手帕擦著汗,看著圍著的人,笑了笑,說:如果新民有人能和我下,我不會來的。父親想了想,指著我說:朋友,如果你覺得白來了的話,可以和他下。眼鏡看了看我,說:你兒子 父親說:是。眼鏡在眼鏡后面眨了眨眼,說:你什么意思 父親說:他的棋是我教的,你可以看看路子,沒別的意思,現在回去也行,我不下了。腦子壞了。眼鏡又看了看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腦袋說:你幾歲了 我說:十一。他說:你的棋是你爸教的 我說:教過一次,教過仕的用法。大伙兒笑了。眼鏡也笑了,說:行嘞,我讓你一匹馬吧。我說:別了,平下吧,才算有輸贏。大伙兒又笑了。眼鏡蹲下,我把板凳拉過去,把棋子擺上。到了殘局,我一車領雙兵,他馬炮單兵缺仕象,被我三車鬧仕贏了。眼鏡站起來,從兜里掏出一支鋼筆放在我手上,說:收著吧,自己買點鋼筆水,可以記點東西。父親說:鋼筆你拿回去,他有筆。我們下棋是下棋。眼鏡看了看父親,把鋼筆重新放進兜里,走了。回家的路上,我在后座上想著那支鋼筆,問:爸,你真不下了 父親說:不下了,說過的話當然是真的。又說,你這棋啊,走得太軟,應該速勝,不過這樣也沒什么不好。在學校不要下棋,能分得開嗎 我說:能,是個玩嘛。父親沒說話,繼續騎車了。(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文開頭母子之間的對話,間接表明父母的關系已因父親癡迷于下棋而變得緊張。B.父親下棋多在街頭,這表現出一個民間高手始終得不到正式認可的郁郁不得志。C.“我”拒絕“眼鏡”讓馬,表現的是孩子下棋時的心理,既充滿自信,又在意輸贏。D.“眼鏡”是個溫和友善的人,又是個和父親一樣的棋癡,他們相互理解彼此尊重。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文寫回憶父親教“我”用仕的“那個夜晚特別長”,表述雖然平淡,卻寫出了“我”的心理感覺,以及對父子雪夜論棋那一場景深深的懷念。B.本文在“眼鏡不是第一個”話頭之后,插入一段下棋人眾生相的描寫,烘托了父親的“大師”形象,為下文“眼鏡”與父親對弈的高潮做了鋪墊。C.父親評價兒子的棋“走得太軟”,但又說這樣也好,看似不無矛盾的態度中,包含著父親對兒子下棋之道及處世之道的指點。D.本文的敘述整體而言沉靜克制,偶爾出現的幽默語句,不僅生動有趣,而且寫出了追憶中的少年時光那不乏溫情輕松的一面。3.本文多次提到“板凳”,這是富有意味的細節。請分析這里“板凳”的用意。(6分)4.(理解重要語句的含意)父親說“我們下棋是下棋”,怎樣理解這句話 請結合全文具體分析。(6分)1.B 2.B 3.答案 ①板凳作為普通家常用品,與父親形象、身份及街頭下棋場景相符,寫出了日常生活氣息,凸顯了父親親和、自然、淡泊、隨性的個性特征;②“我”背著板凳跟父親去下棋的情形,既是兒子又像徒弟,包含著“我”對父親又敬又愛的情感;③雪夜學棋之后背著兩個板凳出去,暗示著“我”正式成為一個真正的棋手,也暗示“我”在棋藝方面得到了父親認可,為后續父親讓“我”和“眼鏡”對弈做好了鋪墊。4.答案 ①父親追求下棋的純粹性,絕不拿棋藝換取世俗利益,這既關乎下棋之道,又關乎做人之道;②父親這話既是說給“眼鏡”聽,以拒絕對方饋贈,也是說給兒子聽,有言傳身教、教導“我”為人處世之道的意味。高考模擬練(2025屆湖南師大附中月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6分)陳奐生上城高曉聲“漏斗戶主”陳奐生,今日悠悠上城來。一次寒潮剛過,天氣已經好轉,陳奐生肚里吃得飽,身上穿得新。 上城三十里,經不起他幾晃蕩;往常挑了重擔都不乘車,今天等于是空身,自更不用說。他到城里去賣自己做的油繩,一共六斤,賣完了,穩賺三元錢。 賺了錢打算買一頂簇新的、呱呱叫的帽子。上兩趟寒流來,他就傷風打噴嚏,非買一頂帽子不行。 好在這也不是大事情,現在活路大,這幾個錢,上一趟城就賺到了。自由市場開放了,他又不投機倒把,賣一點農副產品罷了。走到縣城的時候,還只下午六點不到。他就著茶攤,出一分錢買了杯熱茶,啃了隨身帶著當晚餐的幾塊僵餅,填飽了肚子,然后向火車站走去。 十點半以后,他的油繩都賣光了。他一站起來,竟是渾身無力。一覺醒來,天光已經大亮,陳奐生一翻身,竟渾身顫了幾顫,發現自己睡在一張棕繃大床上。他吃了一驚,好不容易才想起昨晚縣委書記吳楚送他就醫又安排他住招待所的事情。他和吳楚之間,要說有什么私人交往,平生只有一次。 記得秋天吳楚在大隊蹲點,有一天突然到他家來吃了一頓便飯,還帶來了一斤塊塊糖,給孩子們吃。 細算起來,等于兩頓半飯錢。陳奐生想罷,心頭暖烘烘,眼淚熱辣辣,在被口上拭了拭,便睜開來細細打量這住的地方,卻又吃了一驚。 原來這房里的一切,都新堂堂、亮澄澄,平頂(天花板)白得耀眼,四周的墻,用青漆漆了一人高,再往上就刷刷白,地板暗紅閃光,照出人影子來;紫檀色五斗櫥,嫩黃色寫字臺,更有兩張出奇的矮凳,比太師椅還大,里外包著皮,也叫不出它的名字來。再看床上,墊的是花床單,蓋的是新被子,雪白的被底,嶄新的綢面,呱呱叫三層新。 陳奐生不由自主地立刻在被窩里縮成一團,他知道自己身上(特別是腳)不大干凈,生怕弄臟了被子……隨即悄悄起身,悄悄穿好了衣服,不敢弄出一點聲音來,好像做了偷兒,被人發現就會抓住似的。他下了床,把鞋子拎在手里,光著腳跑出去;又眷顧著那兩張大皮椅,走近去摸一摸,輕輕捺了捺,知道里邊有彈簧,卻不敢坐,怕壓癟了彈不飽。然后才真的悄悄開門,走出去了。 到了走廊里,腳底已凍得冰冷,一瞧別人是穿了鞋走路的,知道不礙,也套上了鞋。心想吳書記照顧得太好了,這哪兒是我該住的地方!一向聽說招待所的住宿費貴,我又沒處報銷,這樣好的房間,不知要多少錢,鬧不好,一夜天把頂帽子錢住掉了,才算不來呢。他走到門口柜臺處,朝里面正在看報的大姑娘說:“同志,算賬。”大姑娘把開好的發票交給他。接到發票,低頭一看,陳奐生便像給火鉗燙著了手。他認識那幾個字,卻不肯相信。 “多少 ”他忍不住問,渾身燥熱起來。“五元。”“一夜天 ”他冒汗了。“是一夜五元。”“我的天!”他想,“我還怕困掉一頂帽子,誰知竟要兩頂!”“你的病還沒有好,還正在出汗呢!”大姑娘驚怪地說。“我是半夜里來的呀!”大姑娘立刻看出他不是一個人物,她不笑了,話也不甜了:“不管你什么時候來,橫豎到今午十二點為止,都收一天錢。”陳奐生只得抖著手伸進袋里去摸鈔票交給大姑娘。他本想一走了之,想到旅行包還丟在房間里,就又回過來。推開房間,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憤憤想道:“出了五塊錢呢!”再也不怕弄臟,大搖大擺走了進去,往彈簧太師椅上一坐:“管它,坐癟了不關我事,出了五元錢呢。”他餓了,摸摸袋里還剩一塊僵餅,拿出來啃了一口,看見了熱水瓶,便去倒一杯開水和著餅吃。 回頭看剛才坐的皮凳,竟沒有癟,便故意立直身子,撲通坐下去……試了三次,也沒有壞,才相信果然是好家伙。 便安心坐著啃餅,覺得很舒服。 頭腦清爽,熱度退盡了,分明是剛才出了一身大汗的功勞。他是個看得穿的人,這時就有了興頭,想道:“這等于出晦氣錢——譬如買藥吃掉!”啃完餅,想想又肉痛起來,究竟是五元錢哪! 他昨晚上在百貨店看中的帽子,實實在在是二元五一頂,為什么睡一夜要出兩頂帽錢呢 連沈萬山都要住窮的;他一個農業社員,去年工分單價七角,困一夜做七天還要倒貼一角,這不是開了大玩笑! 從昨半夜到現在,總共不過七八個鐘頭,幾乎一個鐘頭要做一天工,貴死人!剛才出了汗,吃了東西,臉上嘴上,都不愜意,想找塊毛巾洗臉,卻沒有。 心一橫,便把提花枕巾撈起來干擦了一陣,然后衣服也不脫,就蓋上被頭困了,這一次再也不怕弄臟了什么,他出了五元錢呢。——即使房間弄成了豬圈,也不值!可是他睡不著,他想起了吳書記。這個好人,大概只想到關心他,不曾想到他這個人經不起這樣高級的關心。不過人家忙著趕火車,哪能想得周全! 千怪萬怪,只怪自己不曾先買帽子,才傷了風,才走不動,才碰著吳書記,才住招待所,才把油繩的利潤搞光,連本錢也蝕掉一塊多……那么,帽子還買不買呢 他一狠心:買,不買還要倒霉的!他直奔百貨公司,把剩下來的油繩本錢,買了一頂帽子,立即戴在頭上,飄然而去。他想到此趟上城,有此一番動人的經歷,這五塊錢花得值透。 試問,全大隊的干部、社員,有誰坐過吳書記的汽車 有誰住過五元錢一夜的高級房間 他可要講給大家聽聽,看誰還能說他沒有什么講的! 看誰還能說他沒見過世面 看誰還能瞧不起他,唔! 他劃著快步,像一陣清風蕩到了家門……(選自《人民文學》1980年第2期,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挑重擔都不乘車、步行三十里上城賣油繩、用水和餅吃等情節,都體現出陳奐生的勤勞儉樸。B.花了五元后,陳奐生對招待所物品的態度由愛惜變成了故意作踐,說明他有狹隘暴戾的一面。C.陳奐生和阿Q有著相似之處,“五塊錢花得值透”和“兒子打老子”都是精神勝利法的體現。D.小說歌頌了改革開放的政策給農民的生活帶來的新變化,也批判了農民身上遺留的落后思想。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按時間順序描述了陳奐生上城的一段奇遇,并補敘了陳奐生和吳楚的一次交往。B.小說中帽子多次出現,既是重要的線索,也象征著陳奐生對城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C.小說借吳楚的行為推動關鍵情節的發展,借此諷刺當時的干部不能真心為人民服務。D.小說多次出現各類物品的價格,既體現時代風貌,也便于讀者理解五元住宿費之高。3.得知住招待所一夜需要五元后,陳奐生的心理發生了哪些變化 請結合作品簡要說明。(4分)4.(綜合賞析語言特點)簡析文中畫線部分的語言特點。(6分)1.B 2.D 3.答案 ①震驚憤怒。住宿費超乎他的想象,他再進房時不再脫鞋,大膽坐下。②稍感舒暢。他享受了招待所的設施,饑餓暫解,身體舒爽。③心痛自責。他還是難以接受這巨大的損失,泄憤后陷入自責。④自豪愉快。他決心將此番經歷當作惹人艷羨的談資。(一點1分)4.答案 ①多用疊詞,如“暖烘烘”“熱辣辣”等,有音韻美。②多用顏色詞、形容詞和動詞,描寫細致,形象貼切,如“雪白”“嶄新”等詞表現出招待所的整潔,“拎”“跑”“摸”等動詞貼切地描繪了陳奐生的小心翼翼。③大量使用短句,活潑明快,節奏感強。④多用口語,如“呱呱叫”“彈不飽”等,通俗鮮活。(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