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關鍵能力三 鑒賞散文的表達技巧和語言高考真題練(2021新高考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8分)文本一:放 猖廢 名故鄉到處有五猖廟,其規模比土地廟還要小得多,土地廟好比是一乘轎子,與之相比則五猖廟等于一個火柴匣子而已。猖神一共有五個,大約都是士兵階級,在春秋佳日,常把他們放出去“猖”一下,所以驅疫也?!安钡囊馑季褪歉魈巵y跑一陣,故做母親的見了自己的孩子應歸家時未歸家,歸家了乃責備他道:“你在哪里‘猖’了回來呢 ”猖神例以壯丁扮之,都是自愿的。有時又由小孩子扮之,這便等于額外兵,是父母替他許愿,當了猖兵便可以沒有災難,身體健康。我當時非常羨慕這種小猖兵,心想我家大人何以不讓我也來做一個呢 猖兵赤膊,著黃布背心,這算是制服,公備的。另外,誰做猖誰自己得去借一件女褲穿著,而且必須是紅的,裝束好了以后,再來“打臉”。打臉即是畫花臉,這是我最感興趣的,看著他們打臉,羨慕已極,其中有小猖兵,更覺得天下只有他們有地位了,可以自豪了,像我這天生的,本來如此的臉面,算什么呢 打臉之后,再來“練猖”,即由道士率領著在神前畫符念咒,然后便是猖神了,他們再沒有人間的自由,即是不準他們說話,一說話便要肚子痛的。這也是我最感興趣的,人間的自由本來莫過于說話,而現在不準他們說話,沒有比這個更顯得他們已經是神了。他們不說話,他們已經同我們隔得很遠,他們顯得是神,我們是人是小孩子,我們可以淘氣,可以嬉笑著逗他們,逗得他們說話,而一看他們是花臉,其間便無可奈何似的,我們只有退避三舍了,我們簡直已經不認得他們了。何況他們這時手上已經拿著叉,拿著叉當啷當啷地響,真是天兵天將的模樣了。說到叉,是我小時最喜歡的武器,叉上串有幾個鐵輪,拿著把柄一上一下當啷著。那個聲音把小孩子的什么話都說出了,便是小孩子的歡喜。我最不會做手工,我記得我曾做過叉,以吃飯的筷子做把柄,其不講究可知,然而是我的創作了。我的叉的鐵輪是在城里一個高坡上(我家住在城里)拾得的洋鐵屑片剪成的,在練猖一幕之后,才是名副其實的放猖,即由一個凡人拿了一面大鑼敲著,在前面率領著,拼命地跑著,五猖在后面跟著拼命地跑著,沿家逐戶地跑著,每家都得升堂入室,被爆竹歡迎著,跑進去,又跑出來,不大的工夫在鄉一村在城一門家家跑遍了。我則跟在后面喝彩。放猖的時間總在午后,到了夜間則是“游猖”,這時不是跑,是抬出神來,由五猖護著,沿村或沿街巡視一遍,燈燭輝煌,打鑼打鼓還要吹喇叭,我的心里卻寂寞之至,正如過年到了元夜的寂寞,因為游猖接著就是“收猖”了,今年的已經完了。到了第二天,遇見昨日的猖兵時,我每每把他從頭至腳打量一番,仿佛一朵花已經謝了,他的奇跡都到哪里去了呢 尤其是看著他說話,他說話的語言太是貧窮了,還不如不說話。(有刪改)文本二:莫須有先生教國語廢 名莫須有先生教國語,第一要學生知道寫什么,第二要怎么寫,說起來是兩件事,其實是一件,只要你知道寫什么,你自然知道怎么寫。要小孩子知道寫什么,其實很簡單,只要你自己是小孩子,你能懂得小孩子的歡喜,你便能引得他們寫什么了。莫須有先生在金家寨小學教國語,有一回出了一個“荷花”的作文題,因為他小時喜歡鄉下塘里的荷花、荷葉、藕。凡屬小孩子都應該喜歡,而且曾經有李笠翁關于這個題目寫了一篇很好的散文。莫須有先生自己的文章還近于詩,詩則有時強人之所不能,若李笠翁的《芙蕖》能說到荷葉的用處,荷葉還可以拿到雜貨店里去包東西,是訓練小孩子作文的好例子。莫須有先生出了荷花這個題目,心里便有一種預期,不知有學生能從荷塘說到雜貨店否 結果沒有。莫須有先生頗寂寞。有一學生之所作,篇幅甚短,極饒意趣,他說清早起來看見荷塘里荷葉上有一小青蛙,青蛙蹲在荷葉上動也不動一動,“像羲皇時代的老百姓”。莫須有先生很佩服他的寫實。民間有“放猖”“送油”的風俗,莫須有先生小時頂喜歡看“放猖”,看“送油”,現在在鄉下住著,這些事情真是“樂與數晨夕”了,頗想記錄下來,卻是少暇,因之拿來出題給學生作文,看他們能寫生否,他們能將“放猖”“送油”寫在紙上,國語教育可算成功了。作這兩個題目的學生很多,但都不能寫得清楚明白,令異鄉人讀之如身臨其境、一目了然??梢娢淖址且资?單是知道寫什么也還是不行的。小孩子都喜歡“放猖”,喜歡“送油”,然而他們寫不出,他們的文字等于做手勢而已。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后,已經重來大學執教鞭了,莫須有先生又開始有閑作文章,乃居然寫了一篇《放猖》,此事令他很愉快,好像是一種補過的快樂。(選自《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后》,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火柴匣子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文章將猖神廟比作火柴匣子,既強調猖神廟的小,也點出猖神世俗性的一面。B.猖兵畫花臉后顯得有地位,而“我”天生的臉面反而不算什么,這個對比表達了“我”對猖兵的羨慕之意。C.“仿佛一朵花已經謝了”,這個比喻寫猖兵的“奇跡”不再,也寫“我”因放猖結束而感到失落。D.文章寫了放猖從開始到結束的全過程,結構緊湊,不枝不蔓,這表明“我”對放猖這一活動的記憶十分深刻。2.下列對文本二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莫須有先生讓學生寫荷花時,期待他們從荷花說到雜貨店,是因為他希望學生作文時能寫到生活實際。B.莫須有先生所說的“寫生”,是指文章應該將事物寫得清楚明白,讓對該事物陌生的人讀了也能一目了然。C.小孩子喜歡“放猖”“送油”,卻寫不出,這說明作文除了要知道寫什么,還要知道怎么寫。D.莫須有先生在鄉下時要寫“放猖”以記民俗,但未寫成,后來彌補了這一過失,所以說是“補過的快樂”。3.(賞析詞句之美)文本一中畫線部分用了多個“跑”字,請簡要分析這樣寫的好處。(6分)4.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歡喜”,談談文本一是如何實踐“能懂得小孩子的歡喜”這一主張的。(6分)1.D 2.D 3.答案?、僬諔拔膶Α安钡慕忉?即“‘猖’的意思就是各處亂跑一陣”;②跑是放猖的高潮,文章使用多個“跑”,寫出了這一過程的喧鬧和紛亂;③連用多個“跑”,節奏較為急促,寫出了參與者的興奮感。(每點2分)4.答案?、龠x題為兒童喜歡的放猖;②在回憶放猖時,選用兒童視角,用兒童的口吻和語言,寫兒童看到的場景和參與的活動;③注重表達兒童的心理,寫小孩子的羨慕、寂寞和失落等。(每點2分)高考模擬練(2025屆廣東廣州調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6分)早晨從中午開始(節選)路 遙當我在相對悠閑的日子里瞎轉悠的時候,天樂①正忙著“查看陣地”,幫我尋找進入寫作的一個較為合適的地方。我決定到一個偏僻的煤礦去開始第一部初稿②的寫作。這個考慮基于以下兩點:一、盡管我已間接地占有了許多煤礦的素材,但對這個環境的直接感受遠遠沒有其他生活領域豐富。按全書的構思,一直到第三部才涉及煤礦。也就是說,大約在兩年之后才寫煤礦的生活。但我知道,進入寫作后,我很難中斷案頭工作去補充煤礦的生活。那么,我首先進入礦區寫第一部,置身于第三部的生活場景,隨時都可以直接感受到那里的氣息,總能得到一些彌補。二、寫這部書我已抱定吃苦犧牲的決心,一開始就到一個舒適的環境去工作不符合我的心意。煤礦生活條件差一些,艱苦一些,這和我精神上的要求是一致的。我既然要拼命完成此生的一樁夙愿,起先應該投身于艱苦之中。我來之前,礦上已在離礦區不很遠的礦醫院為我找好了地方。那是一間用小會議室改成的工作間,一張桌子,一張床,一個小柜,還有一些無用的塑料沙發。親戚們都十分熱心厚道。他們先陪我在周圍的山轉了一圈。四野的風光十分美麗。山巖雄偉,林木茂盛,人稱“旱江南”。此時正值“霜葉紅于二月花”之時,滿山紅黃綠相間,一片五彩斑斕。親戚們為了讓我玩好,氣氛十分熱烈。但我的心在狂跳,想急迫地投入工作,根本無心觀賞大自然如畫的風光。從山上回來,隨手折了幾枝紅葉,插在辦公桌對面的沙發縫隙里,心情在一片溫暖的紅色中戰栗著。鋪好床,日用東西在小柜中各就其位;十幾本我認為最偉大的經典著作擺在旁邊——盡管這些書我已經讀過多遍,此間不會再讀,但我要經??吹竭@些人類所建造的輝煌金字塔,以隨時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隨后,我在帶來的十幾本稿紙中抽出一本在桌面上鋪開,坐下來。心緒無比復雜,我知道接下來就該進入茫茫的沼澤地了。但是,一剎那間,心中竟充滿了某種幸福感。是的,為了這一天的到來,我已經奔波了兩三年,走過了漫長的道路;現在,終于走上了搏斗的拳擊臺。是的,拳擊臺。對手不是別人,正是自己。開頭,這是真正的開頭。寫什么 怎么寫 第一章、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話、第一個字,一切都是神圣的,似乎是一個生死存亡的問題而令人難以選擇,令人戰戰兢兢。實際上,它也是真正重要的事,它將奠定全書的敘述基調和語音節奏。它將限制你,也將為你鋪設道路。一切詩情都盡量調動起來,以便一開始就能創造奇跡,詞匯像雨點般落在紙上。可是一頁未完,就覺得滿篇都是張牙舞爪。立刻撕掉重來。新換了一副哲學家的面孔,似乎令人震驚。但一頁未完,卻以感到可笑和蹩腳而停止。眼看一天已經完結,除去紙簍中撕下的一堆廢紙,大腦仍然是一片空白。真想抱頭痛哭一場。你是這樣的無能,竟然連頭都開不了,還準備寫一部多卷體的長篇小說 晚上躺在孤寂的黑暗中,大睜著眼睛,開始真正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勝任如此巨大的工作。完全自不量力!你是誰 你是一個普通人,一個寫了一點作品的普通作家,怎么敢妄圖從事這種偉大的事業 許多作家可能是明智的,一篇作品有了影響,就乘勢寫些力所能及的作品,以鞏固自己的知名度,這也許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而你卻幾年來一直執迷不悟,為實現少年時的狂想就敢做這件不切實際的事。少年時,還夢想當宇航員,到太空去捉一捉“外星人”,難道也可將如此荒唐的想法付諸實施 你不成了當代的唐·吉訶德 迷糊幾個小時醒來,已是日上中天——說明天亮以后才睡著的。再一次坐在那片空白面前。強迫自己重新進入陣地。反悔的情緒消失了。想想看,你已經為此而準備了近三年,絕不可能連一個字也不寫就算完結;如果這樣,那就是一個世界級的笑話。又一天結束了。除又增加了一堆揉皺的廢紙,眼前仍然沒有一個字。第三天重蹈覆轍。三天以后,竟然仍是一片空白。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開始不停地轉圈圈走,走,走,像磨道的一頭驢。從高燒似的激烈一直走到滿頭熱汗變為冰涼,冰涼的汗水使燃燒的思索冷靜了下來,冷靜在這種時候可以使人起死回生。冷靜地想一想,三天的失敗主要在于思想太勇猛,以致一開始就想吼雷打閃。其實,這么大規模的作品,哪個高手在開頭就大做文章 瞧瞧大師們,他們一開始的敘述是多么平靜。只有平庸之輩才在開頭就堆滿華麗。記得列夫·托爾斯泰的話,藝術的打擊力量應該放在后面。這應該是一個原則。為什么中國當代的許多長篇小說都是虎頭蛇尾 道理應于此。這樣看來,不僅開頭要平靜地進入,就是全書的總布局也應該按這個原則來。三部書,應該逐漸起伏,應該一浪高過一浪地前進。黑暗中似有一道光亮露出?,F在,平靜地坐下來。于是,順利地開始了。為了紀念這不同尋常的三天,將全書開頭的第一自然段重錄于后——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間,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細蒙蒙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的雪花,正紛紛淋淋地向大地飄灑著。時令已快到驚蟄,雪當然再不會存留,往往還沒等落地,就已經消失得無蹤無影了。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看來就要過去,但那真正溫暖的春天還遠遠地沒有到來。(有刪改) [注] ①作者弟弟王天樂。②指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初稿,文章結尾處的“全書”即《平凡的世界》。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開篇交代“我已抱定吃苦犧牲的決心”,而“一間”“一張”“一個”等數量詞的連用,表現出創作條件的簡陋。B.文章描述“四野的風光十分美麗”以及親戚們的熱情招待,襯托出作者想盡快全身心投入到小說創作中去的急切心情。C.“我”心中充滿“某種幸福感”,是因為歷經兩三年的準備,走過漫長的道路后,現在終于可以動筆創作心中想寫的小說了。D.“我”總結“失敗主要在于思想太勇猛”,對此前文有所暗示,如“進入茫茫的沼澤地”“一切詩情都盡量調動起來”等等。2.下列對“我”小說創作頭三天的相關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始創作時,“我”心情惶恐,因為“我”知道開篇對于全書的重要性,它將奠定全書的敘述基調和語音節奏。B.“我”第一天落筆,一開始“滿篇都是張牙舞爪”,表達夸飾華麗,后換成“哲學家的面孔”,依然不如人意。C.畫線句將某些作家的創作態度和“我”的態度進行對比,其中“實事求是”略帶貶義,“執迷不悟”暗含肯定。D.文中詳寫第一天的內心波瀾,后兩天篇幅遞減,由略寫至一筆帶過,展現了“我”從焦慮到平靜的心態變化。3.(賞析表達技巧)文中人稱由“我”到“你”切換自然,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4分)4.文章最后引用了《平凡的世界》開篇第一段原文,這段引文能否刪去 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6分)1.D 2.D 3.答案?、儆伞拔摇钡健澳恪钡那袚Q,突出了作者開頭三天寫作時內心活動的激越,體現出作者強烈的自責心理和自我反思、自我審視的意識。②如此切換,符合人物創作前到創作中的心理變化,讓起筆創作的過程更清晰呈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感同身受。(每點2分)4.答案 (示例1)不可刪去。①從上下文的聯系看,全文的重點是創作的心路歷程,而引文部分是作者能平靜坐下,順利開始創作的最有力佐證。②從思想內容上看,引文也是作者的創作原則如“藝術的打擊力量應該放在后面”“開頭要平靜地進入,就是全書的總布局也應該按這個原則”等及其思想的體現。③從結構上看,全文按情緒的“平靜—激蕩—平靜”的變化展開,引文與文章開頭初到礦上時的心情、四野美麗風光形成呼應,體現心情平靜的回歸。④作者借小說開頭看似平靜的景物描寫,含蓄地表達了克服困難、完成寫作的決心。(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示例2)可以刪去。①全文的重點是敘述自己創作的心路歷程,全文到“平靜地坐下來。于是,順利地開始了”,內容上已完整,刪除引文不影響內容的完整性。②這部分是小說《平凡的世界》的第一段,文本內容與此文無關。③引文作為小說開頭,用語含蓄深沉,與全文的語言風格不一致。(每點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