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語文詩歌閱讀賞練-----劉長卿詩歌閱讀下面的詩歌,作答各題。重送①裴郎中貶吉州劉長卿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注釋】①重送:劉裴二人曾一起被召回長安又同遭貶謫。此前詩人已寫一首同題五言律詩,是為“重送”。1.下面的理解或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第一句中“客散”二字照應題目中的“送”,表明作者與友人的分別,點明送別的時間。B.第二句中的兩個“自”字表現出作者有情而流水無情,更襯托出詩人別離時的傷感之情。C.三、四句描寫了詩人與友人在事業上都遇到挫折,用“君更遠”暗示裴郎中前程遠大。D.“猿啼”在古詩詞中經常營造清冷凄切的氛圍,所以本詩也有清冷凄切的情感存在。E.從通篇來看,基本上采用了直陳其事的寫法,緊緊扣住江邊送別的特定情景來寫,使寫景與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結合在一起。2.從修辭的角度賞析“青山萬里一孤舟”一句的表達效果。閱讀下面的詩歌,作答各題。餞別王十一②南游劉長卿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①春。誰見汀洲③上,相思愁白蘋。【注】①五湖:指太湖。落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當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②王十一:其人不詳。十一是其排行。③汀洲:水邊或水中平地。白蘋: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3.下列對這首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寫離情別緒的詩。詩題雖是“餞別”,但詩中看不到餞別的場面,甚至一句離別的話語也沒有提及,筆墨集中凝練,構思巧妙。B.首聯寫他的朋友已經登舟遠去,小船行駛在浩渺的長江之中。詩人遠望著煙水空茫的江面,揮手作別,落淚沾巾,依依之情躍然紙上。C.頸聯實寫望之所見,詩人看著友人乘坐的帆船漸漸遠去,直到落日的余暉映照水面,還久久在那里凝望,寫出惜別之情。D.尾聯寫詩人站在汀洲之上,對著秋水白蘋出神,久久不忍歸去,心中充滿著無限愁思。首尾相應,離思深情,悠然不盡。4.讀了這首詩,小岳感覺頷聯“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這句詩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的意境有些相似,令人回味無窮。請你任選角度對這首詩的頷聯進行賞析。閱讀下面唐詩, 完成各題。長沙過賈誼宅劉長卿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5.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敘述詩人在長沙謫居三年,落得“萬古”留悲,奠定了全詩沉重的感情基調。B.頷聯描寫“秋草”“寒林”等景物,勾勒出古宅蕭條的景象,為下文的感慨作鋪墊。C.頸聯用反襯手法,以“漢文有道”反襯賈誼被貶的凄涼,以“湘水無情”烘托賈誼的癡心。D.尾聯中“君”既指賈誼,也指詩人?!皯z君”一句,在無疑處有意設問,自憐之情溢于言表。6.面對詩人無罪遭貶的遭遇,請用《行路難》(其一)中的兩句詩來勸慰,說說理由。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各題。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劉長卿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白云依靜渚,春草閉閑門。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7.下列對詩歌理解有誤的是( )A.本詩首聯與頷聯描寫自己尋常山道人路上所見以及常山道人隱居之處的環境。B.詩人眼中常山道人隱居地周圍環境的最大特色是幽靜,沿途是莓苔,遠望白云繚繞,近看芳草當門、白云、靜渚、春草、閑門都營造出一種靜謐的氣氛。C.全詩圍繞著題目的“尋”字,逐漸展開?!耙宦方浶刑?,莓苔見履痕”,開始二句就突出一個“尋”字來,順著莓苔履痕,一路尋來。語言淺淡質樸,似乎無須贅言。D.尾聯寫由順其路而始入其居境。兩句寫景平列,用意側重“閉門”尋人不遇。“白云依靜渚”,為近望。8.請對第三聯中“過”或“隨”作簡要賞析。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送道標上人歸南岳[唐]劉長卿悠然倚孤棹,卻憶臥中林。江草將歸遠,湘山獨往深。白云留不住,淥水去無心。衡岳千峰亂,禪房何處尋。9.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人即高僧;棹為劃船工具,代指船;南岳衡山為五岳之一。B.首聯寫道標上人飄然遠游之中懷想林中高臥,暗示他即將歸去。C.頷聯點出道標上人歸去之地,江岸青草如作者的離愁伴他遠行。D.本詩前四句描寫景物,后四句感時抒懷,描寫與抒情緊密關聯。10.詩的后兩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11.閱讀古詩,完成下列各題。新年作①唐 劉長卿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已似長沙傅②,從今又幾年。[注]①此詩是劉長卿被貶為南巴尉后新年抒懷之作。②長沙傅:指賈誼。曾受讒被貶為長沙王太傅。(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鄉心新歲初,天畔獨潸然”中“新歲”緊扣著詩題,表明了寫作詩歌的時間。B.“春歸在客先”運用了擬人手法,感嘆新年伊始、天下共春之際,春歸在我之先。C.“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從聽覺的角度寫景,將情感寄寓在美好的春景之中。D.“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借用賈誼的典故,以賈誼自況(2)詩歌“天畔獨潸然”句直抒胸臆表達傷感之情,請結合詩句分析詩人“獨潸然”的原因。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感懷劉長卿秋風落葉正堪悲,黃菊殘花欲待誰。水近偏逢寒氣早,山深常見日光遲。愁中卜命看周易,夢里招魂讀楚詞。自笑不如湘浦雁,飛來即是北歸時。注釋:此詩應作于詩人被貶潘州南巴(今廣東電白)尉之時。12.首聯有什么作用?請結合意象簡要分析。13.品味比較這首詩的尾聯與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尾聯“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情感的異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訪劉長卿②荒村帶返照,落葉亂紛紛,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云③?【注】①皇甫侍御,即皇甫曾。時貶為舒州司馬。②劉長卿,時因得罪觀察使,貶為睦州司馬。③白云:代指劉長卿居處。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荒村”“返照”“落葉”等幾個蕭瑟意象的疊加,透露了詩人身處荒涼之境凄寒而紛亂的心境。B.頷聯頸聯續寫荒村的寒寂,古路杳無人跡,雨大橋斷、山路難行,“獨”字突出好友孤獨凄苦的情狀。C.尾聯“到白云”指稱友人到訪,不但與之前的“寒山”之景相呼應,且傳達出一種搖曳生姿的風調情致。D.全詩感情復雜,既有詩人自身遭貶的失意,也有對友人到訪的驚喜與感激,還有與好友惺惺相惜的感慨。15.本詩不明點“喜”而“喜”可知,題中的“喜”既指友人來訪的驚喜,也指兩人真摯的情誼。詩中是如何表現的?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自夏口至鸚鵡洲夕望岳陽寄源中丞①劉長卿汀洲②無浪復無煙,楚客③相思益渺然。漢口夕陽斜渡鳥,洞庭秋水遠連天。孤城背嶺寒吹角,獨樹臨江夜泊船。賈誼上書④憂漢室,長沙謫去古今憐。【注】①:該詩是詩人在至德年間貶任鄂州(今湖北)轉運后,出巡到夏口一帶時所 作。中丞為御史中丞的簡稱,源中丞為作者朋友,此時被貶至岳陽。②汀洲,即鸚鵡 洲,與標題中的“夏口”、頜聯中的“漢口”及頸聯“孤城”所指漢陽均在今湖北。③楚客:客居楚地之人。④賈誼上書:賈誼曾向漢文帝上《治安策》。16.下列對這首詩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寫出船到鸚鵡洲時所見江面水波不興、煙靄升騰的景象,勾起詩人對遠在洞庭湖畔源中丞的相思之情。B.次句間接抒情,“益渺然”三字結合眼前景物,寫出詩人的懷友之情與江水同趨合流的一種藝術妙境。C.頷聯分寫兩地景物,上句寫詩人回眸漢口所見的暮景,下句寫源中丞所在地洞庭的浩渺水色。前虛后實,一個身在汀洲心馳洞庭的詩人形象隱約其間。D.典故是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或有來歷的詞語,有正用、反用之別,正用的典故中的人事與詩中的人事往往有相似之處,如尾聯正用賈誼之典,是因為賈誼與劉長卿、源中丞有被貶的相似經歷。17.請按照表格要求填空。詩句 相同意象 詞義溯源 手法 情感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破陣子》) 角 角:古樂器名。出西北游牧民族, 角以示晨昏。軍中多用作軍號。 ① 雄壯的號角,喚起夢境,表現了辛棄疾對抗金歲月的無限留戀之情。孤城背嶺寒吹角,獨樹臨江夜泊 船 。 借景抒情 ② 的角聲,喚回現實,表現了劉長卿③ ;④ 。18.閱讀下面的詩歌,作答各題。送靈澈上人①[唐]劉長卿蒼蒼竹林寺,杳杳②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注:①靈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上人,對僧人的敬稱。②杳杳:深遠的樣子。請為這首詩設計展現特定意境的微電影鏡頭腳本。鏡頭腳本設計景別 攝法 整體畫面 配音 預期效果遠景 從人物后方拍攝 (1) 鐘鳴聲 (2)想營造出閑適的氛圍,從而表現出 (主題)。19.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①劉長卿萬里辭家事鼓鼙②,金陵③驛路楚④云西。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馬蹄。【注】①行營:主將出征駐扎之地。②鼓鼙:軍用樂器。③金陵:一般指今江蘇省南京市,但唐代時把潤州也稱為金陵,這里即指潤州。④楚:古代楚地。(1)“萬里辭家事鼓鼙,金陵驛路楚云西”兩句包含了詩人哪些情感?(2)后兩句與李白《渡荊門送別》中“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在表達上有何異同點。閱讀下面的詩歌,作答各題。送嚴士元①劉長卿春風倚棹闔閭城②,水國春寒陰復晴。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君去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注:劉長卿:中唐詩人,官至監察御史,屢次遭貶。劉長卿與好友嚴士元在蘇州相逢,短暫相聚后又送去湖南。①嚴士元,吳(今江蘇蘇州)人,曾官員外郎。②闔閭城,蘇州城。③青袍,貞觀四年規定,八品九品官員的官服是青色的。20.“草綠湖南萬里情”一句中“情”字包含了諸多內容,對此談談你的理解。21.有人評價此詩“落句閑雅”,試任選一個角度寫一段賞析文字。答案1.AC 2.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將小舟人格化,描繪了在連綿萬里的青山間一只小船獨自遠去的情景既寫盡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遠去的只有萬里青山,又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關切和不舍。【導語】《重送裴郎中貶吉州》是劉長卿的佳作。開篇以猿啼、客散、暮江營造凄涼氛圍,借水自流襯人傷心?!熬h”“孤舟”盡顯友人貶途孤寂,全詩融情于景,盡顯對友人的同情與不舍。1.本題考查詩歌賞析。A.“猿啼客散暮江頭”,“客散”二字確實照應了題目中的“送”,表明與友人分別,并沒有點明時間,點明時間的是“暮”;C.“同作逐臣君更遠”中“君更遠”是說裴郎中被貶謫之地比自己更遠,進一步強調友人被貶的偏遠和處境的艱難,表達的是對友人的同情與關切,而非暗示裴郎中前程遠大;故選AC。2.本題考查詩句賞析。此句運用擬人的修辭,賦予“孤舟”以人的情感和狀態。一般來說,“孤”通常用來形容人孤獨的狀態,這里將“舟”稱作“孤舟”,仿佛舟也有了人的孤獨感,像是一個孤獨的行者在萬里青山的陪伴下獨自前行。通過這種擬人化的描寫,生動地描繪出在連綿萬里的青山間一只小船獨自遠去的情景,既形象地寫盡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遠去的只有萬里青山,又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關切和不舍,使讀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詩人與友人分別時的那種惆悵與牽掛之情。3.C 4.①表達了對友人的關切和憂慮之情,王十一這一去,就像振翅飛去的鳥兒,不知飛向何方,前路難以預料; 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空虛寂寞之情,王十一已經遠去,只見青山如黛,依依向人,空山寂寂,這正是詩人內心的寫照。【導語】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別的不舍和深沉的離情別緒。首聯以遠望和揮手送別展示依依告別的場景;頷聯用飛鳥和青山象征友人遠去、愁緒無依;頸聯描繪長江帆遠、落日五湖的壯闊景象;尾聯則以白蘋為寄托,表現綿長的思念之情。全詩意境悠遠,情感真摯動人。3.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辨析。C.有誤,頸聯“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意為:江水浩浩一葉孤帆遠遠消失,落日下你將欣賞著五湖之美。詩人看著友人乘坐的帆船在長江上漸行漸遠,想象著友人抵達南方后能看到落日下五湖的春色。既有實寫眼中所見帆船遠去的情景,又有詩人的想象,體現出詩人對友人旅途的牽掛和惜別之情;故選C。4.本題考查詩句賞析。結合頷聯“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可知,詩人將友人比作飛鳥,友人的離去就像飛鳥漸漸消失在天際,“沒何處”三個字體現出詩人對友人行程的未知,不知道友人將會去向何方。由此可知,這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關切和憂慮之情。因為在古代交通不便,友人一旦離開,就可能面臨諸多困難和未知,如同振翅遠去的鳥兒,前路難以預料。由頷聯“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可知,當友人像飛鳥一樣離開后,只剩下青山面對著詩人。“空向人”三個字描繪出一種空曠、寂寥的場景,青山雖在眼前,但友人已經遠去。由此可知,這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空虛寂寞之情。友人的離去使得詩人周圍的環境仿佛變得寂靜,空山寂寂,只有青山相伴,這正是詩人內心因友人離開而產生的落寞之感的寫照。5.A 6.示例:我會選“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边@兩句詩。因為這兩句詩寫出李白雖然身處逆境但仍保持樂觀進取、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這種不斷追求理想的樂觀精神與豁達胸懷,對被放逐不得志的詩人不僅是一種安慰,更是一種鼓勵。(答題時需點明詩人何種境遇,并答出所選詩句內涵,言之有理即可)【導語】這首詩通過對賈誼舊居的感慨,表達了詩人對被貶謫者命運的同情以及自身遭遇的憤懣。首聯用“長沙謫居”引發詩人的悲情,奠定了全詩的沉重情感基調。頷聯通過秋草和寒林等景物,渲染出歷史人物賈誼被貶后的寂寥與落寞。頸聯通過反襯手法,對比漢文帝時期的“有道”與湘水的“無情”,進一步突出賈誼及詩人面對不公命運的孤獨與無奈。尾聯則含蓄地表達詩人對自己的遭遇如賈誼般的不平與自憐。詩中景物與情感交織,形成一種蒼涼悲涼的意境。5.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與賞析。A.“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的意思是賈誼被貶長沙,居此三年;千秋萬代,給楚客留下傷悲。明寫賈誼,暗寓自身遷謫。因此“首聯敘述詩人在長沙謫居三年”錯誤,是“賈誼在長沙謫居三年”。故選A。6.本題考查內容理解。這道題主要考查對兩首唐詩的理解以及運用詩句進行情感表達和勸慰的能力,要求以《行路難》(其一)中的詩句來勸慰《長沙過賈誼宅》中詩人無罪遭貶的遭遇,重點在于理解兩首詩的情感,并找到合適的詩句進行勸慰。《長沙過賈誼宅》中劉長卿借憑吊賈誼抒發自己被貶的悲憤與對人生的感慨,如“漢文有道恩猶薄”等句體現了詩人認為自己雖無罪卻遭貶的無奈與哀怨?!缎新冯y》(其一)則表現了李白在追求理想道路上遭遇挫折時的迷茫與痛苦,但也有積極樂觀、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一面。從《行路難》(其一)中找出表達不向困難低頭、對未來充滿信心等積極情感的詩句,從而起到勸慰的作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贝司浔磉_了詩人堅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總有一天能乘風破浪,揚起高帆渡過茫茫大海,實現理想。在《長沙過賈誼宅》中,詩人因無罪遭貶而內心悲苦、對前途感到迷茫。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來勸慰,就是要告訴詩人,雖然當下遭遇了被貶的困境,但就像李白相信自己能克服行路之難一樣,詩人也應該相信未來會有轉機,不要因眼前的挫折而一蹶不振,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相信總有一天能走出困境,實現自己的抱負。7.D 8.“過”字把雨后松樹翠綠的顏色呈現了出來?!半S”字形象的表現了山道峰回路轉,人在隨山轉折、緣山尋找水源,令人有曲徑通幽的遐思。【導語】《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是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作品,以平淡自然的筆法描寫了詩人尋訪隱士常山道人的過程。詩歌通過描繪一路所見的莓苔、白云、春草等景物,營造出幽靜寧和的氛圍,展現了隱居之地的閑適與清幽。詩人通過第三聯“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表現了雨后松樹的清新和隨山尋水源的意境,獨具匠心。整首詩語言淺顯易懂,卻意境深遠,格調清新,令人心向往之。7.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與分析。D.“白云依靜渚”意思是白云依偎安靜沙洲,應為遠望,不是近望。故選D。8.本題考查賞析詩歌的煉字。“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意為:新雨過后松色青翠,循著山路來到水源。“過”是經過的意思,經過了雨水的沖洗之后,松樹顯得越發青翠了。不明寫其青翠,但一個“過”字卻能讓讀者體會到松色的青翠可人,表意委婉,富有情趣。“隨”為順著、沿著之意。山道紆繞,峰回路轉,隨山探源,緣水經山。其間林壑深秀,水聲潺潺,都由這個“隨”字導人神游,啟迪豐富的“曲徑通幽”的想象。9.D 10.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隨意,揮灑酣暢。即使是歸到衡岳,群山綿延,千峰聳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將在何處棲遲。詩人借行云流水刻畫出了一個率性飄逸、稟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時借千峰衡山表達出詩人對道標上人的贊美之情與贈別之意。【導語】劉長卿這首送別詩寫景優美,情感真摯。詩以自然景物為引,寫道標上人歸南岳途中風光,寓含隱逸之意。首聯表遠行懷想,頷聯抒離愁,詩境悠遠。后兩聯點明目標,山水阻隔之象亦寄托人生坎坷與佛道尋求的不易,情深意切。9.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辨析。D.有誤,前四句“悠然倚孤棹,卻憶臥中林。江草將歸遠,湘山獨往深”意為:江上孤舟悠然飄蕩,林中獨臥魂惹夢牽。兩岸青草伴你遠行,一脈湘山隱你身影。本詩前四句描寫景物,同時也在借景物表達對道標上人的送別之情,并非單純描寫景物;后四句既有對道標上人去處的感慨,也有對其的牽掛等情感,并非 “感時抒懷”;故選D。10.本題考查詩歌情感分析。后兩聯“白云留不住,淥水去無心。衡岳千峰亂,禪房何處尋”意為:你如白云杳無羈絆,你如清水流逝無心。衡岳蒼茫千峰逶迤,你的禪房何處可尋。詩的后兩聯“白云留不住,淥水去無心。衡岳千峰亂,禪房何處尋”表達了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白云留不住”以白云的飄然而去象征道標上人的灑脫不羈,難以挽留,如同白云一般自由自在,不受拘束;“淥水去無心”進一步強調道標上人的隨性自然,如同流水般無心而去。這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刻畫出一個率性飄逸、稟性超拔的僧人形象。而“衡岳千峰亂,禪房何處尋”,作者面對衡山千峰聳立的景象,發出對道標上人歸處的疑問,既表達了對其去處的擔憂,也流露出對他的牽掛之情。同時,在這千峰亂立的宏大背景下,更凸顯出道標上人的渺小與獨特,也蘊含著作者對他的贊美之情以及濃濃的贈別之意。11.(1)C(2)思鄉念親。詩人身處異鄉。又恰逢新年,思鄉念親之情更加強烈。憤懣失意。詩人遭遇貶謫,地位低下,心中憤慨,又滿懷懷才不遇的失意之情。孤獨無奈。詩人被貶在外,孤獨凄清,歸期無望,又已年老,心中滿是無奈傷感。【詳解】(1)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C.有誤,“從聽覺的角度寫景”錯誤,“嶺猿同旦暮”是聽覺,“江柳共風煙”是視覺,應當是從“視聽結合”的角度寫景;“美好的春景”錯誤,結合注釋可知,此詩是劉長卿被貶為南巴尉后新年抒懷之作。此句意思是山中猿猴和我同度昏曉,江邊楊柳與我共分憂愁。應當是“哀傷凄涼的景色”。故選C。(2)本題考查重點詩句的賞析。結合“鄉心新歲切”可知,新年已至,自己與親人們相隔千里,思鄉之心,自然更切。“鄉心”,思鄉之情;“新歲”,新年;每逢佳節倍思親,詩人的思鄉之情自然更加迫切難抑了。這是“獨潸然”的原因之一。結合“老至居人下”可知,“老”“居人下”是詩人自況;遭遇貶謫,地位低下,一個“至”字,滿含年老失時的辛酸和仕途失意的悲憤:剛正到老,卻落了個受人陷害、寄人籬下的下場!沉痛之情平淡道出反而更顯沉痛。這是“獨潸然”的原因之二。結合“春歸在客先”可知,春回大地,要是自己能像春天一樣,早早回到故鄉,那該多好啊!更有埋怨:我還在天涯漂泊,春天怎么就先行回歸了呢?年老失意,春歸己留,正是詩人“潸然”的原因。“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同”“共”二字,寫盡了詩人孤獨無告、迷惘無依的凄苦情狀:謫居異鄉,只能同無情的動物為伍,只能與無感的植物結伴,嶺猿聲哀,江柳意迷,縱有萬般心事,又何處得說?自身遭遇的凄苦,前途未卜的迷惘,全在景中?!耙阉崎L沙傅,從今又幾年”,這里借用賈誼的典故,而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已似”之感。而自忤權門,擔心滯此難返,不免生出“從今又幾年”的憂慮。至此詩人引頸遙望長安,歸心不已,步履遲遲的徘徊背影已如在眼前;似可聽見深深的長吁短嘆。詩人被貶在外,孤獨凄清,歸期無望,又已年老,心中滿是無奈傷感。這是“獨潸然”的原因之三。12.作者選取“秋風”“落葉”“黃菊”“殘花”意象,渲染清冷悲涼的氛圍,烘托出作者的惆悵與落寞。 13.同:都表達了被貶失意的憂愁。異:本詩尾聯運用對比手法,將自己與“湘浦雁”對比,自嘲自己還不如湘浦雁,大雁尚且能夠回家,而自己卻不能,從而表達了歸期無望的痛苦(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堕L沙過賈誼宅》的尾聯,在無疑處有意設問,自憐之意,溢于言表。【解析】12.本題考查詩句作用。首聯“秋風落葉正堪悲,黃菊殘花欲待誰”的意思是:秋風落葉正忍受悲傷,黃色菊花殘花想等待誰。從“正堪悲”可知,用“秋風”“落葉”“黃菊”“殘花”四個意象,渲染了凄涼悲涼的氛圍;從“欲待誰”可知,烘托了詩人內心的落寞與惆悵。13.本題考查對比閱讀。本詩尾聯“自笑不如湘浦雁,飛來即是北歸時”意思是:嘲笑自己不如湘浦雁,飛來就是向北回家的時候。結合注釋“詩人被貶潘州南巴(今廣東電白)尉”可知,表達了歸期無望的痛苦,暗含被貶的失意痛苦;《長沙過賈誼宅》尾聯“寂寂江山揺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意思是:寂寞冷落深山里落葉紛紛,可憐你不知因何被貶到此地呢?“憐君”,不僅是憐人,更是憐己。詩人聯系與賈誼遭貶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滿凄涼寥落之情。滿腹牢騷,對歷來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更是將自己和賈誼融為一體。表達了對賈誼悲慘身世的同情與憤慨。據此可知,相同點是:被貶的失意痛苦;不同點是:《感懷》表達的是對家鄉的思念;《長沙過賈誼宅》對賈誼的同情與自己的憤慨。14.B 15.①詩中先寫荒寒、凄寂的荒村暮色以此表現來客之稀,再寫路途之難以見來客之情真。詩人以此反襯友人到訪的驚喜;②頷聯“寒山獨見君”的“獨”也寫出詩人身處寒山只有友人來訪的感動和欣喜;③尾聯用了反問“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云”強調揭示了友人之所以特意造訪荒村寒舍完全是出于同病相憐的感情,使他們之間的情誼顯得更加珍貴而溫煦。【解析】14.本題考查詩歌賞析。B.“古道無行客,寒山獨見君”則是說他望見平日無人影跡的綿遠古道上,自己的友人竟然孤身來訪。“古道”與“寒山”極力渲染自己居處幽僻,人跡罕至,也言門前冷落,無人造訪。詩人相識雖多,如今遭逢不幸,被誣貶謫,又居處山野,古道難行,惟有皇甫侍御卻不避秋寒,甘冒風霜,攀山越嶺來訪,一個“獨”字,足顯出二個相知相念的深摯情誼,顯出詩人內心激蕩著喜悅之情。本項“突出好友孤獨凄苦的情狀”有誤。故選B。15.本題考查內容賞析。“荒村帶返照,落葉亂紛紛。”起首二句竭力渲染深秋時節的蕭瑟氣氛:在荒僻的山村,一抹夕陽斜照著,樹上的秋葉紛紛墜落,境界荒涼。詩人此時年逾花甲,也已到了人生的黃昏,生命的秋天。他一生坎坷,因不畏權貴,晚景凄涼,所以面對晚秋夕陽,心頭自是感慨萬端。秋色衰颯,落葉紛亂,是他心境不能平靜的寫照。首聯描繪荒村返照、落葉紛紛和蕭條景象,烘托了頷聯友人來訪的溫暖和驚喜。“古道無行客,寒山獨見君”則是說他望見平日無人影跡的綿遠古道上,自己的友人竟然孤身來訪?!肮诺馈迸c“寒山”極力渲染自己居處幽僻,人跡罕至,也言門前冷落,無人造訪。詩人相識雖多,如今遭逢不幸,被誣貶謫,又居處山野,古道難行,惟有皇甫侍御卻不避秋寒,甘冒風霜,攀山越嶺來訪,一個“獨”字,足顯出二個相知相念的深摯情誼,顯出詩人內心激蕩著喜悅之情。“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云”,詩人與皇甫侍御乃是志氣相投,同病相憐。盡管詩人幽居白云深處,與世隔絕,友人依然與他心息相通。語感既有欣喜,又有感慨。喜的是友人來訪,知己重逢,同時又為二人同病相憐的意遇噓唏慨嘆。16.D 17. 虛實結合或視聽結合 凄寒/凄涼/悲涼 被貶的悲苦,置身異地的孤獨情懷 對被貶友人源中丞的懷念和同情【解析】16.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A.首聯寫船到鸚鵡洲時所見江間水波不興、煙靄一空的景象,并逗起詩人對遠在洞庭瑚畔約源中丞的相思之情:鸚鵡洲所在的江面無風無浪又無云煙,我這個途經楚地的客子對你的相思渺然無邊;“煙靄升騰”錯誤;B.次句以正面抒情承之,直寫勃然于心的相思之情比江水還要廣閣?!耙婷烊弧比纸Y合眼前景物,極為夸張地寫出詩人的懷友之情與江水同趨合流的一種藝術妙境。行文亦作流水之勢,一無掛礙;“間接抒情”錯誤;C.頷聯分寫兩地景物,上句寫詩人回眸漢口所見的暮景,下句虛擬源中丞所在地——洞庭的浩渺水色,前實后虛,一個身在汀洲心馳洞庭的詩人形象隱約其間;“前虛后實”錯誤;故選D。17.本題考查對比賞析及情感。《破陣子》“挑燈”的動作又點出了深夜情景。夜深人靜,無法入睡,只好獨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靜,便繼之以“挑燈”,又繼之以“看劍”(看到的)。總算睡著后,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為夢境。壯士好夢初醒,天已破曉,一個軍營連著一個軍營,響起一片號角聲。這號角聲,富有催人勇往無前的力量(聽到的)。而那位壯士,也正好是統領這些軍營的將軍。于是,他一躍而起,全副披掛,要把他“醉里”、“夢里”所想的一切統統變為現實,有實有虛,有聽有看,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和視聽結合的手法。《自夏口至鸚鵡洲夕望岳陽寄源中丞》頸聯轉折到眼前見聞口詩人在自家的小船上,懷思久之,不知不覺時間由夕陽西下推移到夜色沉沉的晚間。從與汀洲隔江相對背靠龜山的漢陽城里傳來凄涼的號角聲;一棵孤樹下臨大江,詩人的行船泊在沉沉夜色中,融沒在浩渺的江面上。這一聯因感情由上文的激揚陡轉為低抑,所以這里所寫的景物亦呈現出孤獨凄寒的特征,從而表達了詩人被貶的痛苦和置身異地的孤獨之情;最后尾聯自然而然地結出詩旨,用賈誼之典,含蓄地表示了對源中丞此貶的不平,而“古今憐”三字,更不僅表達了這事件是一種歷史性的悲劇,而且隱含了自己曾遭貶南巴的同病相憐之感,表達了對被貶友人的懷念和同情。【點睛】譯文:鸚鵡洲在長江中浮沉,江面沒有風浪也沒有煙靄迷離;我這楚地客子的相思,就像江流浩渺無際。夕陽斜照著漢口,飛鳥都紛紛歸巢;洞庭湖的秋水,煙波浩渺遠接藍天。背山的孤城響徹號角,一聲聲透出凄寒;濱臨江邊的獨樹旁,夜里泊著孤船。當年賈誼上書文帝,全是憂心漢室;他卻被貶謫居長沙,古今誰不哀憐!18.(1)蒼翠的山林掩映著竹林寺,遠遠地傳來寺院報時的鐘鳴聲。靈澈戴著斗笠在夕陽的映照下,正獨自走向遠方的青山。(2)想營造出閑適的氛圍,從而表現出靈澈清寂的風度或詩人閑適淡泊的情懷。【詳解】本題考查描繪詩歌畫面與理解詩歌主題。“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大意:遙望蒼蒼山林中的竹林寺,遠遠傳來報時的鐘響聲。他戴著斗笠身披斜陽余暉,獨自向青山走去,漸行漸遠。據此可描繪畫面:蒼翠的叢林掩映著竹林寺,遠遠地傳來黃昏的鐘鳴聲。靈澈戴著斗笠,披帶夕陽余暉,獨自向青山走去,越來越遠;由此可知,該畫面營造出閑適的氛圍,從而表現出靈澈歸山的清寂的風度,也表露出詩人不遇而閑適、失意而淡泊的情懷,因而構成一種閑淡的意境。19.(1)①對李判官去遙遠地方從事軍務的擔憂之情及依依不舍之情;②對李判官萬里辭家跋涉山水、從事軍務的才干及勇氣的贊美之情。(2)相同點:兩首詩歌都采取了擬人的修辭方法,表達對家鄉或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不同點:《渡荊門送別》采取移情于物的手法,借故鄉水送自己抒發自己對家鄉的戀戀不舍;本詩運用反襯手法,以春天春草“不肯留”“送馬蹄”的無情反襯出作者的離情別意。【解析】(1)本題考查對詩歌情感的把握?!叭f里辭家事鼓鼙,金陵驛路楚云西”的意思是:你就要離開家鄉,奔赴萬里之外的軍營,通往金陵的驛路上,楚地的白云似乎也同你一樣,漸漸地向西飄去?!叭f里”強調了行人路途的遙遠,“事鼓鼙”說明是要去執行軍務,朋友要去萬里之外執行軍務,詩人自然表示擔憂,即將分別也感到不舍;“辭家”是說李判官辭別家人與親朋好友,這是需要勇氣的,值得贊美,“事鼓鼙”是說不遠萬里到潤州去從事軍務,表現了李判官的才能,故本句包含對李判官辭家勇氣和軍事才能的贊頌。(2)本題考查詩句抒情方法的把握和思想感情的揣摩。“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馬蹄”意思是:長江兩岸的春色留不住你的腳步,青青的綠草也在為你送行。作者用“不肯留行客”寫“江春”;用“送馬蹄”來寫“青青草色”,賦予人的感情,是擬人手法。這里以江春“不肯留”和春草“送馬蹄”的無情,反襯出離別者內心的有情,表現詩人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意思是:故鄉之水戀戀不舍,不遠萬里送我行舟。故鄉的山水“送”我,賦予山水人的動作,屬于擬人的修辭,借寫故鄉水有情,不遠萬里,依戀不舍送我遠別故鄉,表達了詩人離開故鄉時依依不舍,思念故鄉的感情。本句沒有直接表達感情,而是借助“故鄉水”的不舍來含蓄表達自己的不舍,這叫移情于景的寫法。20.(1)前兩聯,“春風倚棹”“細雨濕衣”“閑花落地”均寫出了詩人與朋友偶然相遇、攜手談笑的喜悅之情;(2)頸聯中“草綠湖南”是想象之景,卻又把朋友之間的情感蘊含其中,依依惜別之情不言而喻。(3)尾聯“青袍今已誤儒生”,一個“誤”字,表明了失意的讀書人的憤激之情。 21.示例:(1)其中第一句中的“倚”字,不僅表明了春天來臨,而且把春天擬人化,富有生氣,以此表現朋友相見的喜悅心情。(2)作者寫景調動了各種感官,使得景物富有層次感。比如首聯描寫“水國春寒”,陰晴不定的感覺;“細雨濕衣”“閑花落地”又從視覺和聽覺方面描寫景物,“細”的看不見,“落”得聽不到,如此柔美,給人以愜意心情。(3)運用一連串“景語”來敘述事件的進程和人物的行動。從“倚棹”二字,可以知道這兩位朋友是在城江邊偶然相遇,稍作停留;頷聯不只是單純描寫風景,仿佛看見景色之中復印著人物的動作,可以領略到人物在欣賞景色時的愜意表情;頸聯一方面寫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帶出了兩人盤桓到薄暮時分而又戀戀不舍的情景。情、景、事同時在讀者眼前出現,寄托了與友人相遇而又別離的復雜情思。【解析】20.考查考生分析篩選文學作品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題首先要明確題目要求,然后認真閱讀全詩,理解詩句的意思和詩句的主旨,然后分析包含在詩句中的詩人的“情”,詩句的首聯和頷聯詩人借“春風倚棹”“細雨濕衣”“閑花落地”寫出了詩人與朋友偶然相遇、攜手談笑的喜悅之情;頸聯詩人借“草綠湖南”這一想象之景,把朋友之間的情感蘊含其中,對友情的珍視,對離別友人的牽掛,依依惜別之情不言而喻;尾聯“青袍今已誤儒生”,意思是僅僅做一員小官,耽誤了自己的前程,一個“誤”字,表明了詩人對自己官位偏低、仕途不順、官場失意以及對現實不滿的憤激之情。21.考查對詩歌的鑒賞。鑒賞詩歌,首先明確鑒賞的角度,其次結合詩歌的內容、詩人的情感、詩歌的寫作背景等方面進行賞析??蓮男揶o手法的角度進行賞析,如首聯“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闔閭城”即蘇州城?!瓣H閭”是春秋時吳國國君。這里,寫兩位朋友在蘇州城外江邊偶然相遇,擱起船槳,在岸上攜手徘徊,談笑敘舊。時值早春,南國水鄉寒意未盡,天氣一兒會陰一兒會晴,變幻不定。其中第一句中的“倚”字,不僅表明了春天來臨,而且把春天擬人化,富有生氣,以此表現朋友相見的喜悅心情。第二句中的“寒”字,不僅表明季節屬于深秋初春,而且也為詩人與朋友相聚相別營造了氛圍。也可以從感官的角度進行賞析。如“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這一聯詩人和朋友在笑談之際,天上,飄來一陣毛毛細雨,雨細得連看也看不見,衣服卻微微潤濕。樹上,偶爾飄落幾朵殘花,輕輕的,一點聲音都沒有。這里,詩人從視覺和聽覺方面描寫景物,細的看不見,落得聽不到,如此柔美,給人以愜意心情??梢哉f,詩人在對景物的觀察中,具體而微;而在描寫中,精細獨到,描寫工細,貼切蘇州景色,有見出兩位久違的朋友相見而愜意的心情,郁郁惆悵孕育其中。還可以從寫景的角度進行賞析,頷聯“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意思是:忘情暢談絲雨不覺濕了衣服看也看不見,無語相對靜靜花朵靜靜飄落無息又無聲。根據詩句的含義可以看出詩人用“閑花落地聽無聲”句既說明落花很輕,又可見作者心在敘談而不在賞景;詩人從視覺和聽覺方面,點出細雨、閑花,筆觸細膩,表明作者心目中忘了時間、天氣、景物,形象而含蓄地表現出了作者與朋友相見的愜意心情;詩句的頸聯“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意思是日暮黃昏的江上將只有你的孤舟伴身影,你要到的湖南春草正綠,會觸動你萬里思鄉情。根據詩句的意思可以看出,詩人實寫落日去帆之景,又暗暗帶出了兩人盤桓到薄暮時分仍戀戀不舍的情景,下句則點出友人所去之地,“草綠”“萬里”, 是想象之景,虛寫想象中湖南的景物,摻雜有游子遠行和朋友惜別的特殊感情。 “萬里情”直抒胸臆,惜別之情尤其突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