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北京市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5-2026學年新高一分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北京市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5-2026學年新高一分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

資源簡介

北京市首都師范大學附中2025-2026學年新高一分班考試語文試卷
一、綜合運用(共50分)
1.根據《勸學》的相關內容,回答下面的練習
(1)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荀子《勸學》篇中______這句話印證了這句話。
(2)韓愈《師說》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這句話與荀子《勸學》中的“_________,_______, ”觀點相同。
(3)荀子在《勸學》中說,君子需要通過廣泛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兩個句子是:______,______。
(4)《勸學》開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即“學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闡明了學習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
根據文章,完成下面練習
管仲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于齊,有封邑者十余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順民心。”故論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桓公實怒少姬,南襲蔡,管仲因而伐楚,責包茅不入貢于周室。桓公實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
管仲富擬于公室,有三歸、反站,齊人不以為侈。管仲卒,齊國遵其政,常強于諸侯。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少時常與鮑叔牙游 游:交往 B.天下不多管仲之賢 多:嘉許,贊美
C.若望仆不相師 望:期望,希望 D.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 鄙:邊境,邊邑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①齊國遵其政,常強于諸侯 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B.①俗之所欲,因而予之 ②古人之觀于天地,往往有得
C.①有三歸、反站,齊人不以為侈 ②邠人偷嗜暴惡者,率以貨竄名軍伍中
D.①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 ②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
4.下列文言句的句式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A.子孫世祿于齊,有封邑者十余世
B.貴輕重,慎權衡。
C.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
D.邠人偷嗜暴惡者,率以貨竄名軍伍中
5.下列對文中詞語及課本文化常識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中“上服度則六親固。”“六親”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從母之子、
女之子。亦泛指親族、親戚。
B.古人幼時命名,成年取字。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者尊輩一般稱字。“管仲夷
吾者,潁上人也。”管仲,字仲,名夷吾。
C.孝廉,晉代以來選拔人才的一種科目名,即每年由地方官考察當地人物,向朝廷推薦孝順
父母的人出來做官。
D.華山之陽即華山的南面,韓信被封為淮陰侯,淮陰,當在淮水的南面。
6.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
(2)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
(3)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
閱讀文章,回答下列問題
春秋那棵繁茂的樹
兩千五百年前的一個秋天,子產死了。
一棵大樹的葉子開始下落,像一場莊嚴的降雪。
整個鄭國哭成了一團。遠遠的還有一個人,哭得聲淚俱下:“子產,古之遺愛也。”孔子一哭,樹葉子就全落了。
子產執政鄭國政務那么多年,死的時候,兒子連安葬的費用都拿不出。鄭國人自發捐獻,男男女女,甚至有的解下身上的首飾。子產的兒子堅決不收,父親在世時清廉,死后不能為他抹黑。子產病危囑托兒子,生不占民財,死不占民地。人們踏著厚厚的葉子,把子產葬于高高的陘山,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墓沒有使用山上美麗的石頭,是人們從洧水邊帶的卵石砌成。
紅紅黃黃的葉子紛揚著,旋起的風有些冷。一枚葉子在眼前晃,心內有一種晚來的悲傷。登上高高的陘山,那里的樹該是好高好高了吧。找尋了許久才看到一塊子產呆的地方。四處正在開山采石。子產睡的地方沒有蒼松翠柏,甚至沒有一棵大樹。一輪夕陽,蒼然于山。子產寂寞了許多年。
鄭國所在就是現在的新鄭,有水有田的好地方,小麥和大棗都很養人。周圍的齊、晉、秦、楚誰不覬覦 諸侯爭霸,使鄭國兵連禍結。而國內爭權奪利,相互傾軋,陷入可怕的困境。多年的停滯和衰敗后,子產應運而生,支撐危局。那時候,百姓開發的耕地,總是被人仗著權勢掠走,子產先從整頓田制入手。多占者沒收,不足者補足,確定各家的土地所有權。而后改革軍賦制度,增加稅收,充實軍餉,增強國力。接著將一系列法令刻鑄于鐘鼎,開創公布成文法的先例。改革沒有一帆風順的,子產為政,也有人罵,唱著詞編排他。子產只當是落了一身秋風,落多了就抖抖身子。
子產主張國政寬厚仁慈,恩威并施。既以法治國,又施善于民。子產還重視教育,尊重人才。對于晉、楚強權外交,子產毫不懼讓,維護鄭國利益和獨立的尊嚴。有這樣的一位國理,且執政了二十六年,可見百姓和國家得到了多么大的實惠。
子產就是一棵蓊郁的大樹,讓人感到了他的陰涼。我想沿著一枚葉子的紋路走到子產的內心去,蒼遠的歲月,他只活了六十來歲。我覺得他活得很充實,他不需要看誰的臉色,端正了一顆良心,什么都不怕。
子產是受鄭國的上卿子皮推薦執掌國政的。子產應該感恩呢,子產感恩的方式就是好好工作,克已奉公。子皮找子產來了,他想讓兒子尹何當個邑卿什么的,子產熱情地接待了,但很認真地認為,尹何還年輕,缺乏經驗,恐怕難以勝任。答應了就等于毀了國家利益,也毀了尹何。看到這里,我有些為子產擔心,按現在的話說是不識時務。這時我們該感慨子皮了,子皮聽了反而感動了,認為是子產開導了自己,心內懺悔不說,還從這件事看到了子產對國家的忠誠和責任感,就放心地讓子產執掌全國政務。這件事好讓人一陣思索,那個時代,不僅遇到了子產,也可以說還遇到了子皮。
子產曾在溱洧河邊走,那時的水比現在的還大還清。后來的人就在溱洧河邊修了祠堂,紀念這位人們愛戴的圣賢。圣賢不是我說的,古人就說“鄭國的子產是不出世的圣賢”。
歲月流逝,子產祠建了毀,毀了建,一直持續了多少朝代,溱洧河水總有那祠堂的倒影。子產祠現在也看不到了,真想到祠中上一炷香啊。在溱洧河邊,只能詠誦那些詩篇了,一代代寫的詩篇何其多。詩人一定記住了子產的話:“茍利社稷,死生以之。”那是影響中國的十三句名言之一,是后世眾多名臣的座右銘。王安石改革時就說過類似的話。林則徐則有詩: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以前對子產了解得不夠,自然也是宣傳得不夠,但古人可都知道,且崇敬無比。孔子先前這樣評價子產:“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還有人說:“子產之德過于管仲,即使是諸葛亮,也不過是以管仲、樂毅自況,不敢比擬子產。”更有將子產奉為“春秋第一人”者,這可是至高贊譽了。
子產又字子美,這讓我想起另一個叫子美的人,他或許也是因為崇尚子產而起的名字吧。仰天看一棵樹,就看到了子產那個清瘤的形象,他有點像杜甫,一點也不高大魁梧,倒有些善和憂悵。但這樣讓人感到真切,也感到親切。
子產沒有傳下多少文字。子產不需要文字的托舉了,他本身就是一篇最好的文章。
(選自《春秋那棵繁茂的樹》,有刪改)
7.簡析前三個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8.賞析文中畫線句子的表現手法與表達效果。
(1)一輪夕陽,蒼然于山。子產寂寞了許多年。
(2)子產只當是落了一身秋風,落多了就抖抖身子。
9.請結合全文,從人品、德行的角度概括子產“本身就是一篇最好的文章”的原因。
10.王劍冰說自己的這篇散文在“溫潤”的同時,還需要些“凌厲”。請結合本文從主題、語言、技巧等三個方面任選兩個方面,談一談你對“溫潤”和“凌厲”的認識。
根據文言文常識,回答下列問題
11.根據語境指出下列句中“愛”的含義。
(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________《師說》
(2)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阿房宮賦》
(3)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________《過秦論》
(4)向使三國各愛其地________《六國論》
(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愛蓮說》
12.根據語境指出下列句中“安”的含義。
(1)風雨不動安如山_______《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_____《陳涉世家》
(3)然后得一夕安寢____《六國論》
(4)則宜撫安,與結盟好_________《赤壁之戰》
(5)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_____《赤壁之戰》
(6)衣食所安,弗敢專也________《曹劌論戰》
(7)既來之,則安之_____《論語》
13.根據語境指出下列句中“被”的含義。
(1)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____《孔雀東南飛》
(2)將軍身被堅執銳_____ __《陳涉世家》
(3)恩被四澤,德被四海____《促織》
(4)秦王復擊軻,被八創________《荊軻刺秦王》
14.根據語境指出下列句中“倍”的含義。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 ___《鴻門宴》
(2)焉用亡鄭以陪鄰_________《燭之武退秦師》
(3)每逢佳節倍思親________《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5.根據語境指出下列句中“本”的含義。
(1)蓋亦反其本矣______《愚公移山》
(2)今存其本不忍廢,道中手自鈔錄______《<指南錄〉后序》
(3)予本非文人畫士____《病梅館記》
(4)此之謂失其本心____《魚我所欲也》
(5)抑本其成敗之跡________《伶官傳序》
根據古代文化常識,回答下面的小題
16.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九品中正制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的一種官吏選拔制度。
B.國子監的掌管人員為祭酒、司業,進國子監讀書的統稱為監生。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舉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環相配得60組,古代既可用來紀年,也可用來紀日。
17.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解褐”指脫去平民穿著的粗布衣服,換上官員服飾,比喻開始進入仕途。
B.“南面”指擔任大臣,因為古代坐北朝南為尊位,大臣朝見天子時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種含義,也指一種文學體裁,也用以表示舊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經典,敘事簡要,深寓褒貶,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編年體史書。
1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登進士第,又可稱為進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考試合格后錄取成為進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等事宜。
C.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高祖、太宗、欽宗。
D.太子指封建時代君主兒子中被確定繼承君位的人,有時也可指其他兒子。
19.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親起的,字是二十歲舉行冠禮后才起的。
B.謚號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據其生平事跡評定的稱號,如武帝、哀帝、煬帝。
C.嗣位指繼承君位,我國封建王朝通常實行長子繼承制,君位由最年長的兒子繼承。
D.闕是宮門兩側的高臺,又可借指宮廷;“詣闕”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2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與當今某些國家內閣或政府首腦的含義并不相同。
B.建儲義為確定儲君,也即確定皇位的繼承人,我國古代通常采用嫡長子繼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職設官,各有專司,所以可用“有司”來指稱朝廷中的各級官員。
D.契丹是古國名,后來改國號為遼,先后與五代和北宋并立,與中原常發生爭端。
21.下列對相關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宮是皇后所居之宮,后來又可以借指皇后,這與東宮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樣道理。
B.陛下指宮殿中立有護衛的臺階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為對帝王的尊稱。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調動等,長官為吏部尚書。
D.移疾指官員上書稱病,實際是官員受到權臣詆毀,不得不請求退職的委婉說法。
2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禮部為六部之一,掌管禮儀、祭祀、土地、戶籍等職事,部長官稱為禮部尚書。
B.教坊司是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專管雅樂以外的音樂、歌舞的教習等演出事務。
C.致仕本義是將享受的祿位交還給君王,表示官員辭去官職或到規定年齡而離職。
D.歷史上的“兩京”有多種所指,文中則指明代永樂年間遷都以后的南北兩處京城。
2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餉銀是用于軍隊日常開支或災荒之年賑濟災民的銀兩。
B.古代設官分職,各有所司,所以稱官吏為“有司”。
C.言者在文中指負責直言規勸皇帝的過失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D.刑部是古代掌管刑法、獄訟等事務的官署,屬六部之一。
24.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受”“拜”等是古代授受官職的術語,常見的還有“徙”“遷”“轉”等。
“擢”“升”是提升職務,“謫”“左遷”是降低職務。
B.“國學”即國子監,我國封建時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機構,有時兼為最高學府;“家
塾”,即私塾,舊時家庭、宗族或教師自己設立的教學處所。
C.“朕”是古代皇帝的自稱,此外皇帝還可以用“寡人”“孤”自稱。“卿”可以是皇帝
對臣下的稱呼,臣稱皇帝可用“陛下”“皇上”等稱呼。
D.“謚”是謚號,是朝廷對帝王、貴族、大臣、平民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跡所給予的或褒或
貶的稱號,如諸葛亮謚為“忠武”,岳飛謚為“武穆”。
2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員的任免、升降、調動等,長官為吏部尚書。
B.致仕本義是將享受的祿位交還給君王,表示官員辭去官職或到規定年齡而離職。
C.內禪是一種君位傳承制度,在世襲制王朝下,君主將君位禪讓予其家族里的人。
D.謚號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據其生平事跡評定的稱號,如武帝、哀帝、恭帝。
26.根據自己的積累,完成下面的填空。
陳登云,字從龍,唐山人,萬歷五年進士,出( )鄢陵知縣,征授( )御史,出( )按( )遼東,疏陳( )安攘( )十冊,又請速( )首功之賞,改巡( )山西。還朝,會( )廷臣方爭建儲。登云謂( )議不早決,由貴妃家陰( )沮( )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災異抗疏( ),劾( )妃父鄭承憲,言:承憲懷禍藏奸,窺覬( )儲貳( ),且廣結術士( )之流。曩( )陛下重懲科場冒籍( ),承憲妻每揚言( )事由己發,用以恐嚇勛貴( ),簧鼓( )朝紳( )。不但惠安( )遭其虐焰,即中宮( )與太后( )家亦謹( )避其鋒矣,陛下享國( )久長,自由( )敬德( )所致,而承憲每對人言,以為( )不立東宮之效( )。干擾盛典( ),蓄隱邪謀,他日何所不至( ) 疏入,貴妃、承憲皆怒,同列( )亦為( )登云危,帝競( )留中不下( 。久之,疏( )論( )吏部尚書陸光祖,又論貶四川提學副使馮時可,論罷應天巡撫李淶、順天巡撫王致祥,又論禮部侍郎韓世能、尚書羅萬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檢,朝右( )皆憚( )之。時方考選科道( ,登云因疏言:近歲言官,壬午以前怵( )于威,則摧剛為柔( );壬午以后昵( )于情( ),則化直為佞( 。其間豈無剛直之人,而弗勝趄齲( ),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來,以( )剛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黨( ),遂嗜乞憐( ),如所謂‘七豺’‘八狗’者,言路( )顧( )居其半。夫臺諫( )為天下持( )是非,而使人賤辱至此,安( )望其抗顏( )直繩( ),為國家除大奸、巨蠹( )哉!與其誤用而斥( )之,不若慎于始進( )。因條( )數事以獻,出按( )河南。歲大饑,人相食。副使崔應麟見民啖澤中雁矢( ),囊( )示登云,登云即進之于朝。帝立遣寺丞( )鍾化民赍( )帑幣( )振( )之。登云巡方( )者三,風裁( )峻厲( )。以久之當擢京卿,累( )寢( )不下,遂移疾( )歸。尋卒。
27.根據自己的認識,翻譯下面這篇文章。
呂僧珍,字元瑜,東平范人也。世居廣陵。起自寒賤。始童兒時,從師學,有相工歷觀諸生,指僧珍謂博士曰:“此有奇聲,封侯相也。”年二十余,依宋丹陽尹劉秉,秉誅后,事太祖文皇為門下書佐。身長七尺五寸,容貌甚偉。在同類中少所褻狎,曹輩皆敬之。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親戚。從父兄子先以販蔥為業,僧珍既至,乃棄業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國重恩,無以報效,汝等自有常分,豈可妄求叨越,但當速反蔥肆耳。”僧珍舊宅在市北,前有督郵廨,鄉人咸勸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郵官廨也,置立以來,便在此地,豈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適于氏,住在市西,小屋臨路,與列肆雜處,僧珍常導從鹵簿到其宅,不以為恥。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七里瀨
謝靈運①
羈心積秋晨,晨積展游眺。孤客傷逝湍,徒旅苦奔峭。石淺水潺援,日落山照曜。荒林紛沃若,哀禽相叫嘯。遭物悼遷斥,存期得要妙②。既秉上皇③心,豈屑末代誚。目睹嚴子瀨⑨,想屬任公釣⑤。誰謂古今殊,異代可同調。
注釋:①謝靈運:南朝詩人,此詩為作者被貶謫,自京都赴任永嘉,途經富春江畔七里瀨時所作。②要妙:精微玄妙的道理,這里指老莊的哲學。③上皇:伏羲氏。“秉上皇心”,意指秉持著上古時代人生活簡單、恬淡少欲的想法。④嚴子瀨:東漢隱士嚴光垂釣處。⑤任公釣:《莊子·外物》有寓言說,任公子以五十頭鍵牛為餌,釣于東海,一年后才釣得大魚。
28.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逝湍”與“奔峭”,形象地寫出了江水奔流不息的狀態,江岸陡峭的樣貌。
B.“據緩”“沃若”一叫嘯”等,詞語中兩個字的韻母發音相近,讀來富有音韻美。
C.“遭物”二字承上啟下,詩歌由此從敘事寫景轉入抒情議論,結構圓融自然。
D.作者追慕古代先賢,希望領悟到精微玄妙的道理,以解脫亂世中百姓的疾苦。
29.“石淺水據,日落山照曜”一句,景物描寫遠近相諧,帶給人一種立體、曠遠的空間感,下列不能體現這一特點的一項是( )
A.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孟浩然《斷句》)
B.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謝跳北樓》)
C.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D.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仲殊《南柯子·憶舊》)
30.結合詩句,分析本詩表達了作者哪些情感。
31.默寫《沁園春·長沙》《短歌行》《琵琶行》
二、作文50分
32.作文。
在書寫青春、追尋幸福的道路上,多少人邁出了篤定自信的關鍵一步;在科技攻關、脫貧攻關的征程中,多少人留下了一步一個腳印地奮斗身影;生活中,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瀟灑轉身的那一步,飽含著智慧與詩意;攀登時,直面一座又一座高峰,仍需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信念……
以上文字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 請以“一步”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立意積極健康,人物形象鮮明,故事設計合理,感情真摯自然;有描寫、有細節。不少于700字。
參考答案
一、綜合運用(共50分)
1.(1)學不可以已
(2)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4)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2.C
3.B
4.C
5.D
6.(1)我曾經三次做官,三次被國君辭退,鮑叔不認為我沒有才能。
(2)所以,他在《管子》一書中稱述說:“倉庫儲備充實了,百姓才懂得禮節;衣食豐足了,百姓才能分辨榮辱;國君的作為合乎法度,“六親”才會得以穩固”。
(3)管仲執政的時候,善于把禍患化為吉祥,使失敗轉化為成功。他重視分別事物的輕重緩急,慎重地權衡事情的利弊得失。
7.①寫明子產死去和死去的時間,交代了鄭人和孔子對子產的哀悼。②為下文敘寫子產的政績和對子產的懷念做鋪墊。③領起下文以樹為抒情載體的敘寫和議論,使文章在主題的表達上更加形象生動。④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
8.(1)襯托。以子產墓前夕陽西下時的冷清蒼茫來襯托子產被后人淡忘的感慨。
(2)比喻。把子產執政改革中有人對他的謾罵和編排比作秋風,把子產寫作那棵繁茂的大樹,“抖抖身子”寫出了子產對謾罵和編排的毫不在意。
9.①愛民重民,為政清廉。
②不畏時難,支撐危局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
③克己奉公,嚴于律己,嚴格約束后人。
④知道感恩,但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沖突時能以國家利益為重。
⑤不計詆毀的豁達胸襟。
10.①主題方面的理解。“溫潤”主要指本文情感的抒發委婉含蓄,怨而不怒,哀而不傷。因為本文主題更多的是正向贊美和歌頌,表達了對子產的沉痛悼念,對子產執政智慧、清廉品行、愛民措施和愛國情懷的崇敬。“凌厲”主要指本文情感抒發上批判的意味不重,導致啟發性、深刻性不強。比如文章在表達對現代人遺忘了子產和子產身上所體現出的美好品德的慨嘆、對現代人毀壞自然和傳統文化景觀的悲痛時,情感沒有針砭時弊的強烈釋放,并且文章對子產價值的內涵和時代意義也沒有進行詳細的解說和深刻的闡釋。
②語言運用上,遣詞造句富有匠心,文章敘述處簡潔,抒情處典雅,描寫處細膩;但是規范有余創新不足,少了一點文字本身的奇崛和張力。
③文章象征、比喻的藝術手法運用嫻熟,深刻精警;但是缺少了一些實驗性的探索,難以給人新穎的閱讀體驗。
11.愛
(1)喜歡
(2)喜愛
(3)吝惜
(4)愛惜
(5)喜愛
12.安
(1)安穩,安定
(2)怎么,哪里
(3)安逸,安穩
(4)安撫,撫慰
(5)哪里
(6)安身、養生
(7)使……安定
13.被
(1)表示被動
(2)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3)覆蓋
(4)遭受
14.倍
(1)背叛,違背
(2)增加
(3)越發,更加
15.本
(1)根本,基礎
(2)版本,稿本
(3)本來,原來
(4)原本的
(5)推究本源
16.C
17.B
18.D
19.C
20.C
21.D
22.A
23.A
24.D
25.A
26.(1)出任,(2)授予官職,(3)出京,(4)巡行,(5)陳述,(6)排除禍患,攘,侵略,(7)加速建立,(8)巡行或譯為“做巡撫”,(9)適逢,(10)認為,(11)暗中,(12)阻撓,(13)直言上書,(14)彈劾,(15)覬覦,(16)儲君,(17)方士、道士,(18)以前,(19)籍名,(20)以外宣稱,(21)功臣權貴,(22)以巧言鼓動,(23)朝廷大臣,(24)很可能指后宮嬪妃,(25)皇后,(26)封建時代帝王的母親,(27)謹慎,(28)統治國家,(29)政治寬松,(30)崇尚美德,(31)認為,(32)結果,(33)盛大的典禮,(34)什么事干不出來,(35)同位次的官員,(36)認為,(37)竟然,(38)擱置,(39)上疏,(40)評論,可譯為彈劾,(41)朝中大臣,(42)害怕,(43)明、清六科給事中與都察院十三道監察御史總稱,俗稱為兩衙門,(44)害怕,(45)柔軟,(46)拘泥,(47)情面,(48)諂媚,(49)被攻擊傾軋,(50)憑,(51)提拔(破格),(52)黨羽,(53)憐愛,(54)言官(55)只,不過,(56)御史與諫官的合稱,(57)主持,(58)怎么,(59)不顧情面,(60)約束,制裁,(61)大蛀蟲,比喻大奸大害,(62)斥責、貶退,(63)推舉,(64)分條陳述(65)巡行,(66)排泄物,(67)用包裹包,(68)宦官,(69)分發,(70)庫銀,(71)賑濟,(72)地方,(73)紀律,(74)嚴厲,(75)屢次,(76)停止,(77)上書稱病
27.呂僧珍,字元瑜,是東平郡范縣人。(祖上)世代居住在廣陵郡。出身低微貧寒。自小時候起,拜師學習,有個相面的人看遍了所有的學生,指著僧珍對老師說:“這名學生的聲音與眾不同,(將來必定)封為王侯將相。”(僧珍)到了二十歲以后,歸依了宋郡丹陽府尹劉秉,劉秉被殺后,又侍奉太祖文皇做門下書佐(官名)。(僧珍)身高七尺五寸,容貌(身材)高大挺拔。在年齡相仿的朋友中很少被輕慢玩弄,同事們都很敬重他。呂僧珍擔任南兗州刺史時,公平對待屬下,不徇私情。堂兄的兒子呂宏起先以販蔥為業,在呂僧珍回故鄉做官后,就放棄販蔥,想在州府里求得一官半職。呂僧珍說:“我肩負國家大恩,沒有什么可以報效的。你們本來有適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職業,怎么可以胡亂要求得到不該得的職份!還是應當趕快回到蔥鋪去吧。”呂僧珍家在市北,前面建有督郵的官署,鄉人都勸他遷移官署來擴建住宅。呂僧珍惱怒地說:“督郵是官署,怎么可以遷走它來擴建我自己的宅子呢 ”
他姐姐嫁給于氏,住在市西,小屋面臨馬路,又混雜在各種店鋪中間,呂僧珍經常引帶著侍從到他家,并不覺得辱沒了身份。
28.D
29.B
30.被貶謫后,于羈旅途中的孤獨感傷對時光流逝的愁苦無奈。對歸隱生活的向往。面對世俗的清高孤憤。
31.
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燕,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32.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靖县| 商南县| 屯昌县| 平乐县| 巴林左旗| 玉田县| 岱山县| 忻城县| 张掖市| 文化| 方山县| 台北市| 咸阳市| 广东省| 邳州市| 灵武市| 开封市| 黄大仙区| 克拉玛依市| 南投县| 明光市| 潞城市| 河北省| 博罗县| 东兰县| 弥渡县| 屯门区| 广灵县| 饶河县| 五大连池市| 鄢陵县| 南安市| 集贤县| 静乐县| 湾仔区| 钦州市| 印江| 邳州市| 恩平市| 蒲城县| 阳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