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語文詩歌專練----揭傒斯詩歌閱讀下面這首元詩,完成下列小題。夏五月武昌舟中觸目揭傒斯兩髯背立鳴雙櫓,短蓑開合滄江雨。青山如龍入云去,白發何人并沙語。船頭放歌船尾和,篷上雨鳴篷下坐。推篷不省是何鄉,但見雙雙白鷗過。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句描寫搖櫓的船家,從背立的身影和飄拂的須髯可知,這是兩位頗有年紀的老翁。B.次句通過“短蓑開合”的動作,既刻畫出船家搖櫓時的俯仰之態,也暗示江風之大。C.頸聯從聽覺入手,歌聲和雨聲打破了先前的靜謐,也使詩人心內平添了幾分煩擾。D.尾聯寫詩人置身篷中,不覺船行已遠,推篷一看,不知何方,只見白鷗翩翩飛過。2.“青山如龍入云去”一句寫景傳神,請簡要賞析。閱讀下面這首元詩,完成下列小題。歸舟揭傒斯汀洲春草遍,風雨獨歸時。大舸中流下,青山兩岸移。鴉啼木郎廟,人祭水神祠。波浪爭掀舞,艱難久自知。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頷聯中詩人乘坐大船在中流乘風破浪而下,感覺兩岸青山快速后移;詩中景物化靜為動,使靜態的青山具有了動態美。B.頸聯寫舟中所見所聞,在快速行駛的舟中,詩人觀察細致入微,詳細描寫了岸上格外醒目的兩個建筑。C.尾聯中的“艱難”既指乘船行路之難,也暗含著人生道路的不易,充分寫出了詩人歸途中的人生感悟。D.這首詩前六句在詩人筆下處處是景,句句寫景;在對景物的描寫中蘊含了詩人獨特的情感體驗。4.整首詩圍繞“歸”字展開,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元詩,完成各題。重餞李九時毅賦得南樓月①揭傒斯②娟娟臨古戍,晃晃辭煙樹。寒通云夢深,白映蒼梧暮。胡床看逾近,楚酒愁難駐。雁背欲成霜,林梢初泫露③。故人明夜泊,相望定何處?且照東湖④歸,行送歸州去。[注]①李時毅:南昌人,曾任職武昌,后選官歸州。南樓:在武昌城南。這首詩作于大都七年(103),時揭傒斯客居武昌。他同時還寫有《遠歸曲戲贈李九時毅還江西》詩,復與李時毅夜宴南樓而作此詩,故題云“重餞”。②揭傒斯:元詩四大家之一。③泫(xuàn)露:露珠下滴。④東湖:武昌及南昌均有東湖,此關合兩地。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開頭兩句寫月亮升起來了,照耀著武昌城外的古代戰場堡壘,在成片如煙似霧般的樹林上空緩緩而上,一派清澄透亮。B.第三、四句寫作者和友人坐在南樓上,看到月光如水,寒氣逼人,與廣闊無垠的云夢澤水相連,又與南方蒼梧等名山巨嶺相接。C.第七、八句寫到露宿野外的大雁,已人睡鄉,露霜凝結在它們的背上,泛出一層銀色,樹梢的水氣慢慢團聚,從枝葉上一滴滴往下掉著,營造了一種凄清幽靜的氛圍。D.整首詩用“照”字貫聯,使全詩無處無月,月光隨詩人的心情變化,將月與情、與景密切關合糅雜在一起,達到了一個高超的意境。6.請簡要分析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情感?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寒 夜①揭傒斯疏星凍霜空,流月濕林薄。虛館人不眠,時聞一葉落。[注]①作者寫此詩此時,他離開家鄉在外做官已經七年了。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這首小詩是一首五言絕句,它以寥寥二十字的白描,傳神地繪出一幅清夜客旅圖,從中傳達出詩人心中的孤寂之情。B.一、二句狀寫戶外的景色,借景抒情,以凝凍在布滿霜氣的夜空中的疏星、沾濕了草木的月的流光,制造出一種清曠冷寂的氛圍,抒寫了人在他鄉的無奈與悲涼,反映了作者的思鄉之情。C.第三句由戶外轉入客舍,在“虛館”的典型環境中,突出“人不眠”。“虛館人不眠”,是說整個館舍的人因寒冷都無法安睡。D.揭傒斯的這首《寒夜作》,最令人欣賞的是一句“時聞一葉落”,以動襯靜,表明了漫漫長夜中不能入眠的狀態,傳達出詩人的在外做官,不得還鄉的愁苦心緒。8.詩歌題目中的“寒”有什么含義?請簡要說明。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寒夜杜 耒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寒夜作揭傒斯疏星凍霜空,流月濕林薄。虛館人不眠,時聞一葉落。9.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杜詩一、二句寫詩人與友人一起圍坐爐前,煮茶飲酒,火爐上炭火正紅,熱水沸騰。B.杜詩三、四句融情于景,詩人覺得見慣了的月色較平常不一樣了,言有盡而意無窮。C.揭詩一、二句描繪了寒夜里疏星散布在霜空里凝結不動、月色下草木濕潤的景色。D.揭詩“時聞”一句以聲寫靜,寫詩人聽見枯葉落地的聲音,更突顯了夜晚的寧靜。10.兩首詩都敘寫了在寒夜里發生的事情,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請簡要概括。答案1.C 2.①比喻生動形象:遠方的青山蜿蜒起伏,連綿不斷,如一條長龍;山間云霧繚繞,青山時隱時現,又如長龍入云。②充滿動態美:詩人從船上遙望青山,而船在行進之中,加之云霧變幻不定,所以感覺青山有一種飛動之勢;“如龍入云”將山的意態形神寫活了,并襯托出船行的迅捷。【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詞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綜合考查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詞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詞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本提要求選出“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C項,“也使詩人心內平添了幾分煩擾”不恰當。頸聯以聽覺感受為主,江上歌聲回蕩,船頭雨聲淙淙。這是和諧、歡悅、親切的“聲中景”,歌聲和雨鳴交匯一片,剎那間打破前文所創造的安謐清寧之境,全詩帶來了一種歡悅親切的聲情,而“篷下坐”的抒情主人公亦進入了心境澄朗的忘我之境。這兩句詩放在船行江上的全景中涵詠,歌聲在雨中船上,船在清波迭蕩的江中,江在青峰入云的山岸間,而在這一切之上,更有飄灑無際的漫天綠雨,這兩句詩,正是傳寫出了絕妙的“聲中景”。因此作者此時的心境應是歡快、愉悅的。故選C。2.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語言和表達技巧以及分析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題前需要讀懂全詩,根據具體詩句分析。立足“青山如龍入云去”進行分析,第一步,指出運用了哪種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樣運用了這種手法。第三步,簡析這種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達意中作用。“青山如龍”運用比喻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了遠方的青山蜿蜒起伏,連綿不斷,如一條長龍;山間云霧繚繞,青山時隱時現,又如長龍入云。“青山”“入云去”是一種動態的美,詩人站在船上,遙望兩岸青山。青山沒有動,但是船在行進之中,云霧變幻不定,所以詩人感覺連綿起伏的青山像一條巨龍一樣,有了一種飛動之勢。“如龍入云”將青山的形態寫活了,并襯托出船行的迅捷,詩人心情是輕快的、愉悅的。【點睛】詩歌中手法類題型答題方法:首先要明確情與景的關系,簡而言之就是情與景的“結構關系”或“內在關系”。(一)結構關系:①觸景生情:又稱“即景抒情”“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詩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觸動,引發聯想,從而產生情感。②借景抒情:又稱“緣情及景”“由情及景”,是先有情后有景。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見景不見情,但景中含情。④以景結情:詩前面抒情或議論,最后以寫景結束。(二)內在關系:①以樂景寫哀情。②以哀景寫樂情(反襯,出現較多)。③以樂景寫樂情。④以哀景寫哀情(正襯)。(三)怎樣寫景:①從多種感覺寫;②動靜(有聲無聲)搭配寫;③總分結合寫;④借助修辭方法寫;⑤借助聯想想象寫提出的問題,才能多角度的賞析寫景特色,才能寫出全面準確的賞析文字。分析詩歌中某一聯的內容和思想情感,即結合詩句內容分析心境,就是理解詩歌所表現的生活內容,把握其情感基調,分析其社會意義,評判其深層內涵;對古代詩歌中流露出來的復雜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進行客觀具體的分析評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思考:一是重視詩中那些帶有明顯、強烈的感彩的詞語;二是詩中描述圖景,與作者情感的關系。即抓住詩句中的眾多意象,渲染了意境怎樣的特點;三是關注注釋暗示的信息。3.B 4.①首聯點明“歸”字。統攝全詩;②頷聯通過歸舟和青山的移動來表達回家的急切心情;③頸聯中寫歸途中所見所聞;④尾聯寫歸途所感。【解析】3.本題主要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與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認真研讀詩歌內容,然后仔細辨識選項中是否有對詩歌的解讀的錯誤。詩歌鑒賞的選擇題對整個詩歌的綜合理解和分析,既考核詩句的含義、詩句的手法還考核詩歌的情感,注意結合詩歌的內容進行分析。B項,“詳細描寫了岸上格外醒目的兩個建筑”錯誤,頸聯描寫的是與建筑物有關的場景,沒有詳細描寫兩個建筑的特點。故選B。4.本題考查賞析詩歌結構、分析有表現力的詞語的能力。解答時,要在理解全文內容的基礎上,理清文章思路,找到內容之間的聯系,再結合關鍵詞分析詩歌的內容。解答本題要緊扣“歸”字逐句分析詩歌的內容。本詩題目為“歸舟”,首聯“汀洲春草遍,風雨獨歸時”詩先點題“歸舟”二字。頷聯“大舸中流下,青山兩岸移”放筆寫船行,也是寫歸。他乘坐的大船,在中流乘風破浪而下;春雨普降,江水上漲,船又是順水,所以走得飛快,兩岸青山不斷地掠過船舷。這一聯寫得明快暢達,流露了回家的喜悅,在動態中包藏著自然的、靜穆的美,給人一種“人在畫中行”般的感受。頸聯“鴉啼木郎廟,人祭水神祠”寫歸途中所見所聞,寫岸上具有象征性的、在群山中顯得格外醒目的兩個建筑物。在那古老的木郎廟上空,成群的烏鴉盤旋聒噪,爭奪著祭品;水神祠中,香煙繚繞,祭祀的人川流不息。尾聯“波浪爭掀舞,艱難久自知”是說:舟行中所見的山山水水增添了幾分春色和活氣,使他想到了家鄉的春色,激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淳樸的民風及山村生活的神往。然而這一切,又勾起他對身世的感慨,“艱難久自知”既指乘船行路之難,也暗含著人生道路的不易,充分寫出了詩人歸途中的人生感悟。這樣全詩圍繞“歸”字展開,首聯“歸”字統攝全詩,然后圍繞“歸”字抒寫了作者乘舟歸家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點睛】詩歌鑒賞考查范圍廣,既有形象的鑒賞,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語言的賞析,如煉字、煉句、詩眼、語言風格,還有表達技巧的鑒賞,如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也有詩歌內容的理解,如背景、題材、作者等。常見的設題誤區主要有以下幾個:意象意境分析不當,基礎知識運用錯誤,詞句解說曲解原意,主題情感分析不當,手法分析張冠李戴等等。解答此類題目,讀懂詩歌是關鍵,要關注標題、作者、注釋以及關鍵詞等;審清題目要求,細讀選項劃出要點,即切分關鍵信息,最后正選排除巧妙用。5.B 6.①與友人誠摯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惆悵。“楚酒愁難駐”寫因為心中充滿了離愁別緒,對此大好河山卻無心觀賞,飲著酒卻無法消愁;“故人明夜泊,相望定何處? ”如此美好的月夜,好朋友即將離開,明晚的月色中,他又不知泊舟何處,默默地對著月亮思念著我。表達了自己與友人之間的深厚情誼和離別的惆悵。②自己久居他鄉孤孑自吊的凄情。“且照東湖歸,行送歸州去”這兩句與題中“餞別”呼應,說李時毅是回南昌去,不久又要赴歸州任所,不知何時才能相見,既有友人離去之后的孤獨之感,同時又由李時毅歸南昌而激起自己久居他鄉的客愁鄉思。【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B.“看到……與廣闊無垠的云夢澤水相連,又與南方蒼梧等名山巨嶺相接”錯。“寒通云夢深,白映蒼梧暮”不是作者親眼看到的景色,而是想象的。故選B。6.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中免不了抒寫與友人誠摯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惆悵。前四句描寫送別時的環境,五、六句寫“胡床看逾近,楚酒愁難駐”,詩人與朋友坐在南樓上,眼見月亮越升越高,仿佛正向南樓逼近,但因心中充滿了離愁別緒,對此大好河山卻無心觀賞,飲著酒卻無法銷愁。九、十句寫“故人明夜泊,相望定何處?”詩人想到,如此良夜,留人不住,沒過多久,好朋友就要離開了,明晚的月色中,他又不知泊舟何處,默默地對著月亮想念我。那時候,月亮雖然還是同一個,但人已經不在一起了。想到這些,怎么能不令人悲傷。這幾句表達了自己與友人之間的深厚情誼和離別的惆悵。末兩句“且照東湖歸,行送歸州去”,與題餞別呼應,說李時毅是回南昌去,不久又要赴歸州任所,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友人離去,詩人孑然一身留在此地,可以想見孤獨和寂寞之感。同時友人的“歸”也自然激起自己久居他鄉的客愁鄉思。這兩句抒發了詩人久居他鄉孤孑自吊的凄情。7.C 8.①寫詩人對深秋夜晚的自然環境的真切感受;②寫詩人因冷寂環境和凄涼心緒而引起的精神上的感受。【解析】7.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綜合考查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歌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本題C項,“整個館舍的人因寒冷都無法安睡”理解錯誤,這里傳達出詩人在長捱客棧中愁苦的心緒,“不眠”的是詩人自己,而不是“整個館舍的人”,“不眠”不僅有葉落天寒的原因,而且更因為詩人心境的凄涼。故選C。8.本題考查理解詩句中重要詞語、賞析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題時應認真閱讀全詩,包含背景注釋。抓住詩歌主要意象,分析意境,結合詩句,揣摩情感。《寒夜》以寥寥二十字的白描,傳神地繪出一幅清夜客旅圖。一、二句狀寫戶外的景色,以凝凍在布滿霜氣的夜空中的疏星、沾濕了草木的月的流光(“林薄”,謂草木叢生),制造出一種清曠冷寂的氛圍,這里“寒”字寫出了詩人對深秋夜晚清曠冷寂環境的真切感受。三句轉入客舍,在“虛館”的典型環境中,“人不眠”的主體便格外突出。 “一葉落”的聲音是夠細微的了,館中人卻能清晰的辨聞,足見夜間的寂靜;而一個“時”(時時、時而之意)字,更將漫漫長夜中不眠人的警醒,表現得淋漓盡致,聯系寫作背景“作者寫此詩此時,他離開家鄉在外做官已經七年了”,可知,這一句也傳達出詩人在長捱客棧中愁苦的心緒,因此“寒”也是詩人凄涼心緒引起的精神上的感受。【點睛】詩歌賞鑒是高考語文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種較難掌握的題目類型。因此,學生要想在高考中穩定發揮,就應該充分掌握課文中的詩歌及作者,并借助課外閱讀拓展自己的視野,同時進行詩歌鑒賞題目的有效訓練,這樣,在答題時,就能夠做到知識與能力的有效遷移,從而從容、規范應答。詩歌鑒賞客觀題注重對內容的考查,主觀題注重對手法和情感的考查。所以,不管是主觀還是客觀,都不能忽略對這三者的訓練。當然還應注重詩歌手法的歸納整理,寫景的手法,抒情的手法及修辭手法,理清手法之間的關聯及作用。9.A 10.①杜詩寫主客寒夜煮茗,圍爐暢談,盛開的梅花讓這個月夜與眾不同,實則是因為友人的到來讓詩人覺得這個寒夜不同往日,抒發了詩人與友人相談甚歡的喜悅之情,以及對具有像梅花般高潔品質的友人的贊美。②揭詩寫詩人在人員稀少的旅館難以入眠,體現了詩人身在他鄉的孤獨與悲涼,寄寓了詩人的思鄉之情。【解析】9.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A.“煮茶飲酒”錯誤,“茶當酒”是以茶代酒。故選A。10.本題考查學生比較閱讀之鑒賞詩歌情感的能力。“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是寫寒冷的夜里來了客人,主人用茶當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爐中的火苗開始紅了起來了,水在壺里沸騰著,屋子里暖烘烘的。杜詩寫主客寒夜煮茗,圍爐暢談,實則是因為友人的到來讓詩人覺得這個寒夜不同往日,抒發了詩人與友人相談甚歡的喜悅之情;“尋常一樣窗前月”的意思是月光照射在窗前,與平時并沒有什么兩樣。“才有梅花便不同”,盛開的梅花讓這個月夜與眾不同。尋常的日子因為梅花而不同,實則是因為友人到來不同,表達對具有像梅花般高潔品質的友人的贊美。揭詩,“疏星凍霜空,流月濕林薄”,凝凍在布滿霜氣的夜空中的疏星、沾濕了草木的月的流光。“虛館人不眠,時聞一葉落”,旅居在客店中輾轉難眠,正是萬籟俱寂時,聽得那一片枯葉落地的聲音。寫詩人在人員稀少的旅館難以入眠,體現了詩人羈旅他鄉的無奈與心中的悲涼,寄寓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