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2024-2025學年下學期期末考試八年級語文試題A卷(共100分)一、基礎知識(共12分)1.(3分)下列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喧嘩(xuān) 鳧水(fú) 安營扎寨(zhā)B.器皿(mǐn) 眼眶(kuàng) 銷聲匿跡(nì)C.山麓(lù) 龜裂(jūn) 翩然歸來(piān)D.恬靜(tián) 追溯(shuò) 寤寐思服(wù)2.(3分)下列語句中書寫正確的一項是( )A.缺氧反應不會影響我的心態,各拉丹東值得你瀝盡艱辛去走上一遭。B.在研究中,我們要保留懷疑求真的態度,靠實踐來發現事物的真相。C.黃土高原生養了這些后生,也只有它才能承受如此經心動魄的搏擊!D.大家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烏油油的便都是結識的羅漢豆。3.(3分)下面語段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人與自然本就是生命共同體,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危機,我們絕不能袖手旁觀!由于人口激增和過度開發,土地日漸貧瘠,許多曾經川流不息的河流也已干涸消失。因此,現在正是我們行動起來的時候——人人都要爭做名副其實的環保衛士,推動綠色環保理念與低碳生活方式相輔相成,共同守護地球家園。A.袖手旁觀 B.川流不息 C.名副其實 D.相輔相成4.(3分)下面語段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①閱讀游記類文章,我們可以抵達文學的遠方,走進文字的世界。②當徜徉于《壺口瀑布》領略黃河的雄渾氣勢時,不禁讓人深思自然的力量;③跟隨《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探訪冰塔林,我們感受到作者的堅毅,體會其對生命的敬畏;④合上書,麗江古城的蘭花香浮現在眼前。A.① B.② C.③ D.④二、文言文閱讀(共12分)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問題。甲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節選自《北冥有魚》)乙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選自《禮記 學記》)5.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A.怒而飛 怒:振奮B.志怪者也 志:記載C.不知其旨也 旨:意圖D.學學半 學:同“敩”,教導6.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鵬之背 忘路之遠近B.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駢死于槽櫪之間C.去以六月息者也 以其境過清D.其此之謂乎 其船背稍夷7.對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3分)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A.知道不足,然后就能自己返回;知道困難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B.知道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C.知識不足,然后就能自己返回;知道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D.知識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困難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8.下列有關甲文內容的表述,在乙文中也有體現的一項是(3分)A.神奇的形象 B.自然的力量 C.壯闊的場景 D.理想的結果三、默寫(共6分)9.(6分)默寫古詩文中的名篇名句。(1)補寫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選其中兩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兩句判分)(2分)①青青子衿, 。(《詩經 鄭風》)② ,曉駕炭車輾冰轍。(白居易《賣炭翁》)③揀盡寒枝不肯棲, 。(蘇軾《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2)請寫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前四句或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的前四句,先寫出題目再按要求默寫。(4分)四、現代文閱讀(共10分)(10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甲“小閣東頭罨畫池,秋來長是憶幽期”,陸游筆下的罨畫池,位于成都周邊崇州市,是經過千年沉淀的西蜀名園。罨畫池始建于唐代,是州署后花園,名為“東亭”。宋代始更名為罨畫池,現存格局為清代重建,由文廟、祠堂、園林三部分組成。文廟位于罨畫池南面,是四川保存最好的四座文廟之一。文廟共立塑像60余尊,來歌頌孔門風范,記錄儒學發展。東面是為紀念愛國詩人陸游而建的祠堂。祠堂是典型的川西民居,白墻灰瓦與蔥郁草木相映,低飽和色調與竹林古榕柔和過渡。這種建筑與植被的交融,正是空間設計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體現。北面則是約3000平方米的主湖罨畫池。池的周圍依次有罨畫亭、琴鶴堂、望月臺等建筑景觀。罨畫亭飛檐以6米之姿凌空而起,檐下風鈴的清音與潺潺的水波,共同營造空靈意趣。觀者佇立亭下,在湖光映照中凝神細視廊壁碑刻,恍見千年詩魂。琴鶴堂12扇雕花窗欞刻有梅蘭竹菊紋樣,陽光穿過時在地面投下君子花卉的斑駁剪影,是川西園林的文化隱喻。此外,罨畫池還沿用宋代的“龜背式”地磚導流系統,這令其暴雨時積水率不足5%,充分彰顯了古人的實用智慧。罨畫池在方寸之地濃縮了川西園林的精髓,不愧為西蜀園林的典范之作。(摘自公眾號“蜀韻旅游”等,有刪改)乙美學探討人類的審美規律,而東方美學作為其重要分支,系統總結了東方文化的審美特質,深刻滲透于詩歌繪畫、園林建筑等諸多領域。意境美是東方美學的核心特質,它通過留白與物象的結合,讓人在有限中感受到無限。中國詩詞用精煉的意象構建審美空間;山水畫則借助留白、皴法等技法,在方寸之間引發觀者想象,最終抵達“景外之景”。園林設計師用曲徑回廊、漏窗月洞等手法分隔景致,引導游人在空間轉換中逐步發現景觀;畫家則善用隱喻技法,賦予作品深意。這種追求多層意蘊、避免直露的表達,正是東方美學含蓄之美的精髓。東方美學強調和諧的關系。傳統建筑選址遵循“背山面水”的格局,同時其清雅的色彩與自然景物形成低對比度的融合;在功能布局上強調對稱與秩序,也暗合了天人合一的規律。“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的這句詩以簡淡之筆勾勒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正是這種美學理想的詩意寫照。(摘自“百度百科”等,有刪改)10.乙文的東方文化“審美特質”,在甲文的罨畫池景觀中得到哪些體現?請結合兩文內容分條作答。(3分)11.甲、乙兩文畫線處都引用了陸游的詩句,作用有何異同?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說明。(3分)12.有同學想用詩句間的關系來類比甲、乙兩文之間的邏輯順序。下面是他搜集的三組詩句,哪一組最合適?請你幫他作出選擇并簡述理由。(4分)A.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李白《送友人》)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其一)》)C.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五、作文(共60分)13.翻開書頁,便是一場心靈的遠行。那些文字里的智慧與力量,終將在你的筆尖流淌成獨特的感悟。請選擇你所讀過的某篇文章或某部名著,寫一篇讀后感。期待你的文字能如星光,既照亮書中的風景,也映出你獨特的思考!要求:①自擬題目,用主標題點明感悟方向、副標題點明閱讀對象;②結合原作,適當引述;③要有真情實感,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襲和套作;⑤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B卷(共50分)一、詩歌鑒賞(共4分)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問題。點絳唇 桃源秦觀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山無數,口紅如雨。不記來時路。(選自《全宋詞》)1.除了沉醉欣喜,詞人還有哪些情感?請結合全詞概括作答。(2分)2.詞中口處,填入哪一個選項更符合詞意?請作出選擇并簡要分析。(2分)A.落 B.亂 C.殘二、文言文閱讀(共1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甲漢明帝永平五年,剡縣劉晨、阮肇共入天臺山取谷皮,迷不得返。經十余日,糧食乏盡。遙望山上有一桃樹,大有子實,攀援得上,各啖數枚。下山,持杯取水,見蕪菁葉流出,甚鮮新,復一杯流出,有胡麻飯。相謂曰:“此去人徑不遠。”便共沒水,逆流行二三里,得度山出一大溪。溪邊有二女子,便邀還家,設酒作食。留半年,求歸。既出,親舊零落,邑屋全異,無復相識。問得七世孫。(選自劉義慶《幽明錄》,有刪節)乙六月初九日,自江寧渡江。是日風順,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大山有他事相阻,不能即同行。而江寧鄭滂若適在大山家。告我曰:“子冒暑遠行,欲賣文以養親,舉世悠悠,詎①有能知子者?使吾術若成,子何憂貧乎?”余笑而頷之。明日,宿旦子岡。行數里,見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偶舍騎步行,過一農家,其丈夫方擔糞灌園,而婦人汲井且浣衣;門有豆棚瓜架,又有樹數株郁郁然,兒女啼笑,雞犬鳴吠。余顧而慕之,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甚也!明日抵滁州境,過朱龍橋——即盧尚書、祖將軍破李自成處,慨然有馳驅當世之志。(選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記》,有刪節)【注】①詎:難道,哪里。3.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A.便共沒水 沒:潛水B.得度山出一大溪 度:翻過C.余笑而頷之 頷:點頭D.余顧而慕之 顧:考慮4.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6分)①遙望山上有一桃樹,大有子實,攀援得上,各啖數枚。②行數里,見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5.甲、乙兩文和前面的宋詞《點絳唇 桃源》均有對美好世界的描繪,其中一篇與陶淵明《桃花源記》有著相似的田園生活場景。請根據下表提示補寫空缺處。(4分)篇目 不同的情感寄托 相似的田園生活(四字短語)《桃花源記》 對理想社會的向往 ④對現實世界的嘆惋① 對田園生活的渴慕②③三、名著及現代文閱讀(共22分)(一)名著閱讀(4分)6.(2分)某同學在讀了《<莊子>二則》后,想選擇閱讀《經典常談》的部分章節,來深入了解莊子其人其文。除了《諸子第十》,還有哪兩項可以入選( )A.《三<禮>第五》 B.《辭賦第十一》 C.《文第十三》7.(2分)下面是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保爾性格特點”的概括,哪一項概括有誤?請結合閱讀體驗進行判斷,并修改其概括。A.冒險營救出朱赫來——勇敢機智B.暴風雪中修筑鐵路——堅韌不拔C.與冬妮亞爭吵決裂——自卑敏感(二)現代文閱讀(18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讀書有味聊忘老肖復興①近讀《劍南詩稿》,特別是其后幾卷,發現關于讀書的詩頗多,都是放翁七八十歲所作。晚年得閑,讀讀古書,消遣時日,是很不錯的選擇。可是,放翁晚年,貧病交加,老態縱橫,即便眼花了,牙快要掉了,依然還是要讀書。“一齒屢搖猶決肉,雙眸雖澀尚耽書”,其癡情于書卷可見一斑。②“蠹簡幸存隨意讀,蝸廬雖小著身寬”,放翁給他的蝸廬起名叫“龜堂”,其窄小蜷縮之意,不言自明。但只要有書讀,再小也顯得寬敞了。③“柴荊終日無來客,賴有陶詩伴日長”,柴荊,是柴門,和蝸廬龜堂相配,而且是門可羅雀。但是有書讀,就可以了。所以他說“一卷舊書開蠹簡,半升濁酒倒余瓶”,再有一點濁酒,就更愜意了。④放翁享受閉門讀書的時光:“春寒例謝常來客,老病猶貪未見書。”看他孤獨讀書,并不寂寞,且有好處:“掩關也有消愁處,一卷騷經醉后看”“架上有書吾已矣,甑中無飯亦陶然”。餓肚子了,有書讀就行。⑤但是,晚年獨處山陰的放翁,也有讀書的苦惱,那就是壯志未酬和缺少知音的孤獨。他不止一次感喟:“跨馬難酬四方志,耽書空盡百年身。”盡管如此,他依然堅持讀書,“豈無案上書,可與共寂寞”!到底,他還是這樣說,是安慰,也是自勵。⑥就是這樣,讀書豐富了他的內心,增強其精神的抗體,他依此抵抗著自身的老病孤獨和貧寒。“蠹書一卷作老伴,麥飯半盂支日長”“卷里圣賢能覿面,人間富貴實浮云”“貧賤終身志不移,閉關涵泳賴書詩”……他憑此堅守自己的志向,即使貧賤孤獨也不改變。⑦放翁還有一聯詩:“貸米未回愁灶冷,讀書有課待窗明。”如今,我們的讀書人,可曾還有這般借糧為炊的日子嗎?卻尚能擁有如此徹夜讀書的情景嗎?⑧我很喜歡這兩聯詩:“我讀殘編食忘味,朱弦三嘆有遺音”“讀書有味聊忘老,賦祿無多亦代耕”。一個是“忘味”,一個是“有味”,都是讀書帶給他的感受和感覺。前面的“忘味”,忘記的是吃的味,實際上,和后面的“有味”,是一個意思的兩種表達,在物質與精神之間的選擇和抗衡,反復詠嘆他的讀書樂和價值觀。味之有無,在于書的有無之間。如今的讀書人中,依然如此鐘情于書并非旨在功利的人,并不多見。我們常會在“忘味”和“有味”之間徘徊,甚至將其位置顛倒。⑨放翁如此鐘情讀書,并非只是沉浸書中,如在桃花源里一樣閑情避世。他寫過一首《讀史》:“萬里關河歸夢想,千年王霸等棋枰。人間只有躬耕是,路過桑村最眼明。”可見,他讀書針對的是現實,關注的是萬里關河以及眼前的人間桑村。“萬事到前心盡懶,一編相向眼偏明”說的意思一樣,讀書為的是觀萬事而眼明心亮,而不受欺,不對生活與現實心灰意懶。⑩在《劍南詩稿》里,還見到放翁寫教孩子讀書、和孩子一起讀書的詩。他深知“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道理,將讀書視為傳家之寶。用他的話是“傳家產業遺書富”。他勉勵孩子勤奮讀書繼承家學。之所以這樣做,他說得很清楚:“世衰道散吁可悲!我老欲學無碩師。父子共讀忘朝饑,此生有盡志不移。” “少年曾縱千場醉,老境惟存一束書”,這就夠了。這就是晚年的放翁。(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8.晚年的陸游“癡情于書卷”的原因有哪些?結合全文內容,概括作答。(4分)9.文中大量引用陸游的詩句有什么作用?請結合全文,簡要說明。(4分)10.文章第⑦段連用兩個反問句,有何用意?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4分)11.和原標題“讀書有味”相比,現標題“讀書有味聊忘老”好在哪里?請結合全文簡要賞析。(6分)四、語言文字運用(共12分)12.“即席講話”是在特定情境下即興表達的能力。請根據要求,完成下面的題目。(1)下表所列為即席講話的步驟和方法,用四字短語補全空缺處。(4分)步驟 方法依據現場情境,用心選擇人事物等為切入點。 精選切口立場鮮明地直接表達主張,凸顯較強針對性。 ①用合理的結構組織內容,使表達的層次清晰。 ②以聽眾為主,變“我想說的”為“他想聽的”。 ③對語言進行反復考量和選擇,提升表達效果。 ④(2)下面是一段在語文課《關雎》中的師生即席對話。請結合語境補全空缺處,注意語意準確連貫。(每處不超過10個字)(4分)師:《關雎》讓我們認識了一位古代女子,① ?生:② 。從“窈窕淑女”可讀出她文靜善良;君子取悅她用的是“琴瑟”與“鐘鼓”,還暗示她③ 。師:是的,這樣的女子才是真正的“君子好逑”!你讀得很細致,不僅④ ,還注意到了側面描寫!(3)從下列情境中任選兩個,仿照示例,擬寫一句話用于即席講話。注意語言的準確和生動。(句式、字數不要求和示例相同)(4分)①情境:演講比賽獲獎即席發表感言②情境:公開課后現場總結學習感受③情境:教師節代表班級向老師致謝示例一情境:五一勞動節現場感謝勞動者講話:筑起“廣廈千萬間”,喜見“天下俱歡顏”,辛苦您,城市脊梁!示例二情境:班會即興分享個人讀書經驗講話:讀書若探寶,精讀掘珍奇,泛讀擴寶藏,愿你我都能探得寶藏!選擇: ;講話:選擇: ;講話:2024-2025學年度下期期末考試試題八年級語文A卷(共100分)一、基礎知識(共12分)1.(3分)D.有誤,“追溯”的“溯”應讀作“sù”。2.(3分)A.有誤,“瀝盡艱辛”的“瀝”應為“歷”;B.正確;C.有誤,“經心動魄”的“經”應為“驚”;D.有誤,“結識”的“識”應為“實”。3.(3分)B.有誤,“川流不息”通常形容行人、車馬等像水流一樣連續不斷。但在這里用來形容河流,屬于用詞不當,不能說河流“川流不息”,因為它本身就是水在流動,語義重復。4.(3分)A.有誤,語序不當,可將“抵達文學的遠方”與“走進文字的世界”互換位置;B.有誤,成分殘缺,可將“不禁讓人深思自然的力量”改為“我們不禁深思自然的力量”;C.正確;D.有誤,不合邏輯,可將句子修改為:合上書,仿佛還能聞到麗江古城的蘭花香。二、文言文閱讀(共12分)5.(3分)C(有誤,“不知其旨也”中“旨”應解釋為“味美”,而不是“意圖”,該項錯誤;)6.(3分)A (相同,“鵬之背”中“之”是助詞,可譯為“的”;“忘路之遠近”中“之”同樣是助詞,可譯為“的”,二者意義和用法相同。)7.(3分)B8.(3分)D三、默寫(共6分)9.(6分)(1)(2分)①悠悠我心(注意“悠”的書寫)②夜來城外一尺雪③寂寞沙洲冷(2)(4分)示例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示例二:《題破山寺后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四、現代文閱讀(共10分)10.(3分)①意境美:罨畫亭飛檐、風鈴與水波營造空靈意境;②含蓄美:琴鶴堂雕花窗欞以梅蘭竹菊隱喻君子品格;③和諧美:陸游祠堂白墻灰瓦與自然草木融合。11.(3分)相同點:增強文化底蘊和文學性。不同點:甲文引出說明對象,乙文論證東方美學觀點。12.(4分)選C。甲文是乙文的實例,乙文是甲文的理論根源,C項詩句以因果邏輯類比兩文關系。五、作文(共60分)〖說明】1.標準分作文:(1)標準分47分。要求:符合題意,主題明確,價值取向正確;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表達通順,文體特征明確。(2)基本分數段:從三方面評價,立意準確聚焦,內容充實完整,表達流暢通順。36~40:平常60分左右,文章內容基本清楚,但三方面都有欠缺。41~44:平常70分左右,文章內容基本清楚,三方面有1~2個方面較好。45~47:平常 80分左右,文章內容表達較好,三方面都符合要求。48~50:平常 80分以上,文章內容表達較好,三方面有一方面有突出之處。51~53:平常80分以上,文章內容表達較好,三方面有兩方面有突出之處。54~56:平常90分左右,文章內容表達好,三方面都較為突出。57~60:平常90分以上,文章內容表達好,三方面都突出。2.字數不夠:文章不到600字,但不影響內容完整,按照每50字扣1分處理;如果影響內容完整,除按字數扣分外,結構酌情扣減;不到450字,參考內容完整度,原則上總分不超過44分;不到300字,參考內容,總分不超過30分;200字以下,總分不超過20 分。450字以下的作文,不再單獨扣字數分。(字數最多扣3分)3.特殊情況處理:(1)缺題目或自行命題,扣2分(只有題目得2分)。(2)錯別字每3個扣1分,不重復扣分。(3)書寫太亂,視臟亂差情況,酌情扣1~2分。B卷(共50分)一、詩歌鑒賞(共4分)1.(2分)詞人還有遺憾、迷茫、愁苦等情感;2.(2分)B“亂”字生動地描繪出落花紛紛揚揚、雜亂無章的景象,既寫出了暮春時節繁花凋零的衰敗之景,又能體現出詞人此時內心的煩亂、迷茫。這種煩亂迷茫與詞中表達的人生不得意、前途迷茫等情感相契合,使景與情達到了高度的統一。譯文: 只因塵世緣分相負,我無法在花間棲住。 煙水茫茫無際,千里之外斜陽已暮,群山連綿無數。 紛亂的紅花如同細雨飄落, 打濕了我登臨送別的孤舟,也打濕了我滿懷的愁緒。二、文言文閱讀(共12分)3.(2分)D4.(6分)①二人遠遠望見山上有棵桃樹,結著許多碩大果實,便攀援上去,各自吃了幾枚桃子。②行路數里后,見四周原野稻禾油綠,男女老少都在田間勞作。5.(4分)①《乙亥北行日記》②對世俗奔波的厭倦 ③未能兼濟天下的悵惘 ④怡然自樂三、名著及現代文閱讀(共22分)(一)名著閱讀(4分)6.(2分)BC(選對1個得1分)7.(2分)C項概括有誤。應修改為:與冬妮亞爭吵決裂——有堅定的階級立場(或:追求思想上的進步、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等 )。(二)現代文閱讀(18分)8.(4分)①讀書可以消遣時日;②讀書可以豐富內心,增強精神抗體,抵抗老病孤獨和貧寒;③讀書可以堅守志向,即使貧賤孤獨也不改變;④讀書可以讓人忘記物質享受,鐘情于書并非旨在功利;⑤讀書針對現實,觀萬事而眼明心亮;⑥讀書是傳家之寶,可以繼承家學。9.(4分)①直接展現陸游對讀書的癡情與熱愛,使文章內容更加真實可信;②豐富了文章內容,增強了文章的文學性和可讀性;③通過詩句內容,具體形象地論證了陸游“癡情于書卷”的原因,使論證更有說服力。10.(4分)①強調了如今讀書人難以擁有借糧為炊和徹夜讀書的情景;②引發讀者對當下讀書狀態的思考,與陸游的讀書精神形成對比,突出陸游讀書的純粹與執著;③增強文章的語氣和感染力,使文章更具表現力。11.(6分)①“聊忘老”比原標題更能體現陸游晚年讀書忘卻衰老、享受讀書樂趣的狀態;②“聊忘老”更能突出陸游讀書的精神境界,即通過讀書抵抗老病孤獨和貧寒,堅守志向;③“聊忘老”比原標題更有文采,更能吸引讀者閱讀興趣。四、語言文字運用(共12分)12.(1)(4分)①直陳觀點;②合理架構;③受眾導向;④斟酌語言。(2)(4分)①她具有什么特點呢;②她文靜善良;③懂音樂;④關注正面描寫(3)(4分)①一路披荊斬棘,終迎榮耀時刻,感恩陪伴,未來我會更努力!③傳道授業育桃李,解惑傾心燃燭光,謝謝您,親愛的老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