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豐臺區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練習高一語文2025.071.答題前,考生務必先將答題卡上的學校、班級、姓名、教育D號用黑色字跡簽字筆填寫清楚,并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教育D號、姓名,在答題卡的“條形碼粘貼區”貼好條形碼。考2.本次練習所有答題均在答題卡上完成。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以正確填涂生方式將各小題對應選項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除干凈后再選涂其它選項。須非選擇題必須使用標準黑色字跡簽字筆書寫,要求字體工整、字跡清楚。知3.請嚴格按照答題卡上題號在相應答題區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練習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4.本練習卷滿分共150分,作答時長150分鐘。知一、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部閱讀下面材料,完成1一5題。材料一長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神經生物學、傳感器等技術的不斷提升,“腦機接口”正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應用。未來,腦機接口可能率先給人們的生命健康、日常生活帶來 顛覆性變化。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簡稱BCI)作為連接人腦與外部設備的橋梁,這項技術通過采集、解析大腦思維活動時產生的腦電波,直接讀取大腦意圖,將其轉化為計算機指令,實現人與機器或外部設備之間的交互,即“意念控制”。麻從歷史發展來看,腦機接口技術的萌芽可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1924年,德國精神病學家漢斯·伯格首次記錄到人類腦電圖,為腦電信號研究奠定了基礎。但直到20世紀70年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開始探索利用腦電信號控制飛行器,腦機接口才真正進入技術研發階段。只是早期研究主要通過頭皮采集腦電信號,由于信號微弱且易受干擾,應用范圍十分有限。腦機接口系統主要由信號采集、信號處理和指令輸出三個核心部分構成。信號采集環節是整個系統的基礎,根據信號的不同采集方式腦機接口大致可分為非侵入式、半侵入式和侵入式三種。非侵入式腦機接口,在操作時不需要進入大腦組織,通過使用電極帽或其他外部設備來捕捉大腦表面的電信號,不會對大腦造成物理損傷。但由于信號是從大腦表面通過顱骨等組織傳導后被外部設備捕捉,信號在傳遞過程中會有較大衰減,導致解碼精度有限,操作不夠準確,影響使用體驗和效果。半侵入式腦機接口,通常將設備植入到頭骨下方,但不進入天腦組織。這樣的位置可以讓設備更接近大腦,從而捕高一語文第1頁(共10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