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陜西省西安市灞橋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II卷(非選擇題)一、默寫:本大題共1小題,共11分。1.【賞 自然之美】林幽山秀,花艷樹茂,這里太“綺麗”。請根據提示補充完成橫線處內容。(1) “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3) “草樹知春不久歸,______”(4) “______,______”(5) “______,青草池塘處處蛙”二、綜合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2.【探 科技之美】云端逐夢,深海探微,這里超“前沿”。請解決其中的語言文字問題。科技浪潮奔涌向前,人類探索永不止步。從尉藍蒼穹到廣闊深海,大國重器不斷刷新極限。“神舟二十號”航天員沉著冷靜、精準操作,以驚心動魄的太空之旅揭開宇宙神秘面紗。“蛟龍”號無畏萬丈深淵,在幽暗海底一絲不荀地探測采樣。中國正以科技創新為筆,在時代的畫卷上描繪出屬于人類的壯麗宏圖。(1) 請確認語段中加點字的讀音。①奔涌 ______ (A.bēn B.bèn)②蛟龍 ______ (A.jiǎo B.jiāo)(2) 校對語段時發現其中的錯別字,請改正。①尉藍 ______②一絲不荀 ______三、名著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共3分。3.【析 人物之美】品味經典,感悟精神,這里超“亮眼”。《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在困境中展現出不向任何挫折低頭的“鋼鐵精神”,請結合名著內容,說說這種精神在他身上是如何體現的。四、綜合性學習:本大題共1小題,共6分。4.【尋 非遺之美】千春賡續,萬家同慶,這里盡“傳承”。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①春節歷史悠久,是 辭舊迎新、團圓吉祥的重要節日。②從臘月底掃塵除舊以迎新春,到貼上春聯、闔家團圓共享年夜飯( )從守歲時對新歲的殷切期盼,到走親訪友的拜年之禮。③這些年俗活動,因為飽含著中國人對家庭、對親情深深的眷戀與熱愛,所以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與情感密碼。④春節申遺成功,是 對春節深厚文化底蘊與廣泛社會影響力的高度認可。(1) 從短語結構類型看,第①句中“辭舊迎新”是 ______ 短語;從詞性上看,第④句中的“對”是 ______ 詞。(2) 請在第②句括號內填寫恰當的標點符號。(3) 第③句中的關聯詞語使用有誤,請將正確的關聯詞語寫在下面。五、現代文閱讀:本大題共2小題,共30分。5.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戲曲傳神寫意、韻味悠長,體現著中國化的審美趣味、文化格調。作為一門綜合性藝術,戲曲的唱念做打中包含了歌唱、表演、舞蹈乃至武術等多種藝術元素,其魅力是全方位、多元化的。日益發達的媒體渠道,尤其是社交平臺、短視頻平臺等,為年輕人接觸、親近戲曲提供了契機,為培養潛在觀眾、吸引觀眾走進劇場打下基礎。近年來,原創優秀戲曲作品不斷涌現,戲曲與沉浸式演藝、演藝新空間等新的表演模式、演出場域攜手,展現出非凡的包容性與生命力,加速推動年輕人欣賞戲曲的腳步從線上走向線下。許多戲曲觀眾表示,在現場看了一場戲曲演出,從此就“入坑”了,正契合了那首歌的歌名:“一眼千年”。(選自《中國文化報》2025年3月7日,有刪改)材料二傳統戲曲日益“圈粉”年輕人,得益于它持續守正創新,找到了與現代生活的契合點,采用現代化表現手法表達。近年來,多個劇種在戲曲現代化之路上作出創新探索。其中,既有探索京劇現代化表達的經典之作《曹操與楊修》、昆曲現象級作品青春版《牡丹亭》、沉浸式新國風越劇《新龍門客棧》,也有大膽跨界、將傳統戲曲與現代娛樂形態相結合的作品。例如,新編昆曲《浮生六記》將舞臺設置在滄浪亭里,讓觀眾循著滄浪亭的復廊、花窗,沉浸式感受繾綣江南,領略戲曲虛實相生、寫意傳神的優美意境……這些作品力求貼近當下年輕觀眾的審美情趣和情感體驗,對傳統戲曲舞臺進行重構,以新的形式對接新一代觀眾的審美需求。除了表現手法,在題材選擇方面,從真實的歷史事件和現實生活中汲取靈感打開了戲曲創作的思路,讓吸引更多年輕觀眾成為可能。浙江小百花越劇院推出的原創越劇《我的大觀園》,將古典名著《紅樓夢》進行了現代化改編,不僅保留了越劇婉約細膩的風格,還在劇本結構、音樂編排及舞臺設計上進行了大膽創新,巧妙地融入了現代人對愛情、友情的理解,讓觀眾透過舞臺見眾生、見自己……符合時代發展和審美的創作,讓戲曲和年輕人越走越近。(選自《光明日報》2025年2月6日,有刪改)要實現戲曲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也需要做好“人”的文章。這既需專業團隊及從業者秉持匠心打造藝術精品,還需廣大戲曲愛好者及全社會對戲曲傳承與傳播的助力。近日,隨著《聲聲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首屆京劇票友大會》播出,觀眾看戲更“入戲”節目中。參與者來自各行各業,有地鐵司機、環衛工人、高校學子……他們或組建票友社團,定期開展交流活動;或將普法宣傳、反詐知識融入京劇,贏得眾人歡迎;或乘云入網開展直播,不斷“圈粉”年輕人……京劇與票友充分互動,傳統藝術之美走進更多人的視野,讓我們看到戲曲事業的無限生機。國潮澎湃的今天,戲曲在年輕人中日益流行起來。年輕人以飽滿的文化自信,做美學研讀、搞創作跨界、上網絡直播,戲曲音樂傳遞“滿滿中國風”,戲曲身法展示“中華美學”,戲曲境界傳遞“中國式浪漫”……傳統戲曲與年輕人雙向奔赴,多元的創意、新穎的想法、蓬勃的活力,賦予古老藝術以時代氣息。當更多人接觸并喜愛戲曲、喝彩叫好,當更多觀眾加入傳承活動、走上舞臺,戲曲便可有更廣闊的天地和薪火相傳的未來。(選自《人民日報》2025年1月13日,有刪改)(1) 請結合材料一,簡要概括傳統戲曲“圈粉”年輕人的原因。(2) 如何更好地推動戲曲發展?請根據材料二、材料三簡要回答。(3) 下列對材料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______A. 戲曲是一門包含歌唱、表演等藝術元素,體現著中國化的審美趣味和文化格調的綜合性藝術。B. 多個劇種在戲曲現代化之路上積極探索,既有經典劇目的創新改編,也有跨界融合的新嘗試。C. 新編昆曲《浮生六記》守正創新,將舞臺設置在滄浪亭里,讓觀眾沉浸式感受戲曲的優美意境。D. 戲曲在當下面臨諸多挑戰,只要做好“人”的文章,就能實現戲曲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窗臺那棵向日葵許鋒①莫艷輝展開信,紙上寫著“要做莫老師那樣的向日葵,籽實埋在土里,花盤朝著娃們”。是考上大學的學生寫來的。②廣東西北部有個瑤族自治縣叫連南,連南從前有個鄉叫盤石。許多年前,莫艷輝轉學到盤石小學讀三年級時,她的父親是那所小學的語文老師。小艷輝沒見過父親上課,父親也沒給她上過課,但她深受父親的影響,就想當老師。③ 1992年夏天,不滿20歲的莫艷輝從師范學校畢業,哪兒都不愿去,只想去盤石——連南最偏遠的角落,也是父親守了一輩子的地方。她被分配到盤石中學,離盤石小學不過一里路。下班回家很方便,家就是小學校園里的一間平房,雖小卻溫暖。父親那時已是盤石小學的校長。④“瑤山孩子讀個書不容易,要好好教。”父親語重心長。她使勁點點頭。⑤瑤鄉的課堂總比別處靜些。山里的孩子靦腆。近半瑤族孩子說普通話時,該送氣的聲音總含在喉嚨里——瑤語本無送氣音。她不急,慢慢磨。每日課前騰三分鐘讓學生練嘴皮子。順口溜打頭陣,“四是四,十是十”脆生生響滿屋;接著有孩子紅著臉講新聞,或說段瑤寨傳說。( A)漸漸地,朗讀聲漫出教室,孩子們的臉像初春的杜鵑,一茬茬紅起來。⑥春末夏初,她帶著學生去寨子里尋訪傳統手藝人。老人坐在門檻上繡瑤錦,長針穿來繞去,講起盤王節的故事。學生舉著本子記,清風拂來陣陣蘭花的幽香。⑦因為莫艷輝教得好,珠三角地區的學校來請她去教書,她總說:“瑤鄉孩子更需要我。”有私立學校開幾倍工資“挖”她,她指指操場邊的桂花樹:“挪了根,這花就不香了。”行政部門要調她,她頭搖得像撥浪鼓,轉頭去帶年輕教師。她擔任副校長那年。校長說:“管初中部就夠忙了。就不要再教學了。”( B)她攥著課程表,執拗地說:“我喜歡教語文!”⑧學生們都喜歡她。“她是一縷光,讓我對未來充滿希望。”學生們說。還有一個初三畢業班的孩子留言:“不知往后能否再相遇,此刻只想說:謝謝你,老莫。”學生有心事,總愛找她傾訴。周末,即便下雨,她也深一腳淺一腳走一兩個小時山路去家訪。一次她生病,在鄰縣住院,十幾個學生跋山涉水來看她,帶來枇杷花,說這花煮水止咳,一旁的病友無不羨慕。⑨莫艷輝 52歲生日那天,女兒給她寄來新鉤的毛線向日葵,花盤有碗口大,金黃金黃的,莖葉綠油油。她擺在辦公室窗臺上。女兒說,媽媽特別像這棵向日葵。(選自《人民日報》2025年4月14日,有刪改)(1) 文章③一⑦段寫了與莫艷輝相關的哪幾件事?請簡要概括。(2) 請結合語境,回答下面的問題。①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A)處畫線句子。②請從人物描寫的角度賞析(B)處畫線句子。(3) 文章第⑧段寫了學生說的話和留言,有何用意?(4) 本文可以作為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拓展閱讀篇目嗎?請根據下面的“單元導讀”內容,結合文章內容說明理由。中華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源遠流長,代代相傳,其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豐富。本單元所選的文章,從不同角度展現了中華美德,以及時代對這些美德的呼喚。閱讀這些課文,可以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引領我們追求道德修養的更高境界。——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單元導讀”六、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共12分。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選自周敦頤《愛蓮說》)【乙】余性有濂溪①之癖,嘗植蓮于東園小池,后數日,悉浮水面成朽質矣。明年春,則命爬掘淤泥,植根生土。先是池中畜魚,正是荷苗出水,輒為嚙②斷。又明年,則命筑土成堤,東西斷流,由是魚不得復入。荷苗無恙,始見青錢③貼水,繼而翠蓋擎珠,終則紅妝爛然,清香襲人,可徹肌骨。或曰:“子種蓮三年無成,而卒享其成,何也?”余曰:“天下之事,阻于難而廢于久,無志故也。不阻不廢,天下無不可為之事,豈直蓮哉?”(節選自《祐山雜說》)【注釋】①濂溪:周敦頤。②嚙:咬。③青錢:荷葉。(1) 根據提示,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加點詞語 方法提示 解釋(填寫文字)陶后鮮有聞 成語聯想法:鮮為人知 A ______嘗植蓮于東園小池 關聯教材法:嘗射于家圃 B ______悉浮水面成朽質矣 查閱詞典法:①詳盡;②盡;③全,都。 C ______由是魚不得復入 語境分析法:聯系上文“輒為嚙斷”。 D ______(2)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字,與“余性有濂溪之癖”中的“之”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______A. 何陋之有 B. 水陸草木之花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 康肅笑而遣之(3)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②子種蓮三年無成,而卒享其成,何也?(4) 甲、乙兩文借寫蓮和種蓮,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操或感悟?請簡要概括。七、詩歌鑒賞: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8.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列各題。己亥雜詩(其五)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1) “浩蕩離愁白日斜”中的“浩蕩”一詞用得精妙,請分析其表達效果。(2) 詩歌最后兩句是如何抒發情感的?請簡要分析。八、作文:本大題共1小題,共50分。9.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寫作任務。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收到各種各樣的“禮物”。它可能是生日時朋友精心準備的小物件;可能是挫折后自己收獲的成長感悟;也可能是大自然給予的一場絢爛日出。這些“禮物”,無論大小,都在生活中留下了獨特印記。你收到過怎樣的禮物?這個禮物給你帶來了怎樣感受?請聯系生活實際,寫一篇文章。要求:①題目自擬;②文體自選;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④不得透露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關信息;⑤不少于 600字。參考答案(1)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注意“割”的書寫)(2)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3)百般紅紫斗芳菲(注意“菲”的書寫)(4)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5)黃梅時節家家雨2.(1)①A②B(2)①蔚②茍3.示例:“鋼鐵精神”是指是指面對挫折時,對革命信念和崇高的革命理想的堅守,面對災難時,表現出來的頑強的生命力,一種巨大的堅強,還指遭遇事業重重打擊時竭盡全力、頑強奮斗的堅韌與不屈。如,保爾由于長期參加艱苦斗爭,健康受到嚴重損害,作為一個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并且沒有絲毫寫作經驗的人,保爾強忍肉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他先是用硬紙板做成框子寫,后來是自己口述,請人代錄,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給朋友們審讀時被郵局弄丟了。這一殘酷的打擊并沒有挫敗他的堅強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頑強地同疾病作斗爭。后來在媽媽和妻子的幫助下,他用生命寫成的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 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于1933年寫成。小說通過記敘保爾 柯察金的成長道路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跡,才會成長為鋼鐵戰士。閱讀名著中要注意積累的廣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識,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還要知道一些細節,并且及時做筆記,做到積少成多,常讀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題時才能信手拈來,得心應手。4.(1)并列 介(2)分號(3)僅……還……5.(1)戲曲本身具有全方位、多元化的魅力,體現著中國化的審美趣味、文化格調。日益發達的媒體渠道為年輕人接觸、親近戲曲提供了契機。原創優秀戲曲作品不斷涌現,新的表演模式、演出場域加速推動年輕人欣賞戲曲從線上走向線下。(2)在表現手法上,采用現代化表現手法,力求貼近當下年輕觀眾的審美情趣和情感體驗,對傳統戲曲舞臺進行重構。在題材選擇方面,從真實的歷史事件和現實生活中汲取靈感,進行符合時代發展和審美的創作。做好“人”的文章,專業團隊及從業者秉持匠心打造藝術精品,廣大戲曲愛好者及全社會助力戲曲傳承與傳播。(3)D6.(1)①1992年夏天,不滿20歲的莫艷輝從師范學校畢業,被分配到盤石中學;②父親囑咐她要好好教瑤山的孩子;③她每日課前騰三分鐘讓學生練嘴皮子,提升學生普通話水平;④春末夏初,她帶著學生去寨子里尋訪傳統手藝人;⑤她拒絕珠三角地區學校、私立學校、行政部門的邀請,堅守瑤鄉;⑥她擔任副校長后仍堅持教學。(2)①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孩子們的臉比作初春的杜鵑,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孩子們在莫艷輝的教導下,從靦腆到逐漸自信、開朗的變化,表現出莫艷輝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和對孩子們的積極影響。②運用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攥著”這一動作生動地表現出莫艷輝對教學的執著和熱愛,“我喜歡教語文!”直接抒發了她內心的情感,突出了她堅守教學崗位、不忘初心的品質。(3)通過學生說的話和留言,從側面烘托出莫艷輝對學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她用自己的愛和責任照亮了學生的成長之路,讓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表達了學生對她的感激和贊美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主題。(4)可以。本文通過講述莫艷輝扎根瑤鄉三十多年,無私奉獻、堅守教育崗位的故事,展現了她敬業、奉獻的中華美德,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從不同角度展現中華美德,以及時代對這些美德的呼喚”的主題相符,能夠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引領學生追求道德修養的更高境界,所以可以作為該單元的拓展閱讀篇目。7.(1)A.少。B.曾經。C.全,都。D.再。(2)B(3)①我只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沾染污穢,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②你種植蓮花三年沒有成功,(現在)終于能享受種蓮的成功,為什么?(4)甲文作者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以及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鄙棄。乙文作者通過講述自己種蓮歷經波折最終成功的經歷,表達了作者做事要有堅定的志向和不懈的努力,只要不被困難阻礙,不半途而廢,天下就沒有做不成的事的思想感情。8.(1)“浩蕩”本義指水勢浩大,在這里用來形容“離愁”,形象地寫出了詩人離愁的深廣。(2)詩人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借落花有情自比,表現自己雖脫離官場,依然關心國家命運,不忘報國之志。9.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