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和田市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考試八年級語文試卷滿分:100分 考試時間:100分鐘一、積累(共20分)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各小題。伊犁南麓,綿延的雪山下草場如海,矗立的古松見證著從春到秋、杏花、金蓮花、野蘋果、薰衣草、油菜花、萬壽菊、白番紅花、天山紅花輪流登臺,像是要追溯冬日冰封前未說完的故事;賽里木湖畔,漫山遍野姹紫嫣紅,野百合、郁金香、格桑花、馬蘭花、蒲公英等數十種不同顏色的花卉相繼開放,把西海裝點成一個碩大的花海,令人目眩神迷;盛夏,霍城的薰衣草開花了,紫藍色的花海綿延起伏,仿佛大地上延展的夢境。方圓數里,花香彌漫。昭蘇草原的夏天,則會迎來油菜花的怒放,近百萬畝油菜花開遍座座山坡,仿佛一條金黃色的毯子鋪滿廣袤無垠的草原,與白雪皚皚的天山遙相輝映,金黃與純白的交織讓人震撼……1. 請用正楷字將文中畫線句子“漫山遍野姹紫嫣紅”工整地書寫在下面。2. 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 南麓(lù) B. 矗立(zhù) C. 追溯(shù) D. 目眩神迷(xiàn)3. 下列詞語中字形正確的一項是( )A 演譯 B. 震撼 C. 名福其實 D. 輕歌慢舞4. 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 電視臺視頻亂剪現象的泛濫,導致不少觀眾看到的是分崩離析的內容,而非完整順暢的故事劇情,常常使觀眾看得一頭霧水。B. 我走在行將就木的叢林里,心中頓時升騰起對自然的敬意。C.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要有目空一切的壯志,迎難而上,不負青春好時光。D. 這些天來,各種事情接踵而至,讓原本就心力交瘁的他無法應對。5. 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 能否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財富觀,是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的關鍵。B. 國家將通過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五大措施,繼續推動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C. 據導演餃子創作手記顯示,《哪吒》引發共鳴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它精準擊中了當代年輕人的身份焦慮造成的。D. 我校采取課間操的方式組織同學們每天跑步,旨在讓同學們提高體質和健康水平。6.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馬說》的作者韓愈,字退之,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B. 《社戲》一文選自魯迅先生的小說集《吶喊》,文中以兒童視角回憶了兒時看社戲的經歷。C. 《莊子》一書是戰國時期哲學家莊子及其后學的著作,現存內篇、外篇、雜篇共33篇。《北冥有魚》選自外篇《秋水》。D.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記載事物,并通過敘事、狀物、記人、寫景來抒發感情或發表見解。比如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和選自《虞初新志》的《核舟記》。7. 古詩文默寫(1)____________,君子好逑。(《關雎》)(2)____________,波撼岳陽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4)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稱也。(韓愈《馬說》)(5)《小石潭記》中表現地理環境使作者內心憂傷凄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表現詩人愿天下士子均有容身之所,展現詩人博大胸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活動(共9分)為了從“以和為貴”的思想中汲取智慧,你所在的班級正在舉行以“以和為貴”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積極參加并完成以下任務。8. 請你圍繞主題為班級設計兩種活動形式。9. 班級將召開一次“以和為貴”為主題的班會,屆時想邀請心理咨詢室的陳老師參加,班上推薦小明代替全班去擬一份邀請函,以下是小明同學初擬的邀請函。請仔細閱讀,按要求作答。邀請函尊敬的陳老師:我班擬定于2024年6月11日上午10點在初二(10)班教室舉行“以和為貴”為主題的班會。屆時恭請您蒞臨指導。2024年6月6日初二(10)班全體同學這則邀請函中有一處格式錯誤,請寫出修改意見。10. 閱讀以下選段,完成題目。有一天,在發電廠那堆滿木料的院子里,A攔住保爾,微笑著說:“你母親說你愛打架。她說:‘我那孩子就像小公雞一樣好斗。’”A縱聲大笑,似乎挺贊賞,“打架根本不是壞事,只是要弄清楚該打誰和為什么打。”保爾不知道A是在嘲笑他還是跟他說正經的,便回答說:“我從不平白無故打架,總是在有理的時候才打。”A出其不意地提議道:“想要我教你打架的真功夫嗎?”保爾驚詫地望著他:“什么是真功夫?”“好,你就瞧著吧。”保爾第一次見識了英國拳擊,A簡明扼要地給他講解了一番。這門本領學起來并不輕松,但保爾掌握得還不錯。A的拳一次又一次把他打飛,讓他摔了一個又一個倒栽蔥,但是他依舊勤奮耐心地學下去。(1)以上文段選自小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文段中的A是______,他是保爾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引路人。(2)結合文段內容,概括保爾有哪些優良品質。三、閱讀(共31分)(一)古詩文閱讀(14分)11.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賣炭翁白居易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下面對這首詩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這是一首諷喻詩,也是一首敘事詩。揭露了宮市的弊端帶給勞動人民的不幸,表達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B.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一問一答,將賣炭翁的命運與他所燒所賣的炭緊緊聯系在一起。C. “手把文書口稱敕”中的“文書”是行政機構間互相往來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監手里卻有“文書”和“敕”,這兩個詞表現了宮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奪。D. 全詩完整地記述了賣炭老人燒炭、運炭和賣炭的經過,刻畫了賣炭翁飽受壓榨、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文言文閱讀(共12分)閱讀【甲】【乙】【丙】三段選文,完成問題。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節選自《桃花源記》)【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選自《札記·禮運》)【丙】小國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選自《老子》)12. 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1)屋舍儼然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____________(3)不獨親其親____________ (4)盜竊亂賊而不作____________13. 翻譯下面句子。(1)選賢與能,講信修睦。(2)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己。14. 請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小國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15. 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藝術地再現了“大同”社會的生活風貌,因此二者有許多相似的地方。請參照示例,從甲段選文中再找出一例,說說與乙段描寫的相似之處。示例:從“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可以看出“桃源”中社會環境和平安寧,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的“盜竊亂賊而不作”。(二)現代文閱讀(共17分)(課內閱讀)(8分)閱讀《壺口瀑布》選段,按要求完成小題。壺口瀑布梁衡①壺口在晉陜兩省的邊境上,我曾兩次到過那里。②第一次是雨季,臨出發時有人告誡:“這個時節看壺口最危險,千萬不要到河灘里去,趕巧上游下雨,一個洪峰下來,根本來不及上岸。”果然,車還在半山腰就聽見濤聲隱隱如雷,河谷里霧氣彌漫,我們大著膽子下到灘里,那河就像一鍋正沸著的水。壺口瀑布不是從高處落下,讓人們仰視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溝里跌去,人們只能俯視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時,正是雨季,那溝已被灌得浪沫橫溢,但上面的水還是一股勁地沖進去,沖進去……我在霧中想尋找想象中的飛瀑,但水浸溝岸,霧罩亂石,除了撲面而來的水汽,震耳欲聾的濤聲,什么也看不見,什么也聽不見,只有一個可怕的警覺:仿佛突然就要出現一個洪峰將我吞沒。于是,只急慌慌地掃了幾眼,我便匆匆逃離,到了岸上回望那團白煙,心還在不住地跳……③第二次我專選了個枯水季節。春寒剛過,山還未青,谷底顯得異常開闊。我們從從容容地下到溝底,這時的黃河像是一張極大的石床,上面鋪了一層軟軟的細沙,踏上去堅實而又松軟。我一直走到河心,原來河心還有一條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條深溝,當地人叫“龍槽”,槽頭入水處深不可測,這便是“壺口”。我倚在一塊大石頭上向上游看去,這龍槽頂著寬寬的河面,正好形成一個“丁”字。【甲】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藍,宇宙間仿佛只有這水的存在。當河水正這般暢暢快快地馳騁著時,突然腳下出現一條四十多米寬的深溝,它們還來不及想一下,便一齊跌了進去,更鬧、更擠、更急。溝底飛轉著一個個漩渦,當地人說,曾有一頭黑豬掉進去,再漂上來時,渾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聽了不覺打了一個寒噤。④黃河在這里由寬而窄,由高到低,只見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個無形的大洞吸著,頓然攏成一束,向龍槽里隆隆沖去,先跌在石上,翻個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這樣被跌得粉碎,碎成點,碎成霧。從溝底升起一道彩虹,橫跨龍槽,穿過霧靄,消失在遠山青色的背景中。當然這么窄的壺口一時容不下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兩邊涌去,沿著龍槽的邊沿轟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抖落。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盡管這樣,壺口還是不能盡收這一川黃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奪路而走的,乘隙而進的,折返迂回的,【乙】它們在龍槽兩邊的灘壁上散開來,或鉆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淌過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夾在石間,哀哀打旋。還有那順壁掛下的,亮晶晶的如絲如縷……而這一切都隱在濕漉漉的水霧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響樂,一幅寫意畫。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這個小小的壺口,怎么一下子集納了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態,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種感情。造物者難道是要在這壺口中濃縮一個世界嗎?⑤看罷水,我再細觀察腳下的石。這些如鋼似鐵的頑物竟被水鑿得窟窟竅竅,如蜂窩雜陳,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個個光溜溜的大坑,而整個龍槽就是這樣被水齊齊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溝。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壓迫竟會這樣怒不可遏。原來這柔和之中只有寬厚絕無軟弱,當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時就會以力相較,奮力抗爭。據《元和郡縣圖志》中所載,當年壺口的位置還在這下游一千五百米處。你看,日夜不止,這柔和的水硬將鐵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⑥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個人,經了許多磨難便有了自己的個性;黃河被兩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時,也就鑄成了自己偉大的性格。這偉大只在沖過壺口的一剎那才閃現出來被我們看見。1986年6月16. 文章略寫了雨季中的“壺口瀑布”,通過“灌、跌、沖”等詞寫出了其①______的特點;詳寫了②______,先從河床大石頭上描寫瀑布的威勢再描寫“大水”多姿多彩的樣態,最后寫腳下石頭的窟竅、蜂窩、大坑,從側面寫出水③______的特點。17. 文中【甲】【乙】兩處畫線句表現力極強,請你自選角度,任選一句進行賞析。18. 作者認為黃河精神的形成“正像一個人,經了許多磨難便有了自己的個性”,請結合實際談談你的啟發和認識。(課外閱讀)(9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螞蟻竟然是“種子傳播員”葉崢嶸①利用螞蟻傳播種子的植物有一個專有名詞叫蟻播植物,它們通過與螞蟻合作,順利實現了物種的繁衍。那么,這些蟻播植物如何將螞蟻“發展”為心甘情愿的“種子傳播員”呢?②許多植物針對螞蟻專門產生出了極富特色的種子,它們通常數量較多,個體較小,且會在臍部附近形成一至兩坨(或片)肉質的油脂體,油脂體富含營養,甚至含有蟻類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多種氨基酸,是螞蟻喜歡吃的食物,以此吸引螞蟻來傳播種子。植物該如何告訴螞蟻們“上門取貨”?螞蟻的嗅覺非常靈敏,植物就把重點轉向了化學信號,且專門針對螞蟻“投其所好”。大多數螞蟻有兩個喜好,一是糖類,二是蛋白和脂類,前者可用于補充成年工蟻日常活動消耗的能量,后者是蟻后生產和幼蟲發育所需的營養,且在自然界中主要來源為昆蟲,故螞蟻對于昆蟲血淋巴(體液)的氣味異常敏感。基于此,植物讓油脂體變成了一個富含小分子蛋白和脂類的營養包,非常適于螞蟻幼蟲吸收和利用,且散發著誘人的昆蟲血淋巴氣味,讓螞蟻難以抗拒,一聞到就急不可待地蜂擁而來。③為了方便螞蟻“帶貨”,蟻播種子的油脂體造型獨特,大體上分為兩類。一類是延伸出種子外更加細長的把手型,方便螞蟻抓握,如鳶尾屬部分種類延伸出來的假種皮,百蕊草屬則是利用宿存的花被片作為把手。另一類是油脂體表面凹凸不平型,螞蟻的上顎有鋸齒,剛好能很好地卡住這些凹凸的表面,順利實現搬運。這種類型占蟻播種子的大部分,如紫堇屬以及淫羊藿屬的種子等。④為了防止螞蟻啃咬油脂體時會咬傷種子,蟻播種子的種皮通常較厚,且油脂體與種子的結合并非牢不可破,只要螞蟻啃咬到一定位置,油脂體就會從種子上脫落下來。⑤既然油脂體已被啃光,那螞蟻又怎樣將種子搬出蟻巢,完成播種呢?對此,植物也有考慮,它們在種子上形成了一些精巧的構造。紫堇屬的種類非常豐富,它們的種子大小形態各異,小型種子大多比較光滑,如石生黃堇;而稍大的種子,比如紫堇的種子上就有凹點;異果黃堇或阜平黃堇的種子上,有凸起的尖齒或凹點,它們都能增加摩擦,方便搬運。細辛屬和馬蹄香屬的種子腹面中央,則具有一條長而寬的溝槽,油脂體就長在里面,待螞蟻把油脂體吃掉后,叼著凹槽邊緣的裙邊就能輕松將其丟出蟻巢了。⑥在螞蟻的丟棄物中,除了種子,還有其他的垃圾,如螞蟻的排泄物、動物尸體,以及建筑廢料——挖掘出來的土粒。種子待在這樣一個肥力充足的地方,一旦等到適合萌發的季節,便會沖破種皮,頂開土壤,在陽光雨露的滋養下茁壯生長。⑦全世界蟻播植物約有2800多種,大部分為多年生草本,少數為小灌木,多出現于貧瘠的區域,通過與螞蟻合作,它們就順利實現了物種的繁衍。(選自《科普時報》有刪改)19. 關于蟻播植物與螞蟻傳播種子的合作,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是( )A. 蟻播植物靠鮮艷花朵吸引螞蟻,讓其傳播種子。B. 所有蟻播種子的油脂體造型都為表面凹凸不平型,方便螞蟻搬運。C. 蟻播種子種皮厚且油脂體易脫落,是為避免螞蟻啃咬損傷種子本體。D. 植物在種子上設置精巧構造,只是為讓螞蟻把油脂體搬出蟻巢,和播種無關。20. 請你說說第③段畫線句子運用的說明方法,并分析作用。21. 結合語境分析第②段中畫線詞語的表達效果。植物該如何告訴螞蟻們“上門取貨”?22. 螞蟻傳播種子對生態系統有何影響?四、作文(共40分)23. 書籍不僅是油墨印染的紙張,更是璀璨浩瀚的星辰大海。它開啟求知的大門,更帶領我們領略世間萬象。在你的記憶中,你與書籍之間曾有過怎樣故事?請以“我與書籍的故事”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性文章。要求:(1)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地名;(2)書寫規范,卷面整潔,600字左右。和田市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考試八年級語文試卷滿分:100分 考試時間:100分鐘一、積累(共20分)【1~3題答案】1. 漫山遍野姹紫嫣紅 2. A 3. B【4題答案】D【5題答案】B【6題答案】C【7題答案】①. 窈窕淑女 ②. 氣蒸云夢澤 ③. 揀盡寒枝不肯棲 ④. 駢死于槽櫪之間 ⑤. 凄神寒骨 ⑥. 悄愴幽邃 ⑦. 安得廣廈千萬間 ⑧.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二、活動(共9分)【8~9題答案】8. 示例:開展“以和為貴”主題演講比賽;舉辦“以和為貴”故事分享會。9. “2024年6月6日”和“初二(10)班全體同學”調換位置。(或日期與署名互換位置)【10題答案】(1) 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②. 奧斯特洛夫斯基 ③. 朱赫來(2)①有正義感,講原則(勇敢)。②勤奮耐心(好學,堅持不懈)。三、閱讀(共31分)(一)古詩文閱讀(14分)【11題答案】D文言文閱讀(共12分)【12~15題答案】12. ①. 整齊的樣子 ②. 交錯相通 ③. 以……為親 ④. 興起13. (1)把品德高尚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2)力氣,厭惡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14. 小國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15. 示例一:從“黃發垂髫,怡然自樂”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為受到全社會的關愛,生活極其幸福。這就是“大同”社會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或“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示例二: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職,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男有分,女有歸”。(二)現代文閱讀(共17分)(課內閱讀)(8分)【16~18題答案】16. ①. 氣勢兇猛或雄壯偉大(意思相近即可) ②. 枯水季節 ③. 水勢之急或力量之大(或柔和細碎,或剛中帶柔等)17. 甲句: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壺口瀑布的氣勢磅礴,洶涌無比。或選乙句:運用了排比、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黃河水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的特點。18. 作者由黃河的柔中有剛,遇強則抗和勇往直前,聯想到中華民族堅強不屈,借贊美黃河表達對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贊頌。(或:作者由黃河的個性感悟到“人生需要各種挫折的磨練”的哲理,從而感悟到中華民族經歷磨難的抗爭精神)(課外閱讀)(9分)【19~22題答案】19. C 20. 分類別、舉例子,條理清晰地(具體真實地)說明了蟻播種子的油脂體造型分類情況,增強了說服力。21. “上門取貨”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在這里是指植物吸引螞蟻來取食種子的意思,既形象又幽默,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22. ①植物擴散:幫助種子在貧瘠區域萌發,擴大物種分布范圍。②土壤改良:螞蟻巢穴的垃圾場為種子提供肥力,促進幼苗生長。③共生關系:螞蟻與植物形成穩定的互利共生,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四、作文(共40分)【23題答案】例文:我與書籍的故事書柜最底層那本泛黃的《昆蟲記》,書脊處用透明膠帶粘過三次,扉頁上還留著淡藍色的鋼筆字跡——那是我與書籍的第一個秘密約定。五年級的夏天總下著綿長的雨,我被寄養在鄉下外婆家。外婆的藤椅旁有個舊木箱,里面堆著舅公年輕時的書。某個午后,我在潮濕的紙香里翻到這本《昆蟲記》,封面上的綠色甲蟲被雨水浸得發暗,卻像有魔力似的勾住了我的目光。起初我總在傍晚讀它。借著昏黃的臺燈,看法布爾描述螳螂捕食時“像虔誠的修女般舉起前臂”,看螢火蟲“提著燈籠在草葉間巡邏”。有天讀到“蟬在地下潛伏四年,才換來五個星期的歌唱”,忽然聽見窗外傳來蟬鳴。我搬著小板凳坐在老槐樹下,真的看見一只蟬正從泥土里鉆出來,嫩白的身體在月光下慢慢變黑。那晚我蹲到深夜,直到它展開翅膀飛進樹叢,就像書里寫的“完成了從泥土到天空的蛻變”。后來我把遇到的“昆蟲事件”都寫在扉頁上:“7月12日,發現螞蟻搬蚜蟲,像牧民趕羊”“8月3日,蜻蜓停在晾衣繩上,翅膀透明得像玻璃”。回城那天,我把書塞進書包,外婆笑著說:“這書認主了,你看它跟著你精神多了。”如今再翻開它,膠帶邊緣的紙頁依然會簌簌作響,卻不再掉渣。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跡旁,不知何時多了幾行批注——是去年整理舊物時,忽然想起蟬的幼蟲要在黑暗里熬過漫長的等待,才明白為什么當時會對著那只蟬看那么久。書籍從不是靜止的紙張。就像這本《昆蟲記》,它帶著夏天的潮濕、槐樹葉的影子,還有一個孩子對世界最初的好奇,在時光里長成了會呼吸的伙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