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云南省楚雄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春季學期期中考高一年級 語文試卷試卷分值:150分 考試時間:150分鐘一、閱讀(70分)(一)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我們常引以為豪的是,中華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續至今的偉大文明。今天我們中國的種族和文化與五千多年前是一脈相承的,而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的文明后來都中斷過。四個古文明都勃發于北緯30°左右的大河沖積平原,都是依靠栽培旱地糧作的灌溉農業,都創造了文字,都建立了等級制度,都面臨著游牧民族的侵襲……大家既然擁有這么多共同點,那為何卻有著不同的發展命運?還有古羅馬文明,歐亞大陸另一端的發達農業文明,其發源地今天的文化樣貌與當初相比已是面目全非。倘使一個漢代人在一千年后的唐代復活,他仍會感到舒適自在,因為兩個朝代從語言、文字、儒家學說、祖先崇拜到國家管理都是相同的。如果有位公元前1世紀的羅馬人于公元1000年的歐洲復活,他一定會驚訝于眼前嶄新而奇特的一切。假若換成是一位唐末的吳越人在一千年后的清末返生,他看到的那個江南依然大同小異,而如果是位歐洲人則會見到天翻地覆的反差,怕是要驚掉下巴。為何中華文明走上了迥異的演進道路?眾所周知,我們黃河流域早期靠的是粟作,其他三個文明靠麥作。不過粟作文明與麥作文明的差別有限,小米常用作煮粥,小麥多用來磨面,況且我們的旱作是同時包含了粟和麥的旱作。真正的差異在于,我們不是旱作獨自在戰斗,而是有水稻與之并肩作戰。水稻與旱作這一對好搭檔,無論在旱澇還是寒暑上都是強烈互補關系。在萬邦并列的時代,一個小國去攻打另一個小國,不一定是因為有多么大的爭霸雄心,可能只是為了奪取山下或對岸的一片與自己不一樣的農田,這樣就算是原有的田地歉收,還能指望收成較好的另一片。那個時代,一個國家要長期生存,一個文明要延續不斷,就必須同時掌控多種類型的農業區域。在五千多年以前,是稻作發出的第一道文明曙光劃破了東亞的漫長暗夜,有可能激發了,至少是影響了最早的黃河旱作文明。旱作創造了中華文明的輝煌高峰,但也碰到了所有旱作文明通有的后繼乏力問題。當北方的沙化和鹽堿化像一頭灰犀牛漸行漸近之時,幸虧南方稻作正漸入佳境,水田是越耕越肥,保障我們文明發展的物質基礎依然穩固。不斷走上坡路的稻作最終在唐末引發了全國經濟重心的南移,緊接著的是文化重心的南移,后者始于東晉興于晚唐而定于南宋,民族文化在旱作文化搭建好的基本骨架上又得到了稻作文化血肉的極大充實。此后,南方稻作和北方麥作開始攜手催動我們的文明腳步繼續邁進。所以說,中華文明是旱作和稻作雙臍帶滋養的文明,長江黃河兩條龍相互競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并相互融合,因而包藏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活力。我們再來對比一下世界上最古老的幾大農耕區的面積:尼羅河三角洲2.4萬平方千米;兩河平原20萬平方千米;印度河平原27萬平方千米,但包含了許多沙漠地帶。華北平原多大?現在有31萬平方千米,南邊連著20萬平方千米的長江中下游平原,還沒算上黃土高原的廣大宜農區域。農耕區幅員遼闊,面積大到一定程度就能決定命運的不同。首先,當然意味著糧食多,人口多。黃河不時泛濫成災,游牧民族又不時縱馬南侵,這兩大隱患都令中原的華夏民族必須實現政治的統一,直至高度的集權,以便組織起來辦大事。農業民族人口基數大了,即使打進來的游牧民族能成功奪取政權,也無法實行滅絕政策,占人口少數的執政民族最終總是難以擺脫被漢文化的汪洋大海浸潤同化的宿命。其次,面積越大抗災能力越強。幅員遼闊就能包含多種氣候類型和流域類型。其他幾個文明區都處在單一氣候帶內,只可種同一類糧食作物。尼羅河和印度河雖是南北流向,但其農業高度集中在末端狹小的三角湖。我們則地跨溫帶、亞熱帶及熱帶。其他三大文明都是一條河。我們有兩條大河,且為東西流向,在中下游距離最近時也相隔400多千米,形成了平行相鄰的黃河流域旱作區和長江流域稻作區。此等地理形勢對國家的糧食安全意義重大,使得統治者在轄境之內調劑余缺、優配資源的回旋空間很大。再次,面積大等于戰略縱深大。從長城邊上的張家口到長江邊上的南京城,直線距離超過1000千米,還跨越長江天險。退一步講,即便侵略者的鐵蹄能直抵長江北岸,經一路抵抗消解也成強弩之末了。從南朝的宋齊梁陳到南明的小朝廷,南方稻作區一次又一次地成為庇護文化精英和延續中華文明的避風港。相較之下,其他文明古國,包括古羅馬帝國,缺乏可以退避迂回的余地,更容易被北方蠻族一竿子捅到底,橫掃文明腹地,帶來種族成分、生產生活方式和社會文化形態上的全面劇變。不過,以上兩個原因并不能解釋所有疑問。我們還應看到,東亞農耕區得天獨厚,全都位處降水豐沛且雨熱同季的季風區。埃及開羅的年降水量僅20多毫米,伊拉克巴格達的年降水量在150毫米上下,我國北京在600-700毫米之間,南京則達1100毫米,我們的農業用水并非單純依賴河水或井水灌溉。然后,我國的大平原農業極利于形成統一的民族、語言和文化。不管是北方人稱帝還是南方人掌權,都不影響全民族的文化根基。(摘自王宇豐《水稻的故事》)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這三個古文明都中斷過,只有中華文明延續至今,從未中斷。B.“無論在旱澇還是寒暑上都是強烈互補關系”中的“互補”,是指水稻耐澇、耐暑,旱作耐旱、耐寒,二者是互補關系。C.南方稻作種植面積越來越廣,使得我國的經濟重心和文化重心在唐朝開始南移,推動了中華文明不斷向前發展。D.黃河與長江呈東西流向,相隔甚遠,形成了平行相鄰的不同類型農作區,這種地理優勢對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2.根據原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代人在唐代可以生活得舒適自在,唐末的吳越人在清末仍能對江南感到熟悉,都可以證明中華文明是一脈相承的。B.從第二段內容可知,當今世界上任何一種文明想要不中斷地處延續下去,必須同時掌控多種類型的農業區域。C.“面積大到一定程度就能決定命運的不同”,說明農耕區面積的大小直接關系到該區域文明的未來發展方向。D.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文明都是依靠麥類種植滋養出的文明。因此這三種文明都存在后繼乏力的問題。3.下列各項中,最適合作為論據支撐文中畫線句觀點的一項是( )A.秦朝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國家,為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B.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中國傳統文化雖然也會遭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但這種沖擊不可能使中國傳統文化消亡。C.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逐漸與道教、儒教等本土信仰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D.北魏孝文帝統一中原以后大力推行改革,加強鮮卑族與漢族融合,使北魏進入到以漢文化為價值核心的中華文化系統。4.為什么說中華文明是旱作和稻作雙臍帶滋養的文明?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概括。5.科普文和科學論文一樣,也同樣要求具有邏輯性和嚴謹性。本文是怎樣體現這兩個特點的?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說明。(一)閱讀 Ⅰ 答案:C 答案:B 答案:D 答案:①稻作與旱作在旱澇、寒暑上形成強烈互補,為文明延續提供物質基礎;②旱作文明遇到后繼乏力問題時,南方稻作發展良好,保障了文明發展;③稻作引發經濟、文化重心南移,充實了民族文化;④后來南方稻作和北方麥作攜手推動文明繼續發展。 答案:①邏輯性:文章開篇提出中華文明延續的問題,然后從農業類型(旱作與稻作)、農耕區面積、地理氣候等方面逐層分析原因,最后總結,論證思路清晰,層層遞進;②嚴謹性:運用具體數據(如農耕區面積、降水量)增強說服力,表述準確(如 “始于東晉興于晚唐而定于南宋” 明確時間節點),對文明延續原因的分析全面,不絕對化。 (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文本一:橫禍【俄國】安東 巴甫洛維奇 契訶夫摘自里果夫斯科 切爾烈傅斯基銀行的大事記:“我困了!”我在銀行里坐著,暗想,“那我就回家去,躺下睡覺吧。”“多么快活啊!”我草草吃過飯。站在我的床前,小聲說,“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真是好啊,好得很!”我不住地微笑,伸懶腰,在床上躺著舒舒服服,好像曬太陽的貓。我閉上眼睛,開始睡覺。我閉著的眼睛里仿佛有些螞蟻爬來爬去。我的頭腦里有一團霧在旋轉,有些翅膀在扇動,一些白毛從我腦袋里飛出去,騰上天空……天上有些棉花降下來,鉆進我的腦袋……一切都那么大,那么軟,毛茸茸,霧蒙蒙的。那團霧里有些小人東奔西跑。他們跑一陣,轉來轉去,隱到霧的后面,消失了。臨到最后一個小人不見了,摩耳浦斯【注】的工作大功告成,我卻打個冷戰,驚醒了。“伊凡 奧西培奇,到這兒來!”不知什么地方有人大叫一聲。我睜開眼睛。隔壁房間里有腳步聲,有開酒瓶的聲音。我在床上翻個身,拉起被子來蒙上頭。“我愛過您啊,現在也許還愛您……”隔壁房間里有個男中音唱起來。“為什么您不添置一架鋼琴呢?”另一個聲音問道。“這些魔鬼,”我嘟噥說,“不讓人睡覺!”那邊又開酒瓶,盤盞叮叮當當地響起來。有人邁步走路,靴后跟上的馬刺發出聲響。房門砰的一聲關上。“季莫費依!你很快就能把茶飲燒好吧?快著點,老兄!另外還得拿菜碟來!怎么樣,諸位先生?咱們按基督徒的規矩辦事吧,各人喝一小杯。……蜻蜓小姐,羊蹄小姐,我求求你們。”酒宴在隔壁房間里開始了。我把頭埋到枕頭底下去。“季莫費依!要是來了個高身量的金發男人,穿著熊皮大衣,你就告訴他說,我們在這兒……”我啐口唾沫,跳起來,敲幾下墻。隔壁房間里就靜下來。我又閉上眼睛。于是螞蟻爬來爬去,還有白毛、棉花。……可是,唉!過一分鐘他們又大聲吼叫了。“諸位先生!”我用懇求的口氣喊道,“這太不像話了!我求求你們!我有病,要睡覺。”“您自管睡您的,誰也沒有攔著您。要是您有病,那就該出外去找大夫!‘騎士的愛情和榮譽啊……’”男中音唱起來。“這多么愚蠢!”我說,“愚蠢極了!”“我請求您不要說廢話!”一個蒼老的聲音隔墻響起來。“莫名其妙!居然跑出發號施令的人來了!好一個大人物!可您到底是什么人?”“少說廢話!”“大老粗!灌飽了白酒,就哇哇地嚷!”“少說廢話!”蒼老沙啞的聲音重復了十來回。我在床上不住翻身。我想到那些閑散的浪子害得我不能睡覺,怒火就漸漸地升上來。……那邊開始跳舞了。……“要是你們再不安靜下來,”我叫道,氣憤得上氣不接下氣,“那我就打發人去叫警察來!來人吶!季莫費依!”“少說廢話!”蒼老的聲音又一次叫道。我跳起來,像瘋子似的跑到隔壁房間里去。我打定主意,無論如何非達到我的目的不可。那邊正在灌酒。桌子上放著些酒瓶。一些人圍著桌子坐著,眼睛像龍蝦似的突出。房間深處的長沙發上,有個禿頂的小老頭半倚半躺著。一個金發女郎把頭靠在他胸脯上。他瞧著我旁邊的那面墻,扯開破鑼般的嗓子嚷道:“少說廢話!”我張開嘴,剛要罵人,可是……哎呀,不得了!我一看,原來小老頭就是我工作的那家銀行的經理。一剎那間,我的睡意,我的憤怒,我的高做,一齊從我身上飛掉了。我從隔壁房間里跑出來。足足有一個月之久,經理一眼也不看我,一句話也不對我說。我們互相躲避。過一個月他側著身子走到我桌子跟前來,低下頭,瞧著地板,說:“我本來以為……本來指望您自己會識趣。不過現在我看出來,您并沒有那種打算。嗯……您不用激動。您甚至可以坐著。我認為,我們兩個人不能再在一處共事了。您在布爾狄興公寓里的那種舉動……您把我的外甥女嚇壞了。您明白?那么,把您的工作移交給伊凡 尼基契奇吧。”然后,他抬起頭,從我身邊走開了……我完蛋了。(有刪改)【注】希臘神話中的睡神。文本二:契訶夫在進行小說創作時,有意識地進行革新。在篇幅上,他盡量壓縮時空,在極短篇幅內突出一個獨立的情節,并且以大量人物的心理自白和相互對白來展現一個在現實基礎上適度夸張的故事,開創了一種獨有的抒情心理小說,同時亦展現了一種具有戲劇化特征、帶有戲劇化魅力的小說創作形式。此外,戲劇本身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戲劇與小說的緊密聯系,都是契訶夫在小說中普遍運用戲劇元素的原因。讓 雅克 貝爾納曾這樣評價契訶夫:“他的每一篇小說都是一出小小的戲。有一些只在短短幾頁紙上,濃縮出一部精雕細琢的微型戲劇。”正是契訶夫對戲劇元素巧妙而熟練的運用,我們讀者,才能在其小說里品到一幕幕精彩的戲劇,即使書已合,幕已落,腦海里依舊還上演著那一場場的熱鬧喧嘩。而這,正是契訶夫小說獨有的戲劇化魅力所在。(摘編自戴晶鈺、沙麗娜《夜空里的繁星——淺析契訶夫小說的戲劇化》)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摘自里果夫斯科 切爾烈傅斯基銀行的大事記”這句補注獨句成段,交代下文所敘故事的出處,起到增強故事真實性的作用。B.“螞蟻爬來爬去”“霧在旋轉”“翅膀在扇動”“棉花降下來”等這些幻化意象的接連出現,生動形象地渲染了“我”漸濃的睡意。C.“少說廢話!”這一蒼老的聲音在文中反復出現,起到設置懸念、前后照應、推動情節發展、刻畫人物形象性格等多方面的作用。D.“我”是個正派的銀行職員,沒有參加隔壁房間同事的酒宴,一是因為“我”生病,二是因為“我”不屑與花天酒地、聲色犬馬之徒為伍。7.下列對文本一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我不住地微笑,伸懶腰,……好像曬太陽的貓”運用神態、動作描寫,以及比喻手法,寫出了“我”擺脫了令人厭惡的工作后的狀態。B.“眼睛像龍蝦似的突出”“扯開破鑼般的嗓子”這些夸張化比喻句勾勒出人物外貌、話語的主要特點,意在突出宴飲者的粗獷、率性。C.小說畫橫線段落插敘了“我”被銀行經理辭退的真相,連用八個“您”字,表明經理對“我”的嘲諷,凸顯經理的虛偽、裝腔作勢。D.小說以“我完蛋了”這個短句結尾,干凈利落,戛然而止,滿含自嘲意味,揭示了小人物被肆意欺凌的可悲命運。8.文本一中“我”對隔壁房間里的人前后用了多個不同的稱謂,作者敘事時為什么要這樣變換稱謂?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9.結合文本二內容,請簡要分析《橫禍》的戲劇化魅力的具體表現。(二)閱讀 Ⅱ 答案:D 答案:D 答案:①起初用 “這些魔鬼”“他們”,體現 “我” 被打擾的憤怒和不滿;②后來用 “大老粗”,表現 “我” 對他們粗俗行為的鄙視;③最后發現是經理后,不再有稱謂,體現 “我” 的震驚和恐懼。稱謂的變換反映了 “我” 情緒和態度的變化,推動情節發展,刻畫人物心理。 答案:①情節集中:故事圍繞 “我” 因鄰居吵鬧引發沖突,最終被辭退展開,情節獨立緊湊;②人物對話多:通過 “我” 與隔壁房間人的對話推動情節,展現人物性格;③戲劇沖突強:“我” 與鄰居的沖突、“我” 與經理的矛盾,充滿張力;④結尾有戲劇效果:“我” 因得罪經理被辭退,結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引人深思。 (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乾隆末,左都御史某公與大學士和珅有連,然非闇于機者,窺和珅且敗,不能決然舍去,不得已,乃托于騃頹[注]。川、楚匪起,疏軍事,則薦其門生王曇能作掌中雷,落萬夫膽。自珅之誅也,新政蕭然,比珅者皆詔獄緣坐。某公既先以言事騃避官,保躬林泉,而王君從此不齒于士列。君既以此獲不白名,中朝士大夫頗致毒君。君亦自問已矣,乃益放縱。每會談,大聲叫呼,如百千鬼神,奇禽怪獸,挾風雨、水火、雷電而上下,座客逡巡引去。以故大江之南,大河之北,南至閩、粵,北至山海關、熱河,販夫騶卒,皆知王舉人。矮道人者,居京師之李鐵拐斜街,或曰年三百有余歲矣,色如孩,臂能掉千鈞,王君走訪之,道人無言,君不敢坐。跽良久,再請,道人乃言曰:“京師有奇士,非汝所謂奇也。夜有光如六等星,青霞繞之,青霞之下,當為奇士廬,盍求之?”王君知非真,笑曰:“如師言哉!”已巳春,見龔自珍于門樓胡同西首寓齋。是日也,大風溟溟,多塵沙。時自珍年十有八矣,君忽嘆息起,自語曰:“師乎,師乎!殆以我托若人乎?”遂與自珍訂忘年交。初君以稚年往來諸老輩間狂名猶未起老輩皆禮之。至是老者盡死,同列者盡絕,君無聊甚,故頻頻與少年往來,微道人,亦得君也。越八年,走訪龔自珍東海上,留海上一月。明年遂死,則為丁丑歲。自珍于是助其葬,又為之掇其大要而志其墓曰:君姓王氏,名曇,又名良士,字仲瞿,浙之秀水人,乾隆五十九年舉人也。其為人也,中身,沈沈勞逸,懷思徘惻;其為文也,一往三復,情繁而聲長;其為學也,溺于史,人所不經意,累累心口間。其為文也,喜臚史;其為人也,幽如閉如,寒夜屏人語,絮絮如老嫗,匪但平易近人而已。其一切奇怪不可邇之狀,皆貧病怨恨,不得已詐而遁焉者也。卒年五十有八,有集若干卷。(節選自龔自珍《王仲瞿墓表銘》)材料二: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節選自龔自珍《病梅館記》)[注]騃顛:瘋癲,精神失常。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初A君B以稚年C往來諸老輩D間E狂名猶未起F老輩G皆禮之。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比,依附,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比及三年”的“比”意思不相同。B.跽,長跪,與《鴻門宴》中“項王按劍而跽曰”的“跽”意思相同。C.殆,恐怕,與《齊桓晉文之事》中“殆有甚焉”的“殆”意思相同。D.微,沒有,與《燭之武退秦師》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微”意思不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王曇的名聲傳遍了大江南北,南及閩、粵一帶,北至山海關、熱河等地,連販夫走卒都知道他,是因為他精通奇術。B.矮道人對王曇說京師有奇士,讓他到京城與龔自珍結交,后來王、龔二人結為忘年交,印證了“青霞奇士”的預言。C.材料一中王曇晚年放浪形骸,材料二中梅花“斫”“刪”“夭”“鋤”“遏”的遭遇,都體現了被動反抗的悲劇性。D.材料一痛惜奇士困厄,材料二感慨“病梅”之禍,兩則材料都反映了龔自珍對社會痼疾的洞察和敢于發聲的士人風骨。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其一切奇怪不可邇之狀,皆貧病怨恨,不得已詐而遁焉者也。(2)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鴻門宴》)14.有評論認為“王曇”和“病梅”二者的境遇有相似之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三)閱讀 Ⅲ 答案:A、E、F 答案:D 答案:D 答案: (1)他所有那些奇怪不可接近的樣子,都是因為貧困、疾病、怨恨,沒有辦法才假裝狂放來逃避的。 (2)淺陋無知的小人勸我說:“把守住函谷關,不要讓諸侯進來,秦國的土地就可以全部占領而稱王了。” 14.答案:①王曇因牽連而名聲受損,被士大夫排斥,不得不以狂放姿態逃避;病梅被文人畫士扭曲形態,失去自然本性。②二者都因外界壓力而改變本真,體現了在不合理社會環境下的悲劇性。 (四)閱讀Ⅳ(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次韻家叔陳與義袞袞諸公車馬塵,先生孤唱發陽春。黃花不負秋風意,白發空隨世事新。閉戶讀書真得計,載肴從學①豈無人。只應又被支郎②笑,從者依前困在陳③。[注]①載肴從學:《漢書·揚雄傳》中記載,揚雄家貧嗜酒,有求學的人帶著酒肴跟隨他學習。②支郎:東晉高僧支遁,以清談聞名。③困在陳:《論語·衛靈公》中記載,孔子在周游列國時,在陳國遭遇困境,糧食斷絕,隨從弟子饑餓不堪,但孔子仍堅持講學。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車馬塵”與“孤唱發陽春”對照,寫出了詩人對孤高清雅精神境界的贊許。B.“閉戶讀書真得計”運用夸張手法,強調了詩人對靜心讀書、專注學問的認可。C.“只應又被支郎笑”使用典故,含蓄蘊藉,流露出未能擺脫世俗紛擾的情緒。D.全詩多處運用對比手法,語言凝練而內蘊深厚,展現了宋詩以理趣見長的特征。16.某同學認為“黃花不負秋風意,白發空隨世事新”體現了家叔復雜的情感,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四)閱讀 Ⅳ 答案:B 答案:①“黃花不負秋風意” 寫菊花不辜負秋風,綻放枝頭,表達對菊花堅韌品格的贊美,也暗含家叔堅守自我的欣慰;②“白發空隨世事新” 寫白發徒然隨著世事變遷而增多,表達對時光流逝、世事變遷的感慨,以及自身無所成就的惆悵。兩句結合,體現了家叔復雜的情感。 (五)名句名篇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中,描寫洞庭月色上下通明的“________”,與彰顯光明坦蕩胸懷的“_________”相互映襯,表現了詞人磊落的人格。(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冉有在陳述自己的志向時,用“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他“禮樂治國”的謹慎態度。(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化用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五)名句名篇默寫 答案: (1)表里俱澄澈;肝肺皆冰雪 (2)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3)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自商業化以來,鋰電池始終受限于一個根本性矛盾:正極材料中預存的鋰離子既是能量載體,也是壽命的“沙漏”——隨著充放電次數的增加,(甲),即便電極材料完好無損,電池也會因“鋰枯竭”而失效。而且,電池的大規模報廢,既造成資源的浪費,(乙)。復旦大學彭慧勝團隊獨出新裁地采用了人工智能輔助的全新能源分子設計方法,他們穩扎穩打,按步就班,經過四年多的探索,成功結合AI和有機電化學,將分子結構和性質數字化,通過引入有機化學、電化學,材料工程技術方面的大量關聯性質,構建數據庫,利用非監督機器學習,進行分子推薦和預測,最終獲得了鋰離子載體分子——三氟甲基亞碳酸鋰。這個消息不徑而走,震撼了AI業界。此次科研人員讓電池“延壽”,展現了AI for Science的無限潛力。目前鋰載體分子已通過初期實驗驗證,預計在電池總成本中占比不到10%,具備大規模商用潛力,可用于補鋰、儲能、光儲一體化。團隊正力爭將技術轉化為產品和商品,助力國家在新能源領域的引領性發展。從源頭解決電池大規模報廢的問題,使產業生態走向智能化,環保化。18.下列各項中的引號與文中“沙漏”的引號,作用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閱讀這些文章,看作者是如何層層辯駁剖析,并給出“藥方”的。B.蘩漪喊來周樸園并且自揭丑事,讓他看這是怎樣一個“體面的家庭”。C.《紅燭》使用了“蠟炬”這一古典意象,并賦予了它嶄新的含義。D.有學者認為這種“單穎果作物”制種困難,根本無法應用于生產。19.請在第一段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20.文中第二段有三處錯別字,請找出來并加以改正。21.末段中加點的詞語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請對此簡要分析。22.請為文段擬一個標題,要求概括文段內容,同時運用至少一種修辭手法,不超過20個字。二、語言文字運用 答案:A 答案:(甲)鋰離子會逐漸減少;(乙)又造成環境的污染 答案:“獨出新裁” 改為 “獨出心裁”;“按步就班” 改為 “按部就班”;“不徑而走” 改為 “不脛而走” 答案:“目前” 限制時間,說明是現階段的情況;“預計” 表示推測,不確定;“不到 10%” 準確說明占比范圍;“力爭” 體現努力的態度。這些詞語使表述更準確,符合實際情況。 答案:AI 助力鋰電池 “延年益壽” 三、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庖丁說:“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又說:“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庖丁的話引發了你對“道”和“技”怎樣的思考?請結合自身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