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山西省臨汾市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聯(lián)考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康嵐:您最早在什么時候提出“附近”這個概念?為什么想到提出這個概念?項飆:我第一次提“附近”應該是在2019年夏天,我跟許知遠在“十三邀”節(jié)目上的對話。當時好像是在談現(xiàn)代人的時空觀念,為什么現(xiàn)在人們對快遞小哥遲到兩分鐘會非常不耐煩?我們說到現(xiàn)代生活完全是被時間邏輯統(tǒng)治了,空間邏輯消失了。原來我們對時間的理解是通過人的行動,比方說我和你的距離是一袋煙的工夫,或者說這個距離是從你家走到荷塘邊上的那個工夫,其實時間很大程度上是通過空間來衡量的。但在工業(yè)化之后,抽象時間也就是鐘表時間變得非常重要。當這種抽象時間統(tǒng)治了我們的生活,空間就完全變成了附屬性的東西。對快遞小哥遲到兩分鐘會非常不滿,是因為你根本不考慮他是從空間中哪個點到餐館拿了東西,以及路上的交通是怎樣的、進你家小區(qū)的門時他要跟保安怎樣交涉,這些經歷性、空間性的東西,你是不管的,你要的就是那個東西要在你規(guī)定的時間內送到你的手里。這種心態(tài)是“時間的暴政”造成的。在這樣的場景下,我提到“附近的消失”。“附近”這個空間的消失,一方面是因為“時間的暴政”,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里面建立自己對世界的感知越來越通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則,而不是通過對自己周邊的感知來理解。比如,你的鄰居是干什么的,樓下打掃衛(wèi)生、門口賣水果的人是從哪里來的,他們家在哪里,如果家不在這里,一年回幾次家,他們的焦慮和夢想是什么。這些人對你的生活很重要,因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由他們來組織的,沒有他們,我們的生活不能夠正常運行。但是,我們對這些“附近”經常是視而不見的。這個“附近”,它是一個空間,它的有趣在于它有很強的社會性,它是你這個社會主體的物質基礎,把你托起來。在這里面,有很多很細密的又很復雜的、看似好像不重要的但其實是很重要的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所以我提出,要關注“附近”。一方面是要重構自己的生活,將自己從“時間的暴政”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是在主觀意識上,要重新樹立一種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我對這些話題的表達,既有描述性,也有針對性。后來大家覺得“附近”值得討論,大概是因為它的確有針對性。康嵐:您說過,“重建附近”不是一種論述,而是一種勸說,尤其是對年輕人的勸說。為什么“附近”對年輕人尤其重要?項飆:當時我好像還提到,年輕人關心的就是兩極。一方面他們非常關注自我,比如考試、畢業(yè)以后去哪里等,對這些問題很焦慮,但是另一方面,通過社交媒體,他們又非常關心遠方,比如全球的一些危機、民族的興盛,這些由各種抽象說法形成的宏大敘事,造成了社交媒體上各種辯論中很大的情緒波動。但是人們對自己周邊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樣的,認知反而是很模糊的。我覺得,如果一個人對身邊的事情都講不清楚,那他講遠方的事情肯定也講不出什么意思來,因為他缺乏對人的經驗進行洞察的能力,他講來講去都是書面上的詞語。所以,從一個教師的角度,我覺得,學生不懂得“附近”,也就不可能懂得世界。我在想,“附近”這個概念為什么后來會引起反響,比較重要的原因是它點出了一個癥結,就是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的生活是失控的。一方面,年輕人覺得社會非常復雜,充滿不確定性,他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他又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選擇,特別是從小地方出來的或者說一般家庭的孩子,只有考學這一條路,這造成他很累,但又不知道未來究竟能不能獲得他要的東西,因為他覺得這個世界一旦超出他那個“泡泡”,是一個好像特別不能把握的世界。從這兩重意義上來講,年輕人都覺得不能夠控制自己的生活。當覺得自己的生活失控,感到焦慮、勞累、恐懼和無意義時,他會產生一種很自然的愿望,就是要重新在生活里找到一個抓手,重新找到一個錨、一個立足點。那這個立足點是什么呢?我覺得,大家在“附近”這個意象里看到了一種可能,覺得“附近”可能是一個新的抓手和立足點,是大家重新建立對生活的可控感,至少是可知感的一個基礎。康嵐:為什么“附近”能夠滿足這一點?項飆:因為“附近”跟地方、跟社區(qū)、跟小區(qū)、跟群體、跟部落都不一樣,“附近”不是一個有邊界的單位。跟“附近”最接近的單位可能是社區(qū),但在社區(qū)里面是一群相對固定的人,它有相對固定的邊界,內部的關系是穩(wěn)定的,人員是相對同質的。但“附近”不一樣,就像我前面說的,在“附近”,你要看到那些賣菜的、賣早點的、搞保潔的;而且這個“附近”是跟著你走的,你走到哪里,“附近”就跟到哪里。所以“附近”跟社區(qū)不一樣:第一,它很強調人的具體的經驗,強調你怎么去看它;第二,“附近”不是一個可以行政化的、可以去客觀描述的單位,“附近”是以你為中心的。在這個意義上,可能“附近”有它特別的使用價值吧。(摘編自《“重建附近”:年輕人如何從現(xiàn)實中獲得力量?——人類學家項飆訪談(節(jié)錄)》)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現(xiàn)代人對時間邏輯的重視以及對空間邏輯的忽視,可能會導致“時間的暴政”。B.從個人小天地進入社會,并對未來發(fā)展做準備,能增強年輕人對生活的可控感。C.相比社區(qū),“附近”邊界更靈活,更強調個體經驗,也更值得我們重視和認識。D.“附近”包含著細密而復雜的社會關系,是我們生活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鄉(xiāng)土社會的人們在熟人社群長大且不輕易流動,與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不同,他們對“附近”的認知比較具體清晰。B.畫線句通過對被訪者觀點的引述拉近雙方的距離,又為話題的自然過渡做好鋪墊,體現(xiàn)提問者對訪談較強的掌控力。C.項飚回答時經常用“一方面”“另一方面”和“可能”,作為人類學家的他思路很清晰,也比較注重語言的嚴謹性。D.重新樹立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需要減少對宏大敘事的關注,積極投入到對自己周邊生活的具體感知之中。3.下列選項中,與項飚提出的“重建附近”的概念不相符的一項是( )A.去早市上買水果和蔬菜 B.在某網站的一個粉絲群聊天C.在社區(qū)圖書館參加讀書小組 D.到另一個城市參加馬拉松比賽4.請根據訪談內容,把表格補充完整。5.項飆在訪談中提到,他對話題的表達“既有描述性,也有針對性”。請結合訪談分析其表現(xiàn)及效果。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百鳥朝鳳肖江虹那是我一生中見到的最大的霧,天地都給吃掉了。一眼的白,那白還泛著濕。我沒有見過有這樣氣勢的大霧,呼吸都不順暢了。你們兩個進來。師傅在里屋喊。師傅說今天霧大下不了地了,正好他有事情要交代。師傅從床下拉出一個銹跡斑斑的鐵皮箱子,他打開箱子,里面都是嗩吶。師傅彎下腰不停地翻檢著箱子里面的家伙什,挑啊揀啊,終于,他抽出了一支略短一些的嗩吶,把嗩吶放進嘴里,嗩吶就發(fā)出長長的一聲——嗚。師傅直起腰來,把嗩吶遞給我身邊的藍玉,說先把它吹響,我就教你基本的調兒。藍玉當時的樣子我都沒法子形容,接過嗩吶的那一刻,我看見藍玉握著嗩吶的手在輕輕地抖動,然后他笨拙地把嗩吶塞進嘴里,腮幫子一鼓,嗩吶就放出來一個悶屁,又一鼓,又出來一個悶屁。我就定定地盯著師傅的手,希望他能抓住一支長的嗩吶不放,再放到嘴里試一試,然后遞給我。但我是不會像藍玉那樣沒有一點定力,當場就放幾個悶屁顯擺的,我會找個沒人的地頭悄悄放。師傅是拿出了嗩吶,拿出來還不止一支,拿一支出來,他先是吹吹,然后卷起袖口擦拭一番,又放回去,又撿起一支吹拭一番,照例又放回去。“砰”的一聲,師傅合上了他的箱子……我沒有吹上嗩吶。我走了,我要回家了。我背著行李邊走邊哭,我悲傷極了,我這輩子怕是當不上嗩吶匠了。我覺得我最對不起的人就是水莊的游本盛了,他一心一意地送他的兒子學嗩吶,可他的兒子學了差不多半年,連用嗩吶放兩個悶屁的機會都沒有。拐過彎,我聽見路坎下有說話的聲音。踮起腳,我看見老莊叔正領著一群人在他的新房上夯草。干活的人里還有水莊的游本盛。我悄悄地從火棘樹下鉆過去,把身子隱在草叢里。以前我還沒看出天鳴這娃是吹嗩吶的料呢!老莊叔說。天鳴可比我強,我這娃不要平時看他不吭不響的,做起事情來可一點不含糊。父親說,前不久回來還氣粗地給我和他老娘表態(tài),要吹《百鳥朝鳳》呢!老莊叔覺得父親在吹牛。就說,《百鳥朝鳳》!《百鳥朝鳳》!我都好多年沒聽過了,上一次聽還是十多年前,那場面,至今還記得,焦三爺坐在棺材前的太師椅上,氣定神閑地吹了一場,那個鳥叫聲喲!活靈活現(xiàn)的。等天鳴學回來了,我讓他吹給你們聽。父親許愿。我就是擔心,天鳴有沒有那個福氣,這《百鳥朝鳳》一代弟子就傳一個人呢。老莊叔說。你們可以不相信天鳴,我是相信我的娃的。父親說。我蛇樣地從草叢里梭出來,我不想回家了,我想吹嗩吶,從來沒有像此刻這樣想吹嗩吶。回到土莊,師傅正在院子里磨刀。看見我失魂落魄地站在院子邊的土墻下,師傅把嗩吶遞給我,是一支小嗩吶,比藍玉的要小,但我已經很滿足了,我終于吹上嗩吶了。師傅很吝嗇,每次教給我的東西都少得可憐,一個調子就要我練習十來天……這樣久了也只會吹一些基本的音調,師傅還一副不依不饒的樣子,每天就只要我盯著幾個調兒吹。就幾個調,我把冬天吹來了。曬花節(jié)剛過,土莊又熱鬧了。人們像槐花串似的往焦三爺?shù)脑鹤永锱埽傅首影嶙雷拥摹S錾祥e逛的路人,就有人招呼:“焦三爺傳聲了!”路上的人一聽,一張臉就怒放了,隨即融入隊伍。無雙鎮(zhèn)的嗩吶班每一代都有一個班主,上一代班主把位置騰給下一代是有儀式的,這個儀式叫“傳聲”,不傳別的,就傳那首無雙鎮(zhèn)只有少數(shù)人有耳福聽到過的《百鳥朝鳳》。總之,那不僅僅是一門手藝,更是一種榮耀,它似乎是對一個嗩吶藝人人品和藝品最有力的注腳。這個儀式最吸引人的還不是它的稀有,而是神秘。在儀式開始之前,沒有人知道誰是下一代的嗩吶王。所以,焦家班所有的弟子都是要參加這個儀式的,連他們的親人都會四里八鄉(xiāng)地趕來參加,因為誰都可能成為新一代的嗩吶王。師傅開腔了:“我這幾年收了不少徒弟,大大小小的,沒給吹嗩吶的丟人。”頓了頓,師傅接著說:“我們吹嗩吶的,好算歹算也是一門匠活,既然是匠活,就得有把這個活傳下去的責任,所以,我今天找的這個人,不是看他的嗩吶吹得多好,而是看他有沒有把嗩吶吹到骨頭縫里。”師傅拿出一個黑綢布袋子,小心翼翼地從里面抽出來一支嗩吶。遠遠的我就感覺到了這支嗩吶該有些年齡了,銅碗閃著耀眼的光,仿佛鍍了一層金,但仔細看,碗壁卻薄如蟬翼,透著輕靈與從容。桿子是老黃木的,木質已經泛出深沉的棕褐色,表面布滿了細密的紋理,被摩挲得發(fā)亮。嗩吶的桿子一般就是白木,能用這樣色澤的老黃木制成的嗩吶,足見它的名貴。“這支嗩吶是我的師傅給我的,它已經有五六代人用過了,這支嗩吶只能吹奏一個曲子,這個曲子就是《百鳥朝鳳》。現(xiàn)在我把它傳下去,我也希望我們無雙鎮(zhèn)的嗩吶匠能把它世世代代地傳下去。”師傅舉著嗩吶說。院子里一點聲音都沒有,我只聽見我的師弟藍玉的喘息聲,所有的眼睛都盯著師傅手里的那支嗩吶。我側目看了看我的師弟藍玉,他緊縮著脖子,腦袋像花骨朵似的。慢慢地,他的脖子被拉長了,成了一朵盛開的鮮花,花朵兒正期待著雨露的降臨,焦慮、渴望在稚嫩的花瓣間涌動著。驀然,盛開的鮮花枯萎了。幾乎就在一眨眼間,正準備迎風怒放的花兒無聲地凋謝了,花瓣起了一層死灰,花稈兒也挫短了半截。這朵剛才還生機蓬勃的花兒,轉眼間鋪滿了絕望的顏色。這時候我的父親,水莊的游本盛在旁邊喊我:“你呆了,師傅叫你呢!”焦家班的傳聲儀式結束后,藍玉很是難過。我知道師傅傳我《百鳥朝鳳》是因為我老實,不傳藍玉是覺得藍玉花花腸子多。其實師傅是不對的,藍玉天分比我好,他確實是比我精靈了一些,可人精靈點有什么不好的呢?藍玉走了,背著一個包袱,狠狠地轉了一個身,留給我一個削瘦的背影。(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師傅交給藍玉一支較短的嗩吶后,幾經挑選卻最終沒有給“我”嗩吶,“我”因此感到十分沮喪,并對自己產生了懷疑。B.父親在眾人面前夸贊“我”并許愿是因為他對“我”的絕對信任和期許,這鼓勵使“我”戰(zhàn)勝挫敗感,最終堅定了學嗩吶的決心。C.“我”與師弟藍玉一起跟隨師傅學習嗩吶,小說通過“我”的成長歷程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技藝的傳承面臨著缺少繼承人的殘酷問題。D.《百鳥朝鳳》“一代弟子只傳一人”,既凸顯了它的稀有和珍貴,也暗示了它會因傳承人的匱乏而走向衰落。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雖沒有直接描寫《百鳥朝鳳》的演奏情形,但通過老莊叔等眾多無雙鎮(zhèn)人的期待襯托了《百鳥朝鳳》的藝術魅力。B.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寫那支吹奏《百鳥朝鳳》的嗩吶,“黑綢布袋子、薄如蟬翼的銅碗、有色澤的老黃木”無不凸顯其名貴。C.文中倒數(shù)第四段作者用“花”的比喻來描寫傳聲儀式現(xiàn)場藍玉等待結果時的狀態(tài),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他從渴望到失望的過程。D.小說運用第一人稱有限視角來敘述傳聲儀式的整個過程,增強了描寫的真實感和緊張感,使事件過程和人物心理生動可感。8.師傅最終選擇“我”作為下一代接班人,這一結果看似出乎“意料之外”,但實則屬于“情理之中”,請結合小說簡要分析。9.文中多次出現(xiàn)“水莊的游本盛”“父親”和“我的父親,水莊的游本盛”幾種稱呼,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這樣使用稱呼的作用。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誼數(shù)上疏陳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shù)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樂與今同,而加之諸侯軌道,兵革不動,民保首領,匈奴賓服,四荒鄉(xiāng)風,百姓素樸,獄訟衰息。大數(shù)既得,則天下順治,海內之氣,清和咸理,生為明帝,沒為明神,名譽之美,垂于無窮。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yè),以承祖廟,以奉六親,至孝也;以幸天下,以育群生,至仁也;立經陳紀,輕重同得,后可以為萬世法程雖有愚幼不肖之嗣猶得蒙業(yè)而安至明也。以陛下之明達,因使少知治體者得佐下風,致此非難也。臣謹稽之天地,驗之往古,按之當今之務,日夜念此至孰也,雖使禹舜復生,為陛下計,亡以易此。(節(jié)選自班固《漢書·賈誼傳》)材料二:賈誼、陸贄、蘇軾,之三子者,跡相類也。贄與軾,自以為誼也;人之稱之者,亦以為類也。贄蓋希誼矣,而不能為誼,然有愈于誼者矣。奚以明其然邪?誼之說:豫教太子以端本,獎廉隅①以善俗,贄弗逮焉。而不但此,傅梁懷王,王墮馬斃,誼不食死,贄弗能也。顧誼之為學,觕②而不純,幾與贄等。而任智任法,思以制匈奴、削諸侯,其“三表五餌③”之術,是嬰稚之巧也;其削吳、楚而益齊,私所親而不慮貽他日莫大之憂,是仆妾之智也;贄之所勿道也。故輔少主、仗節(jié)守義,以不喪其貞者,贄不如誼;而出入紛錯之中,調御輕重之勢,斟酌張弛以出險而經遠也,誼不如贄。是何也?誼年少,憤盈之氣,未履艱屯,而性之貞者略恒疏,則本有余而末不足,斯誼與贄輕重之衡,有相低昂者矣。(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文帝七》)【注】①廉隅:棱角,比喻端方不茍的行為、品性。②觕:粗淺。③三表五餌:賈誼向漢文帝陳獻的防御匈奴之策。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后可以A為萬世B法程C雖有愚幼D不肖之嗣E猶得F蒙業(yè)而安G至H明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垂于無窮”與“四角垂香囊”(《孔雀東南飛》)兩句中的“垂”詞義不同。B.“亡以易此”與“其一人夜亡,告之”(《蘇武傳》)兩句中的“亡”詞義相同。C.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在詩詞、文賦、書法上頗有建樹,其弟為蘇轍。D.“是嬰稚之巧也”與“而劉夙嬰疾病”(《陳情表》)兩句中的“嬰”詞義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賈誼多次上疏陳述政事,他的意見大多是想改變現(xiàn)狀和建立新制度。賈誼說自己考慮了當時的國家形勢,不認同國家已經治理好了的說法。B.賈誼認為當時國家的形勢如同把火種放在柴堆下而柴堆沒有被點燃一樣,看似平安,實則蘊含危機;還指出當時國家制度混亂,不是很有綱紀。C.賈誼說,建立永久安定的局勢,成就長久統(tǒng)治的基業(yè),以此繼承祖業(yè),奉養(yǎng)六親,這是最孝的了;以此造福天下,養(yǎng)育萬物,這是最仁的了。D.材料二認為賈誼與陸贄各有所長。賈誼輔佐少主,仗節(jié)守義,而不喪失其忠貞之志,這是陸贄比不上的;但陸贄認為賈誼的一些做法是“仆妾之智”。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2)而不能為誼,然有愈于誼者矣。奚以明其然邪?14.關于賈誼是否有治國安邦的良策,兩則材料中的說法有不同之處,請簡要分析。三、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柳宗元臨蒸①且莫嘆炎方,為報秋來雁幾行。林邑②東回山似戟,牂牁③南下水如湯。蒹葭淅瀝含秋霧,橘柚玲瓏透夕陽。非是白蘋洲畔客④,還將遠意問瀟湘。【注】①臨蒸:衡陽舊名,為友人盧衡州所在之地。②林邑:古地名,在今越南境內。③牂牁(zāng kē):牂牁江,流經廣西,至廣州入海。④白蘋洲畔客:指南朝詩人柳惲,貶吳興太守后,作《江南曲》云:“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的首聯(lián)點出盧衡州在來信中表示衡陽氣候過于炎熱,他對這個地方難以忍受。B.頷聯(lián)寫出林邑山勢的曲折、高聳,牂牁水的滾燙,突出了作者所在地環(huán)境的惡劣。C.頸聯(lián)使用擬人的手法描寫衡陽的美景,淅瀝蘆葦含著秋霧,玲瓏橘柚透著夕陽的色澤。D.尾聯(lián)用“瀟湘”代指盧衡州,詩人與友人對話問候,回應前文,情感真摯。16.這首詩是柳宗元用來勸慰友人盧衡州的,詩歌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寬慰友人?請結合詩句加以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羲和是神話傳說中為太陽駕車的人,李白《蜀道難》“ , ”兩句就用“羲和駕六龍”的傳說,襯托出蜀道的山高水急。(2)古裝劇中女主人公起床后對鏡梳妝、將花簪上鬢角的情景,總會讓人想到了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中的“ , ”兩句。(3)社日,指古代農民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作為古代的重要節(jié)日,“社”也時常出現(xiàn)在宋代詩詞中,如“ , ”。五、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很多人或許都想過《關雎》中的“雎鳩”是什么動物。課本上的注釋是“魚鷹”,在今天的語境下,魚鷹一般指鸕鶿,但《詩經》里的“雎鳩”并不是它,是鶚。鶚是鷹形目的猛禽,鶚的食譜里幾乎都是魚。鶚的腳爪上布滿倒刺狀鱗片,第四趾可以向后扭轉,這些構造都是為了抓住滑溜溜的魚。如此看來,鶚才是一只 A 的“魚鷹”。①每到繁衍季節(jié),②雌、雄猛禽會同時在天空中上下翻飛、互相追逐,③從而達到互相吸引,④這樣的行為在生物學上被稱為“婚飛”。⑤倘若雎鳩真的是鶚,⑥也許《關雎》便是某個年輕士子看到“纏纏綿綿翩翩飛”的一對鶚時,⑦想到自己暗戀的對象,⑧有感而發(fā)吧……“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崔顥的《黃鶴樓》廣為流傳,湖北武漢的黃鶴樓也因此 B ,但我們真的見過黃色的鶴嗎?春天,鶴會在西伯利亞荒原繁埴。剛出生的幼鶴混身長著黃色的茸毛。秋天,已經長大的幼鶴會跟著父母前往我國長江中下游越冬。這個時候的幼鶴毛色雖然黯淡了一些,( 甲 )。因此當長江中下游的人們看到這些半大的幼鶴時,自然而然地便把它們叫做“黃鶴”。( 乙 ),來年春天又飛回北方。但是這時候,經過時光的洗禮,曾經的“黃鶴”早就變成了“白鶴”或“灰鶴”。這一去不復返的不是“黃鶴”,而是“黃鶴”的青春啊。課文中的動物不僅是文學意象,它們或承載古人的觀察智慧,或映射時代精神。當生物學視角照亮文本,我們既讀懂字句之美,也窺見生命的真相。或許,下一次讀書時,換個視角了解這些動物,故事便有了新的溫度。18.文章第五段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三處并加以改正。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20.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21.文章第三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22.文學作品中的意象常以生物學特征為基礎,通過象征化加工形成獨特寓意。請仿照以下示例,舉一例說明文學作品中動物意象與生物學特征的關系。要求邏輯清晰、語言流暢,不超過70字。示例:雌、雄的鶚在繁衍季節(jié)“婚飛”的生物現(xiàn)象,讓詩人賦予其愛情意味。例如《關雎》中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來為君子追求美麗的女子起興。六、作文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材料一:《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于“冷”和“熱”的解釋如下:冷:溫度低;不熱情;寂靜;不熱鬧。熱:溫度高;情意深厚;受很多人歡迎的;熱鬧。材料二:古人云:“過冷則滯,過熱則躁;冷熱相濟,方得長久。”意思是說,過于冷漠會導致停滯不前,過于狂熱則會失去理智;唯有冷靜與熱情相互調和,才能持久發(fā)展。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C 2.D 3.B 4.①導致;②重建附近;③以“附近”為抓手/立足點;④以個體為中心。 5.①描述性:用生活的例子具體描述“時間的暴政”“附近”等抽象概念。②針對性:針對人們被時間邏輯統(tǒng)治、不再關注附近,年輕人感到生活失控等具體問題發(fā)表意見。③效果:使學術觀點更接地氣、更通俗易懂,也更能激起人們的共鳴、引發(fā)人們的思考。【導語】這篇訪談文章以人類學家項飆的視角,探討 “附近” 這一概念在現(xiàn)代社會的意義及對年輕人的重要性。文中揭示 “時間的暴政” 導致 “附近” 消失,年輕人過度關注自我和遠方,忽視周邊生活。項飆提出 “重建附近” 是重構生活、讓年輕人重獲生活可控感的關鍵。文章結合對話與案例,兼具描述性與針對性,引發(fā)讀者對 “附近” 的思考與共鳴。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C.“也更值得我們重視和認識”錯誤。由原文“在這個意義上,可能‘附近’有它特別的使用價值吧”可知,原文有限制語“在這個意義上”,而且原文還有“可能”,并沒有“更值得重視和認識”的意思。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D.“需要減少對宏大敘事的關注”錯誤。由原文“如果一個人對身邊的事情都講不清楚,那他講遠方的事情肯定也講不出什么意思來”可知,并不是要求年輕人減少對宏大敘事的關注,而是要他們關注宏大敘事的同時也要關注“附近”,選項屬于無中生有。故選D。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B.“在某網站的一個粉絲群聊天”與項飆“重建附近”的主張不相符。根據訪談內容,“附近”強調的是具體的、空間性的社會關系,如鄰居、樓下商販等,而某網站的粉絲群是一個虛擬的、非空間性的社交平臺,不屬于“附近”的范疇。故選B。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圖表信息的能力。①根據訪談內容“‘附近’這個空間的消失,一方面是因為‘時間的暴政’,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里面建立自己對世界的感知越來越通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則,而不是通過對自己周邊的感知來理解”可知,“時間的暴政”和抽象概念的過度使用是造成“附近消失”的原因,原文是由果溯因,表格是由因導果,因此轉換表述,可以說這兩個原因導致了“附近的消失”,即人們對周邊生活的忽視。故可填“導致”。②訪談“所以我提出,要關注‘附近’。一方面是要重構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是在主觀意識上,要重新樹立一種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可見項飆提出“重建附近”是為了讓人們從“時間的暴政”中解放出來,重新關注周邊的社會關系。故可填“重建附近”。③原文中說“……覺得‘附近’可能是一個新的抓手和立足點,是大家重新建立對生活的可控感,至少是可知感的一個基礎”,可見年輕人需要通過關注“附近”來重新建立對生活的可控感和可知感。故可填“以‘附近’為抓手/立足點”。④原文中說“第一,它很強調人的具體的經驗,強調你怎么去看它;第二,‘附近’不是一個可以行政化的、可以去客觀描述的單位,‘附近’是以你為中心的”,此處所填內容是與第一條“強調具體經驗”相并列的要素,故可從第二點信息中得知:“附近”是以個人為中心的空間概念,強調個人的具體經驗和視角。故可填“以個體為中心”。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體裁特征的能力。①描述性:以“對快遞小哥遲到兩分鐘會非常不滿”這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來說明這種心態(tài)是“時間的暴政”造成的;用“你的鄰居是干什么的,樓下打掃衛(wèi)生、門口賣水果的人是從哪里來的,他們家在哪里,如果家不在這里,一年回幾次家,他們的焦慮和夢想是什么”來描述“附近”等抽象概念。②針對性:“附近”這個概念的提出,就是因為作者關注到“時間的暴政”統(tǒng)治了我們的生活,并且“我們在日常生活里面建立自己對世界的感知越來越通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則,而不是通過對自己周邊的感知來理解”,因而我們不再關注“附近”;而年輕人“覺得自己的生活是失控的”,作者給出的意見就是年輕人要關注“附近”。總之,作者針對人們被時間邏輯統(tǒng)治、不再關注附近,年輕人感到生活失控等具體問題發(fā)表意見。③效果:因為有“描述性”,使得學術觀點并不抽象,易于讓人理解,更接地氣、更通俗易懂;因為有針對性,大家覺得說出了自己的心聲,給出的解決辦法也很實用,從而更能激起人們的共鳴、引發(fā)人們的思考。6.C 7.B 8.意料之外:天分較好的藍玉比“我”先得到師傅的嗩吶傳授,他在傳聲儀式上那種期待與渴望也顯示其勢在必得,所以師傅最終選擇“我”作為接班人使人感到“意外”。情理之中:①藍玉的缺點:藍玉在得到嗩吶時急于顯擺,表明他是一個缺少定力的人。②“我”的優(yōu)點:“我”的意志堅定,能夠戰(zhàn)勝沒有得到嗩吶的挫敗感回到土莊繼續(xù)學習,能夠長期堅持練習一些基本的音調。③師傅的標準:師傅看重徒弟的精神品質和對嗩吶的執(zhí)著,而不僅僅是技藝。所以師傅最終選擇“我”屬于“情理之中”。 9.①“水莊”強調地點,把“我”從水莊送到土莊,暗示了父親的良苦用心。②“父親”凸顯親情,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父親說“我”是一個“做事不含糊”的人,這種信任與期待使“我”感到既慚愧又欣慰,戰(zhàn)勝挫敗感,立志學成嗩吶回報父親。③“我的父親,水莊的游本盛”表達情感,體現(xiàn)父親得知結果后的驕傲以及“我”實現(xiàn)對他的承諾后的自豪。④幾種稱呼交替出現(xiàn),使小說更加真實,情感更加飽滿,富有生活意味。【導語】這篇小說以嗩吶技藝傳承為主線,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和生動的場景刻畫,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技藝的堅守與困境。作者運用第一人稱視角,將主人公從失落到重燃希望的心路歷程娓娓道來,同時通過“傳聲”儀式的神秘感,凸顯了《百鳥朝鳳》的文化價值。文中對師徒關系、父子情感的描寫,以及對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沖突的思考,都體現(xiàn)了作者對民間藝術傳承的深刻思考。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小說通過‘我’的成長歷程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技藝的傳承面臨著缺少繼承人的殘酷問題”錯誤,小說中并沒有提到缺少繼承人的問題,而是強調師傅更看重徒弟的精神品質。故選C。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B.“白描的手法”錯誤,原文“銅碗閃著耀眼的光,仿佛鍍了一層金”“碗壁卻薄如蟬翼”“木質已經泛出深沉的棕褐色,表面布滿了細密的紋理,被摩挲得發(fā)亮”等,這些都是細致的描繪,突出其名貴和歷史感,是工筆細描而非白描。故選B。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jié)的作用的能力。意料之外:前面師傅選了一把嗩吶給藍玉,卻沒有給“我”嗩吶;而且“藍玉天分比我好”,師傅選定藍玉為接班人,似乎是理所應當?shù)模绕涫窃趥髀晝x式上,場面一度緊張,藍玉自己也充滿期待與渴望,“我只聽見我的師弟藍玉的喘息聲”“他緊縮著脖子,腦袋花骨朵似的。慢慢地,他的脖子被拉長了,成了一朵盛開的鮮花”,顯示其勢在必得,然而師傅最終卻選擇了“我”作為接班人,使人感到“意外”。情理之中:①藍玉的缺點:藍玉得到嗩吶時“握著嗩吶的手在輕輕地抖動……笨拙地把嗩吶塞進嘴里……放出來一個悶屁,又一鼓,又出來一個悶屁”,可見他急于顯擺,缺乏定力,不符合師傅對繼承人的要求。師傅更希望傳承人是一個老實、踏實的人,而“我”正符合這一點。②“我”的優(yōu)點:“我”戰(zhàn)勝了沒有得到嗩吶的挫敗感,毅然決定回到師傅身邊繼續(xù)學習;“師傅很吝嗇,每次教給我的東西都少得可憐,一個調子就要我練習十來天……這樣久了也只會吹一些基本的音調……就幾個調,我把冬天吹來了”,能夠長期堅持練習一些基本的音調,體現(xiàn)了“我”的執(zhí)著;這種堅持和決心正是師傅所看重的品質。③師傅的標準:師傅在選擇傳承人時,強調的是“有沒有把嗩吶吹到骨頭縫里”,這表明他更看重的是徒弟的精神品質和對嗩吶的熱愛與執(zhí)著,而不僅僅是演奏水平,雖然“我”的技藝不如藍玉,但“我”踏實本分,更符合師傅的標準。9.本題考查學生賞析稱呼的作用的能力。①使用“水莊的游本盛”,“水莊”突出了地點,“水莊的游本盛”“一心一意地送他的兒子學嗩吶”,把“我”從水莊送到土莊,跟著師傅學藝,凸顯出父親對兒子的期望和信任,也暗示了父親的良苦用心。②使用“父親”或“我的父親”時,更多的是從兒子的角度出發(fā),表達了對父親的親情和敬意,體現(xiàn)了父子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如“我這娃不要平時看他不吭不響的,做起事情來可一點不含糊。父親說”“我是相信我的娃的。父親說”,體現(xiàn)出父親對“我”的期待和信任,而“我”最后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待。③使用“我的父親,水莊的游本盛”這種稱呼,既強調了父親的身份,又突出了他與“我”的關系,增強了敘述的層次感和情感的深度,如在傳聲儀式上,“我”被師傅確定為接班人時,“這時候我的父親,水莊的游本盛在旁邊喊我:‘你呆了,師傅叫你呢’”,體現(xiàn)父親得知結果后的驕傲以及“我”實現(xiàn)對他的承諾后的自豪。④通過不同稱呼的交替使用,增加了小說的代入感和真實感,能夠使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變化,更富有生活的意味。10.CEG 11.B 12.D 13.(1)說國家安定并且治理得好的人,不是愚蠢就是阿諛奉承,都不是從事實出發(fā)知道治亂的根本的人。(2)卻不能成為賈誼(那樣的人),然而有超過賈誼的方面。憑什么證明確實是這樣呢? 14.①材料一中,賈誼自認為有治國安邦的良策。他說自己謹慎地考察自然和社會,用歷史加以驗證,治國安邦的策略已經很成熟了;并且自信地認為即使舜和禹再生,也不會改變這個策略。②材料二中,作者認為賈誼沒有治國安邦的良策。說賈誼的“三表五餌”之術是小孩子的花招,說他在做長遠謀劃方面比不上陸贄,還說他在方略上常常較為疏闊。【導語】兩則材料對賈誼的評價形成鮮明對比:材料一凸顯其憂國憂民的政治洞見與系統(tǒng)化的治國方略;材料二則批評其策略粗淺,認為其“三表五餌”等政策如“嬰稚之巧”。王夫之更指出賈誼因年少氣盛而思慮不周,與陸贄形成互補性對比,體現(xiàn)了歷史評價的辯證性。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而后可以成為萬世的法式,即使有愚笨不成器的后代,還能承受祖業(yè)得到安定,這是最英明的了。“可以”作“為”的狀語,中間不能斷句;“為萬世法程”是動賓結構,賓語后斷句,應在C處斷開;“愚幼不肖之嗣”作“有”的賓語,賓語后斷句,應在E處斷開;“得蒙業(yè)而安”是謂語,“至明也”是判斷句,單獨斷開,應在G處斷開。故選CEG。1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和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A.正確。流傳/懸掛。句意:流傳千古。/四角懸掛著香囊。B.錯誤。同“無”,不、不會/逃跑。句意:也不會改變這個策略。/其中一人在夜里逃跑,告發(fā)了這件事。C.正確。D.正確。嬰兒、小孩/(被)纏繞。句意:不過是小孩子的花招罷了。/而劉氏很早就疾病纏身。故選B。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但陸贄認為賈誼的一些做法是‘仆妾之智’”錯誤。根據原文“其削吳、楚而益齊,私所親而不慮貽他日莫大之憂,是仆妾之智也”可知,應是“作者王夫之認為賈誼的一些做法是‘仆妾之智’”,選項張冠李戴。故選D。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治”,治理得好;“非……則……”,不是……就是……;“體”,根本。(2)“愈”,超過;“奚以”,賓語前置結構,正常語序為“以奚”,憑什么;“然”,這樣。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①材料一:賈誼在疏中稱自己“謹稽之天地,驗之往古,按之當今之務,日夜念此至孰也”,表明其治國策略經過對自然規(guī)律、歷史經驗和現(xiàn)實政務的深入考察,已形成成熟體系。他認為即使“禹舜復生”,為文帝謀劃也“亡以易此”,以圣賢比肩凸顯其策略的正確性與唯一性,足見其自信。②材料二:王夫之認為賈誼之策存在局限,直指“三表五餌”(防御匈奴之策)為“嬰稚之巧”,認為其以懷柔手段制敵過于幼稚,缺乏實際威懾力;“削吳、楚而益齊”的諸侯策略,因偏愛親近諸侯(如齊王)而未慮及后患,被斥為“仆妾之智”,批評其缺乏長遠政治眼光。指出賈誼做學問“觕而不純”(學識粗淺不精純),且“年少”“未履艱屯”(未經歷艱難挫折),導致其“性之貞者略恒疏”(性格剛直但謀略疏闊),雖有“輔少主、仗節(jié)守義”的忠誠,但在“調御輕重之勢”(平衡復雜局勢)、“斟酌張弛”(靈活施政)等實際治理能力上不如陸贄,暴露出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問題。參考譯文:材料一:賈誼多次上疏陳述政事,他的意見大多是想改變現(xiàn)狀和建立新制度,其大意說:我私下考慮了當前的國家形勢,認為可以為之痛哭的事有一件,可以為之流涕的事有兩件,可以為之長嘆的事有六件,至于其他違背事理而傷害正道的事,難以分條列舉。向陛下進言的人都說國家已經安寧且已經治理(好)了,我獨自認為國家遠未治理好。說國家安定并且治理好的人,不是愚蠢就是阿諛奉承,都不是從事實出發(fā)知道治亂的根本的人。這如同把火種放在柴堆下而自己睡到上面,柴堆沒有被點燃,就說很平安,當前國家的形勢,跟這種情況有什么兩樣呢!本與末被顛倒了,前后的堤防被破壞了,國家制度混亂,并不是很有綱紀,怎么可以說治理好了!陛下為何不讓我在您面前能夠詳細得說明,來陳述國家政治修明、社會安定的策略,試讓您來仔細選擇!打獵這種娛樂,與掌握國家安危的關鍵哪一個緊要?如果認為去治理國家就要傷腦筋,苦身體,缺少鐘鼓的娛樂,這是不對的。娛樂與現(xiàn)在一樣,再加上諸侯遵守法紀,國家沒有戰(zhàn)亂,民眾擁護首領,匈奴表示臣服,邊遠地區(qū)鄉(xiāng)風純樸,百姓簡樸無華,糾紛訴訟逐步消失。治國的大計已經掌握了,就能使天下順治,社會氣象清平和諧且都很合理,活在世上就做賢明的帝王,去世了就做明神,美好的名譽,流傳千古。建立永久安定的局勢,成就長久統(tǒng)治的基業(yè),以此繼承祖業(yè),奉養(yǎng)六親,這是最孝的了;以此造福天下,養(yǎng)育萬物,這是最仁的了;確立準則,頒布綱紀,輕重緩急處理得當,而后可以成為萬世的法式,即使有愚笨不成器的后代,還能承受祖業(yè)得到安定,這是最英明的了。靠陛下這樣的英明通達,只要讓稍微懂得治國道理的人在下面輔佐,做到這樣不是什么難事。我謹慎地考察自然和社會,用歷史加以驗證,研究當前必須解決的事情,日夜思慮的這套治國安邦的辦法已經很成熟了,即使禹和舜再生,為陛下謀劃,也不會改變這個策略。材料二:賈誼、陸贄、蘇軾這三個人,事跡、經歷非常相似。陸贄和蘇軾都自以為是賈誼再世;別人稱贊他們時,也都認為他們與賈誼非常類似。陸贄很仰慕賈誼,卻不能成為賈誼(那樣的人),然而有超過賈誼的方面。憑什么證明確實是這樣呢?賈誼的主張:教育太子以端正根本,獎勵端方不茍的行為以改善風俗,這是陸贄比不上的。不僅如此,賈誼在做梁懷王太傅的時候,梁懷王從馬上摔下來死了,賈誼為此不食而死,這也是陸贄做不到的。賈誼做學問,粗而不純,幾乎與陸贄相同。而賈誼使用智力和法令,想制服匈奴、削弱諸侯,他的“三表五餌”之術,不過是小孩子的花招罷了;他削弱吳國和楚國來增強齊國,為了照顧自己的私人感情而不顧慮給將來留下巨大的禍患,這是臣妾之人的小智;這些做法都是陸贄不會認同的。所以輔佐少主、仗節(jié)守義,而不喪失其忠貞之志,陸贄比不上賈誼;而出入于紛亂交錯的局勢之中,調節(jié)控制輕重之勢,斟酌事務的緩急、張弛來擺脫危險局面,做長遠謀劃,賈誼比不上陸贄。為什么如此呢?因為賈誼年輕氣盛,心中充滿憤世嫉俗之氣,沒有經歷過艱難困苦,而性格堅貞的人在方略上常常較為疏闊,因而根本有余但具體細節(jié)上有所不足,賈誼與陸贄相比,各有所長,互有高低。15.C 16.①借物抒情,衡陽是秋來雁至的地方,可借雁寄語傳遞友情;②對比,拿詩人所在地環(huán)境與衡陽對比,林邑、牂牁環(huán)境更惡劣,衡陽尚有美好的景色;③借用典故,以被貶的柳惲來寬慰勸勉友人。【導語】這首勸慰詩以細膩筆觸勾勒南北風物對比,通過“炎方”與“秋霧”的意象轉換,巧妙運用空間對仗與典故呼應。柳宗元以地理意象的排布構建情感張力,將嶺南險峻與瀟湘柔美并置,在虛實相生中完成對友人的精神開解。尾聯(lián)用柳惲典故,將個人際遇升華為文人的共同命運,體現(xiàn)了貶謫詩人特有的慰藉智慧。15.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頸聯(lián)使用擬人的手法描寫衡陽的美景”錯,此句使用的是白描手法,并沒有使用擬人修辭。故選C。1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①借物抒情,以雁寄情寬慰友人。原詩“為報秋來雁幾行”,借助衡陽秋雁南飛的自然景象,暗示可通過鴻雁傳遞書信,表達“雖處炎方卻能以雁傳情”的慰藉,讓友人感受到友情的溫暖不因距離而隔絕。②對比反襯,以兩地環(huán)境對比凸顯衡陽之美。原詩“林邑東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湯”極寫詩人所在之地(柳州)山勢如戟、江水如湯的險峻酷熱,與“蒹葭淅瀝含秋霧,橘柚玲瓏透夕陽”描繪的衡陽秋霧蒹葭、夕陽橘柚的清幽美好形成鮮明對比,以自身處境的更惡劣反襯衡陽環(huán)境尚可,勸友人不必過于嘆惋。③用典自比,借柳惲典故傳遞共鳴。原詩“非是白蘋洲畔客,還將遠意問瀟湘”化用南朝柳惲被貶吳興作《江南曲》的典故,以“非是”一詞反照自身同樣被貶的境遇,通過“問瀟湘”的動作,既表達對友人的關切,又以同病相憐的共情勸勉友人坦然面對貶謫。17.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照花前后鏡 花面交相映 佛貍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有:“逆”“佛貍”“祠”“社”“簫”。18.①“繁埴”改為“繁殖”;②“混身”改為“渾身”;③“茸毛”改為“絨毛”;④“黯淡”改為“暗淡”。 19.A.貨真價實/名副其實 B.家喻戶曉/廣為人知/聞名遐邇 20.甲:但整體上還是黃色 乙:鶴秋天會飛去南方 21.③從而達到互相吸引的目的⑥也許《關雎》便是某個年輕士子看到一對“纏纏綿綿翩翩飛”的鶚時 22.示例一:荷花根植淤泥卻潔凈艷麗,其生物特性使荷花成為古詩中高潔人格的象征。例如《愛蓮說》以“出淤泥而不染”,表達了詩人清逸超群的人格追求。示例二:大雁憑借群遷習性及定向遷徙的生物本能,成為古詩中思鄉(xiāng)懷遠的時空信使。如王維的“歸雁入胡天”,以大雁的遷徙軌跡表達出對家國守望的深情。23.例文:冷眼觀世熱腸待人人生如四季,冷暖交替;世事似江河,動靜相生。冷與熱這對看似矛盾的特質,實則是生命最精妙的平衡術。冷眼觀世,是理性之光的照耀;熱腸待人,是情感之火的溫暖。二者相濟,方能成就處世的大智慧。冷眼觀世,是穿透表象的清醒。明代思想家呂坤在《呻吟語》中寫道:“熱鬧場中,人向前,我向后。”這種保持距離的冷靜,恰似一面明鏡,照見世事的本來面目。北宋理學家程顥觀魚時感悟“萬物靜觀皆自得”,正是這種冷靜觀察帶來的深刻認知。冷不是冷漠,而是給思考留出空間,讓判斷保持清明。就像一位老匠人面對玉石,既不被其華美所惑,也不因粗糲而棄,而是用專業(yè)的眼光審視其本質價值。熱腸待人,是融化隔閡的溫度。清代文人袁枚在隨園接待四方賓客,“園門常開,酒樽不空”,這種赤誠相待成就了一段文壇佳話。熱忱如同冬日暖陽,能消融心與心之間的堅冰。19世紀英國鄉(xiāng)村醫(yī)生愛德華·琴納,不顧同行嘲笑堅持推廣牛痘接種,正是醫(yī)者仁心的熱忱戰(zhàn)勝了世俗的冷眼。熱不是狂熱,而是以真誠為火種,點燃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理解。唯冷熱相濟,方顯智慧真章。法國思想家盧梭在《懺悔錄》中既保持對自我的冷靜剖析,又不失對人性熱切的關懷。就像茶道中的水溫控制,過熱則苦,過冷則澀,恰到好處的溫度才能激發(fā)茶葉的真味。處世之道亦然,需要根據情境調節(jié)冷熱比例:面對誘惑需冷眼,遇見困厄要熱心。實踐中,這種平衡需要生活的磨礪。印度詩人泰戈爾曾比喻:“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這痛即是冷的淬煉,歌則是熱的釋放。蘇軾歷經宦海沉浮,最終在“回首向來蕭瑟處”的冷靜中,保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熱忱。我們每個人都在經歷類似的修煉:在熱情中保持清醒,在冷靜中不失溫度,在這個容易極端化的時代,我們更需要找回這種古老的平衡智慧,讓冷靜與熱情如同呼吸般自然交替,成就圓融通達的人生境界。冷熱之間,藏著中國人最深邃的處世哲學。它不同于西方的二元對立,而是講究陰陽調和的動態(tài)平衡。這種智慧不來自書本教條,而是源于對生活的細膩體察。當一個人既能冷眼洞悉世相,又能熱腸擁抱生活,他便獲得了穿透表象的慧眼和溫暖世道的情懷,成就生命的醇厚滋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