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語文詩歌閱讀賞練-----溫庭筠詩歌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商山早行溫庭筠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下列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展現了清晨旅店外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的情景,巧妙點題。B.頸聯寫天未大亮,墻邊鮮紅的枳花格外耀眼,襯托游子的欣喜。C.尾聯寫夢中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的情景,與前詩虛實相映。D.溫庭筠詩多辭藻華麗,風格濃艷,但此詩語言明凈,洗練質樸。南朝劉勰認為,意象的建構與表現是文學與詩詞的準繩之一,請結合《商山早行》的頷聯,分析其意象選取與組合的精妙之處。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春野行溫庭筠青郊策馬過溪橋,柳色初黃鶯未嬌。野老攜鋤分雨壟,牧童橫笛隔煙條。云開遠岫千峰出,日暖平蕪百草搖。莫道春游無勝事,山花一路伴詩瓢。注:詩瓢:唐代詩人唐求以瓢貯詩稿,后泛指詩作。平蕪:草木叢生的平野。下列對《春野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通過“柳色初黃”“鶯未嬌”等意象,描繪出早春時節萬物初醒的朦朧之美。B.頷聯以“野老攜鋤”“牧童橫笛”展現田園勞作的艱辛,與尾聯的閑適形成對比。C.頸聯“云開遠岫”“日暖平蕪”運用遠近結合的手法,勾勒出開闊明麗的春日畫卷。D.尾聯“山花一路伴詩瓢”含蓄表達詩人將自然之趣融入詩作的高雅志趣。《春野行》與《錢塘湖春行》兩首詩尾聯都表達了詩人對春光的喜愛,但表現手法不同。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閱讀下面古詩,完成下面小題。過五丈原①唐·溫庭筠鐵馬云雕②久絕塵,柳營高壓漢營春。天晴殺氣屯關右,夜半妖星照渭濱。下國臥龍空誤主,中原逐鹿不因人。象床錦帳無言語,從此譙周③是老臣。【注釋】①五丈原: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用武、勞竭命隕的古戰場。②云雕:指畫有虎熊與鷹隼的旗幟。③譙周:字允南,曾任蜀漢光祿大夫。蜀漢炎興元年(263年)魏入蜀,力勸劉禪降魏,后被魏封為陽城亭侯。在晉時,官至散騎常侍。下列選項中對詩歌鑒賞有誤的一項是( )A.首聯中的“久”“壓”字描寫出雄壯、龐大的蜀漢鐵騎飛速行進,直逼中原的景況,營造了大軍如泰山壓頂般壓境的真實感。B.頷聯第三句寫白晝,第四句又轉寫夜間。僅用幾組典型畫面,便概括了諸葛亮最后一百多天里運籌帷幄、未捷身死的情形,慷慨悲壯,深沉動人。C.頸聯“空”字包蘊著無窮地感慨。作為輔弼,諸葛亮鞠躬盡瘁,然而時勢如此,他實在難以北取中原,統一天下。詩人用敘述的手法對此深為嘆惋。D.整首詩內容深厚,感情沉郁。前半節以虛寫實,從虛擬的景象中再現出真實的歷史畫面;后半節夾敘夾議,用歷史事實說明了褒貶之意。杜甫也作過一首詠史詩《蜀相》,聯系兩首詩思考:兩詩中的“老臣”含義一樣嗎?說說你的理解。《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傷溫德彝①溫庭筠昔年戎虜犯榆關,一敗龍城匹馬還。侯印不聞封李廣,他人丘壟似天山。【注】①溫德彝:唐文宗時大將,曾任河中都將、天德軍使等職。詩中寫漢代名將李廣有什么作用?本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利州南渡溫庭筠澹然空水對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①獨忘機②。[注]①五湖煙水:據《吳越春秋》稱,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沒人知道他最終到哪里去了。②忘機:忘卻俗念。填入詩中空白處最符合全詩意境的字是( )A.行 B.橫 C.催 D.歸本詩與《錢塘湖春行》都采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描寫景物,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閱讀下面的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過分水嶺【唐】溫庭筠溪水無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嶺頭便是分頭處,惜別潺湲一夜聲。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七言絕句,作者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來寫溪水。B.首句從溪水寫起,下面三句都圍繞“無情”來具體描寫。C.這首詩的語言樸素而似散文,作者立意新穎,想象豐富。D.次句敘事,暗示作者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詩人圍繞著溪水來寫,表達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小題。蘇武廟溫庭筠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加塞草煙。回日樓臺非甲帳①,去時冠劍是丁年。茂陵②不見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注]①甲帳:漢武帝所造的帳幕。《漢武故事》載,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錯雜天下珍寶為甲帳,其次為乙帳,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②茂陵:漢武帝的陵墓。③封侯?。禾K武持節歸來,漢宣帝賜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首句“魂銷”二字,真切傳神地寫出了蘇武在異域渡過漫長歲月,驟見漢朝使者時,強烈復雜難以言表的激動心情。B.“古祠高樹兩茫然”寫詩人現在見到了蘇武廟的古祠高樹,“茫然”流露出詩人對世事難料的感慨。C.頷聯像兩幅圖畫。一幅是望雁思歸圖,表現了蘇武在胡地對祖國的思念。下一幅是荒塞歸牧圖,展現了蘇武單調、孤寂的牧羊生活。D.頸聯寫蘇武在匈奴時與出使時的人事變換,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胺羌讕ぁ币庵覆皇俏涞蹠r的甲帳,隱含著對武帝的追思。E.此詩寫于晚唐國勢衰頹,民族矛盾尖銳之時,表彰了民族氣節,歌頌了忠貞不屈,心向故國的情懷,是時代的需要。本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小題。送人東歸 溫庭筠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何當重相見,尊酒慰離顏。注釋:漢陽渡:長江渡口。 郢門山:湖北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漢陽渡一起指荊楚大地.下面的理解或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起句“荒戍落黃葉”,既點明送別的地點,又明示送別的時令。冷落的古堡,落葉的秋,把別緒離愁渲染得尤為傷感。B.次句浩然離故關”,送別的情感在此陡然一振,原來友人此行,心懷浩然之氣且有遠大的志向。送別的場景頓時給人氣象雄峻、格調健拔之愿。C.頷聯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兩句運用互文的手法,意為:初日高風漢陽渡,高風初日郢門山。展示了巍巍高山、浩浩大江、颯颯秋風、杲杲旭日的遼闊雄奇的送別背景,但也更加烘托出離別之悲情。D.頸聯“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寫出了詩人一面目送歸舟孤零零地消失在天際,一面遙想江東的親人正盼歸舟從天際飛來的情境。這是一種完全寫實的手法。E.尾聯“何當重相見,尊酒慰離顏?!痹娙嗽O想他日重逢之時的情形、這與李商隱的詩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表達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是一首送別詩,請結合詩句具體內容,簡要分析詩人感情的變化。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各題。早秋山居[唐]溫庭筠山近覺寒早,草堂霜氣晴。樹凋窗有日,池滿水無聲。果落見猿過,葉干聞鹿行。素琴機慮靜,空伴夜泉清。下列對本詩內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緊扣詩題,以“山近”和“草堂”體現“山居”,以“寒”“霜”突出“早秋”。B.頷聯描寫了居所環境,樹葉掉落,陽光得以照進窗戶,天晴無風,一池秋水非常平靜。C.頸聯寫外出的所見所聞,從“猿過”“鹿行”可見人跡稀少,說明了山居環境的寂靜。D.尾聯寫詩人在夜間于百無聊賴中彈琴明志,以此來抒發自己獨居山中的孤獨苦悶之情。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過陳琳墓①[唐]溫庭筠曾于青史見遺文,今日飄蓬過此墳。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始憐君。石麟②埋沒藏春草,銅雀③荒涼對暮云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注】①陳琳:漢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初為大將軍何進主薄,曾向何進獻計誅滅宦官,不被采納;后為袁紹效力,袁紹敗滅后,歸附曹操,曹操不計前嫌,予以重用。陳琳墓:在今江蘇邳縣。②石麟:石麒麟,陵墓前的石雕的麒麟。③銅雀;銅雀臺。曹操所建,故址在鄴城(今河北臨漳)西。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是一首七言懷古詠史律詩,是唐詩中的名篇之一。詩歌頸聯對仗工整,增添了詩歌的音韻美。B.首聯兩句用充滿仰慕、感慨的筆調領起全篇,說過去曾在史書上拜讀過陳琳的文章,今天在飄流蓬轉的生活中又正好經過陳琳的墳墓。C.尾聯寫到作者也想要效仿先賢攜帶書劍去從軍的內容,一改懷古詩含蓄沉郁的風格,展現了詩人對未來積極樂觀的態度。D.全詩貫穿著詩人和陳琳之間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際遇的對比,陳琳青史垂名和詩人輾轉飄零的對比,文采斐然,寄托遙深。品讀詩歌,完成下面的表格。詩句 手法 意象和意境 情感頷聯 對比 ①頸聯 ② 意象:③ 意境:④ 對明主識才的時代不再的嘆息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小題。望江南溫庭筠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這首詞雖短,卻容納了很多內容,就時間而言,是從早晨寫到 ;就景物而言,寫了江水、樓、帆、斜暉、 。就人物情感變化而言,由希望到失望再到 。對這首詞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梳洗罷”,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來的洗臉梳頭,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婦),在特定條件(準備迎接久別的愛人歸來)下,一種特定情緒(喜悅和激動)的反映。B.“獨倚望江樓”,江為背景,樓為主體,焦點是獨倚的人。C.“過盡千帆皆不是”,是全詞感情上的大轉折。這句和起句的歡快情緒形成對照,鮮明而強烈;又和“獨倚望江樓”的焦急相連結,承上而啟下。D.這首詞以空靈豪放之筆塑造了一位深情盼望征夫歸來的思婦形象,意思含蓄深沉,不太容易理解,是婉約詞的典范之作。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碧磵驛曉思溫庭筠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月落子規歇,滿庭山杏花。【注釋】溫庭筠雖為太原人,但在江南日久,常以“楚國”(吳中)為故鄉。詩人在遠赴吳中途中,夜宿于一個離吳中尚很遙遠的山中驛站碧磵(jiàn)驛。第二天清晨醒來,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請賞析“香燈伴殘夢”一句中“伴”字的妙處。這首詩是如何表達詩人的思鄉之情?請任選一個角度并結合詩句簡析。答案1.B 2.頷聯選取了“雞聲”“月”“板橋”“霜”等意象,運用白描/視聽結合手法,構成一幅深秋清晨的清冷畫面/營造了清冷、孤寂、冷寂的氛圍,展現出游子早行的辛苦/漂泊在外的孤寂/濃濃的思鄉之情。【導語】《商山早行》以“早行”為主線,精選雞聲、月、霜等意象,白描勾勒深秋早行圖。視聽結合營造孤寂氛圍,虛實相生抒羈旅愁思,語言洗練,迥異溫詞濃艷風,盡顯游子悲鄉之情。1.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辨析。B.有誤,結合“枳花明驛墻”可知,“明”字在這里是“使……明亮”的意思,描繪了枳花在黎明時分的光線中顯得格外耀眼的景象。但這種景象并非襯托游子的欣喜,而是以枳花的明艷反襯出行的早和游子的孤獨寂寥,游子在旅途中看到這樣的景色,更多的是對故鄉的思念和漂泊的傷感。由此可知,選項中“襯托游子的欣喜”理解有誤;故選B。2.本題考查詩歌意象畫面。結合“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可知,意思是: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暉;板橋彌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跡行行。詩句中選取了“雞聲”這一聽覺意象,清晨旅店外的雞鳴聲,打破了清晨的寂靜,以聲襯靜;同時選取了“月”“板橋”“霜”等視覺意象,殘月高懸,覆蓋著白霜的板橋之上留有人跡。詩人運用白描手法,將這些意象不加修飾地羅列組合,視聽結合,勾勒出一幅深秋清晨的清冷畫面。由此可知,這些意象的選取與組合,營造出了清冷、孤寂的氛圍,生動展現出游子早行時的辛苦,以及漂泊在外的孤寂之感和濃濃的思鄉之情。沒有直接抒情,卻通過意象組合含蓄地傳達出豐富的情感,體現了意象建構與表現在詩詞創作中的精妙作用,使讀者能深切感受到詩人羈旅途中的心境。3.B 4.《春野行》尾聯直抒胸臆,“莫道”“伴詩瓢”直接表達踏青賦詩的愉悅;《錢塘湖春行》尾聯寓情于景,通過“行不足”的動作和“綠楊陰里”的景色含蓄表達留戀之情。【導語】《春野行》以明快筆觸勾勒早春勝景,“柳色初黃”“云開千峰”等意象繪出清新畫面?!耙袄稀薄澳镣秉c綴田園生機,尾聯直抒春游賦詩之樂,全詩融景入情,展現詩人對春日山野的喜愛與悠然雅趣。3.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辨析。B.結合“野老攜鋤分雨壟,牧童橫笛隔煙條”可知,“野老攜鋤”描繪的是農民趁著雨后翻整田壟的勞作場景,“牧童橫笛”則展現了牧童隔著柳煙吹奏笛子的悠然畫面,這里的重點在于通過田園生活的不同側面呈現春日鄉村的生機與活力,而非強調勞作的“艱辛”。由此可知,選項中“展現田園勞作的艱辛,與尾聯的閑適形成對比”的賞析有誤,該聯更側重表現鄉村生活的質樸與悠然,與尾聯的春游雅趣相呼應,而非對比;故選B。4.本題考查表現手法。結合《春野行》尾聯“莫道春游無勝事,山花一路伴詩瓢”可知,“莫道”意為不要說,直接否定“春游無勝事”,強調春日郊游充滿趣味;“伴詩瓢”則表明詩人以山花為伴、賦詩而行的狀態,將內心對春游的喜愛與創作的愉悅直接訴諸文字。由此可知,該聯通過直白的語言直抒胸臆,毫無隱晦地展現了詩人踏青時的暢快之情。結合《錢塘湖春行》尾聯“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可知,“行不足”是詩人在湖東流連忘返、不愿離去的動作描寫,“綠楊陰里白沙堤”則以清麗的景色收束全詩,將對錢塘湖春光的迷戀融入“行不足”的行為與所見之景中。由此可知,該聯未直接抒情,而是通過人物動作與景物描寫含蓄寄情,讓讀者從“綠楊陰里”的盎然春意中感受詩人的留戀之意。5.C 6.不一樣,《過五丈原》尾句中的“老臣”實則諷刺譙周誤國降魏的卑劣,與《蜀相》中贊譽諸葛亮“兩朝開濟老臣心”的忠貞形成鮮明對比,作者含而不露的表達,諷喻效果更強烈。【導語】溫庭筠的《過五丈原》通過描寫諸葛亮在五丈原的戰事,感嘆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誠精神。首聯鋪陳戰爭場景,表現出蜀漢軍隊的威勢;中間聯則側面敘述諸葛亮的壯志和無奈;尾聯對后來的歷史人物譙周給予了評論,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見解與感慨。全詩感情沉郁,筆調凝重。5.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辨析。C.有誤,頸聯“下國臥龍空誤主,中原逐鹿不因人”的意思是,諸葛亮竭智盡忠,卻無法使后主劉禪從昏庸中醒悟過來,他對劉禪的開導、規勸沒有起什么用。一個“空”字包蘊著無窮感慨?!安灰蛉恕闭諔翱照`主”。作為輔弼,諸葛亮鞠躬盡瘁,然而時勢如此,他實在難以北取中原,統一中國。詩人對此深為嘆惋。這里詩人運用的是夾敘夾議的手法,而不是敘述的手法來表達對諸葛亮壯志未酬的嘆惋之情;故選C。6.本題考查對比閱讀。結合《過五丈原》尾句“從此譙周是老臣”以及注釋“譙周:字允南,曾任蜀漢光祿大夫。蜀漢炎興元年(263年)魏入蜀,力勸劉禪降魏,后被魏封為陽城亭侯。在晉時,官至散騎常侍”可知,譙周在蜀漢面臨危機時力勸劉禪投降魏國,他的這種行為是誤國之舉。由此可知,這里的“老臣”實則是對譙周卑劣行徑的諷刺。結合《蜀相》中“兩朝開濟老臣心”可知,諸葛亮為蜀漢政權,歷經劉備、劉禪兩朝,為開創基業和匡濟危難竭盡心力,展現出了忠貞不二的品質。由此可知,這里的“老臣”是對諸葛亮忠貞的贊譽。綜上,兩首詩中的“老臣”含義不一樣,《過五丈原》尾句中的“老臣”諷刺譙周誤國降魏的卑劣,與《蜀相》中贊譽諸葛亮“兩朝開濟老臣心”的忠貞形成鮮明對比,作者含而不露的表達,諷喻效果更強烈。7.詩人以將官溫德彝有功而未得封侯一事,借漢代大將軍李廣的命運作比,對唐代統治階級的賞罰不明,埋沒人才,進行了大膽的諷刺。 8.詩人借漢庭暗指唐朝,以李廣喻比溫德彝,醒警而形象地指責李唐王朝厚此薄彼,對一些在第一線沖鋒陷陣的將領刻薄寡恩,激憤不平之情溢于言表,同時也是表達對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恨。【解析】7.本題考查詩句內容理解。“侯印不聞封李廣,他人丘壟似天山”,意思是李廣有這么大的功勞,但沒有得到應得的封爵;而那些無德無才的人,不但被封侯,而且死后還給建立了高大的墳墓。詩人通過提及漢代名將李廣,并非單純為了敘述歷史,而是巧妙地運用了借古喻今的手法。李廣一生征戰無數,戰功顯赫,卻未能封侯,其命運多舛,與唐代大將溫德彝有功而未得封侯的境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使得詩人對唐代統治階級賞罰不明、埋沒人才的批判更加有力,更加深刻。詩歌的主題是批判唐代統治階級的賞罰不明和埋沒人才。通過引入李廣這一歷史人物,詩人不僅豐富了詩歌的內容,也深化了主題。李廣未能封侯的悲劇,成為了詩人批判唐代社會現實的有力例證,使得詩歌的主題更加鮮明,更加突出。據此概括作答即可。8.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和情感把握。詩歌大意:過去,外族侵略者武裝侵犯北方,攻到榆關邊塞時,被龍城飛將軍李廣打得一敗涂地,只剩幾個人、幾匹馬逃回去了。李廣有這么大的功勞,但沒有得到應得的封爵;而那些無德無才的人,不但被封侯,而且死后還給建立了高大的墳墓。結合詩歌內容可知,詩人通過借漢庭暗指唐朝,以漢代名將李廣來喻比當朝大將溫德彝,醒警而形象地指責了李唐王朝在賞罰制度上的不公,特別是對在第一線沖鋒陷陣、立下赫赫戰功的將領卻刻薄寡恩,這種鮮明的對比激發了詩人內心的激憤不平之情,溢于言表。首先,詩人對溫德彝這樣的將領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與惋惜。溫德彝雖英勇善戰,功勛卓著,卻未能得到應有的封賞與認可,這種境遇與漢代李廣的悲劇相似,讓詩人深感不公與痛心。其次,詩人通過這首詩也表達了對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恨。作為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溫庭筠或許也在仕途上遭遇過挫折與不公,因此他能夠深切地體會到溫德彝等人的無奈與悲憤,進而將這種情感升華為對整個時代、整個社會的批判與反思。綜上分析可知,此詩不僅是對溫德彝個人命運的哀嘆,更是對唐代乃至整個封建社會賞罰不明、埋沒人才現象的深刻揭露與批判,同時也寄托了詩人對自己及同類人才遭遇的憤慨與不平。據此作答即可。9.D 10.《錢塘湖春行》中,頷聯鶯爭暖樹、燕啄春泥是動態描寫;頸聯腳下的花草屬于靜態描寫。突出了早春的特點和花草欣欣向榮的趨勢。本詩頷聯寫到了渡江的馬,人們在岸邊歇息,等待渡船返回,屬于靜態描寫;頸聯中群鷗驚散、白鷺飛翔是動態描寫。寫出了天色已晚,人馬急于渡江的情景。【解析】9.本題考查煉字?!独菽隙伞肥翘拼娙藴赝ン薜淖髌贰_@是一首寓意于景的抒情詩,詩人以樸實、清新的筆觸描繪了一幅聲色并茂、詩情畫意的晚渡圖,抒發了詩人欲步范蠡后塵忘卻俗念、沒有心機、功成引退的歸隱之情,反映了詩人淡泊仕途、厭倦名利的心境。頷聯緊承上聯,寫人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馬也渡,船到江心,馬兒揚鬃長鳴,好像聲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詩人自己)歇息在岸邊的柳蔭下,等待著渡船從彼岸返回。因此,用“歸”字。故選D。10.本題考查表現手法。《錢塘湖春行》中,頷聯和頸聯寫西湖春行所見景物,動靜結合,以“早”“新”“爭”“啄”表現鶯燕新來的動態;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動靜結合,突出了早春的特點和花草欣欣向榮的趨勢。本詩頷聯意思是江面上傳來馬的嘶鳴看船歸,柳蔭下的人們等待著船靠岸。寫到了渡江的馬,人們在岸邊歇息,等待渡船返回,屬于靜態描寫;頸聯意思是廣闊沙草叢中群鷗四處飛散,萬頃江田上空孤鷺展翅飛翔。群鷗驚散、白鷺飛翔是動態描寫。寫出了天色已晚,人馬急于渡江的情景。11.B 12.詩人圍繞溪水抒發了內心的孤獨寂寞,同時表現了作者對溪水的依依惜別之情。【解析】11.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根據各個選項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斷正誤即可。B.“下面三句都圍繞‘無情’來具體描寫”的說法錯誤,下面三句都圍繞“有情”來具體描寫。溪水本是沒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這條溪水,卻又似乎有情。在這里“無情”是用來引出“有情”的。入山時,作者孤身一人,沒有陪伴,幸得溪水同行三日不離不棄,眼看要到嶺頭分別處,借溪水表達出自己的不舍之情。作者將無情的溪水寫得有情,別有趣味。故選B。1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感情的理解。一定要認真閱讀原詩,正確理解其意思,要結合詩中的關鍵詞句、景物描寫和創作背景來分析。詩的首句從溪水寫起。溪水是沒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這條溪水,卻又似乎有情。在這里“無情”是用來引出“有情”的。次句敘事,暗點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山路蜿蜒曲折,緣溪而行,所以行人感到這溪水一直在自己側畔同行。因為深山空寂無人,旅途孤孑無伴,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溪水就變得特別親切,仿佛是有意不離左右,以它清澈的面影、流動的身姿和清脆的聲韻來慰藉旅人的寂寞。后兩句是說,登上山嶺頭就是我倆的分手之處,潺湲流淌與我惜別一夜有聲。在入山三日,相伴相依的旅程中,溪水有情之感不免與日俱增,因此當登上嶺頭,就要與溪水分頭而行的時候,心中便不由自主的涌起依依惜別之情。綜上所述,詩人圍繞溪水抒發了內心的孤獨寂寞,同時表現了作者對溪水的依依惜別之情。13.BD 14.抒發了詩人對蘇武十九年邊塞牧羊,虛度年華的惋惜和對這位威武不屈英雄的贊美,更是抒發出對已是強弩之末的唐王朝的擔憂。【分析】13.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B.有誤?!啊H弧髀冻鲈娙藢κ朗码y料的感慨”有誤,“茫然”即渺然久遠之意?!肮澎舾邩洹?,寫出蘇武廟蒼古肅穆,渲染出濃郁的歷史氣氛,寫蘇武廟中的建筑與古樹本是無知物,它們都不知道蘇武生前所歷盡的千辛萬苦,更不了解蘇武堅貞不屈的價值,寄寓了人心不古、世態炎涼的感嘆?!懊H弧蓖嘎冻鲈娙顺缇醋匪贾?。D.有誤。“在匈奴時”錯誤,頸聯兩句寫蘇武“回日”所見所感,從相隔迢遙的時間的角度上寫蘇武出使和歸國前后的人事變換。故選BD。14.本題考查分析詩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時要結合詩歌內容進行具體分析,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所在,此詩是作者瞻仰蘇武廟時所作,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蘇武所懷的敬意,熱情地贊揚蘇武的民族氣節,寄托著作者的愛國情懷。全詩借憑吊古跡而致慨,遙念先賢,感情極為真摯。大量運用虛寫來呈現內容,這是一種具體的情景的想象,把蘇武不同時期的生活面貌以及心理動態描繪得細致入微,生動傳神(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加塞草煙。)抒發出內心的一種志向,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蘇武虛度年華的惋惜(去時冠劍是丁年)和對他所懷的敬意,熱情地贊揚蘇武的民族氣節,寄托著作者的愛國情懷。此詩寫于晚唐國勢衰頹(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民族矛盾尖銳之時,也抒發出對唐王朝日漸衰退國勢的擔憂。15.CD 16.在首句以“荒戍”和”黃葉”點染了離別的傷感之情,“清然”一詞展示了友人心懷高遠志向、離別的傷尾聯設想他日重逢之時的情境,閃現出對日后重逢的喜悅之情.【解析】15.C“烘托出離別之悲情”錯誤,應是“為友人壯行色”。D“寫實的手法”錯誤,是想象歸客將遇見哪些故人。16.考查對詩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詩人只在首句稍事點染深秋的蒼涼氣氛,便大筆揮灑,造成一個山高水長、揚帆萬里的遼闊深遠的意境,于依依惜別的深情之中,回應上文"浩然",前后緊密配合,情調一致。結尾處又突然閃出日后重逢的遐想。17.D【詳解】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分析。D.有誤,尾聯“素琴機慮靜,空伴夜泉清”抒寫詩人在夜晚幽靜絕塵的山林里,手弄素琴,隨著琴曲的旋律,滿懷的私心雜念完全平靜下來,這時透明的心境,伴隨戶外夜泉的清音,進入一種純凈空明的理想境界,表現了詩人早秋山居清心曠懷的恬泊情趣;故選D。18.C 19. 對陳琳受曹操重用的羨慕,以及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之悲 虛實結合、借景抒情、懷古傷今、用典(四選一) 石麟、春草、銅雀、暮云 荒涼寥落/蕭條凄涼【解析】18.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辨析能力。C.“對未來積極樂觀的態度”表述有誤,依據“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的意思可知,本聯寫請別怪我臨風憑吊而倍感悲傷惆悵,我也想要效仿先賢攜帶書劍去從軍。這一句表明:文章無用,霸才無主,只能棄文就武,持劍從軍。然而即使今日從軍,又是否能被重用,可能還要再歷飄蓬的經歷。想到這里,怎能不臨風惆悵,黯然神傷呢?這一句將詩人那種因“霸才無主”引起的生不逢時之感,更進一步地表現出來了。所以作者的情感是很惆悵悲傷的,而非積極樂觀。故選C。19.本題考查分析概括能力。①空,依據“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始憐君”是懷古傷今,寫陳琳在天之靈有知,想必會了解我這個飄泊才士吧?我雖有蓋世之才,卻不遇明主,不被所用,不像陳琳那樣,受知于曹操,霸才有主,得展宏愿。這句詩,從陳琳“霸才有主”和自己“霸才無主”的對比中,表達了對陳琳的際遇特別羨慕,流露出生不逢時的深深感慨和凄苦的心境。據此,可填寫“對陳琳受曹操重用的羨慕,以及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之悲”。②空,依據“石麟埋沒藏春草,銅雀荒涼對暮云”句意可知,其表達了陳琳墓前的石麟已經埋沒在萋萋荒草之中,而重用陳琳的曹操,其生前所建的銅雀臺大概也只能對著暮云愈顯其荒涼了。從中可見,詩人見到陳琳墓前石麟埋沒草中,聯想到鄴都銅雀臺也荒涼地遙對墓云,暗喻了陳琳那個重視賢才的時代的消逝,為下文抒發懷才不遇的惆悵之感渲染了悲涼的氛圍。所以,頸聯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③空,依據“石麟埋沒藏春草,銅雀荒涼對暮云”句意可知,句中的“石麟”“銅雀”都象征著重視人才的統治階級,“春草”“暮云”象征著自己所處的時代。這些意象鮮明,寓意深刻。據此填寫“石麟、春草、銅雀、暮云”。④空,詩人借助石麟深埋于春草之中,銅雀被遺棄,暮云飄過的景象,抒發了一個蕭條、荒涼的氛圍,給人以隱隱之痛。據此填寫“荒涼寥落/蕭條凄涼”。20. 傍晚; 白蘋洲; 腸斷 21.D【解析】110.試題分析:考查對詩歌重要信息的篩選和提取。“斜暉脈脈”是說已經到了傍晚?!澳c斷白蘋洲”中的“白蘋洲”又是詩人描寫的最后一個景物?!澳c斷白蘋洲”的“腸斷”是詩人一天中最后的情緒。答此題,讀懂詩句內容是關鍵。21.試題分析:“空靈豪放之筆”錯。應該是以空靈疏蕩之筆塑造了一個望夫盼歸、凝愁含恨的思婦形象?!昂婪拧崩斫忮e誤,風格清麗自然。22.“伴”字運用擬人手法,將“香燈”賦予陪伴的情感,烘托出孤寂凄清的氛圍,突出詩人的孤獨感。 23.①通過夢境與現實的對比,突出了思鄉之愁。②借助“子規”等具有思鄉內涵的意象,暗示詩人徹夜難眠、思鄉情切。③以景襯情,山杏花盛開的美景反襯內心的寂寞憂傷,襯托思鄉之情。(任選一個角度,分析合理即可)【導語】溫庭筠的《碧磵驛曉思》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在旅途中的孤寂與思鄉之情。詩中,“香燈伴殘夢”一句,通過“伴”字巧妙地將外在的香燈與內在的夢境相連,既表現了詩人的孤獨,又暗示了夢境與現實的交織。后兩句“月落子規歇,滿庭山杏花”則通過自然景象的描寫,進一步烘托出詩人的思鄉之情。整首詩情感細膩,意境深遠,展現了溫庭筠在江南漂泊時對故鄉的深切懷念。22.本題考查詩歌煉字。“香燈伴殘夢”意思是:昏暗的燈光陪伴著我那將斷未斷的夢境?!鞍椤弊职选跋銦簟碑斪魅藖韺?,運用擬人修辭,讓香燈陪伴著詩人的殘夢。在寂靜的夜晚,只有香燈默默相伴,營造出一種孤寂凄清的氛圍,通過香燈的“伴”,更凸顯出詩人獨自在驛站中,遠離故鄉,無人陪伴的孤獨感。23.本題考查詩歌情感賞析。根據“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可知,詩人在夢境中或許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故鄉楚國,可醒來后卻發現只有香燈相伴,而故鄉遠在天涯,夢境中回到故鄉的美好與現實中身處遙遠驛站的孤寂形成鮮明對比,通過這種夢境與現實的對比,突出了詩人對故鄉的深切思念,讓思鄉之愁更加濃重。根據“月落子規歇”可知,“子規”這一意象在古詩中常與思鄉、哀怨等情感相關聯。這里寫月落時分子規才停止啼叫,暗示詩人因思念故鄉而徹夜難眠,聽到子規啼叫更添愁緒,借助“子規”這一具有思鄉內涵的意象,表達出詩人思鄉情切。根據“滿庭山杏花”可知,清晨醒來看到滿庭院盛開的山杏花,景色雖美,但詩人此時內心充滿對故鄉的思念,美好的山杏花之景并不能讓詩人心情愉悅,反而更襯出他身處異鄉的寂寞憂傷,以樂景襯哀情,通過這一景襯托出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