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語文詩歌專練----劉因詩歌閱讀下面這首元詩,完成下面小題。秋蓮劉因①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誰通?不堪翠減紅銷際,更在江清月冷中。擬欲青房②全晚節(jié),豈知白露已秋風。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注】①劉因,南宋入元的遺民,宋亡后一度被迫仕元,不久借口母病辭歸。②青房:蓮蓬。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在詩中將秋蓮與自己的境遇聯(lián)系起來,巧妙寄托坎坷身世和復雜心緒。B.詩歌從視覺、嗅覺兩個角度,描述了秋蓮衰弱無助、寂寞無朋的辛酸處境。C.“翠減紅銷”之際的秋蓮偏又遭遇“江清月冷”,因而倍添寒慘凄苦的氣息。D.白露時節(jié)秋風已起,但秋蓮并未屈服,用青青蓮蓬保全了自己的“晚節(jié)”。2.面對秋蓮,《紅樓夢》里林黛玉對“留得殘荷聽雨聲”情有獨鐘,而本詩作者卻心生“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的感慨,請簡要分析兩人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閱讀下面這首元詩,完成下面小題。渡白溝①劉因②薊門霜落水天愁,匹馬沖寒渡白溝。燕趙山河分上鎮(zhèn),遼金風物異中州。黃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風一雁秋。四海知名③半凋落,天涯孤劍獨誰投。【注】①白溝:宋遼簽訂澶淵之盟,以之為國界。②劉因:元初詩人,一直以南宋為故國。③知名:抗元名士。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點明了季節(jié)、地點和羈旅行程,渲染出秋日北國的蒼涼肅殺的氛圍。B.頷聯(lián)緊扣所見燕趙遼金故地的山河風物,寄寓內(nèi)心深沉慨嘆,含蓄幽遠。C.頸聯(lián)寫詩人騎在馬上遠望孤城,但見白溝落日秋風、黃云秋雁,百感交集。D.全詩以景結情,意境高遠,呈現(xiàn)悲壯之美,頗有杜甫詩歌沉郁雄渾之風。4.后人評價本詩“聯(lián)聯(lián)含情,一聯(lián)一愁”,請結合詩句分析這首詩的“一聯(lián)一愁”?閱讀下面這首元詩,完成下面小題。夏日飲山亭劉因借住郊園舊有緣,綠陰清晝靜中便。空鉤意釣魚亦樂,高枕臥游山自前。露引松香來酒盞,雨催花氣潤吟箋。人來每問農(nóng)桑事,考證床頭《種樹篇》。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根據(jù)內(nèi)容分析,這首詩的題材屬于隱逸詩,類似于賈島的《尋隱者不遇》。B.第三句采用象征手法,表達我和魚一樣的快樂,并且兩者快樂的原因一致。C.本首詩的頸聯(lián)借用“引”“催”動詞,賦予景物以人情,使得表達更為生動活潑。D.這首詩融寫景、敘事、抒情于一體,意境清新淡雅,與王維《山居秋暝》一詩相近。6.有人說,劉因“出世但不忘道”,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下列小題。高亭元 劉因高亭云錦繞清流,便是吾家太一舟。山影酒搖千疊翠,雨聲窗納一天秋。襟懷灑落景長勝,云影空明天共游。笑向白鷗問塵世,幾人曾信有滄州?【注】太一舟,即太一蓮舟。北宋畫家李公麟畫有《太一真人圖》,畫真人臥一大蓮葉中,執(zhí)書仰讀。7.從體裁看,這是一首 。8.下列對這本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的首句描寫了高亭云籠水繞的美麗景色。B.第二句詩人把高亭看成自己頤情養(yǎng)性的地方。C.頸聯(lián)寫詩人因內(nèi)心寂寞冷落而愿與云影共游。D.尾聯(lián)運用反問,是為表達對自己生活的滿意。9.自選一個角度,試對本詩的頷聯(lián)進行賞析。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小題。清平樂[元]劉因青天仰面,臥看浮云卷。蒼狗白衣千萬變,都被幽人窺見。偶然夢見華胥①,覺來花影扶疏。窗下魯論②誰誦,呼來共詠舞雩。[注]①華胥:傳說中上古時代的華胥國。②魯論:即《魯論語》,《論語》漢代傳本之一。10.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開篇簡筆傳神,“仰面”“臥看”兩句,刻畫出關注世事積極進取的詩人形象。B.疏密有致而搖曳多姿的花影,烘托出了靜謐美好的氛圍,與詩人的心境相互呼應。C.詞的上片寫仰觀青天浮云,下片夢境與現(xiàn)實交融,最后用典明志,切換自然貼切。D.“偶然”“呼來”等生活化用語,與《聲聲慢》“守著窗兒”“這次第”等措辭風格一致。11.古代幽人一般指幽隱山林之人,作者自稱“幽人”,為何還要“共詠舞雩”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清平樂·賀雨【元】劉因雨晴簫鼓,四野歡聲舉。平昔飲山今飲雨,來就老農(nóng)歌舞。平生負郭無田,寸心萬國豐年。誰識山翁樂處?野花啼鳥欣然。12.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由題目“賀雨”可以推知:這場雨人們期盼已久,久旱逢甘霖,故而可喜可賀。B.開頭描寫雨后歡慶的熱烈場面:雨過天晴,人們吹簫擊鼓,到處都是歡聲笑語。C.下片前二句,詞人自述生活狀況與內(nèi)心感受,也道出了其“賀雨”的思想基礎。D.“山翁”是詞人的自稱,表明他淡泊名利、超脫塵世的個性,與“飲山”呼應。13.這首詞是如何表現(xiàn)山翁之樂的?請結合內(nèi)容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木蘭花·西山不似龐公傲劉因①西山不似龐公②傲。城府有樓山便到。欲將華發(fā)染晴嵐③,千里青青濃可掃。人言華發(fā)因愁早。勸我消愁惟酒好。夜來一飲盡千鐘,今日醒來依舊老。[注]①劉因(1249-1293)元代著名理學家、詩人。②龐公:即龐德公,據(jù)《尚友錄》:龐德公居峴,未嘗入城府。荊州刺史劉表幾次請他出來做官,他都拒絕,并讓劉表站在一邊不理,對他自己妻子卻“相敬如賓”。諸葛亮去拜訪他,龐德公開始幾次也只是讓亮一人拜在堂下,不教他起來,因此以其踞傲而聞名于世。③晴嵐:晴天時山中的霧氣。14.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將擬人化的山拿來與史上著名的怪誕人物進行比較,思致獨擅,奇趣橫生。B.“欲將華發(fā)”句詞人奇思妙想,想用白發(fā)去點染睛嵐,讓西山的青春氣息更濃郁。C.“夜來”句是夸張之辭,極言豪飲。酒喝得再多,醒來白發(fā)也未減,人依舊愁老。D.這首詞寫法疏淡,舍去一切背景,仿佛在白紙上作畫,僅用線條來表現(xiàn)情緒。15.詞人對待“愁”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元詩,完成下面小題。憫旱劉因農(nóng)父看云淚亦干,靈湫①誰信欲生煙。萬金良藥汗猶出,一寸丹心天可旋。未便無食思樂土,不禁憂國愿豐年。為占河漢中宵起②,獨對殘燈理斷編③。【注】①靈湫:深潭。②占河漢:意謂視銀河星象以測氣象。中宵:半夜。③斷編:本指殘缺的書籍,此處指史書中有關預兆災禍與吉祥征兆的記錄。16.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寫人們翹首仰望天空云氣的細節(jié),反映大旱之時農(nóng)民焦灼絕望的內(nèi)心。B.本應終年不涸的靈湫此時卻“欲生煙”,這會讓人聯(lián)想到大地龜裂、莊稼枯死之狀。C.詩人認為自己寸心雖小,但如果以赤誠之心祈雨,終會像萬金良藥一樣起效。D.此詩沒有純粹寫景之句,以敘事起,以敘事結,全詩無艱深之語,質樸而深情。17.詩歌尾聯(lián)融敘事、寫人、抒情于一爐,請結合詩句加以賞析。答案1.D 2.①林黛玉對“留得殘荷聽雨聲”情有獨鐘,既表現(xiàn)了林黛玉對清冷殘破之美的偏好,也寄寓了林黛玉對自己身世的悲憐和孤苦落寞的心境。②本詩中,蓮花由盛轉衰引發(fā)了詩人對世道、人生盛衰變化的慨嘆,詩人認為自己雖已衰老,但仍眼明心亮,勸慰自己盡管處境無奈但不要放縱沉淪,應好好珍惜眼前時光。【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內(nèi)容及藝術特色的能力。D.“但秋蓮并未屈服,用青青蓮蓬保全了自己的‘晚節(jié)’”錯。詩歌頸聯(lián)筆意轉深,“秋蓮”雖已落盡鉛華,卻打算留下青青蓮房,以保持美好的“晚節(jié)”;不料白露寒霜中吹來了凜冽秋風,連這一顆微小的秋實也將被橫掃殆盡。在嚴酷的季節(jié),面臨無情的風霜,“秋蓮”被摧殘而走向衰亡的命運不可避免。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意象及詩人情感的能力。“留得殘荷聽雨聲”中,“殘荷”雨聲”通過環(huán)境的惡劣展現(xiàn)出林黛玉自身的身自世,這兩者視覺與聽覺相結合,表現(xiàn)出人物孤苦之感,根據(jù)名著內(nèi)容可知,也寄寓了林黛玉個人對殘破之美的偏好。“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意思是:盛衰變化在我老眼中依然歷歷分明,不要空著小船上的酒杯,珍惜眼前的好時光吧。前文詩人描寫了蓮花由盛到衰的變化,但“蓮”本身的氣節(jié)猶在,詩人由蓮到人,想到自己雖然已經(jīng)“衰老”,但是還應該珍惜眼前時光,表現(xiàn)出詩人不甘落寞、仍想要有所作為的思想。3.D 4.①首聯(lián)表達了羈旅獨行之愁。詩人單人匹馬,冒著寒冷渡過宋遼分野的白溝河。②頷聯(lián)表達了懷念故國之愁。眼前已是異域他鄉(xiāng)的風景,由遼金故地想到了宋朝的滅亡。③頸聯(lián)表達了觸景悲秋之愁。詩人通過描寫黃云彌漫、孤零城堡、落日殘照、西風蕭索、秋雁孤飛,生發(fā)了悲秋之愁。④尾聯(lián)表達了知音難覓之愁。四海之內(nèi)的抗元名士,本是自己的知己,卻已半數(shù)亡故,自己也不知道將要投奔何處。【解析】3.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D.“以景結情”錯?!疤煅墓聞Κ氄l投”我孑然一身,書劍飄零天涯,縱然滿懷幽思忠憤無處傾訴,無人知曉自己的心聲。這句不是寫景句,是抒情,并非“以景結情”。故選D。4.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聯(lián),“薊門霜落水天愁,匹馬沖寒渡白溝”,詩人由薊門返鄉(xiāng),只身單騎渡過白溝,正值寒冷的落霜季節(jié)?!八E門”、“白溝”、“霜落”、“水天愁”、“匹馬”等意象,構成了一種蒼涼肅殺的境界、凝重壓抑的氛圍,更加突出詩人的羈旅獨行之愁。頷聯(lián),“燕趙山河分上鎮(zhèn),遼金風物異中州”,“上鎮(zhèn)”,今易縣一帶,戰(zhàn)國時燕、趙疆域以此界分;“中州”,中原,今黃河中、下游一帶。戰(zhàn)國時燕、趙疆域以此界分,自宋代與遼金對峙,又是華夏漢族與遼金夷族在風俗文化方面的分水嶺。這兩句極為含蓄,但又高度概括地透露出“水天愁”的原因所在:這里從戰(zhàn)國時的燕趙,到唐宋盛世,一直是北方軍事重鎮(zhèn)??涩F(xiàn)在,華夏淪喪,蒙古入主中原,這里已成為元朝的畿輔腹地,華夷之大防不復存在了,令詩人感到“水天愁”。面對此景,詩人頓生懷念故國之愁。頸聯(lián),“黃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風一雁秋”,黃云滾滾彌漫天空,籠罩著古代邊戍之地,孤零零的城堡、落日殘照、西風蕭索、孤雁南飛,面對此景,詩人難免不產(chǎn)生悲秋之愁。尾聯(lián),“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劍獨誰投”,詩的尾聯(lián)寫的是,與自己相知及交游的朋友,或逝或隱,多已離去,自己孑然一身,書劍飄零天涯,縱然滿懷幽思忠憤,亦無處傾訴,無人知曉自己的心曲了?!暗蚵洹薄ⅰ肮陋殹北M發(fā)悲涼凄愴之情、知音難覓之愁。5.B 6.“出世”指隱逸田園的生活,“但不忘道”,含轉折,“不忘道”指不忘濟蒼生安社稷,為國為民的理想。前三聯(lián)寫盡“出世”之樂之閑之自在,尾聯(lián)委婉傳達出詩人雖然出世不在官場,但仍熱心農(nóng)事,關心百姓利益的情懷。【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詩歌的能力。B.“并且兩者快樂的原因一致”解說不當,“空鉤意釣魚亦樂”說的是作者用空鉤釣魚,享受閑適的樂趣,而魚兒因為詩人用空鉤沒有生命危險而快樂,兩者快樂的原因不一致。故選B。6.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古語有云,“小隱忘智,中隱忘德,大隱忘道”,小隱即輕程度的歸隱,會讓人忘記自己的才智;程度稍重的歸隱會使人忘卻自己該有的德行;大隱,則讓人忘記所有世俗道德,即看破紅塵之意。這里劉因“出世但不忘道”是說劉因雖然歸隱,但并沒有忘記世俗,忘記蒼生社稷,依然熱心農(nóng)事,關心百姓生活。前面三聯(lián)“借住郊園舊有緣,綠陰清晝靜中便。空鉤意釣魚亦樂,高枕臥游山自前。露引松香來酒盞,雨催花氣潤吟箋”作者極盡描述環(huán)境的清幽、野釣的閑適,隱居生活的自由自在,把酒吟詩的樂趣,似乎不問世事。尾聯(lián)“人來每問農(nóng)桑事,考證床頭《種樹篇》”卻表現(xiàn)作者雖然隱居,但不忘農(nóng)事,而且與農(nóng)人相處融洽,熱心農(nóng)桑事,以另一種形式表現(xiàn)了他心懷黎民、關心百姓的情懷,表面上是“出世”,實質上是另一種形式的“入世”。所以說他“出世但不忘道”。7.七言律詩 8.C 9.示例:詩人寫自己坐在屋內(nèi)飲酒,窗外的青山倒映在酒杯中,隨著酒杯的搖動而層層疊翠。屋外秋雨陣陣,那清晰的雨聲穿窗而入,傳遞著秋的消息。詩人從視覺的角度寫出了秋天的景色,又從聽覺的角度寫秋雨的聲響,動靜結合,有聲有色,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表達了內(nèi)心閑話之情。【解析】7.試題分析:題目要求填寫詩歌的體裁。古代詩歌包括詩、詞、曲。詩歌又分為①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②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本首是詩歌而且是近體詩,再根據(jù)詩歌的句子,八句是律詩,四句是絕句,最后看每句詩的字數(shù),可以確定本題是一首七言律詩。8.試題分析:C項“因內(nèi)心寂寞冷落”錯,從首聯(lián)、尾聯(lián)分析可以分析出表達的是詩人的閑適滿足之情,而非選項所說的“詩人內(nèi)心寂寞冷落”。這種選擇題型考查的點多,或品味字詞句所深藏的情思,或理解詩歌內(nèi)容,或分析意象形象,或分析表達特色等。答題時不能孤立起來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9.試題分析:題目要求自選一個角度,試對本詩的頷聯(lián)進行賞析。賞析詩句其實是考查詩歌的表達技巧,本題只要求選取一個角度,相對比較容易,可以從寓情于景、動靜結合、動詞的運用、視聽結合等角度進行賞析。賞析時一定要結合頷聯(lián)具體分析,忌空洞。點睛:要明確詩歌的表達技巧主要包括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和構思立意四大部分的內(nèi)容。解答此類題的一般步驟:第一步,準確指出運用了哪種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樣運用了這種手法。第三步,簡析這種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達意中作用。特別提示:答題時要區(qū)分“一”“些”“主要”等關鍵詞。如問“運用了哪一種表達技巧”,只答一種即可。如問“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至少兩種以上。如問“主要運用了哪種表達技巧”,答一種即可。10.A 11.①詩人以“幽人”自居,“看浮云卷”,觀“蒼狗白衣”,體現(xiàn)道家的處世之道。②“共詠舞雩”運用了“曾皙述志”的典故,展現(xiàn)“浴乎沂,風乎舞雩”的美好愿景,表現(xiàn)儒家的治世理想。③“幽人”卻能“誦魯論”“共詠舞雩”,表明詩人既具有道家的隱逸情懷,也向往儒家的治世理想,表現(xiàn)出古代士人儒道融合的處世態(tài)度。【導語】這首元詞通過“仰面觀云”的閑適姿態(tài)和“華胥夢醒”的恍惚意境,展現(xiàn)隱士超然物外的精神世界?!吧n狗白衣”的云卷云舒暗喻世事無常,而“花影扶疏”的靜謐畫面則烘托出幽居之趣。結尾巧用《論語》“舞雩詠歸”典故,在隱逸情懷中寄寓儒家理想,形成“獨善其身”與“兼濟天下”的微妙平衡,體現(xiàn)了元代文人仕隱矛盾的心理特征。10.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A.“關注世事積極進取”錯誤,“仰面”“臥看”展現(xiàn)的是詩人閑適超脫、靜觀世事的隱逸形象,而非“關注世事積極進取”。故選A。11.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幽人”仰臥于天地間,靜靜凝視浮云變幻,流露出道家超脫塵世、順應自然的處世哲學。道家主張遠離世俗紛擾,以一種豁達、超脫的心態(tài)看待世間萬物。作者作為“幽人”,不執(zhí)著于功名利祿,不被世俗的得失所困擾,而是沉浸于對自然景象的觀賞中,在浮云的變幻里領悟生命的無常與自然的規(guī)律,體現(xiàn)了他對道家處世之道的踐行與追求,在靜謐中達到與自然、與內(nèi)心的和諧統(tǒng)一。 ②“共詠舞雩”運用了“曾點述志”的典故。在《論語·先進》篇中,曾點描繪了一幅“浴乎沂,風乎舞雩”的美好畫面,展現(xiàn)出一種和諧、安寧、自由的社會圖景,是儒家所追求的治世理想。作者在詞中提及“共詠舞雩”,表達自己對這種理想社會的向往。他希望生活在一個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都能和諧共處、無憂無慮的世界里,人們可以自由地享受生活的美好,這背后蘊含著作者對儒家積極入世、關注社會民生、追求社會大同的治世理想的深刻認同與追求,體現(xiàn)了他內(nèi)心深處對理想社會秩序的渴望。 ③“幽人”通常給人一種隱逸山林、遠離塵世的印象,然而作者卻能“誦魯論”“共詠舞雩”,這一看似矛盾的行為恰恰揭示了古代士人儒道融合的處世態(tài)度。一方面,作者以“幽人”自居,享受著隱逸生活的寧靜與自在,在自然中尋找心靈的慰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與獨立。另一方面,他“誦論語”,與他人共詠舞雩,又表明他并未完全脫離儒家思想的影響,依然心懷天下,關注社會,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儒家的治世理想。這種儒道融合的處世態(tài)度,反映了古代士人在面對復雜的社會現(xiàn)實時,既能保持內(nèi)心的寧靜與超脫,又能積極入世,為社會的和諧與進步貢獻力量,是古代士人獨特的精神風貌和處世智慧的體現(xiàn)。12.D 13.①通過描寫山翁平日“飲山”而今日“飲雨”的變化以及與老農(nóng)一起載歌載舞的動作,表現(xiàn)其內(nèi)心的歡樂;②借助“寸心萬國豐年”的心理描寫,表現(xiàn)山翁因天降甘霖、豐收在望的喜悅之情;③結尾運用設問,移情于物,通過描寫野花、啼鳥都很“欣然”來襯托山翁之樂。【解析】1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D.“超脫塵世”錯誤。從詞意尤其是“寸心萬國豐年”看,詞人并沒有“超脫塵世”,而是關心社會民生的。故選D。1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從“平昔飲山今飲雨,來就老農(nóng)歌舞”可知,通過描寫山翁平日“飲山”而今日“飲雨”的變化以及作者與老農(nóng)一起載歌載舞的動作,來正面表現(xiàn)了山翁對久旱逢甘霖的歡樂暢快的心情;從“寸心萬國豐年”可知,作者借助心理描寫,使山翁的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化,表達了山翁因天降甘霖、豐收在望而倍感暢快喜悅的心情,使表達顯得更為完整和真實;從“誰識山翁樂處?野花啼鳥欣然”可知,結尾運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移情于物,能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通過描寫野花、啼鳥都很“欣然”,側面襯托了山翁之樂,讓人回味無窮。14.B 15.①詞中的“愁”自然渾成,淡而有味。為何而愁,全未說破,只讓讀者朦朧見到一種愁霧愁云;②雖有嘆老之意,卻全無傷感之懷,遂給人一種超脫之感,放達之感。③詞人用諧謔的態(tài)度來對待生活之中的“愁”超脫曠達,舉重若輕。【解析】14.題考查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詩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B項,“讓西山的青春氣息更濃郁”錯,詞人夸張地表達自己的白發(fā)之多,用自己的白發(fā)點染睛嵐,西山的千里青青一下子就被掃除了。故選B。15.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nèi)容、把握詩歌情感的能力。本題,題干要求結合詩句簡要分析詞人對待“愁”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上片“欲將華發(fā)染晴嵐,千里青青濃可掃”,詩人由西山的“青”,想到自己的白發(fā),由頭上白發(fā)想到去染翠藍的晴嵐。下片首起兩句“人言華發(fā)因愁早。勸我消愁惟酒好”承“華發(fā)”申說,意思是都說我早生華發(fā)是因愁緒多。勸我喝酒以銷愁,詩人為何而愁,全未說破,只讓讀者朦朧見到一種愁霧愁云;“夜來一飲盡千鐘,今日醒來依舊老”意思是酒喝得再多,也不能銷愁,醒來白發(fā)未減,人依舊在愁中衰老。一晚上便喝了千杯酒,當然這是夸張之辭,極言豪飲之多,最后作一反跌:酒喝得再多,也不能銷愁,醒來白發(fā)未減,人依舊在愁中衰老。有嘆老之意,無傷感之懷。上片以青山與自己白發(fā)作對比寫自己的“老”;下片用酒與愁的關系強調愁的執(zhí)著,亦未離開一個“老”字。為何而愁,全未說破,只讓讀者朦朧見到一種排遣不了,糾纏如蛇的愁霧愁氛愁云而已,遂給人一種超脫之感,放達之感。16.C 17.①事:尾聯(lián)寫詩人半夜不寐,起來觀星河天象以測災祥,獨對殘燈翻檢對照史書中有關災祥的記載,以便考察判斷眼下災情的發(fā)展變化。②情:詩句抒發(fā)了詩人悲憫民瘼,徹夜不眠的憂慮、焦灼之情。③人:塑造了一個徹夜不寐、胸懷民胞物與之情的詩人自我形象。④融敘事、寫人、抒情于一爐,內(nèi)蘊豐富,情志感人。【解析】1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C.“終會像萬金良藥一樣起效”錯,“萬金良藥汗猶出,一寸丹心天可旋”,上句是寫即使服下價值萬金的昂貴良藥,也止不住汗流浹背,用反襯法來形容暑氣薰蒸之烈、大汗淋漓之苦;下句言寸心雖小,但我以一片赤誠之心哀哀乞雨,冀能感天動地,旋乾轉坤,以早降甘霖,活我生靈?!叭f金良藥”是反襯天熱的,并且下句只是一種期盼,選項“終會”的說法也不恰當。故選C。17.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句的能力。尾聯(lián)“為占河漢中宵起,獨對殘燈理斷編”寫了兩件事,一是詩人占天中宵起,二是對燈理殘編?!罢?(zhān) 河漢” 意謂視銀河天象以測氣象?!爸邢?即半夜。詩人為災情嚴重而憂心如焚,半夜不寐,起來觀星河天象以測災祥。“獨對殘燈理斷編” 中的“理”,作溫習解?!皻埦帯保馐菤埲辈蝗臅?,這里當指史書中 《天文志》《五行志》之類的書。詩人觀察天象之后,又獨對殘燈翻檢對照史書中有關災祥的記載,以便考察判斷眼下災情的發(fā)展變化。再看詩句中蘊含的情感。詩人因大旱不雨的嚴重災情而憐惜農(nóng)民,萬分焦灼,以致于夜不能寐,占卜天象,翻檢書籍,期望能找到祈雨的辦法來解救百姓。詩句表現(xiàn)了詩人悲憫民瘼,徹夜不眠的憂慮、焦灼之情。最后看人物形象。尾聯(lián)中,詩人為 “占” 而 “起”,獨 “對”而 “理”,四個動詞一氣貫穿,一個徹夜不寐、胸懷民胞物與之情的詩人自我形象,呼之欲出。尾聯(lián)融敘事、寫人、抒情于一爐,內(nèi)蘊豐富,情志感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