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汕尾市2024一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質量監測五年級道德與法治試卷(說明:本試卷共4頁,測試時間40分鐘,在答題卡上作答)一、判斷題。(對的涂“T”,錯的涂“℉”,共30分)1.作為子女,我們只要做到學習名列前茅就是對家人最大的精神安慰。()2.老師告訴我們做子女的要孝敬父母,所以孝敬爺爺奶奶是爸爸媽媽該做的事,與我們小孩子無關。)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干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民主共和漸入人心。()4.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井岡山創建了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培育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5.建設祖國,實現中國夢是大人才能做的事情,我們少年兒童無能為力。()6.在抗日戰爭中,趙一曼、楊靖宇、左權、吉鴻昌、佟麟閣、趙登禹等將士用生命和熱血展現了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7.街上到處都是共享單車,我們可以把其中一輛長期放在自己家中,只要使用時掃碼付錢就可以了。()8.雖然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使各種社會矛盾更加尖銳,但是不用推翻清政府的統治,中國也能有出路。()9.應急車道就是“生命通道”,嚴禁車輛違法占用應急車道。()10.今天,在聯合國的各個機構里幾乎都可以看到中國代表的身影,中國已經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的堅強力量。(【五年級道德與法治第1頁(共4頁)】二、選擇題。(下面各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共0分)1.小青接了一個電話,媽媽就追問不休。對此下列小青的做法正確的是()。A.不理媽媽B.隨便編幾句哄騙媽媽C.和媽媽大吵一架D.和媽媽坐下來談談心,好好交流溝通2.“禁止吸煙”標志出現的場所不可能是()。A.餐館B.吸煙區C.醫院D.加油站3.因走私鴉片受到中國抵制,而決定發動侵略戰爭的是()。A.法國B.英國C.美國D.德國4.第一次提出“振興中華”這個影響深遠的口號的人物是()。A.黃興B.陳獨秀C.孫中山D.林則徐5.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了()。A.南昌起義B.紅軍長征C.秋收起義D.五四運動6.1955年,中國參加萬隆會議,提出()的方針,為會議的圓滿成功作出重要貢獻。A.求同存異B.和平共處C.獨立自主D.相互理解7.下列做法正確的是()。A.利用社區體育設施進行鍛煉B.在醫院的走廊內大聲喧嘩C.躺在公園的長椅上睡覺D.在旅游景點隨手丟垃圾【五年級道德與法治第2頁(共4頁)】汕尾市2024一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質量監測五年級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判斷題。(對的涂“T”,錯的涂“F”,每小題3分,共30分)1.F2.F3.T4.T5.F6.T7.F8.F9.T10.T二、選擇題。(下面各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小題3分,共30分)1.D2.B3.B4.C5.C6.A7.A8.B9.D10.C三、綜合實踐題。(共40分)1.(1)[示例]遇到有人在高鐵(公交車)上大聲喧嘩,影響其他乘客的行為,我們應該有禮貌地上前勸阻,讓他了解自己行為的不當之處。(言之有理即可,5分)(2)[示例]遇到有人在公共場所亂扔垃圾,我們應該有禮貌地上前勸阻,讓他了解自己行為的不當之處。(言之有理即可,5分)2.(1)[示例門原子彈、導彈核武器、氫彈、核潛艇、“神舟”系列載人飛船、“嫦娥”系列探測器、“天河”超級計算機、高鐵技術、5G技術等。(每個2分,答對三個即可,6分)(2)[示例門鄧稼先、錢學森、李四光、黃旭華、童第周、屠呦呦、茅以升等。(每位2分,答對兩位即可,4分)3.我不贊同這種觀點。(2分)理由:[示例]偉大的長征精神,凝聚著中國共產黨為實現崇高理想而卓絕奮斗的堅定信念,凝聚著人民軍隊不斷走向勝利的堅強意志,凝聚著中華民族不懈奮斗,自強不息的偉大品格。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只有發揚長征精神,才能戰勝困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所以長征精神永不過時。(言之有理即可,3分)4.[示例]我們小學生也可以組織起來,用我們的方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社區是人們共同生活的地方,是大家共同的家園。社區的建設需要大家的共同參與,營造優美、安全的社區環境,建設和諧、健康的社區生活,是每個社區人的愿望,也是每個人應當承擔的責任,社區建設需要我們的共同參與。(言之有理即可,5分)5.兩位同學的做法是不對的。(2分)[示例]我們要用心理解和體會,從家人的言談舉止,甚至是批評和教育中感受他們的愛。家人之間產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我們需要理性面對,學會以積極的態度、有效的方法,主動化解矛盾。主動與家人交流能增進相互了解與理解。(言之有理即可,8分)【五年級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五年級道德與法治試卷答案.pdf 汕尾市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質量監測五年級道法下冊期末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