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公輸》同步練習A卷2024-2025學年高教版(2023)中職語文基礎模塊上冊一、語言文字運用1. 下列關于墨子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 戰國時期儒家學派代表人物B. 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侵略戰爭C. 提出“性善論”,強調后天教化D. 著作《墨子》由孔子編纂而成2. 依次填入文中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_______________攻宋。子墨子聞之,_______________魯,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A. 以 起于 B. 而 起于 C. 以 起自 D. 而 起自3. 下列句子中,與“宋何罪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A. 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判斷句)B. 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狀語后置)C. 夫子何命焉為(賓語前置)D.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陳述句)4. 下列對“公輸盤詘”中“詘”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 彎曲 B. 屈服 C. 欺騙 D. 攻擊5.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項是( )A. 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B. 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C. 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D. 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6. 下列對“雖殺臣,不能絕也”的翻譯,最準確的一項是( )A. 雖然殺了我,也不能斷絕宋國的防御B. 即使殺了我,也不能讓宋國滅亡C. 雖然殺了我,也不能讓楚國停止進攻D. 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光宋國的守衛者7. 下列對“義不殺少而殺眾”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 堅持道義不殺少數人,卻去殺多數人B. 正義的人不殺少數人,卻殺多數人C. 講道義的人不殺少年,卻殺眾人D. 仁義的人不殺少數人,卻殺多數人8. 下列對墨子思想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 主張“非攻”,反對一切戰爭B. 強調“兼愛”,提倡無差別平等之愛C. 重視“尚賢”,主張任人唯才D. 提倡“節用”,反對奢侈浪費二、文本探究文章結構填空1. 開篇以“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交代_______________,引出矛盾沖突。2. 墨子先以“_______________”的類比,指出公輸盤“義不殺少而殺眾”的矛盾。3. 面對楚王,墨子以“_______________”的比喻,揭示楚國攻宋的荒謬。4. 結尾以“_______________”的較量,展示墨子的防御智慧,迫使楚王放棄攻宋。主旨理解本文通過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批判了_______________的不義,彰顯了_______________的思想,體現了墨家以智慧和道義化解戰爭的理念。翻譯句子1. 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 2. 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 三、課內閱讀閱讀《公輸》選段,完成1-5題。選段: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云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1. 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文軒:_______________敝輿:_______________2. 下列對“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 運用對比,強調楚國的富有與宋國的貧窮B. 運用比喻,說明楚國攻宋如同富人偷竊窮人C. 運用排比,突出楚國與宋國的巨大差異D. 運用夸張,渲染楚國的強大與宋國的弱小3. 墨子列舉“荊有云夢”“江漢之魚鱉黿鼉”等內容,目的是什么? 4. 分析選段中排比句的作用。 5. 結合選段,談談你對墨子論辯技巧的理解。 四、課外閱讀閱讀《墨子·非攻》(節選),完成1-4題。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是何故也?以虧人愈多。茍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至入人欄廄,取人馬牛者,其不仁義又甚攘人犬豕雞豚。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至殺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劍者,其不義又甚入人欄廄取人馬牛。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矣,罪益厚。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不義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1. 下列句子中,“以”字與“以虧人自利也”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認為)B. 以牒為械(用)C. 以其境過清(因為)D. 屬予作文以記之(來)2. 下列對“今至大為不義攻國,則弗知非”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 現在最大的不義是攻打他國,卻不知道反對B. 如今最大的不義是攻打國家,卻不知道錯誤C. 現在最大的不義是攻擊國家,卻不知道是非D. 如今最大的不義是進攻國家,卻不知道指責3. 比較《公輸》與選段的共同點,分析墨子思想的一致性。 4. 結合選段,談談你對“虧人自利”的現實啟示。 答案A卷答案一、語言文字運用1. B 2. A 3. C 4. B 5. B 6. D 7. A 8. A二、文本探究1. 事件背景 2. 殺少殺眾 3. 文軒敝輿 4. 攻守模擬主旨:侵略戰爭;非攻翻譯:2. 楚國土地有余而人民不足,犧牲不足的人民去爭奪有余的土地,不能說是明智。3. 公輸盤多次設置攻城的巧妙戰術,墨子多次抵御了他。三、課內閱讀1. 裝飾華美的車;破舊的車 2. B2. 目的是通過對比,突出楚國的富足與宋國的貧困,論證楚國攻宋的不合理性。3. 排比句增強氣勢,從土地、物產、資源三個方面系統論證楚國攻宋的荒謬,邏輯嚴密。4. 墨子運用類比推理,將楚國攻宋比作富人偷竊窮人,以淺顯的例子揭示深刻的道理,使楚王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四、課外閱讀1. C 2. A2. 共同點:均批判侵略行為,強調“虧人自利”的不義。一致性:《公輸》通過實戰止楚攻宋,選段通過邏輯論證批判攻國,都體現墨子“非攻”思想。3. 現實啟示:損人利己的行為是不義的,應倡導互利共贏,反對以犧牲他人利益為代價的行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