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上海中學東校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中期素質評估高一語文2024.11滿分:110分時間:120分鐘)題號二(仁)二(E)二(四)二(伍)三總分得分積累應用10分1按要求填空.(6分)(1)池魚思故淵。(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2)周公吐哺,(曹操《短歌行》)請(3)人生如夢,(蘇軾《·赤壁懷古》)不(4)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從現實轉人夢境的一句是在裝2按要求選擇。(4分)訂線(1)下列選項中,語言表達不得體的一項是(),(2分)內A小周在完成答辯后,結尾以“謝謝聆聽”表示對評委老師的感謝.題iB校報想要發表小吳的文章,編輯寫信給他,最后說:“敬析惠允”·C小鄭送給同學一張他寫的書法作品,在贈送時說:“望君惠存”.D老王想要招員工,在店門張貼告示,最后寫道:“請有意者垂詢”,(②)將編號的語句依次填人語段空白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2分)資本控制下的“飯國文化”沖擊了傳統美德和主流價值,敗壞了社會風氣.資本方通過對演藝人員有組織的策劃、包裝和宣傳制造明星,這與“奮斗改變人生”“有耕耘才會有收獲”等勤勞奮斗的傳統道德觀念是背道而馳的,消解了社會主流價值.①意在創造一個供粉絲消費的符號②宣揚的是一種不勞而獲、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投機主義和拜金主義思想③而非對其表演才華和藝術成就的肯定與欣賞④側重點在藝人的娛樂形象上A.②④③①B.④0②③C.④①③②D.④③②①第1頁共8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描App二閱讀(60分)(一)閱讀下文,完成第3-6題.(13分)古代神話駱玉明①在文學史的初始階段,神話是一種重要而獨特的現象。黃先需要說明的是:在遠古社會中,神話關涉的范圍要遠出于文學之外,它在是原始人類的綜合的意識形態,是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和解釋,是他們的百科全書式的知識體系,又是他們的愿望的表達。人類最初是生活在一個神話世界中的。②那么,神話的文學意義又表現在什么地方呢?首先,神話的思維充滿了直覺與幻想,是人類理性邏輯尚未發展成熟時期的思維方式,它雖然是不自覺的,卻依然表現了人類的藝術天性。同時,神話故事也給后來的文學創作提供了極好的素材.③但神話在一個民族的文學中最終留下多么深的痕跡,對它的發展造成多么大的影響,仍然與其他一些條件相關;換言之,神話的存在并不直接導致文學藝術的發達,因為,神話最初的功能主要是解釋自然,或如馬克思所說,是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見《<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如果停留在這一階段上,神話對人自身的關注會是比較有限的。只有當神話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人自身,越來越多地反映人類社會中的生活情感、矛盾沖突時,才會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神話文學”,像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和不少戲刷都是這樣的作品,神話文學的顯著特點,是“神”或“英雄”具有豐富的人性,有著世俗的渴望和常人的困苦。④由此來看中國古代神話,會比較清楚,現存的中國上古神話資料主要見于《山海經》《淮南子》《楚辭》《莊子》等幾部不同類型的著作,這些書或講述荒誕的地理知識,或引用古代傳說幫助論說哲理,或在奇異的想象中抒發個人內心的郁悶,但都不以記述神話故事為中心,從這些著作及其他古籍的記載中,可以看到大量神祇的名稱和零散的事跡,但看不出有完整的神話系統,各種神話故事、神話人物之間,只有相當松散的關系,而且各自都是以片斷的形態被記載下來的。以前人們對此現象有不同的解釋,如魯迅、胡適等人認為中國古代神話原本是不發達的,而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不少人提出:中國古代原來也有著豐富的神話,只是后來被“歷史化”或失傳了,⑤這里有個問題,就是需要把原始神話和文學化的神話加以區分,從后者來說,中國古代神話文學不發達是顯然的。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當中國歷史進入文獻時代,以崇群體而抑個體、注重實際而不喜幻想為特征的周文化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這一文化體系不能容忍偉大的人物具有常人的缺陷和痛苦,也不利于“想入非非”的文學的蓬勃生長。因之,那些古老的神祇也就無法獲得豐富的人類情感,無法轉化為豐滿的文學形象。⑥這里當然也有地域上的區別,在黃河流域文化范固內,至周代,神話消退的現象已經很明顯。《詩經》形成的年代,大體與古希臘的《伊利亞特》《奧德賽》,印度的《黎俱吠陀》及《舊約·詩篇》相當,但《詩經》無論敘事還是抒情,基本上沒有神話色彩。北方的其他著作,也很少涉及神話。南方的楚文化體系則不同,一直到戰國乃至漢代,南方的著作尤其《楚辭》仍然常可以看到較濃厚的神話色彩,只是如前所述,這并不足以改變中國古代神話文學不發達的基本狀況。一但這也不是什么值得羞愧的事情:正因如此,中國文學從一開始就形成了自己的別樣的特色,第2頁共8頁只液9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描Ap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