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語文期末試卷(2025八下·北海期末)閱讀以下三則材料,完成問題。【鳳凰湖】碧波如鏡、綠樹成蔭的賓陽鳳凰湖,是眾多居民的首選打卡地。九曲木橋,設計者巧妙將橋、亭、欄有機融合,遠觀如長龍臥湖;荷池色彩絢麗,翠綠荷葉與嬌艷荷花相互yìng( )照,別有幾分詩情畫意;棲風渡口,垂柳依依,水氣彌漫,水鳥翩然,人聲喧嘩。【德天瀑布】把德天大瀑布稱為廣西“第一瀑”確實名副其實。游人駐足遠望,只聞水聲轟鳴,如萬馬奔騰,震耳欲聾。巨大的跌水分成數股飛瀉直下,水花四濺,煙霧溟蒙,在陽光下,色彩繽紛,令人____。瀑布景觀隨河水流量而變化,躍入水中游玩,看眼前之飛舞銀龍,美若仙境……【邕城景】青秀山是古“邕州八景”之一,樹木大多以南亞熱帶植物為主,一年四季郁郁蔥蔥,為城市中央提供一個天然氧吧,吸引四方游客紛紛前來。青磚黛瓦的建筑隱匿于茂盛的山林,別有一番南國風韻。登上青山塔頂,眼前豁然開朗。只見百里邕江悠悠流淌,脈脈含情,宛如渾然天成的碧綠玉帶穿城而過。整座城真的是“____,____”。1.閱讀【鳳凰湖】相關片段,根據拼音寫漢字,給畫線字注音。①yìng 照②喧嘩 2.結合語境,解釋材料中畫線的詞語。①翩然: ②豁然開朗: 3.填入【德天瀑布】文段橫線處的成語,你認為最恰當的一項是( )A.嘆為觀止 B.身臨其境 C.神采奕奕 D.不可名狀4.請結合【邕城景】內容,從下列句子中選出一副恰當的對聯、將相應的序號填到橫線處。①四面荷花三面柳 ②雅品流香君子風 ③綠水悠悠邕江情 ④青山脈脈南國韻上聯: 下聯: 5.【邕城景】語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指出其類型并提出修改建議。病句類型: 修改建議: 6.(2025八下·北海期末)根據語境,填寫古詩文名句。中國的古詩文,名家輩出,佳作如林,在中華文明史上蔚為壯觀,讓我們漫步詩山文海吧。《蒹葭》中“蒹葭蒼蒼,① ”“蒹葭萋萋,② ”,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朦朧、清新而又神秘的意境。孟浩然筆下“③ ,④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讓我們體會到洞庭湖水勢浩大、氣勢磅礴的動蕩美。陶淵明筆下“⑤ ,⑥ ”(《桃花源記》)描繪了老人小孩其樂融融的幸福圖景,讓我們向往那安閑快樂的美好生活。杜甫筆下“⑦ ,⑧ ”(《石壕吏》),及其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的尖銳矛盾,讓我們感受到了官吏的橫暴和老婦的悲苦。(2025八下·北海期末)整本書閱讀;春光無限好,恰是讀書時。班級擬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開展“學保爾精神,做時代新人”主題讀書交流會,請你完成以下任務。7.【理人物關系】請將以下繪制的思維導圖中人物關系空缺的內容補充完整。A B C D E 8.【品書名內涵】好的書名往往內涵豐富。請結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具體內容,談談你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名著書名的理解。9.【悟經典魅力】名著閱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有的同學卻認為進入初中階段,學習任務加重,不應該安排名著閱讀時間了,請圍繞“如何在初中階段正確地對待名著閱讀”這一話題。寫出你的觀點、理由及結論。字數在80字以內。(2025八下·北海期末)現代文閱讀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被遺忘的傳統家書】①近二十年間,電話、互聯網和手機洶涌而來,幾乎瞬間擊垮了傳統家書的千年大廈。家書,那一張張曾經溫暖人們心靈的信紙,正慢慢變得模糊起來。②曾有記者在500名大學生群體中做了一個問卷調查,以下是根據調查結果制成的圖表:【家書何以“抵萬金”】①李籃(中科院教授):在中國文化中,家書還兼具著家教的功能。長輩通過一封封家書,把人生體驗、道德修養傳授給自己的后代。中國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留下了2000余封家書,在這些書信里,他與孩子們討論國家大事、人生哲學,表達父子間情感,督促子孫用功讀書……梁家9個子女后來個個成才,有3個是國家級院士。無論是感人至深的《傅雷家書》,還是飽含真知良言的《曾國藩家書》都為后人所傳誦。②李正中(天津理工大學教授):家書有收藏價值,從不同年代的家書中,可以看出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民俗風情。同時。家書也是種禮儀文化,中國人的書信格式嚴謹,體現著中國特有的禮儀文明。③張丁(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家書文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之所以搶救家書,是因為家書是不說謊的歷史。家書是第一手資料,寫的時候不是為發表,它是不會說謊的。經過了歲月的沉淀以后,現在又被打撈上來,可以用來補充和證實歷史。④傅敏(傅雷之子,《傅雷家書》選編者):中國傳統書信是文化和藝術的綜合體現,比如說,其中的書法既體現了人的個性特點,又能讓讀信者有“見字如面”的感覺,仿佛寫信人就在自己面前,這種情感上的交流是西方拼音文字很難表現的。【傳統家書將何去何從】①2019年3月20日北京青年報:北京宏志中學舉辦了“十八而志不負韶華”的高三成人禮,為高三年級224名同學帶來屬于他們獨特的18歲紀念。最令人感動的是“一封家書”的環節,學生和家長互相交換提前準備好的寫給彼此的一封信,這封信里訴說了家長和同學們平時不好意思說出口的心里話。②張海鷹(“搶救民間家書”活動組委會秘書長):承載著數千年文化積淀的中國傳統家書并不會消亡,但目前的現實的確讓人感到遺憾。很多年輕人連給自己長輩寫家書和寫求職信之間的區別都搞不清楚,讓人覺得滋味復雜。③夏學鑾(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這實際上體現了現代與傳統兩種價值體系的碰撞。讓人在家書和E-mail之間做選擇,就像讓人在精神家園和物質家園做選擇一樣。④黃桂萍(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科技在給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使得精神和情感趨向“快餐化”。然而,人們會因書信對情感有著長期保留、定格的魅力,而適時選擇理性回歸。⑤蔡銳(山東大學生):雖然書信越來越少了,但是親情和友情并沒有由此而變淡。通訊更使捷了,聯系也更加頻繁,我覺得感情仍然跟原來一樣。書信的退出,應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10.下面與選文不符的選項是( )A.家書是第一手資料,寫的時候不是為發表,它是不會說謊的。經過了歲月的沉淀以后,現在又被打撈上來,可以用來補充和證實歷史。B.記者在500名大學生群體中做了一個問卷調查,發現大學生與家人聯系方式以語音通話和微信為主。C.近二十年間,電話、互聯網和手機洶涌而來,瞬間擊垮了傳統家書的千年大廈。D.承載著數千年文化積淀的中國傳統家書并不會消亡,但目前的現實的確讓人感到遺憾。11.根據材料,分點概括傳統家書所具有的功能或價值。12.有人認為傳統家書會逐漸消失,有人認為不會消失。請結合生活實際說說你的看法,并運用以上材料的有關內容做適當分析。(2025八下·北海期末)現代文閱讀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灑滿陽光的曬谷場洪忠佩①稻田收割謝幕,便迎來了曬場的開場。②等母親用笸籮把稻谷擔到曬場時,曬場上已經很熱鬧了。通常,像擔谷這些重體力的活兒,在村里都是男人做。可父親常年在外地工作,這些活兒就落在了母親肩上。③割禾搶時,曬谷搶天。此刻,村里人一個個在曬場上忙得不亦樂乎。和我年齡相仿的少年也不閑著,扛掃帚,扛谷耙。④一床一床的曬簟鋪展開來,如劃了線般整齊。曬簟是用篾片編織的,鋪開的面積有兩塊露天電影幕布拼接起來大小。家家戶戶將笸籮里的稻谷倒在曬簟上,用谷耙呼啦呼啦地耙開耙勻,整個曬場在陽光下,似是淌金一樣。母親站在曬簟邊,一手攥住笸籮的籮沿,一手使勁拍著籮底,生怕還有稻谷粘在笸籮之中。⑤曬場在土墩上,地勢高于平地。我站起身,就能夠看到村莊的全貌,田段和一丘一丘的梯田。我知道,過不了幾天,一丘丘稻田將會變成另一個樣子,種上一畦畦的苞蘆、黃豆。遠遠地,我還看到田埂上的禾戽在游走———禾戽半斜著。幾乎看不到馱禾戽的人,好似只是禾戽在緩慢地移動。曬場上沒有遮擋,即便有草帽遮住頭頂上的陽光,也擋不住無處不在的燥熱。倚在風車邊,我忙不迭地把笸籮倒過來,底朝天,再疊上兩只,這樣就有了短暫的陰涼處。⑥比曬場上的人們還要忙碌的,是窺視已久的八哥、斑鳩、麻雀、鹟鶯。它們一群群地圍著曬場飛進飛出,屋頂、樹梢、籬笆、曬場,一一落下。趁著曬谷的人不注意,它們偷偷摸摸地迅速啄幾口。在鳥兒中,覬覦曬簟上的稻谷最多的,當數麻雀。它們總是噗噗地落下一群。鹟鶯與麻雀一般大小,棕臉,綠毛,卻只是從竹林邊偶爾光顧曬場。⑦在曬場上曬谷的人,怎會不知道鳥兒的存在?他們看見了鳥兒,就揮手“喲嗬”一聲,驅趕一下,但實際上并沒有任何敵意。鳥兒也不膽怯,人一轉身,便照樣啄吃不誤。人們談起鳥兒,臉上總會帶著笑意,雖然語調中有著幾分無奈。在父老鄉親的心目中,鳥兒都是自然的寵兒。⑧午后陽光明晃晃的刺眼。偏偏母親在這個時候要我和她一起去曬場耙谷翻曬,我曬蔫了,想悄悄溜走,結果被母親攔住。她撫著我的頭說:“眼下農忙,你去看看村里哪個小孩不幫父母搭把手?”⑨看到母親滿頭大汗,我沒有作聲。⑩盡管民諺說,“天上魚鱗斑,曬谷不用翻”,但母親還是交代我用谷耙去翻曬,上午、中午、下午各一次。至于稻谷是否曬得干燥,全憑母親的經驗。接近傍晚時,母親會從曬簟里抓一小撮稻谷,放在掌心搓一搓,接著拿起一粒放進嘴里,“咔嚓”一聲把谷粒咬碎,只見她滿意地笑道:“曬干了,飽滿著呢。” 呼呼呼,風車迎風轉動,母親身材瘦小,需要踮起腳尖,才能把笸籮里的稻谷倒進風車的漏斗里。風車過濾掉混在稻谷中的稗子與雜質。母親捶著腰說:“今年接春接得好,冷漿田里收成好,忙點累點算什么,有收有曬就是好日子。” 暮色里,炊煙在鱗瓦的屋頂上升起,母親還要忙著把曬干的稻谷歸倉。 這一夜,母親再辛苦也要炒上一鍋谷花。隨著灶里的柴火燃起,鐵鍋的溫度升了上來,母親用木鏟鏟些稻谷倒在鍋里爆炒,像變戲法似的,就有了一鍋爆谷花。然后,用竹篩篩去谷殼。加上一勺紅薯糖,抑或蜂蜜,那種香甜足以讓一家老少暖心。 翌日清晨,霧靄在山間繚繞,村里雞犬相聞,又是一天村莊生活的開始。母親比啁啾的鳥兒起得還早,她已經在菜園里摘了一籃豆角,說是趁天氣晴好焯了水曬干。 一個曬場,盛放著一個村莊。在山里村莊,曬場寬闊、平整,一年四季輪番曬出的,不僅是稻谷,還有油茶籽、豆角、辣椒、黃豆……夜晚,偶爾也有露天電影和戲班登場。鄉親在曬場上一邊看戲一邊聊天…… 一晃,過去好些年了。那些年,田野與曬場不僅磨礪了我的肩膀和耐力,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一家一戶的炊煙,是從土地里生長出來的。 梯田中的有機稻谷,金燦燦的,又將迎來一年的豐收季。我仿佛聞到了田野收割的氣息,以及稻谷與陽光的味道。剎那間,家鄉田野與曬場上經年的往事奔涌而來。母親笑著說:“九成開鐮,十成進倉。有夢想,就有奔頭。”農家田地上的事物,收藏的都是滿滿的陽光。13.本文以“稻谷”為線索展開敘述,請你理清文脈,在橫線上依序填寫相應的內容。曬場曬谷→① →② →③ →鍋爆谷花14.按要求賞析以下句子。①接近傍晚時,母親會從曬簟里抓一小撮稻谷,放在掌心搓一搓,接著拿起一粒放進嘴里,“咔嚓”一聲把谷粒咬碎,只見她滿意地笑道:“曬干了,飽滿著呢。”(從描寫角度賞析)②那些年,田野與曬場不僅磨礪了我的肩膀和耐力,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一家一戶的炊煙,是從土地里生長出來的。(賞析加點詞)15.結合文本內容,說一說文中的母親是個怎樣的人。16.結尾句“農家田地上的事物,收藏的都是滿滿的陽光”中,“滿滿的陽光”有哪些含義?(2025八下·北海期末)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17.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是杜甫由自身遭遇聯想到安史之亂以來的多方多難而寫下的歌行體古詩。B.“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描寫大雨將至前的景色,渲染了暗淡愁慘的壓抑氛圍,烘托了詩人的愁苦心境。C.“嬌兒惡臥踏里裂”一句表現出詩人的窘迫處境,以及對孩子在此處境下還這么嬌氣頑皮的無奈。D.全詩先敘述個人遭際,結尾處借助議論抒情升華,情真意切,感人至深。18.杜甫一向關心人民疾苦,他的詩素有“詩史”之稱,請結合詩句談談你的理解。(2025八下·北海期末)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甲】小石潭記柳宗元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⑤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乙】柳宗元傳(節選)柳宗元,字子厚,其先蓋河東人。宗元少精敏絕倫,為文章卓偉精致,一時輩行推仰。第進士,調藍田尉。貞元十九年,為監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韋執誼,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內禁近,欲大進用。俄而叔文敗,貶邵州刺史,不半道,貶永州司馬。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柳人以男女質錢,過期不贖,則沒為奴婢。宗元設方計,悉贖歸之。尤貧者,令書庸,視直足相當,還其質。已沒者,出己錢助贖。(《新唐書·柳宗元傳》,有刪改)19.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水尤清冽 香遠益清(《愛蓮說》)B.以其境過清 以殘年余力(《愚公移山》)C.佁然不動 屋舍儼然(《桃花源記》)D.為監察御史里行 已后典籍皆為板本(《活板》)20.下面對甲、乙兩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以珮環之音來描寫流水的聲音,玉石相擊聲音清越,聽起來讓人身心愉悅。B.“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八個字狀寫青樹翠蔓,刻畫出了細枝長蔓婀娜多姿的動態。C.甲文語言生動形象,多用四字短語;乙文語言則簡潔凝練,符合史傳文學的特點。D.甲文表達了柳宗元被貶后的閑適愉悅之情,乙文則表達了他對貧困老百姓的同情。21.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②宗元設方計,悉贖歸之。22.《小石潭記》寫景的方法多種多樣,請結合所學內容按要求填寫表格。寫景的方法 文中寫景的句子 景物特點(或觀察角度)移步換景 ① 環境幽靜定點觀察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② (景物特點)③ 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清澈透明側面描寫 ④ 觀察角度:近看23.結合文本內容,說一說甲乙兩文分別描繪了柳宗元怎樣的人生境遇與心境?結合柳宗元的生平經歷,你從中獲得了哪些啟示?24.(2025八下·北海期末)根據要求寫作。遇見的人,經歷的事,看見的景,都會在我們心中種下一粒小小的種子。因為一本好書,種下閱讀的種子;因為一次挫折,種下堅強的種子;因為公益活動,種下向善的種子;因為熱愛畫畫,種下夢想的種子 在心中種下一粒種子,才能讓自己的生命開花。請以“種下一粒▲的種子”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①將題目補充完整;②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姓名、校名;③字數不少于600字。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映;xuān2.形容動作輕巧迅速的樣子。;形容突然變得寬闊明亮。3.A4.④;③5.句式雜糅;刪掉“大多”或將“以……為主”刪掉,并在“大多”后加上“是”字【知識點】常用易錯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詞義理解;解釋;近義成語適用范圍對象辨析【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重要詞語字音、字形的識記能力。要求學生在平時對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詞準確的識記,加強積累。(2)本題考查詞語的理解。理解詞語的意思既要從詞語的本義出發,又要理解詞語的比喻義、引申義,同時結合具體的語境掌握分析。(3)本題考查成語的正確使用能力。成語的理解與運用,首先要把握成語的準確含義,再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分析與判斷。成語的誤用一般容易出現幾種情況:色彩不當、輕重不分、詞義不明、謙敬誤用、語境不和等等。(4)本題考查對聯的補寫。解答對聯題,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驟進行:先整體把握所給出的上聯或下聯的意思大致確定與之意思連貫、相對的內容;再認真推敲每個字詞的含義、詞性和詞語的結構特征;最后從整體把握,進行微觀的調整和修改。(5)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與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來說,一看語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對不對,三看修辭妥不妥。要想快速而準確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時多閱讀,增強語感外,還應該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語感審讀法、枝干梳理法、邏輯分析法。1.本題考查字音字形。“ yìng ”應為“ 映 ”;“ 喧 ”應為“ xuān ”。故答案為:映;xuān2.本題考查詞語解釋和運用的能力。①“翩然”在文中描述水鳥的狀態,結合“水鳥翩然”可知,是形容水鳥動作輕巧迅速的樣子。②“豁然開朗”在文中說登上青山塔頂后的感受,結合“眼前豁然開朗”以及后文對眼前開闊景色的描寫,可知是形容突然變得寬闊明亮。故答案為:形容動作輕巧迅速的樣子。形容突然變得寬闊明亮。3.本題考查成語的正確運用。A.“嘆為觀止”指贊美所見的事物好到了極點,符合看到德天瀑布壯觀景象后的感受;B.“身臨其境”意思是身體不在那個地方,卻仿佛親自到了那個地方,文段不是強調這種感受;C.“神采奕奕”形容精力旺盛,容光煥發,與瀑布景象無關;D.“不可名狀”指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不如“嘆為觀止”能準確表達對瀑布的贊美。故答案為:A4.本題考查對聯的匹配。對聯要求上下聯字數相等、詞性相對、內容相關、平仄相對。【邕城景】主要描寫了青秀山的青山和邕江的美景,④“青山脈脈南國韻”與③“綠水悠悠邕江情”中,“青山”對“綠水”,“脈脈”對“悠悠”,“南國韻”對“邕江情”,詞性相對,內容相關,且都體現了邕城的景色特點。①“四面荷花三面柳”與文段內容不相關;②“雅品流香君子風”與文段描寫的景色無關。故答案為:④;③5.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與修改。“樹木大多以南亞熱帶植物為主”句式雜糅,“大多……”和“以……為主”兩種表達方式雜合在一起,造成結構混亂。可刪掉“大多”或將“以……為主”刪掉,并在“大多”后加上“是”字,使句子表達通順合理。故答案為:句式雜糅;刪掉“大多”或將“以……為主”刪掉,并在“大多”后加上“是”字6.【答案】白露為霜;白露未晞;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知識點】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解析】【分析】詩文默寫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筆畫要準確,不能寫錯別字。此題中容易寫錯的字有:露、霜、晞、澤、撼、髫、怡、吏、怒、啼③④這首詩是孟浩然寫給張九齡的求仕詩,但全詩沒有直接表達求仕之意,而是通過對洞庭湖壯麗景色的描寫來委婉傳達。“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一句,“氣蒸”寫出了洞庭湖上水汽蒸騰,彌漫籠罩著云夢澤的景象,展現出湖面的廣闊和水汽的磅礴;“波撼”則描繪出湖水波浪洶涌,似乎要撼動岳陽城的動態感,生動形象地體現了洞庭湖水勢浩大、氣勢磅礴的動蕩美,所以此處應填這兩句。⑤⑥《桃花源記》描繪了一個世外桃源的美好世界,其中“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描繪了桃花源中老人和小孩都悠閑自在、快樂生活的場景。“黃發”指老人,“垂髫”指小孩,他們在一起其樂融融,展現出一種安閑、和諧、美好的生活狀態,表達了作者對這種理想生活的向往,因此這兩句符合語境。⑦⑧《石壕吏》通過官吏夜捉壯丁的故事,反映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這兩句運用對比的手法,“吏呼”的“怒”和“婦啼”的“苦”形成鮮明對照,極其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之間的尖銳矛盾,讓讀者深刻感受到官吏的蠻橫殘暴和老婦的悲苦凄慘,所以此處應填這兩句。故答案為:白露為霜;白露未晞;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點評】本題考查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求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不僅要做好對于古詩文、名言名句的背誦,更要注重這些語句的默寫,特別關注文句中容易寫錯的字,從而做到準確、工整的完成作答。【答案】7.保爾;冬妮婭;達雅;阿爾焦姆;朱赫來8.鋼鐵只有在烈火和驟冷中鑄造,才能夠如此堅硬。主人公保爾就是這樣,他在殘酷的斗爭和艱苦的考驗中接受鍛煉,最終成長為一名擁有鋼鐵般意志的共產主義戰士。9.我認為初中生應該抓緊時間堅持名著閱讀。一是可以增長我們的知識,提升我們的文學修養;二是可以調節我們的大腦,適當地放松。所以我們不要因為學習任務重而放棄名著閱讀。【知識點】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內容;對作品的體驗感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名著的閱讀。閱讀名著要注意積累的廣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識,如作者、人物及故事,還要知道一些細節,并且及時做好筆記,做到積少成多,常讀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題時才能得心應手。(2)本道題考查學生對文學名著重要情節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將相關知識記牢,同時要對名著的精彩內容以及人物形象細細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節。(3)本題考查名著閱讀的體驗和感受。從名著的基本內容出發,結合作者的創作背景聯系現實生活,表達觀點明確,言之成理即可。7.本題考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要人物關系的識記與理解。A.是全書主人公,所有關系圍繞其展開,應為 “保爾”;B.是保爾少年時的戀人,在書中早期出現,即 “冬妮婭”;C.是保爾的妻子,陪伴他走過人生后期,即 “達雅”;D.是保爾的哥哥,給予他諸多照顧,即 “阿爾焦姆”;E.是保爾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對其思想成長影響深遠,即 “朱赫來”。故答案為:保爾;冬妮婭;達雅;阿爾焦姆;朱赫來8.本題考查對名著書名含義的理解。“鋼鐵” 象征堅定的意志、頑強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保爾在革命斗爭中經歷了諸多磨難:戰場上的重傷、全身癱瘓、雙目失明等,這些如同 “烈火和驟冷” 的考驗。“煉成” 指保爾在殘酷環境中不斷錘煉自我,從一個普通青年逐漸成長為具有鋼鐵般意志的共產主義戰士,始終堅守信念,為理想奮斗不止。書名通過比喻,生動體現了主人公在磨難中成長、意志愈發堅定的過程。故答案為: 鋼鐵只有在烈火和驟冷中鑄造,才能夠如此堅硬。主人公保爾就是這樣,他在殘酷的斗爭和艱苦的考驗中接受鍛煉,最終成長為一名擁有鋼鐵般意志的共產主義戰士。9.本題考查對初中階段名著閱讀意義的思考與表達。觀點應肯定初中階段名著閱讀的必要性,理由可從名著閱讀的價值切入:如拓寬視野、提升文學素養、培養思辨能力,同時適當閱讀能緩解學習壓力,調節狀態。結論需呼應觀點,強調即使學習任務重,也應合理安排時間進行名著閱讀,而非放棄。表述需簡潔,符合字數要求。故答案為:我認為初中生應該抓緊時間堅持名著閱讀。一是可以增長我們的知識,提升我們的文學修養;二是可以調節我們的大腦,適當地放松。所以我們不要因為學習任務重而放棄名著閱讀。【答案】10.C11.①家書傳遞親人間的情感,表達思念和牽掛(交流情感、溫暖心靈);②家書兼具家教的功能,長輩通過家書把人生經驗、道德修養傳授給自己的后代;③家書具有收藏價值,可以看出寫信時的社會文化背景、民俗風情(可以考證當時社會文化背景、民俗風情);④中國人的書信格式嚴謹,體現著中國特有的禮儀文明;⑤家書可以用來補充和證實歷史;⑥中國傳統書信是文化和藝術的綜合體現。12.示例一:我認為家書會逐漸消失。因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科技的發展,涌現了眾多的通訊設備,比如手機等,正如材料所說:“家人之間寫信越來越少了,但是親情和友情并沒有由此而變淡。通訊更便捷了,聯系也更加頻繁,我覺得感情仍然跟原來一樣”。(示例二:我認為家書不會消失。材料中說“科技在給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使得精神和情感趨向‘快餐化’”,而書信是一種傳統文化形式,有著獨特的功能和魅力。人們會因書信對情感有著長期保留、定格的魅力,因為它能激發起人們內心最深處的共鳴,生活中,依舊有人在使用書信維持情感聯系。)【知識點】平實性說明文;概括說明內容;定位篩選、分析整合文中信息;啟示感悟、反思建議等開放類【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對選項涉及的內容,在文中找到對應的語句將信息進行比較,判斷正誤。(2)本題考查概括材料內容。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材料,明確材料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語句)中的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3)本題考查結合材料談自己的看法。解答時應在充分把握各個材料內容的基礎上靈活的聯系生活,聯系社會實際,用文本材料的知識來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同時在表述中應做到用簡潔、流暢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10.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準確理解與信息比對能力。ABD.正確;C.原文①段說的是 “幾乎瞬間擊垮”,“幾乎” 表明并非完全、絕對的 “瞬間擊垮”,而選項中去掉了 “幾乎”,表述過于絕對,與原文不符。故答案為:C11.本題考查對文本信息的篩選、提煉與概括能力。在【被遺忘的傳統家書】中,提到家書 “溫暖人們心靈”,這體現了其傳遞情感的功能;【家書何以 “抵萬金”】里,李籃提到家書有家教功能,長輩傳授人生體驗和道德修養;李正中指出家書有收藏價值,能反映社會文化背景、民俗風情,還體現禮儀文明;張丁說明家書可補充和證實歷史;傅敏提到傳統書信是文化和藝術的綜合體現。故答案為:①家書傳遞親人間的情感,表達思念和牽掛(交流情感、溫暖心靈);②家書兼具家教的功能,長輩通過家書把人生經驗、道德修養傳授給自己的后代;③家書具有收藏價值,可以看出寫信時的社會文化背景、民俗風情(可以考證當時社會文化背景、民俗風情);④中國人的書信格式嚴謹,體現著中國特有的禮儀文明;⑤家書可以用來補充和證實歷史;⑥中國傳統書信是文化和藝術的綜合體現。12.本題考查基于文本內容進行個性化解讀與表達的能力,以及聯系生活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觀點,即傳統家書會消失或不會消失。若認為會消失,可結合材料中蔡銳的觀點,聯系生活中手機、互聯網等便捷通訊方式的普及,說明這些方式讓人們聯系更頻繁,情感并未因書信減少而變淡,體現時代發展趨勢;若認為不會消失,可依據材料中黃桂萍的觀點,結合生活中書信對情感的長期保留、定格作用,以及其作為傳統文化形式的獨特魅力,說明人們會有理性回歸,仍會使用書信維系情感。故答案為:示例一:我認為家書會逐漸消失。因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科技的發展,涌現了眾多的通訊設備,比如手機等,正如材料所說:“家人之間寫信越來越少了,但是親情和友情并沒有由此而變淡。通訊更便捷了,聯系也更加頻繁,我覺得感情仍然跟原來一樣”。(示例二:我認為家書不會消失。材料中說“科技在給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使得精神和情感趨向‘快餐化’”,而書信是一種傳統文化形式,有著獨特的功能和魅力。人們會因書信對情感有著長期保留、定格的魅力,因為它能激發起人們內心最深處的共鳴,生活中,依舊有人在使用書信維持情感聯系。)【答案】13.耙谷翻曬;篩選稻谷(過濾稻谷);稻谷歸倉14.①這個句子運用動作、神態、語言描寫,通過“抓”“搓”“拿”“放”“咬”“笑”一系列動詞,細致生動地刻畫了母親通過嘴咬稻谷來判斷稻谷是否曬干的情景,表現了母親農事經驗的豐富和對稻谷豐收的喜悅。②“磨礪”本義指人經受磨煉或鍛煉,在文中指“我”跟著母親在田野與曬場里辛勤勞作的經歷,鍛煉了“我”,說明了美好生活是勞動創造出來的,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15.①勤勞淳樸,熱愛勞動。從文中母親“這一夜,母親再辛苦也要炒上一鍋谷花”“母親比啁啾的鳥兒起得還早。她已經在菜園里摘了一籃豆角,說是趁天氣晴好焯了水曬干”等句子中看出母親整日勞作的狀態。②善于教導孩子,重視勞動過程。從文中“母親還是交代我用谷耙去翻曬”并且連夜給全家做爆谷花等都可以看出來。農村生活與土地息息相關,農民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是靠農民勤勞的雙手。③母親有農事經驗。如母親搓一搓稻谷,拿一粒谷子放進嘴里咬碎,便知稻谷是否曬干。④母親珍惜勞動成果。如母親曬谷子生怕還有稻谷粘在笸籮之中。⑤母親堅韌樂觀。再苦再累,母親臉上總會帶著笑意;“忙點累點算什么,有收有曬就是好日子”“有夢想,就有奔頭”等處均能體現這一特點。16.既指自然中的陽光,又指農人們辛勤的勞作,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和向往。【知識點】記敘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節;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分析文段、人物、情節的作用【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全文,明確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2)本題考查賞析句子的能力。賞析句子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從修辭、語句中重要的動詞、形容詞、描寫的角度、句式特點等幾個角度考慮。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對作者情感內容的闡述。(3)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題關鍵是了解文章內容,找出描寫人物的語句與相關事件,然后結合具體內容來分析。(4)本題考查對語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試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區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辭分析。作答時學生可自選一個角度進行賞析即可。13.本題考查對文章以 “稻谷” 為線索的情節梳理能力。文章第④-⑩段主要寫曬場曬谷的過程,其中第⑧-⑩段提到母親讓 “我” 用谷耙翻曬稻谷,“上午、中午、下午各一次”,對應 “耙谷翻曬”;第 段描述 “風車過濾掉混在稻谷中的稗子與雜質”,這是對稻谷的篩選,對應 “篩選稻谷(過濾稻谷)”;第 段明確寫 “母親還要忙著把曬干的稻谷歸倉”,對應 “稻谷歸倉”。這些情節依次銜接,構成了從曬谷到加工的完整過程。故答案為:耙谷翻曬;篩選稻谷(過濾稻谷);稻谷歸倉14.本題考查理解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及表達效果。①句中 “抓、搓、拿、放、咬” 是一系列動作描寫,細致刻畫了母親檢查稻谷是否曬干的過程;“滿意地笑道” 是神態描寫,“曬干了,飽滿著呢” 是語言描寫,展現了母親的情緒和判斷。這些描寫共同作用,生動體現了母親豐富的農事經驗,以及因稻谷曬干、豐收在即而產生的喜悅之情,使人物形象更鮮活。②“磨礪” 本義指在艱難環境中經受鍛煉。在文中,結合 “我” 跟著母親在田野勞作、在曬場幫忙的經歷,“磨礪” 指這些辛勤勞動的過程鍛煉了 “我” 的身體(肩膀)和意志(耐力)。深層含義上,這一詞語暗含著勞動對人的塑造作用,體現了 “我” 從勞動中領悟到生活的真諦,表達了對勞動價值的認可和對勞動人民的贊美。故答案為:①這個句子運用動作、神態、語言描寫,通過“抓”“搓”“拿”“放”“咬”“笑”一系列動詞,細致生動地刻畫了母親通過嘴咬稻谷來判斷稻谷是否曬干的情景,表現了母親農事經驗的豐富和對稻谷豐收的喜悅。②“磨礪”本義指人經受磨煉或鍛煉,在文中指“我”跟著母親在田野與曬場里辛勤勞作的經歷,鍛煉了“我”,說明了美好生活是勞動創造出來的,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15.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①勤勞淳樸:從 “母親比啁啾的鳥兒起得還早”“再辛苦也要炒上一鍋谷花” 等內容,可見母親整日勞作,熱愛勞動;②善于教導:母親讓 “我” 參與耙谷翻曬,以 “村里哪個小孩不幫父母搭把手” 引導 “我” 體會勞動的意義,重視對孩子的勞動教育;③經驗豐富:通過 “抓、搓、咬” 稻谷判斷是否曬干,體現其熟悉農事,有豐富的生產經驗;④珍惜成果:“使勁拍著籮底,生怕還有稻谷粘在笸籮之中”,可見母親對勞動成果的珍視;⑤樂觀堅韌:面對忙碌勞累,母親常 “帶著笑意”,認為 “有收有曬就是好日子”“有夢想,就有奔頭”,展現出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故答案為:①勤勞淳樸,熱愛勞動。從文中母親“這一夜,母親再辛苦也要炒上一鍋谷花”“母親比啁啾的鳥兒起得還早。她已經在菜園里摘了一籃豆角,說是趁天氣晴好焯了水曬干”等句子中看出母親整日勞作的狀態。②善于教導孩子,重視勞動過程。從文中“母親還是交代我用谷耙去翻曬”并且連夜給全家做爆谷花等都可以看出來。農村生活與土地息息相關,農民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是靠農民勤勞的雙手。③母親有農事經驗。如母親搓一搓稻谷,拿一粒谷子放進嘴里咬碎,便知稻谷是否曬干。④母親珍惜勞動成果。如母親曬谷子生怕還有稻谷粘在笸籮之中。⑤母親堅韌樂觀。再苦再累,母親臉上總會帶著笑意;“忙點累點算什么,有收有曬就是好日子”“有夢想,就有奔頭”等處均能體現這一特點。16.本題考查對文章結尾句中關鍵詞 “滿滿的陽光” 含義的理解。①表層含義:指自然界的陽光,曬場上的稻谷、油茶籽等農作物都經過陽光的晾曬,承載著陽光的溫度和味道;②深層含義:“陽光” 象征著豐收的喜悅,農人們在田野和曬場的辛勤勞作,最終換來了飽滿的糧食,這是勞動的成果;同時,也象征著農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向往,如母親所說 “有夢想,就有奔頭”,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生活力量。故答案為:既指自然中的陽光,又指農人們辛勤的勞作,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和向往。【答案】17.C18.“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作者通過個人遭遇的描寫,推己及人,表現出了關心人民、關心社會的濟世情懷。【知識點】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古詩詞曲的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賞析;憂國傷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完成此類題目的關鍵是認真讀詩,反復誦讀,仔細分析詩中的內容,聯系創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鑒賞。解答此類題目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作答,如從詩歌遣詞用句的角度賞析詩歌的語言特色,從修辭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詩歌的表達技巧。作答時只要抓住其中的一個方面的特點完成作答即可。17.ABD.正確;C.“嬌兒惡臥踏里裂” 中,“惡臥” 指孩子睡相不好,并非 “嬌氣頑皮”。這句詩通過布衾因多年使用而冰冷如鐵、被孩子踏裂的細節,突出詩人生活的窘迫,而非對孩子的無奈。故答案為:C18.本題考查對杜甫詩歌 “詩史” 特點及詩人情懷的理解。詩歌前半部分詳細描寫了秋風破屋、群童抱茅、雨夜難眠等個人遭遇,真實反映了詩人在戰亂后的貧困生活,是當時社會底層人民苦難的縮影。結尾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一句,詩人從自身的不幸出發,推己及人,表達了希望天下貧寒士人都能有安身之所的愿望,將個人悲苦與天下人的命運緊密相連,體現了他關心民生疾苦、憂國憂民的濟世情懷,符合 “詩史” 以詩記錄現實、反映民生的特點。故答案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作者通過個人遭遇的描寫,推己及人,表現出了關心人民、關心社會的濟世情懷。【答案】19.C20.D21.①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交錯不齊,不知道它的源頭在哪里。②柳宗元制定贖身政策,將被抵押的子女全部贖回。22.伐竹取道,下見小潭;形態各異;動靜結合;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3.甲文借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達了作者被貶孤寂悲涼的心境,乙文寫柳宗元被貶后,在困苦中仍始終保持對民生疾苦的關注,表達了柳宗元對百姓的同情,心系人民;從其經歷中可獲得的啟示:將苦難轉化為精神財富,他在山水與文字中找到了超越世俗困境的精神家園。(或這種在絕境中依然保持思想鋒芒與創作激情的生命態度,值得我們學習)【知識點】歸納文言文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給人的啟示和道理;分析文言文的寫作特色;文言文翻譯;一詞多義【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現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要注意積累詞語的不同用法,最后結合句意理解詞語的不同用法。(2)本題考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找出相關的語句做出具體的分析即可。(3)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譯的關鍵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語境中,根據上下文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同時對語句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做到準確的翻譯。并按照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符合現代漢語的用詞造句的標準。(4)本題考查寫作手法的賞析。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選文內容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語句來分析即可。(5)本題考查闡述觀點看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求學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礎上,有機的融入自己的閱讀體驗、閱讀感悟或者觀點看法。組織答案必須有理有據,或以情動人,或以理服人。【參考譯文】【甲】《小石潭記》譯文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撞發出的聲音,我心里感到很高興。于是砍倒竹子,開辟出一條道路,向下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作為潭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托似的。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里。 我坐在潭邊,四周被竹子和樹木包圍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讓人感到心情悲傷,寒氣透骨,凄涼幽深。因為這里的環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記下這里的景色便離開了。 一同去游覽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乙】《柳宗元傳(節選)》譯文 柳宗元,字子厚,他的祖先是河東人。柳宗元小時候聰明機靈,超群出眾,寫文章卓絕精巧,當時同輩都推崇仰慕他。他考中進士后,被調任藍田縣尉。貞元十九年,擔任監察御史里行。他與王叔文、韋執誼交好,這二人都驚嘆他的才能。等到王叔文掌權后,(他們)把柳宗元引入宮廷,想要重用他。不久,王叔文改革失敗,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還沒走到半路,又被貶為永州司馬。元和十年,柳宗元被改任為柳州刺史。柳州人用兒女作抵押向人借錢,如果過期不贖回,孩子就被債主沒收為奴婢。柳宗元想出辦法,將他們都贖回歸家。對于特別貧困的家庭,就讓他們寫雇傭文書,看價值相當,就歸還他們作為抵押的孩子。已經被沒收為奴婢的,柳宗元自己拿出錢來幫助他們贖身。19.本題考查文言文中一詞多義及虛詞用法的辨析。A.“水尤清冽” 譯為 “水格外清涼”,“清” 意為 “清澈、清涼”;“香遠益清” 譯為 “香氣遠播,更加清幽”,“清” 意為 “清幽”。二者含義不同;B.“以其境過清” 譯為 “因為這里的環境過于凄清”,“以” 意為 “因為”;“以殘年余力” 譯為 “憑借年老衰弱的殘余氣力”,“以” 意為 “憑借”。二者含義不同;C.“佁然不動” 譯為 “呆呆地一動不動”,“然” 是 “…… 的樣子”;“屋舍儼然” 譯為 “房屋整整齊齊”,“然” 是 “…… 的樣子”。二者含義和用法相同;D.“為監察御史里行” 譯為 “擔任監察御史里行一職”,“為” 意為 “擔任”;“已后典籍皆為板本” 譯為 “以后的典籍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為” 意為 “是”。二者含義不同。故答案為:C20.ABC.正確;D.甲文 “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表達的是作者被貶后的孤寂悲涼之情,而非 “閑適愉悅”;乙文寫柳宗元贖歸奴婢,體現對百姓的同情。故答案為:D21.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譯。①重點字詞:“其” 指代溪岸;“犬牙” 像狗的牙齒一樣(名詞作狀語);“差互” 交錯不齊;“源” 源頭。 ②重點字詞:“設方計” 制定方法、想出辦法;“悉” 全、都;“贖歸之” 贖回(他們)并使他們回家。故答案為:①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交錯不齊,不知道它的源頭在哪里。②柳宗元制定贖身政策,將被抵押的子女全部贖回。22.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寫景方法及景物特點的理解與辨析。①“移步換景” 指隨著腳步移動變換觀察點,甲文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體現了這一方法,寫出發現小潭的過程,環境幽靜。②“全石以為底…… 為巖” 描寫潭底及岸邊的石頭,“坻、嶼、嵁、巖” 形態各異,體現石頭 “形態各異” 的特點。③“佁然不動,俶爾遠逝” 中,“佁然不動” 是靜,“俶爾遠逝” 是動,運用了 “動靜結合” 的寫景方法,側面烘托水的清澈。④側面描寫通過寫魚 “空游無所依”“影布石上”,間接表現潭水清澈,對應的句子為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故答案為:伐竹取道,下見小潭;形態各異;動靜結合;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3.本題考查對作者人生境遇、心境的理解及從中獲得啟示的能力。1.甲文:柳宗元被貶永州,游覽小石潭時,雖初見美景有片刻愉悅,但最終被 “寂寥無人,凄神寒骨” 的環境觸發孤寂悲涼的心境,體現了他被貶后的失意與苦悶。2.乙文:柳宗元被貶柳州后,面對當地 “以男女質錢” 的陋習,“設方計”“出己錢” 贖回奴婢,展現了他在困境中仍心系百姓、體恤民生疾苦的情懷。3.啟示:從柳宗元的經歷中,可看到他雖遭貶謫卻未沉淪,或寄情山水排遣愁緒,或為民辦實事體現擔當。這啟示我們面對困境要保持堅韌,將個人遭遇轉化為前行的力量,堅守內心的信念與責任。故答案為:甲文借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達了作者被貶孤寂悲涼的心境,乙文寫柳宗元被貶后,在困苦中仍始終保持對民生疾苦的關注,表達了柳宗元對百姓的同情,心系人民;從其經歷中可獲得的啟示:將苦難轉化為精神財富,他在山水與文字中找到了超越世俗困境的精神家園。(或這種在絕境中依然保持思想鋒芒與創作激情的生命態度,值得我們學習)24.【答案】種下一顆熱愛文學的種子“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頭發蓬亂的稚子側身坐在草叢中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草長鶯飛、楊柳拂堤的春光醉人心;“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騎黃牛的赤腳牧童在林間放歌而行……我的童年是一首歌,古詩是最動人的旋律。 媽媽是一位中學語文老師,在我五歲時就開始教我背古詩。從“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到“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都是一些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詩歌。那時候,我常常追著媽媽問:“‘紅掌’是什么東西呀?”媽媽笑著摸摸我的頭,用手指輕輕敲著我的小腳丫說:“‘紅掌’就是鵝的腳丫子。”“媽媽,鵝的腳丫子烤著好吃還是油炸著好吃?”然后,媽媽的巴掌輕輕地落在了我的屁股上。 有一天,媽媽教我背誦賀知章的《詠柳》,看著我一臉疑惑,她特地找來了一盒彩色粉筆。只見她先用白粉筆在小黑板上勾勒出柳樹粗壯的軀干,再添上紋路,舒展開枝條,接著用綠色的粉筆點綴出米粒般大小的柳芽。媽媽那天穿著一件粉色的連衣裙,細致耐心地給枝條綴滿新芽,并不時后仰身子,側斜著腦袋看一看。我聽著粉筆撞擊小黑板時發出的清脆聲,看著一樹的綠意肆意張揚。那一刻,想象的觸角被無限地延伸,古詩原來可以這樣絢麗多彩。 就這樣,那一幅并不專業的粉筆畫激發了我對文學的夢想。在那樣一段簡單而純真的歲月里,媽媽用愛和耐心為我埋下了一顆文學的種子。 后來,識的字多了,我開始翻閱媽媽的書架。我讀《呼嘯山莊》,為希斯克利夫孤獨而執拗的人生傷痛;我讀《白夜行》,為桐原亮司和西本雪穗絕望而凄美的愛情動容;我讀《基督山伯爵》,為鄧蒂斯的快意恩仇而激蕩心靈…… 就這樣,媽媽埋下的那粒種子已經發芽,我期待著有一天它能破土而出。【知識點】記敘文;半命題作文【解析】【分析】材料圍繞“種下一粒種子”展開,列舉了多種因不同經歷而在心中種下不同種子的情形,如因一本好書種下閱讀的種子,因一次挫折種下堅強的種子等,并強調在心中種下一粒種子,才能讓自己的生命開花。材料以列舉事例的形式,引導考生思考不同經歷對自己內心產生的積極影響,進而明確寫作方向。【題干分析】①材料中“遇見的人,經歷的事,看見的景,都會在我們心中種下一粒小小的種子”,這里的“種子”并非實指,而是一種象征,象征著某種品質、精神、夢想等。“因為一本好書,種下閱讀的種子;因為一次挫折,種下堅強的種子;因為公益活動,種下向善的種子;因為熱愛畫畫,種下夢想的種子”則進一步具體說明了不同經歷會種下不同“種子”,這些“種子”涵蓋了閱讀、堅強、向善、夢想等多個方面,為考生提供了豐富的寫作思路。②寫作思路方面,首先要明確種下的是什么“種子”,這是文章的核心。然后圍繞這一核心,闡述為什么會有這樣一粒“種子”種下,即詳細描述相關經歷,比如是怎樣的一個人、一件事、一處景觸動了自己,讓自己內心種下這粒“種子”。接著可以寫這粒“種子”對自己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比如改變了自己的行為習慣、思維方式,或者讓自己有了新的目標追求等。作文開頭可以采用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點明自己種下的是什么“種子”;也可以設置懸念,引起讀者興趣。事例素材可以選取自己生活中的真實經歷,這樣更具真實性和感染力。結尾可以總結全文,再次強調這粒“種子”對自己的重要意義,或者展望未來,表達自己會努力讓這粒“種子”開花結果的決心。【立意提取】1.種下一粒堅持的種子:寫作角度可以圍繞自己在學習某項技能(如繪畫、書法、樂器等)過程中遇到困難,但憑借堅持最終取得進步,從而在心中種下堅持的種子,闡述堅持對自己成長的重要性。2.種下一粒感恩的種子:可以寫生活中家人、老師、朋友給予自己的關愛和幫助,讓自己內心充滿感恩,種下感恩的種子,進而講述感恩如何讓自己更加珍惜生活、關愛他人。3.種下一粒探索的種子:通過描述一次有趣的科學實驗、一次戶外探險活動等經歷,激發自己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種下探索的種子,探討探索精神對個人發展的積極意義。【點評】這篇作文以古詩為引,回憶童年媽媽教自己背古詩的溫馨趣事,生動展現出親子間的親密互動。媽媽用彩色粉筆畫柳樹輔助教學,激發了“我”對文學的夢想,埋下文學種子。隨后敘述長大后閱讀諸多經典書籍,種子已然發芽。全文情感真摯,敘事流暢自然,將媽媽的愛與文學啟蒙緊密相連,讓讀者深切感受到文學種子在愛與耐心滋養下生長的美好。1 / 1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語文期末試卷(2025八下·北海期末)閱讀以下三則材料,完成問題。【鳳凰湖】碧波如鏡、綠樹成蔭的賓陽鳳凰湖,是眾多居民的首選打卡地。九曲木橋,設計者巧妙將橋、亭、欄有機融合,遠觀如長龍臥湖;荷池色彩絢麗,翠綠荷葉與嬌艷荷花相互yìng( )照,別有幾分詩情畫意;棲風渡口,垂柳依依,水氣彌漫,水鳥翩然,人聲喧嘩。【德天瀑布】把德天大瀑布稱為廣西“第一瀑”確實名副其實。游人駐足遠望,只聞水聲轟鳴,如萬馬奔騰,震耳欲聾。巨大的跌水分成數股飛瀉直下,水花四濺,煙霧溟蒙,在陽光下,色彩繽紛,令人____。瀑布景觀隨河水流量而變化,躍入水中游玩,看眼前之飛舞銀龍,美若仙境……【邕城景】青秀山是古“邕州八景”之一,樹木大多以南亞熱帶植物為主,一年四季郁郁蔥蔥,為城市中央提供一個天然氧吧,吸引四方游客紛紛前來。青磚黛瓦的建筑隱匿于茂盛的山林,別有一番南國風韻。登上青山塔頂,眼前豁然開朗。只見百里邕江悠悠流淌,脈脈含情,宛如渾然天成的碧綠玉帶穿城而過。整座城真的是“____,____”。1.閱讀【鳳凰湖】相關片段,根據拼音寫漢字,給畫線字注音。①yìng 照②喧嘩 2.結合語境,解釋材料中畫線的詞語。①翩然: ②豁然開朗: 3.填入【德天瀑布】文段橫線處的成語,你認為最恰當的一項是( )A.嘆為觀止 B.身臨其境 C.神采奕奕 D.不可名狀4.請結合【邕城景】內容,從下列句子中選出一副恰當的對聯、將相應的序號填到橫線處。①四面荷花三面柳 ②雅品流香君子風 ③綠水悠悠邕江情 ④青山脈脈南國韻上聯: 下聯: 5.【邕城景】語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指出其類型并提出修改建議。病句類型: 修改建議: 【答案】1.映;xuān2.形容動作輕巧迅速的樣子。;形容突然變得寬闊明亮。3.A4.④;③5.句式雜糅;刪掉“大多”或將“以……為主”刪掉,并在“大多”后加上“是”字【知識點】常用易錯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詞義理解;解釋;近義成語適用范圍對象辨析【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重要詞語字音、字形的識記能力。要求學生在平時對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詞準確的識記,加強積累。(2)本題考查詞語的理解。理解詞語的意思既要從詞語的本義出發,又要理解詞語的比喻義、引申義,同時結合具體的語境掌握分析。(3)本題考查成語的正確使用能力。成語的理解與運用,首先要把握成語的準確含義,再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分析與判斷。成語的誤用一般容易出現幾種情況:色彩不當、輕重不分、詞義不明、謙敬誤用、語境不和等等。(4)本題考查對聯的補寫。解答對聯題,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驟進行:先整體把握所給出的上聯或下聯的意思大致確定與之意思連貫、相對的內容;再認真推敲每個字詞的含義、詞性和詞語的結構特征;最后從整體把握,進行微觀的調整和修改。(5)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與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來說,一看語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對不對,三看修辭妥不妥。要想快速而準確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時多閱讀,增強語感外,還應該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語感審讀法、枝干梳理法、邏輯分析法。1.本題考查字音字形。“ yìng ”應為“ 映 ”;“ 喧 ”應為“ xuān ”。故答案為:映;xuān2.本題考查詞語解釋和運用的能力。①“翩然”在文中描述水鳥的狀態,結合“水鳥翩然”可知,是形容水鳥動作輕巧迅速的樣子。②“豁然開朗”在文中說登上青山塔頂后的感受,結合“眼前豁然開朗”以及后文對眼前開闊景色的描寫,可知是形容突然變得寬闊明亮。故答案為:形容動作輕巧迅速的樣子。形容突然變得寬闊明亮。3.本題考查成語的正確運用。A.“嘆為觀止”指贊美所見的事物好到了極點,符合看到德天瀑布壯觀景象后的感受;B.“身臨其境”意思是身體不在那個地方,卻仿佛親自到了那個地方,文段不是強調這種感受;C.“神采奕奕”形容精力旺盛,容光煥發,與瀑布景象無關;D.“不可名狀”指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不如“嘆為觀止”能準確表達對瀑布的贊美。故答案為:A4.本題考查對聯的匹配。對聯要求上下聯字數相等、詞性相對、內容相關、平仄相對。【邕城景】主要描寫了青秀山的青山和邕江的美景,④“青山脈脈南國韻”與③“綠水悠悠邕江情”中,“青山”對“綠水”,“脈脈”對“悠悠”,“南國韻”對“邕江情”,詞性相對,內容相關,且都體現了邕城的景色特點。①“四面荷花三面柳”與文段內容不相關;②“雅品流香君子風”與文段描寫的景色無關。故答案為:④;③5.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與修改。“樹木大多以南亞熱帶植物為主”句式雜糅,“大多……”和“以……為主”兩種表達方式雜合在一起,造成結構混亂。可刪掉“大多”或將“以……為主”刪掉,并在“大多”后加上“是”字,使句子表達通順合理。故答案為:句式雜糅;刪掉“大多”或將“以……為主”刪掉,并在“大多”后加上“是”字6.(2025八下·北海期末)根據語境,填寫古詩文名句。中國的古詩文,名家輩出,佳作如林,在中華文明史上蔚為壯觀,讓我們漫步詩山文海吧。《蒹葭》中“蒹葭蒼蒼,① ”“蒹葭萋萋,② ”,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朦朧、清新而又神秘的意境。孟浩然筆下“③ ,④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讓我們體會到洞庭湖水勢浩大、氣勢磅礴的動蕩美。陶淵明筆下“⑤ ,⑥ ”(《桃花源記》)描繪了老人小孩其樂融融的幸福圖景,讓我們向往那安閑快樂的美好生活。杜甫筆下“⑦ ,⑧ ”(《石壕吏》),及其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的尖銳矛盾,讓我們感受到了官吏的橫暴和老婦的悲苦。【答案】白露為霜;白露未晞;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知識點】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解析】【分析】詩文默寫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筆畫要準確,不能寫錯別字。此題中容易寫錯的字有:露、霜、晞、澤、撼、髫、怡、吏、怒、啼③④這首詩是孟浩然寫給張九齡的求仕詩,但全詩沒有直接表達求仕之意,而是通過對洞庭湖壯麗景色的描寫來委婉傳達。“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一句,“氣蒸”寫出了洞庭湖上水汽蒸騰,彌漫籠罩著云夢澤的景象,展現出湖面的廣闊和水汽的磅礴;“波撼”則描繪出湖水波浪洶涌,似乎要撼動岳陽城的動態感,生動形象地體現了洞庭湖水勢浩大、氣勢磅礴的動蕩美,所以此處應填這兩句。⑤⑥《桃花源記》描繪了一個世外桃源的美好世界,其中“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描繪了桃花源中老人和小孩都悠閑自在、快樂生活的場景。“黃發”指老人,“垂髫”指小孩,他們在一起其樂融融,展現出一種安閑、和諧、美好的生活狀態,表達了作者對這種理想生活的向往,因此這兩句符合語境。⑦⑧《石壕吏》通過官吏夜捉壯丁的故事,反映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這兩句運用對比的手法,“吏呼”的“怒”和“婦啼”的“苦”形成鮮明對照,極其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之間的尖銳矛盾,讓讀者深刻感受到官吏的蠻橫殘暴和老婦的悲苦凄慘,所以此處應填這兩句。故答案為:白露為霜;白露未晞;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點評】本題考查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求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不僅要做好對于古詩文、名言名句的背誦,更要注重這些語句的默寫,特別關注文句中容易寫錯的字,從而做到準確、工整的完成作答。(2025八下·北海期末)整本書閱讀;春光無限好,恰是讀書時。班級擬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開展“學保爾精神,做時代新人”主題讀書交流會,請你完成以下任務。7.【理人物關系】請將以下繪制的思維導圖中人物關系空缺的內容補充完整。A B C D E 8.【品書名內涵】好的書名往往內涵豐富。請結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具體內容,談談你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名著書名的理解。9.【悟經典魅力】名著閱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有的同學卻認為進入初中階段,學習任務加重,不應該安排名著閱讀時間了,請圍繞“如何在初中階段正確地對待名著閱讀”這一話題。寫出你的觀點、理由及結論。字數在80字以內。【答案】7.保爾;冬妮婭;達雅;阿爾焦姆;朱赫來8.鋼鐵只有在烈火和驟冷中鑄造,才能夠如此堅硬。主人公保爾就是這樣,他在殘酷的斗爭和艱苦的考驗中接受鍛煉,最終成長為一名擁有鋼鐵般意志的共產主義戰士。9.我認為初中生應該抓緊時間堅持名著閱讀。一是可以增長我們的知識,提升我們的文學修養;二是可以調節我們的大腦,適當地放松。所以我們不要因為學習任務重而放棄名著閱讀。【知識點】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內容;對作品的體驗感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名著的閱讀。閱讀名著要注意積累的廣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識,如作者、人物及故事,還要知道一些細節,并且及時做好筆記,做到積少成多,常讀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題時才能得心應手。(2)本道題考查學生對文學名著重要情節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將相關知識記牢,同時要對名著的精彩內容以及人物形象細細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節。(3)本題考查名著閱讀的體驗和感受。從名著的基本內容出發,結合作者的創作背景聯系現實生活,表達觀點明確,言之成理即可。7.本題考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要人物關系的識記與理解。A.是全書主人公,所有關系圍繞其展開,應為 “保爾”;B.是保爾少年時的戀人,在書中早期出現,即 “冬妮婭”;C.是保爾的妻子,陪伴他走過人生后期,即 “達雅”;D.是保爾的哥哥,給予他諸多照顧,即 “阿爾焦姆”;E.是保爾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對其思想成長影響深遠,即 “朱赫來”。故答案為:保爾;冬妮婭;達雅;阿爾焦姆;朱赫來8.本題考查對名著書名含義的理解。“鋼鐵” 象征堅定的意志、頑強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保爾在革命斗爭中經歷了諸多磨難:戰場上的重傷、全身癱瘓、雙目失明等,這些如同 “烈火和驟冷” 的考驗。“煉成” 指保爾在殘酷環境中不斷錘煉自我,從一個普通青年逐漸成長為具有鋼鐵般意志的共產主義戰士,始終堅守信念,為理想奮斗不止。書名通過比喻,生動體現了主人公在磨難中成長、意志愈發堅定的過程。故答案為: 鋼鐵只有在烈火和驟冷中鑄造,才能夠如此堅硬。主人公保爾就是這樣,他在殘酷的斗爭和艱苦的考驗中接受鍛煉,最終成長為一名擁有鋼鐵般意志的共產主義戰士。9.本題考查對初中階段名著閱讀意義的思考與表達。觀點應肯定初中階段名著閱讀的必要性,理由可從名著閱讀的價值切入:如拓寬視野、提升文學素養、培養思辨能力,同時適當閱讀能緩解學習壓力,調節狀態。結論需呼應觀點,強調即使學習任務重,也應合理安排時間進行名著閱讀,而非放棄。表述需簡潔,符合字數要求。故答案為:我認為初中生應該抓緊時間堅持名著閱讀。一是可以增長我們的知識,提升我們的文學修養;二是可以調節我們的大腦,適當地放松。所以我們不要因為學習任務重而放棄名著閱讀。(2025八下·北海期末)現代文閱讀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被遺忘的傳統家書】①近二十年間,電話、互聯網和手機洶涌而來,幾乎瞬間擊垮了傳統家書的千年大廈。家書,那一張張曾經溫暖人們心靈的信紙,正慢慢變得模糊起來。②曾有記者在500名大學生群體中做了一個問卷調查,以下是根據調查結果制成的圖表:【家書何以“抵萬金”】①李籃(中科院教授):在中國文化中,家書還兼具著家教的功能。長輩通過一封封家書,把人生體驗、道德修養傳授給自己的后代。中國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留下了2000余封家書,在這些書信里,他與孩子們討論國家大事、人生哲學,表達父子間情感,督促子孫用功讀書……梁家9個子女后來個個成才,有3個是國家級院士。無論是感人至深的《傅雷家書》,還是飽含真知良言的《曾國藩家書》都為后人所傳誦。②李正中(天津理工大學教授):家書有收藏價值,從不同年代的家書中,可以看出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民俗風情。同時。家書也是種禮儀文化,中國人的書信格式嚴謹,體現著中國特有的禮儀文明。③張丁(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家書文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之所以搶救家書,是因為家書是不說謊的歷史。家書是第一手資料,寫的時候不是為發表,它是不會說謊的。經過了歲月的沉淀以后,現在又被打撈上來,可以用來補充和證實歷史。④傅敏(傅雷之子,《傅雷家書》選編者):中國傳統書信是文化和藝術的綜合體現,比如說,其中的書法既體現了人的個性特點,又能讓讀信者有“見字如面”的感覺,仿佛寫信人就在自己面前,這種情感上的交流是西方拼音文字很難表現的。【傳統家書將何去何從】①2019年3月20日北京青年報:北京宏志中學舉辦了“十八而志不負韶華”的高三成人禮,為高三年級224名同學帶來屬于他們獨特的18歲紀念。最令人感動的是“一封家書”的環節,學生和家長互相交換提前準備好的寫給彼此的一封信,這封信里訴說了家長和同學們平時不好意思說出口的心里話。②張海鷹(“搶救民間家書”活動組委會秘書長):承載著數千年文化積淀的中國傳統家書并不會消亡,但目前的現實的確讓人感到遺憾。很多年輕人連給自己長輩寫家書和寫求職信之間的區別都搞不清楚,讓人覺得滋味復雜。③夏學鑾(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這實際上體現了現代與傳統兩種價值體系的碰撞。讓人在家書和E-mail之間做選擇,就像讓人在精神家園和物質家園做選擇一樣。④黃桂萍(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科技在給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使得精神和情感趨向“快餐化”。然而,人們會因書信對情感有著長期保留、定格的魅力,而適時選擇理性回歸。⑤蔡銳(山東大學生):雖然書信越來越少了,但是親情和友情并沒有由此而變淡。通訊更使捷了,聯系也更加頻繁,我覺得感情仍然跟原來一樣。書信的退出,應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10.下面與選文不符的選項是( )A.家書是第一手資料,寫的時候不是為發表,它是不會說謊的。經過了歲月的沉淀以后,現在又被打撈上來,可以用來補充和證實歷史。B.記者在500名大學生群體中做了一個問卷調查,發現大學生與家人聯系方式以語音通話和微信為主。C.近二十年間,電話、互聯網和手機洶涌而來,瞬間擊垮了傳統家書的千年大廈。D.承載著數千年文化積淀的中國傳統家書并不會消亡,但目前的現實的確讓人感到遺憾。11.根據材料,分點概括傳統家書所具有的功能或價值。12.有人認為傳統家書會逐漸消失,有人認為不會消失。請結合生活實際說說你的看法,并運用以上材料的有關內容做適當分析。【答案】10.C11.①家書傳遞親人間的情感,表達思念和牽掛(交流情感、溫暖心靈);②家書兼具家教的功能,長輩通過家書把人生經驗、道德修養傳授給自己的后代;③家書具有收藏價值,可以看出寫信時的社會文化背景、民俗風情(可以考證當時社會文化背景、民俗風情);④中國人的書信格式嚴謹,體現著中國特有的禮儀文明;⑤家書可以用來補充和證實歷史;⑥中國傳統書信是文化和藝術的綜合體現。12.示例一:我認為家書會逐漸消失。因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科技的發展,涌現了眾多的通訊設備,比如手機等,正如材料所說:“家人之間寫信越來越少了,但是親情和友情并沒有由此而變淡。通訊更便捷了,聯系也更加頻繁,我覺得感情仍然跟原來一樣”。(示例二:我認為家書不會消失。材料中說“科技在給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使得精神和情感趨向‘快餐化’”,而書信是一種傳統文化形式,有著獨特的功能和魅力。人們會因書信對情感有著長期保留、定格的魅力,因為它能激發起人們內心最深處的共鳴,生活中,依舊有人在使用書信維持情感聯系。)【知識點】平實性說明文;概括說明內容;定位篩選、分析整合文中信息;啟示感悟、反思建議等開放類【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對選項涉及的內容,在文中找到對應的語句將信息進行比較,判斷正誤。(2)本題考查概括材料內容。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材料,明確材料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語句)中的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3)本題考查結合材料談自己的看法。解答時應在充分把握各個材料內容的基礎上靈活的聯系生活,聯系社會實際,用文本材料的知識來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同時在表述中應做到用簡潔、流暢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10.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準確理解與信息比對能力。ABD.正確;C.原文①段說的是 “幾乎瞬間擊垮”,“幾乎” 表明并非完全、絕對的 “瞬間擊垮”,而選項中去掉了 “幾乎”,表述過于絕對,與原文不符。故答案為:C11.本題考查對文本信息的篩選、提煉與概括能力。在【被遺忘的傳統家書】中,提到家書 “溫暖人們心靈”,這體現了其傳遞情感的功能;【家書何以 “抵萬金”】里,李籃提到家書有家教功能,長輩傳授人生體驗和道德修養;李正中指出家書有收藏價值,能反映社會文化背景、民俗風情,還體現禮儀文明;張丁說明家書可補充和證實歷史;傅敏提到傳統書信是文化和藝術的綜合體現。故答案為:①家書傳遞親人間的情感,表達思念和牽掛(交流情感、溫暖心靈);②家書兼具家教的功能,長輩通過家書把人生經驗、道德修養傳授給自己的后代;③家書具有收藏價值,可以看出寫信時的社會文化背景、民俗風情(可以考證當時社會文化背景、民俗風情);④中國人的書信格式嚴謹,體現著中國特有的禮儀文明;⑤家書可以用來補充和證實歷史;⑥中國傳統書信是文化和藝術的綜合體現。12.本題考查基于文本內容進行個性化解讀與表達的能力,以及聯系生活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觀點,即傳統家書會消失或不會消失。若認為會消失,可結合材料中蔡銳的觀點,聯系生活中手機、互聯網等便捷通訊方式的普及,說明這些方式讓人們聯系更頻繁,情感并未因書信減少而變淡,體現時代發展趨勢;若認為不會消失,可依據材料中黃桂萍的觀點,結合生活中書信對情感的長期保留、定格作用,以及其作為傳統文化形式的獨特魅力,說明人們會有理性回歸,仍會使用書信維系情感。故答案為:示例一:我認為家書會逐漸消失。因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科技的發展,涌現了眾多的通訊設備,比如手機等,正如材料所說:“家人之間寫信越來越少了,但是親情和友情并沒有由此而變淡。通訊更便捷了,聯系也更加頻繁,我覺得感情仍然跟原來一樣”。(示例二:我認為家書不會消失。材料中說“科技在給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使得精神和情感趨向‘快餐化’”,而書信是一種傳統文化形式,有著獨特的功能和魅力。人們會因書信對情感有著長期保留、定格的魅力,因為它能激發起人們內心最深處的共鳴,生活中,依舊有人在使用書信維持情感聯系。)(2025八下·北海期末)現代文閱讀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灑滿陽光的曬谷場洪忠佩①稻田收割謝幕,便迎來了曬場的開場。②等母親用笸籮把稻谷擔到曬場時,曬場上已經很熱鬧了。通常,像擔谷這些重體力的活兒,在村里都是男人做。可父親常年在外地工作,這些活兒就落在了母親肩上。③割禾搶時,曬谷搶天。此刻,村里人一個個在曬場上忙得不亦樂乎。和我年齡相仿的少年也不閑著,扛掃帚,扛谷耙。④一床一床的曬簟鋪展開來,如劃了線般整齊。曬簟是用篾片編織的,鋪開的面積有兩塊露天電影幕布拼接起來大小。家家戶戶將笸籮里的稻谷倒在曬簟上,用谷耙呼啦呼啦地耙開耙勻,整個曬場在陽光下,似是淌金一樣。母親站在曬簟邊,一手攥住笸籮的籮沿,一手使勁拍著籮底,生怕還有稻谷粘在笸籮之中。⑤曬場在土墩上,地勢高于平地。我站起身,就能夠看到村莊的全貌,田段和一丘一丘的梯田。我知道,過不了幾天,一丘丘稻田將會變成另一個樣子,種上一畦畦的苞蘆、黃豆。遠遠地,我還看到田埂上的禾戽在游走———禾戽半斜著。幾乎看不到馱禾戽的人,好似只是禾戽在緩慢地移動。曬場上沒有遮擋,即便有草帽遮住頭頂上的陽光,也擋不住無處不在的燥熱。倚在風車邊,我忙不迭地把笸籮倒過來,底朝天,再疊上兩只,這樣就有了短暫的陰涼處。⑥比曬場上的人們還要忙碌的,是窺視已久的八哥、斑鳩、麻雀、鹟鶯。它們一群群地圍著曬場飛進飛出,屋頂、樹梢、籬笆、曬場,一一落下。趁著曬谷的人不注意,它們偷偷摸摸地迅速啄幾口。在鳥兒中,覬覦曬簟上的稻谷最多的,當數麻雀。它們總是噗噗地落下一群。鹟鶯與麻雀一般大小,棕臉,綠毛,卻只是從竹林邊偶爾光顧曬場。⑦在曬場上曬谷的人,怎會不知道鳥兒的存在?他們看見了鳥兒,就揮手“喲嗬”一聲,驅趕一下,但實際上并沒有任何敵意。鳥兒也不膽怯,人一轉身,便照樣啄吃不誤。人們談起鳥兒,臉上總會帶著笑意,雖然語調中有著幾分無奈。在父老鄉親的心目中,鳥兒都是自然的寵兒。⑧午后陽光明晃晃的刺眼。偏偏母親在這個時候要我和她一起去曬場耙谷翻曬,我曬蔫了,想悄悄溜走,結果被母親攔住。她撫著我的頭說:“眼下農忙,你去看看村里哪個小孩不幫父母搭把手?”⑨看到母親滿頭大汗,我沒有作聲。⑩盡管民諺說,“天上魚鱗斑,曬谷不用翻”,但母親還是交代我用谷耙去翻曬,上午、中午、下午各一次。至于稻谷是否曬得干燥,全憑母親的經驗。接近傍晚時,母親會從曬簟里抓一小撮稻谷,放在掌心搓一搓,接著拿起一粒放進嘴里,“咔嚓”一聲把谷粒咬碎,只見她滿意地笑道:“曬干了,飽滿著呢。” 呼呼呼,風車迎風轉動,母親身材瘦小,需要踮起腳尖,才能把笸籮里的稻谷倒進風車的漏斗里。風車過濾掉混在稻谷中的稗子與雜質。母親捶著腰說:“今年接春接得好,冷漿田里收成好,忙點累點算什么,有收有曬就是好日子。” 暮色里,炊煙在鱗瓦的屋頂上升起,母親還要忙著把曬干的稻谷歸倉。 這一夜,母親再辛苦也要炒上一鍋谷花。隨著灶里的柴火燃起,鐵鍋的溫度升了上來,母親用木鏟鏟些稻谷倒在鍋里爆炒,像變戲法似的,就有了一鍋爆谷花。然后,用竹篩篩去谷殼。加上一勺紅薯糖,抑或蜂蜜,那種香甜足以讓一家老少暖心。 翌日清晨,霧靄在山間繚繞,村里雞犬相聞,又是一天村莊生活的開始。母親比啁啾的鳥兒起得還早,她已經在菜園里摘了一籃豆角,說是趁天氣晴好焯了水曬干。 一個曬場,盛放著一個村莊。在山里村莊,曬場寬闊、平整,一年四季輪番曬出的,不僅是稻谷,還有油茶籽、豆角、辣椒、黃豆……夜晚,偶爾也有露天電影和戲班登場。鄉親在曬場上一邊看戲一邊聊天…… 一晃,過去好些年了。那些年,田野與曬場不僅磨礪了我的肩膀和耐力,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一家一戶的炊煙,是從土地里生長出來的。 梯田中的有機稻谷,金燦燦的,又將迎來一年的豐收季。我仿佛聞到了田野收割的氣息,以及稻谷與陽光的味道。剎那間,家鄉田野與曬場上經年的往事奔涌而來。母親笑著說:“九成開鐮,十成進倉。有夢想,就有奔頭。”農家田地上的事物,收藏的都是滿滿的陽光。13.本文以“稻谷”為線索展開敘述,請你理清文脈,在橫線上依序填寫相應的內容。曬場曬谷→① →② →③ →鍋爆谷花14.按要求賞析以下句子。①接近傍晚時,母親會從曬簟里抓一小撮稻谷,放在掌心搓一搓,接著拿起一粒放進嘴里,“咔嚓”一聲把谷粒咬碎,只見她滿意地笑道:“曬干了,飽滿著呢。”(從描寫角度賞析)②那些年,田野與曬場不僅磨礪了我的肩膀和耐力,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一家一戶的炊煙,是從土地里生長出來的。(賞析加點詞)15.結合文本內容,說一說文中的母親是個怎樣的人。16.結尾句“農家田地上的事物,收藏的都是滿滿的陽光”中,“滿滿的陽光”有哪些含義?【答案】13.耙谷翻曬;篩選稻谷(過濾稻谷);稻谷歸倉14.①這個句子運用動作、神態、語言描寫,通過“抓”“搓”“拿”“放”“咬”“笑”一系列動詞,細致生動地刻畫了母親通過嘴咬稻谷來判斷稻谷是否曬干的情景,表現了母親農事經驗的豐富和對稻谷豐收的喜悅。②“磨礪”本義指人經受磨煉或鍛煉,在文中指“我”跟著母親在田野與曬場里辛勤勞作的經歷,鍛煉了“我”,說明了美好生活是勞動創造出來的,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15.①勤勞淳樸,熱愛勞動。從文中母親“這一夜,母親再辛苦也要炒上一鍋谷花”“母親比啁啾的鳥兒起得還早。她已經在菜園里摘了一籃豆角,說是趁天氣晴好焯了水曬干”等句子中看出母親整日勞作的狀態。②善于教導孩子,重視勞動過程。從文中“母親還是交代我用谷耙去翻曬”并且連夜給全家做爆谷花等都可以看出來。農村生活與土地息息相關,農民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是靠農民勤勞的雙手。③母親有農事經驗。如母親搓一搓稻谷,拿一粒谷子放進嘴里咬碎,便知稻谷是否曬干。④母親珍惜勞動成果。如母親曬谷子生怕還有稻谷粘在笸籮之中。⑤母親堅韌樂觀。再苦再累,母親臉上總會帶著笑意;“忙點累點算什么,有收有曬就是好日子”“有夢想,就有奔頭”等處均能體現這一特點。16.既指自然中的陽光,又指農人們辛勤的勞作,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和向往。【知識點】記敘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節;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分析文段、人物、情節的作用【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全文,明確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2)本題考查賞析句子的能力。賞析句子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從修辭、語句中重要的動詞、形容詞、描寫的角度、句式特點等幾個角度考慮。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對作者情感內容的闡述。(3)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題關鍵是了解文章內容,找出描寫人物的語句與相關事件,然后結合具體內容來分析。(4)本題考查對語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試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區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辭分析。作答時學生可自選一個角度進行賞析即可。13.本題考查對文章以 “稻谷” 為線索的情節梳理能力。文章第④-⑩段主要寫曬場曬谷的過程,其中第⑧-⑩段提到母親讓 “我” 用谷耙翻曬稻谷,“上午、中午、下午各一次”,對應 “耙谷翻曬”;第 段描述 “風車過濾掉混在稻谷中的稗子與雜質”,這是對稻谷的篩選,對應 “篩選稻谷(過濾稻谷)”;第 段明確寫 “母親還要忙著把曬干的稻谷歸倉”,對應 “稻谷歸倉”。這些情節依次銜接,構成了從曬谷到加工的完整過程。故答案為:耙谷翻曬;篩選稻谷(過濾稻谷);稻谷歸倉14.本題考查理解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及表達效果。①句中 “抓、搓、拿、放、咬” 是一系列動作描寫,細致刻畫了母親檢查稻谷是否曬干的過程;“滿意地笑道” 是神態描寫,“曬干了,飽滿著呢” 是語言描寫,展現了母親的情緒和判斷。這些描寫共同作用,生動體現了母親豐富的農事經驗,以及因稻谷曬干、豐收在即而產生的喜悅之情,使人物形象更鮮活。②“磨礪” 本義指在艱難環境中經受鍛煉。在文中,結合 “我” 跟著母親在田野勞作、在曬場幫忙的經歷,“磨礪” 指這些辛勤勞動的過程鍛煉了 “我” 的身體(肩膀)和意志(耐力)。深層含義上,這一詞語暗含著勞動對人的塑造作用,體現了 “我” 從勞動中領悟到生活的真諦,表達了對勞動價值的認可和對勞動人民的贊美。故答案為:①這個句子運用動作、神態、語言描寫,通過“抓”“搓”“拿”“放”“咬”“笑”一系列動詞,細致生動地刻畫了母親通過嘴咬稻谷來判斷稻谷是否曬干的情景,表現了母親農事經驗的豐富和對稻谷豐收的喜悅。②“磨礪”本義指人經受磨煉或鍛煉,在文中指“我”跟著母親在田野與曬場里辛勤勞作的經歷,鍛煉了“我”,說明了美好生活是勞動創造出來的,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15.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①勤勞淳樸:從 “母親比啁啾的鳥兒起得還早”“再辛苦也要炒上一鍋谷花” 等內容,可見母親整日勞作,熱愛勞動;②善于教導:母親讓 “我” 參與耙谷翻曬,以 “村里哪個小孩不幫父母搭把手” 引導 “我” 體會勞動的意義,重視對孩子的勞動教育;③經驗豐富:通過 “抓、搓、咬” 稻谷判斷是否曬干,體現其熟悉農事,有豐富的生產經驗;④珍惜成果:“使勁拍著籮底,生怕還有稻谷粘在笸籮之中”,可見母親對勞動成果的珍視;⑤樂觀堅韌:面對忙碌勞累,母親常 “帶著笑意”,認為 “有收有曬就是好日子”“有夢想,就有奔頭”,展現出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故答案為:①勤勞淳樸,熱愛勞動。從文中母親“這一夜,母親再辛苦也要炒上一鍋谷花”“母親比啁啾的鳥兒起得還早。她已經在菜園里摘了一籃豆角,說是趁天氣晴好焯了水曬干”等句子中看出母親整日勞作的狀態。②善于教導孩子,重視勞動過程。從文中“母親還是交代我用谷耙去翻曬”并且連夜給全家做爆谷花等都可以看出來。農村生活與土地息息相關,農民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是靠農民勤勞的雙手。③母親有農事經驗。如母親搓一搓稻谷,拿一粒谷子放進嘴里咬碎,便知稻谷是否曬干。④母親珍惜勞動成果。如母親曬谷子生怕還有稻谷粘在笸籮之中。⑤母親堅韌樂觀。再苦再累,母親臉上總會帶著笑意;“忙點累點算什么,有收有曬就是好日子”“有夢想,就有奔頭”等處均能體現這一特點。16.本題考查對文章結尾句中關鍵詞 “滿滿的陽光” 含義的理解。①表層含義:指自然界的陽光,曬場上的稻谷、油茶籽等農作物都經過陽光的晾曬,承載著陽光的溫度和味道;②深層含義:“陽光” 象征著豐收的喜悅,農人們在田野和曬場的辛勤勞作,最終換來了飽滿的糧食,這是勞動的成果;同時,也象征著農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向往,如母親所說 “有夢想,就有奔頭”,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生活力量。故答案為:既指自然中的陽光,又指農人們辛勤的勞作,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和向往。(2025八下·北海期末)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17.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是杜甫由自身遭遇聯想到安史之亂以來的多方多難而寫下的歌行體古詩。B.“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描寫大雨將至前的景色,渲染了暗淡愁慘的壓抑氛圍,烘托了詩人的愁苦心境。C.“嬌兒惡臥踏里裂”一句表現出詩人的窘迫處境,以及對孩子在此處境下還這么嬌氣頑皮的無奈。D.全詩先敘述個人遭際,結尾處借助議論抒情升華,情真意切,感人至深。18.杜甫一向關心人民疾苦,他的詩素有“詩史”之稱,請結合詩句談談你的理解。【答案】17.C18.“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作者通過個人遭遇的描寫,推己及人,表現出了關心人民、關心社會的濟世情懷。【知識點】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古詩詞曲的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賞析;憂國傷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完成此類題目的關鍵是認真讀詩,反復誦讀,仔細分析詩中的內容,聯系創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鑒賞。解答此類題目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作答,如從詩歌遣詞用句的角度賞析詩歌的語言特色,從修辭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詩歌的表達技巧。作答時只要抓住其中的一個方面的特點完成作答即可。17.ABD.正確;C.“嬌兒惡臥踏里裂” 中,“惡臥” 指孩子睡相不好,并非 “嬌氣頑皮”。這句詩通過布衾因多年使用而冰冷如鐵、被孩子踏裂的細節,突出詩人生活的窘迫,而非對孩子的無奈。故答案為:C18.本題考查對杜甫詩歌 “詩史” 特點及詩人情懷的理解。詩歌前半部分詳細描寫了秋風破屋、群童抱茅、雨夜難眠等個人遭遇,真實反映了詩人在戰亂后的貧困生活,是當時社會底層人民苦難的縮影。結尾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一句,詩人從自身的不幸出發,推己及人,表達了希望天下貧寒士人都能有安身之所的愿望,將個人悲苦與天下人的命運緊密相連,體現了他關心民生疾苦、憂國憂民的濟世情懷,符合 “詩史” 以詩記錄現實、反映民生的特點。故答案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作者通過個人遭遇的描寫,推己及人,表現出了關心人民、關心社會的濟世情懷。(2025八下·北海期末)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甲】小石潭記柳宗元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⑤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乙】柳宗元傳(節選)柳宗元,字子厚,其先蓋河東人。宗元少精敏絕倫,為文章卓偉精致,一時輩行推仰。第進士,調藍田尉。貞元十九年,為監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韋執誼,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內禁近,欲大進用。俄而叔文敗,貶邵州刺史,不半道,貶永州司馬。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柳人以男女質錢,過期不贖,則沒為奴婢。宗元設方計,悉贖歸之。尤貧者,令書庸,視直足相當,還其質。已沒者,出己錢助贖。(《新唐書·柳宗元傳》,有刪改)19.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水尤清冽 香遠益清(《愛蓮說》)B.以其境過清 以殘年余力(《愚公移山》)C.佁然不動 屋舍儼然(《桃花源記》)D.為監察御史里行 已后典籍皆為板本(《活板》)20.下面對甲、乙兩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以珮環之音來描寫流水的聲音,玉石相擊聲音清越,聽起來讓人身心愉悅。B.“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八個字狀寫青樹翠蔓,刻畫出了細枝長蔓婀娜多姿的動態。C.甲文語言生動形象,多用四字短語;乙文語言則簡潔凝練,符合史傳文學的特點。D.甲文表達了柳宗元被貶后的閑適愉悅之情,乙文則表達了他對貧困老百姓的同情。21.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②宗元設方計,悉贖歸之。22.《小石潭記》寫景的方法多種多樣,請結合所學內容按要求填寫表格。寫景的方法 文中寫景的句子 景物特點(或觀察角度)移步換景 ① 環境幽靜定點觀察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② (景物特點)③ 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清澈透明側面描寫 ④ 觀察角度:近看23.結合文本內容,說一說甲乙兩文分別描繪了柳宗元怎樣的人生境遇與心境?結合柳宗元的生平經歷,你從中獲得了哪些啟示?【答案】19.C20.D21.①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交錯不齊,不知道它的源頭在哪里。②柳宗元制定贖身政策,將被抵押的子女全部贖回。22.伐竹取道,下見小潭;形態各異;動靜結合;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3.甲文借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達了作者被貶孤寂悲涼的心境,乙文寫柳宗元被貶后,在困苦中仍始終保持對民生疾苦的關注,表達了柳宗元對百姓的同情,心系人民;從其經歷中可獲得的啟示:將苦難轉化為精神財富,他在山水與文字中找到了超越世俗困境的精神家園。(或這種在絕境中依然保持思想鋒芒與創作激情的生命態度,值得我們學習)【知識點】歸納文言文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給人的啟示和道理;分析文言文的寫作特色;文言文翻譯;一詞多義【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現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要注意積累詞語的不同用法,最后結合句意理解詞語的不同用法。(2)本題考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找出相關的語句做出具體的分析即可。(3)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譯的關鍵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語境中,根據上下文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同時對語句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做到準確的翻譯。并按照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符合現代漢語的用詞造句的標準。(4)本題考查寫作手法的賞析。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選文內容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語句來分析即可。(5)本題考查闡述觀點看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求學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礎上,有機的融入自己的閱讀體驗、閱讀感悟或者觀點看法。組織答案必須有理有據,或以情動人,或以理服人。【參考譯文】【甲】《小石潭記》譯文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撞發出的聲音,我心里感到很高興。于是砍倒竹子,開辟出一條道路,向下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作為潭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托似的。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里。 我坐在潭邊,四周被竹子和樹木包圍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讓人感到心情悲傷,寒氣透骨,凄涼幽深。因為這里的環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記下這里的景色便離開了。 一同去游覽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乙】《柳宗元傳(節選)》譯文 柳宗元,字子厚,他的祖先是河東人。柳宗元小時候聰明機靈,超群出眾,寫文章卓絕精巧,當時同輩都推崇仰慕他。他考中進士后,被調任藍田縣尉。貞元十九年,擔任監察御史里行。他與王叔文、韋執誼交好,這二人都驚嘆他的才能。等到王叔文掌權后,(他們)把柳宗元引入宮廷,想要重用他。不久,王叔文改革失敗,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還沒走到半路,又被貶為永州司馬。元和十年,柳宗元被改任為柳州刺史。柳州人用兒女作抵押向人借錢,如果過期不贖回,孩子就被債主沒收為奴婢。柳宗元想出辦法,將他們都贖回歸家。對于特別貧困的家庭,就讓他們寫雇傭文書,看價值相當,就歸還他們作為抵押的孩子。已經被沒收為奴婢的,柳宗元自己拿出錢來幫助他們贖身。19.本題考查文言文中一詞多義及虛詞用法的辨析。A.“水尤清冽” 譯為 “水格外清涼”,“清” 意為 “清澈、清涼”;“香遠益清” 譯為 “香氣遠播,更加清幽”,“清” 意為 “清幽”。二者含義不同;B.“以其境過清” 譯為 “因為這里的環境過于凄清”,“以” 意為 “因為”;“以殘年余力” 譯為 “憑借年老衰弱的殘余氣力”,“以” 意為 “憑借”。二者含義不同;C.“佁然不動” 譯為 “呆呆地一動不動”,“然” 是 “…… 的樣子”;“屋舍儼然” 譯為 “房屋整整齊齊”,“然” 是 “…… 的樣子”。二者含義和用法相同;D.“為監察御史里行” 譯為 “擔任監察御史里行一職”,“為” 意為 “擔任”;“已后典籍皆為板本” 譯為 “以后的典籍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為” 意為 “是”。二者含義不同。故答案為:C20.ABC.正確;D.甲文 “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表達的是作者被貶后的孤寂悲涼之情,而非 “閑適愉悅”;乙文寫柳宗元贖歸奴婢,體現對百姓的同情。故答案為:D21.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譯。①重點字詞:“其” 指代溪岸;“犬牙” 像狗的牙齒一樣(名詞作狀語);“差互” 交錯不齊;“源” 源頭。 ②重點字詞:“設方計” 制定方法、想出辦法;“悉” 全、都;“贖歸之” 贖回(他們)并使他們回家。故答案為:①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交錯不齊,不知道它的源頭在哪里。②柳宗元制定贖身政策,將被抵押的子女全部贖回。22.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寫景方法及景物特點的理解與辨析。①“移步換景” 指隨著腳步移動變換觀察點,甲文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體現了這一方法,寫出發現小潭的過程,環境幽靜。②“全石以為底…… 為巖” 描寫潭底及岸邊的石頭,“坻、嶼、嵁、巖” 形態各異,體現石頭 “形態各異” 的特點。③“佁然不動,俶爾遠逝” 中,“佁然不動” 是靜,“俶爾遠逝” 是動,運用了 “動靜結合” 的寫景方法,側面烘托水的清澈。④側面描寫通過寫魚 “空游無所依”“影布石上”,間接表現潭水清澈,對應的句子為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故答案為:伐竹取道,下見小潭;形態各異;動靜結合;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3.本題考查對作者人生境遇、心境的理解及從中獲得啟示的能力。1.甲文:柳宗元被貶永州,游覽小石潭時,雖初見美景有片刻愉悅,但最終被 “寂寥無人,凄神寒骨” 的環境觸發孤寂悲涼的心境,體現了他被貶后的失意與苦悶。2.乙文:柳宗元被貶柳州后,面對當地 “以男女質錢” 的陋習,“設方計”“出己錢” 贖回奴婢,展現了他在困境中仍心系百姓、體恤民生疾苦的情懷。3.啟示:從柳宗元的經歷中,可看到他雖遭貶謫卻未沉淪,或寄情山水排遣愁緒,或為民辦實事體現擔當。這啟示我們面對困境要保持堅韌,將個人遭遇轉化為前行的力量,堅守內心的信念與責任。故答案為:甲文借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達了作者被貶孤寂悲涼的心境,乙文寫柳宗元被貶后,在困苦中仍始終保持對民生疾苦的關注,表達了柳宗元對百姓的同情,心系人民;從其經歷中可獲得的啟示:將苦難轉化為精神財富,他在山水與文字中找到了超越世俗困境的精神家園。(或這種在絕境中依然保持思想鋒芒與創作激情的生命態度,值得我們學習)24.(2025八下·北海期末)根據要求寫作。遇見的人,經歷的事,看見的景,都會在我們心中種下一粒小小的種子。因為一本好書,種下閱讀的種子;因為一次挫折,種下堅強的種子;因為公益活動,種下向善的種子;因為熱愛畫畫,種下夢想的種子 在心中種下一粒種子,才能讓自己的生命開花。請以“種下一粒▲的種子”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①將題目補充完整;②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姓名、校名;③字數不少于600字。【答案】種下一顆熱愛文學的種子“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頭發蓬亂的稚子側身坐在草叢中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草長鶯飛、楊柳拂堤的春光醉人心;“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騎黃牛的赤腳牧童在林間放歌而行……我的童年是一首歌,古詩是最動人的旋律。 媽媽是一位中學語文老師,在我五歲時就開始教我背古詩。從“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到“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都是一些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詩歌。那時候,我常常追著媽媽問:“‘紅掌’是什么東西呀?”媽媽笑著摸摸我的頭,用手指輕輕敲著我的小腳丫說:“‘紅掌’就是鵝的腳丫子。”“媽媽,鵝的腳丫子烤著好吃還是油炸著好吃?”然后,媽媽的巴掌輕輕地落在了我的屁股上。 有一天,媽媽教我背誦賀知章的《詠柳》,看著我一臉疑惑,她特地找來了一盒彩色粉筆。只見她先用白粉筆在小黑板上勾勒出柳樹粗壯的軀干,再添上紋路,舒展開枝條,接著用綠色的粉筆點綴出米粒般大小的柳芽。媽媽那天穿著一件粉色的連衣裙,細致耐心地給枝條綴滿新芽,并不時后仰身子,側斜著腦袋看一看。我聽著粉筆撞擊小黑板時發出的清脆聲,看著一樹的綠意肆意張揚。那一刻,想象的觸角被無限地延伸,古詩原來可以這樣絢麗多彩。 就這樣,那一幅并不專業的粉筆畫激發了我對文學的夢想。在那樣一段簡單而純真的歲月里,媽媽用愛和耐心為我埋下了一顆文學的種子。 后來,識的字多了,我開始翻閱媽媽的書架。我讀《呼嘯山莊》,為希斯克利夫孤獨而執拗的人生傷痛;我讀《白夜行》,為桐原亮司和西本雪穗絕望而凄美的愛情動容;我讀《基督山伯爵》,為鄧蒂斯的快意恩仇而激蕩心靈…… 就這樣,媽媽埋下的那粒種子已經發芽,我期待著有一天它能破土而出。【知識點】記敘文;半命題作文【解析】【分析】材料圍繞“種下一粒種子”展開,列舉了多種因不同經歷而在心中種下不同種子的情形,如因一本好書種下閱讀的種子,因一次挫折種下堅強的種子等,并強調在心中種下一粒種子,才能讓自己的生命開花。材料以列舉事例的形式,引導考生思考不同經歷對自己內心產生的積極影響,進而明確寫作方向。【題干分析】①材料中“遇見的人,經歷的事,看見的景,都會在我們心中種下一粒小小的種子”,這里的“種子”并非實指,而是一種象征,象征著某種品質、精神、夢想等。“因為一本好書,種下閱讀的種子;因為一次挫折,種下堅強的種子;因為公益活動,種下向善的種子;因為熱愛畫畫,種下夢想的種子”則進一步具體說明了不同經歷會種下不同“種子”,這些“種子”涵蓋了閱讀、堅強、向善、夢想等多個方面,為考生提供了豐富的寫作思路。②寫作思路方面,首先要明確種下的是什么“種子”,這是文章的核心。然后圍繞這一核心,闡述為什么會有這樣一粒“種子”種下,即詳細描述相關經歷,比如是怎樣的一個人、一件事、一處景觸動了自己,讓自己內心種下這粒“種子”。接著可以寫這粒“種子”對自己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比如改變了自己的行為習慣、思維方式,或者讓自己有了新的目標追求等。作文開頭可以采用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點明自己種下的是什么“種子”;也可以設置懸念,引起讀者興趣。事例素材可以選取自己生活中的真實經歷,這樣更具真實性和感染力。結尾可以總結全文,再次強調這粒“種子”對自己的重要意義,或者展望未來,表達自己會努力讓這粒“種子”開花結果的決心。【立意提取】1.種下一粒堅持的種子:寫作角度可以圍繞自己在學習某項技能(如繪畫、書法、樂器等)過程中遇到困難,但憑借堅持最終取得進步,從而在心中種下堅持的種子,闡述堅持對自己成長的重要性。2.種下一粒感恩的種子:可以寫生活中家人、老師、朋友給予自己的關愛和幫助,讓自己內心充滿感恩,種下感恩的種子,進而講述感恩如何讓自己更加珍惜生活、關愛他人。3.種下一粒探索的種子:通過描述一次有趣的科學實驗、一次戶外探險活動等經歷,激發自己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種下探索的種子,探討探索精神對個人發展的積極意義。【點評】這篇作文以古詩為引,回憶童年媽媽教自己背古詩的溫馨趣事,生動展現出親子間的親密互動。媽媽用彩色粉筆畫柳樹輔助教學,激發了“我”對文學的夢想,埋下文學種子。隨后敘述長大后閱讀諸多經典書籍,種子已然發芽。全文情感真摯,敘事流暢自然,將媽媽的愛與文學啟蒙緊密相連,讓讀者深切感受到文學種子在愛與耐心滋養下生長的美好。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語文期末試卷(學生版).docx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語文期末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