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一、基礎知識(每小題3分,共12分)1.(2024七上·青羊期中)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br/>A.醞釀(liàng) 秕(bǐ)谷 確鑿(záo) 人跡罕至(hǎn)B.貯蓄(zhù) 蟬蛻(duì) 匿笑(nì) 諄諄教導(zhūn)C.綻開(zhàn) 粗獷(guǎng) 感慨(kǎi) 咄咄逼人(duō)D.吞噬(shì) 憔悴(qiáo) 直竄(cuān) 煙波浩渺(miǎo)2.(2024七上·青羊期中)下列句子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br/>A.有時凝視久了,自己也仿佛進入畫中,“倘佯于山水之間”,甚得其樂。B.但是當冬天來臨的時候,雨已經化了妝,它經常變成美麗的雪花,飄然蒞臨人間。C.看著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決別。D.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陰蔽。3.(2024七上·青羊期中)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br/>運動會開幕式上,我們班的女同學花枝招展地走過主席臺,她們還跳起了精彩又歡樂的舞蹈。一時間,操場上響起了熱烈的歡呼聲,真是人聲鼎沸。我們班運動員在賽場上奮力拼搏,執勤人員認真負責,拉拉隊員吶喊助威,大家各得其所。正如比賽前預料的那樣,運動會我們班獲得了全校第一的好成績,大家喜出望外。A.花枝招展 B.人聲鼎沸 C.各得其所 D.喜出望外4.(2024七上·青羊期中)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br/>A.為了使大家生活在文明祥和的環境中,業主委員會通過并討論了文明公約。B.能否堅持廣泛地閱讀經典,是提高語文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關鍵。C.為了更好地傳播漢字文化,學校開展了以書法為表現形式的“讓你愛上中國字”。D.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同時,個別網站也存在傳播不健康信息等危害社會的問題。二、文言文閱讀(每小題3分,共12分)(2024七上·青羊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甲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惫笮?。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乙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丙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保ā稙檎罚?br/>④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⑤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⑥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保ā队阂病罚?br/>⑧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保ā蹲雍薄罚?br/>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保ā蹲訌垺罚?br/>5.下列選項中對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br/>A.未若柳絮因風起 因:趁、乘B.人不知而不慍 慍:生氣、惱怒C.太丘舍去 舍:舍得D.人不堪其憂 堪:能忍受6.下列選項中對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br/>A.相委而去 學而不思則罔B.為人謀而不忠乎 可以為師矣C.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思而不學則殆D.下車引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7.下列選項中對文中畫線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撒鹽空中差可擬。譯文:跟把鹽撒在空中大體可以相比。B.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譯文:陳太丘跟一位朋友期待同行,期待的時間是正午時分。C.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譯文:吃粗糧,喝熱水,彎著胳膊枕在枕頭上,樂趣也就在其中了。D.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譯文:廣泛學習且能明確自己的志向,親切地發問,思考當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br/>A.《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組織編寫的一部志人小說集?!墩撜Z》,儒家經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書。B.關于“信”,《陳太丘與友期行》中說“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薄墩撜Z》中說“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二者都強調“信”對人的重要性。C.《論語》第三章,孔子晚年自述其一生進德修業的發展過程,他認為,人在七十歲的時候就能順從自己的意愿,不需要循規蹈矩。D.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及其弟子主要談論了在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個人修養上的觀點。三、默寫(共6分)9.(2024七上·青羊期中)默寫古詩文中的名篇名句。(1)補寫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選其中兩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兩句判分)① ,山島竦峙。(曹操《觀滄?!罚?br/>② ,崔九堂前幾度聞。(杜甫《江南逢李龜年》)③海日生殘夜, 。(王灣《次北固山下》)(2)請在李白《峨眉山月歌》和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中任選一首,在答題卡上寫出題目再默寫全詩。 四、現代文閱讀(共10分)(2024七上·青羊期中)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題。雪人肖復興①今年冬天,北京下了場大雪。雪一下子堆得老厚,白皚皚的,路上像鋪了一層絨絨的地毯,這真是北京城難得見到的美景。②那天清早,我看見路旁一家小餐館前堆起了一個雪人,是在這家餐館打工的幾個外地年輕人冒著嚴寒堆起來的,他們凍得滿臉通紅卻堆得興致勃勃。雪人挺漂亮,胡蘿卜插成的鼻子,彩紙做成的眼睛,用花花綠綠的掛歷疊成的蓓蕾帽,手臂里還夾著一根長長的樹枝,枝頭上掛著幾個彩色的氣球和幾片彩色布條做成的小旗子……雪人融入了幾個外地年輕人盡情的想象,是冬天和他們彼此贈予的最好的禮物了。那時,天上的雪花正在飄飄灑灑,街頭一片冰清玉潔,宛若童話的世界。那個漂亮的雪人仿佛活了一樣,在這飄飛的雪花中輕盈地舞動……③這個漂亮的雪人引來了不少過往行人的注目——它確實堆得挺別致可愛的。有的人還跳下自行車跑過來看看它,開心地一笑。特別是孩子們,圍著它打雪仗,笑聲隨著雪花飛揚,濺得四處都是。在雪小些的時候,許多家長回家拿來照相機,領著孩子和這個漂亮的雪人合影留念。這個在紛紛揚揚的大雪中誕生的雪人,給這條街增添了不少的歡樂。④雪停之后,因為氣溫依然出奇地冷,雪許多天不化。缺少了雪花的陪伴,這個漂亮的雪人顯得有些寂寞。人們漸漸失去開始見到它時的興致,走過它的身邊,連看都不看它一眼,它便顯得越發孤零零。因為缺乏飄落的雪花的裝點,又因為來來往往汽車排放的廢氣和附近工廠煙囪冒出的煙塵的污染,僅僅幾天,雪人就變得灰蒙蒙、黑黢黢的了,仿佛是一個受冷遇又受氣的灰姑娘了。⑤接著,沒過兩天,雪人手臂中夾著的枝條上的氣球破了,彩色布條做成的小旗被人隨手扯下來扔在一旁;然后,雪人的胡蘿卜鼻子被拔下來狠狠地插在肚子上,漂亮的蓓蕾帽被撕成碎片撒滿一地;雪人已經無可奈何地殘疾,但還有人不放過它,路過它的身旁的時候,狠狠地朝它的身上踩幾腳,雪塊坍塌下來,雪人的頭、胳膊……隨著就掉落在地上。雪人再不是雪人,成了一堆臟兮兮的垃圾了。⑥一個漂亮可愛的雪人,就這樣在人們的手中被創造、被破壞了。⑦讓我多少感到痛心的是破壞它的人大多是可愛的孩子。我親眼看見好幾個孩子路過它的身旁,毫無緣由地踩它,把它當成靶子,拿雪塊、石頭砸它。而這些孩子里有不少恰恰在前幾天還圍繞在它身旁,歡樂地打雪仗,或者臉上綻開酒窩和它合影留念。⑧我更無法理解的是參與破壞的還有當初創造它的人們。小餐館里的那幾個外地年輕人出來倒臟水就那樣毫無顧忌地倒在雪人身上,尤其當雪人坍塌,剩下的半拉身子更成為他們倒臟水倒污物的垃圾桶了。⑨看來,雪人最好的命運,是在雪天里誕生,然后立刻消融在雪后的陽光下,消融得沒有一點影子。這樣,它只會看見我們人類歡樂的前一半,不會看我們隨心所欲破壞的后一半。10.根據文章內容,用恰當的詞語填空。表 現 階 段 雪停前 雪停后小餐館年輕人的行為 (1) 雪人 (2) 雪人小餐館年輕人的情感 (3) 雪人 (4) 雪人11.第②段畫線處的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12.從修辭的角度賞析第④段劃線的句子。僅僅幾天,雪人就變得灰蒙蒙、黑黢黢的了,仿佛是一個受冷遇又受氣的灰姑娘了。五、作文(60分)13.(2024七上·青羊期中)目睹荷葉護蓮的經過,讓冰心明白了母親對孩子的關愛;一家人在春日散步,讓莫懷戚明白了中年人的責任;在井房觸摸水流的經歷,讓海倫 凱勒明白了生命的美好……成長過程中,你是否也有這樣難忘的經歷,讓你恍然大悟,明白了什么?請以“我明白了_______”為題寫一篇作文,講述你的故事或見聞,分享你的感悟,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記敘文。要求:①將題目補充完整;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少于500字;③字跡工整,書寫清楚,卷面整潔;④不得抄襲、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六、詩歌鑒賞(共4分)(2024七上·青羊期中)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小題。定林所居[宋]王安石屋繞灣溪竹繞山,溪山卻在白云間。臨溪放艇依山坐,溪鳥山花共我閑。14.詩歌一、二句詩中“溪水”和“山”分別具有什么樣的特點?15.“溪鳥山花共我閑”一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結合全詩,簡要作答。七、文言文閱讀(共12分)(2024七上·青羊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孟母三遷孟子幼時,其舍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處子也?!彼爝w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孟子乃嬉為設俎豆①揖讓進退。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彼炀友?。陶母責子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一坩鲊②餉母。母曰:“此何來?”使者曰:“官府所有?!蹦阜怊嚫妒狗磿熧┰唬骸叭隇槔簦怨傥镆婐A③,非惟不益,乃增吾憂也。”【注】①俎(zǔ)豆:古代祭祀用的兩種盛器,此指玩祭祀禮儀。②坩鲊:腌制的魚。③見餉:送我。16.下列語句中加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常嬉為墓間之事 玩耍B.復徙居學宮之旁 流放C.嘗以一坩鲊餉母 曾經D.母封鲊付使反書 書信17.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1)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彼炀友?。(2)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惟不益,乃增吾憂也。18.上面兩則故事都是母親教育孩子的事情,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兩位母親的教育智慧。八、名著閱讀(4分)19.(2024七上·青羊期中)《朝花夕拾》展現了作者的多張面孔,呈現了一個真實、豐富的魯迅,請按照參考示例,補充填寫《朝花夕拾》中“我”的形象。《狗·貓·鼠》——充滿童趣的“我”;《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頑皮好動的“我”;《藤野先生》—— ?。?br/>《無?!贰? 。20.(2024七上·青羊期中)有位同學在讀完《父親的病》之后,認為這篇文章的標題“文不對題”,他想將這篇文章的標題改為《名醫藥方》,請你根據自己的閱讀感受,說說這位同學這樣修改的原因。九、現代文閱讀(18分)(2024七上·青羊期中)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題。山中的小草郭震海①或許和年齡有關吧,我越來越喜歡回到鄉村,望一望那巍峨的山峰,看一看那溝溝梁梁中錯落的農舍,摸一摸身邊的一草一木,疲憊頓消,心生愉悅。②山是雄偉的,也是溫柔的,如一位歷經滄桑的母親,包容萬物。一片片白楊林、柳樹林、松柏林交織在一起,還有林中高高低低的灌木叢,以及低矮的小草,都生長在大山的懷抱里。大山無聲,默默地哺育著草木;草木無言,靜靜地供養著山里的動物。③每當走在山中,我總喜歡俯下身子,去觀察一株株小草。任微風從耳邊吹過,小鳥在頭頂歡唱。草木香混合著泥土的芳香,吸幾口,如飲佳釀。④在山里,每一株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山里的孩子從小就進山識草木。在孩子眼里,草木是伙伴。在大人眼里,草木是寶貝,可以作為餐桌上的美食、家畜的飼料,更可成為醫治疾患的“救命草”——它們不僅為蒼山披綠,也曾在漫長的歲月里救過山里人的命。山里人代代相傳,口口相授,對各種草木的習性和作用如數家珍。⑤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就跟在父親身后上山采中草藥。我最先認識的是黃芩?;氖p隙,道路旁邊,頑強得只要有一點泥土就能生長。根莖深埋泥土,春天生出新芽,細小的軀干慢慢抽出,格外嬌嫩。農人們走過之時腳步會變得緩而輕,生怕把它踩疼。到了七八月份,它細長的軀干會高高上揚,如柳葉般的葉子在軀干兩邊展開,頂端開出紫色的小花,隨風搖曳,很是漂亮。黃芩的根能入藥,味道很苦,有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山里人在挖黃芩的時候很講究,比如發現成片的黃芩,會選一些年長的挖走,留下年幼的繼續生長。⑥小柴胡喜歡往灌木叢里鉆,不過調皮的它散發出的特殊香氣總會暴露它的存在。山里的農人不會在春天挖小柴胡,那樣會遭到鄉親們的數落。小柴胡的葉子同樣細長、秀麗,春生夏長,開出的小黃花香氣四溢。小柴胡的根細長,多用于治療感冒發熱等。山里人偶感風寒,抓一把小柴胡,再配幾根大蔥的根,熬水喝,晚上出一身透汗,第二天便又精神煥發。⑦益母草的性格外向,田埂旁,小路邊,它總喜歡與灌木比高低,長得很是旺盛。仿佛春來它先知,嫩小的新葉迎春破土,生長很快。進入夏季,遠遠望去,挺拔的個頭開滿了粉紅色的小花?;ㄩ_兩三天后,就是采收最好的時候。選一個晴朗的天氣,用鐮刀齊地割下地上部分,留下的根來年又會旺長。采回后,稍作晾曬,清洗干凈,母親會將益母草分段,然后在一口大砂鍋里熬,邊熬邊攪拌。最后過濾掉枝葉,再接著熬,直到熱成膏狀,放入罐里,待入藥用。⑧每一次回鄉,我總會走進山里,去看看這些草木,就像是去拜訪一個個交情甚厚的老友。初春中剛剛蘇醒的小溪一路 。沉睡了一個冬天的老桃樹、大柳樹,枝條上已有新芽冒尖,讓人驚喜。此時大地之下,成群結隊的小草聞風而動,枯枝敗葉中孕育著新生。陽坡上的黃芩,灌木叢中的小柴胡,田埂邊的益母草,點點嫩芽已經在解凍的泥土中萌生。我輕聲喚著它們的名字,在風中,它們紛紛點頭應答……(選自《人民日報》2024年3月22日, 有改動)21.文章圍繞“小草的性格”展開敘述,請各選用文中一個詞語分別概括黃芩、小柴胡、益母草的性格,并做簡要分析。22.在第二段開頭作者說“山是雄偉的,也是溫柔的”,如何理解這里的“雄偉”“溫柔”?23.下面兩句話中哪一句填入原文第八段的橫線處更加合適?請作出判斷并簡述理由。A邁著輕盈的腳步邊走邊唱B.踏著鏗鏘的步伐昂首向前24.在對故鄉山中的小草的細致描寫中涌動著作者哪些情感?請簡要概括并結合內容分析。十、語言運用(共12分)(2024七上·青羊期中)學校七年級開展“有朋自遠方來”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加活動并完成任務。25.為了營造此次綜合性學習活動的詩意氛圍,特將描繪友誼的經典詩句做成條幅懸掛在活動現場,下列詩句不符合主題的兩項是( )A.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B.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D.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26.我們既可以把身邊志同道合的人作為朋友,也可以把優秀的歷史人物作為精神上的朋友,你愿意把哪一位歷史人物作為你精神上的朋友?仿照示例,說說你的理由。如:陳元方——有“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的明禮守信,所以我愿與他為友。27.在與朋友的交往中,謙辭和敬辭最能體現敬友的特色。可是在實際運用中,卻常有人用錯。下面四個選項中有兩個選項的例子對謙辭和敬辭的使用不當,它們是: 。理由是: 。A.小語到小文家去玩,臨別時對小文說:“今日光臨貴府,我很開心,感謝你盛情款待!”B.小語送給小文一本書,并在扉頁上題:“小文留念,小語惠贈?!?br/>C.小語把自己寫好的文章給小文看,說:“請您斧正一下我的拙作?!?br/>D.小文提出自己的意見后,小語說:“謝謝您的高見?!?br/>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常用易錯字字音【解析】【分析】A.“醞釀” 的 “釀” 應讀 niàng,而非 liàng,“醞釀” 指造酒的發酵過程,比喻做準備工作;“秕谷” 的 “秕” 讀 bǐ,“確鑿” 的 “鑿” 讀 záo,“人跡罕至” 的 “罕” 讀 hǎn,這三個加點字讀音正確,但因 “醞釀” 讀音錯誤,所以該選項不符合要求。 B.“蟬蛻” 的 “蛻” 應讀 tuì,而非 duì,“蟬蛻” 指蟬的幼蟲變成成蟲時脫下的殼;“貯蓄” 的 “貯” 讀 zhù,“匿笑” 的 “匿” 讀 nì,“諄諄教導” 的 “諄” 讀 zhūn,這三個加點字讀音正確,但由于 “蟬蛻” 讀音錯誤,該選項也不正確。 C.“綻開” 的 “綻” 讀 zhàn,“粗獷” 的 “獷” 讀 guǎng,“感慨” 的 “慨” 讀 kǎi,“咄咄逼人” 的 “咄” 讀 duō,所有加點字的讀音均準確無誤,該選項符合要求。 D.“直竄” 的 “竄” 應讀 cuàn,而非 cuān,“直竄” 指徑直地逃竄;“吞噬” 的 “噬” 讀 shì,“憔悴” 的 “憔” 讀 qiáo,“煙波浩渺” 的 “渺” 讀 miǎo,這三個加點字讀音正確,但因 “直竄” 讀音錯誤,該選項不符合要求。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字音的識記能力。需要學生在平時讀課文時,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注意讀音、字形,并注意在具體語境中體會讀音及書寫。2.【答案】B【知識點】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A.“倘佯” 存在錯別字,正確寫法應為 “徜徉”?!搬溽唷?指閑游、安閑自在地步行,而 “倘” 有假如、倘若的意思,與 “佯” 搭配不符合該詞的正確字形和含義,因此該選項存在錯別字。 B.“化妝”“雪花”“飄然蒞臨” 等詞語的字形均正確。“蒞臨” 指來到、來臨(多用于貴賓),書寫規范;其他詞語也不存在錯別字,該選項沒有錯別字。 C.“決別” 存在錯別字,正確寫法是 “訣別”。“訣別” 指分別(多指不易再見的離別),“訣” 有分別、訣竅的意思,而 “決” 主要表示決定、堅決等,此處應為 “訣”,所以該選項存在錯別字。 D.“陰蔽” 存在錯別字,正確寫法是 “蔭蔽”。“蔭蔽” 指樹木遮蔽、隱蔽,“蔭” 與樹木遮擋有關,而 “陰” 主要指陽光不能直接照到的地方,因此該選項存在錯別字。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基礎字詞的字形。解答此類題型時,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時打好字詞基礎,另一方面在答題時要認真審題,仔細辨析。3.【答案】D【知識點】近義成語適用范圍對象辨析【解析】【分析】A.“花枝招展” 原形容花木枝葉繁茂、色彩艷麗,后多用來比喻女子打扮得十分艷麗。句中用來形容女同學在運動會開幕式上打扮漂亮、精神飽滿地走過主席臺的樣子,符合該成語的含義和語境,使用恰當。 B.“人聲鼎沸” 指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像炸開了鍋一樣,形容非常熱鬧。句中描述操場上因女同學的精彩表現響起熱烈歡呼聲,場面喧鬧,該成語準確地表現了當時的情景,使用恰當。 C.“各得其所” 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的位置或安排。句中提到運動員奮力拼搏、執勤人員認真負責、拉拉隊員吶喊助威,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作用,各有合適的安排,符合該成語的意思,使用恰當。 D.“喜出望外” 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而特別高興,強調 “意外” 之感。但句中明確提到 “正如比賽前預料的那樣,運動會我們班獲得了全校第一的好成績”,說明這個結果在預期之中,并非意外驚喜,“喜出望外” 與 “正如預料” 相矛盾,不符合語境,使用有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成語的正確使用能力。成語的理解與運用,首先要把握成語的準確含義,再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分析與判斷。成語的誤用一般容易出現幾種情況:色彩不當、輕重不分、詞義不明、謙敬誤用、語境不和等等。4.【答案】D【知識點】語序不當;成分殘缺;前后不一致【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與修改,題目要求選出沒有語病的一項。選項A,語序不當,“通過并討論了”應改為“討論并通過了”,此選項錯誤。選項B,搭配不當,兩面對一面,應刪去“能否”,此選項錯誤。選項C,成分殘缺,缺少賓語中心語,應在句末加“的活動”,此選項錯誤。選項D,沒有語病。綜上所述,正確答案是:D.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同時,個別網站也存在傳播不健康信息等危害社會的問題。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與修改能力。解答此類題,平時要熟練掌握病句的常見類型及其特點,要特別注意成分殘缺、搭配不當、語序不當、結構混亂的語?。蝗缓蟛捎谜Z感審讀、句子緊縮、邏輯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對癥下藥”,根據語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變句子的原意。本題中A項語序不當,B項搭配不當,C項成分殘缺,選項D沒有語病,故選D。【答案】5.C6.C7.A8.C【知識點】歸納文言文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譯;一詞多義;常用文言實詞【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意義。翻譯文言實詞的意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的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同時還應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準確的判斷??碱}涉及的詞語都來源于教材中所選的課文,這要求學生應加強對教材所選入的文言文誦讀與掌握,解答根據所學過的課文,根據上下文做出判斷。(2)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現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要注意積累詞語的不同用法,最后結合句意理解詞語的不同用法。(3)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譯的關鍵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語境中,根據上下文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同時對語句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做到準確的翻譯。并按照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符合現代漢語的用詞造句的標準。(4)本題考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找出相關的語句做出具體的分析即可。譯文:【甲】謝太傅在一個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和子侄輩們談論詩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把鹽撒在空中大體可以相比?!彼绺绲呐畠褐x道韞說:“不如比作柳絮乘風飛舞。”太傅大笑起來。謝道韞就是謝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乙】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正午。過了正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庇讶吮闵鷼獾卣f道:“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痹秸f:“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丙】①孔子說:“學了(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復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②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了呢?”③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耳,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④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從中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那么就可以憑借這一點去做老師了。”⑤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使精神受到損害。”⑥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一竹籃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啊!”⑦孔子說:“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樂趣的人。”⑧孔子說:“我整天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做枕頭,也自得其樂。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br/>⑨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br/>⑩孔子在河邊感嘆道:“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說:“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是不能強迫改變的?!?br/> 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br/>5.A.“未若柳絮因風起” 中 “因” 解釋為 “趁、乘”,句意為 “不如比作柳絮趁著風飛起”,符合語境,解釋正確。 B.“人不知而不慍” 中 “慍” 解釋為 “生氣、惱怒”,句意為 “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解釋正確。 C.“太丘舍去” 中 “舍” 并非 “舍得”,結合上下文,此處指陳太丘不再等候友人而離開,“舍” 應解釋為 “丟下、舍棄”,解釋有誤。 D.“人不堪其憂” 中 “堪” 解釋為 “能忍受”,句意為 “別人都不能忍受那種困苦”,解釋正確。故答案為:C6.A.“相委而去” 的 “而” 是連詞,表順承;“學而不思則罔” 的 “而” 是連詞,表轉折,意為 “卻”,意義和用法不同。 B.“為人謀而不忠乎” 的 “為” 是介詞,意為 “替、給”;“可以為師矣” 的 “為” 是動詞,意為 “擔任、做”,意義和用法不同。 C.“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和 “思而不學則殆” 的 “則” 都是連詞,表承接關系,意為 “就”,意義和用法相同。 D.“下車引之” 的 “之” 是代詞,代指元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的 “之” 是代詞,指代學問或事業,意義不同。故答案為:C7.A.“撒鹽空中差可擬” 翻譯為 “跟把鹽撒在空中大體可以相比”,準確翻譯了 “差可擬”(大體可以相比),翻譯正確。 B.“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 中 “期” 是 “約定” 的意思,而非 “期待”,正確翻譯應為 “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定同行,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時分”,翻譯錯誤。 C.“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中 “水” 指 “冷水”,“曲肱” 是 “彎著胳膊當枕頭”,正確翻譯應為 “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其中了”,翻譯錯誤。 D.“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中 “篤志” 是 “堅定志向”,“切” 是 “懇切”,正確翻譯應為 “廣泛學習且能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發問,思考當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翻譯錯誤。故答案為:A8.A.《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組織編寫的志人小說集,《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經典,表述正確。 B.《陳太丘與友期行》強調與人相約要守信用,《論語》中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強調與朋友交往要誠信,二者都凸顯 “信” 的重要性,表述正確。 C.《論語》中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指人到七十歲能順從自己的意愿,卻不越過法度,并非 “不需要循規蹈矩”,表述錯誤。 D.《〈論語〉十二章》中 “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等談學習方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談學習態度,“人不知而不慍” 等談個人修養,表述正確。故答案為:C9.【答案】水何澹澹;岐王宅里尋常見;江春入舊年;《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兑股鲜芙党锹劦选坊貥贩榍吧乘蒲?,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知識點】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1) ①“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出自曹操的《觀滄?!贰4司涿枥L了大海的壯闊景象,“澹澹” 形容水波蕩漾的樣子,書寫時要注意 “?!?字的三點水旁和右邊的結構,不要寫錯。 ②“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出自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詩句回憶了往昔與李龜年的相遇場景,“岐” 字容易誤寫為 “歧”,需注意 “岐” 指地名相關,此處為 “岐王”,應正確書寫。 ③“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出自王灣的《次北固山下》。該句蘊含著新舊交替的哲理,“生” 字體現了海日從殘夜中升起的動態,書寫時要注意與 “升” 區分,避免混淆。 (2) 選擇李白《峨眉山月歌》: 默寫時,要注意 “羌”“溪”“渝” 等字詞的寫法?!扒肌?指平羌江,字形較為復雜;“溪” 是三點水旁,與河流相關;“渝” 指渝州,不要誤寫為其他形近字。 選擇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默寫時,“烽”“降”“蘆” 等字需重點關注?!胺椤?指烽火臺,為火字旁;“降” 在這里指受降城,不要誤讀誤寫;“蘆管” 是一種樂器,“蘆” 字的草字頭要寫正確。 故答案為:水何澹澹;岐王宅里尋常見;江春入舊年;《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夜上受降城聞笛》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答案】10.創造(裝扮);破壞(污損);喜愛;嫌棄11.此處寫天空飄雪的場景,渲染愉悅歡樂的氣氛,烘托人們因下雪而快樂倍增的心情,為后文雪人得到人們青睞做鋪墊。12.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雪人比作灰姑娘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雪停之后人們對雪人的冷落,以及城市污染讓雪人美好的形象不復存在,表達了作者對雪人的同情。【知識點】感受、分析環境描寫;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全文,明確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2)本題考查環境描寫的作用。環境描寫的作用主要有:點明時間,季節,表現地域風光和文化。交代背景;渲染氣氛,奠定感情基調,為下文情節做鋪墊,推動情節的發展,烘托人物怎樣的心情,揭示人物怎樣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暗示人物怎樣的命運。(3)本題考查賞析句子的能力。賞析句子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從修辭、語句中重要的動詞、形容詞、描寫的角度、句式特點等幾個角度考慮。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對作者情感內容的闡述。10.本題考查梳理文章脈絡。 雪停前,文中第②段提到 “在這家餐館打工的幾個外地年輕人冒著嚴寒堆起來的,他們凍得滿臉通紅卻堆得興致勃勃”“雪人融入了幾個外地年輕人盡情的想象”,可見他們在積極創造(裝扮)雪人,從 “興致勃勃”“盡情的想象” 能看出他們對雪人的情感是喜愛。 雪停后,第⑧段描述 “小餐館里的那幾個外地年輕人出來倒臟水就那樣毫無顧忌地倒在雪人身上,尤其當雪人坍塌,剩下的半拉身子更成為他們倒臟水倒污物的垃圾桶了”,這表明他們在破壞(污損)雪人,而將雪人當作垃圾桶的行為,體現出他們對雪人的情感已變為嫌棄。故答案為:創造(裝扮);破壞(污損);喜愛;嫌棄11.本題考查環境描寫的作用。 第②段畫線句 “那時,天上的雪花正在飄飄灑灑,街頭一片冰清玉潔,宛若童話的世界”,描繪了雪花飄灑、街頭冰清玉潔的景象。這樣的環境描寫首先渲染了愉悅歡樂的氛圍,讓讀者感受到冬日雪景的美好;其次,烘托出人們在雪景中歡快的心情,與下文年輕人堆雪人的興致勃勃、行人對雪人的喜愛相呼應;同時,為這個漂亮雪人的出現做了鋪墊,讓雪人在這樣童話般的環境中誕生,更能凸顯其可愛與別致,也為后文雪人帶來的歡樂場景奠定了基調。故答案為:此處寫天空飄雪的場景,渲染愉悅歡樂的氣氛,烘托人們因下雪而快樂倍增的心情,為后文雪人得到人們青睞做鋪墊。12.本題考查句子賞析。 第④段劃線句 “僅僅幾天,雪人就變得灰蒙蒙、黑黢黢的了,仿佛是一個受冷遇又受氣的灰姑娘了” 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變得灰蒙蒙、黑黢黢的雪人比作 “受冷遇又受氣的灰姑娘”。這一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雪停之后,由于失去雪花的裝點和受到廢氣、煙塵的污染,雪人從漂亮可愛變得狼狽不堪的樣子,同時也暗示了人們對雪人態度的轉變 —— 從最初的關注喜愛變為冷落忽視。這一修辭的運用,不僅使雪人的遭遇更具畫面感,還蘊含著作者對雪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對這種美好事物被破壞現象的惋惜,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故答案為: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雪人比作灰姑娘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雪停之后人們對雪人的冷落,以及城市污染讓雪人美好的形象不復存在,表達了作者對雪人的同情。13.【答案】例文:我明白了珍惜朋友,花落的聲音,你聽到過嗎?失去水分,失去芬芳,失去質感,枯萎的花瓣像一張陳年的黃紙,點點黃瘢似漬水留下的痕跡,絲絲殘紅記錄著花開時的驕傲。可惜,它已然沒有了生命力,它不能再留在枝頭。風吹過,它顫抖著,輕輕落下,靜靜地躺在了地上。請你靜心地傾聽,花瓣在著地的瞬間,發出的那一聲沉重的嘆息。何等凄涼的聲音!這聲音,是一位老人教會我去聽的。那一日,黃昏時節,我在花壇邊散步,看到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提著水壺,顫巍巍地走到花壇邊,給花澆水。然后,就坐在花旁的石凳上,愣愣地望著那些花,不時發出一聲沉重的嘆惜。最后一束夕陽,溫柔而又憐憫似地裹住他,老人靜靜地沐在夕陽中,如畫。我走近老人,同坐在石凳上,想和他說話。“噓!”他止住了我,屏息凝視著那朵早已枯萎的菊花,頭微側著,仿佛在聆聽什么。一陣風吹過,那花顫抖著,從枝頭掉下,落到了地上。“你聽到那聲音了嗎——花落的聲音?”他問。“沒有什么聲音啊,四周都靜悄悄的。”“唉,你還太年輕,也就不能體會我現在的心情?;涞臅r候,它會發出一聲沉重的嘆息,嘆息這時光匆匆??!”“年輕人,你看,枝頭上那些花開得多艷!在短暫的花期內,它們得綻放出全部的光輝。不然,幾天后它們也許就會凋謝,零落成泥碾作塵了?!?br/>“你再看我,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子,就像這殘花一樣,快結束這一生了。我現在才常想起少年時候,那時,我也是多么躊躇滿志??!我腦子里裝滿了各種計劃,可是,那些計劃一個也沒能實現。我總是想:明天吧,明天再做。一拖再拖,拖到現在,白發蒼蒼只有暗自垂淚了。大自然同樣給了我春天,可是,我的花兒沒有盡情地開放。我還有多少擱在書架上的書要看,多少未竟的事要做,多少未走的路要走啊……”“年輕人,不要像風一樣輕舞飛揚,得像山一般穩重地抓住青春。那浮云般的生活,會化作晚年悔恨的嘆息啊!”他說完話,顫巍巍地站起身,剛走了幾步,又回過頭來說:“珍惜?。 ?br/>從此以后,我再也沒有見到那位老人了。只是,每當我倦怠想拋開書本的時候,那聲“珍惜啊”就會在耳邊響起,如醍醐灌頂。那一次,他讓我明白了珍惜!【知識點】半命題作文【解析】【分析】材料列舉了冰心、莫懷戚、海倫 凱勒因特定經歷而明白道理的事例,核心是成長過程中通過難忘經歷獲得頓悟,明白某一人生道理或感悟,強調經歷與感悟之間的關聯。 【題干分析】①材料中,荷葉護蓮讓冰心明白母愛,春日散步讓莫懷戚明白中年責任,觸摸水流讓海倫 凱勒明白生命美好,這些都表明 “明白” 源于具體的、難忘的經歷,“明白” 的內容可以是情感、責任、生命意義等諸多方面。②寫作思路上,首先要補充題目,確定 “明白” 的具體內容,如 “堅持的意義”“平凡中的偉大”“親情的重量” 等。然后選取一段難忘的親身經歷或見聞,詳細敘述事件的經過,重點刻畫讓自己 “明白” 的那個瞬間,即頓悟的時刻。開頭可以設置懸念或引出事件背景;中間部分要交代清楚事件的起因、經過,突出關鍵細節,為 “明白” 做鋪墊;結尾則要點明通過這件事明白的道理,升華主題。需避免的誤區是:只敘述事件而忽略 “明白” 的過程,或感悟與事件脫節,要讓感悟自然從事件中引出,做到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明白” 的瞬間和感悟。 【立意提取】 1.我明白了堅持的力量,通過學習某項技能時的堅持與最終成功的經歷,闡述堅持的意義 2.我明白了父愛的深沉,講述父親默默付出的事例,體現對父愛的理解 3.我明白了平凡的價值,通過觀察身邊普通人的堅守,感悟平凡中的偉大【點評】這篇文章以 “我明白了珍惜” 為題,通過與老人在花壇邊的相遇和對話,巧妙地將花落的景象與人生感悟相聯結,生動地詮釋了 “珍惜” 的內涵,情感深沉且富有哲理。 文章開篇以細膩的筆觸描寫花落的場景,“枯萎的花瓣像一張陳年的黃紙”“點點黃瘢似漬水留下的痕跡”,將花瓣凋零的凄涼刻畫得入木三分,為下文老人的感慨和 “我” 的頓悟埋下伏筆。對老人的刻畫同樣傳神,“白發蒼蒼”“顫巍巍地澆水”“愣愣地望著花” 等細節,勾勒出一位飽經滄桑、對時光流逝充滿感慨的老者形象,讓讀者能直觀感受到老人內心的悵惘。 敘事上,以 “聽花落的聲音” 為線索,串聯起 “我” 與老人的相遇、對話。老人對花落聲音的解讀,從 “嘆息時光匆匆” 到結合自身經歷感慨 “少年計劃未實現”,再到告誡 “年輕人要抓住青春”,層層深入,將抽象的 “珍惜” 具象化。尤其是老人反復強調的 “珍惜啊”,如警鐘般在文中回響,也讓 “我” 的感悟顯得水到渠成 —— 從最初聽不到花落的聲音,到最終明白要珍惜時光,情感轉變自然且有說服力。【答案】14.蜿蜒曲折 高15.詩人在山野中盡享“溪鳥山花”等美景,閑適而自得。【知識點】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古詩詞曲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生活雜感【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完成此類題目的關鍵是認真讀詩,反復誦讀,仔細分析詩中的內容,聯系創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2)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感情的理解與掌握,此類題目的答題方法如下:先要通讀全詩,從全詩中找到可以表現出作者感情的詞,如果沒有找到,就分析詩可詞中的畫面,看這畫面中是否蘊含著作者的感情.當然還要注意聯系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個人遭遇。14.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詩歌第一句 “屋繞灣溪竹繞山” 中,“灣溪” 的 “灣” 字點明溪水并非筆直,而是蜿蜒曲折,房屋被這樣的溪水環繞,可見溪水曲折環繞的特點;第二句 “溪山卻在白云間”,“在白云間” 形象地寫出了山的高聳,仿佛與白云相接,凸顯出山勢高峻的特點。故答案為:蜿蜒曲折;高15.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感情的理解與掌握,“溪鳥山花共我閑” 一句中,“閑” 字是核心。詩人描繪了屋舍被灣溪、竹林環繞,溪山直入白云間的寧靜美景,自己則 “臨溪放艇依山坐”,與溪鳥、山花一同享受這份閑適。這里的 “共我閑” 不僅寫出了自然景物與詩人的和諧相融,更體現出詩人擺脫塵世紛擾后,內心的寧靜、悠然與自得。全詩通過對清幽自然環境的描繪,在 “溪鳥山花共我閑” 中,將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對閑適生活的滿足以及超然物外的心境展現得淋漓盡致。故答案為:詩人在山野中盡享“溪鳥山花”等美景,閑適而自得。【答案】16.B17.(1)他的母親說:“這里可以用來安頓我的兒子了?!庇谑嵌ň釉谀抢?。(2)你做官吏,把公家的物品送給我,不僅沒好處,反而增加了我的憂愁。18.孟母知道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她把家從墳墓旁搬到集市旁,再搬學校旁并定居,就是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成長環境,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陶母正直無私,深明大義,以身作則。他拒絕收兒子利用職務之便得到的一壇腌制的魚,從而教育兒子做官要清正廉潔,不能因為做官而為自己謀求私利。【知識點】歸納文言文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譯;常用文言實詞【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意義。翻譯文言實詞的意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的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同時還應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準確的判斷。考題涉及的詞語都來源于教材中所選的課文,這要求學生應加強對教材所選入的文言文誦讀與掌握,解答根據所學過的課文,根據上下文做出判斷。(2)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譯的關鍵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語境中,根據上下文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同時對語句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做到準確的翻譯。并按照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符合現代漢語的用詞造句的標準。(3)本題考查比較閱讀能力,文言文要點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讀懂內容,這是歸納概括的前提和基礎。在準確理解詞意、句意、段意的基礎上,梳理各句之間的內在聯系,依據題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參考譯文:孟子小時候住在墳墓旁,經常玩送葬,祭拜之類的游戲。他的母親說:“這里不適宜安頓我的兒子。”于是遷居到集市貿易旁。(不久)孟子又學起了商人叫賣的游戲,他的母親說:“這里還是不適合我的兒子生活。”于是又遷居到了學校旁邊住下。孟子天天看著學生們學習祭祀及打躬作揖、進退朝堂的禮儀,他也玩起了這種游戲,他的母親說:“這里可以安頓我的兒子了?!庇谑嵌ň恿讼聛怼?br/>陶公年紀輕時擔任負責河道和漁業的官吏。(他)曾經把一陶罐腌魚贈送給母親。他的母親說:“這是從哪里來的?”使者說:“是官府所擁有的。”母親將腌魚封好并且回信,責備陶侃說:“你身為官吏,把公物贈送給我,這樣做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憂愁?。 ?br/>16.A.“常嬉為墓間之事” 中 “嬉” 解釋為 “玩?!?,句意為 “常常在墳墓之間玩耍,模仿埋葬死人的游戲”,符合語境,解釋正確。 B.“復徙居學宮之旁” 中 “徙” 并非 “流放”,結合上下文,此處指孟母又搬家到學校旁邊,“徙” 應解釋為 “遷移、搬家”,解釋有誤。 C.“嘗以一坩鲊餉母” 中 “嘗” 解釋為 “曾經”,句意為 “曾經把一壇腌制的魚送給母親”,解釋正確。 D.“母封鲊付使反書” 中 “書” 解釋為 “書信”,句意為 “母親封好那壇魚,交還給使者,又寫了一封回信”,解釋正確。故答案為:B17.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1)“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炀友伞?中,“處” 意為 “安頓”,“遂” 意為 “于是、就”,“焉” 指代 “這里”。(2)“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惟不益,乃增吾憂也” 中,“為” 意為 “擔任、做”,“官物” 指公家的物品,“非惟” 意為 “不僅”,“益” 意為 “好處”。故答案為:(1)他的母親說:“這里可以用來安頓我的兒子了?!庇谑嵌ň釉谀抢铩#?)你做官吏,把公家的物品送給我,不僅沒好處,反而增加了我的憂愁。18.本題考查比較閱讀能力,孟母的教育智慧體現在對成長環境的重視。孟子幼時居住在墓地旁,便模仿喪葬之事;搬到集市旁,又模仿商人叫賣;最終遷至學校旁,開始模仿祭祀禮儀與進退揖讓。孟母通過三次遷徙,敏銳地意識到環境對孩子行為習慣和成長方向的深遠影響,主動為孩子選擇有利于其品德修養和知識學習的環境,以環境熏陶引導孩子向好發展,展現了她對教育規律的深刻洞察。 陶母的教育智慧則體現在堅守原則、以身作則的品德教育。陶公身為官吏,將官府的腌魚送給母親,陶母不僅拒絕接受,還寫信斥責兒子,明確指出用公家物品孝敬自己,不僅無益反而增憂。她以自身的正直無私為兒子樹立榜樣,強調為官要清正廉潔,不能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用嚴厲而深刻的教導規范兒子的行為,培養其高尚的品德和職業操守。 兩位母親雖教育方式不同,但都體現了對孩子教育的高度重視和深沉的愛,其教育智慧至今仍具啟示意義。故答案為:孟母知道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她把家從墳墓旁搬到集市旁,再搬學校旁并定居,就是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成長環境,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陶母正直無私,深明大義,以身作則。他拒絕收兒子利用職務之便得到的一壇腌制的魚,從而教育兒子做官要清正廉潔,不能因為做官而為自己謀求私利。19.【答案】心懷感恩的“我”或熱愛國家的“我”;;贊美人情味的“我”或諷刺虛偽的“我”。【知識點】作品的人物形象;《朝花夕拾》【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名著人物。 《藤野先生》中,“我” 在日本留學期間,得到藤野先生毫無民族偏見的關懷與指導,他認真為 “我” 修改講義、關心 “我” 的實習,這些讓 “我” 心懷感激,即便后來棄醫從文,也始終銘記這份恩情,所以 “我” 是心懷感恩的 “我”;同時,當 “我” 看到同胞對國人被槍斃的影片麻木旁觀時,深受觸動,毅然改變志向,希望通過文字喚醒國民,體現出 “我” 是熱愛國家的 “我”。 《無?!防?,“我” 對具有人情味的無常充滿贊賞,無常因同情哭喪的母親而放死者還陽片刻,這種善良與溫情讓 “我” 認同,因此 “我” 是贊美人情味的 “我”;此外,“我” 借無常的正直可愛,與現實中虛偽的 “正人君子” 作對比,辛辣地諷刺了他們的道貌岸然,所以 “我” 也是諷刺虛偽的 “我”。故答案為:心懷感恩的“我”或熱愛國家的“我”;;贊美人情味的“我”或諷刺虛偽的“我”。【點評】本題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結合語言描寫和故事的敘述,把握人物性格特點。20.【答案】全文主要都在寫“名醫”制藥的藥方上,并且以“藥方”為線索展開全文。【知識點】對作品的體驗感受【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名著閱讀的體驗和感受。同學想將《父親的病》標題改為《名醫藥方》,主要原因在于 “名醫藥方” 是文章的核心內容與重要線索。在《父親的病》中,魯迅用大量筆墨詳細描述了為父親治病的 “名醫” 們所開的藥方,這些藥方極具荒誕色彩,比如陳蓮河醫生要求的 “蟋蟀一對,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平地木十株” 等,不僅奇特刁鉆,缺乏科學依據,更體現了 “名醫” 故弄玄虛、勒索錢財的本質。 從敘事來看,父親的就醫過程始終圍繞著這些不斷變換的藥方展開,不同 “名醫” 開出的不同藥方串聯起了整個故事,是推動情節發展的關鍵線索。同時,這些藥方直接反映了當時落后的醫療狀況,以及 “名醫” 們草菅人命的行徑,通過對藥方的描寫,深刻揭露了他們的虛偽與無能,而這正是文章要表達的重要內容。因此,以《名醫藥方》為標題,能更直接地凸顯文章圍繞藥方展開、通過藥方揭示主題的特點,這也是同學提出修改的原因。故答案為:全文主要都在寫“名醫”制藥的藥方上,并且以“藥方”為線索展開全文。【點評】本題考查名著閱讀的體驗和感受。從名著的基本內容出發,結合作者的創作背景聯系現實生活,表達觀點明確,言之成理即可。【答案】21.①黃芩:頑強。荒石縫隙,道路旁邊,頑強得只要有一點泥土就能生長。②小柴胡:調皮。小柴胡喜歡往灌木叢里鉆,不過調皮的它散發出的特殊香氣總會暴露它的存在。③益母草:外向。田埂旁,小路邊,它總喜歡與灌木比高低,長得很是旺盛。22.因為山峰巍峨,所以說它“雄偉”。因為山默默無聲,如母親一般哺育著各種草木和動物,所以說它“溫柔”。23.選A,A項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初春小溪冰雪初融后輕快舒緩流動的特征,展現出初春小溪復蘇后的生機與活力,與前文“去拜訪一個個交情甚厚的老友”時輕快愉悅的心情相呼應。24.①對家鄉的熱愛。從“在孩子眼里,草木是伙伴。在大人眼里,草木是寶貝?!笨梢钥闯?,小草與作者感情深厚。②對自然的感恩。故鄉的小草是造福山里人的“救命草”。③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贊美。故鄉的小草與家鄉人關系密切,小草造福家鄉人,家鄉人也愛護小草。【知識點】挖掘、感悟文章主題;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體會作者情感態度【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文章時要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即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體上來,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2)本題考查詞語含義的理解。理解詞語的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義。(2)聯系上下文,體味詞語指代義。(3)瞻前顧后,揣摩特殊意義。(4)把握詞語的感彩。除此以外,還要聯系文章的主題、作著的思想感情,描寫手法和修辭手法等來理解詞語的含義。(3) 本題考查語句的含義。 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詞句的含義,一要結合具體的語境,二要聯系上下文,三要緊扣文章的中心主題,并能從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據和理由。(4)本題考查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時,需根據文章內容以及主旨思想作答。2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黃芩的性格是 “頑強”。文中第⑤段提到 “荒石縫隙,道路旁邊,頑強得只要有一點泥土就能生長”,這句話直接點出了黃芩的頑強。它不挑剔生長環境,即便在貧瘠的荒石縫隙或道路旁,只要有少量泥土就能扎根生長,充分展現了其堅韌不拔的生命力,這種在惡劣條件下依然能存活的特質,便是 “頑強” 的最好體現。 小柴胡的性格是 “調皮”。第⑥段中 “小柴胡喜歡往灌木叢里鉆,不過調皮的它散發出的特殊香氣總會暴露它的存在”,生動地描繪出小柴胡的調皮。它想藏在灌木叢中,卻因自身特殊的香氣而暴露,就像一個調皮的孩子想躲起來卻又忍不住露出蹤跡,充滿了活潑的意味。 益母草的性格是 “外向”。第⑦段 “益母草的性格外向,田埂旁,小路邊,它總喜歡與灌木比高低,長得很是旺盛”,明確指出了益母草的外向。它生長在田埂、路邊這些顯眼的地方,還喜歡和灌木比高低,生長得十分旺盛,展現出積極、張揚的外向特質。故答案為:①黃芩:頑強?;氖p隙,道路旁邊,頑強得只要有一點泥土就能生長。②小柴胡:調皮。小柴胡喜歡往灌木叢里鉆,不過調皮的它散發出的特殊香氣總會暴露它的存在。③益母草:外向。田埂旁,小路邊,它總喜歡與灌木比高低,長得很是旺盛。22.本題考查重要詞語理解。 “雄偉” 是因為山具有巍峨的姿態,文中第①段 “望一望那巍峨的山峰” 直接點明了山峰的高大壯觀,這種視覺上的高大與壯觀讓人感受到山的雄偉氣勢,給人以敬畏之感。 “溫柔” 是因為山像一位歷經滄桑的母親,具有包容萬物的特質。第②段提到 “大山無聲,默默地哺育著草木;草木無言,靜靜地供養著山里的動物”,山默默承載并滋養著山中的草木,而草木又為動物提供食物,形成了一個和諧的生態系統,這種默默付出、滋養萬物的特性,就如同母親般溫柔。故答案為:因為山峰巍峨,所以說它“雄偉”。因為山默默無聲,如母親一般哺育著各種草木和動物,所以說它“溫柔”。2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與語句補寫。 選擇 A 句 “邁著輕盈的腳步邊走邊唱” 更合適。第⑧段描繪的是初春的景象,“剛剛蘇醒的小溪”“沉睡了一個冬天的老桃樹、大柳樹,枝條上已有新芽冒尖” 等內容,營造出一種輕柔、歡快、充滿生機的氛圍。A 句中的 “輕盈的腳步” 和 “邊走邊唱”,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初春小溪冰雪消融后輕快流動的狀態,與整體輕柔活潑的氛圍相契合,也呼應了作者 “去拜訪一個個交情甚厚的老友” 時的愉悅心情。而 B 句 “踏著鏗鏘的步伐昂首向前” 則顯得過于剛勁有力,與初春小溪復蘇時的輕柔感不符,破壞了文章的整體意境。故答案為:選A,A項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初春小溪冰雪初融后輕快舒緩流動的特征,展現出初春小溪復蘇后的生機與活力,與前文“去拜訪一個個交情甚厚的老友”時輕快愉悅的心情相呼應。24.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與情感概括。對家鄉的熱愛。文中第①段 “我越來越喜歡回到鄉村…… 摸一摸身邊的一草一木,疲憊頓消,心生愉悅”,體現出作者對鄉村的喜愛;第④段 “在孩子眼里,草木是伙伴。在大人眼里,草木是寶貝”,將小草視為家鄉的重要組成部分,作者對小草的關注與深情,實則是對家鄉熱愛的體現。 對自然的感恩。第④段提到草木 “不僅為蒼山披綠,也曾在漫長的歲月里救過山里人的命”,黃芩、小柴胡、益母草等小草都具有藥用價值,為山里人醫治疾患,作者通過描寫這些小草的價值,表達了對大自然饋贈的感恩之情。 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贊美。第⑤段 “山里人在挖黃芩的時候很講究,比如發現成片的黃芩,會選一些年長的挖走,留下年幼的繼續生長”,體現了山里人對小草的愛護;而小草則以自身的價值回報人類,提供食物、飼料和藥材等。作者對這種相互依存、和諧共處關系的描寫,表達了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贊美。故答案為:①對家鄉的熱愛。從“在孩子眼里,草木是伙伴。在大人眼里,草木是寶貝?!笨梢钥闯?,小草與作者感情深厚。②對自然的感恩。故鄉的小草是造福山里人的“救命草”。③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贊美。故鄉的小草與家鄉人關系密切,小草造福家鄉人,家鄉人也愛護小草。【答案】25.B;D26.顏回——有“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安貧樂道,所以我愿與他為友。27.AB;“光臨”是敬辭,用于對來客所說的話,而句中說的是自己到別人家去,應改為“來到”?!盎葙洝笔蔷崔o,用于稱對方對自己的贈送,而句中說的是自己贈書給朋友,應改為“贈給”或“敬贈”。【知識點】套用式仿寫;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稱謂【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鑒賞。解答此類題目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作答,如從詩歌遣詞用句的角度賞析詩歌的語言特色,從修辭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詩歌的表達技巧。作答時只要抓住其中的一個方面的特點完成作答即可。(2)本題考查學生的仿寫能力,解答好此題,首先要審視好被仿寫句的特點,如句式,修辭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語意通順連貫。(3)本題考查文化常識。文化常識涵蓋文化的各種問題,包括天文、歷法、地理、官職、科舉禮儀、稱謂、名號等。解答這類題目,要有扎實的語文基本功。要求我們要養成多讀書、多積累的好習慣。25.A.“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詩人將愁心托付明月帶給友人,字里行間滿是對友人的牽掛,體現了深厚的友誼,符合主題。 B.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描繪的是旅途所見的山水景色,僅體現行旅情景,未涉及友誼,不符合主題。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桃花潭水的深度對比汪倫送別之情,生動展現了朋友間的深情厚誼,符合主題。 D.“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表達的是對故鄉的眷戀,與友誼無關,不符合主題。故答案為: B D26.本題考查仿寫, 需緊扣人物的精神品質及相關語句來作答。示例:蘇軾 —— 有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的豁達樂觀,所以我愿與他為友。蘇軾在經歷了人生的風雨坎坷后,依然能保持這種從容豁達的心態,不為外界的順逆變遷所困擾,這種在逆境中依然能笑對人生的精神品質,能夠給予我們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以他為精神上的朋友,能讓我們學會以更豁達的心態看待生活中的起起落落,不斷提升自己的心境。故答案為:顏回——有“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安貧樂道,所以我愿與他為友。27.本題考查文化常識。 A 選項中 “光臨” 是典型的敬辭,通常用于主人對賓客到來時的歡迎之語,比如 “歡迎光臨”,而在該選項中,小語是去小文家做客,描述自己的行為時使用 “光臨” 就顯得不合適了,應改為 “拜訪”“到訪” 等詞語;B 選項中 “惠贈” 同樣是敬辭,用于表達對對方贈予自己物品的感謝,例如 “感謝您惠贈的禮物”,而此處是小語把書送給小文,是自己贈予他人,不能用 “惠贈”,應改為 “敬贈”“贈送” 等,C 選項中 “斧正” 是請別人修改自己文章時使用的敬辭,“拙作” 是對自己作品的謙稱,使用恰當;D 選項中 “高見” 是對別人見解的敬稱,使用恰當,所以這兩個選項對謙辭和敬辭的使用不當。故答案為:AB;“光臨”是敬辭,用于對來客所說的話,而句中說的是自己到別人家去,應改為“來到”。“惠贈”是敬辭,用于稱對方對自己的贈送,而句中說的是自己贈書給朋友,應改為“贈給”或“敬贈”。1 / 1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一、基礎知識(每小題3分,共12分)1.(2024七上·青羊期中)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醞釀(liàng) 秕(bǐ)谷 確鑿(záo) 人跡罕至(hǎn)B.貯蓄(zhù) 蟬蛻(duì) 匿笑(nì) 諄諄教導(zhūn)C.綻開(zhàn) 粗獷(guǎng) 感慨(kǎi) 咄咄逼人(duō)D.吞噬(shì) 憔悴(qiáo) 直竄(cuān) 煙波浩渺(miǎo)【答案】C【知識點】常用易錯字字音【解析】【分析】A.“醞釀” 的 “釀” 應讀 niàng,而非 liàng,“醞釀” 指造酒的發酵過程,比喻做準備工作;“秕谷” 的 “秕” 讀 bǐ,“確鑿” 的 “鑿” 讀 záo,“人跡罕至” 的 “罕” 讀 hǎn,這三個加點字讀音正確,但因 “醞釀” 讀音錯誤,所以該選項不符合要求。 B.“蟬蛻” 的 “蛻” 應讀 tuì,而非 duì,“蟬蛻” 指蟬的幼蟲變成成蟲時脫下的殼;“貯蓄” 的 “貯” 讀 zhù,“匿笑” 的 “匿” 讀 nì,“諄諄教導” 的 “諄” 讀 zhūn,這三個加點字讀音正確,但由于 “蟬蛻” 讀音錯誤,該選項也不正確。 C.“綻開” 的 “綻” 讀 zhàn,“粗獷” 的 “獷” 讀 guǎng,“感慨” 的 “慨” 讀 kǎi,“咄咄逼人” 的 “咄” 讀 duō,所有加點字的讀音均準確無誤,該選項符合要求。 D.“直竄” 的 “竄” 應讀 cuàn,而非 cuān,“直竄” 指徑直地逃竄;“吞噬” 的 “噬” 讀 shì,“憔悴” 的 “憔” 讀 qiáo,“煙波浩渺” 的 “渺” 讀 miǎo,這三個加點字讀音正確,但因 “直竄” 讀音錯誤,該選項不符合要求。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字音的識記能力。需要學生在平時讀課文時,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注意讀音、字形,并注意在具體語境中體會讀音及書寫。2.(2024七上·青羊期中)下列句子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br/>A.有時凝視久了,自己也仿佛進入畫中,“倘佯于山水之間”,甚得其樂。B.但是當冬天來臨的時候,雨已經化了妝,它經常變成美麗的雪花,飄然蒞臨人間。C.看著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決別。D.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陰蔽。【答案】B【知識點】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A.“倘佯” 存在錯別字,正確寫法應為 “徜徉”。“徜徉” 指閑游、安閑自在地步行,而 “倘” 有假如、倘若的意思,與 “佯” 搭配不符合該詞的正確字形和含義,因此該選項存在錯別字。 B.“化妝”“雪花”“飄然蒞臨” 等詞語的字形均正確?!吧W臨” 指來到、來臨(多用于貴賓),書寫規范;其他詞語也不存在錯別字,該選項沒有錯別字。 C.“決別” 存在錯別字,正確寫法是 “訣別”?!霸E別” 指分別(多指不易再見的離別),“訣” 有分別、訣竅的意思,而 “決” 主要表示決定、堅決等,此處應為 “訣”,所以該選項存在錯別字。 D.“陰蔽” 存在錯別字,正確寫法是 “蔭蔽”?!笆a蔽” 指樹木遮蔽、隱蔽,“蔭” 與樹木遮擋有關,而 “陰” 主要指陽光不能直接照到的地方,因此該選項存在錯別字。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基礎字詞的字形。解答此類題型時,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時打好字詞基礎,另一方面在答題時要認真審題,仔細辨析。3.(2024七上·青羊期中)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br/>運動會開幕式上,我們班的女同學花枝招展地走過主席臺,她們還跳起了精彩又歡樂的舞蹈。一時間,操場上響起了熱烈的歡呼聲,真是人聲鼎沸。我們班運動員在賽場上奮力拼搏,執勤人員認真負責,拉拉隊員吶喊助威,大家各得其所。正如比賽前預料的那樣,運動會我們班獲得了全校第一的好成績,大家喜出望外。A.花枝招展 B.人聲鼎沸 C.各得其所 D.喜出望外【答案】D【知識點】近義成語適用范圍對象辨析【解析】【分析】A.“花枝招展” 原形容花木枝葉繁茂、色彩艷麗,后多用來比喻女子打扮得十分艷麗。句中用來形容女同學在運動會開幕式上打扮漂亮、精神飽滿地走過主席臺的樣子,符合該成語的含義和語境,使用恰當。 B.“人聲鼎沸” 指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像炸開了鍋一樣,形容非常熱鬧。句中描述操場上因女同學的精彩表現響起熱烈歡呼聲,場面喧鬧,該成語準確地表現了當時的情景,使用恰當。 C.“各得其所” 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的位置或安排。句中提到運動員奮力拼搏、執勤人員認真負責、拉拉隊員吶喊助威,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作用,各有合適的安排,符合該成語的意思,使用恰當。 D.“喜出望外” 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而特別高興,強調 “意外” 之感。但句中明確提到 “正如比賽前預料的那樣,運動會我們班獲得了全校第一的好成績”,說明這個結果在預期之中,并非意外驚喜,“喜出望外” 與 “正如預料” 相矛盾,不符合語境,使用有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成語的正確使用能力。成語的理解與運用,首先要把握成語的準確含義,再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分析與判斷。成語的誤用一般容易出現幾種情況:色彩不當、輕重不分、詞義不明、謙敬誤用、語境不和等等。4.(2024七上·青羊期中)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br/>A.為了使大家生活在文明祥和的環境中,業主委員會通過并討論了文明公約。B.能否堅持廣泛地閱讀經典,是提高語文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關鍵。C.為了更好地傳播漢字文化,學校開展了以書法為表現形式的“讓你愛上中國字”。D.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同時,個別網站也存在傳播不健康信息等危害社會的問題。【答案】D【知識點】語序不當;成分殘缺;前后不一致【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與修改,題目要求選出沒有語病的一項。選項A,語序不當,“通過并討論了”應改為“討論并通過了”,此選項錯誤。選項B,搭配不當,兩面對一面,應刪去“能否”,此選項錯誤。選項C,成分殘缺,缺少賓語中心語,應在句末加“的活動”,此選項錯誤。選項D,沒有語病。綜上所述,正確答案是:D.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同時,個別網站也存在傳播不健康信息等危害社會的問題。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與修改能力。解答此類題,平時要熟練掌握病句的常見類型及其特點,要特別注意成分殘缺、搭配不當、語序不當、結構混亂的語病;然后采用語感審讀、句子緊縮、邏輯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對癥下藥”,根據語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變句子的原意。本題中A項語序不當,B項搭配不當,C項成分殘缺,選項D沒有語病,故選D。二、文言文閱讀(每小題3分,共12分)(2024七上·青羊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甲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惫笮贰<垂笮譄o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乙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丙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保ā稙檎罚?br/>④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⑤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保ā稙檎罚?br/>⑥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保ā队阂病罚?br/>⑧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保ā妒龆罚?br/>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br/>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保ā蹲雍薄罚?br/>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5.下列選項中對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未若柳絮因風起 因:趁、乘B.人不知而不慍 慍:生氣、惱怒C.太丘舍去 舍:舍得D.人不堪其憂 堪:能忍受6.下列選項中對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br/>A.相委而去 學而不思則罔B.為人謀而不忠乎 可以為師矣C.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思而不學則殆D.下車引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7.下列選項中對文中畫線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撒鹽空中差可擬。譯文:跟把鹽撒在空中大體可以相比。B.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譯文:陳太丘跟一位朋友期待同行,期待的時間是正午時分。C.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譯文:吃粗糧,喝熱水,彎著胳膊枕在枕頭上,樂趣也就在其中了。D.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譯文:廣泛學習且能明確自己的志向,親切地發問,思考當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br/>A.《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組織編寫的一部志人小說集?!墩撜Z》,儒家經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書。B.關于“信”,《陳太丘與友期行》中說“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論語》中說“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二者都強調“信”對人的重要性。C.《論語》第三章,孔子晚年自述其一生進德修業的發展過程,他認為,人在七十歲的時候就能順從自己的意愿,不需要循規蹈矩。D.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及其弟子主要談論了在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個人修養上的觀點。【答案】5.C6.C7.A8.C【知識點】歸納文言文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譯;一詞多義;常用文言實詞【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意義。翻譯文言實詞的意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的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同時還應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準確的判斷??碱}涉及的詞語都來源于教材中所選的課文,這要求學生應加強對教材所選入的文言文誦讀與掌握,解答根據所學過的課文,根據上下文做出判斷。(2)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現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要注意積累詞語的不同用法,最后結合句意理解詞語的不同用法。(3)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譯的關鍵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語境中,根據上下文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同時對語句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做到準確的翻譯。并按照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符合現代漢語的用詞造句的標準。(4)本題考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找出相關的語句做出具體的分析即可。譯文:【甲】謝太傅在一個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和子侄輩們談論詩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把鹽撒在空中大體可以相比?!彼绺绲呐畠褐x道韞說:“不如比作柳絮乘風飛舞?!碧荡笮ζ饋?。謝道韞就是謝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乙】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正午。過了正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庇讶吮闵鷼獾卣f道:“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丙】①孔子說:“學了(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復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②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了呢?”③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耳,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④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從中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那么就可以憑借這一點去做老師了?!?br/>⑤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使精神受到損害?!?br/>⑥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一竹籃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⑦孔子說:“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樂趣的人?!?br/>⑧孔子說:“我整天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做枕頭,也自得其樂。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br/>⑨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⑩孔子在河邊感嘆道:“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br/> 孔子說:“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是不能強迫改變的。” 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br/>5.A.“未若柳絮因風起” 中 “因” 解釋為 “趁、乘”,句意為 “不如比作柳絮趁著風飛起”,符合語境,解釋正確。 B.“人不知而不慍” 中 “慍” 解釋為 “生氣、惱怒”,句意為 “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解釋正確。 C.“太丘舍去” 中 “舍” 并非 “舍得”,結合上下文,此處指陳太丘不再等候友人而離開,“舍” 應解釋為 “丟下、舍棄”,解釋有誤。 D.“人不堪其憂” 中 “堪” 解釋為 “能忍受”,句意為 “別人都不能忍受那種困苦”,解釋正確。故答案為:C6.A.“相委而去” 的 “而” 是連詞,表順承;“學而不思則罔” 的 “而” 是連詞,表轉折,意為 “卻”,意義和用法不同。 B.“為人謀而不忠乎” 的 “為” 是介詞,意為 “替、給”;“可以為師矣” 的 “為” 是動詞,意為 “擔任、做”,意義和用法不同。 C.“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和 “思而不學則殆” 的 “則” 都是連詞,表承接關系,意為 “就”,意義和用法相同。 D.“下車引之” 的 “之” 是代詞,代指元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的 “之” 是代詞,指代學問或事業,意義不同。故答案為:C7.A.“撒鹽空中差可擬” 翻譯為 “跟把鹽撒在空中大體可以相比”,準確翻譯了 “差可擬”(大體可以相比),翻譯正確。 B.“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 中 “期” 是 “約定” 的意思,而非 “期待”,正確翻譯應為 “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定同行,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時分”,翻譯錯誤。 C.“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中 “水” 指 “冷水”,“曲肱” 是 “彎著胳膊當枕頭”,正確翻譯應為 “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其中了”,翻譯錯誤。 D.“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中 “篤志” 是 “堅定志向”,“切” 是 “懇切”,正確翻譯應為 “廣泛學習且能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發問,思考當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翻譯錯誤。故答案為:A8.A.《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組織編寫的志人小說集,《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經典,表述正確。 B.《陳太丘與友期行》強調與人相約要守信用,《論語》中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強調與朋友交往要誠信,二者都凸顯 “信” 的重要性,表述正確。 C.《論語》中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指人到七十歲能順從自己的意愿,卻不越過法度,并非 “不需要循規蹈矩”,表述錯誤。 D.《〈論語〉十二章》中 “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等談學習方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談學習態度,“人不知而不慍” 等談個人修養,表述正確。故答案為:C三、默寫(共6分)9.(2024七上·青羊期中)默寫古詩文中的名篇名句。(1)補寫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選其中兩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兩句判分)① ,山島竦峙。(曹操《觀滄?!罚?br/>② ,崔九堂前幾度聞。(杜甫《江南逢李龜年》)③海日生殘夜, 。(王灣《次北固山下》)(2)請在李白《峨眉山月歌》和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中任選一首,在答題卡上寫出題目再默寫全詩。 【答案】水何澹澹;岐王宅里尋常見;江春入舊年;《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兑股鲜芙党锹劦选坊貥贩榍吧乘蒲?,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知識點】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1) ①“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出自曹操的《觀滄海》。此句描繪了大海的壯闊景象,“澹澹” 形容水波蕩漾的樣子,書寫時要注意 “?!?字的三點水旁和右邊的結構,不要寫錯。 ②“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出自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詩句回憶了往昔與李龜年的相遇場景,“岐” 字容易誤寫為 “歧”,需注意 “岐” 指地名相關,此處為 “岐王”,應正確書寫。 ③“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出自王灣的《次北固山下》。該句蘊含著新舊交替的哲理,“生” 字體現了海日從殘夜中升起的動態,書寫時要注意與 “升” 區分,避免混淆。 (2) 選擇李白《峨眉山月歌》: 默寫時,要注意 “羌”“溪”“渝” 等字詞的寫法?!扒肌?指平羌江,字形較為復雜;“溪” 是三點水旁,與河流相關;“渝” 指渝州,不要誤寫為其他形近字。 選擇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默寫時,“烽”“降”“蘆” 等字需重點關注?!胺椤?指烽火臺,為火字旁;“降” 在這里指受降城,不要誤讀誤寫;“蘆管” 是一種樂器,“蘆” 字的草字頭要寫正確。 故答案為:水何澹澹;岐王宅里尋常見;江春入舊年;《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夜上受降城聞笛》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四、現代文閱讀(共10分)(2024七上·青羊期中)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題。雪人肖復興①今年冬天,北京下了場大雪。雪一下子堆得老厚,白皚皚的,路上像鋪了一層絨絨的地毯,這真是北京城難得見到的美景。②那天清早,我看見路旁一家小餐館前堆起了一個雪人,是在這家餐館打工的幾個外地年輕人冒著嚴寒堆起來的,他們凍得滿臉通紅卻堆得興致勃勃。雪人挺漂亮,胡蘿卜插成的鼻子,彩紙做成的眼睛,用花花綠綠的掛歷疊成的蓓蕾帽,手臂里還夾著一根長長的樹枝,枝頭上掛著幾個彩色的氣球和幾片彩色布條做成的小旗子……雪人融入了幾個外地年輕人盡情的想象,是冬天和他們彼此贈予的最好的禮物了。那時,天上的雪花正在飄飄灑灑,街頭一片冰清玉潔,宛若童話的世界。那個漂亮的雪人仿佛活了一樣,在這飄飛的雪花中輕盈地舞動……③這個漂亮的雪人引來了不少過往行人的注目——它確實堆得挺別致可愛的。有的人還跳下自行車跑過來看看它,開心地一笑。特別是孩子們,圍著它打雪仗,笑聲隨著雪花飛揚,濺得四處都是。在雪小些的時候,許多家長回家拿來照相機,領著孩子和這個漂亮的雪人合影留念。這個在紛紛揚揚的大雪中誕生的雪人,給這條街增添了不少的歡樂。④雪停之后,因為氣溫依然出奇地冷,雪許多天不化。缺少了雪花的陪伴,這個漂亮的雪人顯得有些寂寞。人們漸漸失去開始見到它時的興致,走過它的身邊,連看都不看它一眼,它便顯得越發孤零零。因為缺乏飄落的雪花的裝點,又因為來來往往汽車排放的廢氣和附近工廠煙囪冒出的煙塵的污染,僅僅幾天,雪人就變得灰蒙蒙、黑黢黢的了,仿佛是一個受冷遇又受氣的灰姑娘了。⑤接著,沒過兩天,雪人手臂中夾著的枝條上的氣球破了,彩色布條做成的小旗被人隨手扯下來扔在一旁;然后,雪人的胡蘿卜鼻子被拔下來狠狠地插在肚子上,漂亮的蓓蕾帽被撕成碎片撒滿一地;雪人已經無可奈何地殘疾,但還有人不放過它,路過它的身旁的時候,狠狠地朝它的身上踩幾腳,雪塊坍塌下來,雪人的頭、胳膊……隨著就掉落在地上。雪人再不是雪人,成了一堆臟兮兮的垃圾了。⑥一個漂亮可愛的雪人,就這樣在人們的手中被創造、被破壞了。⑦讓我多少感到痛心的是破壞它的人大多是可愛的孩子。我親眼看見好幾個孩子路過它的身旁,毫無緣由地踩它,把它當成靶子,拿雪塊、石頭砸它。而這些孩子里有不少恰恰在前幾天還圍繞在它身旁,歡樂地打雪仗,或者臉上綻開酒窩和它合影留念。⑧我更無法理解的是參與破壞的還有當初創造它的人們。小餐館里的那幾個外地年輕人出來倒臟水就那樣毫無顧忌地倒在雪人身上,尤其當雪人坍塌,剩下的半拉身子更成為他們倒臟水倒污物的垃圾桶了。⑨看來,雪人最好的命運,是在雪天里誕生,然后立刻消融在雪后的陽光下,消融得沒有一點影子。這樣,它只會看見我們人類歡樂的前一半,不會看我們隨心所欲破壞的后一半。10.根據文章內容,用恰當的詞語填空。表 現 階 段 雪停前 雪停后小餐館年輕人的行為 (1) 雪人 (2) 雪人小餐館年輕人的情感 (3) 雪人 (4) 雪人11.第②段畫線處的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12.從修辭的角度賞析第④段劃線的句子。僅僅幾天,雪人就變得灰蒙蒙、黑黢黢的了,仿佛是一個受冷遇又受氣的灰姑娘了。【答案】10.創造(裝扮);破壞(污損);喜愛;嫌棄11.此處寫天空飄雪的場景,渲染愉悅歡樂的氣氛,烘托人們因下雪而快樂倍增的心情,為后文雪人得到人們青睞做鋪墊。12.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雪人比作灰姑娘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雪停之后人們對雪人的冷落,以及城市污染讓雪人美好的形象不復存在,表達了作者對雪人的同情。【知識點】感受、分析環境描寫;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全文,明確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2)本題考查環境描寫的作用。環境描寫的作用主要有:點明時間,季節,表現地域風光和文化。交代背景;渲染氣氛,奠定感情基調,為下文情節做鋪墊,推動情節的發展,烘托人物怎樣的心情,揭示人物怎樣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暗示人物怎樣的命運。(3)本題考查賞析句子的能力。賞析句子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從修辭、語句中重要的動詞、形容詞、描寫的角度、句式特點等幾個角度考慮。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對作者情感內容的闡述。10.本題考查梳理文章脈絡。 雪停前,文中第②段提到 “在這家餐館打工的幾個外地年輕人冒著嚴寒堆起來的,他們凍得滿臉通紅卻堆得興致勃勃”“雪人融入了幾個外地年輕人盡情的想象”,可見他們在積極創造(裝扮)雪人,從 “興致勃勃”“盡情的想象” 能看出他們對雪人的情感是喜愛。 雪停后,第⑧段描述 “小餐館里的那幾個外地年輕人出來倒臟水就那樣毫無顧忌地倒在雪人身上,尤其當雪人坍塌,剩下的半拉身子更成為他們倒臟水倒污物的垃圾桶了”,這表明他們在破壞(污損)雪人,而將雪人當作垃圾桶的行為,體現出他們對雪人的情感已變為嫌棄。故答案為:創造(裝扮);破壞(污損);喜愛;嫌棄11.本題考查環境描寫的作用。 第②段畫線句 “那時,天上的雪花正在飄飄灑灑,街頭一片冰清玉潔,宛若童話的世界”,描繪了雪花飄灑、街頭冰清玉潔的景象。這樣的環境描寫首先渲染了愉悅歡樂的氛圍,讓讀者感受到冬日雪景的美好;其次,烘托出人們在雪景中歡快的心情,與下文年輕人堆雪人的興致勃勃、行人對雪人的喜愛相呼應;同時,為這個漂亮雪人的出現做了鋪墊,讓雪人在這樣童話般的環境中誕生,更能凸顯其可愛與別致,也為后文雪人帶來的歡樂場景奠定了基調。故答案為:此處寫天空飄雪的場景,渲染愉悅歡樂的氣氛,烘托人們因下雪而快樂倍增的心情,為后文雪人得到人們青睞做鋪墊。12.本題考查句子賞析。 第④段劃線句 “僅僅幾天,雪人就變得灰蒙蒙、黑黢黢的了,仿佛是一個受冷遇又受氣的灰姑娘了” 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變得灰蒙蒙、黑黢黢的雪人比作 “受冷遇又受氣的灰姑娘”。這一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雪停之后,由于失去雪花的裝點和受到廢氣、煙塵的污染,雪人從漂亮可愛變得狼狽不堪的樣子,同時也暗示了人們對雪人態度的轉變 —— 從最初的關注喜愛變為冷落忽視。這一修辭的運用,不僅使雪人的遭遇更具畫面感,還蘊含著作者對雪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對這種美好事物被破壞現象的惋惜,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故答案為: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雪人比作灰姑娘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雪停之后人們對雪人的冷落,以及城市污染讓雪人美好的形象不復存在,表達了作者對雪人的同情。五、作文(60分)13.(2024七上·青羊期中)目睹荷葉護蓮的經過,讓冰心明白了母親對孩子的關愛;一家人在春日散步,讓莫懷戚明白了中年人的責任;在井房觸摸水流的經歷,讓海倫 凱勒明白了生命的美好……成長過程中,你是否也有這樣難忘的經歷,讓你恍然大悟,明白了什么?請以“我明白了_______”為題寫一篇作文,講述你的故事或見聞,分享你的感悟,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記敘文。要求:①將題目補充完整;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少于500字;③字跡工整,書寫清楚,卷面整潔;④不得抄襲、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答案】例文:我明白了珍惜朋友,花落的聲音,你聽到過嗎?失去水分,失去芬芳,失去質感,枯萎的花瓣像一張陳年的黃紙,點點黃瘢似漬水留下的痕跡,絲絲殘紅記錄著花開時的驕傲。可惜,它已然沒有了生命力,它不能再留在枝頭。風吹過,它顫抖著,輕輕落下,靜靜地躺在了地上。請你靜心地傾聽,花瓣在著地的瞬間,發出的那一聲沉重的嘆息。何等凄涼的聲音!這聲音,是一位老人教會我去聽的。那一日,黃昏時節,我在花壇邊散步,看到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提著水壺,顫巍巍地走到花壇邊,給花澆水。然后,就坐在花旁的石凳上,愣愣地望著那些花,不時發出一聲沉重的嘆惜。最后一束夕陽,溫柔而又憐憫似地裹住他,老人靜靜地沐在夕陽中,如畫。我走近老人,同坐在石凳上,想和他說話。“噓!”他止住了我,屏息凝視著那朵早已枯萎的菊花,頭微側著,仿佛在聆聽什么。一陣風吹過,那花顫抖著,從枝頭掉下,落到了地上。“你聽到那聲音了嗎——花落的聲音?”他問。“沒有什么聲音啊,四周都靜悄悄的?!?br/>“唉,你還太年輕,也就不能體會我現在的心情?;涞臅r候,它會發出一聲沉重的嘆息,嘆息這時光匆匆啊!”“年輕人,你看,枝頭上那些花開得多艷!在短暫的花期內,它們得綻放出全部的光輝。不然,幾天后它們也許就會凋謝,零落成泥碾作塵了?!?br/>“你再看我,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子,就像這殘花一樣,快結束這一生了。我現在才常想起少年時候,那時,我也是多么躊躇滿志??!我腦子里裝滿了各種計劃,可是,那些計劃一個也沒能實現。我總是想:明天吧,明天再做。一拖再拖,拖到現在,白發蒼蒼只有暗自垂淚了。大自然同樣給了我春天,可是,我的花兒沒有盡情地開放。我還有多少擱在書架上的書要看,多少未竟的事要做,多少未走的路要走啊……”“年輕人,不要像風一樣輕舞飛揚,得像山一般穩重地抓住青春。那浮云般的生活,會化作晚年悔恨的嘆息?。 ?br/>他說完話,顫巍巍地站起身,剛走了幾步,又回過頭來說:“珍惜??!”從此以后,我再也沒有見到那位老人了。只是,每當我倦怠想拋開書本的時候,那聲“珍惜啊”就會在耳邊響起,如醍醐灌頂。那一次,他讓我明白了珍惜!【知識點】半命題作文【解析】【分析】材料列舉了冰心、莫懷戚、海倫 凱勒因特定經歷而明白道理的事例,核心是成長過程中通過難忘經歷獲得頓悟,明白某一人生道理或感悟,強調經歷與感悟之間的關聯。 【題干分析】①材料中,荷葉護蓮讓冰心明白母愛,春日散步讓莫懷戚明白中年責任,觸摸水流讓海倫 凱勒明白生命美好,這些都表明 “明白” 源于具體的、難忘的經歷,“明白” 的內容可以是情感、責任、生命意義等諸多方面。②寫作思路上,首先要補充題目,確定 “明白” 的具體內容,如 “堅持的意義”“平凡中的偉大”“親情的重量” 等。然后選取一段難忘的親身經歷或見聞,詳細敘述事件的經過,重點刻畫讓自己 “明白” 的那個瞬間,即頓悟的時刻。開頭可以設置懸念或引出事件背景;中間部分要交代清楚事件的起因、經過,突出關鍵細節,為 “明白” 做鋪墊;結尾則要點明通過這件事明白的道理,升華主題。需避免的誤區是:只敘述事件而忽略 “明白” 的過程,或感悟與事件脫節,要讓感悟自然從事件中引出,做到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明白” 的瞬間和感悟。 【立意提取】 1.我明白了堅持的力量,通過學習某項技能時的堅持與最終成功的經歷,闡述堅持的意義 2.我明白了父愛的深沉,講述父親默默付出的事例,體現對父愛的理解 3.我明白了平凡的價值,通過觀察身邊普通人的堅守,感悟平凡中的偉大【點評】這篇文章以 “我明白了珍惜” 為題,通過與老人在花壇邊的相遇和對話,巧妙地將花落的景象與人生感悟相聯結,生動地詮釋了 “珍惜” 的內涵,情感深沉且富有哲理。 文章開篇以細膩的筆觸描寫花落的場景,“枯萎的花瓣像一張陳年的黃紙”“點點黃瘢似漬水留下的痕跡”,將花瓣凋零的凄涼刻畫得入木三分,為下文老人的感慨和 “我” 的頓悟埋下伏筆。對老人的刻畫同樣傳神,“白發蒼蒼”“顫巍巍地澆水”“愣愣地望著花” 等細節,勾勒出一位飽經滄桑、對時光流逝充滿感慨的老者形象,讓讀者能直觀感受到老人內心的悵惘。 敘事上,以 “聽花落的聲音” 為線索,串聯起 “我” 與老人的相遇、對話。老人對花落聲音的解讀,從 “嘆息時光匆匆” 到結合自身經歷感慨 “少年計劃未實現”,再到告誡 “年輕人要抓住青春”,層層深入,將抽象的 “珍惜” 具象化。尤其是老人反復強調的 “珍惜啊”,如警鐘般在文中回響,也讓 “我” 的感悟顯得水到渠成 —— 從最初聽不到花落的聲音,到最終明白要珍惜時光,情感轉變自然且有說服力。六、詩歌鑒賞(共4分)(2024七上·青羊期中)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小題。定林所居[宋]王安石屋繞灣溪竹繞山,溪山卻在白云間。臨溪放艇依山坐,溪鳥山花共我閑。14.詩歌一、二句詩中“溪水”和“山”分別具有什么樣的特點?15.“溪鳥山花共我閑”一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結合全詩,簡要作答。【答案】14.蜿蜒曲折 高15.詩人在山野中盡享“溪鳥山花”等美景,閑適而自得。【知識點】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古詩詞曲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生活雜感【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完成此類題目的關鍵是認真讀詩,反復誦讀,仔細分析詩中的內容,聯系創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2)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感情的理解與掌握,此類題目的答題方法如下:先要通讀全詩,從全詩中找到可以表現出作者感情的詞,如果沒有找到,就分析詩可詞中的畫面,看這畫面中是否蘊含著作者的感情.當然還要注意聯系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個人遭遇。14.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詩歌第一句 “屋繞灣溪竹繞山” 中,“灣溪” 的 “灣” 字點明溪水并非筆直,而是蜿蜒曲折,房屋被這樣的溪水環繞,可見溪水曲折環繞的特點;第二句 “溪山卻在白云間”,“在白云間” 形象地寫出了山的高聳,仿佛與白云相接,凸顯出山勢高峻的特點。故答案為:蜿蜒曲折;高15.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感情的理解與掌握,“溪鳥山花共我閑” 一句中,“閑” 字是核心。詩人描繪了屋舍被灣溪、竹林環繞,溪山直入白云間的寧靜美景,自己則 “臨溪放艇依山坐”,與溪鳥、山花一同享受這份閑適。這里的 “共我閑” 不僅寫出了自然景物與詩人的和諧相融,更體現出詩人擺脫塵世紛擾后,內心的寧靜、悠然與自得。全詩通過對清幽自然環境的描繪,在 “溪鳥山花共我閑” 中,將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對閑適生活的滿足以及超然物外的心境展現得淋漓盡致。故答案為:詩人在山野中盡享“溪鳥山花”等美景,閑適而自得。七、文言文閱讀(共12分)(2024七上·青羊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孟母三遷孟子幼時,其舍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處子也?!彼爝w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處吾子也?!睆歪憔訉W宮之旁,孟子乃嬉為設俎豆①揖讓進退。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彼炀友?。陶母責子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一坩鲊②餉母。母曰:“此何來?”使者曰:“官府所有?!蹦阜怊嚫妒狗磿熧┰唬骸叭隇槔?,以官物見餉③,非惟不益,乃增吾憂也?!?br/>【注】①俎(zǔ)豆:古代祭祀用的兩種盛器,此指玩祭祀禮儀。②坩鲊:腌制的魚。③見餉:送我。16.下列語句中加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br/>A.常嬉為墓間之事 玩耍B.復徙居學宮之旁 流放C.嘗以一坩鲊餉母 曾經D.母封鲊付使反書 書信17.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1)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彼炀友伞?br/>(2)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惟不益,乃增吾憂也。18.上面兩則故事都是母親教育孩子的事情,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兩位母親的教育智慧。【答案】16.B17.(1)他的母親說:“這里可以用來安頓我的兒子了。”于是定居在那里。(2)你做官吏,把公家的物品送給我,不僅沒好處,反而增加了我的憂愁。18.孟母知道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她把家從墳墓旁搬到集市旁,再搬學校旁并定居,就是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成長環境,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陶母正直無私,深明大義,以身作則。他拒絕收兒子利用職務之便得到的一壇腌制的魚,從而教育兒子做官要清正廉潔,不能因為做官而為自己謀求私利。【知識點】歸納文言文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譯;常用文言實詞【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意義。翻譯文言實詞的意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的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同時還應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準確的判斷??碱}涉及的詞語都來源于教材中所選的課文,這要求學生應加強對教材所選入的文言文誦讀與掌握,解答根據所學過的課文,根據上下文做出判斷。(2)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譯的關鍵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語境中,根據上下文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同時對語句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做到準確的翻譯。并按照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符合現代漢語的用詞造句的標準。(3)本題考查比較閱讀能力,文言文要點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讀懂內容,這是歸納概括的前提和基礎。在準確理解詞意、句意、段意的基礎上,梳理各句之間的內在聯系,依據題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參考譯文:孟子小時候住在墳墓旁,經常玩送葬,祭拜之類的游戲。他的母親說:“這里不適宜安頓我的兒子?!庇谑沁w居到集市貿易旁。(不久)孟子又學起了商人叫賣的游戲,他的母親說:“這里還是不適合我的兒子生活。”于是又遷居到了學校旁邊住下。孟子天天看著學生們學習祭祀及打躬作揖、進退朝堂的禮儀,他也玩起了這種游戲,他的母親說:“這里可以安頓我的兒子了?!庇谑嵌ň恿讼聛?。陶公年紀輕時擔任負責河道和漁業的官吏。(他)曾經把一陶罐腌魚贈送給母親。他的母親說:“這是從哪里來的?”使者說:“是官府所擁有的。”母親將腌魚封好并且回信,責備陶侃說:“你身為官吏,把公物贈送給我,這樣做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憂愁??!”16.A.“常嬉為墓間之事” 中 “嬉” 解釋為 “玩?!?,句意為 “常常在墳墓之間玩耍,模仿埋葬死人的游戲”,符合語境,解釋正確。 B.“復徙居學宮之旁” 中 “徙” 并非 “流放”,結合上下文,此處指孟母又搬家到學校旁邊,“徙” 應解釋為 “遷移、搬家”,解釋有誤。 C.“嘗以一坩鲊餉母” 中 “嘗” 解釋為 “曾經”,句意為 “曾經把一壇腌制的魚送給母親”,解釋正確。 D.“母封鲊付使反書” 中 “書” 解釋為 “書信”,句意為 “母親封好那壇魚,交還給使者,又寫了一封回信”,解釋正確。故答案為:B17.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1)“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遂居焉” 中,“處” 意為 “安頓”,“遂” 意為 “于是、就”,“焉” 指代 “這里”。(2)“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惟不益,乃增吾憂也” 中,“為” 意為 “擔任、做”,“官物” 指公家的物品,“非惟” 意為 “不僅”,“益” 意為 “好處”。故答案為:(1)他的母親說:“這里可以用來安頓我的兒子了?!庇谑嵌ň釉谀抢?。(2)你做官吏,把公家的物品送給我,不僅沒好處,反而增加了我的憂愁。18.本題考查比較閱讀能力,孟母的教育智慧體現在對成長環境的重視。孟子幼時居住在墓地旁,便模仿喪葬之事;搬到集市旁,又模仿商人叫賣;最終遷至學校旁,開始模仿祭祀禮儀與進退揖讓。孟母通過三次遷徙,敏銳地意識到環境對孩子行為習慣和成長方向的深遠影響,主動為孩子選擇有利于其品德修養和知識學習的環境,以環境熏陶引導孩子向好發展,展現了她對教育規律的深刻洞察。 陶母的教育智慧則體現在堅守原則、以身作則的品德教育。陶公身為官吏,將官府的腌魚送給母親,陶母不僅拒絕接受,還寫信斥責兒子,明確指出用公家物品孝敬自己,不僅無益反而增憂。她以自身的正直無私為兒子樹立榜樣,強調為官要清正廉潔,不能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用嚴厲而深刻的教導規范兒子的行為,培養其高尚的品德和職業操守。 兩位母親雖教育方式不同,但都體現了對孩子教育的高度重視和深沉的愛,其教育智慧至今仍具啟示意義。故答案為:孟母知道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她把家從墳墓旁搬到集市旁,再搬學校旁并定居,就是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成長環境,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陶母正直無私,深明大義,以身作則。他拒絕收兒子利用職務之便得到的一壇腌制的魚,從而教育兒子做官要清正廉潔,不能因為做官而為自己謀求私利。八、名著閱讀(4分)19.(2024七上·青羊期中)《朝花夕拾》展現了作者的多張面孔,呈現了一個真實、豐富的魯迅,請按照參考示例,補充填寫《朝花夕拾》中“我”的形象。《狗·貓·鼠》——充滿童趣的“我”;《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頑皮好動的“我”;《藤野先生》—— ??;《無?!贰? 。【答案】心懷感恩的“我”或熱愛國家的“我”;;贊美人情味的“我”或諷刺虛偽的“我”。【知識點】作品的人物形象;《朝花夕拾》【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名著人物。 《藤野先生》中,“我” 在日本留學期間,得到藤野先生毫無民族偏見的關懷與指導,他認真為 “我” 修改講義、關心 “我” 的實習,這些讓 “我” 心懷感激,即便后來棄醫從文,也始終銘記這份恩情,所以 “我” 是心懷感恩的 “我”;同時,當 “我” 看到同胞對國人被槍斃的影片麻木旁觀時,深受觸動,毅然改變志向,希望通過文字喚醒國民,體現出 “我” 是熱愛國家的 “我”。 《無?!防?,“我” 對具有人情味的無常充滿贊賞,無常因同情哭喪的母親而放死者還陽片刻,這種善良與溫情讓 “我” 認同,因此 “我” 是贊美人情味的 “我”;此外,“我” 借無常的正直可愛,與現實中虛偽的 “正人君子” 作對比,辛辣地諷刺了他們的道貌岸然,所以 “我” 也是諷刺虛偽的 “我”。故答案為:心懷感恩的“我”或熱愛國家的“我”;;贊美人情味的“我”或諷刺虛偽的“我”。【點評】本題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結合語言描寫和故事的敘述,把握人物性格特點。20.(2024七上·青羊期中)有位同學在讀完《父親的病》之后,認為這篇文章的標題“文不對題”,他想將這篇文章的標題改為《名醫藥方》,請你根據自己的閱讀感受,說說這位同學這樣修改的原因。【答案】全文主要都在寫“名醫”制藥的藥方上,并且以“藥方”為線索展開全文。【知識點】對作品的體驗感受【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名著閱讀的體驗和感受。同學想將《父親的病》標題改為《名醫藥方》,主要原因在于 “名醫藥方” 是文章的核心內容與重要線索。在《父親的病》中,魯迅用大量筆墨詳細描述了為父親治病的 “名醫” 們所開的藥方,這些藥方極具荒誕色彩,比如陳蓮河醫生要求的 “蟋蟀一對,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平地木十株” 等,不僅奇特刁鉆,缺乏科學依據,更體現了 “名醫” 故弄玄虛、勒索錢財的本質。 從敘事來看,父親的就醫過程始終圍繞著這些不斷變換的藥方展開,不同 “名醫” 開出的不同藥方串聯起了整個故事,是推動情節發展的關鍵線索。同時,這些藥方直接反映了當時落后的醫療狀況,以及 “名醫” 們草菅人命的行徑,通過對藥方的描寫,深刻揭露了他們的虛偽與無能,而這正是文章要表達的重要內容。因此,以《名醫藥方》為標題,能更直接地凸顯文章圍繞藥方展開、通過藥方揭示主題的特點,這也是同學提出修改的原因。故答案為:全文主要都在寫“名醫”制藥的藥方上,并且以“藥方”為線索展開全文。【點評】本題考查名著閱讀的體驗和感受。從名著的基本內容出發,結合作者的創作背景聯系現實生活,表達觀點明確,言之成理即可。九、現代文閱讀(18分)(2024七上·青羊期中)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題。山中的小草郭震海①或許和年齡有關吧,我越來越喜歡回到鄉村,望一望那巍峨的山峰,看一看那溝溝梁梁中錯落的農舍,摸一摸身邊的一草一木,疲憊頓消,心生愉悅。②山是雄偉的,也是溫柔的,如一位歷經滄桑的母親,包容萬物。一片片白楊林、柳樹林、松柏林交織在一起,還有林中高高低低的灌木叢,以及低矮的小草,都生長在大山的懷抱里。大山無聲,默默地哺育著草木;草木無言,靜靜地供養著山里的動物。③每當走在山中,我總喜歡俯下身子,去觀察一株株小草。任微風從耳邊吹過,小鳥在頭頂歡唱。草木香混合著泥土的芳香,吸幾口,如飲佳釀。④在山里,每一株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山里的孩子從小就進山識草木。在孩子眼里,草木是伙伴。在大人眼里,草木是寶貝,可以作為餐桌上的美食、家畜的飼料,更可成為醫治疾患的“救命草”——它們不僅為蒼山披綠,也曾在漫長的歲月里救過山里人的命。山里人代代相傳,口口相授,對各種草木的習性和作用如數家珍。⑤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就跟在父親身后上山采中草藥。我最先認識的是黃芩。荒石縫隙,道路旁邊,頑強得只要有一點泥土就能生長。根莖深埋泥土,春天生出新芽,細小的軀干慢慢抽出,格外嬌嫩。農人們走過之時腳步會變得緩而輕,生怕把它踩疼。到了七八月份,它細長的軀干會高高上揚,如柳葉般的葉子在軀干兩邊展開,頂端開出紫色的小花,隨風搖曳,很是漂亮。黃芩的根能入藥,味道很苦,有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山里人在挖黃芩的時候很講究,比如發現成片的黃芩,會選一些年長的挖走,留下年幼的繼續生長。⑥小柴胡喜歡往灌木叢里鉆,不過調皮的它散發出的特殊香氣總會暴露它的存在。山里的農人不會在春天挖小柴胡,那樣會遭到鄉親們的數落。小柴胡的葉子同樣細長、秀麗,春生夏長,開出的小黃花香氣四溢。小柴胡的根細長,多用于治療感冒發熱等。山里人偶感風寒,抓一把小柴胡,再配幾根大蔥的根,熬水喝,晚上出一身透汗,第二天便又精神煥發。⑦益母草的性格外向,田埂旁,小路邊,它總喜歡與灌木比高低,長得很是旺盛。仿佛春來它先知,嫩小的新葉迎春破土,生長很快。進入夏季,遠遠望去,挺拔的個頭開滿了粉紅色的小花?;ㄩ_兩三天后,就是采收最好的時候。選一個晴朗的天氣,用鐮刀齊地割下地上部分,留下的根來年又會旺長。采回后,稍作晾曬,清洗干凈,母親會將益母草分段,然后在一口大砂鍋里熬,邊熬邊攪拌。最后過濾掉枝葉,再接著熬,直到熱成膏狀,放入罐里,待入藥用。⑧每一次回鄉,我總會走進山里,去看看這些草木,就像是去拜訪一個個交情甚厚的老友。初春中剛剛蘇醒的小溪一路 。沉睡了一個冬天的老桃樹、大柳樹,枝條上已有新芽冒尖,讓人驚喜。此時大地之下,成群結隊的小草聞風而動,枯枝敗葉中孕育著新生。陽坡上的黃芩,灌木叢中的小柴胡,田埂邊的益母草,點點嫩芽已經在解凍的泥土中萌生。我輕聲喚著它們的名字,在風中,它們紛紛點頭應答……(選自《人民日報》2024年3月22日, 有改動)21.文章圍繞“小草的性格”展開敘述,請各選用文中一個詞語分別概括黃芩、小柴胡、益母草的性格,并做簡要分析。22.在第二段開頭作者說“山是雄偉的,也是溫柔的”,如何理解這里的“雄偉”“溫柔”?23.下面兩句話中哪一句填入原文第八段的橫線處更加合適?請作出判斷并簡述理由。A邁著輕盈的腳步邊走邊唱B.踏著鏗鏘的步伐昂首向前24.在對故鄉山中的小草的細致描寫中涌動著作者哪些情感?請簡要概括并結合內容分析。【答案】21.①黃芩:頑強。荒石縫隙,道路旁邊,頑強得只要有一點泥土就能生長。②小柴胡:調皮。小柴胡喜歡往灌木叢里鉆,不過調皮的它散發出的特殊香氣總會暴露它的存在。③益母草:外向。田埂旁,小路邊,它總喜歡與灌木比高低,長得很是旺盛。22.因為山峰巍峨,所以說它“雄偉”。因為山默默無聲,如母親一般哺育著各種草木和動物,所以說它“溫柔”。23.選A,A項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初春小溪冰雪初融后輕快舒緩流動的特征,展現出初春小溪復蘇后的生機與活力,與前文“去拜訪一個個交情甚厚的老友”時輕快愉悅的心情相呼應。24.①對家鄉的熱愛。從“在孩子眼里,草木是伙伴。在大人眼里,草木是寶貝。”可以看出,小草與作者感情深厚。②對自然的感恩。故鄉的小草是造福山里人的“救命草”。③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贊美。故鄉的小草與家鄉人關系密切,小草造福家鄉人,家鄉人也愛護小草。【知識點】挖掘、感悟文章主題;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體會作者情感態度【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文章時要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即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體上來,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2)本題考查詞語含義的理解。理解詞語的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義。(2)聯系上下文,體味詞語指代義。(3)瞻前顧后,揣摩特殊意義。(4)把握詞語的感彩。除此以外,還要聯系文章的主題、作著的思想感情,描寫手法和修辭手法等來理解詞語的含義。(3) 本題考查語句的含義。 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詞句的含義,一要結合具體的語境,二要聯系上下文,三要緊扣文章的中心主題,并能從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據和理由。(4)本題考查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時,需根據文章內容以及主旨思想作答。2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黃芩的性格是 “頑強”。文中第⑤段提到 “荒石縫隙,道路旁邊,頑強得只要有一點泥土就能生長”,這句話直接點出了黃芩的頑強。它不挑剔生長環境,即便在貧瘠的荒石縫隙或道路旁,只要有少量泥土就能扎根生長,充分展現了其堅韌不拔的生命力,這種在惡劣條件下依然能存活的特質,便是 “頑強” 的最好體現。 小柴胡的性格是 “調皮”。第⑥段中 “小柴胡喜歡往灌木叢里鉆,不過調皮的它散發出的特殊香氣總會暴露它的存在”,生動地描繪出小柴胡的調皮。它想藏在灌木叢中,卻因自身特殊的香氣而暴露,就像一個調皮的孩子想躲起來卻又忍不住露出蹤跡,充滿了活潑的意味。 益母草的性格是 “外向”。第⑦段 “益母草的性格外向,田埂旁,小路邊,它總喜歡與灌木比高低,長得很是旺盛”,明確指出了益母草的外向。它生長在田埂、路邊這些顯眼的地方,還喜歡和灌木比高低,生長得十分旺盛,展現出積極、張揚的外向特質。故答案為:①黃芩:頑強?;氖p隙,道路旁邊,頑強得只要有一點泥土就能生長。②小柴胡:調皮。小柴胡喜歡往灌木叢里鉆,不過調皮的它散發出的特殊香氣總會暴露它的存在。③益母草:外向。田埂旁,小路邊,它總喜歡與灌木比高低,長得很是旺盛。22.本題考查重要詞語理解。 “雄偉” 是因為山具有巍峨的姿態,文中第①段 “望一望那巍峨的山峰” 直接點明了山峰的高大壯觀,這種視覺上的高大與壯觀讓人感受到山的雄偉氣勢,給人以敬畏之感。 “溫柔” 是因為山像一位歷經滄桑的母親,具有包容萬物的特質。第②段提到 “大山無聲,默默地哺育著草木;草木無言,靜靜地供養著山里的動物”,山默默承載并滋養著山中的草木,而草木又為動物提供食物,形成了一個和諧的生態系統,這種默默付出、滋養萬物的特性,就如同母親般溫柔。故答案為:因為山峰巍峨,所以說它“雄偉”。因為山默默無聲,如母親一般哺育著各種草木和動物,所以說它“溫柔”。2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與語句補寫。 選擇 A 句 “邁著輕盈的腳步邊走邊唱” 更合適。第⑧段描繪的是初春的景象,“剛剛蘇醒的小溪”“沉睡了一個冬天的老桃樹、大柳樹,枝條上已有新芽冒尖” 等內容,營造出一種輕柔、歡快、充滿生機的氛圍。A 句中的 “輕盈的腳步” 和 “邊走邊唱”,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初春小溪冰雪消融后輕快流動的狀態,與整體輕柔活潑的氛圍相契合,也呼應了作者 “去拜訪一個個交情甚厚的老友” 時的愉悅心情。而 B 句 “踏著鏗鏘的步伐昂首向前” 則顯得過于剛勁有力,與初春小溪復蘇時的輕柔感不符,破壞了文章的整體意境。故答案為:選A,A項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初春小溪冰雪初融后輕快舒緩流動的特征,展現出初春小溪復蘇后的生機與活力,與前文“去拜訪一個個交情甚厚的老友”時輕快愉悅的心情相呼應。24.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與情感概括。對家鄉的熱愛。文中第①段 “我越來越喜歡回到鄉村…… 摸一摸身邊的一草一木,疲憊頓消,心生愉悅”,體現出作者對鄉村的喜愛;第④段 “在孩子眼里,草木是伙伴。在大人眼里,草木是寶貝”,將小草視為家鄉的重要組成部分,作者對小草的關注與深情,實則是對家鄉熱愛的體現。 對自然的感恩。第④段提到草木 “不僅為蒼山披綠,也曾在漫長的歲月里救過山里人的命”,黃芩、小柴胡、益母草等小草都具有藥用價值,為山里人醫治疾患,作者通過描寫這些小草的價值,表達了對大自然饋贈的感恩之情。 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贊美。第⑤段 “山里人在挖黃芩的時候很講究,比如發現成片的黃芩,會選一些年長的挖走,留下年幼的繼續生長”,體現了山里人對小草的愛護;而小草則以自身的價值回報人類,提供食物、飼料和藥材等。作者對這種相互依存、和諧共處關系的描寫,表達了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贊美。故答案為:①對家鄉的熱愛。從“在孩子眼里,草木是伙伴。在大人眼里,草木是寶貝。”可以看出,小草與作者感情深厚。②對自然的感恩。故鄉的小草是造福山里人的“救命草”。③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贊美。故鄉的小草與家鄉人關系密切,小草造福家鄉人,家鄉人也愛護小草。十、語言運用(共12分)(2024七上·青羊期中)學校七年級開展“有朋自遠方來”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加活動并完成任務。25.為了營造此次綜合性學習活動的詩意氛圍,特將描繪友誼的經典詩句做成條幅懸掛在活動現場,下列詩句不符合主題的兩項是( )A.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B.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D.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26.我們既可以把身邊志同道合的人作為朋友,也可以把優秀的歷史人物作為精神上的朋友,你愿意把哪一位歷史人物作為你精神上的朋友?仿照示例,說說你的理由。如:陳元方——有“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的明禮守信,所以我愿與他為友。27.在與朋友的交往中,謙辭和敬辭最能體現敬友的特色??墒窃趯嶋H運用中,卻常有人用錯。下面四個選項中有兩個選項的例子對謙辭和敬辭的使用不當,它們是: 。理由是: 。A.小語到小文家去玩,臨別時對小文說:“今日光臨貴府,我很開心,感謝你盛情款待!”B.小語送給小文一本書,并在扉頁上題:“小文留念,小語惠贈?!?br/>C.小語把自己寫好的文章給小文看,說:“請您斧正一下我的拙作?!?br/>D.小文提出自己的意見后,小語說:“謝謝您的高見。”【答案】25.B;D26.顏回——有“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安貧樂道,所以我愿與他為友。27.AB;“光臨”是敬辭,用于對來客所說的話,而句中說的是自己到別人家去,應改為“來到”。“惠贈”是敬辭,用于稱對方對自己的贈送,而句中說的是自己贈書給朋友,應改為“贈給”或“敬贈”。【知識點】套用式仿寫;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稱謂【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鑒賞。解答此類題目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作答,如從詩歌遣詞用句的角度賞析詩歌的語言特色,從修辭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詩歌的表達技巧。作答時只要抓住其中的一個方面的特點完成作答即可。(2)本題考查學生的仿寫能力,解答好此題,首先要審視好被仿寫句的特點,如句式,修辭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語意通順連貫。(3)本題考查文化常識。文化常識涵蓋文化的各種問題,包括天文、歷法、地理、官職、科舉禮儀、稱謂、名號等。解答這類題目,要有扎實的語文基本功。要求我們要養成多讀書、多積累的好習慣。25.A.“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詩人將愁心托付明月帶給友人,字里行間滿是對友人的牽掛,體現了深厚的友誼,符合主題。 B.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描繪的是旅途所見的山水景色,僅體現行旅情景,未涉及友誼,不符合主題。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桃花潭水的深度對比汪倫送別之情,生動展現了朋友間的深情厚誼,符合主題。 D.“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表達的是對故鄉的眷戀,與友誼無關,不符合主題。故答案為: B D26.本題考查仿寫, 需緊扣人物的精神品質及相關語句來作答。示例:蘇軾 —— 有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的豁達樂觀,所以我愿與他為友。蘇軾在經歷了人生的風雨坎坷后,依然能保持這種從容豁達的心態,不為外界的順逆變遷所困擾,這種在逆境中依然能笑對人生的精神品質,能夠給予我們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以他為精神上的朋友,能讓我們學會以更豁達的心態看待生活中的起起落落,不斷提升自己的心境。故答案為:顏回——有“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安貧樂道,所以我愿與他為友。27.本題考查文化常識。 A 選項中 “光臨” 是典型的敬辭,通常用于主人對賓客到來時的歡迎之語,比如 “歡迎光臨”,而在該選項中,小語是去小文家做客,描述自己的行為時使用 “光臨” 就顯得不合適了,應改為 “拜訪”“到訪” 等詞語;B 選項中 “惠贈” 同樣是敬辭,用于表達對對方贈予自己物品的感謝,例如 “感謝您惠贈的禮物”,而此處是小語把書送給小文,是自己贈予他人,不能用 “惠贈”,應改為 “敬贈”“贈送” 等,C 選項中 “斧正” 是請別人修改自己文章時使用的敬辭,“拙作” 是對自己作品的謙稱,使用恰當;D 選項中 “高見” 是對別人見解的敬稱,使用恰當,所以這兩個選項對謙辭和敬辭的使用不當。故答案為:AB;“光臨”是敬辭,用于對來客所說的話,而句中說的是自己到別人家去,應改為“來到”?!盎葙洝笔蔷崔o,用于稱對方對自己的贈送,而句中說的是自己贈書給朋友,應改為“贈給”或“敬贈”。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學生版).docx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