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2026(上)8 月月度質量監測暨第零次診斷測試高 三 語 文本試卷滿分 150 分 考試時間 150 分鐘一、現代文閱讀(35 分)(一)現代文閱讀 I(本題共 5 小題,19 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題。材料一:八年前由微軟“小冰”生成的國內首部人工智能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引發熱議,它雖然折射出冰心、李金發、徐志摩等著名詩人的影子,但同時也暴露了模擬和拼湊的痕跡,大多讀者認為它離真正的詩歌還十分遙遠。當時間來到 2025 年 1 月,國產 AI 大語言模型工具 DeepSeek 的橫空出世,令許多中文創作者震撼不已。這款問世數日便撼動了全球 AI 市場的模型,通過分析超萬億字的優質文本,建立起包含 8000 多種修辭手法、300 多種敘事結構、200 多種文體特征的知識網絡。這也意味著,人們借助 AI,能在極短時間內寫出結構嚴謹、內容豐富的文本,無論是文學作品、新聞報道還是廣告文案、教育資料,統統不在話下。隨著 ChatGPT、DeepSeek 等模型的迅速發展,人們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時,也不免擔憂:大語言模型會不會對純人工寫作造成“降維打擊”?對此,許多作家認為不必過分擔憂。知名作家永城曾將正在創作的小說的梗概告訴 DeepSeek,讓它試著完成一部小說,看到結果后,他徹底放下心來。DeepSeek 生成的作品雖然文字華麗、邏輯鏈完整,但它一般會選取最常出現的語句、比喻、情節和立意。對于算法而言,使用頻次最多的文字和寫法,就是最穩妥的選擇。DeepSeek、ChatGPT 等模型的根本原理是通過對海量數據的學習,利用已有的敘述、描寫、比喻來提供令用戶滿意的答案,而非基于創作者本人的人生經歷、對世界的觀察以及從中總結出來的心得?!岸@些經歷、觀察、體驗和總結才是人類的智慧、創作的源泉?!庇莱钦f。(摘編自戴雪晴《人機協作會是寫作新趨勢嗎?》)材料二:人工智能寫作充分開掘了數字技術潛能,為網絡文學成為真正的“數智文學”鋪平了道路。網絡文學之所以不同于印刷文學,最關鍵之處在于數字技術使文學生產的底層邏輯發生了從類比法則向計算法則的轉換。在印刷文學中,人類主體的思想、情感、體驗在各種類同性的物質媒介之間表征、傳遞、復制、接受,此即類比性文學生產。在網絡文學中,上述一切都成為按計算法則進行的數字化活動,即通過采樣和量化方式將類比世界中的連續性事物轉化為可以標注出一定數值的離散性數據模塊,它們可以在保留各自獨立性的前提下組合成更大或被分割為更小的對象。這種情況在一般性網絡文學生產中已經存在,不過還不夠典型。人工智能寫作則通過強大算力處理海量數據,使文學信息模塊與模塊之間的拆裝組合可以瞬間精準完成,這個過程被稱為審美數字編程。此時,人工智能雖無法擁有人類的經歷、體驗、情感,卻可以完整復現人類作者所創作的一切,甚至會“涌現”出人類作者難以創造出的審美素質和新的藝術風格。(摘編自單小曦《人工智能寫作與網絡文學重大變革》)材料三:無論古今中西,都十分強調藝術創作內蘊的創造性。藝術史學者詹森在其所著《藝術史》序言中特別強調“藝術創作”與“制造”的不同,因為制造側重于“技”的層面,工匠們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要制造什么樣形態的產品;而創作更強調“藝”的層面,藝術家更看重的是靈活甚至冒險的調整。相較之下,目前 AI 創作的生成過程更近乎于“技”的一端,因為其往往是按照特定模式來制作產品的。以智能寫作為例,程序更擅長撰寫那些強調一板一眼的程式化文本,比如文案和新聞稿,而不擅長撰寫那些需要通過深刻思考才能抵達的創意類文本和需要閱歷支撐的情感類文本,比如運用隱喻、暗示等修辭手法的詩歌,以及用個人經歷過的苦難寫就的情感散文和小說。人工智能確實是具有一定的創造力,以至于學界開始呼吁將其作品視為“智力成果創造性表達的新來源之一”。特別是它所展現出的強大的“風格遷移”能力,更是讓人眼前一亮。但它目前只能創造出新的作品,卻還不能創造出新的風格范式,故此更多的還是屬于“炫技”的層次。另外,人工智能由于自身沒有自我意識,故而它在“借鑒”和“化用”他人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權時,還是不自知的。“風格遷移”只是通過提取對象的關鍵特征來建模,然后依照這些關鍵特征來生成新的作品,但當代詩人對古典詩歌傳統的“再發現”和借鑒卻是從更抽象的精神和思維層面進行的,這種行為帶來的不僅是新作品,還有新風格。此類自動生成的創作是一把雙刃劍,在提升用戶對文藝關注度的同時,也可能由于生成太過便捷而使用戶容易產生對文藝創作行為的輕視,認為技術的提升可以替代人文的思考,逐漸出現所謂“工具理性對價值理性的僭取”的問題。前些年微軟“小冰”寫詩事件喧嘩一時,其所寫詩歌的確讓人耳目一新,但其中的詩作除了在意象處理上頗為新奇之外,并無太大建樹,被學界評價為充其量只是在進行“陌生化組裝還有作家將之批評為”修辭的空轉,東一句西一句隨意組合,意象缺乏內在邏輯,軟語浮詞,令人生厭的油腔滑調”。以古詩作為參照,《古詩十九首》在用詞上并沒有“小冰”寫作那么華麗,但那質樸而凝練的文字蘊含著真摯的情感,以及對人生的深刻洞察,從而能給予我們心靈以慰藉和指引。而目前尚未有哪首人工智能創作的詩歌能達到成為“存世之作”的水準。人工智能主要屬于一種“協創性”而非獨創性,目前的人工智能無法自己創造切身經驗,更不可能從中獲得真切的情感觸動和哲理思考,而只能依靠被投喂的材料模擬出情感體驗和思考。這樣的信息獲得和處理渠道,注定了目前版本的人工智能雖然可以模擬各種杰作的風格,甚至比原作更細膩,然而它更擅長于“ 1 到 100”錦上添花,而不是“0 到 1”從無到有。于是在創作時,它在協創性方面表現出色,仿佛是一位全知全能的巨人,然而在原創性方面仍然是個體儒,依舊無法創造出獨樹一幟的“杰作”。(摘編自簡圣宇《 AI 創作:對傳統文藝創作式的沖擊與重塑》)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大語言模型工具 DeepSeek 包含強大的知識網絡,它的出現,不僅讓中文創作者震撼不已,也撼動了全球 AI 市場。網絡文學憑借數字技術把人類主體的思想情感等轉化為離散性數據模塊并開展活動,這本質上就是審美數字編程。目前 AI 創作的生成過程完全等同于“技”的制造過程,常常按照特定模式制作產品,很少能體現創作者靈活地調整。目前人工智能無法創造切身經驗,需依靠被投喂的材料模擬情感體驗和思考,直接導致它不能模擬各種杰作的風格。下列對三則材料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材料一運用舉例論證,通過知名作家永城使用 DeepSeek 的創作經歷,論證了大語言模型創作不會對純人工寫作造成“降維打擊”。材料二運用因果論證,論證了網絡文學和印刷文學不同的根源,即按計算法則進行的數字化活動使文學生產的底層邏輯發生了巨大變化。材料三運用對比論證,如微軟“小冰”與《古詩十九首》在詩歌創作上的對比,突出人類創作蘊含真摯情感,而人工智能創作則存在不足。材料三運用比喻論證,把人工智能在協創性方面的表現比作“巨人”,在原創性方面的表現比作“侏儒”,生動地論述了人工智能創作的特點。下列不符合材料三“人工智能創作存在局限性”這一觀點的是電商平臺用 AI 生成商品文案,簡潔明了,但內容千篇一律,缺乏獨特創意。某影視公司借 AI 創作劇本,涵蓋古裝劇常見套路,但情節和情感刻畫單薄。微軟“小冰”每次創作的時間大約是 0.6 分鐘,曾出版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 D.AI 設計團隊借鑒知名品牌案例,為新企業設計 logo,有吸引力,缺乏原創性。關于“人工智能寫作”這個話題,三則材料有哪些相同的觀點?請簡要概括。(4 分)小李是一名專注于文藝領域的自媒體創作者,日常工作包括撰寫書評、影評等。請結合材料三的相關內容,為他在使用人工智能寫作方面提出一些建議。(6 分)(二)現代文閱讀 II(本題共 4 小題,16 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題。過年三記(節選)李娟我在臘月二十九晚上回到家。大年三十我們大掃除了一通,晚上我們邊吃年夜飯,邊商量明天怎么過年。后來媽媽想出一個主意來,她說:“我們一大早起來,穿得厚厚的,暖暖和和的,把家里的三條狗也帶上,一起穿過村子進入荒原,一直向南面走,直到走累了為止?!?br/>于是,大年初一早上,我們吃得飽飽的上路了。最近幾天天氣非常暖和,清晨一絲微風也沒有,天空明凈地向前方的地平線傾斜。遠遠的積雪的沙丘上,牛群緩緩向沙漠腹心移動,紅色衣裙的放牛人孤獨地走在回村的途中。①除此之外,視野中空空蕩蕩,大地微微起伏。阿黃太老了,一副懶洋洋的模樣,整天趴在墻根下曬太陽。但一出了門就立刻變了樣,精神抖擻,遠遠甩開賽虎和賽虎的狗寶寶小蛋蛋,一會兒逮著野兔子狂追,一會兒從柳叢中拼命扒土,一刻也靜不下來。小狗蛋蛋第一次走這么遠的路,一路上興奮又緊張。于是不停地在我們和遠遠的阿黃之間來回奔波。賽虎已經是媽媽了,非常懂事,一點也不亂跑,偶爾去追趕一下蛋蛋。戈壁坦闊無邊,我們微渺弱小地行走在大地的起伏之中。起風了,我們把領子豎起來,解下圍巾包住頭,繼續往前走。風越來越大。快中午了,賽虎和蛋蛋都累得直吐舌頭。只有阿黃仍興致勃勃地東跑西跑,神出鬼沒。②月亮靜靜地浮在天空的另一邊,邊緣薄而鋒利。我的額頭和后腦勺被風吹得冰冷發疼,咽喉有些疼,大家便開始往回走?;厝サ穆非『谜L,我們感覺滿世界都有風聲,嗚嗚地南北縱行、通達無礙。村里只有我們一家漢族人,遇上庫爾邦節啊開齋節啊等穆斯林節日,也會跟著一起高興高興。漢族的舊歷年卻似乎很多年都不曾正經地過過。但今年卻決定認認真真過個年。于是我從城里買了幾個大大的煙花,決定大年三十也熱鬧一下。吃過飯,還興致勃勃看了春晚——很多年來這也是第一次。③然而電視屏幕上的噪音與雪花點勢均力 敵,看這樣的電視,除了視力外,還得運用非凡的想象力??吹胶髞韺嵲谌淌懿涣肆?,便出去踢了兩腳天線鍋。回來時發現情形更糟,索性關了電視,決定開始放煙花。沒有月亮,外面漆黑一團。但星空華麗,在世界上半部分兀自狂歡。四周那么安靜,我沒穿外套,凍得有些發抖,卻非常興奮。接下來我們開始商量由誰來點燃。因為都沒干過這種事,還有些害怕。“不會炸掉吧?” “應該不會……”“導線會不會太短?” “應該不會……”討論完畢,我們都凍得抖抖索索的了,加之害怕,打燃火機后好半天才能瞄準導線。一串串繽紛閃亮的火球從那里迸出,高高地沖向漆黑的空中,然后噴爆出一道道金波銀浪。四周寂靜無聲,白雪皚皚。這幕強烈的情景不但沒有撕破四周的寂靜,反而更令這寂靜瞬間深不見底。不遠處的荒野在煙花的照耀下忽明忽暗,更遠的地方,沙漠的輪廓在夜色中脈動了兩三下。我開始點燃第二個煙花筒。這回這個是噴花,彩色的火花像噴泉一樣滋啦啦地四面亂濺,還甩得噼里啪啦直響,特別熱鬧。我和媽媽并排站在雪地里仰著頭,看著煙花什么也不顧地揮霍著有限的激情。這煙花之外,四面八方茫茫無際的荒野沙漠……我們是在戈壁腹心,在大地深處深深的深深的一處角落里,面對著這虛渺美好的事物……④若有眼睛從高遠的上方看到這幅情景,那么這一切將會令他感到多么寂寞?。∥尹c燃第三個煙花,我媽也把賽虎硬拖了出來。剛剛火花一閃,賽虎“嗖”地一聲就沒了,消失在遠處的夜色里。但沒過一會兒,又想回到我們這邊來,便以煙花為圓心,繞了五六米的半徑迂轉回來。這時,在火光中,才看清院墻外的黑暗中的高處不知什么時候已經站了兩三個人,正靜靜地仰頭凝視著這幕絢爛的——對阿克哈拉來說根本就是“奇跡”般的情景。我認出其中一個女人是我們的鄰居,她穿著破爛的長裙,裹著鮮艷的頭巾,筆直單薄地站在那里,我在瞬間看到她寧靜冷淡的大眼睛在煙花的照耀下是那樣年輕。遠處有一兩幢房子的燈亮了,有人正披著衣服往這里走。但這一次同樣很快就結束了。我只買了三個煙花。再也沒有了。他們又站了一會兒,等了一會兒,低聲說了幾句話,才安靜地消失在黑暗中。誰知到了第二天,從荒野散步回來,遇見的人都會由衷地贊美一聲:“昨天晚上,你們房子那里好漂亮??!”真讓人納悶,深更半夜的,怎么會有那么多人看到呢?甚至,連住在河對岸的老鄉套著馬爬犁子(馬拉雪橇)來我們這里買東西時也這么說:“昨天晚上你們那里真漂亮??!你們過年了嗎?”別說,這還真是阿克哈拉第一次有人放煙花呢!明年我再也不買這種便宜貨了,一定要買那種最高最大的,可以看好長時間的。一定要買好多好多,讓所有人好好看個夠。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我”按照媽媽的建議在大年初一早上一起荒原遠足,整個行程中,一家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和家庭的溫暖。文中對阿黃的細致描寫,使讀者感受到它雖年紀大了,但仍擁有頑強旺盛的生命力,也可以看出家人對它的關愛。“我”第一次放煙花時,與家人商量由誰來點燃,這說明“我”許久沒有放煙花了,這是生活艱辛與忙碌造成的。村里人過穆斯林節,“我”也跟著高興高興;“我”家過年放煙花,也贏得村民的喜愛。可見不同民族之間相處的和諧。下列對文中標序號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①處描寫了原野的廣袤無垠,運用疊詞“空空蕩蕩”,更顯其空曠,極具表現力;用“微微”真實地寫出了望遠的感受。②處對月亮的描寫生動自然,畫面感強,主要為了體現“我們”散步時間之久,從早上一直到月亮升起。③處用“勢均力敵”突出電視收視效果不佳,從側面表現出精神生活的單調,也為后文放煙花作了鋪墊。④處身在茫茫的荒野沙漠,面對煙花般虛渺的美好事物,作者用自己的發現引領讀者去感受這片原野的寂靜而美好。文中的“我”為什么要放煙花并決定明年買最高最大的煙花,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 分)有論者認為,“非虛構”寫作,既具“介入”“在場”的真實,又有文學的審美性。請簡析本文是如何體現“非虛構”特征的。(6 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 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 5 小題,20 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題。材料一: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于行耳。素驕奢者,欲其觀古人之恭儉節用,卑以自牧,禮為教本,敬者身基,瞿然自失,斂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觀古人之貴義輕財,少私寡欲,忌盈惡滿,赒(zhōu)窮恤匱,赧然悔恥,積而能散也。素暴悍者,欲其觀古人之小心黜己,齒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賢容眾,苶(nié)然沮喪,若不勝衣也。素怯懦者,欲其觀古人之達生委命,強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奮厲,不可恐懾也。有客難主人曰吾見強弩長戟誅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矣;文義習吏,匡時富國,以取卿相者有矣;學備古今,才兼文武,身無祿位,妻子饑寒者,不可勝數,安足貴學乎?”主人對曰:“夫命之窮達,猶金玉木石也;修以學藝,猶磨瑩雕刻也。金玉之磨瑩,自美其礦璞;木石之段塊,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勝金玉之礦璞哉?不得以有學之貧賤,比于無學之富貴也。且負甲為兵,咋筆為吏,身死名滅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黃,吟道詠德,苦辛無益者如日蝕,逸樂名利者如秋荼,豈得同年而語矣?!?br/>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二十以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節選自《顏氏家訓 勉學》)材料二:士之讀書者,豈專為祿利而已哉,求得位而行其道以利斯民也。國家所以求士者,豈徒用印綬粟帛富寵其人哉?亦欲得其道以利民也。故上之所以求下,下之所以求上,皆非顧其私,主于民而已矣。近世為士者,頗謬于古,往往以讀書為資身之貨耳。彼又惡知所謂利民者邪?顧足下之文,上以薦之于宰輔,下以貽之令長。皆閭里素所疾苦,而上不獲知者,深切著白。使其人果舉而行之,則足下雖未得位,而澤固 施于民矣。且夫身為布衣,已能孳孳念民若此,況得位邪。(節選自司馬光《與薛子立秀才書》)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有客難 A 主人曰 B 吾見強弩 C 長戟 D 誅罪 E 安民 F 以取 G 公侯者 H 有矣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自牧,自我修養。與《詩經 邶風 靜女》中“自牧歸荑”的“自牧”意思不同。咋筆,古代文人為實現遠大理想,扔掉筆,棄文就武,以此獲得機會成為官員。同年而語,將兩件事情放在同一時間來比較、評論,該成語出自賈誼《過秦論》。印綬,指印信和系印信的絲帶。在我國古代,是官員用于確認身份的官方憑證。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材料一開篇提出中心論點后,運用排比手法,分析讀書對驕奢者、鄙吝者、暴悍者、怯懦者等四類人不同的作用。材料一中,顏之推針對“學無祿位”的質疑,以金玉雕刻為喻,強調修身重于富貴,反對“有學必貴”的世俗之見。材料二中,司馬光批判了“近世為士者,以讀書為資身之貨”的現象,贊揚了薛子立寫文章反映百姓疾苦的行為。材料一認為“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強調晚年治學的局限;材料二主張未得位亦可澤民,兩者形成鮮明對比。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 分)①金玉之磨瑩,自美其礦璞;木石之段塊,自丑其雕刻。②使其人果舉而行之,則足下雖未得位,而澤固施于民矣。材料一主張“學利于行”,材料二強調“學以利民”,兩則材料對“為學目的”的論述是否矛盾?請結合文本分析。(3 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 2 小題,9 分)閱讀詩歌,完成 15~16 題。送賈校書東歸寄振上人李益北風吹雁數聲悲,況指前林是別時。秋草不堪頻送遠,白云何處更相期。山隨匹馬行看暮,路入寒城獨去遲。為向東州故人道,江淹已擬惠休詩。[注]①賈校書:即賈弇(yǎn),曾任校書郎。振上人:詩僧法振,作者詩友,當時居于“東州”。②江淹:南朝梁詩人,曾模仿惠休《怨詩行》而作《休上人怨別》?;菪荩耗铣?、齊間詩人,原為僧。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北風勁吹、大雁悲鳴,詩歌開篇便從觸覺與聽覺角度渲染出送別時的傷感氛圍。詩歌第三句與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的“可憐樓上月裴回,應照離人妝鏡臺”采用了相同的手法。詩人認為,分別之后友人就會像浮云一樣行蹤不定,二人何處再相見難以預期。頸聯描述詩人匹馬獨行返城時倍感寒冷的情景,烘托出與友人別后的孤獨冷寂。學校微視頻社團計劃將本詩拍攝成一個短視頻,將由你擬寫第八句的視頻拍攝腳本。請根據詩歌內容,展開合理想象,完成下面表格。(6 分)分鏡頭腳本時長:20 秒場景 靜夜擬詩音樂特點 ①特寫鏡頭 ②視頻解說(可從內容、情感角度解說,不超過 60 字) ③(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 1 小題,6 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開頭先提出一個雙方均認可的道理“ , ”,為下文的“正名”提供推理前提。古人在稱呼對方時,使用對方的字,而不直接說姓名,表示尊重。比如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 ”和辛棄疾《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中“ ”就是這種以字稱人的方式。小剛看到一幅險峻的群山圖,他想引用古人的詩句來形容這種山勢,如“ , ”。三、語言文字運用(20 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2 題。從各臺春晚的“非遺 +”呈現中我們可以發現,① 非遺文化正在借助科技賦能、多元融合等方式創造 新場景、刺激新消費,② 這些創新實踐讓古老的非遺文化更好地走進大眾視野。③ 在今年總臺春晚開場視覺秀《迎福》的表演,④ 傳統文化短視頻創作者李子柒攜 13 項非遺技藝登上春晚舞臺,⑤以 一席華服向世界展開了傳統手工藝的魅力。這套“戰袍”正是由黃榮華參與染制而成。a.“一本《紅樓夢》,半部色彩史”。黃榮華感慨,《紅樓夢》堪稱中國古代色彩文化的百科全書,賈寶玉的 “二色金百蝶穿花箭袖”,林黛玉的“月白繡花小毛皮襖”,薛寶釵的“蜜合色棉襖”,每一抹色彩都暗合人物性情與命運。這份獨步古今的美學造旨,與曹雪芹的成長環境 A 。曹雪芹家族曾掌江寧織造五十八載,專司皇家服飾采辦。少年曹雪芹在綾羅綢緞間嬉戲成長,目之所及皆是蘇繡蜀錦的華彩, b.耳畔縈繞的是“織金妝 花”“緙絲刺繡”的工藝密語。這份浸入血脈的審美積淀,最終化作大觀園里流動的視覺盛晏。黃榮華以“正五色”為經,人物命運為緯,織就紅樓色彩圖譜。賈寶玉的“絳蕓軒”取其朱紅正色,既昭顯國公府的貴胄氣象,又暗藏“赤子之心”的隱喻;林黛玉的“黛”色取自青綠畫眉石,與瀟湘館的碧紗窗、翠竹影構成冷色調三重奏,恰似她“質本潔來還潔去”的生命底色。60 種色彩的考證中,最棘手的當數薛寶釵的“蜜合色”。他發現,曹雪芹創造性地將皇家禁色柘黃淡化為 “蜜合”,既保留了“淡極始知花更艷”的雍容氣度,又平添幾分“藏愚守拙”的世故圓融。染缸中升騰的蒸汽里,仿佛看見蘅蕪苑那位冷美人款款而來。下列對文章幾處引號的用法和作用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文中畫波浪線 a 處引號的使用不正確,句號應放在引號內。文中畫波浪線 b 處引號的使用正確,兩組引號之間的頓號應保留。“二色金百蝶穿花箭袖”的引號表示直接引用《紅樓夢》中對人物服飾的描寫。 D.“蜜合”的引號表示突出強調,對薛寶釵色譜顏色進行強調。文中第一段畫橫線處有兩處語病,請指出序號并修改。(4 分)文中第三段有兩處錯別字,請指出并更正;并在文中 A 處填入恰當的成語,使語句通順,語意連貫。(2分)隨著漢語發展,數學符號在具體語境中得到大量運用。請結合文中的“非遺+”,談談數學符號“+”在文中的表達效果。(5 分)經過整理考據,《紅樓夢》中的色彩主要涉及紅、綠、青、黃、白、黑(灰)、棕、紫八大色系。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書中的中國傳統色彩,我市博物館將結合“金陵十二釵(正冊)”中的女性開設“紅樓色彩”專題欄目。請你為其中除林黛玉、薛寶釵之外的兩個女子匹配“主題色”,并結合該人物身份、性格、命運(三者任選其一)說明理由。(6 分)四、作文。(60 分)2025 年,遼寧省歷史類本科分數線相關話題登上各大平臺熱搜,有人評論道:在人工浪潮的沖擊下,雖然文科被認為無用的聲音越來越大,但我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了文科,感謝文科予我自由思考、徜徉世界的靈魂……對于當前普遍存在困惑,我們要如何打破這種局面?是否又要重演歷史上的“重文輕武”政策呢?寫一篇作文抒發你的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參考答案1 2 3 6 7 10 11 12 15 18A B B C B BDF B D D B4.①人工智能寫作的優勢:能夠通過對海量數據的學習,快速生成內容豐富的程式化文本。②人工智能寫作的局限:缺乏創作者本人的人生經歷、觀察及心得,難以創作需要深刻思考的創意類和需要閱歷支撐的情感類文本;原創性不足5.①利用人工智能寫作,快速生成書評、影評等程式化內容提升效率。②要進行深度修改和完善,在書評、影評中融入個人經歷、對書籍和影片的獨特見解。③避免過度依賴技術,不讓其主導創作,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進行審核與調整,防止出現“工具理性對價值理性的僭取”問題8.①“我”決定今年認認真真過個年,所以要放煙花。②煙花讓此地的夜空變得絢爛,吸引了村民的觀賞和喜愛。③這一次放煙花卻讓“我”感受到一種孤寂中的美好,也明白即使身處貧窮偏遠之地,人們對美的追求也是相通的9.①真實性:從日常生活中選材,描述自己在過年時的親身經歷,捕捉并記錄了每一個細節,給予讀者強烈的真實感受。②審美性:通過細膩入微的觀察和質樸靈動的語言,為讀者呈現了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之美13.①金玉經過打磨變得光亮,是因為原石美好;木石切成段或塊,卻因人工雕琢而顯得丑陋。“磨瑩” ,打磨變得光亮; “礦璞” ,原石; “丑” ,使……丑陋,顯得丑陋。如果當權者確實能采納并實踐它,那么您雖然未居官位,恩澤已經惠及百姓“使” ,假如、如果; “足下” ,您; “固” ,已經。14.不矛盾,兩者均強調讀書做學問應超越功利。①材料一側重學問對個人修養的價值,屬內在追求。②材料二強調學問的社會價值,屬外在實踐參考譯文:材料一:凡是讀書做學問,本是為了開闊心胸、增長見識,以指導實踐。那些平日驕橫奢侈的人,就讓他們看看古人是如何恭謹儉樸、節省費用,如何以謙卑自守,以禮讓為政教之本,以恭敬為立身之根,使他們感到震驚而若有所失,從而收斂驕橫的心態,抑制驕奢的心性。那些向來淺薄吝嗇的人,就讓他們看看古人是如何重視道義、輕視財富,減少私心、降低欲望,忌諱圓滿,如何體恤救濟窮人,讓他們感到臉紅而產生懊悔羞恥之心,從而做到既能積累財富又能散財。那些平日里暴虐兇悍的人,就讓他們看看古人是如何小心自我約束,懂得牙齒因堅硬而脫落,舌頭卻因柔軟而得以長久存在的道理,如何寬容大度、尊賢重士、容納眾人,使他們氣焰頓消,顯出謙恭退讓的樣子來。那些平日里膽小怯懦的人,就讓他們看看古人是如何無牽無掛、順應天道,如何剛毅正直,言而有信,祈求福運、不違祖道,使他們能奮發振作而無所畏懼。有客人質疑主人道:“我見過手持強弩、長戟,征討罪人安撫百姓,來獲封侯爵的人;也見過熟讀經書、治理政務,匡正時弊使國家富強,而登上卿相之位的人;而那些學貫古今、文武雙全卻無官無祿、妻兒饑寒交迫的人,不可勝數。如此看來,學問有何可貴?”主人回答:“人的命運困頓顯達,如同金玉與木石的天然差異:而治學修德,就好比打磨雕刻。金玉經過打磨變光亮,是因為原石美好;木石切成段或塊,卻因人工雕琢而顯得丑陋。怎么能說木石經雕刻便勝過金玉的原石呢?不能將有學問的貧賤者與無學問的富貴者相提并論。況且身披鎧甲的士兵、執筆為吏的官員,身死名滅者如牛毛般眾多,而卓然出眾者僅如芝草般稀少;埋頭典籍、吟誦道德之人,其勤苦如日蝕般短暫難見成效,而追逐名利者卻如秋荼般遍地滋生,二者哪里能相提并論?”人生幼年時精神專注,成年后思慮分散,因此必須及早施教,不可錯失良機。我七歲時誦讀《靈光殿賦》,至今十余年溫習一次仍不忘記。二十歲后所讀經書,若一月荒廢便會遺忘殆盡。然而人生難免遭遇困頓,即便錯過取佳學習時機,仍應堅持晚年研讀,不可自暴自棄。幼年學習如同朝陽初升的光輝,老年學習則似手持蠟燭夜行,縱使不如前者明亮,總勝過閉目不見光明之人。材料二:士人讀書,難道僅僅是為了謀求俸祿和私利嗎,他們追求的是獲得官位后踐行治國之道,以此造福百姓。國家選拔士人,難道只是用官印、俸祿和物質賞賜來使其富貴顯榮嗎?其實質是希望他們以所學之道治理國家,使民眾受益。因此,君主求賢與士人報國,其根本宗旨都非出于私利,而在于利濟蒼生。然而,近代的讀書人卻背離了古人的初衷,往往將讀書視為謀求自身地位與財富的工具。他們又怎能理解“利民”二字的真正含義呢?看您的文章,向上可推薦給宰輔大臣,向下可留給地方令長,都是民間長期隱忍未訴的疾苦,而朝廷卻無從知曉的情況,寫得深刻而顯明。如果當權者確實能采納并實踐它,那么您雖然未居官位,恩澤已經惠及百姓。況且,您身為布衣已經能如此勤勉為民,何況能身居要職呢。 16.①抒情低沉、略帶傷感。②李益提筆伏案寫詩。③江淹曾模仿惠休作詩,此時李益以江淹自比仿照振上人的詩創作,表現出對振上人詩作的贊賞與對他的思念17.(1)名實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遙想公瑾當年 英雄無覓孫仲謀處連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掛倚絕壁19. ③“表演”后加上“中”(或“里”);⑤“展開”改為“展示”(或“展現”)錯別字:“旨”改為“詣”;“晏”改為“宴”A.息息相關\密不可分①形式上,數學符號的運用使語言表達具有新意,更加直觀;②內容上,數學符號“+”可以表示“非遺文化與科技等其他領域融合”,表達簡潔,內容豐富示例 1:人物:賈元春主題色:黃色理由:賈元春為皇室貴妃,黃色多為皇室專用,符合其高貴的身份。示例 2:人物:王熙鳳主題色:紅色理由:王熙鳳潑辣能干,有“鳳辣子”之稱,符合紅色熱烈有活力的寓意參照 2025 年高考作文評分細則評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