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 山西中考語文模擬試題1.圓夢中學舉辦“ 以青春之名 共赴時代夢想 ”詩文誦讀活動,下面是小圓同學精心制作的詩 文名句練習卡,請將空缺處的古詩文原句填寫在下面橫線上。 (10 分)(1) 壯志凌云 逐夢前行 夢想,是指引我們奮勇向前的明燈。古人以豪邁的筆觸,書寫著對夢想的執著 追求與堅定信念。王安石在《登飛來峰》 中以“ , 自緣身在 最高層 ”,展現出高瞻遠矚、不懼阻礙追逐夢想的勇氣;李賀在《雁門太守行》中 寫下“報君黃金臺上意, ”,描繪出將士們為了實現報國之夢, 不惜浴血奮戰 、視死如歸的壯烈情懷 ;蘇軾在《江城子 密州出獵》 中高呼 “ ,西北望,射天狼 ”,盡顯渴望馳騁疆場、保家衛國的壯志 豪情;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即便自身處境艱難,依然心懷天下,發出 “安得廣廈千萬間, ”的呼喊,展現出詩人偉大的濟世夢想。(2) 困境堅守 光芒綻放 在逐夢的道路上,難免會遭遇困境與挫折,但只要堅守初心,逆境中也會綻放 光芒。陳子昂在《登幽州臺歌》中,雖發出“念天地之悠悠, ” 的悲嘆,卻依然堅守著心中的理想;蘇軾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借“但 愿人長久, ”,將對親人的思念化作對天下人團圓的美好祝愿; 白居易在《賣炭翁》中“ , ”,通過賣炭翁 的矛盾心理 ,刻畫出底層百姓為夢想努力生存的艱辛 ;張養浩途經潼關 , 以 “ , ,山河表里潼關路 ”勾勒出雄渾壯闊 之景,于蒼茫天地間,寄托著對百姓遠離戰火、共享太平的深沉祈愿。2.心中有夢,不懼前路艱難。請賞讀下面的書法作品,完成對詩歌的點評。(2 分)《行路難》(其一) 書法作品局部 (點評:)詩人于困厄之境振筆疾書 , 即便眼前滿是坎坷阻礙 , 依舊堅 信, 。 這句詩中噴薄著一股百折不撓的倔強:縱使千難萬險,對夢想的執著仍如 烈火般熾熱,步履堅定地邁向心中的彼岸,讀來令人血脈僨張,仿佛胸中 自有千帆競發之勢!(二)學校將以“傳統文化點亮中國夢想 ”為主題,布置校園文化展覽區。請閱讀下面的選文并 完成第 3~7 題。【甲】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 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 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 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 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 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 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 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 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 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 后遂無問津者。 【乙】北冥有魚 北冥有魚 ,其名為 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 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 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 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 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 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 池也。《齊諧》者,志怪 者也。《諧》之言曰:“鵬 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 里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 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 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 其正色邪? 其遠而無所 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 是則已矣。3.品千年雅韻,筑圓夢之基。解釋下面加點字的意思。(2 分)(1)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延:.(2)怒而飛 怒: .4.析百代華章,懷凌云之志。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 分)(1)【甲】文中“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一句展現了漁人進入桃 花源后眼前豁然開朗的美景,呈現在他面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 舍, ”,字里行間流淌 著作者對美好環境的憧憬與對理想生活的向往。(2) 【 乙】文中“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一句的意思是 “ ”,這氣勢恢宏的飛翔姿態,是沖破塵世枷鎖的生動寫照,更是對自由翱翔于浩瀚天地之夢的深刻詮釋。 5.【甲】【乙】兩文內容都涉及“夢想追求 ”,但內涵卻有所不同。請你結合文章內容,談談 不同之處。(4 分)附加主題聯讀推薦:《魚我所欲也》《桃花源記》(聯讀點:道德堅守與理想追尋)變式考法: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中追求“舍生取義 ”的高尚道德,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 描繪了理想的社會圖景,二者在精神內核上存在怎樣的相似之處?請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班超家貧,常為官傭書① 以供養。久勞苦,嘗輟② 業投筆嘆曰:“ 大丈夫無他志略③ , 猶當 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左右皆笑之。超曰:“ 小子④安 知壯士志哉! ”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史留名。(節選自《后漢書》,有刪改)【注釋】①官傭書:受官府雇傭抄寫文書。②輟:停止。③志略:志向和謀略。④小子:這里 指見識短淺、平庸的人(帶輕視意味)。6.奮發小組參考《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梳理了“竟 ”字的釋義。請你結合下面選項,選擇“竟立功封侯 ”中“竟 ”的含義( )(2 分)A.完畢,終了 B.追究 C.究竟,終究 D.竟然,居然7.結合選文內容和生活實際,談談你閱讀選文后得到的啟示。(4 分)(三)8.蘇格拉底說:“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以下幾部備選名著中,哪一個 人物讓你感受到了他(她)為理想奮斗的快樂,請你結合所選名著具體內容和蘇格拉底的名 言,談談你的理解。(6 分)備選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巖》《紅星照耀中國》《儒林外史》《海底兩萬里》溫馨提示:關注《艾青詩選》中的詩作。注意考點:把握意象,體會詩歌主旨。篇目參考:《黎明的通知》《新的年代冒著風雪來了》《年輕的母親》《礁石》《啟明星》《傘》為了我的祈愿詩人啊,你起來吧而且請你告訴他們說他們所等待的已經要來說我已踏著露水而來已借著最后一顆星的照引而來我從東方來從洶涌著波濤的海上來我將帶光明給世界 又將帶溫暖給人類借你正直人的嘴 請帶去我的消息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類黎明的通知(節選) 艾 青和遠方的沉浸在苦難里的城市和村莊請他們來歡迎我——白日的先驅,光明的使者打開所有的窗子來歡迎 打開所有的門來歡迎請鳴響汽笛來歡迎 請吹起號角來歡迎【賞析】《黎明的通知》 中人格化了的黎明, 向詩人叩開了扉門,請詩人通知所有等待的人們。“黎明 ”以人民之“祈愿 ”為 自 己之祈愿,囑托詩人告知人們,給人們以安慰。“黎明 ” 是“踏著露水而來 ”“借著最后一顆星的照引而來 ”“從洶涌著波濤的海上來 ”,“黎明 ” 風雨兼程,滿心急切,是為了給世界以光明,給人類以溫暖。“世界 ”“人類 ”,這是何 等宏大的祈愿,“黎明 ”從不為自 己,也不只為一小部分人類。在戰火紛飛的歲月里, 中 國共產黨并沒有因為解放區的和平松懈了自 己,心心念念那些還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黎明 ”之所以為“黎明 ”,是因為它象征著世界的蘇醒,而不是一小片天地的光明。這 樣一個懇切而偉大的“祈愿 ”以“光明 ”和“溫暖 ”為底色,開始渲染。“黎明 ”需要“正 直人的嘴 ”告訴人們如何歡迎自己。在這樣具體的“通知 ”中,城市和農村在“黎明 ”到 來后的生活畫卷徐徐展開——明亮、潔凈、富足、和諧,一如“黎明 ”所祈愿的那般“光 明 ”和“溫暖 ”。班級開展“青春燃夢,奮楫篤行 ”活動,請參與并完成第9~10 題。 我們為何如此熱愛青春詩人聶魯達說:“所有的青春都像一盞燈,在雨中被沖倒,濕漉漉卻在燃燒。”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與新中國同成長的青年,在百廢待興中奔赴邊疆農村。糧票布 票、縫補衣衫的日子艱苦,但精神昂揚,骨子里的韌勁留存至今。80、90 年代的青春隨時代迸發活力:游戲闖關、QQ 群聊、手抄歌詞;為國足吶喊、為汶川祈 福。磁帶與書信的浪漫,成為全球化浪潮中不變的底色。“Z 世代 ”打破界限:奧運奪金、直播助農、實驗室鉆研、音樂節狂歡、“特種兵 ”旅行…… 多元活法讓青春自主命題。我們如此熱愛青春,是因為青春里,“我們有時間,有力量,有燃燒的信念 ”,也有“生 命的深泉在涌流 ”。青春的眼神總是清澈。楊沫的《青春之歌》里,覺醒青年擺脫束縛,在追求共同理想中 結下深厚情感。舒婷筆下的愛情,如橡樹與木棉既不攀援,也不俯就,而是選擇共同分擔和 守望。《雄獅少年》里友誼不離不棄,讓少年阿娟能夠不斷追求自己內心的那一聲獅吼。青春 教會我們如何以最澄澈的姿態面對生命。無論哪個時代,對真愛的渴望、對友情的珍視、對 善良的信念,都是青春最難割舍的記憶。青春的雄心從來遠大。百年前,李大釗就在《青春》中高呼:“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 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年毛澤東多次橫渡湘江,在橘子洲頭 激揚文字,寫下“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這份遠大理想,激勵了一代代青年。 今天的“后浪 ”同樣敢想敢干,特別是登上科技前沿舞臺“掰手腕 ”的年輕面孔,讓世界也 刮目相看。青春的熱血始終沸騰。在青春的字典里,似乎沒有“不可能 ”三個字。浙江 95 后女飛行 員徐楓燦有著颯爽英姿,駕駛直-20 直升機“沖上云霄 ”;00 后泳將潘展樂以破浪之姿刷新世 界紀錄,在碧波之中一騎絕塵。青春的人兒,經過時間的淘洗,在成長和歷練中難涼熱血。青春總是太匆匆,但答好青春這道題,未必只限定在青春時代。我們該拿什么致終將逝 去的青春?懷揣一顆永遠向上的心。19 歲的王蒙寫下《青春萬歲》。他是何等之灑脫,“所有的日子 都去吧,都去吧,在生活中我快樂地向前。”70 多年后,王蒙的創作熱情依然不減,持續寫 出新作,和年輕人打成一片。若有這般青春心境,哪怕年華老去,我們也依然可以抵擋生活 的撞擊與疼痛,敢沖、敢拼、敢做夢。擁有一種不怕試錯的勇氣。“試對了是幸運,試錯了是成長 ”。有人考試多次失敗,卻在 漫長的黑夜里錘煉了自己的韌性;有人離開“北上廣 ”,卻在千里之外找到了“有風的地方 ”……這些跌跌撞撞的“彎路 ”,構成了豐滿的人生和獨家的記憶。敢于試錯、勇于糾錯,青春便將 永遠存在。保持一股永遠生猛的勁頭。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中寫道:“青年之于社會,猶新鮮活潑 細胞之在人身。”每個人的青春里,總是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 ”的生猛勁頭。在敦煌研究院, 有一座名為“青春 ”的雕像,雕像的原型是樊錦詩。60 多年前,25 歲的樊錦詩為了年少時的 夢想,遠赴不通電、缺水的荒漠戈壁,扎根莫高窟。因為這個決定,她用一生詮釋了文物工 作者的使命與擔當。她說:“不經過挫折、失敗,不經過反復地嘗試與探索,是不可能將事情 做好的,而這一過程,必然是辛苦的。”何以致青春?當我們不墜青云之志,熱愛所熱愛的,堅持所堅持的,用跨越山海的勇氣 向前奔跑,總有一場東風,會送還我們遍地鮮花。(選自 2025 年 05 月 04 日《浙江宣傳》,有刪減)【活動一 言之有據】9.請為本文中的觀點“致終將逝去的青春要擁有一種不怕試錯的勇氣 ”補充一個事實論據。 (4 分)【活動二 論證有序】10.課堂上,同學們討論了如何厘清論證思路。請你參與并完成下面表格中空缺的內容。(6 分)提出問題 ①展示現象 不同時代青春形態各異。分析本質 熱愛源于青春共有的精神特質:②回應升華 如何在生命長河中保有青春精神?③總結號召 將青春精神內化為永恒的人生態度。班級開展“紅色基因永續傳,革命精神代代揚 ”山西紅色教育主題活動。請閱讀下面材 料并完成第 11 題。【材料一:紀念抗戰勝利 弘揚民族精神】5 月 13 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公開發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 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 周年紀念活動標識。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80 周年。全國 各地舉行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緬懷先烈,銘記歷史。抗戰勝利是中華 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孕育了偉大的抗戰精神: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 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這種精神是中國 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為實現民族復興而奮斗。山西,這片黃土高原上的熱土,在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烽火歲月中,扮演了極其關鍵的 角色。習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講道:“山西也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地方,是八路軍總部所在 地,是抗日戰爭主戰場之一,建立了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平型關大捷、百 團大戰等聞名中外,太行精神、呂梁精神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材料二:烽火太行 精神永存】太行山,是華北抗戰的脊梁。八路軍總部、中共中央北方局曾長期駐扎于此。面對日寇 的瘋狂“掃蕩 ”和嚴密封鎖,太行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仇敵愾,浴血奮戰,創造 了“小米加步槍 ”戰勝強敵的奇跡。太行精神的核心內涵是:不怕犧牲、不畏艱險:無數太行兒女為民族解放獻出了寶貴生命。百折不撓、艱苦奮斗:在極端困難條件下,開展大生產運動,自力更生,克服物資匱乏。萬眾一心、敢于勝利:軍民團結如一人,依靠人民戰爭,最終贏得勝利。英勇斗爭、無私奉獻:黨員干部身先士卒,人民群眾踴躍支前,形成了強大的抗戰合力。左權將軍血灑十字嶺、八路軍總部在磚壁村的艱苦歲月、黃崖洞兵工廠的頑強堅守…… 都是太行精神的光輝見證。【材料三:呂梁兒女 氣壯山河】呂梁精神總體概括為“艱苦奮斗、顧全大局、自強不息、勇于創新 ”。其中艱苦奮斗是基 石,顧全大局是核心, 自強不息是精髓,勇于創新是靈魂。呂梁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戰爭 年代,呂梁涌現出賀昌、劉胡蘭等杰出代表,有力地支援了中國革命。呂梁山曾是紅軍東征 主戰場、晉綏邊區首府所在地,賀龍同志在此生活、戰斗了 11 年。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 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此從事革命活動。1948 年,中共中央向西柏坡轉移途 經呂梁時,毛澤東主席在興縣蔡家崖發表了《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和《對晉綏日報編 輯人員的談話》兩篇著作,明確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時期的總 路線和總政策,為中國革命的最后勝利指明了方向。呂梁精神與太行精神一脈相承,共同構成了山西人民在抗戰烽火中鑄就的寶貴精神財富, 至今仍是激勵山西人民攻堅克難、開拓奮進的強大精神動力。【材料四:傳承精神 照亮前行之路】山西在抗戰中淬煉出的革命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譜系中璀璨的篇章,是寶貴的精神財 富。它蘊含著堅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愛國情懷、頑強的斗爭意志和崇高的奉獻品格。在新 時代,我們仍需大力傳承和弘揚這種精神,將其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中, 為應對風險挑戰、實現民族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抗戰勝利80 周年,回望三晉大地,那烽火連天的歲月雖已遠去,但山西軍民在血與火的 考驗中鑄就的革命精神——那不畏強暴的血性、堅韌不拔的意志、顧全大局的胸懷、萬眾一 心的團結和艱苦奮斗的作風,早已融入太行風骨、呂梁脊梁,成為這片土地上永不磨滅的紅 色基因。在新時代的征程上,銘記這段用鮮血和生命寫就的歷史,傳承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 不僅是對先烈最好的告慰,更是激勵我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的強大動力。讓山西的革命精神,在歷史的回響中,繼續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賦 予三晉兒女建設美好家園、貢獻民族復興偉業的永恒力量。11.同學們準備用多種形式緬懷先烈,傳承革命精神。請你參與進來并完成下面的活動任務。 (1)作為宣講環節的主要負責人,請你根據材料內容,分別向大家介紹太行精神和呂梁精 神的內涵。(2 分)變式考法:作為宣傳小組的組長,請你為本次活動擬寫一條宣傳標語。(2)宣傳環節,請你作為活動標識介紹人,為大家介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 爭勝利80 周年紀念活動標識(見材料一)及設計意圖。(設計意圖至少答兩點,不少于80 字)(6 分)(3)活動接近尾聲,請你作為主持人,圍繞活動主題“紅色基因永續傳,革命精神代代揚 ” 進行總結性發言。(8 分)寫作提示:①結合四則材料;②不少于 100 字。參考答案1. (1)不畏浮云遮望眼 提攜玉龍為君死 會挽雕弓如滿月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2. (2)獨愴然而涕下 千里共嬋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2.示例:長風定能驅散迷霧,破浪之舟終會抵達理想之地3.(1)邀請(2)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4.(1)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2)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時,翅膀擊水而行,激起的波濤浪花有三千里,它乘著旋 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5.示例:兩文都體現了作者對美好的向往,但指向了截然不同的維度,一個是 “人間烏托 邦 ”,一個是 “精神逍遙游 ”。《桃花源記》中追求的是“人間煙火中的現實安穩 ”。文 中的桃花源,沒有戰亂、沒有壓迫、 自給自足、鄰里和睦、生活富足且安寧祥和,是亂世 中普通百姓對最基本、最樸實的現實幸福與秩序的渴望。《北冥有魚》追求的是“超越束 縛的絕對精神自由 ”。極度夸張的鯤鵬形象,象征了一種掙脫一切束縛、追求無限自由與 精神境界的渴望。變式考法:示例:孟子與陶淵明的理想,一個指向道德的崇高,一個指向生活的本真,但共同構成了 中國人精神世界中“超越現實困境、守護人性光輝 ’的理想主義傳統。前者以道德自律為 舟,在現實濁流中逆流而上;后者以烏托邦為夢在精神荒野中辟出桃花源。二者殊途同歸, 均為人類在困境中提供了心靈的棲息之所與超越的精神力量。6.C7.示例:胸懷大志才能有所作為。班超雖家貧,靠抄書維生,但拒絕安于現狀,并以傅介 子、張騫為榜樣,立志“立功異域,以取封侯 ”,最終“竟立功封侯 ”。我們應向班超學 習,從小就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努力奮斗,成為一名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參考譯文】班超家境貧寒,常常受官府雇傭抄寫文書來供養(家人)。長期勞累辛苦, 有一次他停下工作扔下筆感嘆道:“大丈夫即使沒有別的雄才大略,也應當效仿傅介子、 張騫(那樣)在異域他鄉建立功勛,來獲取封侯(的爵位),怎么能長久地埋頭在筆墨紙 硯之間呢? ”周圍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你們這些)見識短淺的人怎能懂得壯士的 志向啊! ”后來班超出使西域,最終建立了功勛被封為侯爵,名字永留史冊。8.示例:我選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 ·柯察金。他完美詮釋了蘇格拉底“為理 想奮斗是最快樂的事 ”的名言。保爾為人類的解放而奮斗的理想,賦予他超越苦難的深層 快樂。筑路時,在嚴寒饑餓中,他因推動革命事業向前進而充滿成功的喜悅;癱瘓失明后, 他克服絕望轉向寫作,最終完成《暴風雨所誕生的》的創作,那是在絕境中依然實現生命 價值的無上欣慰與自豪。對他而言,奮斗過程雖苦,但為崇高理想傾盡所有帶來的價值感 與滿足感,正是超越苦難的深層快樂源泉。9. 示例:為點亮人類黑夜,托馬斯 · 愛迪生歷經 1600 多次燈絲實驗的挫敗。面對如潮的質 疑,他以非凡的勇氣宣告:“我未曾失敗,只是發現了一萬條不發光的路途。”正是這份百折 不撓、無畏試錯的執著,最終照亮了實用燈絲的曙光,也以青春的勇毅,點燃了改變世界的 永恒光芒。10.①我們為何如此熱愛青春 ②示例:眼神清澈、雄心遠大、沸騰熱血 ③示例:保持向上的心、試錯的勇氣、生猛的勁頭11.(1)太行精神的內涵是:不怕犧牲、不畏艱險;百折不撓、艱苦奮斗;萬眾一心、敢于 勝利;英勇斗爭、無私奉獻。呂梁精神的內涵是:艱苦奮斗、顧全大局、 自強不息、勇于創 新。變式考法:示例:發揚抗戰精神,實現民族復興!(2)示例:標識由長城、橄欖枝、光輝、數字“80 ”、時間“ 1945-2025 ”構成。長城象征 全民族眾志成城奮勇抗戰,寓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抗戰勝利的決定因素。 橄欖枝象征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抗戰,用勝利贏得和平,寓意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團結 起來,珍愛和平、維護和平。光輝圍合而成的勝利之門,象征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 西斯戰爭的勝利是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的偉大勝利,寓意在中國共 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前景無比光明。(3)示例:同學們,抗戰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孕育的抗戰精神是 我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我們山西,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太行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下,同仇敵愾,浴血奮戰,創造了“小米加步槍 ”戰勝強敵的奇跡。呂梁涌現出賀昌、劉胡 蘭等杰出代表,有力地支援了中國革命。新時代,我們仍需大力傳承和弘揚這種在抗戰中淬 煉出的革命精神,將其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中,為應對風險挑戰、實現民 族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