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語文詩歌專練----林則徐詩歌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完成小題。出嘉峪關感賦四首(其一)①林則徐嚴關②百尺界天西,萬里征人駐馬蹄。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誰道崤函千古險?回看只見一丸泥。【注】①鴉片戰爭爆發后,林則徐被革職,“謫戍伊犁”。經長途跋涉,到達嘉峪關感慨萬端,寫下此詩。②嚴關:即嘉峪關,是明清以來西北交通要道。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寫嘉峪關高達百尺,巍峨聳立,隔斷了天之東西,地理位置非常險要。B.頷聯寫高飛的樓閣,似與蔥蘢直立的秦樹連結,城墻綿亙,似乎壓低了隴上層云。C.第六句描寫的景色與“瀚海闌干百丈冰”相似,意在凸顯大漠蒼茫,條件艱苦。D.尾聯用“崤函之固”來作比,以崤函如同一顆小泥丸來襯托嘉峪關雄偉、險奇。2.林昌彝在《射鷹樓詩話》中說林則徐“遣戍伊犁,出嘉峪關詩,風格高壯,讀之令人唾壺擊碎”。請結合全詩分析其“高壯”體現在哪里。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完成下面小題。伊江除夕書懷①(其三)林則徐流光代謝歲應除,天亦無心判菀枯②。裂碎肝腸憐爆竹,借棲門戶笑桃符。新幡彩勝如爭奮,晚節冰柯也不孤。正是中原薪膽日,誰能高枕醉屠蘇!【注】①鴉片戰爭爆發后,林則徐迭遭打擊。1841年6月28日,清政府以“廢弛營務”的罪名,將林則徐遣戍新疆伊犁。林則徐冒著嚴寒,經過四個月的長途跋涉到達伊犁。當年,第一次在伊犁過除夕時,回想三年來的遭遇,心情久久難平,作《伊江除夕書懷》七律四首。伊江,指伊犁河。②菀(yù)枯,指榮枯,亦喻指榮辱、優劣等。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句說時光流逝,節序更替,在不知不覺中又到了一年的歲末除夕。B.次句寫上“天”無心辨識人間的榮辱與優劣,實則暗含對朝廷優劣不分的怨恨。C.“新幡彩勝”渲染了除夕的熱鬧場景,又以“晚節冰柯”白喻,表現了堅貞的節操。D.全詩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融為一體,歲時之壯景與詩人的豪情輝映成趣。4.請簡要分析詩歌頷聯和尾聯的思想感情。5.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完成后面的題目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①(其二)林則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于戍卒宜。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②。【注】①此詩為林則徐虎門銷煙后,被清政府流放充軍新疆,在西安與妻子離別時所作。②斷送老頭皮:意思為斷送了老頭的性命。尾聯典故來源:宋真宗時,訪天下隱者,杞人楊樸奉召廷對,自言臨行時其妻送詩一首云:“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真宗不禁大笑,放他還山。蘇軾在湖州因作詩被下詔獄,妻子送他出門,皆哭。蘇軾回頭對妻子說起這個典故,妻子不覺失笑,蘇軾于是離開。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哪些感情?請結合具體詩句分析。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完成下列小題。塞外雜詠林則徐天山萬笏聳瓊瑤,導我西行伴寂寥。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共難消。注:作者任兩廣總督時,從查禁鴉片煙入手,堅決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后遭誣陷被罷官,充軍到新疆伊犁。這首詩就是作者進入新疆時寫的。6.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首句中,作者將天山比作大臣上朝用的笏板,將山上的積雪比作美玉,用比喻手法寫出了天山的雄偉壯觀。B.第二句寫高聳壯美的天山如朋友般導“我”西行,與“我”這被充軍發配的人為伴,這句是為了突出天山有情有義。C.第三句作者給天山以人的性格,賦予人的思想感情,將天山擬人化,使詩人與天山的形象屹立于讀者面前。D.“晴雪”,是晴天的積雪,格外潔白,語意雙關,既指山上的積雪,也指頭上的白發,含蓄有味,耐人咀嚼。7.本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小題。出嘉峪關感賦①(其二)林則徐東西尉侯②往來通,博望③星槎笑鑿空。塞下傳笳歌敕勒,樓頭倚劍接崆峒④。長城飲馬寒宵月,古戍盤雕大漠風。除是盧龍山海⑤險,東南誰比此關雄。【注】①林則徐1840年9月被革職問罪,充軍伊犁,1842年10月抵達嘉峪關。②尉侯,泛指文武官員,此處引申為東西往來的各國使臣。③博望,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絲綢古路,受封博望侯。司馬遷贊其“鑿空”,意謂“開通大道”。④崆峒,山名,在甘肅平涼,嘉峪關東南,為絲綢古道西進北上的第一座關隘。⑤盧龍,古地名,在今秦皇島市,憑山負海,地勢極為險要;山海,即山海關,號稱“天下第一關”。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點明嘉峪關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歌頌了張騫的歷史功績,表達了對張騫的景仰之情。B.頷聯描寫塞上胡笳悠悠風平浪靜,詩人倚劍站在嘉峪關城樓,望向東南方向的崆峒山,感慨萬千。C.尾聯將盧龍要塞、山海關與嘉峪關相比,突出了嘉峪關的重要戰略地位,暗含了詩人對東南海防的關切。D.作為客中贈別的送別詩,詩人西出嘉峪雄關,追古思今,浮想聯翩,悲怨陡生,藝術感染力強。9.頸聯歷來為人所稱道,請賞析其精妙之處。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完成小題。次韻答陳子茂德培①林則徐送我涼州浹日程,自驅薄笨短轅輕。高談痛飲同西笑,切憤沉吟似《北征》②。小丑跳梁誰殄滅,中原攬轡望澄清③。關山萬里殘宵夢,猶聽江東戰鼓聲。【注】①本詩作于1842年詩人因堅決抗英被貶伊犁途中。陳德培,字子茂,是詩人的朋友,時任甘肅主簿。②《北征》:東漢文學家班彪所作的《北征賦》。此賦先寫作者北征的原因,再寫北征途中的所見所感,最后感嘆自己生不逢時。③攬轡望澄清:出自《后漢書·范滂傳》中的“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10.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首聯敘述兩人情誼,看似平淡無奇,實則暗含了對友人的感激。B.頷聯化用班彪吟誦《北征賦》的典故,表達了詩人憤世憂國的痛切心情。C.頸聯直抒胸臆,表現了詩人對于清政府投降派等小丑都沒有滅亡的無奈。D.全詩悲憤激昂,詩人的感情發自肺腑,如江河奔瀉,極富藝術感染力。11.詩的尾聯有什么含意?從中可以看出詩人怎樣的品格和情懷?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完成下面小題。程玉樵方伯德潤餞予于蘭州藩廨之若己有園,次韻奉謝①林則徐我無長策靖蠻氛,愧說樓船練水軍。聞道狼貪今漸戢②,須防蠶食念猶紛。白頭合對天山雪,赤手誰摩嶺海③云?多謝新詩贈珠玉,難禁傷別杜司勛。[注] ①林則徐被貶新疆,途經蘭州,甘肅布政使程玉樵(字德潤)在衙署(藩廨)后園——若己有園設宴款待并作詩相贈,林作詩奉和。方伯,指一方諸侯。②戢(jí),收斂。③嶺海,指兩廣。12.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回顧往事,詩人為未能掃除侵略者的囂張氣焰而遺憾,“愧說”表現其謙遜。B.頷聯警醒人們對侵略者的野心要保持高度的警惕,表現了政治家的清醒與理性。C.尾聯表達了詩人誠摯謝意,贊美了主人的才情,也流露出了離別時的感傷之情。D.全詩用詞考究,比喻生動形象,用典深入淺出,豐富詩歌內容,盡顯詩人才氣。13.詩歌的頸聯情感豐富,請簡要分析。答案1.C 2.①詩歌意境闊大雄渾。雄關接天,飛閣與秦地樹木相連,城墻壓低隴地云煙,天山聳拔,戈壁蒼茫。(或寫:景色雄奇壯觀。嘉峪關高與天接,閣樓凌空欲飛遙接秦樹,長城城垣壓低云煙.天山陡峭聳立,戈壁遼闊無邊,一派形勝雄奇之景。)②情感格調高昂慷慨。詩人雖是萬里謫戍伊犁,但本詩情感卻毫無低沉悲觀之意,而是洋溢著對雄關崢嶸壯觀景色的贊美,和對國運的憂思。(未答出“情感格調”等詞,能準確答出兩種情感亦可給分。)③用語雄健豪放。“百尺”“萬里”寫空間之高廣,“千古”寫時間之弘遠;“斜壓隴云低”“一丸泥”使用夸張:雄健豪放的用語及夸張手法使詩歌呈現出高壯的風格。【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表達技巧等能力。C.“意在凸顯大漠蒼茫,條件艱苦”錯誤,第六句“翰海蒼茫入望迷”是以大漠蒼茫襯托嘉峪關的雄奇壯美,不是寫條件艱苦。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鑒賞詩歌藝術特色的能力。“高壯”即氣象高遠、景象壯觀、胸襟闊大、情感激昂等。從詩歌意境來看,“嚴關百尺界天西”,極寫雄關高大,仿佛上連西天,不但界定地理的疆界,還界定了西天的疆域;“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云低”,夸張手法,寫出嘉峪關遠連秦地樹木,高大的城墻甚至壓低了隴地的云層,從上下左右的空間范圍寫出雄關的高大壯闊。“天山巉削摩肩立,翰海蒼茫入望迷”,寫出出關所見的壯闊景象,天山陡峭高立,戈壁蒼茫遼闊,整體意境呈現出雄奇壯闊之態。從詩人的情感格調來看,雖然是“被革職,‘謫戍伊犁’”,但詩歌中卻無一絲被貶謫的怨懟悲哀之情,反而充滿了面對雄奇邊關之景的贊嘆之情,前三聯的雄奇壯闊之景,展現出詩人闊大的胸懷與高昂的激情,尾聯“誰道崤函千古險?回看只見一丸泥”,又流露出詩人對于此地險要,擔憂國運的憂思。從語言特點來看,詩人用詞與修辭特意用了能展現廣闊雄奇特征的詞語,如“百尺”“萬里”,寫出空間的高大與廣闊;“千古”突出時間的久遠。在修辭上,多用夸張,如“斜壓隴云低”,說城墻高大到壓低了天上的云層,又把函谷關比作“一丸泥”,通過縮小夸張,來極寫嘉峪關的雄壯,雄健豪放的用語及夸張手法使詩歌呈現出高壯的風格。3.D 4.①頷聯,“裂碎肝腸”寫詩人的被貶的痛苦心境,“借柄門戶”是說自己客居他鄉、無家可歸,“憐”和“笑”是詩人白嘲。表現了詩人心懷救國之志卻不被理解,慘遭貶謫,無家可歸的悲憤難言的痛苦。②尾聯,表現了詩人強烈的憂國情懷,奉勸國人眼下正是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不要忘記戰敗的恥辱,要臥薪嘗膽,志圖恢復,絕不能因新春佳節而豪飲作樂,高枕無憂。【解析】3.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和藝術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題,要學生在看標題、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關鍵字的基礎上準確把握詩詞內容、情感、手法和語言特色,然后逐個選項瀏覽,比對原文,看是否有事實陳述混亂、技巧斷定不當、感情概括不準等錯誤。D項,“歲時之壯景與詩人的豪情輝映成趣”錯誤,依據最后一聯“正是中原薪膽日,誰能高枕醉屠蘇”,此時正逢戰爭,正是中原民眾臥薪嘗膽、發憤圖強的日子,誰還能高枕無憂,安心地喝著醇美的屠蘇酒沉醉啊。體現的是作者奉勸國人振作抗敵的憂國憂民之情。故“詩人的豪情”理解錯誤。故選D。4.本題考查鑒賞詩句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類賞析題,要看清要求鑒賞的是哪些詩句,細心捕捉詩詞字里行間的情感信息,找出能傳達作者情感的人象、物象、景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具體答題格式是“通過什么+抒發(寄寓)什么感情”。“頷聯”即第二聯,“裂碎肝腸憐爆竹,借棲門戶笑桃符”,作者除夕之夜,身在被貶的邊關,看到爆竹裂碎,想到自己被貶的處境而“裂碎肝腸”,心境痛苦;而以桃符“借棲門戶”掛在門上,想到自己被貶異地而客居他鄉的處境。故“憐”“笑”二字,表現了自己被貶異地、客居他鄉的可憐可笑,是自憐,也是自嘲。尾聯“正是中原薪膽日,誰能高枕醉屠蘇”的鑒賞,則要把握好“薪膽日”和“誰能高枕醉屠蘇”的感嘆,想到勾踐臥薪嘗膽的典故,借此呼喚民眾莫要沉醉于佳節美酒,而是希望民眾要發憤圖強,克敵制勝。【點睛】分析詩歌情感的題,首先要找到探究詩歌情感的突破口,主要是標題、作者、注釋、典故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關鍵詞語。常見的詩歌情感有憂國憂民之感慨、國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涼、征夫思婦之幽怨、懷才不遇之寂寞、報國無門之激憤、建功立業之豪邁、自由悠閑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熱愛、親情友情之真摯、歸耕隱居之怡樂、黑暗官場之苦悶、離別思念之愁緒、貶官謫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慨、物是人非之悲痛。答題要依據語境,切不可生搬硬套。5.①報國無門的失意與憤激。林則徐抗英有功卻被貶伊犁,空有報國之志卻得不到重用,詩中不乏失意與憤激之情。②直面際遇的豁達與樂觀。抗英有功,卻被貶伊犁,但不因此而消沉,反而寬慰妻子,并隨時準備為了國家的利益犧牲自己。③剛正不阿的品德和忠誠愛國的情懷“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一句,只要有利于國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為害怕災禍而逃避呢。【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詩歌情感的能力。詩歌注釋交代了創作的背景,此時詩人想要報國卻遭貶謫,處于失意之中,結合首聯來看,詩人說“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意思是“我以微薄的力量為國擔當重任,早已感到疲憊。如果繼續下去,再而衰,三而竭,無論自己衰弱的體質還是平庸的才干必定無法支持”,這里是正話反說、反言見意,詩人想要報國卻無門路,流露出失意和憤懣之情。頷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意思是“只要有利于國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為害怕災禍而逃避呢”,表現了林則徐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誠無私的愛國情操。頸聯“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于戍卒宜”,從字面上看似乎心平氣和、逆來順受,其實心底卻埋藏著巨痛。“謫居”,意為罷官回鄉或流放邊遠地區,“剛”,即“剛好”“正好”,詩人說“到邊疆做一個多干體力活、少動腦子的戍卒,對我正好是養拙之道”,再結合尾聯“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來看,一個“戲”字展現出直面際遇的豁達與樂觀。6.B 7.①作者前兩句描繪了天山雄偉壯麗的景象,寫自己被貶謫到伊犁,旅途中只有天山相伴,表現了寂寞孤獨之感。②后兩句寫“笑”寫“難消”,表面上寫開朗曠達,實際上流露出身處逆境的無奈,表達了年事已高、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傷感之情。【解析】6.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認真研讀詩歌內容,然后仔細辨識選項中是否有對詩歌的解讀的錯誤。詩歌鑒賞的選擇題對整個詩歌的綜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詩句的含義、詩句的手法還考核詩歌的情感,注意結合詩歌的內容進行分析。B項,“突出天山有情有義”錯,詩句突出的是“詩人的孤獨寂寞”。詩中所謂的“寂寥”,不僅是林則徐在充軍途中的寂寞,更是他在政治立場上的孤獨。清朝后期,朝廷腐敗無能,外國侵略者先是以鴉片毒害中國,待中國“幾無可以御敵之兵,無可以充餉之銀”時,繼而又以槍炮掠奪土地。人民水深火熱,國家危在旦夕。在此緊要關頭,林則徐極力主張抗外,并以“虎門銷煙”事件震驚中外。而以皇帝為首的“求和派”卻甘受屈辱,茍且偏安,并無理地排斥和打擊“主戰派”。林則徐空有殺敵報國的拳拳忠心,卻得不到朝廷理會,其中的“寂寥”,可謂刻骨銘心。故選B。7.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歌的標題、注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字詞語進行分析。詩人在前兩句主要描寫了天山山峰連綿不斷、積雪如玉的雄偉景象,然后又以“伴寂寥”表現了內心的孤獨寂寞,這是運用了以樂景襯哀的表現手法。后兩句以“滿頭晴雪”“笑”表現出了年事已高,被貶官的無奈之情。要答出“笑”是一種無奈的笑。【點睛】對于詩歌情感題,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體現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內容。一般答題的時候,盡量兩者都涉及。對于情感的把握,可以從題材入手,同一類題材往往都表達這類似的情感;可以從抒情議論的句子入手,這些句子是直接表達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從作者和創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論世;可以從題目入手,題目往往交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創作的緣由和主要表現的思想感情;可以從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襯托或烘托詩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從用典入手,典故是將歷史和現實對照,含蓄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態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題的時候,應先借助題干明確考查的是哪個方面的內容,有無暗示。8.D 9.①詩人選取長城古堡、大漠寒月、雕鷹飛翔、風吼馬嘶等典型意象,營造了邊塞雄奇壯麗的意境。②清冷的“明月”與盤旋的“雄鷹”,在陰柔與陽剛的對比中強化了悲涼和蒼勁之感,暗含著詩人對遭貶的濃重感傷。③所繪景物靜中有動,情景交融,真切自然,表達了作者強烈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感。【解析】8.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D. “本詩為客中贈別的送別詩”錯誤,由題目《出嘉峪關感賦》和詩歌注釋等可知,本詩為登臨懷古的杰作。“悲怨陡生”的情感判斷也不準確,“長城飲馬”“古戍盤雕”的意象體現的是詩人的豪情;“東南誰比此關雄”更是抒發了詩人保衛家國的信心。這首詩的情感是昂揚高亢的,抒發的是真摯熾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故選D。9.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句的能力。“長城飲馬寒宵月,古戍盤雕大漠風”意思是,冷風凄凄,寒月高懸,長城腳下,戰馬吸著清冷的河水,不時發出悲鳴;古堡矗立,而空中的雕鷹正在大漠上空向下俯視,冷冷的天宇下,只有夜風靜靜地吹過大漠。長城古堡、大漠寒月、雕鷹飛翔、風吼馬嘶,這是怎樣的一幅雄奇壯麗而又蒼涼悲壯的邊塞奇景啊!這些奇異的邊塞景物之中,清冷的明月最能勾起人的一腔思鄉愁緒,何況又是被貶之中;而盤旋的雄鷹則又賦予人一腔激情,渴望如這雄鷹一般搏擊長空,有所作為。這些最能體現邊塞蒼涼,最能烘托嘉峪關雄偉氣象的意象,很好地表現了詩人遭貶時內心的孤寂、悲涼而不不甘、不屈的復雜情緒,收到了所謂“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的效果。這悲涼、這蒼勁,都在這陰柔與陽剛的對比中得以強化。明月清冷,長城蜿蜒,古堡矗立,這些都是靜態景色;飲馬,盤雕,大漠風,則是動態景色。所繪景物靜中有動,情景交融,真切自然。“長城飲馬”一定會讓詩人想要馳騁疆場,保家衛國;“古戍盤雕”更是會激發詩人建功立業、不負此生的豪情。這些景物組合的雄奇畫面表達了作者強烈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感。10.C 11.含意:我被貶謫到萬里之外的西北邊關,可是夢里依然聽到來自東南沿海抗英前線的戰鼓聲。品格和情懷:這兩句詩鮮明地表現了詩人在遭遇不公正待遇并遠離戰場之時,依然心憂天下,渴望重返戰場殺敵報國的崇高品格和愛國情懷。【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鑒賞詩歌的語言、表達技巧的能力。C.“表現了詩人對于清政府投降派等小丑都沒有滅亡的無奈”表述錯誤。頸聯是說現在已大敵當前,無人去殲滅,希望有志之士去肅清戰亂。結合注釋可知,這兩句引用范滂登車攬轡懷有澄清天下之志的典故,點明詩人要像范滂一樣有胸懷天下的大志。由此可見,“小丑”應該指入侵的外國敵寇,不是“清政府投降派”。故選C。11.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題,結合全詩大意,尾聯的情感不應該局限于字面,而應結合題干、詩人、注釋以及全詩,力求全面、深刻地揭示情感主旨。尾聯寫了詩人被貶謫到萬里之外的西北邊關,可是在夢里,他依然聽到來自東南沿海抗英前線的戰鼓聲。這僅僅是從表層解讀詩意,從深層解讀情感,需要發揮想象,找到與詩人的情感共鳴。比如,從詩人在遭遇不公正待遇、遠離戰場之時,依然心憂天下,渴望重返戰場殺敵報國這一事實中,可以看出詩人崇高的品格和深沉的愛國情懷。12.D 13.①詩人遠戍新疆,以滿頭白發對天山積雪,表現其被貶的無奈,而無重罪遠戍的抱怨;②“赤手誰摩嶺海云”,流露出詩人對兩廣局勢的擔憂,表達其憂國憂民的情懷。【解析】12.本題考查鑒賞古詩詞的綜合能力。應對此類試題,讀懂詩歌是關鍵,同時要掌握常見的考查角度(內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結構的把握),將選項回歸詩歌進行分析比較,特別要注意的是,詩歌每一聯的內容和情感都要結合全詩,不可孤立理解。D項,“用典深入淺出”錯,用典使詩歌意蘊豐富、簡潔含蓄、莊重典雅,使表達更加生動形象,詩句更凝練,言近而旨遠,含蓄而婉轉,從而提高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而無深入淺出的作用。故選D。13.本題考查鑒賞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題要聯系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其次根據詩歌的類型,分析詩人所表達的感情;還要結合全詩內容,分析詩歌主旨,進行恰當的鑒賞。“白頭合對天山雪”,年衰發白的詩人,遙對自己發配之地新疆天山的皚皚白雪,不禁思緒萬千。“合”字含蓄而深沉的表現了詩人無罪遠戍的抱怨和被貶的無奈。“赤手誰摩嶺海云?”以反問句表達了詩人對兩廣波詭云譎、暗流涌動、危機四伏的時局的深切擔憂與關切,與無人關注嶺海局勢的現狀形成鮮明的對比,隱含著作者對投降派的不滿。頸聯詩人雖感慨自身的際遇,但其傷時憂民憂國的情懷更加躍然紙上。頸聯情感豐富而措詞委婉。【點睛】分析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調。詩歌的標題、作者、注釋等,常常為我們理解詩詞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內涵。意象是情感的載體,意象所體現出來的色調是情感的反映。優美閑適、色彩明麗的意象往往表達的是喜悅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達的是憂傷之情。然后,品詞句,悟感情。作者在詩詞中常常會有情感的流露,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體現在只言片語上,要善于把握這樣的詞句,借此領悟情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