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周 中職同步作業周周練周周練晨讀在線1.成語識記【安然無恙】 恙:病。原指人平安沒有疾病。現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損害。出自《戰國策·齊策》:“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拔苗助長】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跋山涉水】 跋山:翻過山嶺;涉水:用腳趟著水渡過大河。翻山越嶺,趟水過河。形容走遠路的艱苦。出自《詩經·鄘風·載馳》:“大夫跋涉,我心則憂。”《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百看不厭】 看了多遍,不感厭倦。出自宋·蘇軾《送安敦秀才失解西歸》詩:“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班門弄斧】 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于班、郢之門,斯強顏耳。”宋·歐陽修《與梅圣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搬弄是非】 搬弄:挑拔。把別人的話傳來傳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亂加議論,引起糾紛。出自《莊子·盜跖》:“搖唇鼓舌,擅生是非。”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許多事非。”【變本加厲】 變得比原來更加嚴重。出自南朝·梁·蕭統《文選·序》:“蓋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宜然。”【變幻莫測】 變幻:變化不可測度。變化很多,不能預料。出自唐·韓愈《殿中少監馬君墓志》:“當是時,見王于北亭,猶高山深林巨谷龍虎,變化不測,杰魁人也。”【別具匠心】 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藝術方面具有與眾不同的巧妙構思。出自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獨妙。”【不恥下問】 樂于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出自《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2.素材誦讀蘇軾在雨中高歌“一蓑煙雨任平生”,顯示了他的超脫達觀;陸游在雨夜詠嘆“尚思為國戍臺”,表現了他濃濃的家國情懷;張志和在雨慢吟“斜風細雨不須歸”,道出了他的悠閑自得……在行走中我們難免會遇到風雨,也應該學會在風雨中歌唱。3.名句默寫(1)在《沁園春·長沙》中,面對大千世界,詞人發出慨嘆,表現詞人雄心壯志的詞句是: , , ?(2)“ 。 ”兩句在《沁園春·長沙》中起過渡作用,描寫詞人舊地重游,引發了對往昔生活的回憶。(3)在《沁園春·長沙》中表現同學少年評論國家大事,寫出激濁揚清的文章,蔑視反動者的詞句是: , , 。(4)《沁園春·長沙》中“ , ”用夸張手法寫出了劈波斬浪的氣魄。(5)《沁園春·長沙》中用動物來表現生機勃勃的秋景的兩句是: , 。鞏固提升一、語言積累與運用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A.浸染(jìn) 遜色(xùn) 炫耀(xuàn) 義憤填膺(yīng)B.青苔(tái) 儼然(yǎn) 悚然(sǒng) 肆意雕琢(zhuó)C.反饋(guì) 國粹(suì) 海棠(táng) 耿耿于懷(gěng)D.廣袤(mào) 轄制(xiá) 發酵(jiào) 疾風驟雨(zhòu)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青睞 桑梓 喧賓奪主 B.松馳 落拓 額首稱慶C.瞭望 震憾 再接再勵 D.弦律 推敲 美侖美奐3.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過了大中橋,便到了燈月交輝,________的秦淮河;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大中橋外,郁叢叢的,陰森森的,又似乎藏著無邊的黑暗:令人幾乎不信那是繁華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_______著的燈光,_______著的畫舫,_______著的笛韻,夾著那吱吱的胡琴聲,終于使我們認識綠如茵陳酒的秦淮水了。A、歌舞升平 輝映 交織 飄揚 B、笙歌徹夜 眩暈 縱橫 悠揚C、燈紅酒綠 蕩漾 游蕩 飄蕩 D、樂聲裊裊 彌漫 零亂 飛揚4.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作家大都重視寫作前的情感培養:有的借欣賞音樂進入情境;有的面對墻壁久久沉思;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來興奮自己。B.面對人生絕境,雙腿殘疾的史鐵生不屈不撓,“微笑著,去唱生活的歌謠,”創作了《我與地壇》等一系列發人深省的文學作品。C.多數英國人對特拉斯并不滿意,萎縮的經濟規模、混亂的施政局面,以及急躁冒進、缺乏群眾基礎的金融改革,都無法讓人再相信她。D.習近平指出,中拉合作本質上是南南合作,以相互尊重為前提,以互利共贏為原則,以開放包容為特質,以共同發展為目標,順應世界大勢和歷史潮流,符合地區國家共同利益。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相關部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以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保障農民基本文化權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確保鄉村文藝積極、健康、向上發展。B.修改后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完善了商業秘密的定義、商業秘密的情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主體范圍,強化了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法律責任。C.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既體現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觀,又體現了人類普遍性價值觀,表達了全人類的共同心聲,為人類其他文明體所認可和接受。D.黨員干部在私下時、細微處做到慎獨慎微,始終心存敬畏。增強政治定力、道德定力、紀律定力,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體現了自律境界的高低。6. 填人下面文段中橫線上的句子,排列最恰當的一項是( )在稻田間的阡陌穿行,清風徐來,水波澹蕩,一縷縷甜絲絲的清香在微風吹拂下掠過鼻翼。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這些氣息的混合。①草木的芬芳 ②正在生長的莊稼的芬芳③田園歲月的純凈與醇厚 ④并夾帶著泥土的芬芳A.③①②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③②①④7. 李白的詩代表唐詩的最高成就,其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高,能給人以深刻的啟示,有些詩句至今膾炙人口。請你為“李白詩歌朗誦會”的主持人寫一段結束語,來結束這次朗誦會。要求:不少于60個字。二、閱讀理解①科學精神是伴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誕生,在繼承人類早期歷史發展的思想遺產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科學理念和科學傳統的積淀,體現著科學的哲學和文化意蘊。②科學精神首先是一種理性信念。理性信念所具備的理性的旨趣,不僅是一種崇高唯美的個人精神享受,而且是凸顯人的力量的動力源泉,如培根所說的“知識就是力量”。理性信念表現為對理智的崇尚。崇尚理智,就是強調任何東西都應該審慎地加以思考,同時鼓勵人們大膽假設、認真求證;就是要通過智力的迂回冒險找到比直觀所見更多更本質的東西,以便更深入地把握變動不居的現象。③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們輕易地認識自然規律,真正能夠促使人們獲得可靠的自然知識的,是近現代科學的實驗方法和數學方法,即實證方法。正是有了科學的實驗方法,人們才有可能辨別關于世界本原的眾多猜測究竟哪個更符合事實真相,而數學則為人們提供了這些知識更為精確的形式。1638年,伽利略的《兩種新科學的對話》出版,伽利略用數學的定量方法從經驗現象中導出物理規律。這種追求實證化和數學精確化的研究方法成為近代以來科學的基本特征。④批判態度是科學精神的重要內涵。首先,批判態度反對將一切理論和假說神圣化。任何科學理論和科學假說都要經受反復檢驗,通過批判舊的理論使其得到修正甚至完全用新的理論取而代之。其次,批判態度是理論創新的動力。科學理論經受批判使自己的邏輯更嚴密,實驗數據更精確,進而不斷打破成見、推陳出新。再次,批判態度是科學真理客觀性的保障。任何人、任何利益群體想違背客觀性原則搞偽科學,都要受到嚴厲批判。但是,批判不是完全否定。日心說替代地心說,直到牛頓力學提出后才算基本完成。有時新和舊也是相對的,舊的理論也可以為新的理論所包容,如經典物理學就可以視為現代物理學的近似。當科學所秉持的批判態度延伸到科學外部之時,這意味著科學同樣要坦然接受來自科學之外不同領域、不同方面的質疑和批判,由此帶來認識的多元性。這對于破除科學的神話、減少科學的獨斷性非常有益。⑤批判和反駁之所以成為重要的科學理念和常態,關鍵在于對科學可錯性的認定。波普爾強調:科學是一門可錯的學問,科學發展的歷史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科學發展遵循試錯模式。所謂試錯模式,其基本路徑是通過實驗,正視錯誤、發現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方案,再通過新的實驗,不斷向前推進。哥白尼、伽利略對托勒密體系和亞里士多德力學的質疑,建立起了新的天體力學;拉瓦錫在對傳統燃素說進行批評的基礎上,創立了氧化說;達爾文對上帝創世說進行批判,創立了進化論;愛因斯坦對牛頓力學體系進行理性的反思與批判,建立起了相對論學說;等等。科學所追求的正是不斷試錯而向真理逐漸逼近的過程。(摘編自劉大椿《論科學精神》)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科學精神體現著科學的哲學和文化意蘊,其發展與近代自然科學的誕生密切相關。B.崇尚理智,就是既要對任何東西都加以審慎地思考,也要大膽假設,認真求證。C.實證方法能夠幫助人們獲得可靠的自然知識,也可提供這些知識更精確的形式。D.批判態度保障了科學真理客觀性,能使任何人都無法違背客觀性原則搞偽科學。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總—分”的結構,闡述了科學精神極其豐富的內涵,體現了辯證的科學態度。B.第④段從科學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論證了批判態度是科學精神的重要內涵。C.文章從理性信念、實驗方法、批判態度、試錯模式四個方面對科學精神展開了論述。D.第⑤段引用哥白尼、拉瓦錫等例是為了證明科學上的進步與發展都是通過試錯模式獲得的。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知識就是力量”這句名言體現了科學精神中理性信念所具備的理性的旨趣。B.理性信念使人們輕易地認識自然規律,而實證方法使人們獲得可靠的自然知識。C.現代物理學正是在對經典物理學的批判和否定的基礎上得到了充分的發展。D.對科學可錯性的認定,意味著錯誤不可避免,正是錯誤在推動科學的發展。明理精進【讀故事】卑微的偉人 一位父親帶著兒子去參觀梵高故居,在看過那張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兒子問父親:“梵高不是一位百萬富翁嗎 ”父親回答:“梵高是位連妻子都沒娶上的窮人。” 又過了一年,父親又帶兒子去了丹麥,到安徒生的故居去參觀,兒子又困惑地問:“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宮里嗎 怎么他生前會在這棟閣樓里 ”父親回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兒子,他就生活在這里。” 這位父親是一個水手,他每年往來于大西洋的各個港口,他兒子叫伊東布拉格,是世界上第一位獲普利策獎的黑人記者。二十年后,伊東布拉格在回憶童年時說:“那時我們家除了很窮以外,還是黑人,父母都靠賣苦力為生。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認為像我們這樣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是父親讓我認識了梵高和安徒生,也是父親讓我認識到了黑人并不卑微,這兩個人的經歷讓我知道,上帝沒有輕看黑人。”【學道理】富有者并不一定偉大,貧窮者也并不一定卑微。上帝是公平的,他把機會撒到每個人的面前,卑微者同樣擁有機會。自卑是心靈的釘子,若不拔去,它就總是折磨人。【參考答案】(一)晨讀在線1.略2.略3.名句默寫(1)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2)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3)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4)到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5)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鞏固提升一、語言積累與運用1. 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常用字字音的能力。C.“反饋”的“饋”應讀作kuì;“國粹”的“粹”應讀作cuì。故選C。2.A【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并正確書寫現代常用規范漢字的能力。B.“松馳”的“馳”應改寫為“弛”,“額首稱慶”的“首”應改寫為“手”。C.“震憾”的“憾”應改寫為“撼”,“再接再勵”的“勵”應改寫為“厲”。D.“弦律”的“弦”應改寫為“旋”,“美侖美奐”的“侖”應改寫為“輪”。故選A。3.B【詳解】本題考查近義詞的辨析,可以用反面的排除和正面確立的方法,第一空中,“歌舞升平”指太平盛世或粉飾太平,不能用來形容具體的秦淮河,“燈紅酒綠”和前文的“燈月交輝”重復,故排除AC;第二空中“輝映”指互相照耀、映射,不合語境;“彌漫”是彌散、籠罩,多用于氣體,不合對象;由此排除AD。第三空中“交織”指錯綜復雜地合在一起,不合語境;“游蕩”多指閑蕩、游逛,不合對象;“零亂”明顯有句子色彩不合;排除ACD。因此選B。4.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A.分號使用錯誤,分句語氣比較緊湊、分句內部也沒有使用逗號表示停頓,所以兩處分號都應改為逗號;B.引用別人的話為自己的話,非直接引用,逗號應放在引號的外面,“歌謠”后逗號放在后引號外面。C.大并列之間不用頓號,“萎縮的經濟規模”“混亂的施政局面”“急躁冒進、缺乏群眾基礎的金融改革”是三個大并列,“經濟規模”后頓號改為逗號。故選D。5.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結構混亂,“以……作為”句式雜糅,改成“以……為”或“把……作為”;B.搭配不當,“完善”和“情形”“主體范圍”不搭配,可以改為“明確了……情形”“擴大了……主體范圍”。D.搭配不當,“境界的高低”和“做到慎獨慎微……心存心存敬畏……增強……紀律定力,不放縱……”兩面對一面,可改為“體現了自律境界高”。故選C。6.C【詳解】本題考查句子排序。通讀四個選項,比較分析可知,這里的“芬芳”是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其中根據“在稻田間的阡陌穿行,清風徐來”可知,最先感知的是莊稼的芬芳,故②句排第一,接著①句排第二;由“并”這個連詞,可知③句緊連②句,故排第三;最后“田園歲月的純凈與醇厚”,上升到抽象的層面,故排第四。因此,正確的語序:②①④③。故選C。7.【舉例一】誦讀經典,讓優秀的民族精神在我們血脈中流淌;誦讀經典,讓民族文化智慧支撐我們人格的脊梁。愿五千年文化瑰寶大放異彩,愿中華兒女豪情滿懷,再譜新的樂章。二、閱讀理解1.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項,“批判態度保障了科學真理客觀性,能使任何人都無法違背客觀性原則搞偽科學”理解錯誤。原文第④段說“任何人、任何利益群體想違背客觀性原則搞偽科學,都要受到嚴厲批判。文中是說“……要受到嚴厲批判”,批判不是完全否定,并非“無法……搞偽科學”,故選項曲解文意了。故選D。2.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論述類文本的論據論證分析能力。C項,“實驗方法”理解錯誤。根據文章第三段開頭說“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們輕易地認識自然規律,真正能夠促進人們獲得可靠的自然知識的,是近現代科學的實驗方法和數學方法,即實證方法”,可見應為“實證方法”,實證方法包括實驗方法和數學方法。而非“實驗方法”,故此項混淆范圍了。故選C。3.A【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B項,“理性信念使人們輕易地認識自然規律”理解錯誤。依據第三段開頭“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們輕易地認識自然規律,真正能夠促進人們獲得可靠的自然知識的,是近現代科學的實驗方法和數學方法,即實證方法”分析可知,“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們輕易地認識自然規律”。C項,“現代物理學正是在對經典物理學的批判和否定的基礎上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理解錯誤。根據原文第④段“舊的理論……視為現代物理學的近似”可知,語中是說“批判不是完全否定”,可見并沒有對經典物理學進行否定。D項,“正是錯誤在推動科學的發展”理解錯誤。根據原文第⑤段可知,文中是說“波普爾強調:科學是一門可錯的學問,科學發展的歷史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科學發展遵循試錯模式。所謂試錯模式,其基本路徑是通過實驗,正視錯誤、發現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方案,再通過新的實驗,不斷向前推進”,并不是“錯誤在推動科學的發展”,而是“試錯模式”。科學是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逐漸發展的。故選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