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質量監測語文試卷Ⅰ閱讀(共50分)閱讀下面的實用類文本,完成問題。(9分)誰凍住了你的美 ①童話故事里,王后擁有一面閃閃發光的魔鏡,她每天都會走到魔鏡前,問:“魔鏡魔鏡,誰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而魔鏡總會回答她:“王后,是你!”小時候,我們總以為這是魔鏡為了博得王后的歡心,有意說出來的答案。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可能并不是魔鏡夸大其詞,鏡子中的我們確實更好看。這背后隱藏著一個有趣的心理學原理——“凍臉效應”。 ②“凍臉效應”指動態下的臉遠比靜態下的臉更具吸引力。這里的“凍”,形象地比喻了照片或視頻暫停畫面將我們生動面孔“凍結”在某一刻的狀態。我們在鏡子前眨眼、微笑、轉頭,看到的是一張生動變化的“動態臉”,感覺自然好看。而照片捕捉的僅是某個瞬間的靜態影像,生動感消失,顯得僵硬、缺乏靈氣。看視頻時,演員的表情、眼神流轉充滿魅力。一旦按下暫停鍵,定格在某一幀的畫面,其吸引力往往大打折扣,這就是“凍臉效應”的直接體現。前面所說的童話故事里的魔鏡,它映照的是王后動態的、鮮活的形象。若給王后拍張靜態照片,效果可能遠不如魔鏡中的她、這并非魔鏡說謊,而是動態與靜態的差異。因此,“凍臉效應”其實是動態賦予面孔的鮮活魅力在靜態中被“凍結”或削弱了。 ③為什么動態下的臉會比靜態下的臉更有吸引力呢? ④每天,你都會站在鏡子前做各種事,順便審視自己的面孔。這種日積月累的“重復曝光”,讓大腦對鏡中的動態形象異常熟悉。心理學研究表明,熟悉會滋生偏好。大腦會對這個熟悉的動態形象進行一定程度的認知美化。讓我們更喜歡鏡中的自己。而他人或相機看到的,是未經美化處理的靜態的形象。 ⑤科學家發現,當人們面對面交流時,會向對方傳遞非常豐富的信息,包括7%的語言信息、38%的聲音信息和55%的肢體語言信息。動態的臉承載著豐富的微表情、眼神變化和肌肉運動,是傳遞情感、個性和魅力的關鍵渠道,照片作為單一的靜態媒介,幾乎完全丟失了這些動態信息;自然難以展現完整的魅力。于是,在靜止的照片中,我們鮮活、立體的形象被“凍”住了。 ⑥我們的大腦擁有專門的面部識別區域,它更擅長且更習慣于處理和識別動態的面孔。動態臉能提供連續變化的信息流,更容易激活這套系統,讓我們更快速、更準確地感知和理解對方的表情、意圖和吸引力。靜態照片缺乏這種信息流,大腦處理起來效率較低,魅力感知也隨之減弱。照片“凍”住的,正是這些賦予面孔生命力和吸引力的動態要素。 ⑦由此,你便知道,幾張靜態照片根本無法定義一個人的整體魅力。它們只是捕捉了某個瞬間的片段,丟失了動態賦予的絕大部分信息,單憑照片評價魅力是片面且有失公允的。你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是賦予面孔生動吸引力、展現獨特氣質的關鍵,它們比靜態的五官位置、大小更能打動人,創造令人印象深刻的記憶。所以,與其糾結自己為什么“不上鏡”,不如在現實生活中展現自然、生動的狀態。美麗永遠游走于動態之間,當你自信地表達、自然地活動,你的表情、姿態和聲音共同構成的動態形象,遠比任何一張照片更能展現你立體、靈動的真實魅力。這能有效“破冰”,突破照片的靜態局限。需要明確的是,靜態外貌是審美的基礎評判標準之一;它構成了我們視覺認知的起點。但“凍臉效應”告訴我們,真正的、打動人心的魅力更多源于動態所展現的精神狀態、個性氣質和生命活力。明白了這一點,你就不必像王后一樣,日日追問魔鏡“誰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因為最美的你早已破鏡而出,站在那里。1.關于“凍臉效應”的表現,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鏡中的我們比照片上的我們好看。B.照片拍出的影像讓人感覺不生動。C.視頻暫停時演員的魅力大打折扣。D.魔鏡讓王后容貌的美麗瞬間定格。2.關于“凍臉效應”的成因,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腦對熟悉鏡像進行認知美化。B.動作表情能輔助傳遞情感信息。C.技術手段能還原照片動態魅力。D.動態面部能提高識別系統效率。3.關于“凍臉效應”的啟示,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單憑照片難以定義個人的整體魅力。B.動態細節能賦予面孔靈動的吸引力。C.展現自然狀態可突破照片的局限性。D.提升個人魅力不需要在意五官容貌。2.(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學類文本,完成問題。昔日含紅復含紫 ①有一年的晚春,我和朋友深入小興安嶺山林挖掘松明子。松明子極為稀有,它是松樹倒下枯死后,深埋泥土,歷經漫長歲月,油脂與部分木質交融、抵抗腐朽后形成的特殊物質。松明子是加工各種工藝品的絕好原材料,被稱為“北沉香”,價值不菲。 ②行走在林間,萬木依然蕭瑟,沉睡的積雪隨處可見,雖然時節已近春末,可眼前,似乎春天還很遙遠。尋找松明子異常艱難,它們深嵌泥土、僅有微小部分顯露,需細心辨識。我們艱難跋涉,翻遍半座山,才在厚厚的腐葉和殘雪下尋得零星幾塊。 ③我的目光在林中飄移,周圍除了游蕩的風和沉默的雪,便是萬木共守的寂靜。時見一些倒木橫陳,千瘡百孔,多是極高大者,我便會駐足凝望,神飛良久。想象它們昔日如何頂天立地,笑傲風雪雷電,又因何轟然倒下。它們曾向天空伸出無數臂膀,牽一縷流嵐,握幾絲長風,纏數聲鳥鳴,而倒下的那一刻,又是怎樣的驚天動地,告別了所有繁華。如今,它們鐵黑色的軀干上布滿苔痕與蟲蛀的孔洞,枝椏斷裂。然而,它們并非終結。看似毫無生機,卻又似生機無限,因為它們已經是山的一部分,是大地的一部分,滋養著萬千生靈。“昔日含紅復含紫,常時留霧亦留煙”,這是盧照鄰在長安之北渭橋之邊,面對一株枯木時所發的感慨,此刻在我心中共鳴。真的是這樣;除了被迫,沒有人愿意告別“春景春風花似雪”的盛況,落盡繁華,做一株被人遺忘的枯木。 ④其實,人亦如樹。每個人都曾有過“千尺長條百尺枝”的生命華章。生活中總有一些人,他們如同山間的枯木,不爭春華秋實,深扎于平凡的土地。雖在生活的激流中身影沉寂,如一株靜立角落、斂盡繁枝的樹,卻與生活的土壤深深交融;形貌或顯落寞,內心卻依然澎湃著旺盛的生命力,并將其化作滋養他人的養分。就像我們村里的老教師張伯,退休后清貧獨居,形單影只,卻十幾年如一日.,默默收集舊書報,在社區僻靜的角落辦起免費的“小書屋”,點亮了無數孩子求知的眼睛。所以,我們總會在面對這些人的時候,心底無來由地肅然起敬。 ⑤于是時間久了,面對春樹春花的熱鬧,我反而沒有面對山林間倒臥的一株枯木時思緒萬千。有時候在朋友家,看到灶口里燃燒的木頭,知道那些木頭都是朋友上山去拉回的枯樹倒木,我便在這熊熊的燃燒之中,在這吐焰噴煙之中,看到了樹木生命的另一種蓬勃。能留下一片光,能留下一種暖,這才是最美的告別吧! ⑥我也曾在山林之中,驚見一截幾近腐朽的枯木之上,竟然再度生出細條嫩葉。我不知道,是怎樣的一種力量,或者怎樣的一種召喚,讓枯寂的它再度露出笑顏。我知道,這世上也許沒有什么枯木逢春,它也許只是休內的生機并沒有完全滅絕,才在某個時刻,萌動而出。而更多的斑駁樹干在風雨侵蝕下漸漸腐朽,化入泥土,悄無聲息地滋養這山林間的一草一木,成為孕育新生命的溫床。這些枯木與世界告別的儀式是那么微不足道,卻蔥蘢了大地,蓬勃了生命。 ⑦那次上山挖來的松明子,我也得了一塊。我并沒有對它進行加工,只是擺在那里。那是松樹一生精華的凝聚,在塵世中自成芳華。每日里與之相對,它在無言地訴說,我在沉默地聆聽,聽到了枯木告別的聲音。4.讀①②段,松明子有哪些特點?請簡要概括。5.第③段中,枯木為什么“看似毫無生機,卻又似生機無限”?6.第④段中,讓人“肅然起敬”的這些人有哪些特點?請簡要概括。7.結尾處,作者“聽到了枯木告別的聲音”,結合⑤⑥段內容,說說“枯木”與世界的告別有哪幾種方式。(6分)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節選部分,完成問題。 阿爾焦姆!咱們很少通信。一年一次,最多也就是兩次吧!但是,次數多少有什么關系呢?你來信說,為了同老根一刀兩斷,你已經轉到卡扎京的機車庫工作,帶著全家離開了舍佩托夫卡。我明白你的意思,你說的老根就是斯捷莎和她一家的那種小私有者的落后心理,以及諸如此類的東西。改造斯捷莎這一類人是困難的,我擔心你未必做得到。你說“上了年紀,學習有困難”,可是你學得并不壞嘛。讓你脫產專做市蘇維埃主席的工作,你堅決不干,這是不對的。你不是為奪取政權戰斗過嗎?那你就應該掌握政權。你應該明天就接手市蘇維埃的工作,干起來。 現在談談我自己。我的情況有點不妙。經常住院,開了兩次刀,流了不少血,體力也有很大消耗,而且誰也不告訴我,什么時候是個頭。我離開了工作,給自己找到了一種新的職業——當病號。我忍受著種種痛苦,而結果呢,是右膝關節不能活動了,身上添了好幾個刀口;另外,醫生最近發現,我的脊梁骨七年前受過暗傷。現在他們說,這個傷可能要我付出極高的代價。我準備忍受一切,只要能重新歸隊就行。 對我的生活來說,沒有比掉隊更可怕的事情了。我甚至連想都不敢想。正因為這樣,我才承受一切,只是一直不見起色,相反,陰云越聚越濃。第一次手術過后,我剛能走動,就恢復了工作,但是很快又被送進了醫院。剛才我拿到了葉夫帕托里亞的邁納克療養院的入院證,明天就動身。別難過,阿爾焦姆,要我進棺材并不那么容易。我的生命力頂三個人不成問題。咱們還能干一陣呢,哥哥!你要注意身體,別再一下扛十普特了。不然,以后黨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給你修理。 歲月給我們經驗,學習給我們知識,而得到這一切,并不是為了到一個又一個醫院去做客。握你的手。保爾 柯察金8.關于這封信的內容,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保爾在信中理解并贊同哥哥擺脫舊環境、調動工作的決定。B.保爾認為哥哥拒絕擔任市蘇維埃主席工作的決定是錯誤的。C.保爾詳細描述了自己經歷多次手術、身體損傷嚴重的狀況。D.保爾告訴哥哥自己已經重新歸隊,并叮囑哥哥要注意身體。9.從選文內容看,保爾具有什么突出的特點?請寫出其中一個,并結合具體情節簡要說說你的理由。閱讀下面的古詩詞,完成問題。泊秦淮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10.下列對本詩的內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寫景,描繪秦淮河上朦朧凄清、寒意蕭瑟的夜景。B.次句點明了詩人夜泊秦淮河畔,靠近酒家的具體情境。C.后兩句由一曲《后庭花》引發詩人對歷史興衰的感慨。D.這首詩表達了對歌女和達官貴人尋歡作樂的憤恨之情。5.(14分)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問題。 漢末,曹操與袁紹相持于官渡。袁遣軍糧使淳于瓊等五人,將兵萬余人送之,宿紹營北四十里。紹謀臣許攸貪財紹不能足奔歸操。因說操曰:“今袁紹有輜重萬余乘,而乏嚴備。今以輕兵襲之,燔其積聚,不過三日,袁氏自敗矣。”操乃留曹洪守營,自將步騎五千人,皆用袁軍旗幟,銜枚縛馬口①,夜從間道出,人負薪一束,所歷道有問者,語之曰:“袁公恐操抄掠后軍,遣軍以益備。”聞者信以為然,皆自若。既至,圍屯,大放火,營中驚亂,大敗之,紹棄甲而遁。【注釋】①銜枚縛馬口:枚,是狀如筷子的小木棍,兩端有帶,可系于頸上。銜枚縛馬口,是說人的嘴中含著枚,馬的嘴用繩子捆著,以防喧嘩,驚動敵人。1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乏嚴備 乏:疲乏B.人負薪—束 負:背著C.語之曰 語:告訴D.紹棄甲而遁 遁:逃跑1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紹謀臣許攸貪財紹不能足奔歸操A.紹謀臣許攸/貪財/紹不能足奔/歸操B.紹謀/臣許攸貪財/紹不能足/奔歸操C.紹謀臣許攸/貪財/紹不能足/奔歸操D.紹謀臣/許攸貪財/紹不能/足奔歸操13.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袁紹派軍隊護送糧草,駐扎在營北四十里處。B.許攸向曹操獻計,用三天時間攻占袁軍糧營。C.曹操采納了許攸的建議,親自帶軍連夜突襲。D.曹軍燒毀了袁軍的糧草,致使袁軍大亂潰敗。14.將文言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袁公恐操抄掠后軍,遣軍以益備。Ⅱ表達(共70分)6.(15分)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問題。 ①今日之中國,正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奮力前行,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勇毅邁進,新時代賦予青年更多的責任與使命。如何托付起這份責任與使命,是每一位必須思考的青年的深刻課題。 ②在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上,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生命科學、可再生能源等領域,年輕的科學家們勇攀高峰,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在鄉村全面振興的大舞臺上【A】許多像黃文秀一樣的青年干部扎根基層【B】用智慧【C】汗水甚至生命澆灌希望的田野【D】在抗擊自然災害、應對突發事件的第一線,青年志愿者們挺身而出,展現出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在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廣闊天地里,青年學子自覺擔當文化使者,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③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廣大青年只有_理想信念,_人民立場,_過硬本領,_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之中,才能讓生命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④作為時代的弄潮兒,青年既是乘勢而上的“馭風者”,亦是勇立潮頭的“揚帆人”,唯有遵循歷史唯物主義規律,既準確把握現實條件的客觀性,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系統構建、精心準備和科學利用必要條件來推動社會發展,以信念為舵、以實干為槳,方能在時代潮流奔踴中破浪前行,讓青春的風帆永遠高揚。15.文中加點詞語的字形有錯誤的一項是 A.乘勢而上B.勇立潮頭C.遵循D.奔踴16.依次填入文中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A.堅定 站穩 練就 投身 B.投入 堅持 練習 站立C.站穩 堅定 投身 練就 D.堅持 站立 練習 投入17.依次填入文中方括號處的標點符號,不正確的一項是 A., B., C.、 D.。18.下列對文中畫線句子的修改,正確的一項是 A.如何托付起這份責任與使命,是每一位青年必須思考的深刻課題。B.如何承擔起這份責任與使命,是每一位必須深刻思考的青年課題。C.如何承擔起這份責任與使命,是每一位青年必須深刻思考的課題。D如何托付起這份責任與使命,是每一位青年必須深刻思考的課題。19.將“今天,歷史的航船正駛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海洋”這句話還原到文中,最恰當的一處是 A.第①段開頭B.第②段開頭C.第③段開頭D.第④段開頭20.(5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如同一棵樹,除了筆直向上的主干,還需要四處伸展的枝葉去吸收陽光。你是否在繁重的課本學習之外,擁有一方屬于自己的小天地?或是揮灑汗水的綠茵場,或是流淌旋律的琴房,亦或是氤氳墨香的案頭,綠水青山的大自然……在那些有所寄托的日子,它如何撫平過你的情緒?為你提供精神的養分? 請以“有所寄托”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記敘文。文中如果出現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請以化名代替。參考答案1.D2.C3.D4.①極為稀有;②是松樹倒下枯死后,深埋泥土,歷經漫長歲月,油脂與部分木質交融、抵抗腐朽后形成的特殊物質;③是加工工藝品的絕好原材料,被稱為“北沉香”,價值不菲;④深嵌泥土,僅有微小部分顯露,尋找艱難。5.“看似毫無生機”是因為其鐵黑色的軀干布滿苔痕與蟲蛀的孔洞,枝椏斷裂;“似生機無限”是因為它們是山和大地的一部分,滋養著萬千生靈。6.①平凡且不爭春華秋實;②在生活激流中身影沉寂,卻與生活土壤深深交融;③形貌落寞,內心澎湃著旺盛生命力,并將其化作滋養他人的養分。7.①燃燒自己,留下光和暖;②幾近腐朽時再度萌發新葉;③漸漸腐朽,化入泥土,滋養萬物。8.D9.忍受病痛,只要能歸隊連死都不怕,表現了他堅定不移的信念,頑強奮斗的精神,自我獻身的品質。10.D。11.A12.C13.B14.袁公擔心曹操抄掠我軍后方,特派我們前往加強守備。15.D16.A17.D18.C19.D20.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