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川省自貢市榮縣啟明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道德與法治試題一、下列各小題只有一項答案是最符合題意的。每小題3分。1.(2024八上·榮縣月考)“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人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它給我們的啟示是( ?。?br/>A.要參加社會實踐,熱心為公眾服務B.要養成親社會的行為C.事必躬親,大小事都要親力親為D.關注國家大事,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答案】D【知識點】感受和認識社會生活【解析】【分析】“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啟示我們關心社會發展,關注國家大事,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故D正確;AB不符合題意,選項觀點在題文中沒有體現;C錯誤,“都要親力親為”說法絕對,應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了解和感受社會生活的認識,我們了解社會生活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比如看報紙、上網、看電視、參加社會實踐以及閱讀報紙雜志等,置身社會之中,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2.(2024八上·榮縣月考)節假日,北京許多博物館的講解員是中學生志愿者,雖然這些義務講解活動占用了他們的休息時間,但他們樂此不疲,毫無怨言。以上內容體現了這些中學生( )①浪費了寶貴時間,沒有珍惜受教育權利②為人謙遜、待人寬厚,不爭搶榮譽利益③積極的參與社會生活,培養親社會行為④自覺服務、奉獻社會,做有益社會的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知識點】親社會行為含義和表現【解析】【分析】根據題文、結合所學可知,中學生參加志愿者做義務講解活動體現了他們能夠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培養親社會行為,有助于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人格;有助于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和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意識,做有益社會的人,所以③④符合題意;①說法錯誤,中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是鍛煉實踐能力,在實踐中學習的表現;②不符合題意,選項觀點在題干中未涉及,應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親社會行為的認識,青少年正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要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養成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3.(2024八上·榮縣月考)參觀博物館時,需保持安靜,禁止觸摸物品,拍照不得使用閃光燈,禁止飲食,禁止打鬧....這提示我們( ?。?br/>①在博物館沒有自由②參觀博物館規矩太多、太繁雜③參觀時的言行舉止要符合禮儀要求④文明參觀、遵守博物館的參觀須知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C【知識點】自覺遵守規則【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不是隨心所欲,我們要自覺遵守規則,發自內心的敬畏規則。據此,題文內容提示我們參觀時的言行舉止要符合禮儀要求 ;文明參觀、遵守博物館的參觀須知,故③④說法正確;①錯誤,在博物館有自由;②錯誤,參觀博物館要遵守規則,不是規矩太多、太繁雜。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自覺遵守規則的認識,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4.(2024八上·榮縣月考)2023年國慶黃金周,小強與父母到上海旅游,坐什么車次好呢?想到了網絡,查到了適合的車次,又把上海的旅游景點瀏覽了一遍,還查詢了交通食宿方面的問題。小強的上海之行非常順利。這說明了( )A.網絡里面的信息不真實B.網絡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C.網絡可以解決任何問題D.通過網絡結交網友是最好的方式【答案】B【知識點】網絡的積極影響【解析】【分析】小強通過網絡查到了適合的車次,又把上海的旅游景點瀏覽了一遍,還查詢了交通食宿方面的問題,說明網絡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網絡豐富了日常生活,故B說法正確;A錯誤,網絡里面有的信息不真實,有的信息真實;C錯誤,“解決任何問題”說法太絕對,夸大了網絡的作用;D錯誤,通過網絡結交網友是一種方式,但不是最好的方式,且題干沒有涉及網絡交友。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網絡的利的認識,網絡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速;互聯網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5.(2024八上·榮縣月考)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化的同時,利用網路技術的詐騙行為已成為損害民眾切身利益和互聯網新興產業的毒瘤。面對互聯網詐騙,廣大網民應該( ?。?br/>①抵制誘惑,增強防范意識②完善制度,堵塞安全漏洞③增長見識,提高防騙能力④加強協作,打擊違法犯罪。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合理利用網絡【解析】【分析】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網民應該 抵制誘惑,增強防范意識 , 增長見識,提高防騙能力 ,①③正確,符合題意;完善制度不是網民的職責,②錯誤,不符合題意;打擊違法犯罪不是網民的職責,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網絡的相關知識,需要考慮對自己學習和生活的影響,學會理性辨別、慎重選擇。網上交友,我們要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將網上的朋友轉化為現實中的朋友,需要慎重。不能只停留在虛擬世界中,要學會在現實中與同伴交往。6.(2024八上·榮縣月考)當下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的生活被“微信化”。數據顯示,25%的用戶每天打開微信超過30次。無論是在工作、開會、旅行還是吃飯大家總會不自覺地掏出手機查看微信。別讓生活被微信“綁架”,我們應該( ?。?br/>A.培養自立能力 B.提高自控能力C.拒絕好奇心理 D.遠離網絡生活【答案】B【知識點】合理利用網絡【解析】【分析】當下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的生活被“微信化”,別讓生活被微信“綁架”,我們應該提高自控能力,學會合理利用網絡,故B說法正確;A錯誤,培養自立能力與合理利用微信無關;C錯誤,我們需要好奇心理;D錯誤,網絡有利有弊,我們要合理利用網絡,而不是遠離網絡。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合理利用網絡的認識,網絡有利有弊,我們要合理利用網絡,理性參與網絡生活,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負責任的網絡參與者。在網上傳播正能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網絡媒介素養,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讓網絡公共空間充滿正能量,弘揚主旋律。7.(2024八上·榮縣月考)下列關于未成年人使用手機的態度,不正確的是( )A.要合理把握使用手機上網的時間,從事有益于身心的活動B.在使用手機上網時,要虛心聽取父母和老師的意見和建議C.使用手機弊大于利,應拒絕使用D.增強自制力,避免上網成癮【答案】C【知識點】合理利用網絡【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網絡是把雙刃劍,未成年人要合理把握使用手機上網的時間,從事有益于身心的活動,在使用手機上網時,要虛心聽取父母和老師的意見和建議,增強自制力,避免上網成癮,故ABD說法正確;C觀點錯誤,使用手機有利有弊,要合理使用手機。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合理利用網絡的認識,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該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應該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食”。8.(2024八上·榮縣月考) 2017年1月,張某為了逃票入園,翻過兩道3米高的圍墻,鉆過鐵絲網,進入寧波雅戈爾動物園養虎區,最終發生悲劇。這類事件啟發我們( )①社會生活需要規則,規則保護秩序②遵守規則,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③規則分強制性規則和非強制性規則④在社會生活中不同場合有不同規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識點】社會規則的內涵、意義;自覺遵守規則【解析】【分析】張某為了逃票入園,翻過兩道3米高的圍墻,鉆過鐵絲網,進入寧波雅戈爾動物園養虎區,最終發生悲劇,這啟示我們要珍愛自己的生命,要增強規則意識,規則保護秩序,嚴格遵守相關的規定,遵守規則,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張某如果遵守規則遵守秩序就不會有悲劇的發生。選項①②的認識是對的,故應選擇A;選項③④的觀點不符合題意,故應排除BC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規則與秩序。社會生活需要秩序,秩序來自規則。在實際生活中,哪里有規則,哪里才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順利進行。9.(2024八上·榮縣月考)“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為其他人也同樣會有這個權利。”這說明( ?。?br/>①我們要積極參與改進規則②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③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④任何人違反社會規則都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自由與規則的關系【解析】【分析】“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這說明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叭绻粋€公民能夠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為其他人也同樣會有這個權利?!边@說明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所以②③符合題意,正確。①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沒有體現改進規則的內容。④錯誤,違法行為才受法律的制裁,違反社會規則的行為不一定是違法行為。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自由與規則的關系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10.(2024八上·榮縣月考)從1987年6月起,每年的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紀念日主題教育活動是學校出育的重要載體,在2022年國際禁毒日來臨之際,某校組織學生開展禁毒主題征文活動。下列某學生擬定的禁毒主題征文小標題,恰當的是( )①法不可違,見義勇為,杜絕侵害②珍愛生命,依法自律,遠離毒品③各美其美,美好家園,美好生活④防毒禁毒,防微杜漸,你我同行A.①③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D【知識點】愛護身體;樹立法治意識【解析】【分析】生活中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惡丑,我們要學會明辨是非善惡、正確把握好奇心,拒絕毒品誘惑,自覺遠離毒品,磨礪堅強意志,珍愛生命健康、依法自律,預防毒品犯罪。結合“禁毒主題”可知,小標題可以確定為依法自律,遠離毒品侵害或拒絕誘惑,注意防微杜漸,②④正確;①錯誤,杜絕侵害太絕對,應排除;③錯誤,各美其美,美好家園,美好生活與“禁毒”無直接關系。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樹立法治意識,愛護身體的認識,生命都是寶貴的,每個人的生命都比金錢、權勢等更重要。生命價值高于一切。對生命的敬畏是內心的自愿選擇,我們要與周圍的生命休戚與共,走向道德的生活。11.(2024八上·榮縣月考)在眾人面前講究衛生,獨自一人時隨地吐痰;有警察時遵守交通規則,一旦路口無人值守就闖紅燈;在自己熟悉的團體內謙恭有禮,有時置身于陌生的人群言行就不太文明。這些現象告訴我們( )①在小事情上不必自律②應學會自律,自覺遵守規則③只有他律才能起作用④應做到心中有規則,注意修養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答案】C【知識點】自覺遵守規則【解析】【分析】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在個人獨處或者沒有外部約束和監督得情況下,我們應該學會“慎獨”,注意修養,自覺遵守規則,做到心中有規則,心中有紀律,心中有法律。所以②④正確;①錯誤,在小事上也要嚴格要求自己,積極進行自律;③錯誤,“只有……才”的理解太絕對,自律是主動、自覺約束自己,這更有助于約束自己的行為。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自覺遵守規則的認識,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12.(2024八上·榮縣月考)禮貌是文明的體現。下列屬于表達“感謝”的常用語是( ?。?br/>A.“對不起”“請原諒”“請多包涵”B.“謝謝”“讓您費心了”“多虧您的幫助”C.“您好”“請多指教”“歡迎光臨”D.“再見”“祝您健康”“請不要放在心上”【答案】B【知識點】以禮待人【解析】【分析】講文明、有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講文明、有禮貌要做到語言文明、態度親和、舉止端莊。A選項表示的是對他人的歉意,請求原諒。B選項表示“感謝”,故B選項觀點正確,且符合題意。C選項表示初次見面時,向他人問好。D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明禮貌用語的認識和理解,通過本題的分析解答,有助于學生養成文明禮貌的品質,學會文明用語。13.(2024八上·榮縣月考)2013年10月1日我國首部《旅游法》正式實施?!堵糜畏ā访鞔_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應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遵守旅游文明行為規范。這是因為( ?。?br/>A.文明素質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B.有利于有效杜絕旅游活動中的不文明行為C.文明素質是一個人出國旅行的物質基礎D.文明行為關系到公民的品德修養和形象【答案】D【知識點】以禮待人【解析】【分析】《旅游法》中的相關規定,有利于規范旅客的行為,做到文明旅游,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公民和國家形象,這是因為文明行為關系到公民的品德修養和形象,故D說法正確;A錯誤,“決定”夸大了文明有禮的重要性,文明素質對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會產生影響;B錯誤,“杜絕”說法過于絕對,有利于有效減少旅游活動中的不文明行為;C錯誤,文明素質是一個人出國旅行的精神基礎。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文明有禮的認識,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會使人變得優雅可親,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體現國家形象。14.(2024八上·榮縣月考)心與心的交流需要專心聆聽。生活中與他人交流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有( )①東張西望②認真傾聽他人說話③不等他人說完就插話④對他人的談話表示出興趣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答案】B【知識點】尊重他人;以禮待人【解析】【分析】與人交往時要講究禮貌,在生活中與交流時要認真傾聽他人說話,同時對他人的談話要表示出興趣,東張西望,不等他人說完話就插話,都是不禮貌的行為,所以正確的是③④,①②是不尊重他人、不禮貌的行為,排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禮貌顯魅力。15.(2024八上·榮縣月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每年11月16日確定為“國際寬容日”。2023年 11 月16日是第二十九個“國際寬容日”。國際寬容日倡導人們在交往中應該( )A.是非不分,愛憎不明 B.寬厚待人,與人為善C.妄自菲薄,否定自己 D.據理力爭,斤斤計較【答案】B【知識點】關愛他人的內涵和意義【解析】【分析】材料中,國際寬容日倡導人們在交往中應該待人寬容,做到寬厚待人,與人為善,故B說法正;A錯誤,我們做人要明辨是非、愛憎分明;C錯誤,我們不能妄自菲薄,一味否定自己;D錯誤,我們要寬以待人,不能斤斤計較。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關愛他人的認識,關愛是社會和諧穩定的潤滑劑和正能量。關愛使人們在交往過程中互諒互讓、相互尊敬,與人為善、增進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際氛圍,促進社會文明進步。16.(2024八上·榮縣月考)人與人之間的彼此尊重在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我們要學會尊重。為此應該做到( ?。?br/>①學會奉迎他人,投其所好 ②不要指出別人的過錯③欣賞和贊美他人 ④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答案】B【知識點】尊重他人【解析】【分析】人與人之間的彼此尊重在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我們要學會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尊重他人的個性,學會欣賞和贊美他,故③④選項正確,且符合題意。尊重他人并不意味著卑躬屈膝,也不意味著不能指出別人的錯誤,故①②選項觀點錯誤,所以答案選B。【點評】本題考查尊重他人的相關知識。17.(2024八上·榮縣月考)鄰居馮某養的寵物狗常在夜間吠叫,擾得四鄰不安。小閩與其交涉,馮某卻理直氣壯地說:“我有權養狗,狗叫是正常的?!毙¢}據理力爭,理由是( ?。?br/>A.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B.公民行使權利不得損害他人合法權利C.公民享有廣泛而真實的權利D.公民行使權利不得損害國家的利益【答案】B【知識點】行使權利有界限【解析】【分析】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但公民要正確行使權利,必須做到: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權利,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利公民權利;題干中的馮某有“養狗”的權利,但確損害了鄰居的利益,所以,小閩據理力爭的理由是公民行使權利不得損害他人合法權利;故B符合題意;ACD與題意不符;故選B。【點評】該題考查公民怎樣依法行使權利等相關知識;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權利;公民在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權利。18.(2024八上·榮縣月考)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了《關于防治中小學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要求中小學校從日常安全管理、周邊綜合治理等方面有效預防學生欺凌和暴力。學校落實《關于防治中小學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有利于( ?。?br/>①保障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②切實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③杜絕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④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法治觀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識點】社會規則的內涵、意義【解析】【分析】依據教材知識,分析題文,學校落實《關于防治中小學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有利于切實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發生,加強學校日常安全管理,保障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法治觀念,故①④符合題意;②不符合題意,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題文內容無關;③不符合題意,杜絕的說法絕對化,夸大了意見的作用。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社會規則的認識,社會規則維護社會秩序。如果違反規則,會受到輿論的譴責,甚至受到相關部門處罰。19.(2024八上·榮縣月考)“親,曬圖+五星好評,可以返現喲!”相信大家對這句話并不陌生。網購中,部分賣家在評論上做起文章,一方面利用“小恩小惠”誘導消費者給予好評,另一方面購買“水軍”刷好評,這種行為( ?。?br/>①違背了公序良俗的原則 ②是商家的銷售創新手段,無可厚非③是不誠信的表現 ④體現“雙贏”的理念,值得借鑒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C【知識點】誠實守信【解析】【分析】分析題文材,網絡刷好評的行為,是不講誠信的表現,會誤導消費者,違背了公序良俗的原則,也是不道德的行為, ①③符合題意,正確。②④ 錯誤, “小恩小惠”誘導消費者給予好,商家沒有誠信經營,是違法行為。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誠信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 ,誠信是企業的資本,是企業的無形資,企業只有堅持誠信經營、誠信辦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譽,贏得客戶,才能帶來持久效益,長盛不衰。20.(2024八上·榮縣月考)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上,年僅14歲的中國小將奪得跳水金牌。身為冠軍,她卻非常謙遜,在面對觀眾的歡呼和熱情時,她不但揮手回應還深深鞠躬,贏得網友們的廣泛稱贊和喜愛。由此可見( ?。?br/>①要得到他人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②不被尊重和認可往往會產生自卑感③尊重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④尊重他人就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尊重他人【解析】【分析】①③:東京奧運會上中國14歲小將奪得冠軍侯非常謙遜,面對觀眾的熱情揮手并鞠躬,表明要想贏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尊重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故①③符合題意;②:觀點雖然正確,但在題干中沒有體現,故②不符合題意;④:“就能”觀點絕對化,故④說法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尊重他人,尊重是一個人內心修養的外在表現,只有尊重他人才能應當他人的尊重,我們要學會尊重他人。二、非選擇題(共40分)溫馨提示:個別答案可以不出自教材內容,言之有理即可。21.(2024八上·榮縣月考)【網絡生活】根據所學回答以下問題。材料一 在網絡高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猶如一把“雙刃劍”,它在給人們生活生產帶來便捷,豐富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類似虛假信息、網絡詐騙、淫穢色情等“毒素”,嚴重破壞了正常的網絡生態,擾亂了安定團結的社會秩序,損害了廣大網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不是虛幻空間,網絡空間文明秩序的建立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需要全社會攜手,積極培育有高度安全意識、有文明的網絡素養、有守法的行為習慣、有必備的防護技能的新一代“四有好網民”。(1)結合材料一,為什么說“網絡是把雙刃劍”?(提示:答出2點即可)(2)結合材料二,向全校學生發出爭做“四有好網民”的行動倡議。(2點即可)【答案】(1)因為網絡帶給我們的既有積極影響又有消極影響。積極影響如便利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促進了社會的進步發展;消極影響如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容易帶來虛假、不良的信息,不良信息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等。(2)①合理使用網絡,不浪費過多時間在無聊的信息上,學會“信息節食”;②在網絡上傳遞正能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媒介素養,營造積極健康的網絡環境;③恪守道德、遵守法律,不造謠不傳謠,不侵犯他人隱私等等。【知識點】網絡的積極影響;網絡的弊端;合理利用網絡【解析】【分析】(1)給人們生活生產帶來便捷,豐富網民精神文化生活,這說明網絡豐富日常生活、網絡促進社會進步。帶來了類似虛假信息、網絡詐騙、淫穢色情等“毒素”,嚴重破壞了正常的網絡生態,擾亂了安定團結的社會秩序,損害了廣大網民的根本利益,這說明 信息良莠不齊,容易帶來虛假、不良的信息,不良信息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等。據此組織答案。(2)根據所學,倡議可以從合理利用網絡的要求回答即可,如:學會“信息節食”, 在網絡上傳遞正能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等。【點評】本題考查對網絡的利和弊,合理利用網絡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網絡有利有弊,我們要合理利用網絡,理性參與網絡生活,在網上傳播正能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網絡媒介素養,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讓網絡公共空間充滿正能量,弘揚主旋律。(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網絡的作用的有關知識,從原因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給人們生活生產帶來便捷,豐富網民精神文化生活→可鏈接網絡豐富日常生活、網絡促進社會進步。關鍵詞②:帶來了類似虛假信息、網絡詐騙、淫穢色情等“毒素”,嚴重破壞了正常的網絡生態,擾亂了安定團結的社會秩序,損害了廣大網民的根本利益→可鏈接網絡的消極影響。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學生,需要運用合理利用網絡的有關知識,從做法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積極培育有高度安全意識、有文明的網絡素養、有守法的行為習慣、有必備的防護技能的新一代“四有好網民”→可鏈接合理利用網絡的要求。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2.(2024八上·榮縣月考)【社會生活】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在北京西單北大街上,一名年輕人正在為失明的行乞老人洗腳。這名衣著整潔的年輕人隨身帶了暖壺、塑料盆和裝了涼水的可樂瓶,蹲在老人面前,先細心地調好水溫,然后將老人的雙腳放在盆中搓洗。最后,還仔細地給老人穿好襪子和鞋子。老人感激地問年輕人的姓名,年輕人笑笑說:“我是北京人,我就想做做好事?!迸R走前,年輕人還將塑料盆和一個指甲刀送給了老人。(1)這名年輕人的行為屬于什么行為?這種行為具有哪些重要意義?(2)我們應該如何向這名年輕人學習?(答出2點即可)【答案】(1)這種行為是親社會行為。意義:①有利于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②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③形成正確的價值觀。④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2)①在社會生活中,熱心幫助他人,關心他人。②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的變化發展。③文明禮貌,尊重他人,不嘲笑歧視弱勢群體。【知識點】親社會行為【解析】【分析】(1)年輕人為失明的行乞老人洗腳這屬于親社會行為。根據所學,親社會行為的意義可以從 有利于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等方面回答即可。(2)根據所學,向這名年輕人學習可以從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的角度回答,具體可以 熱心幫助他人,關心他人, 文明禮貌,尊重他人,不嘲笑歧視弱勢群體等方面回答。【點評】本題考查對親社會行為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1)第一小問: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親社會行為的有關知識,從體現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一名年輕人為失明的行乞老人洗腳→可鏈接親社會行為。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第二小問:本題考查親社會行為的意義,可結合教材知識作答。(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青少年,需要運用養成親社會行為的途徑的有關知識,從做法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一名年輕人為失明的行乞老人洗腳→可鏈接養成親社會行為的途徑。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3.(2024八上·榮縣月考)【社會規則】根據所學并結合生活經驗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國有國法,校有校規,生活呢時時處處有規則。為了增強同學們的規則意識,讓同學們理解規則,遵守規則,某中學特舉辦了以“規則伴我行”為主題的手抄報宣傳活動。(1)李華同學要在手抄報中列舉同學們日常生活、學習中普遍存在的不遵守規則的現象,以警示大家、請你試舉出一例,幫他完成這一內容。材料二 日前,自貢市在全市各中小學開展以“開心上學,安全回家”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生活中那種“中國式過馬路”的陋習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因為,在十字路口,盡管車多人雜,但是,由于行人、車輛各行其道,紅燈停、綠燈行,路面井然有序,道路暢通無阻。如果南來北往的車輛及行人各不相讓,擠成一團,那么結果將是誰也難以通過。(2)這則材料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3)請你列舉一種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不遵守交通規則的現象,并對改善中學生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行為提出合理化建議。【答案】(1) 在課堂上隨意講話;上課遲到;就餐時不排隊;考試作弊;抄襲作業等。(2) 社會生活需要秩序,規則維護秩序?;蛘咦袷匾巹t才能有良好的秩序,人們的生活才能正常運行.(3) 現象:過馬路翻越欄桿;行人過馬路不走斑馬線;闖紅燈等等。建議:①學校加強安全教育,宣傳遵守交通法規的重要性; ②學生自覺學習交通法規,并養成自律的好習慣,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③除了從自身做起,還要對身邊的同學的錯誤行為進行監督勸導等【知識點】社會秩序的內涵、意義;社會規則的內涵、意義;自覺遵守規則【解析】【分析】(1)本題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 在課堂上隨意講話;上課遲到;就餐時不排隊;考試作弊;抄襲作業等。(2)在十字路口,盡管車多人雜,但是,由于行人、車輛各行其道,紅燈停、綠燈行,路面井然有序,道路暢通無阻。如果南來北往的車輛及行人各不相讓,擠成一團,那么結果將是誰也難以通過,這說明社會生活需要秩序,規則維護秩序。據此組織答案。(3)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 過馬路翻越欄桿;行人過馬路不走斑馬線;闖紅燈等等。建議可以從 學校加強安全教育, 學生自覺學習交通法規, 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對身邊的同學的錯誤行為進行監督勸導等方面回答。【點評】本題考查對自覺遵守規則,社會規則,社會秩序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社會規則維護社會秩序。如果違反規則,會受到輿論的譴責,甚至受到相關部門處罰。社會規則不會自動起作用,需要人們自覺遵守。人人都要以遵守社會規則為榮,違反社會規則為恥。24.(2024八上·榮縣月考)誠實守信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鬃釉f:“民無信不立?!逼鋵崳瑹o論是個人、企業甚至是政府,都不能不講誠信,都離不開誠信。某縣教育局舉行“誠信進校園”活動。某學校為配合此活動,并提高同學們的思想道德素質,舉行了以“誠信”為主題的手抄報活動。請你幫助八年級(1)班瑤瑤完成下面手抄報欄目。(1)在“誠信問題面面觀”欄目中列舉同學們存在的誠信問題,以警示大家。請你幫助她列舉一個日常生活中的不誠信行為。并分別從“法”和“德”的角度說明誠信的必要性。(2)請在“誠信在行動”欄目中,告訴她如何踐行誠信?【答案】(1)答應了別人的事,沒有辦到;借錢不還,考試作弊。“法”的角度,誠信是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德”的角度,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2)樹立誠信意識;運用誠信智慧;珍惜個人誠信記錄。【知識點】誠實守信【解析】【分析】(1)列舉一個日常生活中的不誠信行為,屬于開放性試題,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如: 答應了別人的事,沒有辦到;借錢不還,考試作弊。根據所學,誠信的必要性可以從 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誠信是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等方面回答即可。(2)根據所學,踐行誠信可以從 樹立誠信意識;運用誠信智慧;珍惜個人誠信記錄等方面具體分析回答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誠信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我們要大力弘揚誠信文化,共同營造“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良好社會風尚,提高全社會信用水平,營造社會誠信環境,努力促進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1)小問1:本題考查列舉一個日常生活中的不誠信行為,屬于開放性試題,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小問2:本題考查誠信的必要性,可結合教材知識作答。(2)本題考查踐行誠信,可結合教材知識作答。1 / 1四川省自貢市榮縣啟明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道德與法治試題一、下列各小題只有一項答案是最符合題意的。每小題3分。1.(2024八上·榮縣月考)“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人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彼o我們的啟示是( )A.要參加社會實踐,熱心為公眾服務B.要養成親社會的行為C.事必躬親,大小事都要親力親為D.關注國家大事,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2.(2024八上·榮縣月考)節假日,北京許多博物館的講解員是中學生志愿者,雖然這些義務講解活動占用了他們的休息時間,但他們樂此不疲,毫無怨言。以上內容體現了這些中學生( )①浪費了寶貴時間,沒有珍惜受教育權利②為人謙遜、待人寬厚,不爭搶榮譽利益③積極的參與社會生活,培養親社會行為④自覺服務、奉獻社會,做有益社會的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4八上·榮縣月考)參觀博物館時,需保持安靜,禁止觸摸物品,拍照不得使用閃光燈,禁止飲食,禁止打鬧....這提示我們( ?。?br/>①在博物館沒有自由②參觀博物館規矩太多、太繁雜③參觀時的言行舉止要符合禮儀要求④文明參觀、遵守博物館的參觀須知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2024八上·榮縣月考)2023年國慶黃金周,小強與父母到上海旅游,坐什么車次好呢?想到了網絡,查到了適合的車次,又把上海的旅游景點瀏覽了一遍,還查詢了交通食宿方面的問題。小強的上海之行非常順利。這說明了( )A.網絡里面的信息不真實B.網絡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C.網絡可以解決任何問題D.通過網絡結交網友是最好的方式5.(2024八上·榮縣月考)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化的同時,利用網路技術的詐騙行為已成為損害民眾切身利益和互聯網新興產業的毒瘤。面對互聯網詐騙,廣大網民應該( ?。?br/>①抵制誘惑,增強防范意識②完善制度,堵塞安全漏洞③增長見識,提高防騙能力④加強協作,打擊違法犯罪。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6.(2024八上·榮縣月考)當下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的生活被“微信化”。數據顯示,25%的用戶每天打開微信超過30次。無論是在工作、開會、旅行還是吃飯大家總會不自覺地掏出手機查看微信。別讓生活被微信“綁架”,我們應該( )A.培養自立能力 B.提高自控能力C.拒絕好奇心理 D.遠離網絡生活7.(2024八上·榮縣月考)下列關于未成年人使用手機的態度,不正確的是( ?。?br/>A.要合理把握使用手機上網的時間,從事有益于身心的活動B.在使用手機上網時,要虛心聽取父母和老師的意見和建議C.使用手機弊大于利,應拒絕使用D.增強自制力,避免上網成癮8.(2024八上·榮縣月考) 2017年1月,張某為了逃票入園,翻過兩道3米高的圍墻,鉆過鐵絲網,進入寧波雅戈爾動物園養虎區,最終發生悲劇。這類事件啟發我們( ?。?br/>①社會生活需要規則,規則保護秩序②遵守規則,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③規則分強制性規則和非強制性規則④在社會生活中不同場合有不同規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4八上·榮縣月考)“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為其他人也同樣會有這個權利?!边@說明( )①我們要積極參與改進規則②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③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④任何人違反社會規則都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2024八上·榮縣月考)從1987年6月起,每年的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紀念日主題教育活動是學校出育的重要載體,在2022年國際禁毒日來臨之際,某校組織學生開展禁毒主題征文活動。下列某學生擬定的禁毒主題征文小標題,恰當的是( )①法不可違,見義勇為,杜絕侵害②珍愛生命,依法自律,遠離毒品③各美其美,美好家園,美好生活④防毒禁毒,防微杜漸,你我同行A.①③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1.(2024八上·榮縣月考)在眾人面前講究衛生,獨自一人時隨地吐痰;有警察時遵守交通規則,一旦路口無人值守就闖紅燈;在自己熟悉的團體內謙恭有禮,有時置身于陌生的人群言行就不太文明。這些現象告訴我們( )①在小事情上不必自律②應學會自律,自覺遵守規則③只有他律才能起作用④應做到心中有規則,注意修養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12.(2024八上·榮縣月考)禮貌是文明的體現。下列屬于表達“感謝”的常用語是( ?。?br/>A.“對不起”“請原諒”“請多包涵”B.“謝謝”“讓您費心了”“多虧您的幫助”C.“您好”“請多指教”“歡迎光臨”D.“再見”“祝您健康”“請不要放在心上”13.(2024八上·榮縣月考)2013年10月1日我國首部《旅游法》正式實施?!堵糜畏ā访鞔_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應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遵守旅游文明行為規范。這是因為( )A.文明素質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B.有利于有效杜絕旅游活動中的不文明行為C.文明素質是一個人出國旅行的物質基礎D.文明行為關系到公民的品德修養和形象14.(2024八上·榮縣月考)心與心的交流需要專心聆聽。生活中與他人交流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有( ?。?br/>①東張西望②認真傾聽他人說話③不等他人說完就插話④對他人的談話表示出興趣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15.(2024八上·榮縣月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每年11月16日確定為“國際寬容日”。2023年 11 月16日是第二十九個“國際寬容日”。國際寬容日倡導人們在交往中應該( ?。?br/>A.是非不分,愛憎不明 B.寬厚待人,與人為善C.妄自菲薄,否定自己 D.據理力爭,斤斤計較16.(2024八上·榮縣月考)人與人之間的彼此尊重在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我們要學會尊重。為此應該做到( ?。?br/>①學會奉迎他人,投其所好 ②不要指出別人的過錯③欣賞和贊美他人 ④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17.(2024八上·榮縣月考)鄰居馮某養的寵物狗常在夜間吠叫,擾得四鄰不安。小閩與其交涉,馮某卻理直氣壯地說:“我有權養狗,狗叫是正常的?!毙¢}據理力爭,理由是( )A.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B.公民行使權利不得損害他人合法權利C.公民享有廣泛而真實的權利D.公民行使權利不得損害國家的利益18.(2024八上·榮縣月考)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了《關于防治中小學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要求中小學校從日常安全管理、周邊綜合治理等方面有效預防學生欺凌和暴力。學校落實《關于防治中小學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有利于( ?。?br/>①保障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②切實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③杜絕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④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法治觀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2024八上·榮縣月考)“親,曬圖+五星好評,可以返現喲!”相信大家對這句話并不陌生。網購中,部分賣家在評論上做起文章,一方面利用“小恩小惠”誘導消費者給予好評,另一方面購買“水軍”刷好評,這種行為( ?。?br/>①違背了公序良俗的原則 ②是商家的銷售創新手段,無可厚非③是不誠信的表現 ④體現“雙贏”的理念,值得借鑒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0.(2024八上·榮縣月考)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上,年僅14歲的中國小將奪得跳水金牌。身為冠軍,她卻非常謙遜,在面對觀眾的歡呼和熱情時,她不但揮手回應還深深鞠躬,贏得網友們的廣泛稱贊和喜愛。由此可見( )①要得到他人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②不被尊重和認可往往會產生自卑感③尊重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④尊重他人就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選擇題(共40分)溫馨提示:個別答案可以不出自教材內容,言之有理即可。21.(2024八上·榮縣月考)【網絡生活】根據所學回答以下問題。材料一 在網絡高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猶如一把“雙刃劍”,它在給人們生活生產帶來便捷,豐富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類似虛假信息、網絡詐騙、淫穢色情等“毒素”,嚴重破壞了正常的網絡生態,擾亂了安定團結的社會秩序,損害了廣大網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本W絡空間不是虛幻空間,網絡空間文明秩序的建立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需要全社會攜手,積極培育有高度安全意識、有文明的網絡素養、有守法的行為習慣、有必備的防護技能的新一代“四有好網民”。(1)結合材料一,為什么說“網絡是把雙刃劍”?(提示:答出2點即可)(2)結合材料二,向全校學生發出爭做“四有好網民”的行動倡議。(2點即可)22.(2024八上·榮縣月考)【社會生活】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在北京西單北大街上,一名年輕人正在為失明的行乞老人洗腳。這名衣著整潔的年輕人隨身帶了暖壺、塑料盆和裝了涼水的可樂瓶,蹲在老人面前,先細心地調好水溫,然后將老人的雙腳放在盆中搓洗。最后,還仔細地給老人穿好襪子和鞋子。老人感激地問年輕人的姓名,年輕人笑笑說:“我是北京人,我就想做做好事。”臨走前,年輕人還將塑料盆和一個指甲刀送給了老人。(1)這名年輕人的行為屬于什么行為?這種行為具有哪些重要意義?(2)我們應該如何向這名年輕人學習?(答出2點即可)23.(2024八上·榮縣月考)【社會規則】根據所學并結合生活經驗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國有國法,校有校規,生活呢時時處處有規則。為了增強同學們的規則意識,讓同學們理解規則,遵守規則,某中學特舉辦了以“規則伴我行”為主題的手抄報宣傳活動。(1)李華同學要在手抄報中列舉同學們日常生活、學習中普遍存在的不遵守規則的現象,以警示大家、請你試舉出一例,幫他完成這一內容。材料二 日前,自貢市在全市各中小學開展以“開心上學,安全回家”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生活中那種“中國式過馬路”的陋習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因為,在十字路口,盡管車多人雜,但是,由于行人、車輛各行其道,紅燈停、綠燈行,路面井然有序,道路暢通無阻。如果南來北往的車輛及行人各不相讓,擠成一團,那么結果將是誰也難以通過。(2)這則材料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3)請你列舉一種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不遵守交通規則的現象,并對改善中學生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行為提出合理化建議。24.(2024八上·榮縣月考)誠實守信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孔子曾說:“民無信不立?!逼鋵?,無論是個人、企業甚至是政府,都不能不講誠信,都離不開誠信。某縣教育局舉行“誠信進校園”活動。某學校為配合此活動,并提高同學們的思想道德素質,舉行了以“誠信”為主題的手抄報活動。請你幫助八年級(1)班瑤瑤完成下面手抄報欄目。(1)在“誠信問題面面觀”欄目中列舉同學們存在的誠信問題,以警示大家。請你幫助她列舉一個日常生活中的不誠信行為。并分別從“法”和“德”的角度說明誠信的必要性。(2)請在“誠信在行動”欄目中,告訴她如何踐行誠信?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感受和認識社會生活【解析】【分析】“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啟示我們關心社會發展,關注國家大事,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故D正確;AB不符合題意,選項觀點在題文中沒有體現;C錯誤,“都要親力親為”說法絕對,應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了解和感受社會生活的認識,我們了解社會生活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比如看報紙、上網、看電視、參加社會實踐以及閱讀報紙雜志等,置身社會之中,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2.【答案】D【知識點】親社會行為含義和表現【解析】【分析】根據題文、結合所學可知,中學生參加志愿者做義務講解活動體現了他們能夠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培養親社會行為,有助于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人格;有助于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和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意識,做有益社會的人,所以③④符合題意;①說法錯誤,中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是鍛煉實踐能力,在實踐中學習的表現;②不符合題意,選項觀點在題干中未涉及,應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親社會行為的認識,青少年正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要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養成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3.【答案】C【知識點】自覺遵守規則【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不是隨心所欲,我們要自覺遵守規則,發自內心的敬畏規則。據此,題文內容提示我們參觀時的言行舉止要符合禮儀要求 ;文明參觀、遵守博物館的參觀須知,故③④說法正確;①錯誤,在博物館有自由;②錯誤,參觀博物館要遵守規則,不是規矩太多、太繁雜。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自覺遵守規則的認識,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4.【答案】B【知識點】網絡的積極影響【解析】【分析】小強通過網絡查到了適合的車次,又把上海的旅游景點瀏覽了一遍,還查詢了交通食宿方面的問題,說明網絡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網絡豐富了日常生活,故B說法正確;A錯誤,網絡里面有的信息不真實,有的信息真實;C錯誤,“解決任何問題”說法太絕對,夸大了網絡的作用;D錯誤,通過網絡結交網友是一種方式,但不是最好的方式,且題干沒有涉及網絡交友。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網絡的利的認識,網絡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速;互聯網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5.【答案】A【知識點】合理利用網絡【解析】【分析】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網民應該 抵制誘惑,增強防范意識 , 增長見識,提高防騙能力 ,①③正確,符合題意;完善制度不是網民的職責,②錯誤,不符合題意;打擊違法犯罪不是網民的職責,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網絡的相關知識,需要考慮對自己學習和生活的影響,學會理性辨別、慎重選擇。網上交友,我們要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將網上的朋友轉化為現實中的朋友,需要慎重。不能只停留在虛擬世界中,要學會在現實中與同伴交往。6.【答案】B【知識點】合理利用網絡【解析】【分析】當下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的生活被“微信化”,別讓生活被微信“綁架”,我們應該提高自控能力,學會合理利用網絡,故B說法正確;A錯誤,培養自立能力與合理利用微信無關;C錯誤,我們需要好奇心理;D錯誤,網絡有利有弊,我們要合理利用網絡,而不是遠離網絡。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合理利用網絡的認識,網絡有利有弊,我們要合理利用網絡,理性參與網絡生活,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負責任的網絡參與者。在網上傳播正能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網絡媒介素養,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讓網絡公共空間充滿正能量,弘揚主旋律。7.【答案】C【知識點】合理利用網絡【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網絡是把雙刃劍,未成年人要合理把握使用手機上網的時間,從事有益于身心的活動,在使用手機上網時,要虛心聽取父母和老師的意見和建議,增強自制力,避免上網成癮,故ABD說法正確;C觀點錯誤,使用手機有利有弊,要合理使用手機。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合理利用網絡的認識,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該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應該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食”。8.【答案】A【知識點】社會規則的內涵、意義;自覺遵守規則【解析】【分析】張某為了逃票入園,翻過兩道3米高的圍墻,鉆過鐵絲網,進入寧波雅戈爾動物園養虎區,最終發生悲劇,這啟示我們要珍愛自己的生命,要增強規則意識,規則保護秩序,嚴格遵守相關的規定,遵守規則,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張某如果遵守規則遵守秩序就不會有悲劇的發生。選項①②的認識是對的,故應選擇A;選項③④的觀點不符合題意,故應排除BC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規則與秩序。社會生活需要秩序,秩序來自規則。在實際生活中,哪里有規則,哪里才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順利進行。9.【答案】B【知識點】自由與規則的關系【解析】【分析】“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這說明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為其他人也同樣會有這個權利。”這說明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所以②③符合題意,正確。①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沒有體現改進規則的內容。④錯誤,違法行為才受法律的制裁,違反社會規則的行為不一定是違法行為。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自由與規則的關系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10.【答案】D【知識點】愛護身體;樹立法治意識【解析】【分析】生活中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惡丑,我們要學會明辨是非善惡、正確把握好奇心,拒絕毒品誘惑,自覺遠離毒品,磨礪堅強意志,珍愛生命健康、依法自律,預防毒品犯罪。結合“禁毒主題”可知,小標題可以確定為依法自律,遠離毒品侵害或拒絕誘惑,注意防微杜漸,②④正確;①錯誤,杜絕侵害太絕對,應排除;③錯誤,各美其美,美好家園,美好生活與“禁毒”無直接關系。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樹立法治意識,愛護身體的認識,生命都是寶貴的,每個人的生命都比金錢、權勢等更重要。生命價值高于一切。對生命的敬畏是內心的自愿選擇,我們要與周圍的生命休戚與共,走向道德的生活。11.【答案】C【知識點】自覺遵守規則【解析】【分析】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在個人獨處或者沒有外部約束和監督得情況下,我們應該學會“慎獨”,注意修養,自覺遵守規則,做到心中有規則,心中有紀律,心中有法律。所以②④正確;①錯誤,在小事上也要嚴格要求自己,積極進行自律;③錯誤,“只有……才”的理解太絕對,自律是主動、自覺約束自己,這更有助于約束自己的行為。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自覺遵守規則的認識,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12.【答案】B【知識點】以禮待人【解析】【分析】講文明、有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講文明、有禮貌要做到語言文明、態度親和、舉止端莊。A選項表示的是對他人的歉意,請求原諒。B選項表示“感謝”,故B選項觀點正確,且符合題意。C選項表示初次見面時,向他人問好。D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明禮貌用語的認識和理解,通過本題的分析解答,有助于學生養成文明禮貌的品質,學會文明用語。13.【答案】D【知識點】以禮待人【解析】【分析】《旅游法》中的相關規定,有利于規范旅客的行為,做到文明旅游,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公民和國家形象,這是因為文明行為關系到公民的品德修養和形象,故D說法正確;A錯誤,“決定”夸大了文明有禮的重要性,文明素質對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會產生影響;B錯誤,“杜絕”說法過于絕對,有利于有效減少旅游活動中的不文明行為;C錯誤,文明素質是一個人出國旅行的精神基礎。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文明有禮的認識,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會使人變得優雅可親,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體現國家形象。14.【答案】B【知識點】尊重他人;以禮待人【解析】【分析】與人交往時要講究禮貌,在生活中與交流時要認真傾聽他人說話,同時對他人的談話要表示出興趣,東張西望,不等他人說完話就插話,都是不禮貌的行為,所以正確的是③④,①②是不尊重他人、不禮貌的行為,排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禮貌顯魅力。15.【答案】B【知識點】關愛他人的內涵和意義【解析】【分析】材料中,國際寬容日倡導人們在交往中應該待人寬容,做到寬厚待人,與人為善,故B說法正;A錯誤,我們做人要明辨是非、愛憎分明;C錯誤,我們不能妄自菲薄,一味否定自己;D錯誤,我們要寬以待人,不能斤斤計較。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關愛他人的認識,關愛是社會和諧穩定的潤滑劑和正能量。關愛使人們在交往過程中互諒互讓、相互尊敬,與人為善、增進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際氛圍,促進社會文明進步。16.【答案】B【知識點】尊重他人【解析】【分析】人與人之間的彼此尊重在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我們要學會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尊重他人的個性,學會欣賞和贊美他,故③④選項正確,且符合題意。尊重他人并不意味著卑躬屈膝,也不意味著不能指出別人的錯誤,故①②選項觀點錯誤,所以答案選B。【點評】本題考查尊重他人的相關知識。17.【答案】B【知識點】行使權利有界限【解析】【分析】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但公民要正確行使權利,必須做到: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權利,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利公民權利;題干中的馮某有“養狗”的權利,但確損害了鄰居的利益,所以,小閩據理力爭的理由是公民行使權利不得損害他人合法權利;故B符合題意;ACD與題意不符;故選B。【點評】該題考查公民怎樣依法行使權利等相關知識;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權利;公民在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權利。18.【答案】B【知識點】社會規則的內涵、意義【解析】【分析】依據教材知識,分析題文,學校落實《關于防治中小學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有利于切實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發生,加強學校日常安全管理,保障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法治觀念,故①④符合題意;②不符合題意,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題文內容無關;③不符合題意,杜絕的說法絕對化,夸大了意見的作用。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社會規則的認識,社會規則維護社會秩序。如果違反規則,會受到輿論的譴責,甚至受到相關部門處罰。19.【答案】C【知識點】誠實守信【解析】【分析】分析題文材,網絡刷好評的行為,是不講誠信的表現,會誤導消費者,違背了公序良俗的原則,也是不道德的行為, ①③符合題意,正確。②④ 錯誤, “小恩小惠”誘導消費者給予好,商家沒有誠信經營,是違法行為。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誠信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 ,誠信是企業的資本,是企業的無形資,企業只有堅持誠信經營、誠信辦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譽,贏得客戶,才能帶來持久效益,長盛不衰。20.【答案】B【知識點】尊重他人【解析】【分析】①③:東京奧運會上中國14歲小將奪得冠軍侯非常謙遜,面對觀眾的熱情揮手并鞠躬,表明要想贏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尊重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故①③符合題意;②:觀點雖然正確,但在題干中沒有體現,故②不符合題意;④:“就能”觀點絕對化,故④說法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尊重他人,尊重是一個人內心修養的外在表現,只有尊重他人才能應當他人的尊重,我們要學會尊重他人。21.【答案】(1)因為網絡帶給我們的既有積極影響又有消極影響。積極影響如便利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促進了社會的進步發展;消極影響如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容易帶來虛假、不良的信息,不良信息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等。(2)①合理使用網絡,不浪費過多時間在無聊的信息上,學會“信息節食”;②在網絡上傳遞正能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媒介素養,營造積極健康的網絡環境;③恪守道德、遵守法律,不造謠不傳謠,不侵犯他人隱私等等。【知識點】網絡的積極影響;網絡的弊端;合理利用網絡【解析】【分析】(1)給人們生活生產帶來便捷,豐富網民精神文化生活,這說明網絡豐富日常生活、網絡促進社會進步。帶來了類似虛假信息、網絡詐騙、淫穢色情等“毒素”,嚴重破壞了正常的網絡生態,擾亂了安定團結的社會秩序,損害了廣大網民的根本利益,這說明 信息良莠不齊,容易帶來虛假、不良的信息,不良信息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等。據此組織答案。(2)根據所學,倡議可以從合理利用網絡的要求回答即可,如:學會“信息節食”, 在網絡上傳遞正能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等。【點評】本題考查對網絡的利和弊,合理利用網絡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網絡有利有弊,我們要合理利用網絡,理性參與網絡生活,在網上傳播正能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網絡媒介素養,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讓網絡公共空間充滿正能量,弘揚主旋律。(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網絡的作用的有關知識,從原因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給人們生活生產帶來便捷,豐富網民精神文化生活→可鏈接網絡豐富日常生活、網絡促進社會進步。關鍵詞②:帶來了類似虛假信息、網絡詐騙、淫穢色情等“毒素”,嚴重破壞了正常的網絡生態,擾亂了安定團結的社會秩序,損害了廣大網民的根本利益→可鏈接網絡的消極影響。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學生,需要運用合理利用網絡的有關知識,從做法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積極培育有高度安全意識、有文明的網絡素養、有守法的行為習慣、有必備的防護技能的新一代“四有好網民”→可鏈接合理利用網絡的要求。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2.【答案】(1)這種行為是親社會行為。意義:①有利于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②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③形成正確的價值觀。④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2)①在社會生活中,熱心幫助他人,關心他人。②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的變化發展。③文明禮貌,尊重他人,不嘲笑歧視弱勢群體。【知識點】親社會行為【解析】【分析】(1)年輕人為失明的行乞老人洗腳這屬于親社會行為。根據所學,親社會行為的意義可以從 有利于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等方面回答即可。(2)根據所學,向這名年輕人學習可以從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的角度回答,具體可以 熱心幫助他人,關心他人, 文明禮貌,尊重他人,不嘲笑歧視弱勢群體等方面回答。【點評】本題考查對親社會行為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1)第一小問: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親社會行為的有關知識,從體現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一名年輕人為失明的行乞老人洗腳→可鏈接親社會行為。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第二小問:本題考查親社會行為的意義,可結合教材知識作答。(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青少年,需要運用養成親社會行為的途徑的有關知識,從做法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一名年輕人為失明的行乞老人洗腳→可鏈接養成親社會行為的途徑。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3.【答案】(1) 在課堂上隨意講話;上課遲到;就餐時不排隊;考試作弊;抄襲作業等。(2) 社會生活需要秩序,規則維護秩序?;蛘咦袷匾巹t才能有良好的秩序,人們的生活才能正常運行.(3) 現象:過馬路翻越欄桿;行人過馬路不走斑馬線;闖紅燈等等。建議:①學校加強安全教育,宣傳遵守交通法規的重要性; ②學生自覺學習交通法規,并養成自律的好習慣,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③除了從自身做起,還要對身邊的同學的錯誤行為進行監督勸導等【知識點】社會秩序的內涵、意義;社會規則的內涵、意義;自覺遵守規則【解析】【分析】(1)本題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 在課堂上隨意講話;上課遲到;就餐時不排隊;考試作弊;抄襲作業等。(2)在十字路口,盡管車多人雜,但是,由于行人、車輛各行其道,紅燈停、綠燈行,路面井然有序,道路暢通無阻。如果南來北往的車輛及行人各不相讓,擠成一團,那么結果將是誰也難以通過,這說明社會生活需要秩序,規則維護秩序。據此組織答案。(3)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 過馬路翻越欄桿;行人過馬路不走斑馬線;闖紅燈等等。建議可以從 學校加強安全教育, 學生自覺學習交通法規, 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對身邊的同學的錯誤行為進行監督勸導等方面回答。【點評】本題考查對自覺遵守規則,社會規則,社會秩序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社會規則維護社會秩序。如果違反規則,會受到輿論的譴責,甚至受到相關部門處罰。社會規則不會自動起作用,需要人們自覺遵守。人人都要以遵守社會規則為榮,違反社會規則為恥。24.【答案】(1)答應了別人的事,沒有辦到;借錢不還,考試作弊。“法”的角度,誠信是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德”的角度,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2)樹立誠信意識;運用誠信智慧;珍惜個人誠信記錄。【知識點】誠實守信【解析】【分析】(1)列舉一個日常生活中的不誠信行為,屬于開放性試題,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如: 答應了別人的事,沒有辦到;借錢不還,考試作弊。根據所學,誠信的必要性可以從 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誠信是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等方面回答即可。(2)根據所學,踐行誠信可以從 樹立誠信意識;運用誠信智慧;珍惜個人誠信記錄等方面具體分析回答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誠信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我們要大力弘揚誠信文化,共同營造“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良好社會風尚,提高全社會信用水平,營造社會誠信環境,努力促進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1)小問1:本題考查列舉一個日常生活中的不誠信行為,屬于開放性試題,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小問2:本題考查誠信的必要性,可結合教材知識作答。(2)本題考查踐行誠信,可結合教材知識作答。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四川省自貢市榮縣啟明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道德與法治試題(學生版).docx 四川省自貢市榮縣啟明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道德與法治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