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為強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營造良好網絡環境。暑期,中央網信辦印發通知,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重點整治四大亂象:中央網信辦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國家為什么要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議一議網絡侵害行為(借“明星周邊”“免費學習搭子”實施欺凌、隔空猥褻)1隱蔽傳播違法信息(利用卡牌、動漫包裝暴力、不良亞文化)2誘導線下危險活動(教制“筆槍”“窒息挑戰”)3利用未成年人形象牟利(炒作“兒童CP”、擺拍虛假劇情)4—— 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營造清朗空間第三課 共建網絡美好家園 第二框法治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自主預習仔細閱讀課本,完成下面的目標思考題,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讀,并且用鉛筆圈點勾畫重難點知識,時間3分鐘。1如何看待網絡是把雙刃劍?2如何理性參與網絡生活?議題一解構"雙刃劍",提高網絡媒介素養暢談暑期網絡生活暑假,家里的大人有空就看手機、玩電腦,家人之間相互陪伴、交流的時間都變少了。暑假,我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免費預習下學期課程,解鎖了新知識和學習新方式。你如何看待以上同學的暑期網絡生活?這說明網絡具有什么特點?議一議議學成果01網絡極大地改變了社會,我們在享受網絡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要全面認識網絡,了解其可能衍生的社會問題。我們要學會理性參與網絡生活,提升媒介素養,積極利用網絡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如何看待網絡是把雙刃劍?相關鏈接一般指人們正確、建設性使用媒介資源的能力。它包括人們面對各種信息時的選擇、理解、質疑、評估等能力。媒介素養是否瀏覽?是否合適?是否正確?是否有用?網絡素養自測問卷要求:請填寫調查問卷,計算總分定位自己的網絡素養等級。1你在瀏覽信息時,是否會主動跳過無關內容?A. 從不(1分) B. 偶爾(2分) C. 經常(3分) D. 總是(4分)2你是否會主動搜索與自己觀點不同的資訊?A. 從不(1分) B. 偶爾(2分) C. 經常(3分) D. 總是(4分)3發現APP總推送同類內容,你會?A. 繼續刷看(1分) B. 手動刷新換關鍵詞(2分) C. 調整興趣標簽(3分) D. 關閉個性化推薦(4分)4你接觸非興趣領域知識(如科技/文化)的頻率?A. 幾乎不(1分) B. 被動刷到時看看(2分) C. 每月主動搜索1-2次(3分) D. 每周主動探索(4分)名詞點撥上網時因主動選擇或算法推薦,長期局限于與自身興趣、觀點一致的信息領域,形成類似“蠶繭”的信息封閉狀態。信息繭房上網時需篩選信息源,拒絕無效或有害信息,避免因過量信息導致認知疲勞、決策能力下降等問題。 信息節食請查收你的網絡素養等級!總分計算:將4題得分相加(滿分16分)特征:深陷算法推薦,信息篩選被動,易被同質內容包圍。4-6分:破繭新手特征:初步掌握信息節食,但破繭行動不持續。7-11分:理性探索者特征:主動管理信息環境,兼具批判思維與多元視野。12-16分:清朗先鋒1231.你的測評屬于哪一類型?回想暑假哪件事讓你陷入‘信息繭房’?哪次‘信息過載’讓你疲憊?2.為避免以上問題,我們應如何學會選擇網絡信息?議一議如何有效甄別和篩選網絡信息?先明確目標再上網(如查資料/聯系朋友),關閉無關推送避免分心,到點立刻退出。選擇原則1:聚焦需求,主動“節食”關注3類‘陌生領域’賬號(如藝術/國際新聞/小眾科技),拓寬信息食譜。選擇原則2:打破繭房,擁抱多元查資料優先選政府/學校官網,遇到爭議事件,對比至少2家不同媒體標題再判斷。選擇原則3:驗證源頭,提升質效議學成果02學會選擇網絡信息。1①原因:互聯網上信息無限,而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有限。②要求:a.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對學習和生活有意義的信息,不多入信息面前停留,不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學會“信息節食”。b.不能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信息,把自己禁錮在“信息繭房”中,從而喪失接觸不同事物和觀點的機會。理性參與網絡生活的做法議題二智破"追星陷阱",理性參與網絡生活“追星群”的連環陷阱事件梗概暑期,酷愛追星的初二小琳加入明星XX的“真愛粉群”。沒過幾天,管理員所有人:“XX新專輯沖銷量,每人至少捐800元,截圖證明‘真心’!”,可是小琳攢了3周的零花錢只有150元,管理員私聊說:“可以借你錢,但要先付50元定金,還要發身份證照片證明‘還款能力’。”小琳怕被罵“假粉”,趕緊轉了50元,發了身份證——結果管理員“不再回復”,定金沒了。第二天,小琳打開群聊,全是罵聲:“假粉!滾出群!”管理員發來私聊威脅:“你進群時發了身份證,不捐就把信息發超話,讓所有粉絲討伐你!”小琳咬著嘴唇,拿起手機……小組合作若小琳繼續妥協或拒絕捐錢,可能會發生什么?會對她產生什么影響?1幫小琳脫離“連環陷阱”,成為理性的網絡參與者?你有什么好的建議?2討論規則1.組長組織、人人參加,2分鐘內完成討論。2.討論時1人書面記錄結論要點,1人準備代表小組發言。3.小組代表發言完畢后,其他組員或其他小組可以補充。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 密碼要有差異。1慎重填寫問卷。3要妥善處置快遞單、車票、購物小票等包含個人信息的單據。2不隨意留聯系方式。4電腦要安裝防火墻。5如何辨別網絡謠言?1注意信息出處看到“駭人聽聞”的信息后,先上網了解信息出處,看信息出處是否權威。2關注官方信息及時關注行業或部門發布的信息,行業或部門發現有謠言,會及時澄清。3對信息進行多方驗證上網搜索信息中的關鍵詞,從不同的信息源對信息進行多方驗證。4辨識信息內容瘋狂煽情、夸大其詞的內容往往不可靠。5向他人求助對于無法辨別真假的信息,可以向家長、老師和專家求教。議學成果02自覺抵制不良信息。2①原因:網絡時代,信息變得越來越豐富,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有的人有意無意歪曲事實甚至制造謠言,誤導公眾;有的人實施網絡詐騙,侵害他人利益;有的人惡意發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會穩定的信息,造成惡劣影響。②要求: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學會分析判斷網絡信息,讓不良信息止于智者。理性參與網絡生活的做法小琳的理性選擇小琳最后將此事告訴了父母。第二天,媽媽陪小琳報警,并向平臺舉報真愛粉群‘管理員’(涉嫌詐騙、網暴、泄露隱私),警方通過平臺追蹤到管理員(17歲,無業),追回了定金。平臺關停了該粉絲群,并對管理員賬號進行永久封號。后來,小琳加入了明星的官方后援會,再也沒有“強制集資”的要求,這一次,她覺得“支持偶像”變得踏實多了。事件后續真愛粉群“管理員”為什么會受到處罰?有何警示作用?議一議議學成果02理性參與網絡生活的做法恪守道德,遵守法律。3①原因:a.網絡無限,自由有界。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網絡言論負責。b.只有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負責任的網絡參與者.②要求:文明互動、理性表達,不宣泄負面情緒,不制造和傳播謠言,不泄露他人隱私,不惡意攻擊他人,拒絕網絡暴力和欺凌……議題三共筑"清朗空間",爭做網絡正能量使者國家網信辦“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成果護苗成長、凈網護航專項行動后,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感知度顯著提升(家長滿意度從行動前62%升至85%),校園網絡問題求助量下降40%,社會協同保護體系進一步完善,有效筑牢了未成年人暑期網絡保護“防火墻”。全國累計關停違規粉絲群1.2萬個,處理違規賬號3.5萬個;查處針對未成年人的網絡詐騙案件2100起,追回經濟損失860萬元;各大平臺升級“未成年人保護模式”,新增“專屬舉報通道”“青少年內容過濾”等功能,屏蔽不良信息200余萬條。國家通過整治行動做了哪些事?取得了什么效果?議一議爭做“網絡正能量使者”設計一條“清朗網絡”標語。設計一個可操作性強的“清朗網絡”微公益行動。討論規則1.組長組織、人人參加,3分鐘內完成討論。2.討論時1人書面記錄結論要點,1人準備代表小組發言。3.小組代表發言完畢后,其他組員或其他小組可以補充。任務一任務二議學成果02傳播網絡正能量。4要求:①提高媒介素養,科學、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網絡;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利用網絡貢獻向上向善力量,建設網上精神家園;③通過網絡平臺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投身于公益行動,讓網絡成為匯聚民智、促進社會和諧與發展的重要渠道;④共同培育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高揚主旋律,做網絡強國的建設者、創新者。理性參與網絡生活的做法議學成果02理性參與網絡生活的做法(1)我們要學會理性參與網絡生活,提升媒介素養,積極利用網絡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2)學會選擇網絡信息。學會“信息節食”,不把自己禁錮在“信息繭房”。(3)自覺抵制不良信息。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學會分析判斷網絡信息。(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一名負責任的網絡參與者。(5)傳播網絡正能量。齊誦強國使命心頭記,時代新人篤于行。向上向善共營造,上網用網要文明。善惡美丑知明辨,誠信友好永傳承。傳播中國好故事,抒寫青春愛國情。個人信息防泄露,謠言蜚語莫輕聽。適度上網防沉迷,飯圈亂象請繞行。遠離污穢不炫富,謹防詐騙常提醒。與人為善拒網暴,守好底線不欺凌。線上新知勤學習,數字素養常提升。網絡安全靠你我,共筑清朗好環境。新時代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思考請你結合《新時代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以“爭做中國好網民”為主題,寫一份倡議書。課堂小結3.2 營造清朗空間如何理性參與網絡生活?1學會理性參與網絡生活,提升媒介素養。2我們要學會選擇網絡信息3自覺抵制不良信息。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5傳播網絡正能量。1.某演藝明星工作室發布聲明譴責網絡用戶對其惡意攻擊,引發全社會呼吁凈化網絡環境。凈化網絡環境,網民應該( )①提升媒介素養,遵守網絡法律②合理使用網絡,恪守網絡道德③制裁網暴行為,共建網絡文明④制定網絡法律,維護合法權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隨堂測驗【詳解】本題考查理性參與網絡生活的要求。①:提升媒介素養、遵守網絡法律是網民的基本義務,有助于凈化網絡環境,故①符合題意;②:合理使用網絡、恪守道德是文明上網的要求,故②符合題意;③:制裁網暴行為屬于國家機關的職責,網民無權直接制裁,故③說法錯誤;④:制定網絡法律屬于立法機關的職權,網民無法制定法律,故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2.2025年1月13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共同關注》欄目以《真相來了:這些都是謠言》為題,報道了四起典型網絡謠言案件。網絡謠言會影響當事人的信譽,引發社會信任危機,損害公共利益。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 )①健全監督和制約機制,加強網絡監督和管理工作②學會辨別網絡信息,提高媒介素養③恪守道德、遵守法律,自覺抵制網絡謠言④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凈化網絡環境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B隨堂測驗【詳解】本題考查合理利用網絡。②③:網絡謠言會影響當事人的信譽,引發社會信任危機,損害公共利益,中學生應該學會辨別網絡信息,提高媒介素養,恪守道德、遵守法律,自覺抵制網絡謠言,故②③說法正確;①④:說法正確,但不是從中學生的角度闡述的,故①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3.掃碼進群免費領紅包、點開鏈接領取福利……近期,針對未成年人的電信網絡詐騙案時有發生。警方提醒,未成年人不要聽信別人的花言巧語,遇到陌生電話、信息等一定要提高警惕;家長、學校要多給孩子普及防騙知識等。由此可以看出,未成年人( )①需要全社會給予特殊關愛和保護②面對詐騙完全不具備自我保護的能力③應學會理性參與網絡生活,辨析網絡信息④要學習防騙知識,加大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力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隨堂測驗【詳解】本題考查特殊保護、合理使用網絡。①: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容易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的受害者。題干中警方提醒家長、學校要普及防騙知識,體現了社會各界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符合未成年人需要全社會關愛的客觀事實,故①說法正確;②: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能力較弱,不是完全不具備自我保護的能力,故②說法錯誤;③:未成年人容易被“掃碼領紅包”“點開鏈接領福利”等虛假信息誘惑,因此需要培養理性辨別網絡信息的能力,提高警惕,避免輕信陌生信息,故③說法正確;④:做法不是對未成年人的要求,故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5年2月,網民陳某在某短視頻平臺發布一張未成年人圖片,并配音稱“xxx失蹤且被害”,引發網民關注和議論。經警方調查核實,陳某為博取關注,編發相關謠言信息,造成不良社會影響。屬地公安機關依法對陳某處以行政處罰。警方提醒: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網民應注意自己的行為,對自己、對他人負責。希望廣大網民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維護良好的網絡環境。結合材料,運用法治知識,說明公民應如何維護健康的網絡環境。隨堂測驗【答案】①樹立法治意識,要認識到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依法規范自己的網絡行為。陳某編發謠言信息受到行政處罰,警示我們不能在網絡上造謠、傳謠。②增強責任意識,要對自己的網絡言論負責,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不傳播未經證實的信息,不隨意發布可能造成不良影響的內容。③學會辨析網絡信息,學理性分析和判斷網絡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避免被虛假信息誤導,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不良信息。④積極舉報違法行為,發現網絡上的不良信息和違法行為,及時向相關部門舉報,共同維護網絡環境的健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