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

資源簡介

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
一、【字詞迷宮】
1.(2024七上·慈利期中)根據拼音寫漢字或根據漢字寫注音。
輕輕打開語文課本,美麗的四季向我們走來。春天花團錦簇;夏雨熱烈粗獷(1);秋日有“西風瘦馬”的寂寥,也有“歌以詠志”的豪邁;冬天則把終年貯(2)蓄的綠色奉獻給可愛的水藻。我們在自然中感悟情思:史鐵生在秋天與母親訣別;莫懷戚在初春的田野上用愛與責任化解分qí(3);泰戈爾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冰心看到在風雨中左右qī(4)斜的紅蓮,聯想到了偉大的母愛。
(1)粗獷    (2)貯蓄    (3)分qí    (4)qī斜   
二、【詞語運用】
2.(2024七上·慈利期中)【詞語運用】以下是小文寫在積累本上的一段話,其中加點詞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
一年一度的體育節開始了,校園里人聲鼎沸,同學們各得其所。操場上的運動員們或奔跑,或跳躍,或投擲,洋溢著青春的色彩。看臺上的啦啦隊們咄咄逼人的吶喊加油聲,綻放著青春的激情。操場上那不停穿梭著的身影啊,是忙碌的校園小記者們。看著這朝氣蓬勃的校園,幸福而自豪的感覺油然而生。
A.人聲鼎沸 B.各得其所 C.咄咄逼人 D.油然而生
三、【病句診所】
3.(2024七上·慈利期中)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魯迅故鄉紹興的春天是一個百花盛開、草長鶯飛的地方。
B.我們相信,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無論那些不懷好意的國家或個人說什么、做什么,都動搖不了中國政府和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和意志。
C.通過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我體味到了童年魯迅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
D.導致青少年營養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過多、為追求身材過度節食造成的。
四、【語段探微】
4.(2024七上·慈利期中)依次填入下面語段橫線處的句子,銜接最恰當的是(  )
你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你。某種程度上說,人活著就是一種態度。 只不過你我未處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難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種智慧與生活態度。
②人生在世,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困難與挫折。
③知難而進、努力向前更是一種執著和人生哲學。
④從表面看來,很多人可能很羨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惱。
⑤美學大師蔣勤在《蔣勤勸美》中曾寫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經歷才夠完類。”
A.②①③⑤④ B.②③①⑤④ C.⑤②①③④ D.①③⑤④②
五、【文化長廊】
5.(2024七上·慈利期中)下列有關文學與文化常識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老師獎給你一份禮物,你對老師說:“謝謝老師惠贈,這禮物我就笑納了”。
B.立秋代表秋季的開始,立秋之后是處暑,處暑之后是寒露。
C.重陽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自古以來就有登高、喝雄黃酒、插茱萸等習俗。
D.《世說新語》是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組織編寫的一部志人小說集,記錄了漢末至東晉年間士大夫的言談、逸事。
六、【名句櫥窗】
6.(2024七上·慈利期中)古詩文默寫。
(1)《論語·為政》中,揭示學與思的辯證關系的句子是:   ,   。
(2)孔子告誡我們要珍惜時光的句子是:   ,   。
(3)明月是古詩中常見的意象,面對一輪明月,境遇不同,情感也會有不同。在《峨眉山月歌》“   ,   ”的詩句中,李白借“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抒發“仗劍去國,辭親遠游”的不舍之意。在《夜上受降城聞笛》“   ,   ”的詩句中,李益寫出了大漠似雪、月華如霜的景致,烘托了凄涼的氛圍。
七、綜合運用(共6分)
(2024七上·慈利期中)《禮記·學記》中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交個好朋友,可以相互幫助,共同成長。班級正在舉行以“有朋自遠方來”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
7.任務一:小語發現,朋友相交,古人特別注重禮貌用語,常用一些敬辭與謙辭。請幫助小語對下面詞語進行分類(只寫序號)。
①惠贈 ②令慈 ③寒舍 ④垂愛 ⑤小店 ⑥拙作
敬辭類:    謙辭類:   
8.任務二:為完成“有朋自遠方來”的手抄報,小李找到了一些關于交友的故事,可他不知道是否合適。請你幫他選出不能作為手抄報內容的一項是(  )
A.伯牙絕弦 B.管鮑之交 C.相敬如賓 D.割席斷交
9.活動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互聯網豐富和改變了許多人的交友方式,網上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請先明確你的態度,然后簡要談談你的看法。
八、(共5分)
(2024七上·慈利期中)古詩鑒賞,完成各題。
【甲】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乙】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鑒賞:自然界中的景物原本無知無情,在詩人筆下卻能變成知人意、達人情的知心者。【甲】詩中的“明月”是友好的使者,傳達著詩人 A 的情感。【乙】詩中的 B 仿佛能感受詩人的孤獨寂寞,與詩人相對而視,給詩人帶來慰藉。
10.請品讀李白的兩首詩歌,將“鑒賞”部分AB兩處補充完整。
11.請任選角度,賞析“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九、(共14分)
(2024七上·慈利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世說新語·方正》
晉文公與二陳共車,過喚鐘會①同載,即駛車委去。及出,已遠。既至,因嘲之曰:“與人期行何以遲遲望卿遙遙不至。”會答曰:“矯然懿實②,何必同群?”
——《世說新語·排調》
注釋:①鐘會:三國時期魏國軍事家。②矯然:形容挺拔出眾的樣子。懿實:指美好忠實。
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友人慚    (2)入門不顧   
(3)駛車委去    (4)因嘲之曰   
13.用“/”給下列句子斷句。(共兩處)
與 人 期 行 何 以 遲 遲 望 卿 遙 遙 不 至
14.翻譯句子。
(1)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
(2)及出,已遠。
15.面對他人的詰難,陳元方與鐘會的應對各有怎樣的妙處?
十、(共17分)
(2024七上·慈利期中)現代文閱讀,完成各題。
母親的味道
①母親的習慣、做派和別的女人完全不同,她像男人一樣抽煙,喜歡盤腿坐在床上,嗓門粗大,說話的語氣總像跟人吵架。最讓我無法忍受的是母親身上的味道,又酸又臭,稍微靠近一些,便熏得我頭暈惡心。后來我知道,母親是有狐臭。都說狐臭會遺傳,我卻沒有,反而對氣味格外敏感。這使我在懂事之后,便開始遠遠地避開母親。
②我10歲那年,父親在為人蓋房時從二樓摔下來去世了。從此,母親在菜市場租了一個攤位賣魚,一年四季穿著高筒膠鞋在水里蹚來蹚去。每天晚上,母親收攤回來,人都會累成一攤泥。我給母親溫一盆洗澡水,洗好碗后便躲進自己的房間里。可是最終還是被母親喊出來給她搓背。母親的身上又添了濃烈的魚腥味,和著難聞的狐臭味,我幾乎無法呼吸,胡亂搓幾把,便逃也似的離開。
③那年冬天,因為城市改造重建,那個菜市場被拆除,母親失業了。母親的失業,意味著這個家失去了最堅實的支撐,也意味著我的大學夢將成為一個泡影。那些夜里,母親似乎一直在咳嗽。有一次,我被母親的咳嗽聲驚醒,走到母親的房前,房門虛掩著,母親背對著我在擦父親的照片,我聽見母親對著照片說:“……真真這丫頭從小心氣就高,我不能把她給耽誤了……”
④我站在門外,心突然又酸又軟,淚水成串地滴落下來……
⑤母親終于找到了新的工作,是在一家醫院里打掃衛生。她每天早上五點起床,趕到醫院,拖地板、洗馬桶,在八點之前,要把整幢樓的衛生全部打掃完畢。這份又臟又累沒有人愿意干的活兒,母親卻做得很開心。她身上的味道越來越復雜,有時是刺鼻的消毒水的味道,有時是清洗劑的淡淡香味。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太熟悉的緣故,母親身上的狐臭味越來越淡,到后來,我竟聞不出那種氣味了。
⑥后來,我如愿以償,考進北京一所大學。每隔一段日子,母親會準時寄錢和信來,總是說讓我安心念書,說自己很好……薄薄的信紙上,仍然是母親特有的復雜味道。大二的寒假,我回家過年,在小城下車,已經是夜里十點。地上鋪著厚厚的雪,寒氣逼人。我走出車站,搓著凍僵的雙手,疾步往家趕。剛出車站,就聽見一聲熟悉的吆喝:烤紅薯,香甜的烤紅薯……是那個我一直聽了二十年的口音。我慢慢走過去。直到我走近,母親才怔了怔,撲過來為我拍肩上的雪,一把把我拉到爐子旁,把一個烤紅薯塞在我手里,一迭聲地問我:“冷嗎?累嗎?甜嗎?”母親身上滿是烤紅薯香甜的味道,很濃很濃的香味。
⑦那夜我幫母親推著車一起回家,一路上母親絮絮叨叨說了很多。母親說上了年紀手腳不靈便,醫院的活兒人家不讓做了;母親說一斤烤紅薯能掙三毛錢,賣一天,也能掙不少錢呢;母親還說,我有錢,你在學校一定不能替我省錢,要吃好……
⑧我跟在母親身后,看著母親瘦小的背影和遲緩的步履,什么話都說不出來,淚悄悄地模糊了雙眼。
⑨研究生畢業后,我拒絕了北京好幾家大公司的挽留,執意回了老家那座小城。母親很歉疚:都是因為我,不然你留在北京發展多好,咱這小城,委屈你了。我笑著跟母親開玩笑說,北京再好,沒有媽媽,也是一座空城。母親笑,不再說什么,起身收拾碗筷,卻背過身,手在臉上迅速地抹了一下,又抹了一下。
⑩回家以后,幫母親洗澡,成了我每天必做的功課。每當這時,母親身上的狐臭味、魚腥味、汗酸味、香煙味、消毒水味、烤紅薯味、油煙味那些為了養活一個家而散發的味道,似乎全消失殆盡。
我聞到的,是純粹的芬芳的,淡而舒緩的芳香,這才是母親真正的味道。
16.文章圍繞母親主要寫了四件事,請根據表格中的提示,簡要概括其余兩件事。
事件 主要內容概括

二 失業后擔心“我”的學業,半夜向父親的照片訴說。

四 賣烤紅薯供“我”上大學。
17.請按要求完成下面兩個小題。
(1)聯系上下文,從描寫的角度賞析第⑥段中畫線句子。
地上鋪著厚厚的雪,寒氣逼人。
(2)結合語境,從描寫角度賞析第⑨段中畫線句子。
母親笑,不再說什么,起身收拾碗筷,卻背過身,手在臉上迅速地抹了一下,又抹了一下。
18.文中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請概括作答。
19.請結合文章,分析第 段的作用。
20.“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有時會在意母親的不完美。讀了本文后,請你結合自身體驗,把想對自己母親說的話寫出來。
十一、名著閱讀(8分)
(2024七上·慈利期中)【材料一】“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了!”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趕緊去接過,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
【材料二】“給我讀熟。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他說完,便站起,走進房里去了。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讀著,讀著,強記著——而且要背出。
21.下列關于《朝花夕拾》內容及常識的表述,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魯迅被國人譽為“民族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無常》《藤野先生》均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作者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只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C.《二十四孝圖》主要寫了作者閱讀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小孝子的故事的感受,提出我們應該弘揚傳統孝道文化,發揚《二十四孝圖》中的孝道精神。
D.魯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觸“物競天擇”,“蘇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礦路學堂,這段經歷在《朝花夕拾》中的《瑣記》中提及。
22.【材料一】篇名:《   》。【材料二】篇名:《   》。
23.在《朝花夕拾》中,有些文章涉及兒童教育問題,其中的觀點在今天仍有借鑒意義。結合材料二,談一談從中體現的魯迅的兒童教育思想。
十二、寫作(50分)
24.(2024七上·慈利期中)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生活中總會有一種溫暖,不期而至,如花綻放在我們的心田。史鐵生在黑暗中自暴自棄時,母親用愛溫暖著他,讓他重拾生活的勇氣;海倫凱勒在寂靜的世界里痛苦摸索時,莎莉文老師用愛包容著她,點亮了她生命的底色。
請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切身體驗,以“流淌在心底的溫暖”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①認真審題;②不少于600字;③要有真情實感;④不得抄襲、套作;⑤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guǎng;zhù;歧;攲
【知識點】常用易錯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漢字字音字形的正確使用。(1)“粗獷” 的 “獷” 讀音為 “guǎng”,注意不要誤讀為 “kuàng”。“粗獷” 形容豪放、不拘小節。(2)“貯蓄” 的 “貯” 讀音為 “zhù”,易錯讀為 “chǔ”。“貯蓄” 指儲存、積聚。(3)“分 qí” 對應的漢字是 “歧”,“分歧” 指意見不一致,注意不要寫成 “岐”(多用于地名,如 “岐山”)。(4)“qī斜” 對應的漢字是 “攲”,“攲斜” 形容歪斜、傾斜,不要誤寫為 “崎”(“崎嶇” 指山路不平)。
故答案為:guǎng;zhù;歧;攲
【點評】本題考查重要詞語字音、字形的識記能力。要求學生在平時對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詞準確的識記,加強積累。
2.【答案】C
【知識點】詞語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考查成語運用。
A. 人聲鼎沸:該詞形容人群聲音嘈雜喧鬧,與 “體育節開始,校園里熱鬧” 的語境相符,使用正確。
B. 各得其所: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安置,此處體現同學們在體育節中各有自己的活動和位置,使用正確。
C. 咄咄逼人:原指氣勢洶洶、盛氣凌人,帶有貶義,用來形容啦啦隊的吶喊加油聲不恰當,不符合語境中青春激情的積極氛圍,使用錯誤。
D. 油然而生:指情感自然產生,文中表達看到朝氣蓬勃的校園而自然生出幸福自豪之感,使用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成語的正確使用能力。成語的理解與運用,首先要把握成語的準確含義,再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分析與判斷。成語的誤用一般容易出現幾種情況:色彩不當、輕重不分、詞義不明、謙敬誤用、語境不和等等。
3.【答案】B
【知識點】成分殘缺;搭配不當;句式雜糅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病句辨析。
A.存在搭配不當的問題。“春天” 是季節,“地方” 指某一區域,二者不能搭配,應將 “地方” 改為 “季節”,即 “魯迅故鄉紹興的春天是一個百花盛開、草長鶯飛的季節”。
B.正確。
C.存在成分殘缺的問題。“通過” 和 “讓” 同時使用,導致句子缺少主語,可刪掉 “通過” 或 “讓”,使句子主語明確,如 “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我體味到了童年魯迅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 或 “通過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體味到了童年魯迅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
D.存在句式雜糅的問題。“導致…… 原因主要是……” 和 “是…… 造成的” 兩種句式雜糅在一起,可刪掉 “造成的”,改為 “導致青少年營養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過多、為追求身材過度節食”。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題應掌握的知識點為幾種常見的病句類型:成分殘缺、搭配不當、結構混亂、語意不明等。通讀句子,尋找具有常見病句類型標志性的詞或短語做出判斷。如果不能判斷的,可以通過壓縮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謂、賓、定、狀、補)方法,找出病因。
4.【答案】A
【知識點】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句子排序。②句 “人生在世,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困難與挫折” 點明人生難免遇到困難,是引出下文不同態度的總起句,適合作為首句,奠定話題基礎。①句 “迎難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種智慧與生活態度” 和③句 “知難而進、努力向前更是一種執著和人生哲學” 分別闡述兩種面對困難的態度,“固然” 與 “更” 構成遞進關系,故①在前,③在后,承接②句中 “困難與挫折” 的內容。⑤句引用美學大師蔣勤的話 “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經歷才夠完整”,從理論上對人生經歷的多樣性進行補充,承接前文對人生態度的論述。④句 “從表面看來,很多人可能很羨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惱” 中的 “苦惱” 與結尾句 “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相呼應,作為最后一句,使語段收尾連貫。排序為②①③⑤④。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加強閱讀領悟能力的培養,具備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通過抓關鍵詞,抓中心句,句與句之間的連接詞去逐句推敲。
5.【答案】D
【知識點】其他常識;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的識記和理解。
A.“笑納” 是敬辭,用于請對方收下自己的禮物,不能用于自己收下別人的禮物,此處用法錯誤。
B.秋季節氣按順序應為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秋之后是處暑,處暑之后是白露,而非寒露,該選項表述錯誤。
C.喝雄黃酒是端午節的習俗,重陽節的習俗有登高、插茱萸、賞菊等,此選項習俗對應錯誤。
D.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解答此類題目,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對于重點作家、重要文體必須熟記。對作品中的重要內容應熟練掌握,針對作品中的人物、情節做出正確的評價。
6.【答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知識點】理解性默寫
【解析】【分析】(1)《論語 為政》中,“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揭示了學與思的辯證關系。“罔” 指迷惑而無所得,“殆” 指疑惑不安,這句話強調了學習與思考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將二者結合,才能真正學有所獲。默寫時要注意 “罔”“殆” 的寫法,避免寫錯。
(2)孔子在《論語》中告誡我們要珍惜時光的句子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此句以流水為喻,形象地寫出了時間像流水一樣不停流逝,警示人們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可虛度光陰。“逝”“晝” 是易錯字,書寫時需格外注意。
(3)在《峨眉山月歌》中,李白借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的詩句,描繪了青山吐月、月影入江的優美意境,抒發了 “仗劍去國,辭親遠游” 的不舍之意。“峨眉山”“平羌江” 點明了地點,月景與江景交融,充滿了離別的惆悵。默寫時要注意 “峨”“羌” 的正確寫法。《夜上受降城聞笛》中,李益以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寫出了大漠似雪、月華如霜的景致,營造出凄涼的氛圍,為下文的思鄉之情做了鋪墊。“烽”“降” 是易錯字,需準確書寫。
故答案為:(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2)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3)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點評】(1)(2)(3)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
【答案】7.①②④;③⑤⑥
8.C
9.示例一:我認為網上交友有利。網上交友有利于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以外的知識。網上朋友相隔遠,不會有什么利益沖突,能夠結交到各樣的人物,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可以在網上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
示例二:我認為網上交友有弊。網上的朋友互相之間不熟悉,難得有真心話說;而且網上所說的與現實生活總會有差距,如果把握不好還有可能上當受騙。
【知識點】其他常識;見解表述
【解析】【點評】(1)(2)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解答此類題目,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對于重點作家、重要文體必須熟記。對作品中的重要內容應熟練掌握,針對作品中的人物、情節做出正確的評價。
(3)本題考查語言表達。解答語言表達類的題目,要做到“準確、簡明、連貫、得體”四個方面,同時還應掌握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實用類文體的基本寫作方法和技巧。
7.本題考查文化常識。①“惠贈” 用于感謝他人贈予,是敬辭;②“令慈” 是對他人母親的尊稱,是敬辭;④“垂愛” 指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愛護,是敬辭。③“寒舍” 是對自己家的謙稱;⑤“小店” 是對自己店鋪的謙稱;⑥“拙作” 是對自己作品的謙稱,均為謙辭。因此,敬辭類為①②④,謙辭類為③⑤⑥。
故答案為:①②④;③⑤⑥
8.本題考查文學常識及內容理解。
A “伯牙絕弦” 體現知音難覓的深厚友情;
B “管鮑之交” 喻指交情深厚的朋友;
C “相敬如賓” 形容夫妻之間互相敬重,與 “交友” 主題無關,不適合作為手抄報內容;
D “割席斷交” 涉及朋友因志向不同而絕交,均與交友相關。
故答案為:C。
9.本題考查語言表達能力。若認為有利,可強調網上交友打破地域限制、拓寬交友范圍、便于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等優勢,同時提及需警惕虛假信息。若認為有弊,可指出網上交友存在信息虛假、易受欺騙、影響現實交往等風險,提醒注重現實中的人際互動。兩種態度均可,關鍵在于理由充分、邏輯清晰。
故答案為: 示例一:我認為網上交友有利。網上交友有利于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以外的知識。網上朋友相隔遠,不會有什么利益沖突,能夠結交到各樣的人物,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可以在網上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示例二:我認為網上交友有弊。網上的朋友互相之間不熟悉,難得有真心話說;而且網上所說的與現實生活總會有差距,如果把握不好還有可能上當受騙。
【答案】10.思念友人(對友人的關切、同情) 敬亭山
11.示例一: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月亮人格化,賦予月亮以人的感情,含蓄地表達對友人的關心和同情之情。
示例二:想象奇特,把明月當作知人意、達人情的友好使者,含蓄地表達對友人的關切之情。
示例三:運用情景交融的表達方式,把明月之景與對朋友的感情交融在一起,表達對友人遭貶的關懷之情。
【知識點】古詩詞曲的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賞析;古詩詞曲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生活雜感;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完成此類題目的關鍵是認真讀詩,反復誦讀,仔細分析詩中的內容,聯系創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題考查多角度賞析名句。解答此題時,首先要明確詩句描寫了怎樣的內容,然后從修辭手法、內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對詩句進行賞析。從修辭角度賞析,要答出該句使用的修辭手法及手法的作用;從內容主旨方面賞析,需要充分理解詩歌的內容,寫出該詩句表達出詩人怎樣的胸襟;從哲理角度賞析,則需要答出該詩句蘊含的哲理。
10.本題考查作者情感、內容理解。A 處:【甲】詩中,李白聽聞王昌齡被貶龍標,內心滿是對友人的牽掛。“我寄愁心與明月” 將愁緒托付給明月,讓其伴隨友人遠行,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友人的深切思念、關切與同情。所以 A 處應填 “思念友人(對友人的關切、同情)”。B 處:【乙】詩中,“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營造出孤寂氛圍,而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將敬亭山人格化,仿佛它能感知詩人的孤獨,與詩人相互陪伴,成為詩人的慰藉。因此 B 處為 “敬亭山”。
故答案為: 思念友人(對友人的關切、同情);敬亭山
11.本題考查句子賞析。將明月人格化,賦予其 “寄愁心”“隨君行” 的人的行為,把無知無情的明月變成善解人意的使者,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被貶友人的牽掛與同情。詩人突破現實局限,想象明月能帶著自己的愁心追隨友人至夜郎西,跨越空間的阻隔傳遞情誼,展現出浪漫的詩歌風格和深厚的友情。將對友人的擔憂、思念之情融入明月這一景物中,明月既是實景,又是情感的載體,景與情完美融合,讓情感表達更含蓄深沉。
故答案為: 示例一: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月亮人格化,賦予月亮以人的感情,含蓄地表達對友人的關心和同情之情。示例二:想象奇特,把明月當作知人意、達人情的友好使者,含蓄地表達對友人的關切之情。示例三:運用情景交融的表達方式,把明月之景與對朋友的感情交融在一起,表達對友人遭貶的關懷之情。
【答案】12.感到慚愧;回頭看;舍棄;于是
13.與人期行/何以遲遲/望卿遙遙不至
14.(1)陳太丘與朋友約定出行,約在正午。
(2)等到鐘會出來的時候,車已經駛出了很遠。
15.陳元方既有理有據地回擊了客人,同時維護父親的尊嚴;鐘會既化解了他人的嘲諷,又暗示自己超然出眾,德行美好,不屑與他們合群。
【知識點】歸納文言文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斷句;文言文翻譯;常用文言實詞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意義。翻譯文言實詞的意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的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同時還應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準確的判斷。考題涉及的詞語都來源于教材中所選的課文,這要求學生應加強對教材所選入的文言文誦讀與掌握,解答根據所學過的課文,根據上下文做出判斷。
(2)本題考查斷句的能力。給語句斷句時,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來說,主謂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應該有停頓;同時注意題干的要求,需要斷幾處。
(3)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譯的關鍵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語境中,根據上下文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同時對語句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做到準確的翻譯。并按照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符合現代漢語的用詞造句的標準。
(4)本題考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找出相關的語句做出具體的分析即可。【參考譯文】
《世說新語·方正》陳太丘與友人相約出行,約定在正午,正午過后友人還沒有來,太丘就離開了,離開后客人才到。元方這時才七歲,正在門外玩耍。客人問元方:“您父親在家嗎?”元方回答說:“等了您很久您卻沒有來,已經走了。”太丘的朋友便很生氣,說:“真不是人啊!與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自己走了。”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定在正午出行。正午還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別人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無比慚愧,忙下車拉元方的手。元方走入家門,不再回頭。
《世說新語·排調》晉文帝和陳賽、陳泰一起乘車,當車子經過鐘會家時,招呼鐘會一同乘車,還沒等他出來,就丟下他駕車離開了。等他出來,車子已經走遠了。他趕到以后,晉文帝借機嘲笑他說:“和別人約定時間一起走,你為什么遲遲不出來?大家盼著你,你卻遙遙無期。”鐘會回答說:“出類拔萃、忠實美好的人,為什么一走要和大家合群!”
12.本題考查文言實詞。(1)“友人慚” 中,“慚” 結合語境可知是 “感到慚愧”,體現友人被陳元方反駁后的愧疚之情。(2)“入門不顧” 里,“顧” 是古今異義詞,此處指 “回頭看”,表現元方對友人無禮行為的不滿。(3)“駛車委去” 中,“委” 與《陳太丘與友期行》中 “相委而去” 的 “委” 意思一致,為 “舍棄”,寫出晉文公等人丟下鐘會離開的行為。(4)“因嘲之曰” 的 “因” 根據上下文可理解為 “于是”,表明晉文公嘲諷鐘會的承接關系。
故答案為:感到慚愧;回頭看;舍棄;于是
13.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句意為:和別人約定同行,為什么遲遲不到,盼望你卻遠遠地不見身影。“與人期行” 是前提,“何以遲遲” 是對遲到的質問,“望卿遙遙不至” 是結果,因此斷句為:與人期行 / 何以遲遲 / 望卿遙遙不至。
故答案為: 與人期行/何以遲遲/望卿遙遙不至
14.本題考查文言翻譯。(1)重點詞:“期行” 是 “約定同行”,“日中” 指 “正午”。(2)重點詞:“及” 是 “等到”,“遠” 在這里是 “走遠” 的意思。
故答案為:(1)陳太丘與朋友約定出行,約在正午。(2)等到鐘會出來的時候,車已經駛出了很遠。
15.本題考查文本內容理解。陳元方面對友人 “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的指責,以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回應。他緊扣 “信” 與 “禮”,既指出友人失約無信、對子罵父無禮的錯誤,有理有據,又維護了父親的尊嚴,讓友人無可辯駁。
鐘會面對晉文公 “與人期行何以遲遲望卿遙遙不至” 的嘲諷,用 “矯然懿實,何必同群?” 作答。“矯然懿實” 夸贊自己挺拔出眾、品德美好,“何必同群” 則暗示自己不屑與他們為伍,既巧妙化解了嘲諷,又展現了自身的自信與超然。
故答案為: 陳元方既有理有據地回擊了客人,同時維護父親的尊嚴;鐘會既化解了他人的嘲諷,又暗示自己超然出眾,德行美好,不屑與他們合群。
【答案】16.在菜市場賣魚;到醫院打掃衛生
17.(1)環境描寫。寫出了天氣的寒冷,側面烘托了母親深夜賣烤紅薯的辛勞。
(2)運用神態描寫、動作描寫(任答一點得1分),寫出了母親因付出得到回報而欣慰。因“我”的懂事而感動
18.粗俗、大大咧咧;吃苦耐勞;關愛孩子;堅忍;無私奉獻等。
19.總結全文,照應標題;點明主題,通過寫“我”理解了母親的付出,表達了對母親(母愛)的贊美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20.示例:媽媽,以前我嫌您很嘮叨。讀了本文后,我明白了您的不易,懂得了您是愛我的。媽媽,謝謝您!
【知識點】梳理、概括文章情節;散文;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分析文章語言特點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全文,明確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
(2)本題考查賞析句子的能力。賞析句子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從修辭、語句中重要的動詞、形容詞、描寫的角度、句式特點等幾個角度考慮。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對作者情感內容的闡述。
(3)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題關鍵是了解文章內容,找出描寫人物的語句與相關事件,然后結合具體內容來分析。
(4)本題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關注兩點:一是句段所處的位置來分析。二是從句子的表達內容來分析。
(5)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主題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題往往是作者對人和事物的情感態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慮,從重點語段、語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16.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與概括。文章第②段明確提到,父親去世后,母親 “在菜市場租了一個攤位賣魚”,這是母親為維持家用做的第一件事,故第一空應填 “在菜市場賣魚”。第⑤段講述母親失業后 “在一家醫院里打掃衛生”,每天承擔繁重的清潔工作,這是母親為支撐家庭做的第三件事,因此第三空應填 “到醫院打掃衛生”。
故答案為: 在菜市場賣魚;到醫院打掃衛生
17.本題考查賞析重要語句。(1)第⑥段中 “地上鋪著厚厚的雪,寒氣逼人” 是環境描寫。厚厚的積雪和刺骨的寒冷,營造出惡劣的天氣氛圍。結合后文母親在深夜賣烤紅薯的情節,可知此處環境描寫側面烘托了母親在嚴寒中勞作的艱辛,凸顯了母親為供 “我” 上學的付出。(2)第⑨段中 “母親笑,不再說什么,起身收拾碗筷,卻背過身,手在臉上迅速地抹了一下,又抹了一下” 運用了神態描寫和動作描寫。“笑” 體現了母親因 “我” 放棄北京工作回到小城而感到的欣慰;“背過身”“抹臉” 的動作則暗藏著母親被 “我” 的懂事打動而流下的淚水,細膩地展現了母親復雜的情感 —— 既有對 “我” 的心疼,又有對這份親情的珍視。
故答案為:(1)環境描寫。寫出了天氣的寒冷,側面烘托了母親深夜賣烤紅薯的辛勞。(2)運用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寫出了母親因付出得到回報而欣慰。因“我”的懂事而感動
18.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從第①段 “像男人一樣抽煙,喜歡盤腿坐在床上,嗓門粗大” 可知,母親性格直率、大大咧咧,帶有幾分 “粗俗”。母親先后從事賣魚、醫院打掃衛生、賣烤紅薯等辛苦工作,始終為家庭奔波,體現了她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品質。從母親擔心 “我” 的學業、深夜賣紅薯供 “我” 上學,以及 “我” 回鄉后她的欣慰與感動,可見母親深愛孩子、無私奉獻,將全部心血傾注在家庭和 “我” 的成長上。
故答案為: 粗俗、大大咧咧;吃苦耐勞;關愛孩子;堅忍;無私奉獻等。
19.本題考查段落的作用。注意要從結構上和內容上兩方面分析。“這才是母親真正的味道” 直接照應標題 “母親的味道”,收束全文,使文章結構完整。段落中 “純粹的芬芳的,淡而舒緩的芳香” 象征著 “我” 對母親的理解與接納 —— 曾經厭惡的各種味道,此刻都化為母愛的芬芳。這一結尾點明主旨,表達了對母親無私付出的贊美和對母愛的深刻領悟,升華了情感。
故答案為:總結全文,照應標題;點明主題,通過寫“我”理解了母親的付出,表達了對母親(母愛)的贊美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20.本題考查文章主旨的延伸。文章通過 “我” 對母親味道的態度轉變,展現了從嫌棄到理解的過程。寫作時應緊扣這一核心,例如:提及自己曾在意母親的某些 “不完美”(如嘮叨、節儉等),再結合文章感悟到這些背后是母親的愛,最后表達對母親的感謝與愛意,語言需真摯自然。
故答案為: 示例:媽媽,以前我嫌您很嘮叨。讀了本文后,我明白了您的不易,懂得了您是愛我的。媽媽,謝謝您!
【答案】21.C
22.《阿長與〈山海經〉》;《五猖會》
23.《五猖會》寫“我”心心念念的五猖會即將開始,父親卻強制“我”背《鑒略》,魯迅借此批判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知識點】其他常識;作品的經典情節;對作品的體驗感受;《朝花夕拾》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解答此類題目,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對于重點作家、重要文體必須熟記。對作品中的重要內容應熟練掌握,針對作品中的人物、情節做出正確的評價。
(2)本題考查名著的閱讀。閱讀名著要注意積累的廣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識,如作者、人物及故事,還要知道一些細節,并且及時做好筆記,做到積少成多,常讀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題時才能得心應手。
(3) 本題考查名著閱讀的體驗和感受。從名著的基本內容出發,結合作者的創作背景聯系現實生活,表達觀點明確,言之成理即可。
21.本題考查名著內容及常識。
ABD.正確;
C.《二十四孝圖》中,魯迅對 “老萊娛親”“郭巨埋兒” 等故事強烈反感,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虛偽與殘酷,而非 “弘揚傳統孝道文化”,表述錯誤。
故選C。
22.本題考查對名著內容理解。材料一中,“有畫兒的‘三哼經’” 是阿長為魯迅買來《山海經》時的話語,對應《阿長與〈山海經〉》。材料二中,“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 是父親強迫魯迅背書時的場景,出自《五猖會》。
故答案為:《阿長與〈山海經〉》;《五猖會》
23.本題考查名著內容和思想理解。材料二出自《五猖會》,文中父親在魯迅期待看五猖會時,強制要求其背誦《鑒略》,讓魯迅的期待落空,最終看會也索然無味。這一情節體現了魯迅對封建教育的批判,其兒童教育思想核心為:應尊重兒童的天性,理解并滿足兒童的心理需求,反對以強權壓制兒童的興趣與愿望。
故答案為:《五猖會》寫“我”心心念念的五猖會即將開始,父親卻強制“我”背《鑒略》,魯迅借此批判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24.【答案】例文:
流淌在心底的溫暖
在我們的身邊一直會發生一些事情,有大大小小,不以為常的事,而在我們的心里,有時就變成了十分重要、溫暖的事情。
有一次,奶奶因為生病住進了醫院,當我得知這個消息時,變得十分緊張,擔心奶奶的身體,我用手機跟奶奶視頻聊天,奶奶的臉色十分難看,可奶奶還是跟我說自己沒事。因為我在忙著準備考試,否則一定第一個沖過去照顧奶奶。奶奶在家中對我特別好,我們都說隔代親隔代親的,我和奶奶還真是這樣的。
一周過去了,我考試也考完了,但是奶奶還沒有出院,考試后的時間,只要我一放學就跑去醫院照顧奶奶并在旁邊寫著自己的作業,而奶奶有時看著我寫作業,甚至一個人還會偷偷擦拭著眼淚,不讓我看到,但是有一次還是被我看到了,我問奶奶為什么哭,奶奶只說讓我回家做作業,不用每天過來陪她,“那怎么行!”我叫了起來。我看著奶奶的臉,臉色比原來差了好多,醫生跟我說有可能是藥物原因,但是我的鼻尖突然酸了一下,想到奶奶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還要照顧我,讓我回家寫作業,不用陪著她……
我沒有回答奶奶,直接跑到了洗手間,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洗了一下臉,為了不讓奶奶看出我哭過了,弄好后我直接跑回去,不讓奶奶久等。我找了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坐在了門口,不能讓奶奶看到我,我又要時刻看著奶奶的身體狀態。到了晚上媽媽來照顧奶奶讓我回家后,我才開始整理弄好回家,我跟奶奶打了聲招呼,就向門口走去。
在門口理東西的時候,我聽到奶奶跟媽媽說:“你下次讓她不要過來照顧我,讓她在家好好地寫作業吧,我這里幾乎每天都有人來看我、送東西、照顧我,叫她不用擔心了,不然她的成績也會下降的。”“媽,你不用操心了,我叫她回去好多次了,可她就是不聽,她從小就這脾氣。我也知道你是為她好,但是我們也想你能快點好起來,,一起出院,一起開開心心的回家。”奶奶聽后點了點頭,我在門口聽后又流下了眼淚,快速地沖出了醫院,跑回了家,一遍又一遍地回想著奶奶和媽媽的對話,一遍又一遍……
現在奶奶已經出院了,恢復的也很快,我心里的一塊大石頭也總算是落下了,但是他們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永遠也擦拭不去。這段記憶我將它保存在了心底,不再提起這段感人又溫暖的話語。
【知識點】全命題作文;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是兩段關于溫暖的描述性文字,核心話題是 “溫暖”,通過史鐵生與母親、海倫 凱勒與莎莉文老師的事例,展現溫暖在困境中給人力量的特點,引導考生結合自身經歷書寫生活中的溫暖。
【題干分析】①“流淌在心底的溫暖” 中,“溫暖” 指能讓人感到親切、舒適、充滿力量的情感體驗,“流淌在心底” 強調這種溫暖是深刻、持久且能觸動內心深處的。材料中史鐵生和海倫 凱勒的事例,體現了溫暖多來自他人的關愛、包容等,能幫助人走出困境。
②寫作思路:可從 “是什么” 角度,具體描述一次讓自己心底感到溫暖的經歷,如親人的關懷、朋友的幫助、陌生人的善意等;從 “為什么” 角度,闡述這份溫暖對自己的影響,如讓自己重拾信心、學會感恩等。寫作時要避免詳略不當,重點刻畫溫暖發生時的場景、自己的感受,略寫無關的鋪墊。開頭可采用場景引入,如 “那個冬日的午后,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書桌上,我又想起了那件讓我心底泛起溫暖的事”;事例素材可選取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見大;結尾可呼應開頭,升華情感,如 “這份流淌在心底的溫暖,早已成為我前行路上的光”。
【立意提取】
1.一碗熱湯里的溫暖
2.雨中的那把傘
【點評】這篇例文緊扣 “流淌在心底的溫暖” 主題,通過奶奶住院期間 “我” 的照顧與祖孫間的互動展開。選取日常小事,如視頻聊天、醫院陪護、偷聽對話等,用細膩的描寫展現奶奶對 “我” 的疼愛和 “我” 對奶奶的牽掛,情感真摯。結尾將這份溫暖珍藏心底,呼應文題,讓溫暖之感自然流淌。
1 / 1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
一、【字詞迷宮】
1.(2024七上·慈利期中)根據拼音寫漢字或根據漢字寫注音。
輕輕打開語文課本,美麗的四季向我們走來。春天花團錦簇;夏雨熱烈粗獷(1);秋日有“西風瘦馬”的寂寥,也有“歌以詠志”的豪邁;冬天則把終年貯(2)蓄的綠色奉獻給可愛的水藻。我們在自然中感悟情思:史鐵生在秋天與母親訣別;莫懷戚在初春的田野上用愛與責任化解分qí(3);泰戈爾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冰心看到在風雨中左右qī(4)斜的紅蓮,聯想到了偉大的母愛。
(1)粗獷    (2)貯蓄    (3)分qí    (4)qī斜   
【答案】guǎng;zhù;歧;攲
【知識點】常用易錯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漢字字音字形的正確使用。(1)“粗獷” 的 “獷” 讀音為 “guǎng”,注意不要誤讀為 “kuàng”。“粗獷” 形容豪放、不拘小節。(2)“貯蓄” 的 “貯” 讀音為 “zhù”,易錯讀為 “chǔ”。“貯蓄” 指儲存、積聚。(3)“分 qí” 對應的漢字是 “歧”,“分歧” 指意見不一致,注意不要寫成 “岐”(多用于地名,如 “岐山”)。(4)“qī斜” 對應的漢字是 “攲”,“攲斜” 形容歪斜、傾斜,不要誤寫為 “崎”(“崎嶇” 指山路不平)。
故答案為:guǎng;zhù;歧;攲
【點評】本題考查重要詞語字音、字形的識記能力。要求學生在平時對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詞準確的識記,加強積累。
二、【詞語運用】
2.(2024七上·慈利期中)【詞語運用】以下是小文寫在積累本上的一段話,其中加點詞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
一年一度的體育節開始了,校園里人聲鼎沸,同學們各得其所。操場上的運動員們或奔跑,或跳躍,或投擲,洋溢著青春的色彩。看臺上的啦啦隊們咄咄逼人的吶喊加油聲,綻放著青春的激情。操場上那不停穿梭著的身影啊,是忙碌的校園小記者們。看著這朝氣蓬勃的校園,幸福而自豪的感覺油然而生。
A.人聲鼎沸 B.各得其所 C.咄咄逼人 D.油然而生
【答案】C
【知識點】詞語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考查成語運用。
A. 人聲鼎沸:該詞形容人群聲音嘈雜喧鬧,與 “體育節開始,校園里熱鬧” 的語境相符,使用正確。
B. 各得其所: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安置,此處體現同學們在體育節中各有自己的活動和位置,使用正確。
C. 咄咄逼人:原指氣勢洶洶、盛氣凌人,帶有貶義,用來形容啦啦隊的吶喊加油聲不恰當,不符合語境中青春激情的積極氛圍,使用錯誤。
D. 油然而生:指情感自然產生,文中表達看到朝氣蓬勃的校園而自然生出幸福自豪之感,使用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成語的正確使用能力。成語的理解與運用,首先要把握成語的準確含義,再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分析與判斷。成語的誤用一般容易出現幾種情況:色彩不當、輕重不分、詞義不明、謙敬誤用、語境不和等等。
三、【病句診所】
3.(2024七上·慈利期中)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魯迅故鄉紹興的春天是一個百花盛開、草長鶯飛的地方。
B.我們相信,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無論那些不懷好意的國家或個人說什么、做什么,都動搖不了中國政府和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和意志。
C.通過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我體味到了童年魯迅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
D.導致青少年營養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過多、為追求身材過度節食造成的。
【答案】B
【知識點】成分殘缺;搭配不當;句式雜糅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病句辨析。
A.存在搭配不當的問題。“春天” 是季節,“地方” 指某一區域,二者不能搭配,應將 “地方” 改為 “季節”,即 “魯迅故鄉紹興的春天是一個百花盛開、草長鶯飛的季節”。
B.正確。
C.存在成分殘缺的問題。“通過” 和 “讓” 同時使用,導致句子缺少主語,可刪掉 “通過” 或 “讓”,使句子主語明確,如 “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我體味到了童年魯迅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 或 “通過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體味到了童年魯迅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
D.存在句式雜糅的問題。“導致…… 原因主要是……” 和 “是…… 造成的” 兩種句式雜糅在一起,可刪掉 “造成的”,改為 “導致青少年營養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過多、為追求身材過度節食”。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題應掌握的知識點為幾種常見的病句類型:成分殘缺、搭配不當、結構混亂、語意不明等。通讀句子,尋找具有常見病句類型標志性的詞或短語做出判斷。如果不能判斷的,可以通過壓縮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謂、賓、定、狀、補)方法,找出病因。
四、【語段探微】
4.(2024七上·慈利期中)依次填入下面語段橫線處的句子,銜接最恰當的是(  )
你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你。某種程度上說,人活著就是一種態度。 只不過你我未處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難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種智慧與生活態度。
②人生在世,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困難與挫折。
③知難而進、努力向前更是一種執著和人生哲學。
④從表面看來,很多人可能很羨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惱。
⑤美學大師蔣勤在《蔣勤勸美》中曾寫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經歷才夠完類。”
A.②①③⑤④ B.②③①⑤④ C.⑤②①③④ D.①③⑤④②
【答案】A
【知識點】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句子排序。②句 “人生在世,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困難與挫折” 點明人生難免遇到困難,是引出下文不同態度的總起句,適合作為首句,奠定話題基礎。①句 “迎難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種智慧與生活態度” 和③句 “知難而進、努力向前更是一種執著和人生哲學” 分別闡述兩種面對困難的態度,“固然” 與 “更” 構成遞進關系,故①在前,③在后,承接②句中 “困難與挫折” 的內容。⑤句引用美學大師蔣勤的話 “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經歷才夠完整”,從理論上對人生經歷的多樣性進行補充,承接前文對人生態度的論述。④句 “從表面看來,很多人可能很羨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惱” 中的 “苦惱” 與結尾句 “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相呼應,作為最后一句,使語段收尾連貫。排序為②①③⑤④。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加強閱讀領悟能力的培養,具備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通過抓關鍵詞,抓中心句,句與句之間的連接詞去逐句推敲。
五、【文化長廊】
5.(2024七上·慈利期中)下列有關文學與文化常識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老師獎給你一份禮物,你對老師說:“謝謝老師惠贈,這禮物我就笑納了”。
B.立秋代表秋季的開始,立秋之后是處暑,處暑之后是寒露。
C.重陽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自古以來就有登高、喝雄黃酒、插茱萸等習俗。
D.《世說新語》是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組織編寫的一部志人小說集,記錄了漢末至東晉年間士大夫的言談、逸事。
【答案】D
【知識點】其他常識;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的識記和理解。
A.“笑納” 是敬辭,用于請對方收下自己的禮物,不能用于自己收下別人的禮物,此處用法錯誤。
B.秋季節氣按順序應為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秋之后是處暑,處暑之后是白露,而非寒露,該選項表述錯誤。
C.喝雄黃酒是端午節的習俗,重陽節的習俗有登高、插茱萸、賞菊等,此選項習俗對應錯誤。
D.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解答此類題目,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對于重點作家、重要文體必須熟記。對作品中的重要內容應熟練掌握,針對作品中的人物、情節做出正確的評價。
六、【名句櫥窗】
6.(2024七上·慈利期中)古詩文默寫。
(1)《論語·為政》中,揭示學與思的辯證關系的句子是:   ,   。
(2)孔子告誡我們要珍惜時光的句子是:   ,   。
(3)明月是古詩中常見的意象,面對一輪明月,境遇不同,情感也會有不同。在《峨眉山月歌》“   ,   ”的詩句中,李白借“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抒發“仗劍去國,辭親遠游”的不舍之意。在《夜上受降城聞笛》“   ,   ”的詩句中,李益寫出了大漠似雪、月華如霜的景致,烘托了凄涼的氛圍。
【答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知識點】理解性默寫
【解析】【分析】(1)《論語 為政》中,“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揭示了學與思的辯證關系。“罔” 指迷惑而無所得,“殆” 指疑惑不安,這句話強調了學習與思考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將二者結合,才能真正學有所獲。默寫時要注意 “罔”“殆” 的寫法,避免寫錯。
(2)孔子在《論語》中告誡我們要珍惜時光的句子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此句以流水為喻,形象地寫出了時間像流水一樣不停流逝,警示人們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可虛度光陰。“逝”“晝” 是易錯字,書寫時需格外注意。
(3)在《峨眉山月歌》中,李白借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的詩句,描繪了青山吐月、月影入江的優美意境,抒發了 “仗劍去國,辭親遠游” 的不舍之意。“峨眉山”“平羌江” 點明了地點,月景與江景交融,充滿了離別的惆悵。默寫時要注意 “峨”“羌” 的正確寫法。《夜上受降城聞笛》中,李益以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寫出了大漠似雪、月華如霜的景致,營造出凄涼的氛圍,為下文的思鄉之情做了鋪墊。“烽”“降” 是易錯字,需準確書寫。
故答案為:(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2)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3)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點評】(1)(2)(3)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
七、綜合運用(共6分)
(2024七上·慈利期中)《禮記·學記》中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交個好朋友,可以相互幫助,共同成長。班級正在舉行以“有朋自遠方來”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
7.任務一:小語發現,朋友相交,古人特別注重禮貌用語,常用一些敬辭與謙辭。請幫助小語對下面詞語進行分類(只寫序號)。
①惠贈 ②令慈 ③寒舍 ④垂愛 ⑤小店 ⑥拙作
敬辭類:    謙辭類:   
8.任務二:為完成“有朋自遠方來”的手抄報,小李找到了一些關于交友的故事,可他不知道是否合適。請你幫他選出不能作為手抄報內容的一項是(  )
A.伯牙絕弦 B.管鮑之交 C.相敬如賓 D.割席斷交
9.活動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互聯網豐富和改變了許多人的交友方式,網上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請先明確你的態度,然后簡要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7.①②④;③⑤⑥
8.C
9.示例一:我認為網上交友有利。網上交友有利于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以外的知識。網上朋友相隔遠,不會有什么利益沖突,能夠結交到各樣的人物,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可以在網上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
示例二:我認為網上交友有弊。網上的朋友互相之間不熟悉,難得有真心話說;而且網上所說的與現實生活總會有差距,如果把握不好還有可能上當受騙。
【知識點】其他常識;見解表述
【解析】【點評】(1)(2)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解答此類題目,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對于重點作家、重要文體必須熟記。對作品中的重要內容應熟練掌握,針對作品中的人物、情節做出正確的評價。
(3)本題考查語言表達。解答語言表達類的題目,要做到“準確、簡明、連貫、得體”四個方面,同時還應掌握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實用類文體的基本寫作方法和技巧。
7.本題考查文化常識。①“惠贈” 用于感謝他人贈予,是敬辭;②“令慈” 是對他人母親的尊稱,是敬辭;④“垂愛” 指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愛護,是敬辭。③“寒舍” 是對自己家的謙稱;⑤“小店” 是對自己店鋪的謙稱;⑥“拙作” 是對自己作品的謙稱,均為謙辭。因此,敬辭類為①②④,謙辭類為③⑤⑥。
故答案為:①②④;③⑤⑥
8.本題考查文學常識及內容理解。
A “伯牙絕弦” 體現知音難覓的深厚友情;
B “管鮑之交” 喻指交情深厚的朋友;
C “相敬如賓” 形容夫妻之間互相敬重,與 “交友” 主題無關,不適合作為手抄報內容;
D “割席斷交” 涉及朋友因志向不同而絕交,均與交友相關。
故答案為:C。
9.本題考查語言表達能力。若認為有利,可強調網上交友打破地域限制、拓寬交友范圍、便于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等優勢,同時提及需警惕虛假信息。若認為有弊,可指出網上交友存在信息虛假、易受欺騙、影響現實交往等風險,提醒注重現實中的人際互動。兩種態度均可,關鍵在于理由充分、邏輯清晰。
故答案為: 示例一:我認為網上交友有利。網上交友有利于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以外的知識。網上朋友相隔遠,不會有什么利益沖突,能夠結交到各樣的人物,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可以在網上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示例二:我認為網上交友有弊。網上的朋友互相之間不熟悉,難得有真心話說;而且網上所說的與現實生活總會有差距,如果把握不好還有可能上當受騙。
八、(共5分)
(2024七上·慈利期中)古詩鑒賞,完成各題。
【甲】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乙】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鑒賞:自然界中的景物原本無知無情,在詩人筆下卻能變成知人意、達人情的知心者。【甲】詩中的“明月”是友好的使者,傳達著詩人 A 的情感。【乙】詩中的 B 仿佛能感受詩人的孤獨寂寞,與詩人相對而視,給詩人帶來慰藉。
10.請品讀李白的兩首詩歌,將“鑒賞”部分AB兩處補充完整。
11.請任選角度,賞析“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答案】10.思念友人(對友人的關切、同情) 敬亭山
11.示例一: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月亮人格化,賦予月亮以人的感情,含蓄地表達對友人的關心和同情之情。
示例二:想象奇特,把明月當作知人意、達人情的友好使者,含蓄地表達對友人的關切之情。
示例三:運用情景交融的表達方式,把明月之景與對朋友的感情交融在一起,表達對友人遭貶的關懷之情。
【知識點】古詩詞曲的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賞析;古詩詞曲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生活雜感;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完成此類題目的關鍵是認真讀詩,反復誦讀,仔細分析詩中的內容,聯系創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題考查多角度賞析名句。解答此題時,首先要明確詩句描寫了怎樣的內容,然后從修辭手法、內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對詩句進行賞析。從修辭角度賞析,要答出該句使用的修辭手法及手法的作用;從內容主旨方面賞析,需要充分理解詩歌的內容,寫出該詩句表達出詩人怎樣的胸襟;從哲理角度賞析,則需要答出該詩句蘊含的哲理。
10.本題考查作者情感、內容理解。A 處:【甲】詩中,李白聽聞王昌齡被貶龍標,內心滿是對友人的牽掛。“我寄愁心與明月” 將愁緒托付給明月,讓其伴隨友人遠行,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友人的深切思念、關切與同情。所以 A 處應填 “思念友人(對友人的關切、同情)”。B 處:【乙】詩中,“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營造出孤寂氛圍,而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將敬亭山人格化,仿佛它能感知詩人的孤獨,與詩人相互陪伴,成為詩人的慰藉。因此 B 處為 “敬亭山”。
故答案為: 思念友人(對友人的關切、同情);敬亭山
11.本題考查句子賞析。將明月人格化,賦予其 “寄愁心”“隨君行” 的人的行為,把無知無情的明月變成善解人意的使者,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被貶友人的牽掛與同情。詩人突破現實局限,想象明月能帶著自己的愁心追隨友人至夜郎西,跨越空間的阻隔傳遞情誼,展現出浪漫的詩歌風格和深厚的友情。將對友人的擔憂、思念之情融入明月這一景物中,明月既是實景,又是情感的載體,景與情完美融合,讓情感表達更含蓄深沉。
故答案為: 示例一: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月亮人格化,賦予月亮以人的感情,含蓄地表達對友人的關心和同情之情。示例二:想象奇特,把明月當作知人意、達人情的友好使者,含蓄地表達對友人的關切之情。示例三:運用情景交融的表達方式,把明月之景與對朋友的感情交融在一起,表達對友人遭貶的關懷之情。
九、(共14分)
(2024七上·慈利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世說新語·方正》
晉文公與二陳共車,過喚鐘會①同載,即駛車委去。及出,已遠。既至,因嘲之曰:“與人期行何以遲遲望卿遙遙不至。”會答曰:“矯然懿實②,何必同群?”
——《世說新語·排調》
注釋:①鐘會:三國時期魏國軍事家。②矯然:形容挺拔出眾的樣子。懿實:指美好忠實。
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友人慚    (2)入門不顧   
(3)駛車委去    (4)因嘲之曰   
13.用“/”給下列句子斷句。(共兩處)
與 人 期 行 何 以 遲 遲 望 卿 遙 遙 不 至
14.翻譯句子。
(1)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
(2)及出,已遠。
15.面對他人的詰難,陳元方與鐘會的應對各有怎樣的妙處?
【答案】12.感到慚愧;回頭看;舍棄;于是
13.與人期行/何以遲遲/望卿遙遙不至
14.(1)陳太丘與朋友約定出行,約在正午。
(2)等到鐘會出來的時候,車已經駛出了很遠。
15.陳元方既有理有據地回擊了客人,同時維護父親的尊嚴;鐘會既化解了他人的嘲諷,又暗示自己超然出眾,德行美好,不屑與他們合群。
【知識點】歸納文言文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斷句;文言文翻譯;常用文言實詞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意義。翻譯文言實詞的意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的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同時還應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準確的判斷。考題涉及的詞語都來源于教材中所選的課文,這要求學生應加強對教材所選入的文言文誦讀與掌握,解答根據所學過的課文,根據上下文做出判斷。
(2)本題考查斷句的能力。給語句斷句時,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來說,主謂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應該有停頓;同時注意題干的要求,需要斷幾處。
(3)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譯的關鍵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語境中,根據上下文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同時對語句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做到準確的翻譯。并按照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符合現代漢語的用詞造句的標準。
(4)本題考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找出相關的語句做出具體的分析即可。【參考譯文】
《世說新語·方正》陳太丘與友人相約出行,約定在正午,正午過后友人還沒有來,太丘就離開了,離開后客人才到。元方這時才七歲,正在門外玩耍。客人問元方:“您父親在家嗎?”元方回答說:“等了您很久您卻沒有來,已經走了。”太丘的朋友便很生氣,說:“真不是人啊!與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自己走了。”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定在正午出行。正午還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別人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無比慚愧,忙下車拉元方的手。元方走入家門,不再回頭。
《世說新語·排調》晉文帝和陳賽、陳泰一起乘車,當車子經過鐘會家時,招呼鐘會一同乘車,還沒等他出來,就丟下他駕車離開了。等他出來,車子已經走遠了。他趕到以后,晉文帝借機嘲笑他說:“和別人約定時間一起走,你為什么遲遲不出來?大家盼著你,你卻遙遙無期。”鐘會回答說:“出類拔萃、忠實美好的人,為什么一走要和大家合群!”
12.本題考查文言實詞。(1)“友人慚” 中,“慚” 結合語境可知是 “感到慚愧”,體現友人被陳元方反駁后的愧疚之情。(2)“入門不顧” 里,“顧” 是古今異義詞,此處指 “回頭看”,表現元方對友人無禮行為的不滿。(3)“駛車委去” 中,“委” 與《陳太丘與友期行》中 “相委而去” 的 “委” 意思一致,為 “舍棄”,寫出晉文公等人丟下鐘會離開的行為。(4)“因嘲之曰” 的 “因” 根據上下文可理解為 “于是”,表明晉文公嘲諷鐘會的承接關系。
故答案為:感到慚愧;回頭看;舍棄;于是
13.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句意為:和別人約定同行,為什么遲遲不到,盼望你卻遠遠地不見身影。“與人期行” 是前提,“何以遲遲” 是對遲到的質問,“望卿遙遙不至” 是結果,因此斷句為:與人期行 / 何以遲遲 / 望卿遙遙不至。
故答案為: 與人期行/何以遲遲/望卿遙遙不至
14.本題考查文言翻譯。(1)重點詞:“期行” 是 “約定同行”,“日中” 指 “正午”。(2)重點詞:“及” 是 “等到”,“遠” 在這里是 “走遠” 的意思。
故答案為:(1)陳太丘與朋友約定出行,約在正午。(2)等到鐘會出來的時候,車已經駛出了很遠。
15.本題考查文本內容理解。陳元方面對友人 “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的指責,以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回應。他緊扣 “信” 與 “禮”,既指出友人失約無信、對子罵父無禮的錯誤,有理有據,又維護了父親的尊嚴,讓友人無可辯駁。
鐘會面對晉文公 “與人期行何以遲遲望卿遙遙不至” 的嘲諷,用 “矯然懿實,何必同群?” 作答。“矯然懿實” 夸贊自己挺拔出眾、品德美好,“何必同群” 則暗示自己不屑與他們為伍,既巧妙化解了嘲諷,又展現了自身的自信與超然。
故答案為: 陳元方既有理有據地回擊了客人,同時維護父親的尊嚴;鐘會既化解了他人的嘲諷,又暗示自己超然出眾,德行美好,不屑與他們合群。
十、(共17分)
(2024七上·慈利期中)現代文閱讀,完成各題。
母親的味道
①母親的習慣、做派和別的女人完全不同,她像男人一樣抽煙,喜歡盤腿坐在床上,嗓門粗大,說話的語氣總像跟人吵架。最讓我無法忍受的是母親身上的味道,又酸又臭,稍微靠近一些,便熏得我頭暈惡心。后來我知道,母親是有狐臭。都說狐臭會遺傳,我卻沒有,反而對氣味格外敏感。這使我在懂事之后,便開始遠遠地避開母親。
②我10歲那年,父親在為人蓋房時從二樓摔下來去世了。從此,母親在菜市場租了一個攤位賣魚,一年四季穿著高筒膠鞋在水里蹚來蹚去。每天晚上,母親收攤回來,人都會累成一攤泥。我給母親溫一盆洗澡水,洗好碗后便躲進自己的房間里。可是最終還是被母親喊出來給她搓背。母親的身上又添了濃烈的魚腥味,和著難聞的狐臭味,我幾乎無法呼吸,胡亂搓幾把,便逃也似的離開。
③那年冬天,因為城市改造重建,那個菜市場被拆除,母親失業了。母親的失業,意味著這個家失去了最堅實的支撐,也意味著我的大學夢將成為一個泡影。那些夜里,母親似乎一直在咳嗽。有一次,我被母親的咳嗽聲驚醒,走到母親的房前,房門虛掩著,母親背對著我在擦父親的照片,我聽見母親對著照片說:“……真真這丫頭從小心氣就高,我不能把她給耽誤了……”
④我站在門外,心突然又酸又軟,淚水成串地滴落下來……
⑤母親終于找到了新的工作,是在一家醫院里打掃衛生。她每天早上五點起床,趕到醫院,拖地板、洗馬桶,在八點之前,要把整幢樓的衛生全部打掃完畢。這份又臟又累沒有人愿意干的活兒,母親卻做得很開心。她身上的味道越來越復雜,有時是刺鼻的消毒水的味道,有時是清洗劑的淡淡香味。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太熟悉的緣故,母親身上的狐臭味越來越淡,到后來,我竟聞不出那種氣味了。
⑥后來,我如愿以償,考進北京一所大學。每隔一段日子,母親會準時寄錢和信來,總是說讓我安心念書,說自己很好……薄薄的信紙上,仍然是母親特有的復雜味道。大二的寒假,我回家過年,在小城下車,已經是夜里十點。地上鋪著厚厚的雪,寒氣逼人。我走出車站,搓著凍僵的雙手,疾步往家趕。剛出車站,就聽見一聲熟悉的吆喝:烤紅薯,香甜的烤紅薯……是那個我一直聽了二十年的口音。我慢慢走過去。直到我走近,母親才怔了怔,撲過來為我拍肩上的雪,一把把我拉到爐子旁,把一個烤紅薯塞在我手里,一迭聲地問我:“冷嗎?累嗎?甜嗎?”母親身上滿是烤紅薯香甜的味道,很濃很濃的香味。
⑦那夜我幫母親推著車一起回家,一路上母親絮絮叨叨說了很多。母親說上了年紀手腳不靈便,醫院的活兒人家不讓做了;母親說一斤烤紅薯能掙三毛錢,賣一天,也能掙不少錢呢;母親還說,我有錢,你在學校一定不能替我省錢,要吃好……
⑧我跟在母親身后,看著母親瘦小的背影和遲緩的步履,什么話都說不出來,淚悄悄地模糊了雙眼。
⑨研究生畢業后,我拒絕了北京好幾家大公司的挽留,執意回了老家那座小城。母親很歉疚:都是因為我,不然你留在北京發展多好,咱這小城,委屈你了。我笑著跟母親開玩笑說,北京再好,沒有媽媽,也是一座空城。母親笑,不再說什么,起身收拾碗筷,卻背過身,手在臉上迅速地抹了一下,又抹了一下。
⑩回家以后,幫母親洗澡,成了我每天必做的功課。每當這時,母親身上的狐臭味、魚腥味、汗酸味、香煙味、消毒水味、烤紅薯味、油煙味那些為了養活一個家而散發的味道,似乎全消失殆盡。
我聞到的,是純粹的芬芳的,淡而舒緩的芳香,這才是母親真正的味道。
16.文章圍繞母親主要寫了四件事,請根據表格中的提示,簡要概括其余兩件事。
事件 主要內容概括

二 失業后擔心“我”的學業,半夜向父親的照片訴說。

四 賣烤紅薯供“我”上大學。
17.請按要求完成下面兩個小題。
(1)聯系上下文,從描寫的角度賞析第⑥段中畫線句子。
地上鋪著厚厚的雪,寒氣逼人。
(2)結合語境,從描寫角度賞析第⑨段中畫線句子。
母親笑,不再說什么,起身收拾碗筷,卻背過身,手在臉上迅速地抹了一下,又抹了一下。
18.文中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請概括作答。
19.請結合文章,分析第 段的作用。
20.“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有時會在意母親的不完美。讀了本文后,請你結合自身體驗,把想對自己母親說的話寫出來。
【答案】16.在菜市場賣魚;到醫院打掃衛生
17.(1)環境描寫。寫出了天氣的寒冷,側面烘托了母親深夜賣烤紅薯的辛勞。
(2)運用神態描寫、動作描寫(任答一點得1分),寫出了母親因付出得到回報而欣慰。因“我”的懂事而感動
18.粗俗、大大咧咧;吃苦耐勞;關愛孩子;堅忍;無私奉獻等。
19.總結全文,照應標題;點明主題,通過寫“我”理解了母親的付出,表達了對母親(母愛)的贊美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20.示例:媽媽,以前我嫌您很嘮叨。讀了本文后,我明白了您的不易,懂得了您是愛我的。媽媽,謝謝您!
【知識點】梳理、概括文章情節;散文;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分析文章語言特點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全文,明確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
(2)本題考查賞析句子的能力。賞析句子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從修辭、語句中重要的動詞、形容詞、描寫的角度、句式特點等幾個角度考慮。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對作者情感內容的闡述。
(3)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題關鍵是了解文章內容,找出描寫人物的語句與相關事件,然后結合具體內容來分析。
(4)本題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關注兩點:一是句段所處的位置來分析。二是從句子的表達內容來分析。
(5)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主題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題往往是作者對人和事物的情感態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慮,從重點語段、語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16.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與概括。文章第②段明確提到,父親去世后,母親 “在菜市場租了一個攤位賣魚”,這是母親為維持家用做的第一件事,故第一空應填 “在菜市場賣魚”。第⑤段講述母親失業后 “在一家醫院里打掃衛生”,每天承擔繁重的清潔工作,這是母親為支撐家庭做的第三件事,因此第三空應填 “到醫院打掃衛生”。
故答案為: 在菜市場賣魚;到醫院打掃衛生
17.本題考查賞析重要語句。(1)第⑥段中 “地上鋪著厚厚的雪,寒氣逼人” 是環境描寫。厚厚的積雪和刺骨的寒冷,營造出惡劣的天氣氛圍。結合后文母親在深夜賣烤紅薯的情節,可知此處環境描寫側面烘托了母親在嚴寒中勞作的艱辛,凸顯了母親為供 “我” 上學的付出。(2)第⑨段中 “母親笑,不再說什么,起身收拾碗筷,卻背過身,手在臉上迅速地抹了一下,又抹了一下” 運用了神態描寫和動作描寫。“笑” 體現了母親因 “我” 放棄北京工作回到小城而感到的欣慰;“背過身”“抹臉” 的動作則暗藏著母親被 “我” 的懂事打動而流下的淚水,細膩地展現了母親復雜的情感 —— 既有對 “我” 的心疼,又有對這份親情的珍視。
故答案為:(1)環境描寫。寫出了天氣的寒冷,側面烘托了母親深夜賣烤紅薯的辛勞。(2)運用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寫出了母親因付出得到回報而欣慰。因“我”的懂事而感動
18.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從第①段 “像男人一樣抽煙,喜歡盤腿坐在床上,嗓門粗大” 可知,母親性格直率、大大咧咧,帶有幾分 “粗俗”。母親先后從事賣魚、醫院打掃衛生、賣烤紅薯等辛苦工作,始終為家庭奔波,體現了她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品質。從母親擔心 “我” 的學業、深夜賣紅薯供 “我” 上學,以及 “我” 回鄉后她的欣慰與感動,可見母親深愛孩子、無私奉獻,將全部心血傾注在家庭和 “我” 的成長上。
故答案為: 粗俗、大大咧咧;吃苦耐勞;關愛孩子;堅忍;無私奉獻等。
19.本題考查段落的作用。注意要從結構上和內容上兩方面分析。“這才是母親真正的味道” 直接照應標題 “母親的味道”,收束全文,使文章結構完整。段落中 “純粹的芬芳的,淡而舒緩的芳香” 象征著 “我” 對母親的理解與接納 —— 曾經厭惡的各種味道,此刻都化為母愛的芬芳。這一結尾點明主旨,表達了對母親無私付出的贊美和對母愛的深刻領悟,升華了情感。
故答案為:總結全文,照應標題;點明主題,通過寫“我”理解了母親的付出,表達了對母親(母愛)的贊美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20.本題考查文章主旨的延伸。文章通過 “我” 對母親味道的態度轉變,展現了從嫌棄到理解的過程。寫作時應緊扣這一核心,例如:提及自己曾在意母親的某些 “不完美”(如嘮叨、節儉等),再結合文章感悟到這些背后是母親的愛,最后表達對母親的感謝與愛意,語言需真摯自然。
故答案為: 示例:媽媽,以前我嫌您很嘮叨。讀了本文后,我明白了您的不易,懂得了您是愛我的。媽媽,謝謝您!
十一、名著閱讀(8分)
(2024七上·慈利期中)【材料一】“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了!”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趕緊去接過,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
【材料二】“給我讀熟。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他說完,便站起,走進房里去了。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讀著,讀著,強記著——而且要背出。
21.下列關于《朝花夕拾》內容及常識的表述,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魯迅被國人譽為“民族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無常》《藤野先生》均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作者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只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C.《二十四孝圖》主要寫了作者閱讀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小孝子的故事的感受,提出我們應該弘揚傳統孝道文化,發揚《二十四孝圖》中的孝道精神。
D.魯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觸“物競天擇”,“蘇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礦路學堂,這段經歷在《朝花夕拾》中的《瑣記》中提及。
22.【材料一】篇名:《   》。【材料二】篇名:《   》。
23.在《朝花夕拾》中,有些文章涉及兒童教育問題,其中的觀點在今天仍有借鑒意義。結合材料二,談一談從中體現的魯迅的兒童教育思想。
【答案】21.C
22.《阿長與〈山海經〉》;《五猖會》
23.《五猖會》寫“我”心心念念的五猖會即將開始,父親卻強制“我”背《鑒略》,魯迅借此批判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知識點】其他常識;作品的經典情節;對作品的體驗感受;《朝花夕拾》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解答此類題目,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對于重點作家、重要文體必須熟記。對作品中的重要內容應熟練掌握,針對作品中的人物、情節做出正確的評價。
(2)本題考查名著的閱讀。閱讀名著要注意積累的廣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識,如作者、人物及故事,還要知道一些細節,并且及時做好筆記,做到積少成多,常讀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題時才能得心應手。
(3) 本題考查名著閱讀的體驗和感受。從名著的基本內容出發,結合作者的創作背景聯系現實生活,表達觀點明確,言之成理即可。
21.本題考查名著內容及常識。
ABD.正確;
C.《二十四孝圖》中,魯迅對 “老萊娛親”“郭巨埋兒” 等故事強烈反感,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虛偽與殘酷,而非 “弘揚傳統孝道文化”,表述錯誤。
故選C。
22.本題考查對名著內容理解。材料一中,“有畫兒的‘三哼經’” 是阿長為魯迅買來《山海經》時的話語,對應《阿長與〈山海經〉》。材料二中,“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 是父親強迫魯迅背書時的場景,出自《五猖會》。
故答案為:《阿長與〈山海經〉》;《五猖會》
23.本題考查名著內容和思想理解。材料二出自《五猖會》,文中父親在魯迅期待看五猖會時,強制要求其背誦《鑒略》,讓魯迅的期待落空,最終看會也索然無味。這一情節體現了魯迅對封建教育的批判,其兒童教育思想核心為:應尊重兒童的天性,理解并滿足兒童的心理需求,反對以強權壓制兒童的興趣與愿望。
故答案為:《五猖會》寫“我”心心念念的五猖會即將開始,父親卻強制“我”背《鑒略》,魯迅借此批判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十二、寫作(50分)
24.(2024七上·慈利期中)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生活中總會有一種溫暖,不期而至,如花綻放在我們的心田。史鐵生在黑暗中自暴自棄時,母親用愛溫暖著他,讓他重拾生活的勇氣;海倫凱勒在寂靜的世界里痛苦摸索時,莎莉文老師用愛包容著她,點亮了她生命的底色。
請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切身體驗,以“流淌在心底的溫暖”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①認真審題;②不少于600字;③要有真情實感;④不得抄襲、套作;⑤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例文:
流淌在心底的溫暖
在我們的身邊一直會發生一些事情,有大大小小,不以為常的事,而在我們的心里,有時就變成了十分重要、溫暖的事情。
有一次,奶奶因為生病住進了醫院,當我得知這個消息時,變得十分緊張,擔心奶奶的身體,我用手機跟奶奶視頻聊天,奶奶的臉色十分難看,可奶奶還是跟我說自己沒事。因為我在忙著準備考試,否則一定第一個沖過去照顧奶奶。奶奶在家中對我特別好,我們都說隔代親隔代親的,我和奶奶還真是這樣的。
一周過去了,我考試也考完了,但是奶奶還沒有出院,考試后的時間,只要我一放學就跑去醫院照顧奶奶并在旁邊寫著自己的作業,而奶奶有時看著我寫作業,甚至一個人還會偷偷擦拭著眼淚,不讓我看到,但是有一次還是被我看到了,我問奶奶為什么哭,奶奶只說讓我回家做作業,不用每天過來陪她,“那怎么行!”我叫了起來。我看著奶奶的臉,臉色比原來差了好多,醫生跟我說有可能是藥物原因,但是我的鼻尖突然酸了一下,想到奶奶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還要照顧我,讓我回家寫作業,不用陪著她……
我沒有回答奶奶,直接跑到了洗手間,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洗了一下臉,為了不讓奶奶看出我哭過了,弄好后我直接跑回去,不讓奶奶久等。我找了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坐在了門口,不能讓奶奶看到我,我又要時刻看著奶奶的身體狀態。到了晚上媽媽來照顧奶奶讓我回家后,我才開始整理弄好回家,我跟奶奶打了聲招呼,就向門口走去。
在門口理東西的時候,我聽到奶奶跟媽媽說:“你下次讓她不要過來照顧我,讓她在家好好地寫作業吧,我這里幾乎每天都有人來看我、送東西、照顧我,叫她不用擔心了,不然她的成績也會下降的。”“媽,你不用操心了,我叫她回去好多次了,可她就是不聽,她從小就這脾氣。我也知道你是為她好,但是我們也想你能快點好起來,,一起出院,一起開開心心的回家。”奶奶聽后點了點頭,我在門口聽后又流下了眼淚,快速地沖出了醫院,跑回了家,一遍又一遍地回想著奶奶和媽媽的對話,一遍又一遍……
現在奶奶已經出院了,恢復的也很快,我心里的一塊大石頭也總算是落下了,但是他們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永遠也擦拭不去。這段記憶我將它保存在了心底,不再提起這段感人又溫暖的話語。
【知識點】全命題作文;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是兩段關于溫暖的描述性文字,核心話題是 “溫暖”,通過史鐵生與母親、海倫 凱勒與莎莉文老師的事例,展現溫暖在困境中給人力量的特點,引導考生結合自身經歷書寫生活中的溫暖。
【題干分析】①“流淌在心底的溫暖” 中,“溫暖” 指能讓人感到親切、舒適、充滿力量的情感體驗,“流淌在心底” 強調這種溫暖是深刻、持久且能觸動內心深處的。材料中史鐵生和海倫 凱勒的事例,體現了溫暖多來自他人的關愛、包容等,能幫助人走出困境。
②寫作思路:可從 “是什么” 角度,具體描述一次讓自己心底感到溫暖的經歷,如親人的關懷、朋友的幫助、陌生人的善意等;從 “為什么” 角度,闡述這份溫暖對自己的影響,如讓自己重拾信心、學會感恩等。寫作時要避免詳略不當,重點刻畫溫暖發生時的場景、自己的感受,略寫無關的鋪墊。開頭可采用場景引入,如 “那個冬日的午后,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書桌上,我又想起了那件讓我心底泛起溫暖的事”;事例素材可選取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見大;結尾可呼應開頭,升華情感,如 “這份流淌在心底的溫暖,早已成為我前行路上的光”。
【立意提取】
1.一碗熱湯里的溫暖
2.雨中的那把傘
【點評】這篇例文緊扣 “流淌在心底的溫暖” 主題,通過奶奶住院期間 “我” 的照顧與祖孫間的互動展開。選取日常小事,如視頻聊天、醫院陪護、偷聽對話等,用細膩的描寫展現奶奶對 “我” 的疼愛和 “我” 對奶奶的牽掛,情感真摯。結尾將這份溫暖珍藏心底,呼應文題,讓溫暖之感自然流淌。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彦县| 改则县| 越西县| 通河县| 武汉市| 扎鲁特旗| 长寿区| 邢台市| 开平市| 张家界市| 伊宁市| 阜康市| 呼和浩特市| 柯坪县| 华容县| 右玉县| 红河县| 德昌县| 平和县| 翁源县| 丘北县| 精河县| 司法| 高邑县| 大同县| 昔阳县| 安新县| 叶城县| 盐亭县| 班戈县| 万盛区| 潢川县| 永定县| 鄄城县| 盐池县| 天门市| 内江市| 区。| 深泽县| 安达市| 贵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