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甘肅省天水市成紀中學等多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甘肅省天水市成紀中學等多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

資源簡介

甘肅省天水市成紀中學等多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
一、基礎積累(36分)
(2024七上·秦州期中)閱讀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回答問題。
輕輕地打開七年級上冊的語文課本,眼前花團錦簇,美不勝收:解決散步時的分qí彰顯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美德,癱瘓的史鐵生與母親jué別時收獲了“好好兒活”的勇氣,跟輕風流水應合著的牧童的笛聲傳遞著春的氣息,還有那可愛的水藻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奉獻給濟南的冬天……在語文的世界里,遇到的一切都會讓你喜出望外,盡收眼底的一片片天光云影,一股股清泉細流滋潤心田……
1.給加點字注音,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分qí   貯   蓄 jué   別
2.文段中有錯別字的一個詞語是“   ”,這個詞的正確寫法是“   ”。
3.請仿照下面示例,在橫線上寫一句話使前后構成一組排比句。
友誼是一縷和煦的春風,撫慰我們受傷的心靈;   ,   ;友誼是一束明媚的陽光,溫暖我們孤獨的靈魂。
4.(2024七上·秦州期中)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遇到不懂的問題,我們一定要主動向老師請教,發(fā)揚不恥下問的精神,這樣才能獲取更多的知識。
B.抱怨話、牢騷話都是心里話,換個角度看一看,不少都是群眾的真心愿望,關鍵是是否有開門納諫的勇氣和洗耳恭聽的胸懷。
C.中央紀委正采取多種舉措,狠抓“五一”前后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持之以恒糾“四風”。
D.經(jīng)過努力,我終于把這篇文章背得滾瓜爛熟了。
5.(2024七上·秦州期中) 下列句子中所用的修辭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小草似乎像復蘇的蚯蚓一樣翻動,發(fā)出一種春天才能聽到的沙沙聲。
B.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他生長著。
C.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D.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6.(2024七上·秦州期中)下面是學生作文中的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br/>A.成長的路上,挫折也伴隨著我們快速成長,但只要認準方向努力,就能打拼出燦爛的明天。
B.炎炎夏日,我舉目遠眺:看到水鳥笨重的身軀掠過水面,羽毛劃過水波發(fā)出的好聽的聲音。
C.環(huán)保工人的善是他們在我們吹著空調的時候,頂著太陽,流著汗,鼻頭上早已掛滿了汗珠。
D.你走過來,伸手一把把我從地上拉起來,緊緊地抱著我,拍著我的背說:“別怕,有我在?!?br/>7.(2024七上·秦州期中)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ā 。?br/>由于江河流域不同,它們的氣息也是不同的,每個作家都有屬于自己的江河。對我而言,黑龍江、呼瑪河、額爾古納河是我的生命之河,感染它們的氣息也就濃厚些。 冬天,雪花和寒流使江河結了厚厚的冰……
①夏季時,燦爛的江河上不僅走著船只,也走著青山和白云的倒影。
②春天時,它們“轟隆轟隆”地跑冰排了,冰排就像一朵朵盛開的白蓮,熠熠報春!
③這些北方的河流每年有半年的冰封期,所以河流在我眼中也是有四季的。
④朔風起,江河消瘦了,水也涼了,落葉和鳥兒南飛時脫落的羽毛漂蕩在水面上,江河就仿佛生了一道道皺紋,說不盡的滄桑。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8.(2024七上·秦州期中)下列各項中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br/>夢想與拼搏相輔相成,當代青年人不要在能拼搏的時候選擇安逸,我們要與時代同向同行,以拼搏筑夢圓夢。用腳步丈量的青春,定會綻放出燦爛的光芒,請記?。盒腋J瞧床鰜淼模?br/>A.選文中多次出現(xiàn)的“拼搏”都是名詞。
B.“夢想”“光芒”都是名詞,“選擇”“丈量”都是動詞。
C.“同向”與“同行”,“筑夢”與“圓夢”是兩組同義詞。
D.選文中“安逸”是貶義詞,“青春”是褒義詞。
9.(2024七上·秦州期中)下列說法有明顯錯誤的一項是( ?。?br/>A.《陳太丘與友期行》中“尊君在不?”其中的“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凹揖笔侵t稱自己父親。
B.《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中的“強欲登高去”,寫的是傳統(tǒng)佳節(jié)——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有登高、飲酒、賞月的習俗。
C.《天凈沙·秋思》是元代詩人馬致遠寫作的一首元曲,這首詩屬于元曲中的“小令”,古人稱之為“秋思之祖”。
D.《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語錄體文集。
10.(2024七上·秦州期中)根據(jù)情境,填寫合適的古詩文句。
古人常將自己的情思寄托在景物之中。暮春時節(jié),“①   ,聞道龍標過五溪”,李白借助花鳥意象,抒發(fā)無盡的離愁別緒;年老病衰的杜甫在此刻竟又與故人重逢,“正是江南好風景,②   ”,盡顯深沉的悲哀與感慨;孔子站在河邊感嘆,“③   ,④   ”,時光如流水,一去不回;轉眼到了秋日,滿目凄涼,“⑤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為之斷腸;同是秋天,“峨眉山月半輪秋,⑥   ”,秋夜行船,月映清江,陪伴李白遠行,意境空靈美妙;秋去冬來,“⑦   ,⑧   ”,李益夜晚登城遠眺,見到大漠似雪,月華如霜,感受邊城夜色,凄神寒骨;王灣站在江上,看到早春又別有一番晝夜冬春更替的氣象“⑨   ,⑩   ”。
二、現(xiàn)代文閱讀一(14分)
(2024七上·秦州期中)柳思
①憑窗望去,窗前的幾株柳樹變黃變綠了,細軟的枝條在暖融融的微風中搖曳著輕柔的身姿,似乎在告訴人們:春天來了!
②說實話,我對柳的喜愛正是從窗前的這幾株柳開始的,它沒有松樹的挺拔、偉岸;沒有楊樹的修直,更沒有迎春、連翹那鮮艷的顏色。在許多人眼里,它不過是一種極普通的樹,但正是這種普通和平凡,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在四季的變化中感受到它的魅力和君子風范。春天嫩綠的柳芽有序地掛在一根根柔韌的柳條上,給人以勃勃生機;夏季,柳以寬闊的胸襟寬恕了蟬的聒噪,給世界以清涼;秋天,許多樹都在炫耀自己的果實,唯獨柳默默地低頭不語;冬季,萬物凋零,是它最早傳遞春的信息,把漫長的冬天變得短暫。所以,柳在平俗中露出的高雅遠比粉飾平俗而自以為高雅的要真實可愛得多,它不愧為樹中之君子。
③柳作為君子,有謙遜的美德。它總是長條低垂,以平和的心境待人待世,也從不邀功請賞;相反,隨和地任人評說,全不計較其得失,把自己對生命的理解融會在實實在在、平平淡淡的追求中,樂觀向上,積極進取,這本身就是何等的超凡脫俗呀!
④說柳是君子,還在于它大度寬容、與世無爭。即使生存條件再差,哪怕是戈壁荒灘,也處之泰然,隨遇而安,從容豁達,不講怨言,認認真真過好每一天,以坦然的心境走自己的路,并總能駕起希望之舟?,F(xiàn)今仍然健在的位于河西走廊的“左公柳”大概就是最好的說明。所以,柳活得最動人、最愜意,沒有點君子的氣量是很難做到的。
⑤柳是無私的,它將生命的種子藏于輕絮之中,隨風飄散卻從不選擇明天的歸宿,僅憑一截枝條,幾捧沙土,便能重抖生命的旗幟,讓春天得以延續(xù)?!盁o心插柳柳成蔭”,從這句俗話里,我們足以看清柳的普通與平常,而柳所具有的頑強生命力和它那勃勃生機也在這句話中得到了更直白、更充分的評價。柳也在無私中實現(xiàn)了自身的價值。
⑥柳的普通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人必須確定切合實際的人生目標,爭取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不畫地為牢,不作繭自縛,不過求,不過奢,進退從容,才為人生之要義。
11.本文贊頌了柳的哪些可貴品質?
12.文章意在寫柳,但為何還寫松樹、楊樹、迎春、連翹?
13.作者為什么說“柳是無私的”?
14.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三、現(xiàn)代文閱讀二(13分)
(2024七上·秦州期中)現(xiàn)代文閱讀。
教養(yǎng)是一個人最好的名字
①有一年,一夜秋風勁,郭德綱家的柿子樹葉子落盡,紅紅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燈籠。很快,就有喜鵲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家中小兒急了,不由分說,就去驅趕。老郭看到,急忙攔阻,道:“別這么獨,讓它吃!”
②接著,老郭對兒子說:“人的一生很長,不差這一個柿子吃。而這只喜鵲這輩子頂多吃這么一個柿子。看它有東西吃,也是種快樂?!?br/>③我覺得這實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別那么獨,讓它吃!”天下的父母,若都把這個故事借過來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養(yǎng)一定不會差。
④前些日子坐火車,四個鋪位的軟臥包廂,除了我們三個人,還有一個空著。車開動不久,老人說,咱們早點兒休息吧。是啊,這幾天玩累了,我們倒頭便睡。車過嘉興,上來一位女士,輕輕敲門,見包廂里黑著燈,她便借著走廊里的燈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鋪,然后關好門,躡手躡腳上了自己的上鋪。直到躺下,她都沒有開燈,哪怕是自己的床頭燈。
⑤而那時,也就是晚上7點多,列車里還播放著音樂。
⑥一夜無話。早上列車員來換車票,通知她該下車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起初,我認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疊被子。出了無數(shù)趟門,坐了無數(shù)次車,閱了無數(shù)的人,哪里見過這個被子還需要疊的?只見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開,換了好幾種方式,終于疊成昨晚展開之前的模樣。然后,她還把兩個枕頭的每個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啊”的抻枕頭的聲音聽著真悅耳。
⑦她下車的那一站是山東德州。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為她,這個地方一下子變得親切起來。你說還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嗎?教養(yǎng)就是一個人最好的名字。
15.本文寫了哪兩件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16.賞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畫線句子。
17.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18.請談談你對“教養(yǎng)是一個人最好的名字”的認識。
四、(15分)
(2024七上·秦州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甲】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眨∨c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世說新語·陳太丘與友期行》)
【乙】
魏文侯與虞人【注】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魏于是乎始強。
(選自《魏文侯書》)
【注】虞人:管理山澤的小官。
1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
(1)與友期行    (2)過中不至,太丘舍去   
(3)去后乃至    (4)相委而去   
20.下列各項句子中加點字“之”的意思和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br/>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擇其善者而從之
C.天又雨,公將焉之 D.曲肱而枕之
21.將【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2)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22.讀了【甲】【乙】兩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五、詩詞鑒賞(6分)
(2024七上·秦州期中)下面是小文推薦給??膬墒自姼?,請你閱讀,并完成各題。
(甲)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乙)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23.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r/>A.甲詩題目中的“左遷”指降職,詩人聽說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尉,于是寫了這首詩。
B.甲詩首句寫景兼點明時令,突出了楊花的美麗和子規(guī)啼叫的悅耳,使人賞心悅目。
C.乙詩中“入”和“流”兩個動詞,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還暗點月夜行船之事。
D.乙詩構思巧妙,五個地名巧妙點出行程,造成空間迅速轉換之感,突出船行之快。
24.同是寫月,甲、乙兩詩抒發(fā)的情感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六、名著閱讀。(7分)
25.(2024七上·秦州期中)現(xiàn)在已經(jīng)記不分明,這樣地大約有一兩月;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寂寞了,真所謂“若有所失”。我的隱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或桌上,或地上。而這一日卻大半天沒有見,大家吃午飯了,也不見它走出來,平時,是一定出現(xiàn)的。我再等著,再等它一半天,然而仍然沒有見。
長媽媽,一個一向帶領著我的女工,也許是以為我等得太苦了罷,輕輕地來告訴我一句話。這即刻使我憤怒而且悲哀,決心和貓們?yōu)閿场Kf:隱鼠是昨天晚上被貓吃去了!
《朝花夕拾》是魯迅1927年所作的一部   ,原名   ;其中《   》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  ?。ㄌ钊宋铮娖缺痴b《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
26.(2024七上·秦州期中)下列各項中,填入橫線處正確的一項是(  )
選文出自魯迅的散文《 》,選文的主要內容是 。
A.狗·貓·鼠 “我”多日不見的隱鼠,聽長媽媽講是被貓吃掉了。
B.阿長與〈山海經(jīng)〉“我”多日不見的隱鼠,聽長媽媽講是被貓吃掉了。
C.狗·貓·鼠令“我”討厭的長媽媽踩死了隱鼠,卻嫁禍給貓。
D.阿長與〈山海經(jīng)〉令“我”討厭的長媽媽踩死了隱鼠,卻嫁禍給貓。
七、作文(60分)
27.(2024七上·秦州期中)古有王祥臥冰求鯉,今有豫童好食奉母!近日,一名河南的小學生做出了一個感動全網(wǎng)的孝舉:兒食剩骨,正餐奉母。也許在看到這名小學生的做法后,你有些許感慨,請寫下你的感觸,不少于150字。
28.(2024七上·秦州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完成作文。
與摯友相伴的日子,我們互利互助,共同成長;與父母相伴的日子,承歡膝下,享受親情;與書籍相伴的日子,飽覽古今,通曉世事;與愛相伴的日子,學會關心,懂得感恩…
請以“與 相伴的日子”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1)將題目補充完整(不要局限于上面的導語);
(2)以記敘為主,不少于600字;
(3)作文中不要出現(xiàn)(或暗示)真實的班級和姓名;
(4)字跡工整美觀,卷面整潔。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歧;zhù;訣
2.應合;應和
3.示例:友誼是一場滋潤的細雨;潤澤我們干涸的心田
【知識點】常用易錯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套用式仿寫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重要詞語字音、字形的識記能力。要求學生在平時對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詞準確的識記,加強積累。
(2)本題考查字形的辨析??碱}中所涉及到的詞語大都來自教材中的課文。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對字形的識記和積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讀讀寫寫”與“課下注釋”,特別是同音字與形近字;同時還要結合整個詞語的意思區(qū)別字的用法。
(3)本題考查學生的仿寫能力,解答好此題,首先要審視好被仿寫句的特點,如句式,修辭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語意通順連貫。
1.本題考查根據(jù)拼音寫漢字和給漢字注音,需注意字形的準確性和讀音的規(guī)范性。分 qí:結合語境 “解決散步時的分 qí”,此處指意見不一致,應寫作 “歧”,“分歧” 即思想、意見等不一致。貯蓄:“貯” 的正確讀音為 “zhù”,“貯蓄” 意為儲存、積聚,注意不要誤讀為 “chǔ”。jué 別:根據(jù) “癱瘓的史鐵生與母親 jué 別” 可知,此處指永別,應寫作 “訣”,“訣別” 強調不再相見的分別,區(qū)別于 “決別”(側重堅決告別)。
故答案為:歧;zhù;訣
2.本題考查對詞語字形的準確把握,需結合詞語含義判斷正確寫法。文段中 “跟輕風流水應合著” 的 “應合” 是錯別字,正確寫法為 “應和”?!皯汀?指(聲音、語言、行動等)相呼應,“和” 有唱和、呼應之意,而 “合” 側重結合、閉合,不符合語境中 “牧童的笛聲與輕風流水相呼應” 的表意,因此 “應合” 應改為 “應和”。
故答案為:應合;應和
3.本題考查仿寫排比句,例句 “友誼是一縷和煦的春風,撫慰我們受傷的心靈;友誼是一束明媚的陽光,溫暖我們孤獨的靈魂” 的特點為:運用比喻修辭,將 “友誼” 比作具體事物(春風、陽光),且結構為 “一 + 量詞 + 形容詞 + 名詞”;后半句為動賓結構,闡述友誼的積極作用(撫慰心靈、溫暖靈魂)。仿寫時需緊扣這些特點,例如:“友誼是一場滋潤的細雨,潤澤我們干涸的心田”。此句以 “細雨” 為喻,符合量詞、形容詞搭配,“潤澤心田” 的動賓結構也與例句一致,體現(xiàn)了友誼的滋養(yǎng)作用,與前后句構成排比,增強語勢。
故答案為:示例:友誼是一場滋潤的細雨;潤澤我們干涸的心田
4.【答案】A
【知識點】常見易混成語辨析
【解析】【分析】A.不恥下問:該詞語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識比自己少的人請教為恥,其適用對象是地位或知識處于優(yōu)勢的人向處于劣勢的人請教。句中說 “向老師請教”,老師在知識和身份上通常處于引導者地位,學生向老師請教不能用 “不恥下問”,使用不正確。
B.洗耳恭聽:意思是專心地聽別人講話,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句中用來形容對待群眾的抱怨和牢騷應有的態(tài)度,強調要虛心聽取群眾意見,符合語境,使用恰當。
C.持之以恒:指長久地堅持下去。句中用于形容中央紀委糾 “四風” 的決心和行動會長期堅持,符合 “狠抓‘五一’前后深入落實” 的語境,體現(xiàn)了持續(xù)性,使用恰當。
D.滾瓜爛熟:形容讀書或背書流利純熟。句中描述 “把這篇文章背得” 的狀態(tài),符合詞語的表意,使用恰當。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成語的正確使用能力。成語的理解與運用,首先要把握成語的準確含義,再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分析與判斷。成語的誤用一般容易出現(xiàn)幾種情況:色彩不當、輕重不分、詞義不明、謙敬誤用、語境不和等等。
5.【答案】D
【知識點】春;濟南的冬天;比喻;擬人
【解析】【分析】
A選項,運用了比喻,把“小草”比作“復蘇的蚯蚓”,形象寫出小草翻動、破土而出時的樣子。
B選項,運用了比喻,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形象寫出春天時萬物新生的狀態(tài)。
C選項,運用了比喻,把“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比作“日本看護婦”,形象寫出了樹尖上頂白花的樣子。
D選項,運用了擬人,把桃樹、杏樹、梨樹人格化,形象寫出來它們競相開花的狀態(tài)。
D選項所用的修辭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判斷修辭手法。修辭手法是指是為提高表達效果,用于各種文章或應用文,在語言寫作時表達方法的集合。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反問、設問、對偶等。在日常學習時要注意區(qū)分比喻和擬人,擬人和擬物,排比和反復等修辭手法。
6.【答案】D
【知識點】語序不當;搭配不當;不合邏輯
【解析】【分析】A.主客顛倒:句子中 “挫折也伴隨著我們快速成長” 存在邏輯問題,“快速成長” 的主體是 “我們”,而非 “挫折”,應改為 “我們也伴隨著挫折快速成長”,明確 “我們” 是成長的主體,挫折是成長過程中的伴隨因素,存在語病。
B.搭配不當:“舉目遠眺” 強調的是用眼睛看遠處的景象,而 “羽毛劃過水波發(fā)出的好聽的聲音” 是聽覺感受,兩者無法搭配。應刪去 “發(fā)出的好聽的聲音”,只保留視覺描寫,使句子前后一致,存在語病。
C.不合邏輯:“流著汗” 與 “鼻頭上早已掛滿了汗珠” 語義重復,“流著汗” 已經(jīng)包含了身體出汗的狀態(tài),無需再單獨描述鼻頭上的汗珠??筛臑?“環(huán)保工人的善是他們在我們吹著空調的時候,頂著太陽,流著汗,依舊在勞動”,使句子邏輯清晰,存在語病。
D.表述正確:句子 “你走過來,伸手一把把我從地上拉起來,緊緊地抱著我,拍著我的背說:‘別怕,有我在?!?通過一系列連貫的動作描寫(走、伸、拉、抱、拍)和語言描寫,清晰地展現(xiàn)了場景,在語法和邏輯上都沒有問題,沒有語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題應掌握的知識點為幾種常見的病句類型:成分殘缺、搭配不當、結構混亂、語意不明等。通讀句子,尋找具有常見病句類型標志性的詞或短語做出判斷。如果不能判斷的,可以通過壓縮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謂、賓、定、狀、補)方法,找出病因。
7.【答案】C
【知識點】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句子的銜接與排序,需結合文段內容和句子間的邏輯關系,尤其是時間順序,來確定語句的先后順序。文段圍繞 “北方的河流” 展開,橫線前提及 “黑龍江、呼瑪河、額爾古納河是我的生命之河”,橫線后描述 “冬天,雪花和寒流使江河結了厚厚的冰”,可知中間內容應按季節(jié)順序介紹河流的不同景象。③句:“這些北方的河流每年有半年的冰封期,所以河流在我眼中也是有四季的。” 此句中 “這些北方的河流” 承接前文提到的具體河流,“有四季的” 總起下文對河流四季景象的描述,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應放在首位。②句:“春天時,它們‘轟隆轟隆’地跑冰排了,冰排就像一朵朵盛開的白蓮,熠熠報春!” 按照季節(jié)順序,“春天時” 應緊隨總起句之后,描述河流在春天的景象,承接③句中的 “四季”,排在第二位。①句:“夏季時,燦爛的江河上不僅走著船只,也走著青山和白云的倒影。”“夏季時” 緊接 “春天時”,按時間順序描述河流在夏季的景象,排在第三位。④句:“朔風起,江河消瘦了,水也涼了,落葉和鳥兒南飛時脫落的羽毛漂蕩在水面上,江河就仿佛生了一道道皺紋,說不盡的滄桑?!薄奥淙~”“鳥兒南飛” 等意象表明是秋季,承接夏季之后,排在第四位。橫線后 “冬天……” 則銜接④句的秋季,形成完整的四季順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加強閱讀領悟能力的培養(yǎng),具備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通過抓關鍵詞,抓中心句,句與句之間的連接詞去逐句推敲。
8.【答案】B
【知識點】動詞;名詞
【解析】【分析】A.對 “拼搏” 詞性的分析:“夢想與拼搏相輔相成”“以拼搏筑夢圓夢” 中,“拼搏” 是名詞,指一種行為或精神;“當代青年人不要在能拼搏的時候選擇安逸”“幸福是拼搏出來的” 中,“拼搏” 是動詞,指努力奮斗的動作。因此 “都是名詞” 的說法錯誤。
B.對詞語詞性的分析:“夢想” 指對未來的期望,“光芒” 指明亮的光,二者都是名詞;“選擇” 指挑選,“丈量” 指測量,二者都是動詞。該選項分析正確。
C.對同義詞的判斷:“同向” 側重方向一致,“同行” 側重一起前行,二者含義不同,不是同義詞;“筑夢” 指構建夢想,“圓夢” 指實現(xiàn)夢想,二者含義不同,也不是同義詞。該選項分析錯誤。
D.對詞語感彩的分析:“安逸” 指安閑舒適,在此處含貶義,符合語境;“青春” 指青年時期,是中性詞,不帶有明顯的褒貶色彩。該選項分析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詞性,做好本題要注意平時的積累,尤其是常見的漢語知識。
9.【答案】B
【知識點】歷法;節(jié)氣
【解析】【分析】A.對古代稱謂的分析:《陳太丘與友期行》中,“尊君在不?” 的 “尊君” 是對他人父親的尊稱,體現(xiàn)了禮貌;“家君” 則是謙稱自己的父親,符合古代稱謂禮儀。該選項說法正確。
B.對傳統(tǒng)佳節(jié)習俗的分析:《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中 “強欲登高去” 描寫的是重陽節(jié)習俗。重陽節(jié)有登高、飲菊花酒、插茱萸等習俗;而中秋節(jié)的習俗主要是賞月、吃月餅、飲桂花酒等,并無登高習俗。該選項將詩句對應的節(jié)日及習俗混淆,說法明顯錯誤。
C.對元曲作品的分析:《天凈沙 秋思》是元代馬致遠的作品,屬于元曲中的 “小令”。因其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天涯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意境深遠,被古人譽為 “秋思之祖”。該選項說法正確。
D.對經(jīng)典著作的分析:《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采用語錄體形式,語言簡潔精練。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文化常識。文化常識涵蓋文化的各種問題,包括天文、歷法、地理、官職、科舉禮儀、稱謂、名號等。解答這類題目,要有扎實的語文基本功。要求我們要養(yǎng)成多讀書、多積累的好習慣。
10.【答案】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枯藤老樹昏鴉;影入平羌江水流;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知識點】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根據(jù)情境填寫合適的古詩文句,需結合詩句的出處、語境及情感內涵進行分析。①“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出自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暮春時節(jié),楊花飄落、子規(guī)啼鳴,這些景物帶著蕭瑟之感,李白借此抒發(fā)了對友人被貶的惋惜與離愁別緒,與 “借助花鳥意象,抒發(fā)無盡的離愁別緒” 的情境契合。②“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出自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年老病衰的杜甫在江南暮春與故人重逢,“落花時節(jié)” 既點明時令,又暗含對時光流逝、世事變遷的感慨,盡顯深沉的悲哀,符合 “年老病衰與故人重逢” 的情境。③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出自《論語》??鬃诱驹诤舆?,以流水不停流逝比喻時光一去不復返,簡潔而深刻地表達了對時光易逝的感嘆,與 “時光如流水,一去不回” 的描述一致。⑤“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出自馬致遠的《天凈沙 秋思》。秋日里,枯藤、老樹、昏鴉等意象構成凄涼畫面,烘托出天涯游子的斷腸之情,符合 “秋日,滿目凄涼” 的情境。⑥“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出自李白的《峨眉山月歌》。秋夜行船,半輪秋月映照著峨眉山,月影映入平羌江,隨水流動,陪伴著李白遠行,意境空靈美妙,與 “秋夜行船,月映清江” 的情境相符。⑦⑧“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出自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秋去冬來,回樂烽前的沙地像雪一樣潔白,受降城外的月光如霜般清冷,李益登城遠眺,感受到邊城夜色的凄寒,與 “大漠似雪,月華如霜,感受邊城夜色,凄神寒骨” 的情境契合。⑨⑩“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出自王灣的《次北固山下》。王灣站在江上,看到夜將盡時海上日出,舊年未盡時江邊已現(xiàn)春景,描繪了早春晝夜、冬春更替的氣象,與 “早春又別有一番晝夜冬春更替的氣象” 的情境一致。
故答案為: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枯藤老樹昏鴉;影入平羌江水流;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點評】本題考查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求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不僅要做好對于古詩文、名言名句的背誦,更要注重這些語句的默寫,特別關注文句中容易寫錯的字,從而做到準確、工整的完成作答。
【答案】11.謙遜;大度寬容,與世無爭;無私。
12.用松樹、楊樹、迎春、連翹來襯托柳在平俗中透出的高雅。
13.它將生命的種子藏于輕絮之中,隨風飄散卻從不選擇明天的歸宿,僅憑一截枝條,幾捧沙土,便能重抖生命的旗幟,讓春天得以延續(xù)。
14.體現(xiàn)了柳樹具有“爭取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表現(xiàn)人們要向柳樹學習,點明并深化文章的主題。
【知識點】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段、人物、情節(jié)的作用
【解析】【點評】(1)(3)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全文,明確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
(2)本題考查文章的寫作手法。解答此題首先要明確常見的寫作方法:修辭手法、表達方式、描寫手法、表現(xiàn)手法四個方面。然后根據(jù)文章的特點抓住一點或幾點完成做答即可。
(4)本題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關注兩點:一是句段所處的位置來分析。二是從句子的表達內容來分析。
11.本題考查從文中提取柳的品質,需結合各段落的核心句分析。第③段明確指出 “柳作為君子,有謙遜的美德”,它長條低垂、平和待人,不計較得失,體現(xiàn)了謙遜的品質。第④段提到 “說柳是君子,還在于它大度寬容、與世無爭”,即使在戈壁荒灘等惡劣環(huán)境中,也能隨遇而安、從容豁達,展現(xiàn)了大度寬容、與世無爭的品質。第⑤段開篇即說 “柳是無私的”,它將種子隨風飄散,僅憑少量條件就能重煥生機,讓春天延續(xù),體現(xiàn)了無私的品質。
故答案為:謙遜;大度寬容,與世無爭;無私。
12.本題考查寫作手法的作用,此處運用了襯托的手法。第②段將柳與 “松樹的挺拔、偉岸”“楊樹的修直”“迎春、連翹那鮮艷的顏色” 對比,指出柳 “不過是一種極普通的樹”。但緊接著描述柳在四季中的獨特表現(xiàn):春天帶來生機,夏天寬恕聒噪,秋天默默不語,冬天傳遞春訊。通過與其他樹木外在的 “出眾” 對比,突出了柳雖看似普通,卻在平俗中透露出真實的高雅,反襯出柳不事張揚卻品格高尚的君子風范,使柳的形象更鮮明。
故答案為:用松樹、楊樹、迎春、連翹來襯托柳在平俗中透出的高雅。
13.本題考查對文中關鍵語句的理解,需結合具體描述分析。第⑤段明確闡述了柳的無私:“它將生命的種子藏于輕絮之中,隨風飄散卻從不選擇明天的歸宿,僅憑一截枝條,幾捧沙土,便能重抖生命的旗幟,讓春天得以延續(xù)?!?柳不挑剔生長環(huán)境,不計較自身歸宿,以自身的生命力延續(xù)春天,不求回報地為自然奉獻,這種不索取、只付出的特質,正是其 “無私” 的體現(xiàn)。
故答案為:它將生命的種子藏于輕絮之中,隨風飄散卻從不選擇明天的歸宿,僅憑一截枝條,幾捧沙土,便能重抖生命的旗幟,讓春天得以延續(xù)。
14.本題考查結尾段落的作用,需從內容和主旨兩方面分析。內容上,最后一段由柳的普通與品質,引申出人生道理:“人必須確定切合實際的人生目標,爭取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進退從容,才為人生之要義?!?結構上,這一段點明了文章的主旨,將對柳的贊美升華為對人生態(tài)度的思考;同時,通過柳的品性與人生哲理的關聯(lián),深化了主題,使文章不僅停留在對自然之物的贊美,更賦予其指導人生的意義,引發(fā)讀者對生活態(tài)度的反思。
故答案為:體現(xiàn)了柳樹具有“爭取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表現(xiàn)人們要向柳樹學習,點明并深化文章的主題。
【答案】15.①郭德綱(老郭)阻攔兒子驅趕喜鵲并教育他(兒子不讓喜鵲吃柿子,郭德綱阻攔并教育他);②一位女士上車后不影響旅客休息,晨起后認真整理床鋪。
16.運用了排比和反問的修辭手法,加強語氣,寫出作者的出乎意料,表現(xiàn)那位女士的良好數(shù)養(yǎng)。
17.結構上:照應題目,總結全文;內容上:點明中心,升華主題,表達了作者對有良好教養(yǎng)的人的高度贊美。
18.示例:名字是一個人的代名詞,擁有良好教養(yǎng),是對這個人的最高評價,正所謂名副其實。
【知識點】散文;文章標題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分析文段、人物、情節(jié)的作用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全文,明確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
(2)本題考查對語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試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區(qū)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辭分析。作答時學生可自選一個角度進行賞析即可。
(3)本題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關注兩點:一是句段所處的位置來分析。二是從句子的表達內容來分析。
(4)本題考查標題的含義與作用。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分析標題的修辭義。2、分析標題的象征義。3、理解標題的雙關義。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發(fā)點。
15.本題考查對文章主要內容的提煉,需用簡潔語言概括兩件事的核心要素。①郭德綱家的柿子樹結滿柿子,喜鵲來啄食,兒子要驅趕,郭德綱及時攔阻并教育兒子:“別這么獨,讓它吃!” 體現(xiàn)了他對孩子分享與寬容意識的引導。②作者在火車軟臥包廂時,一位女士晚上 7 點多上車后,為不影響他人休息,未開床頭燈,默默整理好床鋪;次日下車前,她仔細疊好被子、抻平枕頭,展現(xiàn)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對他人的尊重。
故答案為:①郭德綱(老郭)阻攔兒子驅趕喜鵲并教育他(兒子不讓喜鵲吃柿子,郭德綱阻攔并教育他);②一位女士上車后不影響旅客休息,晨起后認真整理床鋪。
16.本題考查對句子修辭手法及表達效果的分析。畫線句 “出了無數(shù)趟門,坐了無數(shù)次車,閱了無數(shù)的人,哪里見過這個被子還需要疊的?” 運用了排比和反問的修辭手法。排比的運用(“無數(shù)趟門”“無數(shù)次車”“無數(shù)的人”)增強了語勢,強調了作者經(jīng)歷之多;反問(“哪里見過……”)則加強了語氣,突出了作者對女士疊被子這一行為的出乎意料。通過這種表達,側面烘托出這位女士在細節(jié)中展現(xiàn)出的良好教養(yǎng),讓讀者感受到其行為的難能可貴。
故答案為:運用了排比和反問的修辭手法,加強語氣,寫出作者的出乎意料,表現(xiàn)那位女士的良好數(shù)養(yǎng)。
17.本題考查結尾段落對文章結構和內容的影響。結構上,最后一段 “教養(yǎng)就是一個人最好的名字” 與文章標題相呼應,收束全文,使文章結構完整嚴謹。內容上,該段點明了文章的核心主旨 —— 教養(yǎng)是一個人最寶貴的標識,比任何名字都更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品質;同時,通過 “這個地方一下子變得親切起來”“你說還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嗎?” 的表述,升華了主題,表達了作者對有良好教養(yǎng)之人的由衷贊美,讓讀者深刻體會到教養(yǎng)的重要性。
故答案為:結構上:照應題目,總結全文;內容上:點明中心,升華主題,表達了作者對有良好教養(yǎng)的人的高度贊美。
18.本題考查對文章核心觀點的理解與感悟。名字只是一個人的代號,而教養(yǎng)是一個人內在品質的外在體現(xiàn)。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會在細節(jié)中展現(xiàn)出對他人的尊重、對規(guī)則的遵守和對生活的熱愛,如郭德綱教育兒子懂得分享,火車上的女士不打擾他人、認真整理床鋪。這種品質能贏得他人的認可與尊重,比任何華麗的名字都更有分量。它意味著一個人擁有善良、體諒、自律等美好特質,是對一個人最高度的肯定,因此說 “教養(yǎng)是一個人最好的名字”。
故答案為:示例:名字是一個人的代名詞,擁有良好教養(yǎng),是對這個人的最高評價,正所謂名副其實。
【答案】19.約定;離開;到;舍棄
20.C
21.(1)到了正午(您)卻沒有到,這就是沒有信用。(2)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進家門不回頭看。
22.示例:與人交往,“信用”和“禮貌”尤其重要,這是一個人成功的前提。
【知識點】概括文言文給人的啟示和道理;常用文言虛詞;文言文翻譯;一詞多義;常用文言實詞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意義。翻譯文言實詞的意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的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同時還應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準確的判斷??碱}涉及的詞語都來源于教材中所選的課文,這要求學生應加強對教材所選入的文言文誦讀與掌握,解答根據(jù)所學過的課文,根據(jù)上下文做出判斷。
(2)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要注意積累詞語的不同用法,最后結合句意理解詞語的不同用法。
(3)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譯的關鍵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語境中,根據(jù)上下文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同時對語句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做到準確的翻譯。并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shù)恼{整,達到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用詞造句的標準。
(4)本題考查比較閱讀能力,文言文要點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讀懂內容,這是歸納概括的前提和基礎。在準確理解詞意、句意、段意的基礎上,梳理各句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依據(jù)題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參考譯文】
【甲】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是正午。過了正午那個朋友還沒到,陳太丘便不再等候就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僅七歲,正在家門外玩耍??腿藛栐剑骸澳愀赣H在嗎?”元方回答說:“等您好久都不來,他已經(jīng)走了。”那朋友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人??!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自己走了。”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定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迸笥迅械綉M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乙】魏文侯和掌管山澤的官員約定去打獵。到了這天,魏文侯與群臣飲酒,飲得正高興的時候,天下起了雨。魏文侯將要出門赴約,左右的侍臣說:“今天飲酒這么快樂,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說:“我和虞人約定了打獵,雖然現(xiàn)在很快樂,怎么能不去赴約呢?”于是就前往,親自停止了酒宴。魏國從這時候開始變得強大起來。
19.本題考查對文言文中重點字詞的理解,需結合語境推斷含義。(1)“與友期行”:“期” 在這里是動詞,結合 “期日中”(約定在正午)可知,意為約定。(2)“太丘舍去”:“去” 在古文中多為 “離開” 之意,此句指陳太丘不再等候,自己離開了,故為離開。(3)“去后乃至”:“至” 與現(xiàn)代漢語中 “到達” 的意思一致,指陳太丘離開后,友人才到,故為到。(4)“相委而去”:“委” 結合語境 “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和別人約定同行,卻丟下別人離開),意為舍棄。
故答案為:約定;離開;到;舍棄
20.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中 “之” 是代詞,指代學問、知識。
B.“擇其善者而從之” 中 “之” 是代詞,指代 “善者”(好的方面)。
C.“天又雨,公將焉之” 中 “之” 是動詞,意為 “到、往”。
D.“曲肱而枕之” 中 “之” 是代詞,指代胳膊。A、B、D 中 “之” 均為代詞,C 中 “之” 為動詞,含義與其他三項不同。
故答案為:C
21.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譯,需做到 “信、達、雅”,準確翻譯關鍵詞。(1)“日中不至,則是無信”:“日中” 指正午,“至” 為到,“信” 指信用。翻譯為:到了正午(您)卻沒有到,這就是沒有信用。(2)“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慚” 指感到慚愧,“引” 意為拉,“顧” 指回頭看。翻譯為: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進家門不回頭看。
故答案為:(1)到了正午(您)卻沒有到,這就是沒有信用。(2)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進家門不回頭看。
22.本題考查對兩文主旨的理解與感悟,需結合兩篇文章的核心事件分析?!炯住课闹?,陳太丘的友人失約在先,還對子罵父,因 “無信”“無禮” 被元方駁斥,最終慚愧不已,體現(xiàn)了失信失禮的后果;【乙】文中,魏文侯雖飲酒樂、遇雨天,仍堅持赴約與虞人打獵,以實際行動踐行承諾,展現(xiàn)了守信的品格,而魏國因此變強,也凸顯了誠信對個人乃至國家的重要性。兩文共同表明:誠信是立身之本,也是處世之道。無論是與人交往還是治理國家,守信者能贏得尊重與信任,失信者則會失去人心。在生活中,我們應堅守承諾,做到言而有信,這是體現(xiàn)個人教養(yǎng)與品質的重要準則。
故答案為:示例:與人交往,“信用”和“禮貌”尤其重要,這是一個人成功的前提。
【答案】23.B
2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以“明月寄愁”,抒發(fā)詩人對朋友的懷念、同情和牽掛;《峨眉山月歌》借月抒情,抒發(fā)江行思友(思鄉(xiāng))之情。
【知識點】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古詩詞曲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思鄉(xiāng)懷人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完成此類題目的關鍵是認真讀詩,反復誦讀,仔細分析詩中的內容,聯(lián)系創(chuàng)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感情的理解與掌握,此類題目的答題方法如下:先要通讀全詩,從全詩中找到可以表現(xiàn)出作者感情的詞,如果沒有找到,就分析詩可詞中的畫面,看這畫面中是否蘊含著作者的感情.當然還要注意聯(lián)系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個人遭遇。
23.A.甲詩題目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中,“左遷” 確指降職,詩人得知王昌齡被貶龍標,寫下此詩表達牽掛,理解正確。
B.甲詩首句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 中,“楊花落盡” 點明暮春時節(jié),“子規(guī)啼”(杜鵑鳥啼聲似 “不如歸去”)帶有凄涼傷感之意,整體渲染了哀愁氛圍,而非 “楊花的美麗和子規(guī)啼叫的悅耳,使人賞心悅目”,理解錯誤。
C.乙詩 “影入平羌江水流” 中,“入” 和 “流” 既寫出月光倒映清江、隨水流動的美景,又暗示了詩人月夜行船的情景,理解正確。
D.乙詩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中,“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峽”“渝州” 五個地名串聯(lián),既點明行程,又營造出空間快速轉換的感覺,突出船行之快,構思巧妙,理解正確。
故答案為:B
24.本題考查對兩首詩情感內涵的分析,需結合意象和詩句語境解讀。甲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將明月擬人化,詩人把對友人王昌齡被貶的牽掛、擔憂與同情寄托于明月,讓明月作為情感的載體,陪伴友人遠赴夜郎,抒發(fā)的是對友人的深切懷念、同情與牽掛。乙詩《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以 “峨眉山月” 為核心意象,詩人夜發(fā)清溪,月影隨江水流動,而 “思君不見下渝州” 中的 “君” 既指友人,也暗含對故鄉(xiāng)的眷戀(峨眉山為蜀地標志性景觀,詩人為蜀人)。月隨人行,卻 “思君不見”,抒發(fā)的是江行途中對友人的思念以及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之情。
故答案為:《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以“明月寄愁”,抒發(fā)詩人對朋友的懷念、同情和牽掛;《峨眉山月歌》借月抒情,抒發(fā)江行思友(思鄉(xiāng))之情。
25.【答案】回憶性散文集;《舊事重提》;五猖會;父親
【知識點】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經(jīng)典情節(jié);《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對魯迅名著《朝花夕拾》的基本常識及其中《五猖會》一文內容的掌握?!冻ㄏκ啊肥囚斞赣?1927 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回憶性散文集。所謂 “回憶性”,是因為書中收錄的文章均是魯迅對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同生活經(jīng)歷與體驗的追憶,字里行間飽含著對往事的溫情與反思;“散文” 則體現(xiàn)了其體裁特點,兼具敘事、抒情與議論。這部作品的原名是 **《舊事重提》,“舊事重提” 直白地揭示了書中內容 —— 將過去的生活片段、記憶碎片重新梳理并呈現(xiàn)出來,后更名為《朝花夕拾》,寓意 “早晨的花傍晚拾起”,更富文學韻味,既指回憶往事,也暗含對逝去時光的珍視。在《朝花夕拾》的多篇散文中,《五猖會》 專門記述了兒時對迎神賽會的向往。文中生動描繪了 “我” 盼望觀看五猖會時的急切與興奮,比如對賽會熱鬧場景的憧憬,那種孩童特有的期待感躍然紙上。然而,這份喜悅卻被父親的要求打斷 —— 在出發(fā)去看賽會前,父親強迫 “我” 背誦《鑒略》,只有背完才能去。作者通過描寫背誦時的煎熬與無奈,以及背完后對賽會興致全無的失落,深刻反映了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這一情節(jié)也成為文中極具沖擊力的對比。
故答案為:回憶性散文集;《舊事重提》;五猖會;父親
【點評】本題考查名著的閱讀。閱讀名著要注意積累的廣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識,如作者、人物及故事,還要知道一些細節(jié),并且及時做好筆記,做到積少成多,常讀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題時才能得心應手。
26.【答案】A
【知識點】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內容;《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A.出處判斷:選文中 “我的隱鼠”“長媽媽”“隱鼠被貓吃掉” 等信息,與《狗 貓 鼠》中魯迅回憶救養(yǎng)隱鼠、因隱鼠被貓吃而厭惡貓的內容高度契合,出處正確。內容描述:選文中明確提到長媽媽告訴 “我” 隱鼠被貓吃了,該選項準確概括了選文內容,描述正確。
B.出處判斷:《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主要講述長媽媽的各種事跡,如睡相、講長毛故事、買《山海經(jīng)》等,雖涉及隱鼠,但并非核心內容,選文核心是隱鼠與貓的關聯(lián),出處錯誤。內容描述:內容描述與選文一致,但因出處錯誤,該選項整體不正確。
C.出處判斷:出處為《狗 貓 鼠》,這一點正確。內容描述:選文中僅寫長媽媽說隱鼠被貓吃了,并未提及 “長媽媽踩死隱鼠并嫁禍給貓”,這是后文揭示的真相,并非選段內容,描述錯誤,該選項整體不正確。
D.出處判斷:如選項B所述,選文不屬于《阿長與〈山海經(jīng)〉》,出處錯誤。內容描述:“長媽媽踩死隱鼠并嫁禍給貓” 不是選段內容,描述錯誤,該選項整體不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名著的閱讀。閱讀名著要注意積累的廣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識,如作者、人物及故事,還要知道一些細節(jié),并且及時做好筆記,做到積少成多,常讀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題時才能得心應手。
27.【答案】示例: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河南小學生“兒食剩骨,正餐奉母”的孝舉如同一束溫暖而耀眼的光。他以稚嫩的身軀和純真的心靈,詮釋著孝道的真諦。古有王祥臥冰,那是流傳千古的佳話,今有此豫童,用最質樸的行動彰顯對母親深深的愛與敬意。這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家庭教育中品德培養(yǎng)的成功,更讓我們反思,在忙碌與喧囂中,是否遺忘了對傳統(tǒng)孝道的堅守與傳承。他的行為,如一顆石子投入心湖,泛起層層感動與思索的漣漪,提醒著我們,愛與孝,應是生活中永不褪色的底色。
【知識點】微寫作(片斷寫作)
【解析】【分析】這道題要求圍繞河南小學生 “兒食剩骨,正餐奉母” 的孝舉談感觸,需緊扣 “孝” 的核心,結合事件本身與文化內涵展開。核心立意:應聚焦于這一行為所體現(xiàn)的質樸孝道的珍貴,以及它對當下的啟示。既要肯定孩子行為的純粹性 —— 不摻雜刻意與表演,是發(fā)自內心對母親的關愛;也要關聯(lián)傳統(tǒng)孝道文化,如與 “王祥臥冰求鯉” 等典故呼應,體現(xiàn)孝道的傳承性。內容展開方向:直接抒情,點明觸動點:開篇可直接描述事件帶來的直觀感受,如 “這稚嫩的舉動,比任何華麗的辭藻都更能詮釋‘孝’的本質”,突出其 “樸素中見真情” 的特點。結合傳統(tǒng),深化內涵:將現(xiàn)代孝舉與古代典故對比,強調孝道不分時代、不論形式,關鍵在于 “真心”。例如,王祥以極端方式盡孝,而河南小學生以日常飲食傳遞關愛,本質都是對親人的珍視。聯(lián)系現(xiàn)實,引發(fā)反思:對比當下部分人 “重物質輕陪伴”“把孝道掛在嘴邊卻疏于行動” 的現(xiàn)象,指出孩子的行為像一面鏡子,照見我們在親情中的疏忽,呼吁將孝道落實到日常點滴。升華主題,展望意義:可強調這種純真孝舉對社會的積極影響,如喚醒人們對傳統(tǒng)美德的重視,推動家庭溫情與社會文明的傳承。寫作技巧:避免空洞議論,應結合具體細節(jié)(如 “食剩骨”“奉母” 的動作)增強感染力;語言可兼具抒情與議論,既要有情感共鳴,也要有理性思考;篇幅控制在150字左右,需精煉表達,避免冗余。
故答案為:示例: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河南小學生“兒食剩骨,正餐奉母”的孝舉如同一束溫暖而耀眼的光。他以稚嫩的身軀和純真的心靈,詮釋著孝道的真諦。古有王祥臥冰,那是流傳千古的佳話,今有此豫童,用最質樸的行動彰顯對母親深深的愛與敬意。這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家庭教育中品德培養(yǎng)的成功,更讓我們反思,在忙碌與喧囂中,是否遺忘了對傳統(tǒng)孝道的堅守與傳承。他的行為,如一顆石子投入心湖,泛起層層感動與思索的漣漪,提醒著我們,愛與孝,應是生活中永不褪色的底色。
【點評】本題考查微寫作。片段作文就是在練習寫一篇完整的記敘文之前,就人、事、物的某個斷面或局部進行的單項寫作訓練。片段作文的寫作要做到幾點要求:①要把內容寫具體;②敘事要做到條理清楚;③圍繞中心展開段落。
28.【答案】范文
與朋友相伴的日子
高爾基曾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也許就在這個不經(jīng)意的話語間,書與我結下了不解之緣,成了我愛不釋手的好朋友。
兒時,年幼的我對那一本本的《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情有獨鐘,在這美好純真的童話世界里,我為海的女兒暗自落淚,為可愛的小紅帽得救而開懷大笑,為苦盡甘來的白雪公主感到幸運。書左右了我的感情,左右了我的思想,在我的眼中,世界是溫暖的、美妙的,人與人之間是真誠的、平等的,這個世界沒有任何污點和缺陷,萬物之間都應和諧相處。
漸漸地我長大了,手中的書自然也就更換了。我愛上了那些歷史書籍,從中我知道秦始皇并不是一個沒有功績的君主,雖然他焚書坑儒,又大興土木修建阿房宮,但是他消滅六國,實現(xiàn)了大統(tǒng)一,并且還組織修建了著名的防御工程——萬里長城。我還知道了“安史之亂”的相關情況,這并不能完全怪楊貴妃,雖然她那閉月羞花之貌令唐玄宗著迷,但是她又能使經(jīng)過了“開元盛世”的唐王朝怎樣呢 我還知道了“木蘭替父從軍”、“岳飛精忠報國”等歷史典故。這些都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國歷史的源遠流長,讓我學會鑒別人世間的真善美了。
現(xiàn)在,我又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魯濱遜漂流記》等勵志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這些書中所描繪的人物的精神和意志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有了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勇氣和十足的信心。不管最終有沒有取得勝利,我都無怨無悔:因為在我僅有的一次生命歷程中,我沒有虛度年華,沒有碌碌無為,至少我努力過,我奮斗過。
書,感謝你,我親愛的朋友,真的謝謝你,謝謝你給了我美麗如花的童年,謝謝你教會我如何面對人生,謝謝你送給我的精神和意志!
【知識點】半命題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列舉了與摯友、父母、書籍、愛等相伴的不同場景,核心話題是 “相伴”?!跋喟椤?意味著共同經(jīng)歷、相互影響、一起成長,既可以是具體的人或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感、品質等,體現(xiàn)了在一段關系或過程中獲得的體驗與感悟。
【題干分析】①“與____相伴的日子” 是半命題作文,“相伴” 是核心詞。補充的內容可靈活選擇,既可以是材料中提及的 “摯友”“父母”“書籍”“愛”,也可以是 “陽光”“老槐樹”“琴聲”“勇氣” 等,范圍廣泛。關鍵是要體現(xiàn)出 “相伴” 的過程 —— 這段日子里發(fā)生了哪些事,“我” 與相伴對象之間有怎樣的互動,“我” 從中得到了什么(如成長、感悟、溫暖等)。②寫作思路:首先,補題要具體且有個人體驗,避免過大過空(如 “與世界相伴” 不如 “與窗臺的綠蘿相伴”)。其次,以記敘為主,需選取 1-2 個典型事例,詳細描寫相伴過程中的細節(jié)(如動作、語言、場景),體現(xiàn) “日子” 的流逝感和故事性。開頭可設置場景引入(如 “推開窗,那盆茉莉又開花了,恍惚間,與它相伴的三年時光涌上心頭”);中間通過具體事件展現(xiàn)相伴的點滴,突出情感變化或成長軌跡;結尾升華主題,點明相伴帶來的影響(如 “那株老槐樹,不僅陪我走過了青澀的少年時光,更教會我堅韌與等待”)。學生易犯的誤區(qū):一是事例堆砌,缺乏細節(jié)描寫;二是只寫 “相伴對象”,忽略 “我” 的感受與成長;三是補題隨意,導致內容與主題脫節(jié)。
【立意提取】
1.與老座鐘相伴的日子,通過描寫家中老座鐘的滴答聲陪伴 “我” 度過備考的日夜,展現(xiàn)時光的流逝與親情的溫暖(座鐘是爺爺留下的,每一次敲響都像爺爺?shù)亩摚?
2.與錯題本相伴的日子,記錄錯題本從空白到寫滿的過程,體現(xiàn)面對挫折、不斷修正的成長,傳遞堅持與反思的重要性。
3.與外婆的蒲扇相伴的日子,回憶夏夜外婆用蒲扇為 “我” 扇風、講故事的時光,以蒲扇為載體,抒發(fā)對親情的懷念與感恩。
【點評】這篇范文以書為 “朋友”,按成長階段串聯(lián)起與書相伴的點滴。從童話書到歷史書再到勵志書,既展現(xiàn)了閱讀內容的進階,也體現(xiàn)了思想的成熟,用具體感悟詮釋了 “相伴” 的意義,情感真摯且結構清晰。
1 / 1甘肅省天水市成紀中學等多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
一、基礎積累(36分)
(2024七上·秦州期中)閱讀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回答問題。
輕輕地打開七年級上冊的語文課本,眼前花團錦簇,美不勝收:解決散步時的分qí彰顯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美德,癱瘓的史鐵生與母親jué別時收獲了“好好兒活”的勇氣,跟輕風流水應合著的牧童的笛聲傳遞著春的氣息,還有那可愛的水藻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奉獻給濟南的冬天……在語文的世界里,遇到的一切都會讓你喜出望外,盡收眼底的一片片天光云影,一股股清泉細流滋潤心田……
1.給加點字注音,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分qí   貯   蓄 jué   別
2.文段中有錯別字的一個詞語是“   ”,這個詞的正確寫法是“   ”。
3.請仿照下面示例,在橫線上寫一句話使前后構成一組排比句。
友誼是一縷和煦的春風,撫慰我們受傷的心靈;   ,   ;友誼是一束明媚的陽光,溫暖我們孤獨的靈魂。
【答案】1.歧;zhù;訣
2.應合;應和
3.示例:友誼是一場滋潤的細雨;潤澤我們干涸的心田
【知識點】常用易錯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套用式仿寫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重要詞語字音、字形的識記能力。要求學生在平時對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詞準確的識記,加強積累。
(2)本題考查字形的辨析??碱}中所涉及到的詞語大都來自教材中的課文。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對字形的識記和積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讀讀寫寫”與“課下注釋”,特別是同音字與形近字;同時還要結合整個詞語的意思區(qū)別字的用法。
(3)本題考查學生的仿寫能力,解答好此題,首先要審視好被仿寫句的特點,如句式,修辭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語意通順連貫。
1.本題考查根據(jù)拼音寫漢字和給漢字注音,需注意字形的準確性和讀音的規(guī)范性。分 qí:結合語境 “解決散步時的分 qí”,此處指意見不一致,應寫作 “歧”,“分歧” 即思想、意見等不一致。貯蓄:“貯” 的正確讀音為 “zhù”,“貯蓄” 意為儲存、積聚,注意不要誤讀為 “chǔ”。jué 別:根據(jù) “癱瘓的史鐵生與母親 jué 別” 可知,此處指永別,應寫作 “訣”,“訣別” 強調不再相見的分別,區(qū)別于 “決別”(側重堅決告別)。
故答案為:歧;zhù;訣
2.本題考查對詞語字形的準確把握,需結合詞語含義判斷正確寫法。文段中 “跟輕風流水應合著” 的 “應合” 是錯別字,正確寫法為 “應和”?!皯汀?指(聲音、語言、行動等)相呼應,“和” 有唱和、呼應之意,而 “合” 側重結合、閉合,不符合語境中 “牧童的笛聲與輕風流水相呼應” 的表意,因此 “應合” 應改為 “應和”。
故答案為:應合;應和
3.本題考查仿寫排比句,例句 “友誼是一縷和煦的春風,撫慰我們受傷的心靈;友誼是一束明媚的陽光,溫暖我們孤獨的靈魂” 的特點為:運用比喻修辭,將 “友誼” 比作具體事物(春風、陽光),且結構為 “一 + 量詞 + 形容詞 + 名詞”;后半句為動賓結構,闡述友誼的積極作用(撫慰心靈、溫暖靈魂)。仿寫時需緊扣這些特點,例如:“友誼是一場滋潤的細雨,潤澤我們干涸的心田”。此句以 “細雨” 為喻,符合量詞、形容詞搭配,“潤澤心田” 的動賓結構也與例句一致,體現(xiàn)了友誼的滋養(yǎng)作用,與前后句構成排比,增強語勢。
故答案為:示例:友誼是一場滋潤的細雨;潤澤我們干涸的心田
4.(2024七上·秦州期中)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br/>A.遇到不懂的問題,我們一定要主動向老師請教,發(fā)揚不恥下問的精神,這樣才能獲取更多的知識。
B.抱怨話、牢騷話都是心里話,換個角度看一看,不少都是群眾的真心愿望,關鍵是是否有開門納諫的勇氣和洗耳恭聽的胸懷。
C.中央紀委正采取多種舉措,狠抓“五一”前后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持之以恒糾“四風”。
D.經(jīng)過努力,我終于把這篇文章背得滾瓜爛熟了。
【答案】A
【知識點】常見易混成語辨析
【解析】【分析】A.不恥下問:該詞語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識比自己少的人請教為恥,其適用對象是地位或知識處于優(yōu)勢的人向處于劣勢的人請教。句中說 “向老師請教”,老師在知識和身份上通常處于引導者地位,學生向老師請教不能用 “不恥下問”,使用不正確。
B.洗耳恭聽:意思是專心地聽別人講話,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句中用來形容對待群眾的抱怨和牢騷應有的態(tài)度,強調要虛心聽取群眾意見,符合語境,使用恰當。
C.持之以恒:指長久地堅持下去。句中用于形容中央紀委糾 “四風” 的決心和行動會長期堅持,符合 “狠抓‘五一’前后深入落實” 的語境,體現(xiàn)了持續(xù)性,使用恰當。
D.滾瓜爛熟:形容讀書或背書流利純熟。句中描述 “把這篇文章背得” 的狀態(tài),符合詞語的表意,使用恰當。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成語的正確使用能力。成語的理解與運用,首先要把握成語的準確含義,再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分析與判斷。成語的誤用一般容易出現(xiàn)幾種情況:色彩不當、輕重不分、詞義不明、謙敬誤用、語境不和等等。
5.(2024七上·秦州期中) 下列句子中所用的修辭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br/>A.小草似乎像復蘇的蚯蚓一樣翻動,發(fā)出一種春天才能聽到的沙沙聲。
B.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他生長著。
C.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D.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答案】D
【知識點】春;濟南的冬天;比喻;擬人
【解析】【分析】
A選項,運用了比喻,把“小草”比作“復蘇的蚯蚓”,形象寫出小草翻動、破土而出時的樣子。
B選項,運用了比喻,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形象寫出春天時萬物新生的狀態(tài)。
C選項,運用了比喻,把“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比作“日本看護婦”,形象寫出了樹尖上頂白花的樣子。
D選項,運用了擬人,把桃樹、杏樹、梨樹人格化,形象寫出來它們競相開花的狀態(tài)。
D選項所用的修辭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判斷修辭手法。修辭手法是指是為提高表達效果,用于各種文章或應用文,在語言寫作時表達方法的集合。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反問、設問、對偶等。在日常學習時要注意區(qū)分比喻和擬人,擬人和擬物,排比和反復等修辭手法。
6.(2024七上·秦州期中)下面是學生作文中的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成長的路上,挫折也伴隨著我們快速成長,但只要認準方向努力,就能打拼出燦爛的明天。
B.炎炎夏日,我舉目遠眺:看到水鳥笨重的身軀掠過水面,羽毛劃過水波發(fā)出的好聽的聲音。
C.環(huán)保工人的善是他們在我們吹著空調的時候,頂著太陽,流著汗,鼻頭上早已掛滿了汗珠。
D.你走過來,伸手一把把我從地上拉起來,緊緊地抱著我,拍著我的背說:“別怕,有我在?!?br/>【答案】D
【知識點】語序不當;搭配不當;不合邏輯
【解析】【分析】A.主客顛倒:句子中 “挫折也伴隨著我們快速成長” 存在邏輯問題,“快速成長” 的主體是 “我們”,而非 “挫折”,應改為 “我們也伴隨著挫折快速成長”,明確 “我們” 是成長的主體,挫折是成長過程中的伴隨因素,存在語病。
B.搭配不當:“舉目遠眺” 強調的是用眼睛看遠處的景象,而 “羽毛劃過水波發(fā)出的好聽的聲音” 是聽覺感受,兩者無法搭配。應刪去 “發(fā)出的好聽的聲音”,只保留視覺描寫,使句子前后一致,存在語病。
C.不合邏輯:“流著汗” 與 “鼻頭上早已掛滿了汗珠” 語義重復,“流著汗” 已經(jīng)包含了身體出汗的狀態(tài),無需再單獨描述鼻頭上的汗珠??筛臑?“環(huán)保工人的善是他們在我們吹著空調的時候,頂著太陽,流著汗,依舊在勞動”,使句子邏輯清晰,存在語病。
D.表述正確:句子 “你走過來,伸手一把把我從地上拉起來,緊緊地抱著我,拍著我的背說:‘別怕,有我在?!?通過一系列連貫的動作描寫(走、伸、拉、抱、拍)和語言描寫,清晰地展現(xiàn)了場景,在語法和邏輯上都沒有問題,沒有語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題應掌握的知識點為幾種常見的病句類型:成分殘缺、搭配不當、結構混亂、語意不明等。通讀句子,尋找具有常見病句類型標志性的詞或短語做出判斷。如果不能判斷的,可以通過壓縮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謂、賓、定、狀、補)方法,找出病因。
7.(2024七上·秦州期中)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ā 。?br/>由于江河流域不同,它們的氣息也是不同的,每個作家都有屬于自己的江河。對我而言,黑龍江、呼瑪河、額爾古納河是我的生命之河,感染它們的氣息也就濃厚些。 冬天,雪花和寒流使江河結了厚厚的冰……
①夏季時,燦爛的江河上不僅走著船只,也走著青山和白云的倒影。
②春天時,它們“轟隆轟隆”地跑冰排了,冰排就像一朵朵盛開的白蓮,熠熠報春!
③這些北方的河流每年有半年的冰封期,所以河流在我眼中也是有四季的。
④朔風起,江河消瘦了,水也涼了,落葉和鳥兒南飛時脫落的羽毛漂蕩在水面上,江河就仿佛生了一道道皺紋,說不盡的滄桑。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答案】C
【知識點】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句子的銜接與排序,需結合文段內容和句子間的邏輯關系,尤其是時間順序,來確定語句的先后順序。文段圍繞 “北方的河流” 展開,橫線前提及 “黑龍江、呼瑪河、額爾古納河是我的生命之河”,橫線后描述 “冬天,雪花和寒流使江河結了厚厚的冰”,可知中間內容應按季節(jié)順序介紹河流的不同景象。③句:“這些北方的河流每年有半年的冰封期,所以河流在我眼中也是有四季的。” 此句中 “這些北方的河流” 承接前文提到的具體河流,“有四季的” 總起下文對河流四季景象的描述,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應放在首位。②句:“春天時,它們‘轟隆轟隆’地跑冰排了,冰排就像一朵朵盛開的白蓮,熠熠報春!” 按照季節(jié)順序,“春天時” 應緊隨總起句之后,描述河流在春天的景象,承接③句中的 “四季”,排在第二位。①句:“夏季時,燦爛的江河上不僅走著船只,也走著青山和白云的倒影?!薄跋募緯r” 緊接 “春天時”,按時間順序描述河流在夏季的景象,排在第三位。④句:“朔風起,江河消瘦了,水也涼了,落葉和鳥兒南飛時脫落的羽毛漂蕩在水面上,江河就仿佛生了一道道皺紋,說不盡的滄桑?!薄奥淙~”“鳥兒南飛” 等意象表明是秋季,承接夏季之后,排在第四位。橫線后 “冬天……” 則銜接④句的秋季,形成完整的四季順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加強閱讀領悟能力的培養(yǎng),具備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通過抓關鍵詞,抓中心句,句與句之間的連接詞去逐句推敲。
8.(2024七上·秦州期中)下列各項中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br/>夢想與拼搏相輔相成,當代青年人不要在能拼搏的時候選擇安逸,我們要與時代同向同行,以拼搏筑夢圓夢。用腳步丈量的青春,定會綻放出燦爛的光芒,請記?。盒腋J瞧床鰜淼?!
A.選文中多次出現(xiàn)的“拼搏”都是名詞。
B.“夢想”“光芒”都是名詞,“選擇”“丈量”都是動詞。
C.“同向”與“同行”,“筑夢”與“圓夢”是兩組同義詞。
D.選文中“安逸”是貶義詞,“青春”是褒義詞。
【答案】B
【知識點】動詞;名詞
【解析】【分析】A.對 “拼搏” 詞性的分析:“夢想與拼搏相輔相成”“以拼搏筑夢圓夢” 中,“拼搏” 是名詞,指一種行為或精神;“當代青年人不要在能拼搏的時候選擇安逸”“幸福是拼搏出來的” 中,“拼搏” 是動詞,指努力奮斗的動作。因此 “都是名詞” 的說法錯誤。
B.對詞語詞性的分析:“夢想” 指對未來的期望,“光芒” 指明亮的光,二者都是名詞;“選擇” 指挑選,“丈量” 指測量,二者都是動詞。該選項分析正確。
C.對同義詞的判斷:“同向” 側重方向一致,“同行” 側重一起前行,二者含義不同,不是同義詞;“筑夢” 指構建夢想,“圓夢” 指實現(xiàn)夢想,二者含義不同,也不是同義詞。該選項分析錯誤。
D.對詞語感彩的分析:“安逸” 指安閑舒適,在此處含貶義,符合語境;“青春” 指青年時期,是中性詞,不帶有明顯的褒貶色彩。該選項分析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詞性,做好本題要注意平時的積累,尤其是常見的漢語知識。
9.(2024七上·秦州期中)下列說法有明顯錯誤的一項是(  )
A.《陳太丘與友期行》中“尊君在不?”其中的“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是謙稱自己父親。
B.《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中的“強欲登高去”,寫的是傳統(tǒng)佳節(jié)——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有登高、飲酒、賞月的習俗。
C.《天凈沙·秋思》是元代詩人馬致遠寫作的一首元曲,這首詩屬于元曲中的“小令”,古人稱之為“秋思之祖”。
D.《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語錄體文集。
【答案】B
【知識點】歷法;節(jié)氣
【解析】【分析】A.對古代稱謂的分析:《陳太丘與友期行》中,“尊君在不?” 的 “尊君” 是對他人父親的尊稱,體現(xiàn)了禮貌;“家君” 則是謙稱自己的父親,符合古代稱謂禮儀。該選項說法正確。
B.對傳統(tǒng)佳節(jié)習俗的分析:《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中 “強欲登高去” 描寫的是重陽節(jié)習俗。重陽節(jié)有登高、飲菊花酒、插茱萸等習俗;而中秋節(jié)的習俗主要是賞月、吃月餅、飲桂花酒等,并無登高習俗。該選項將詩句對應的節(jié)日及習俗混淆,說法明顯錯誤。
C.對元曲作品的分析:《天凈沙 秋思》是元代馬致遠的作品,屬于元曲中的 “小令”。因其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天涯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意境深遠,被古人譽為 “秋思之祖”。該選項說法正確。
D.對經(jīng)典著作的分析:《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采用語錄體形式,語言簡潔精練。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文化常識。文化常識涵蓋文化的各種問題,包括天文、歷法、地理、官職、科舉禮儀、稱謂、名號等。解答這類題目,要有扎實的語文基本功。要求我們要養(yǎng)成多讀書、多積累的好習慣。
10.(2024七上·秦州期中)根據(jù)情境,填寫合適的古詩文句。
古人常將自己的情思寄托在景物之中。暮春時節(jié),“①   ,聞道龍標過五溪”,李白借助花鳥意象,抒發(fā)無盡的離愁別緒;年老病衰的杜甫在此刻竟又與故人重逢,“正是江南好風景,②   ”,盡顯深沉的悲哀與感慨;孔子站在河邊感嘆,“③   ,④   ”,時光如流水,一去不回;轉眼到了秋日,滿目凄涼,“⑤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為之斷腸;同是秋天,“峨眉山月半輪秋,⑥   ”,秋夜行船,月映清江,陪伴李白遠行,意境空靈美妙;秋去冬來,“⑦   ,⑧   ”,李益夜晚登城遠眺,見到大漠似雪,月華如霜,感受邊城夜色,凄神寒骨;王灣站在江上,看到早春又別有一番晝夜冬春更替的氣象“⑨   ,⑩   ”。
【答案】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枯藤老樹昏鴉;影入平羌江水流;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知識點】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根據(jù)情境填寫合適的古詩文句,需結合詩句的出處、語境及情感內涵進行分析。①“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出自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暮春時節(jié),楊花飄落、子規(guī)啼鳴,這些景物帶著蕭瑟之感,李白借此抒發(fā)了對友人被貶的惋惜與離愁別緒,與 “借助花鳥意象,抒發(fā)無盡的離愁別緒” 的情境契合。②“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出自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年老病衰的杜甫在江南暮春與故人重逢,“落花時節(jié)” 既點明時令,又暗含對時光流逝、世事變遷的感慨,盡顯深沉的悲哀,符合 “年老病衰與故人重逢” 的情境。③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出自《論語》。孔子站在河邊,以流水不停流逝比喻時光一去不復返,簡潔而深刻地表達了對時光易逝的感嘆,與 “時光如流水,一去不回” 的描述一致。⑤“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出自馬致遠的《天凈沙 秋思》。秋日里,枯藤、老樹、昏鴉等意象構成凄涼畫面,烘托出天涯游子的斷腸之情,符合 “秋日,滿目凄涼” 的情境。⑥“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出自李白的《峨眉山月歌》。秋夜行船,半輪秋月映照著峨眉山,月影映入平羌江,隨水流動,陪伴著李白遠行,意境空靈美妙,與 “秋夜行船,月映清江” 的情境相符。⑦⑧“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出自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秋去冬來,回樂烽前的沙地像雪一樣潔白,受降城外的月光如霜般清冷,李益登城遠眺,感受到邊城夜色的凄寒,與 “大漠似雪,月華如霜,感受邊城夜色,凄神寒骨” 的情境契合。⑨⑩“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出自王灣的《次北固山下》。王灣站在江上,看到夜將盡時海上日出,舊年未盡時江邊已現(xiàn)春景,描繪了早春晝夜、冬春更替的氣象,與 “早春又別有一番晝夜冬春更替的氣象” 的情境一致。
故答案為: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枯藤老樹昏鴉;影入平羌江水流;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點評】本題考查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求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不僅要做好對于古詩文、名言名句的背誦,更要注重這些語句的默寫,特別關注文句中容易寫錯的字,從而做到準確、工整的完成作答。
二、現(xiàn)代文閱讀一(14分)
(2024七上·秦州期中)柳思
①憑窗望去,窗前的幾株柳樹變黃變綠了,細軟的枝條在暖融融的微風中搖曳著輕柔的身姿,似乎在告訴人們:春天來了!
②說實話,我對柳的喜愛正是從窗前的這幾株柳開始的,它沒有松樹的挺拔、偉岸;沒有楊樹的修直,更沒有迎春、連翹那鮮艷的顏色。在許多人眼里,它不過是一種極普通的樹,但正是這種普通和平凡,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在四季的變化中感受到它的魅力和君子風范。春天嫩綠的柳芽有序地掛在一根根柔韌的柳條上,給人以勃勃生機;夏季,柳以寬闊的胸襟寬恕了蟬的聒噪,給世界以清涼;秋天,許多樹都在炫耀自己的果實,唯獨柳默默地低頭不語;冬季,萬物凋零,是它最早傳遞春的信息,把漫長的冬天變得短暫。所以,柳在平俗中露出的高雅遠比粉飾平俗而自以為高雅的要真實可愛得多,它不愧為樹中之君子。
③柳作為君子,有謙遜的美德。它總是長條低垂,以平和的心境待人待世,也從不邀功請賞;相反,隨和地任人評說,全不計較其得失,把自己對生命的理解融會在實實在在、平平淡淡的追求中,樂觀向上,積極進取,這本身就是何等的超凡脫俗呀!
④說柳是君子,還在于它大度寬容、與世無爭。即使生存條件再差,哪怕是戈壁荒灘,也處之泰然,隨遇而安,從容豁達,不講怨言,認認真真過好每一天,以坦然的心境走自己的路,并總能駕起希望之舟。現(xiàn)今仍然健在的位于河西走廊的“左公柳”大概就是最好的說明。所以,柳活得最動人、最愜意,沒有點君子的氣量是很難做到的。
⑤柳是無私的,它將生命的種子藏于輕絮之中,隨風飄散卻從不選擇明天的歸宿,僅憑一截枝條,幾捧沙土,便能重抖生命的旗幟,讓春天得以延續(xù)?!盁o心插柳柳成蔭”,從這句俗話里,我們足以看清柳的普通與平常,而柳所具有的頑強生命力和它那勃勃生機也在這句話中得到了更直白、更充分的評價。柳也在無私中實現(xiàn)了自身的價值。
⑥柳的普通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人必須確定切合實際的人生目標,爭取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不畫地為牢,不作繭自縛,不過求,不過奢,進退從容,才為人生之要義。
11.本文贊頌了柳的哪些可貴品質?
12.文章意在寫柳,但為何還寫松樹、楊樹、迎春、連翹?
13.作者為什么說“柳是無私的”?
14.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答案】11.謙遜;大度寬容,與世無爭;無私。
12.用松樹、楊樹、迎春、連翹來襯托柳在平俗中透出的高雅。
13.它將生命的種子藏于輕絮之中,隨風飄散卻從不選擇明天的歸宿,僅憑一截枝條,幾捧沙土,便能重抖生命的旗幟,讓春天得以延續(xù)。
14.體現(xiàn)了柳樹具有“爭取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表現(xiàn)人們要向柳樹學習,點明并深化文章的主題。
【知識點】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段、人物、情節(jié)的作用
【解析】【點評】(1)(3)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全文,明確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
(2)本題考查文章的寫作手法。解答此題首先要明確常見的寫作方法:修辭手法、表達方式、描寫手法、表現(xiàn)手法四個方面。然后根據(jù)文章的特點抓住一點或幾點完成做答即可。
(4)本題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關注兩點:一是句段所處的位置來分析。二是從句子的表達內容來分析。
11.本題考查從文中提取柳的品質,需結合各段落的核心句分析。第③段明確指出 “柳作為君子,有謙遜的美德”,它長條低垂、平和待人,不計較得失,體現(xiàn)了謙遜的品質。第④段提到 “說柳是君子,還在于它大度寬容、與世無爭”,即使在戈壁荒灘等惡劣環(huán)境中,也能隨遇而安、從容豁達,展現(xiàn)了大度寬容、與世無爭的品質。第⑤段開篇即說 “柳是無私的”,它將種子隨風飄散,僅憑少量條件就能重煥生機,讓春天延續(xù),體現(xiàn)了無私的品質。
故答案為:謙遜;大度寬容,與世無爭;無私。
12.本題考查寫作手法的作用,此處運用了襯托的手法。第②段將柳與 “松樹的挺拔、偉岸”“楊樹的修直”“迎春、連翹那鮮艷的顏色” 對比,指出柳 “不過是一種極普通的樹”。但緊接著描述柳在四季中的獨特表現(xiàn):春天帶來生機,夏天寬恕聒噪,秋天默默不語,冬天傳遞春訊。通過與其他樹木外在的 “出眾” 對比,突出了柳雖看似普通,卻在平俗中透露出真實的高雅,反襯出柳不事張揚卻品格高尚的君子風范,使柳的形象更鮮明。
故答案為:用松樹、楊樹、迎春、連翹來襯托柳在平俗中透出的高雅。
13.本題考查對文中關鍵語句的理解,需結合具體描述分析。第⑤段明確闡述了柳的無私:“它將生命的種子藏于輕絮之中,隨風飄散卻從不選擇明天的歸宿,僅憑一截枝條,幾捧沙土,便能重抖生命的旗幟,讓春天得以延續(xù)?!?柳不挑剔生長環(huán)境,不計較自身歸宿,以自身的生命力延續(xù)春天,不求回報地為自然奉獻,這種不索取、只付出的特質,正是其 “無私” 的體現(xiàn)。
故答案為:它將生命的種子藏于輕絮之中,隨風飄散卻從不選擇明天的歸宿,僅憑一截枝條,幾捧沙土,便能重抖生命的旗幟,讓春天得以延續(xù)。
14.本題考查結尾段落的作用,需從內容和主旨兩方面分析。內容上,最后一段由柳的普通與品質,引申出人生道理:“人必須確定切合實際的人生目標,爭取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進退從容,才為人生之要義?!?結構上,這一段點明了文章的主旨,將對柳的贊美升華為對人生態(tài)度的思考;同時,通過柳的品性與人生哲理的關聯(lián),深化了主題,使文章不僅停留在對自然之物的贊美,更賦予其指導人生的意義,引發(fā)讀者對生活態(tài)度的反思。
故答案為:體現(xiàn)了柳樹具有“爭取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表現(xiàn)人們要向柳樹學習,點明并深化文章的主題。
三、現(xiàn)代文閱讀二(13分)
(2024七上·秦州期中)現(xiàn)代文閱讀。
教養(yǎng)是一個人最好的名字
①有一年,一夜秋風勁,郭德綱家的柿子樹葉子落盡,紅紅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燈籠。很快,就有喜鵲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家中小兒急了,不由分說,就去驅趕。老郭看到,急忙攔阻,道:“別這么獨,讓它吃!”
②接著,老郭對兒子說:“人的一生很長,不差這一個柿子吃。而這只喜鵲這輩子頂多吃這么一個柿子??此袞|西吃,也是種快樂。”
③我覺得這實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別那么獨,讓它吃!”天下的父母,若都把這個故事借過來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養(yǎng)一定不會差。
④前些日子坐火車,四個鋪位的軟臥包廂,除了我們三個人,還有一個空著。車開動不久,老人說,咱們早點兒休息吧。是啊,這幾天玩累了,我們倒頭便睡。車過嘉興,上來一位女士,輕輕敲門,見包廂里黑著燈,她便借著走廊里的燈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鋪,然后關好門,躡手躡腳上了自己的上鋪。直到躺下,她都沒有開燈,哪怕是自己的床頭燈。
⑤而那時,也就是晚上7點多,列車里還播放著音樂。
⑥一夜無話。早上列車員來換車票,通知她該下車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起初,我認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疊被子。出了無數(shù)趟門,坐了無數(shù)次車,閱了無數(shù)的人,哪里見過這個被子還需要疊的?只見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開,換了好幾種方式,終于疊成昨晚展開之前的模樣。然后,她還把兩個枕頭的每個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啊”的抻枕頭的聲音聽著真悅耳。
⑦她下車的那一站是山東德州。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為她,這個地方一下子變得親切起來。你說還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嗎?教養(yǎng)就是一個人最好的名字。
15.本文寫了哪兩件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16.賞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畫線句子。
17.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18.請談談你對“教養(yǎng)是一個人最好的名字”的認識。
【答案】15.①郭德綱(老郭)阻攔兒子驅趕喜鵲并教育他(兒子不讓喜鵲吃柿子,郭德綱阻攔并教育他);②一位女士上車后不影響旅客休息,晨起后認真整理床鋪。
16.運用了排比和反問的修辭手法,加強語氣,寫出作者的出乎意料,表現(xiàn)那位女士的良好數(shù)養(yǎng)。
17.結構上:照應題目,總結全文;內容上:點明中心,升華主題,表達了作者對有良好教養(yǎng)的人的高度贊美。
18.示例:名字是一個人的代名詞,擁有良好教養(yǎng),是對這個人的最高評價,正所謂名副其實。
【知識點】散文;文章標題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分析文段、人物、情節(jié)的作用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全文,明確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
(2)本題考查對語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試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區(qū)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辭分析。作答時學生可自選一個角度進行賞析即可。
(3)本題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關注兩點:一是句段所處的位置來分析。二是從句子的表達內容來分析。
(4)本題考查標題的含義與作用。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分析標題的修辭義。2、分析標題的象征義。3、理解標題的雙關義。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發(fā)點。
15.本題考查對文章主要內容的提煉,需用簡潔語言概括兩件事的核心要素。①郭德綱家的柿子樹結滿柿子,喜鵲來啄食,兒子要驅趕,郭德綱及時攔阻并教育兒子:“別這么獨,讓它吃!” 體現(xiàn)了他對孩子分享與寬容意識的引導。②作者在火車軟臥包廂時,一位女士晚上 7 點多上車后,為不影響他人休息,未開床頭燈,默默整理好床鋪;次日下車前,她仔細疊好被子、抻平枕頭,展現(xiàn)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對他人的尊重。
故答案為:①郭德綱(老郭)阻攔兒子驅趕喜鵲并教育他(兒子不讓喜鵲吃柿子,郭德綱阻攔并教育他);②一位女士上車后不影響旅客休息,晨起后認真整理床鋪。
16.本題考查對句子修辭手法及表達效果的分析。畫線句 “出了無數(shù)趟門,坐了無數(shù)次車,閱了無數(shù)的人,哪里見過這個被子還需要疊的?” 運用了排比和反問的修辭手法。排比的運用(“無數(shù)趟門”“無數(shù)次車”“無數(shù)的人”)增強了語勢,強調了作者經(jīng)歷之多;反問(“哪里見過……”)則加強了語氣,突出了作者對女士疊被子這一行為的出乎意料。通過這種表達,側面烘托出這位女士在細節(jié)中展現(xiàn)出的良好教養(yǎng),讓讀者感受到其行為的難能可貴。
故答案為:運用了排比和反問的修辭手法,加強語氣,寫出作者的出乎意料,表現(xiàn)那位女士的良好數(shù)養(yǎng)。
17.本題考查結尾段落對文章結構和內容的影響。結構上,最后一段 “教養(yǎng)就是一個人最好的名字” 與文章標題相呼應,收束全文,使文章結構完整嚴謹。內容上,該段點明了文章的核心主旨 —— 教養(yǎng)是一個人最寶貴的標識,比任何名字都更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品質;同時,通過 “這個地方一下子變得親切起來”“你說還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嗎?” 的表述,升華了主題,表達了作者對有良好教養(yǎng)之人的由衷贊美,讓讀者深刻體會到教養(yǎng)的重要性。
故答案為:結構上:照應題目,總結全文;內容上:點明中心,升華主題,表達了作者對有良好教養(yǎng)的人的高度贊美。
18.本題考查對文章核心觀點的理解與感悟。名字只是一個人的代號,而教養(yǎng)是一個人內在品質的外在體現(xiàn)。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會在細節(jié)中展現(xiàn)出對他人的尊重、對規(guī)則的遵守和對生活的熱愛,如郭德綱教育兒子懂得分享,火車上的女士不打擾他人、認真整理床鋪。這種品質能贏得他人的認可與尊重,比任何華麗的名字都更有分量。它意味著一個人擁有善良、體諒、自律等美好特質,是對一個人最高度的肯定,因此說 “教養(yǎng)是一個人最好的名字”。
故答案為:示例:名字是一個人的代名詞,擁有良好教養(yǎng),是對這個人的最高評價,正所謂名副其實。
四、(15分)
(2024七上·秦州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甲】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世說新語·陳太丘與友期行》)
【乙】
魏文侯與虞人【注】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魏于是乎始強。
(選自《魏文侯書》)
【注】虞人:管理山澤的小官。
1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
(1)與友期行    (2)過中不至,太丘舍去   
(3)去后乃至    (4)相委而去   
20.下列各項句子中加點字“之”的意思和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br/>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擇其善者而從之
C.天又雨,公將焉之 D.曲肱而枕之
21.將【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2)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22.讀了【甲】【乙】兩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答案】19.約定;離開;到;舍棄
20.C
21.(1)到了正午(您)卻沒有到,這就是沒有信用。(2)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進家門不回頭看。
22.示例:與人交往,“信用”和“禮貌”尤其重要,這是一個人成功的前提。
【知識點】概括文言文給人的啟示和道理;常用文言虛詞;文言文翻譯;一詞多義;常用文言實詞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意義。翻譯文言實詞的意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的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同時還應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準確的判斷??碱}涉及的詞語都來源于教材中所選的課文,這要求學生應加強對教材所選入的文言文誦讀與掌握,解答根據(jù)所學過的課文,根據(jù)上下文做出判斷。
(2)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要注意積累詞語的不同用法,最后結合句意理解詞語的不同用法。
(3)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譯的關鍵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語境中,根據(jù)上下文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同時對語句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做到準確的翻譯。并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shù)恼{整,達到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用詞造句的標準。
(4)本題考查比較閱讀能力,文言文要點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讀懂內容,這是歸納概括的前提和基礎。在準確理解詞意、句意、段意的基礎上,梳理各句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依據(jù)題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參考譯文】
【甲】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是正午。過了正午那個朋友還沒到,陳太丘便不再等候就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僅七歲,正在家門外玩耍??腿藛栐剑骸澳愀赣H在嗎?”元方回答說:“等您好久都不來,他已經(jīng)走了?!蹦桥笥驯闵鷼獾卣f道:“真不是人?。『蛣e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自己走了?!痹秸f:“您與我父親約定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迸笥迅械綉M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乙】魏文侯和掌管山澤的官員約定去打獵。到了這天,魏文侯與群臣飲酒,飲得正高興的時候,天下起了雨。魏文侯將要出門赴約,左右的侍臣說:“今天飲酒這么快樂,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說:“我和虞人約定了打獵,雖然現(xiàn)在很快樂,怎么能不去赴約呢?”于是就前往,親自停止了酒宴。魏國從這時候開始變得強大起來。
19.本題考查對文言文中重點字詞的理解,需結合語境推斷含義。(1)“與友期行”:“期” 在這里是動詞,結合 “期日中”(約定在正午)可知,意為約定。(2)“太丘舍去”:“去” 在古文中多為 “離開” 之意,此句指陳太丘不再等候,自己離開了,故為離開。(3)“去后乃至”:“至” 與現(xiàn)代漢語中 “到達” 的意思一致,指陳太丘離開后,友人才到,故為到。(4)“相委而去”:“委” 結合語境 “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和別人約定同行,卻丟下別人離開),意為舍棄。
故答案為:約定;離開;到;舍棄
20.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中 “之” 是代詞,指代學問、知識。
B.“擇其善者而從之” 中 “之” 是代詞,指代 “善者”(好的方面)。
C.“天又雨,公將焉之” 中 “之” 是動詞,意為 “到、往”。
D.“曲肱而枕之” 中 “之” 是代詞,指代胳膊。A、B、D 中 “之” 均為代詞,C 中 “之” 為動詞,含義與其他三項不同。
故答案為:C
21.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譯,需做到 “信、達、雅”,準確翻譯關鍵詞。(1)“日中不至,則是無信”:“日中” 指正午,“至” 為到,“信” 指信用。翻譯為:到了正午(您)卻沒有到,這就是沒有信用。(2)“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慚” 指感到慚愧,“引” 意為拉,“顧” 指回頭看。翻譯為: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進家門不回頭看。
故答案為:(1)到了正午(您)卻沒有到,這就是沒有信用。(2)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進家門不回頭看。
22.本題考查對兩文主旨的理解與感悟,需結合兩篇文章的核心事件分析?!炯住课闹?,陳太丘的友人失約在先,還對子罵父,因 “無信”“無禮” 被元方駁斥,最終慚愧不已,體現(xiàn)了失信失禮的后果;【乙】文中,魏文侯雖飲酒樂、遇雨天,仍堅持赴約與虞人打獵,以實際行動踐行承諾,展現(xiàn)了守信的品格,而魏國因此變強,也凸顯了誠信對個人乃至國家的重要性。兩文共同表明:誠信是立身之本,也是處世之道。無論是與人交往還是治理國家,守信者能贏得尊重與信任,失信者則會失去人心。在生活中,我們應堅守承諾,做到言而有信,這是體現(xiàn)個人教養(yǎng)與品質的重要準則。
故答案為:示例:與人交往,“信用”和“禮貌”尤其重要,這是一個人成功的前提。
五、詩詞鑒賞(6分)
(2024七上·秦州期中)下面是小文推薦給??膬墒自姼瑁埬汩喿x,并完成各題。
(甲)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乙)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23.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詩題目中的“左遷”指降職,詩人聽說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尉,于是寫了這首詩。
B.甲詩首句寫景兼點明時令,突出了楊花的美麗和子規(guī)啼叫的悅耳,使人賞心悅目。
C.乙詩中“入”和“流”兩個動詞,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還暗點月夜行船之事。
D.乙詩構思巧妙,五個地名巧妙點出行程,造成空間迅速轉換之感,突出船行之快。
24.同是寫月,甲、乙兩詩抒發(fā)的情感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23.B
2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以“明月寄愁”,抒發(fā)詩人對朋友的懷念、同情和牽掛;《峨眉山月歌》借月抒情,抒發(fā)江行思友(思鄉(xiāng))之情。
【知識點】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古詩詞曲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思鄉(xiāng)懷人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完成此類題目的關鍵是認真讀詩,反復誦讀,仔細分析詩中的內容,聯(lián)系創(chuàng)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感情的理解與掌握,此類題目的答題方法如下:先要通讀全詩,從全詩中找到可以表現(xiàn)出作者感情的詞,如果沒有找到,就分析詩可詞中的畫面,看這畫面中是否蘊含著作者的感情.當然還要注意聯(lián)系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個人遭遇。
23.A.甲詩題目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中,“左遷” 確指降職,詩人得知王昌齡被貶龍標,寫下此詩表達牽掛,理解正確。
B.甲詩首句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 中,“楊花落盡” 點明暮春時節(jié),“子規(guī)啼”(杜鵑鳥啼聲似 “不如歸去”)帶有凄涼傷感之意,整體渲染了哀愁氛圍,而非 “楊花的美麗和子規(guī)啼叫的悅耳,使人賞心悅目”,理解錯誤。
C.乙詩 “影入平羌江水流” 中,“入” 和 “流” 既寫出月光倒映清江、隨水流動的美景,又暗示了詩人月夜行船的情景,理解正確。
D.乙詩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中,“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峽”“渝州” 五個地名串聯(lián),既點明行程,又營造出空間快速轉換的感覺,突出船行之快,構思巧妙,理解正確。
故答案為:B
24.本題考查對兩首詩情感內涵的分析,需結合意象和詩句語境解讀。甲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將明月擬人化,詩人把對友人王昌齡被貶的牽掛、擔憂與同情寄托于明月,讓明月作為情感的載體,陪伴友人遠赴夜郎,抒發(fā)的是對友人的深切懷念、同情與牽掛。乙詩《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以 “峨眉山月” 為核心意象,詩人夜發(fā)清溪,月影隨江水流動,而 “思君不見下渝州” 中的 “君” 既指友人,也暗含對故鄉(xiāng)的眷戀(峨眉山為蜀地標志性景觀,詩人為蜀人)。月隨人行,卻 “思君不見”,抒發(fā)的是江行途中對友人的思念以及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之情。
故答案為:《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以“明月寄愁”,抒發(fā)詩人對朋友的懷念、同情和牽掛;《峨眉山月歌》借月抒情,抒發(fā)江行思友(思鄉(xiāng))之情。
六、名著閱讀。(7分)
25.(2024七上·秦州期中)現(xiàn)在已經(jīng)記不分明,這樣地大約有一兩月;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寂寞了,真所謂“若有所失”。我的隱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或桌上,或地上。而這一日卻大半天沒有見,大家吃午飯了,也不見它走出來,平時,是一定出現(xiàn)的。我再等著,再等它一半天,然而仍然沒有見。
長媽媽,一個一向帶領著我的女工,也許是以為我等得太苦了罷,輕輕地來告訴我一句話。這即刻使我憤怒而且悲哀,決心和貓們?yōu)閿场Kf:隱鼠是昨天晚上被貓吃去了!
《朝花夕拾》是魯迅1927年所作的一部   ,原名  ?。黄渲小丁?  》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  ?。ㄌ钊宋铮娖缺痴b《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
【答案】回憶性散文集;《舊事重提》;五猖會;父親
【知識點】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經(jīng)典情節(jié);《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對魯迅名著《朝花夕拾》的基本常識及其中《五猖會》一文內容的掌握?!冻ㄏκ啊肥囚斞赣?1927 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回憶性散文集。所謂 “回憶性”,是因為書中收錄的文章均是魯迅對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同生活經(jīng)歷與體驗的追憶,字里行間飽含著對往事的溫情與反思;“散文” 則體現(xiàn)了其體裁特點,兼具敘事、抒情與議論。這部作品的原名是 **《舊事重提》,“舊事重提” 直白地揭示了書中內容 —— 將過去的生活片段、記憶碎片重新梳理并呈現(xiàn)出來,后更名為《朝花夕拾》,寓意 “早晨的花傍晚拾起”,更富文學韻味,既指回憶往事,也暗含對逝去時光的珍視。在《朝花夕拾》的多篇散文中,《五猖會》 專門記述了兒時對迎神賽會的向往。文中生動描繪了 “我” 盼望觀看五猖會時的急切與興奮,比如對賽會熱鬧場景的憧憬,那種孩童特有的期待感躍然紙上。然而,這份喜悅卻被父親的要求打斷 —— 在出發(fā)去看賽會前,父親強迫 “我” 背誦《鑒略》,只有背完才能去。作者通過描寫背誦時的煎熬與無奈,以及背完后對賽會興致全無的失落,深刻反映了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這一情節(jié)也成為文中極具沖擊力的對比。
故答案為:回憶性散文集;《舊事重提》;五猖會;父親
【點評】本題考查名著的閱讀。閱讀名著要注意積累的廣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識,如作者、人物及故事,還要知道一些細節(jié),并且及時做好筆記,做到積少成多,常讀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題時才能得心應手。
26.(2024七上·秦州期中)下列各項中,填入橫線處正確的一項是( ?。?br/>選文出自魯迅的散文《 》,選文的主要內容是 。
A.狗·貓·鼠 “我”多日不見的隱鼠,聽長媽媽講是被貓吃掉了。
B.阿長與〈山海經(jīng)〉“我”多日不見的隱鼠,聽長媽媽講是被貓吃掉了。
C.狗·貓·鼠令“我”討厭的長媽媽踩死了隱鼠,卻嫁禍給貓。
D.阿長與〈山海經(jīng)〉令“我”討厭的長媽媽踩死了隱鼠,卻嫁禍給貓。
【答案】A
【知識點】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內容;《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A.出處判斷:選文中 “我的隱鼠”“長媽媽”“隱鼠被貓吃掉” 等信息,與《狗 貓 鼠》中魯迅回憶救養(yǎng)隱鼠、因隱鼠被貓吃而厭惡貓的內容高度契合,出處正確。內容描述:選文中明確提到長媽媽告訴 “我” 隱鼠被貓吃了,該選項準確概括了選文內容,描述正確。
B.出處判斷:《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主要講述長媽媽的各種事跡,如睡相、講長毛故事、買《山海經(jīng)》等,雖涉及隱鼠,但并非核心內容,選文核心是隱鼠與貓的關聯(lián),出處錯誤。內容描述:內容描述與選文一致,但因出處錯誤,該選項整體不正確。
C.出處判斷:出處為《狗 貓 鼠》,這一點正確。內容描述:選文中僅寫長媽媽說隱鼠被貓吃了,并未提及 “長媽媽踩死隱鼠并嫁禍給貓”,這是后文揭示的真相,并非選段內容,描述錯誤,該選項整體不正確。
D.出處判斷:如選項B所述,選文不屬于《阿長與〈山海經(jīng)〉》,出處錯誤。內容描述:“長媽媽踩死隱鼠并嫁禍給貓” 不是選段內容,描述錯誤,該選項整體不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名著的閱讀。閱讀名著要注意積累的廣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識,如作者、人物及故事,還要知道一些細節(jié),并且及時做好筆記,做到積少成多,常讀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題時才能得心應手。
七、作文(60分)
27.(2024七上·秦州期中)古有王祥臥冰求鯉,今有豫童好食奉母!近日,一名河南的小學生做出了一個感動全網(wǎng)的孝舉:兒食剩骨,正餐奉母。也許在看到這名小學生的做法后,你有些許感慨,請寫下你的感觸,不少于150字。
【答案】示例: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河南小學生“兒食剩骨,正餐奉母”的孝舉如同一束溫暖而耀眼的光。他以稚嫩的身軀和純真的心靈,詮釋著孝道的真諦。古有王祥臥冰,那是流傳千古的佳話,今有此豫童,用最質樸的行動彰顯對母親深深的愛與敬意。這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家庭教育中品德培養(yǎng)的成功,更讓我們反思,在忙碌與喧囂中,是否遺忘了對傳統(tǒng)孝道的堅守與傳承。他的行為,如一顆石子投入心湖,泛起層層感動與思索的漣漪,提醒著我們,愛與孝,應是生活中永不褪色的底色。
【知識點】微寫作(片斷寫作)
【解析】【分析】這道題要求圍繞河南小學生 “兒食剩骨,正餐奉母” 的孝舉談感觸,需緊扣 “孝” 的核心,結合事件本身與文化內涵展開。核心立意:應聚焦于這一行為所體現(xiàn)的質樸孝道的珍貴,以及它對當下的啟示。既要肯定孩子行為的純粹性 —— 不摻雜刻意與表演,是發(fā)自內心對母親的關愛;也要關聯(lián)傳統(tǒng)孝道文化,如與 “王祥臥冰求鯉” 等典故呼應,體現(xiàn)孝道的傳承性。內容展開方向:直接抒情,點明觸動點:開篇可直接描述事件帶來的直觀感受,如 “這稚嫩的舉動,比任何華麗的辭藻都更能詮釋‘孝’的本質”,突出其 “樸素中見真情” 的特點。結合傳統(tǒng),深化內涵:將現(xiàn)代孝舉與古代典故對比,強調孝道不分時代、不論形式,關鍵在于 “真心”。例如,王祥以極端方式盡孝,而河南小學生以日常飲食傳遞關愛,本質都是對親人的珍視。聯(lián)系現(xiàn)實,引發(fā)反思:對比當下部分人 “重物質輕陪伴”“把孝道掛在嘴邊卻疏于行動” 的現(xiàn)象,指出孩子的行為像一面鏡子,照見我們在親情中的疏忽,呼吁將孝道落實到日常點滴。升華主題,展望意義:可強調這種純真孝舉對社會的積極影響,如喚醒人們對傳統(tǒng)美德的重視,推動家庭溫情與社會文明的傳承。寫作技巧:避免空洞議論,應結合具體細節(jié)(如 “食剩骨”“奉母” 的動作)增強感染力;語言可兼具抒情與議論,既要有情感共鳴,也要有理性思考;篇幅控制在150字左右,需精煉表達,避免冗余。
故答案為:示例: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河南小學生“兒食剩骨,正餐奉母”的孝舉如同一束溫暖而耀眼的光。他以稚嫩的身軀和純真的心靈,詮釋著孝道的真諦。古有王祥臥冰,那是流傳千古的佳話,今有此豫童,用最質樸的行動彰顯對母親深深的愛與敬意。這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家庭教育中品德培養(yǎng)的成功,更讓我們反思,在忙碌與喧囂中,是否遺忘了對傳統(tǒng)孝道的堅守與傳承。他的行為,如一顆石子投入心湖,泛起層層感動與思索的漣漪,提醒著我們,愛與孝,應是生活中永不褪色的底色。
【點評】本題考查微寫作。片段作文就是在練習寫一篇完整的記敘文之前,就人、事、物的某個斷面或局部進行的單項寫作訓練。片段作文的寫作要做到幾點要求:①要把內容寫具體;②敘事要做到條理清楚;③圍繞中心展開段落。
28.(2024七上·秦州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完成作文。
與摯友相伴的日子,我們互利互助,共同成長;與父母相伴的日子,承歡膝下,享受親情;與書籍相伴的日子,飽覽古今,通曉世事;與愛相伴的日子,學會關心,懂得感恩…
請以“與 相伴的日子”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1)將題目補充完整(不要局限于上面的導語);
(2)以記敘為主,不少于600字;
(3)作文中不要出現(xiàn)(或暗示)真實的班級和姓名;
(4)字跡工整美觀,卷面整潔。
【答案】范文
與朋友相伴的日子
高爾基曾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也許就在這個不經(jīng)意的話語間,書與我結下了不解之緣,成了我愛不釋手的好朋友。
兒時,年幼的我對那一本本的《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情有獨鐘,在這美好純真的童話世界里,我為海的女兒暗自落淚,為可愛的小紅帽得救而開懷大笑,為苦盡甘來的白雪公主感到幸運。書左右了我的感情,左右了我的思想,在我的眼中,世界是溫暖的、美妙的,人與人之間是真誠的、平等的,這個世界沒有任何污點和缺陷,萬物之間都應和諧相處。
漸漸地我長大了,手中的書自然也就更換了。我愛上了那些歷史書籍,從中我知道秦始皇并不是一個沒有功績的君主,雖然他焚書坑儒,又大興土木修建阿房宮,但是他消滅六國,實現(xiàn)了大統(tǒng)一,并且還組織修建了著名的防御工程——萬里長城。我還知道了“安史之亂”的相關情況,這并不能完全怪楊貴妃,雖然她那閉月羞花之貌令唐玄宗著迷,但是她又能使經(jīng)過了“開元盛世”的唐王朝怎樣呢 我還知道了“木蘭替父從軍”、“岳飛精忠報國”等歷史典故。這些都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國歷史的源遠流長,讓我學會鑒別人世間的真善美了。
現(xiàn)在,我又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魯濱遜漂流記》等勵志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這些書中所描繪的人物的精神和意志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有了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勇氣和十足的信心。不管最終有沒有取得勝利,我都無怨無悔:因為在我僅有的一次生命歷程中,我沒有虛度年華,沒有碌碌無為,至少我努力過,我奮斗過。
書,感謝你,我親愛的朋友,真的謝謝你,謝謝你給了我美麗如花的童年,謝謝你教會我如何面對人生,謝謝你送給我的精神和意志!
【知識點】半命題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列舉了與摯友、父母、書籍、愛等相伴的不同場景,核心話題是 “相伴”?!跋喟椤?意味著共同經(jīng)歷、相互影響、一起成長,既可以是具體的人或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感、品質等,體現(xiàn)了在一段關系或過程中獲得的體驗與感悟。
【題干分析】①“與____相伴的日子” 是半命題作文,“相伴” 是核心詞。補充的內容可靈活選擇,既可以是材料中提及的 “摯友”“父母”“書籍”“愛”,也可以是 “陽光”“老槐樹”“琴聲”“勇氣” 等,范圍廣泛。關鍵是要體現(xiàn)出 “相伴” 的過程 —— 這段日子里發(fā)生了哪些事,“我” 與相伴對象之間有怎樣的互動,“我” 從中得到了什么(如成長、感悟、溫暖等)。②寫作思路:首先,補題要具體且有個人體驗,避免過大過空(如 “與世界相伴” 不如 “與窗臺的綠蘿相伴”)。其次,以記敘為主,需選取 1-2 個典型事例,詳細描寫相伴過程中的細節(jié)(如動作、語言、場景),體現(xiàn) “日子” 的流逝感和故事性。開頭可設置場景引入(如 “推開窗,那盆茉莉又開花了,恍惚間,與它相伴的三年時光涌上心頭”);中間通過具體事件展現(xiàn)相伴的點滴,突出情感變化或成長軌跡;結尾升華主題,點明相伴帶來的影響(如 “那株老槐樹,不僅陪我走過了青澀的少年時光,更教會我堅韌與等待”)。學生易犯的誤區(qū):一是事例堆砌,缺乏細節(jié)描寫;二是只寫 “相伴對象”,忽略 “我” 的感受與成長;三是補題隨意,導致內容與主題脫節(jié)。
【立意提取】
1.與老座鐘相伴的日子,通過描寫家中老座鐘的滴答聲陪伴 “我” 度過備考的日夜,展現(xiàn)時光的流逝與親情的溫暖(座鐘是爺爺留下的,每一次敲響都像爺爺?shù)亩摚?
2.與錯題本相伴的日子,記錄錯題本從空白到寫滿的過程,體現(xiàn)面對挫折、不斷修正的成長,傳遞堅持與反思的重要性。
3.與外婆的蒲扇相伴的日子,回憶夏夜外婆用蒲扇為 “我” 扇風、講故事的時光,以蒲扇為載體,抒發(fā)對親情的懷念與感恩。
【點評】這篇范文以書為 “朋友”,按成長階段串聯(lián)起與書相伴的點滴。從童話書到歷史書再到勵志書,既展現(xiàn)了閱讀內容的進階,也體現(xiàn)了思想的成熟,用具體感悟詮釋了 “相伴” 的意義,情感真摯且結構清晰。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荃湾区| 昂仁县| 黑龙江省| 海安县| 宁城县| 永城市| 哈尔滨市| 沧州市| 图们市| 尖扎县| 昌图县| 平谷区| 定西市| 鹤峰县| 阿拉善左旗| 临武县| 奉新县| 三穗县| 明光市| 乡城县| 安平县| 嫩江县| 武汉市| 张家界市| 伽师县| 托里县| 和静县| 吉木乃县| 读书| 岳普湖县| 喀喇沁旗| 永和县| 报价| 藁城市| 定结县| 洞头县| 嘉义市| 东海县| 白玉县| 岚皋县| 灵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