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

資源簡介

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
一、●【搜集·整理】
(2024九上·會寧期中)閱讀下面語段,完成題目。
打鐵花是流傳于白銀市景泰縣的傳統習俗之一,它是古代的原始“煙花”,也是璀璨的景泰人民群眾創造的民間藝術之花。
景泰打鐵花 久遠,盛行于明清時期,是景泰傳統的民間風俗。明萬歷年間,景泰被蒙古韃靼部落 。萬歷二十七年,受明朝驅逐的韃靼遠遁賀蘭山以北, 了新邊。張正勝的先祖張鐵蛋以兵戶戍邊,由山西移駐景泰之蘆塘堡,為隨軍鐵匠,專事制造兵器和修補農具,有一手“打鐵花”的絕活。
每逢佳節,先祖張鐵蛋以煉鐵爐、風箱為工具,以生鐵、焦炭、木屑為原料,將通紅的鐵水打向夜空,絢爛的鐵花在廣袤的空中zhàn fàng,宛若流星隨風游弋,令人驚艷,令人chén zuì。這一活動被后人代代 了下來,演變成了百姓喜聞樂見的年節視覺大餐。
1.給加點字注音并根據拼音寫漢字。
廣袤    游弋   
zhàn fàng     chén zuì   
2.依次填入橫線處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A.傳承 吞噬 構建 持續
B.傳承 占據 構筑 延續
C.繼承 占據 構建 延續
D.繼承 吞噬 構筑 持續
3.畫線句有語病,請提出修改意見。
【答案】1.mào;yì;綻放;沉醉
2.B
3.把“璀璨的”放到“人民群眾創造的”的后面。
【知識點】常用易錯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義詞;詞語的使用(搭配);語序不當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重要詞語字音、字形的識記能力。要求學生在平時對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詞準確的識記,加強積累。
(2)本題考查詞語的辨析與運用。了解各個詞語的意思,根據句子的語境做出判斷。近義詞(成語)的辨析常見的技巧有:堅持“存同析異”的原則,分析相異的語素;根據語境正確的使用詞語;從感彩方面辨析等幾種方法。做題時靈活使用。
(3)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與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來說,一看語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對不對,三看修辭妥不妥。要想快速而準確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時多閱讀,增強語感外,還應該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語感審讀法、枝干梳理法、邏輯分析法。
1.本題主要考查對常見漢字字音和字形的掌握,這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內容,需要在日常學習中注重積累。“廣袤” 的 “袤” 讀音為 “mào”。“廣袤” 一詞常用來形容土地、天空等廣闊無邊,我們可以結合具體語境記憶,比如 “廣袤的草原”,這樣能更深刻地記住其讀音和含義。“游弋” 的 “弋” 讀音為 “yì”。“游弋” 有在水中游動或無目標地巡邏等意思,要注意與 “戈(gē)” 區分開,避免混淆讀音。根據拼音 “zhàn fàng” 寫出的漢字是 “綻放”。“綻” 是絞絲旁,與絲線有關,“綻放” 常用來形容花朵開放,也可比喻美好的事物展現出來。根據拼音 “chén zuì” 寫出的漢字是 “沉醉”。“沉” 有深入、程度深的意思,“醉” 有沉迷的含義,“沉醉” 指深深地迷戀某種事物,沉浸在其中。
故答案為:mào;yì;綻放;沉醉
2.本題考查對近義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對于第一空,“傳承” 強調對前人的經驗、技藝等進行傳授和繼承并加以發揚,“打鐵花” 作為一項傳統技藝,是前人流傳下來并不斷延續的,所以 “傳承” 更合適,而 “繼承” 更多指接受死者的財產、權利等,不符合語境,因此排除C、D選項。第二空,“吞噬” 有吞食、侵占并化為己有的意思,語義較重;“占據” 指取得或保持某個地域、場所等。這里是說景泰被蒙古韃靼部落取得并控制,“占據” 更能準確表達這種意思,所以排除A選項。第三空,“構建” 多用于抽象事物的建立,如 “構建和諧社會”;“構筑” 指構造建筑,“新邊” 屬于具體的建筑設施,用 “構筑” 更恰當。第四空,“持續” 側重表示連續不斷,沒有間隔;“延續” 指照原來的樣子繼續下去。“打鐵花” 這一活動是按照原來的形式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延續” 更符合語境。
故答案為:B
3.本題考查對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在漢語中,定語的排列有一定的規律,多項定語修飾中心語時,一般按照與中心語關系的遠近排列。句中 “璀璨的” 是用來形容 “民間藝術之花” 的,而 “景泰人民群眾創造的” 是限定 “民間藝術之花” 的歸屬,按照邏輯順序,應先說明歸屬,再描述其特點。所以,把 “璀璨的” 放到 “人民群眾創造的” 的后面,句子就通順合理了,即 “也是景泰人民群眾創造的璀璨的民間藝術之花”。
故答案為:把“璀璨的”放到“人民群眾創造的”的后面。
4.(2024九上·會寧期中)在語段橫線上填寫句子,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
蘭州黃河石因其獨具的自然美、雄渾美,朦朧美和色調美,成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
①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黃河奇石也逐漸進入市場。
②隨著奇石粉品不斷涌現,蘭州黃河奇石已逐漸走出省門,引起國內外收藏界的廣泛關注與好評,其升值潛力和空間巨大,身價日升。
③20世紀80年代初,人們收藏黃河奇石純粹出于自娛自樂。
④近年來,黃河奇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收藏熱不斷升溫,收藏隊伍不斷壯大。
⑤在蘭州市,僅私人家庭的奇石館就有230余家。
A.②⑤④③① B.④③①②⑤ C.③①④⑤② D.⑤①④③②
【答案】C
【知識點】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對句子邏輯順序和銜接連貫性的把握,解答這類題目需要理清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系,如時間順序、因果關系等。首先看各個句子,③句提到 “20 世紀 80 年代初”,明確了一個較早的時間點,講述了當時人們收藏黃河奇石的狀態 ——“純粹出于自娛自樂”,這是對黃河奇石收藏早期情況的介紹,適合作為語段的開頭,引出話題。①句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黃河奇石也逐漸進入市場”,時間上應在③句之后。因為在早期人們只是自娛自樂,隨著經濟發展,奇石才進入市場,這是一個自然的發展過程,與③句銜接緊密。④句 “近年來,黃河奇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收藏熱不斷升溫,收藏隊伍不斷壯大”,“近年來” 在時間上晚于 “20 世紀 80 年代初” 和市場經濟發展初期,描述的是奇石進入市場后引發的收藏熱潮,是①句之后的進一步發展,所以緊跟①句。⑤句 “在蘭州市,僅私人家庭的奇石館就有 230 余家”,用具體的數字說明了收藏隊伍壯大的情況,是對④句 “收藏隊伍不斷壯大” 的具體例證,因此排在④句之后。②句 “隨著奇石粉品不斷涌現,蘭州黃河奇石已逐漸走出省門,引起國內外收藏界的廣泛關注與好評,其升值潛力和空間巨大,身價日升”,講述的是黃河奇石影響力擴大到國內外的情況,是在國內收藏熱之后的進一步發展,應放在最后,作為語段的收尾。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加強閱讀領悟能力的培養,具備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通過抓關鍵詞,抓中心句,句與句之間的連接詞去逐句推敲。
二、●【實踐·服務】
5.(2024九上·會寧期中)學校開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習活動,可部分同學怕耽誤學習不愿參加,你將如何勸說他們呢?請結合下面的鏈接材料作答。
鏈接材料:
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連結民族情感的紐帶和維系國家統一的基礎。保護和利用好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對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答案】示例:同學們,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保護和利用好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還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和可持續發展,同時它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我們是祖國的未來,也是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的希望,推動民族文化傳承、建設中華精神家園,我們責無旁貸。
【知識點】語言得體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擬寫勸說詞。在勸說同學時,首先要注意語氣親切、真誠,讓同學們感受到你的善意,避免產生抵觸心理。其次,要緊密結合鏈接材料,讓同學們明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鏈接材料中提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連結民族情感的紐帶和維系國家統一的基礎,保護和利用好它們對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些都是勸說時可以強調的重點。可以這樣開頭:“同學們,我知道大家擔心參加‘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習活動會耽誤學習,這種心情我能理解。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我們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呢?” 這樣的開頭先共情,再引出話題,更容易讓同學們接受。接著,結合材料內容進一步闡述:“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啊。它們就像一條紐帶,連接著我們民族的情感,也是維系國家統一的基礎。保護好它們,對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能幫助我們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讓同學們了解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大價值,不僅僅是抽象的概念,還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然后,從同學們自身角度出發:“而且,參加這樣的活動,并不是在耽誤學習哦。我們可以在活動中了解到很多課本之外的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這也是一種學習和成長呀。了解我們民族的文化瑰寶,能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這對我們的身心健康發展也是很有好處的。” 消除同學們 “耽誤學習” 的顧慮,讓他們意識到活動的積極意義。最后,發出真誠的邀請:“所以,希望大家能抽出時間參加這個活動,一起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好嗎?”
故答案為:示例:同學們,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保護和利用好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還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和可持續發展,同時它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我們是祖國的未來,也是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的希望,推動民族文化傳承、建設中華精神家園,我們責無旁貸。
【點評】本題考查語言表達中的勸說。對于勸說類的語言表述,學生應在明確勸說對象的基礎上做到表述的“簡明、準確、連貫、得體”即可。
6.(2024九上·會寧期中)“五一”期間,你所在的學校組織參觀甘肅省博物館,請你觀察“甘肅省博物館展覽平面圖”然后按照游客參觀的順序依次為同學們介紹各處展廳。介紹時方位詞要準確。
【答案】示例:由入口進入一樓,依次是西展廳的古代銅鏡展、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中展廳的賈文忠全形拓藝術展;然后進入二樓,依次是西展廳的古生物化石展、中展廳的絲綢之路文明展、東展廳的紅色甘肅展;再進入三樓,依次是東展廳的佛教藝術展、中展廳的甘肅彩陶展、西展廳的古生物化石展。
【知識點】圖表信息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圖文轉換及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核心在于結合 “甘肅省博物館展覽平面圖”,按照合理的參觀順序,運用準確的方位詞向同學們介紹各處展廳。首先,解答這類題目需要仔細觀察平面圖,明確博物館的整體布局。從題目及示例可知,甘肅省博物館分為三層,每層都有西展廳、中展廳、東展廳等不同區域,且各展廳有特定的展覽內容。觀察時要理清各樓層的空間分布以及展廳之間的位置關系,這是準確介紹的基礎。其次,要確定合理的參觀順序。一般來說,博物館參觀遵循從低到高、由外到內或按照平面圖指引的常規路線,本題中合理的順序是從入口進入后,先參觀一樓,再前往二樓,最后到三樓,這樣的順序符合人們正常的參觀習慣,也便于在介紹時保持條理清晰。然后,在介紹過程中要注重方位詞的準確使用。比如在一樓,從入口進入后,“正前方及西側區域為西展廳”“往東走就是中展廳”;到了二樓,“西側是西展廳”“往中間走是中展廳”“繼續往東,就到了東展廳”;在三樓,“東側的東展廳”“從東展廳向西,來到中展廳”“三樓西側的西展廳” 等,這些方位詞清晰地指示了各展廳的位置,讓同學們能準確把握參觀路線。最后,介紹時還要將各展廳的展覽內容清晰呈現,使同學們不僅知道路線,還能了解每個展廳的看點。如一樓西展廳有 “古代銅鏡展和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中展廳是 “賈文忠全形拓藝術展” 等,將位置與內容結合,讓介紹更具實用性。
故答案為:示例:由入口進入一樓,依次是西展廳的古代銅鏡展、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中展廳的賈文忠全形拓藝術展;然后進入二樓,依次是西展廳的古生物化石展、中展廳的絲綢之路文明展、東展廳的紅色甘肅展;再進入三樓,依次是東展廳的佛教藝術展、中展廳的甘肅彩陶展、西展廳的古生物化石展。
【點評】本題考查圖文轉換。解答時要仔細觀察材料中所給出的圖表,找出圖表中的規律以及所揭示的實際問題。由于圖文轉換大多屬于說明文的范疇,表述過程中應注意用詞的準確、嚴密。
三、●【設計·宣傳】
7.(2024九上·會寧期中)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推出“觀甘肅美景·品甘肅文化”主題旅游精品線路,請參照主題一,根據你家鄉的旅游資源,完成主題二的設計。
主題名稱 線路
主題一 觀青甘風景 體驗西北風光 青海湖——茶卡鹽湖——柴達木盆地
主題二 ① ②
【答案】①游河西走廊,賞文化遺產;
②甘肅省博物館——雷臺漢墓——嘉峪關長城——莫高窟
【知識點】活動設計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對旅游線路的設計能力,核心是圍繞 “觀甘肅美景 品甘肅文化” 的總主題,結合家鄉的旅游資源,設計出與主題一形式相似、內容契合的主題二。首先,主題名稱的設計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主題一 “觀青甘風景 體驗西北風光” 采用了 “動詞 + 地域 / 景觀 + 逗號 + 動詞 + 特色” 的結構,簡潔明了地概括了線路的核心內容。主題二的名稱也應保持這種形式上的一致性,同時要突出家鄉旅游資源的特點。比如答案中的 “游河西走廊,賞文化遺產”,“游” 和 “賞” 為動詞,“河西走廊” 明確了地域,“文化遺產” 點出了該線路的核心特色,既符合結構要求,又緊扣 “品甘肅文化” 的總主題。其次,旅游線路的設計要與主題名稱緊密呼應。主題一的線路 “青海湖 —— 茶卡鹽湖 —— 柴達木盆地” 均是青甘地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風光景點,與 “觀青甘風景 體驗西北風光” 的主題高度契合。主題二若以 “游河西走廊,賞文化遺產” 為主題,線路就應選取河西走廊沿線的文化遺產類景點。答案中的 “甘肅省博物館 —— 雷臺漢墓 —— 嘉峪關長城 —— 莫高窟” 便是如此,甘肅省博物館珍藏著大量甘肅地區的歷史文物,雷臺漢墓出土了著名的銅奔馬,嘉峪關長城是明長城的西端起點,莫高窟更是世界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這些景點都是河西走廊上極具代表性的文化遺產,能夠讓游客深刻感受到甘肅深厚的文化底蘊,與主題二的名稱完美匹配。此外,設計線路時還需考慮景點之間的連貫性和合理性,確保線路具有可游覽性。所選景點應在地域上相對集中或有便捷的交通連接,方便游客依次游覽。同時,要突出家鄉的獨特性,避免與其他地區的線路重復,展現出家鄉旅游資源的不可替代性。
故答案為: ①游河西走廊,賞文化遺產;②甘肅省博物館——雷臺漢墓——嘉峪關長城——莫高窟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設計活動的能力。對于設計活動類型的題目,我們一般從平時掌握的幾種常見的主題活動中做出選擇即可。只是需要在表達時注意考題對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8.(2024九上·會寧期中)九年級(3)班準備舉行一次古詩文朗誦會,請補全本次活動開場白。
我們走進文學的殿堂,讓心靈在神州大地間徜徉。歐陽修的“①   ,佳木秀而繁陰”讓我們看到山間春夏之美景。好的文學作品,還帶給我們獨特的情感體驗。劉禹錫的“②   ,病樹前頭萬木春”讓我們體會到詩人一洗傷感低沉情調,盡顯慷慨激昂的氣概;蘇軾的“③   ,④   ,此事古難全”讓我們感受到詞人曠達的胸懷;李白的“⑤   ,⑥   ”讓我們感受到詩人對人生前途的樂觀豪邁氣概;韓愈的“⑦   ,肯將衰朽惜殘年”讓我們體會到詩人匡正祛邪、義無反顧的勇氣。
下面就讓我們走進“古詩文朗誦會”,用我們的激情一起領略這些古人留下的華美樂章吧!
【答案】野芳發而幽香;沉舟側畔千帆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欲為圣明除弊事
【知識點】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對古詩文名句的理解與默寫能力,需要結合開場白的語境,選取恰當的詩句來展現文學作品的魅力和情感內涵。首先看第一空,“歐陽修的‘①,佳木秀而繁陰’讓我們看到山間春夏之美景”。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描繪山間春夏景色的句子是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野芳發而幽香” 寫的是春天野花開放、散發幽香的景象,與 “佳木秀而繁陰” 的夏日濃蔭形成呼應,共同構成山間春夏美景,所以此處應填 “野芳發而幽香”。第二空,“劉禹錫的‘②,病樹前頭萬木春’讓我們體會到詩人一洗傷感低沉情調,盡顯慷慨激昂的氣概”。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的困境,而千帆競發、萬木爭春則展現出蓬勃的生機與希望,體現了詩人擺脫傷感、積極向上的慷慨氣概,因此這里填 “沉舟側畔千帆過”。第三、四空,“蘇軾的‘③,④,此事古難全’讓我們感受到詞人曠達的胸懷”。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表達了人生總有悲歡離合,月亮也有陰晴圓缺,這些都是自然常理,體現了詞人對人生的豁達看待,所以這兩空依次為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第五、六空,“李白的‘⑤,⑥’讓我們感受到詩人對人生前途的樂觀豪邁氣概”。李白的《行路難》中,“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展現了詩人即使身處困境,也對未來充滿信心,相信終能乘風破浪、實現理想的樂觀豪邁之情,因此這兩空填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第七空,“韓愈的‘⑦,肯將衰朽惜殘年’讓我們體會到詩人匡正祛邪、義無反顧的勇氣”。韓愈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中,“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表達了詩人一心想為朝廷除去弊端,即使自己年老體衰也在所不惜的堅定決心,體現了其匡正祛邪的勇氣,所以此處填 “欲為圣明除弊事”。
故答案為:野芳發而幽香;沉舟側畔千帆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欲為圣明除弊事
【點評】本題考查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求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不僅要做好對于古詩文、名言名句的背誦,更要注重這些語句的默寫,特別關注文句中容易寫錯的字,從而做到準確、工整的完成作答。
四、(18分)
(2024九上·會寧期中)閱讀下面文章,完成題目。
夜來香
吳昌勇
①記憶中,夜來香開得最繁茂的那一年,夜晚的場院總是那么溫馨,那么芬芳。月光灑滿小小的村莊,輕輕拂動的白楊樹葉像無數雙小手,捧起幽幽花香,將它們送到遠方。
②盛夏的夜晚有些悶熱,我們一家坐在屋外的場院納涼。父親嘴里含著煙卷,斜靠在椅子上,目光投向不遠處的莊稼。竹林一樣的苞谷地,月光下一片深綠。晌午被烈日炙烤后擰得如繩子一般的苞谷葉,此時緩緩地舒展開來。蟈蟈和往常一樣聚會,叫聲此起彼伏。
③“得下一場雨,莊稼有點旱了呢。”父親摘掉嘴里的煙卷,端起白瓷茶杯咕咚咕咚狂飲了幾口濃茶。母親沒有作聲,不緊不慢地搖著手中的蒲葉扇。其實,她比父親更盼望一場飽墑雨。早上去園子里摘菜時,竹篾籃子顯然沒有往常那樣沉。菜園的豇豆和茄子有點兒發蔫干癟,黃瓜和辣椒的個頭也越來越小,就連耐旱的南瓜,也好幾天沒有開新的花朵了。
④我將鼻尖湊近母親椅子后面的那一株夜來香。就算在夜里,我依然能找準方位——房子東邊的香櫞樹下,指甲花旁的那一株夜來香,莖稈粗壯,葉子肥綠,每天晚上花開時能有十幾朵,深紫深紫的,散發著濃郁的香氣。我蹲在地上,只想離它近點兒,只想靜靜地陪著它。每一朵花,都好似一張活潑可愛的笑臉,在迎著我。耳畔又響起了奶奶的那句話:“晚上開的花兒,膽子小,惹人心疼哩,得陪著它!”
⑤“給你的寶貝澆點水,甭讓它渴著。”見我蹲在花旁,在屋里剛剛擦洗完的姐姐,端著半盆水走過來。接過水盆,我繞著夜來香的根部淋了一圈,已經被太陽曬裂的地,和父親一樣咕咚咕咚地一陣狂飲。很快,一縷雨后能聞到的土腥氣,從夜來香密密匝匝的葉子之間升騰起來,還夾雜著泥土被太陽炙曬后的焦香。
⑥夜漸漸有了一絲涼意,樹枝上的蟬鳴和稻田里的蛙鳴已經沒有白日那么熱烈,隱隱約約有鄰居哼著曲子進屋關門的聲響傳來。一陣風吹來,夜來香的氣味越發濃郁、醉人。絲絲縷縷的花香迎面而來,如黏人的孩子,跌跌撞撞地和長輩撞了個滿懷。種下這花時,一向不茍言笑的父親樂呵道:“夜來香晚上開,不作假,不炫耀,是實誠的花兒。”
⑦我們依然沒有一星半點的睡意。父親的茶杯續了好幾次水,母親一個勁兒地責怪他的旱煙太嗆人,委屈了這些晚上才開的花兒。煙卷明明滅滅,芝麻粒大小的火星,映著父親消瘦的面龐,忽明忽暗,像一只螢火蟲在夜色中舞動。
⑧我在院坎邊一圈一圈地轉著,這里種著我早春栽下的花,它們好比我的莊稼,我得陪著它們過完這個夏季,讓它們把冒出的花骨朵開完。
⑨指甲花開花最早,紅色的莖稈托舉著一簇簇小花。每天早晨,只要推開門,就能看見小喇叭一般的牽牛花爬滿藤蔓。美人蕉盡管葉子有些枯黃,但依然冒出淺黃色的花冠。它們的每一次盛開,都能帶給我驚喜,我回家后總是迫不及待地走近它們。這些花是我們家庭的一部分。花朵沒有情緒,沒有愁容,父親母親農活再累,愁事再多,只要看看這些花,就眉頭舒展,心里松泛了不少。在他們眼里,和夜來香一樣的各色小花,都是無憂無慮的孩子。
⑩家人從不責怪我將全部心思都放在這些花身上,有時他們還會幫我給這些花澆水。我分明看到,他們柔和的目光中有一分愛憐,和對我的情感一樣。莊稼人有時也有自己的小浪漫,這樣的日子才過得有滋味。
這個夜晚,我們一家睡得很晚。夜里開放的夜來香,似乎每一朵都盛開在我們的心里,花語是平安喜樂、誠心正意。
“花兒香著哩!”父親從椅子上起身,對著月光下楚楚動人的夜來香喃喃自語。母親轉過身,仍搖著手中的扇子,似乎要將濃濃的花香送給場院邊的每一株草木、每一只小蟲子。姐姐坐在她最愛的指甲花旁,不言不語。愛美的她,一定是想著明天太陽出來后采摘一些粉紅的花瓣染指甲哩。
蟈蟈的叫聲越發淺了,聽起來有了倦意,該回屋睡覺了。我們起身,不約而同地回過頭,看了看夜色中的夜來香。每個人的身上,都落滿了月光和花香。
(選自《光明日報》2024年7月26日,有刪改)
9.文章開頭說“夜來香開得最繁茂的那一年,夜晚的場院總是那么溫馨”,你在文章中看到了哪些溫馨的畫面?
10.小逸認為,文章第⑨段不應該寫指甲花、牽牛花、美人蕉,這樣與標題“夜來香”不符。小文卻認為描寫這些花更能突出主題。你同意誰的觀點?為什么?
11.從描寫方法入手,品析下面句子的表達效果。
月光灑滿小小的村莊,輕輕拂動的白楊樹葉像無數雙小手,捧起幽幽花香,將它們送到遠方。
12.閱讀本文第⑥段畫線句子與鏈接材料,試分析表現手法、內容及情感的相同之處。
【鏈接材料】
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
(選自宗璞《紫藤蘿瀑布》)
【答案】9.父親嘴里含著煙卷,斜靠在椅子上;母親搖著手中的蒲葉扇;“我”蹲在地上,靜靜地陪著那一株夜來香姐姐端著半盆水走過來,讓“我”給夜來香澆水;父親對著月光下楚楚動人的夜來香喃喃自語;姐姐坐在她最愛的指甲花旁,不言不語。(答出任意4點即可)
10.我同意小文的觀點。因為描寫指甲花、牽牛花、美人蕉不僅表現出“我”家小院花草種類多,莊稼人有自己的小浪漫,日子過得有滋味,并且對夜來香起到了烘托作用,襯托了夜來香“不作假,不炫耀”的美好品德,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題。
11.這句話屬于環境描寫,描寫了被月光籠罩的村莊、在微風吹動下輕輕拂動的白楊樹葉、幽幽的花香,襯托了夏夜的寧靜,烘托出一種安謐、祥和的氛圍。
12.相同點:都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花的贊美之情,抒發了作者喜悅的心情。畫線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夜來香的香氣人格化,突出了夜來香的氣味濃郁和醉人。鏈接材料用帆與船艙的比喻,細致地描寫了紫藤蘿花盛開的狀態,把盛開的花比作笑容,“忍俊不禁”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表現了花的美好可愛。
【知識點】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現手法;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分析文段、人物、情節的作用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全文,明確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
(2)本題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關注兩點:一是句段所處的位置來分析。二是從句子的表達內容來分析。
(3)本題考查賞析句子的能力。賞析句子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從修辭、語句中重要的動詞、形容詞、描寫的角度、句式特點等幾個角度考慮。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對作者情感內容的闡述。
(4)本題考查分析表現手法的能力。表現手法的分析是一種很泛的題目,答題時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題目的答題要求,要簡潔準確地答題,對有些題目如欣賞寫作技巧的題,應結合上下文語境、文章題材與體裁風格等來準確把握,選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9.本題考查對文章中溫馨場景的提煉,需要仔細閱讀文本,捕捉家庭成員在夜晚場院中的活動細節。文章圍繞夜來香盛開的夜晚展開,描繪了諸多充滿溫情的畫面。父親斜靠在椅子上,含著煙卷關注莊稼,雖有對旱情的擔憂,卻在靜謐氛圍中顯得悠然;母親不緊不慢地搖著蒲葉扇,沉默中透著對生活的安然;“我” 蹲在夜來香旁,靜靜陪伴這株散發濃郁香氣的花兒,展現出對自然的親近;姐姐端來半盆水讓 “我” 給花澆水,體現出家人間的默契與關愛;父親對著月光下的夜來香喃喃自語,流露出對花香的沉醉;姐姐坐在指甲花旁不言不語,享受著夜晚的寧靜。這些畫面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家庭成員在夏夜場院中的狀態,共同構成了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答題時只需從這些場景中選取任意 4 點即可,注意概括要簡潔準確,突出 “溫馨” 的特點。
故答案為:父親嘴里含著煙卷,斜靠在椅子上;母親搖著手中的蒲葉扇;“我”蹲在地上,靜靜地陪著那一株夜來香姐姐端著半盆水走過來,讓“我”給夜來香澆水;父親對著月光下楚楚動人的夜來香喃喃自語;姐姐坐在她最愛的指甲花旁,不言不語。(答出任意4點即可)
10.本題考查對文中次要事物描寫作用的理解,需要明確次要事物與主要事物及文章主題的關系。小文的觀點是合理的,第⑨段描寫指甲花、牽牛花、美人蕉并非多余。這些花與夜來香共同構成了小院的花海,展現出 “我” 家小院花草繁盛的景象。它們各有各的美,指甲花 “托舉著一簇簇小花”,牽牛花 “爬滿藤蔓” 像小喇叭,美人蕉 “冒出淺黃色的花冠”,它們的盛開給 “我” 帶來驚喜,也讓勞累的父母 “眉頭舒展”。這體現出莊稼人在辛勤勞作之余,也有對美的追求,有著屬于自己的 “小浪漫”,讓平淡的日子充滿滋味。同時,這些在白天綻放、各有姿態的花,與夜來香 “晚上開,不作假,不炫耀” 的特點形成對比,烘托出夜來香樸實無華的美好品德,從而更好地突出文章對平凡生活中美好與真誠的贊美這一主題。因此,描寫這些花不僅不與標題 “夜來香” 沖突,反而豐富了文章內容,深化了主題。
故答案為:我同意小文的觀點。因為描寫指甲花、牽牛花、美人蕉不僅表現出“我”家小院花草種類多,莊稼人有自己的小浪漫,日子過得有滋味,并且對夜來香起到了烘托作用,襯托了夜來香“不作假,不炫耀”的美好品德,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題。
11.本題考查從描寫方法角度品味句子的表達效果,需要先判斷描寫方法,再分析其營造的氛圍和表達的情感。這句話屬于環境描寫,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夏夜的景象:“月光灑滿小小的村莊” 勾勒出村莊被月光籠罩的寧靜畫面;“輕輕拂動的白楊樹葉像無數雙小手”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賦予白楊樹葉靈動的姿態;“捧起幽幽花香,將它們送到遠方” 則寫出了花香在微風中飄散的情景。整個句子從視覺(月光、白楊樹葉)和嗅覺(幽幽花香)兩個角度,營造出一種安謐、祥和的氛圍,襯托出夏夜的寧靜美好,也為下文描寫家人在場院納涼的溫馨場景奠定了舒緩的基調,讓讀者感受到鄉村夜晚的愜意與和諧。
故答案為:這句話屬于環境描寫,描寫了被月光籠罩的村莊、在微風吹動下輕輕拂動的白楊樹葉、幽幽的花香,襯托了夏夜的寧靜,烘托出一種安謐、祥和的氛圍。
12.本題考查對不同文本中表現手法、內容及情感相同點的分析,需要分別剖析兩個句子的特點,再找出共性。文中第⑥段畫線句子 “絲絲縷縷的花香迎面而來,如黏人的孩子,跌跌撞撞地和長輩撞了個滿懷” 與鏈接材料 “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 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 在表現手法、內容和情感上有諸多相同之處。表現手法上,兩者都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文中將夜來香的香氣比作 “黏人的孩子”,賦予花香人的動作 “跌跌撞撞地撞了個滿懷”;鏈接材料將紫藤蘿花比作 “忍俊不禁的笑容”,賦予花人的神態。內容上,都抓住了花的突出特點進行描寫,文中突出夜來香氣味的濃郁和醉人,鏈接材料則展現了紫藤蘿花盛開時的飽滿與生機。情感上,兩句都表達了作者對花的喜愛與贊美之情,文中流露出作者聞到夜來香濃郁花香時的愉悅,鏈接材料則體現了作者對紫藤蘿花美麗姿態的欣賞,字里行間都充滿了喜悅之感。通過這樣的比較,能更清晰地體會到不同作者在描寫自然之物時所運用的手法和蘊含的情感的共通性。
故答案為:相同點:都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花的贊美之情,抒發了作者喜悅的心情。畫線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夜來香的香氣人格化,突出了夜來香的氣味濃郁和醉人。鏈接材料用帆與船艙的比喻,細致地描寫了紫藤蘿花盛開的狀態,把盛開的花比作笑容,“忍俊不禁”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表現了花的美好可愛。
五、(12分)
(2024九上·會寧期中)閱讀下面文章,完成題目。
以勞動樹德、增智、強體、育美
張茜
①勞動是成長的必修課。在近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著眼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和運用系統觀念,正確處理支撐國家戰略和滿足民生需求、知識學習和全面發展、培養人才和滿足社會需要、規范有序和激發活力、扎根中國大地和借鑒國際經驗等重大關系。
②勞動可以樹德、增智、強體、育美,明確將勞動教育納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要求之中,是黨中央經過慎重研究的決定,也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據統計,2023年,全國有81.6%的中小學校建立了勞動教育清單,建成14.7萬個校內外勞動教育實踐場所。開展勞動教育的基礎不斷夯實,廣大師生的積極性、參與度越來越高。
③勞動是鑄就品德的熔爐。“鐵人”王進喜在石油會戰的艱苦環境中喊出“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豪言壯語,為國家能源事業建立不朽功勛。焦裕祿帶領蘭考全縣人民與“三害”展開頑強斗爭,努力改變蘭考面貌。他們的事跡是對勞動精神的最好詮釋,彰顯了艱苦奮斗、堅韌不拔、勇于擔當、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無數平凡的勞動者同樣用勞動詮釋著高尚品德的深刻內涵。對青少年進行勞動教育,可以培養他們珍惜勞動成果、尊重勞動者的優良品質,讓他們在汗水中感受生命,在奮斗中體驗成長,在付出中領悟責任。
④勞動是增長智慧的源泉。在古代中國,農耕文明的發展離不開勞動人民的智慧創造,二十四節氣的總結、農作物生長規律的掌握、農耕工具的改進、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等,無一不是勞動人民在長期勞動實踐中智慧的結晶。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勞動形態更加多樣,但勞動增智的本質并未改變。勞動教育旨在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對未知的探索欲望,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浙江杭州學軍中學海創園學校的“創客空間”里,學生們自己動手設計、制作機器人,學到了編程、機械、電子等多學科知識,不斷試錯、調整、優化,最終完成作品。勞動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現新知,在解決問題中增長智慧。
⑤勞動是強健體魄的途徑。強健的體魄不僅可以通過參加體育鍛煉獲得,勞動也是強身健體的重要途徑。現代醫學研究顯示,適量的體力勞動有助于預防多種慢性疾病,從而保持身體健康。此外,勞動中的挑戰與成就能夠激發人的積極情緒,減輕壓力,促進心理健康。因此,將勞動教育納入學校課程體系,教育引導青少年參與勞動,對于促進其強健體魄具有重要意義。在上海浦江第二中學的“綠色校園”項目中,由學生負責校園整潔和綠化維護等。學生們在校園勞動中增強了體質、提高了耐力、培養了責任感,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升。
⑥勞動是培育審美的過程。勞動也是一種實踐藝術,是一種美的創造過程。它使人按其審美塑造自然,將自然界的原材料轉化為不僅具有實用價值、而且具有審美價值的物品。勞動創造的美跨越時空,中國古代精美的瓷器制作便是典范。匠人們以泥土為基,經過揉泥、拉坯、上釉、燒制等多道工序,將普通的泥土轉化為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瓷器藝術品。這些瓷器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勞動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導學生體驗勞動的樂趣,發現勞動創造之美,從而培養他們對美的感悟力和審美情趣。開展勞動教育,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自己雙手創造出的美好世界,激發其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當前,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重視以勞動育美,讓學生在親身體驗勞動艱辛的同時,感受勞動之美。在東華大學,手工旗袍制作、葉脈書簽制作、餐飲制作、手工印染、“三星堆”3D打印設計、陶藝制作等課程,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傳統技藝,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更讓他們在勞動創造中感受到了美的真諦。
⑦勞動,是生命之根,是成長之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為我們指明了新時代學校勞動教育的方向。讓我們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加強勞動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在勞動中樹德、增智、強體、育美,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光明日報》(2024年09月20日,有刪改)
13.開頭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有什么作用?
14.選文③-⑥段從哪幾個方面闡明了勞動的作用?
15.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勞動是成長的必修課,黨中央明確將勞動教育納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要求之中。
B.第③段列舉“鐵人”王進喜和焦裕祿的事跡,具體有力地論證了“勞動是鑄就品德的熔爐”這一觀點。
C.勞動教育旨在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對未知的探索欲望,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D.勞動是強健體魄的途徑,現代醫學研究顯示,體力勞動有助于預防多種慢性疾病,從而保持身體健康。
16.你認為有必要對中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嗎?為什么?
【答案】13.闡明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意義,指明了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作為本文的論據,有力地論證了文章的論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14.勞動是鑄就品德的熔爐;勞動是增長智慧的源泉;勞動是強健體魄的途徑;勞動是培育審美的過程。
15.D
16.有必要。因為勞動可以樹德、增智、強體、育美學生德行的養成始于勞動教育,對青少年進行勞動教育,可以培養他們珍惜勞動成果、尊重勞動者的優良品質;勞動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現新知,在解決問題中增長智慧;勞動使學生增強了體質,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并且使學生在勞動創造中感受到了美的真諦。
【知識點】文章開頭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議論文文本;評價啟示、反思感悟等開放類;定位篩選、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議論文首段的作用,首段常用引出中心論點或論題,激發讀者閱讀興趣,作為論據證明論點的作用。
(2)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全文,明確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
(3)本題考查根據材料信息進行理解推斷的能力。準確解讀文本,理解和分析材料內容,將選項和文章內容進行比較、辨別,確認正確選項。一定要忠實于原文。
(4)本題是開放性試題。觀點明確即可。注意聯系生活實際闡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13.本題考查議論文開頭引用內容的作用,需結合引用內容與文章論點、論證的關系來分析。文章開頭引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具有多重重要作用。從內容上看,講話明確了建設教育強國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還指出了要堅持的辦學方向和處理的重大關系,這直接闡明了勞動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為全文論述勞動的價值奠定了理論基礎。從論證角度來說,總書記的講話具有極高的權威性和說服力,將其作為論據,能有力地支撐文章 “勞動能樹德、增智、強體、育美” 這一中心論點,讓讀者更易認同文章觀點。同時,引用權威論述也能引起讀者對勞動教育話題的重視,自然地引出下文對勞動各方面作用的具體闡述。
故答案為:闡明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意義,指明了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作為本文的論據,有力地論證了文章的論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14.本題考查對文章主體段落內容的提煉,需抓住各段落的中心句來概括。文章③-⑥段采用了總分的結構,每段都有明確的分論點,清晰闡述了勞動的作用。第③段以 “勞動是鑄就品德的熔爐” 為中心,通過列舉王進喜、焦裕祿等勞動者的事跡,說明勞動能培養高尚品德;第④段圍繞 “勞動是增長智慧的源泉”,從古代農耕文明到現代學校的勞動實踐,論述勞動能讓人增長知識和智慧;第⑤段以 “勞動是強健體魄的途徑” 為核心,結合醫學研究和學校案例,表明勞動對身心健康的促進作用;第⑥段提出 “勞動是培育審美的過程”,通過瓷器制作、學校特色課程等例子,說明勞動能培養審美能力。因此,只需提煉這四個分論點,就能準確概括出這幾段闡明的勞動的作用。
故答案為:勞動是鑄就品德的熔爐;勞動是增長智慧的源泉;勞動是強健體魄的途徑;勞動是培育審美的過程。
15.A.結合第①②段內容,“勞動是成長的必修課” 以及黨中央將勞動教育納入培養要求,表述與原文一致。
B.第③段列舉王進喜和焦裕祿的事跡,正是為了具體論證 “勞動是鑄就品德的熔爐” 這一觀點,符合原文邏輯;
C.與第④段中 “勞動教育旨在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表述一致;
D.原文第⑤段明確指出 “適量的體力勞動有助于預防多種慢性疾病”,而選項中省略了 “適量的” 這一關鍵限定詞,導致表述不準確。
故答案為:D
16.本題考查對勞動教育必要性的理解,需結合文章內容闡述理由。對中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從樹德角度,勞動能讓中學生在實踐中培養珍惜勞動成果、尊重勞動者的品質,領悟責任與擔當;從增智方面,勞動能促使他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激發探索欲,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強體上,適量勞動有助于增強體質、預防疾病,還能促進心理健康;就育美而言,勞動過程是美的創造過程,能讓中學生感受勞動創造之美,提升審美情趣。勞動教育能促進中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基礎,因此不可或缺。
故答案為:有必要。因為勞動可以樹德、增智、強體、育美學生德行的養成始于勞動教育,對青少年進行勞動教育,可以培養他們珍惜勞動成果、尊重勞動者的優良品質;勞動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現新知,在解決問題中增長智慧;勞動使學生增強了體質,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并且使學生在勞動創造中感受到了美的真諦。
六、(17分)
(2024九上·會寧期中)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
【甲】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節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至則舍舟就輿,經平林淺塢間,道旁竹石蒙翳,有泉伏不見,作泠泠琴筑聲。予欣然停輿聽,久之而去。至白云寺,謁魏公祠,憩遠公庵,然后由其麓狙杙①以上。山多怪石,若臥若立,若搏若噬,蟠拏②撐拄,不可名狀。復有泉出亂石間,曰白云泉,線脈縈絡,下墜于沼;舉瓢酌嘗,味極甘冷。泉上有亭,名與泉同。草木秀潤,可蔭可息。過此,則峰回磴盤,十步一折,委曲而上,至于龍門。兩崖并峙,若合而通,窄險深黑,過者側足。
登者,止者,哦者,嘯者,憊而喘者,恐而咷者,怡然若有樂者,悵然俯仰感慨若有悲者:雖所遇不同,然莫不皆有得也。
(節選自高啟《游天平山記》)
【注釋】①狙杙(jū yì):像獼猴攀登小木樁一樣。②蟠(pán):盤曲。孥(ná):牽引。
1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1)至若春和景明 景:    (2)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求:   
(3)至則舍舟就輿 舍:    (4)不可名狀 名:   
18.下列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名之者誰(《醉翁亭記》)
B.不以物喜 蒙辭以軍中多務(《孫權勸學》
C.下墜于沼 相與步于中庭(《記承天寺夜游》
D.舉瓢酌嘗 徐以杓酌油瀝之(《賣油翁》)
1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2)雖所遇不同,然莫不皆有得也。
20.閱讀文章,回答下面問題。
(1)【甲】文中,“遷客騷人”情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乙】文登山的人情態不一的原因是什么?
(2)【甲乙】兩文都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案】17.日光;探求;放棄;說出
18.D
19.(1)在朝廷做官就替百姓擔憂,被貶謫到邊遠地區做地方官就替君王擔憂。(2)雖然所遇到的不一樣,但都有收獲。
20.(1)甲文中,“遷客騷人”情感變化的原因是個人的遭遇和外物的觸發。乙文登山的人情態不一源于所見所得不同。(2)甲文表達了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乙文表達了作者對天平山風景的喜愛和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意思對即可)
【知識點】歸納文言文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譯;一詞多義;常用文言實詞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意義。翻譯文言實詞的意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的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同時還應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準確的判斷。考題涉及的詞語都來源于教材中所選的課文,這要求學生應加強對教材所選入的文言文誦讀與掌握,解答根據所學過的課文,根據上下文做出判斷。
(2)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現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要注意積累詞語的不同用法,最后結合句意理解詞語的不同用法。
(3)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譯的關鍵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語境中,根據上下文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同時對語句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做到準確的翻譯。并按照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符合現代漢語的用詞造句的標準。
(4)本題考查比較閱讀能力,文言文要點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讀懂內容,這是歸納概括的前提和基礎。在準確理解詞意、句意、段意的基礎上,梳理各句之間的內在聯系,依據題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參考譯文】
【甲】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應當心系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也不能忘記關注國家安危。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乙】天平山距離城西南從水路走有三十里。我們到了后就棄船坐車,經過平曠的樹林和山塢,路邊有竹石遮蔽,有泉水藏而不見,只聽見類似琴筑發出的清越的聲音。我高興地停下車聽,很久還不愿離去。到了白云寺,我們拜謁魏公祠,在遠公庵稍事休憩,然后由這里的山腳像獼猴攀小木樁一樣攀登而上。山上有很多怪石,有的像躺著有的像站著,有的像要抓人有的像要咬人,如龍盤曲搏持,如柱撐天而立,無法一一形容描繪。又有泉水從亂石間冒出,叫白云泉,泉水細如線如脈,向下流墜入水潭中,用瓢舀來嘗嘗,那味道極是甘甜清冽。泉水上有個亭子,亭的名字與泉水相同。泉邊草木秀麗潤澤,遮蓋成蔭可供休憩。過了這里,則峰回路轉,登山的石道盤繞,十步一折,蜿蜒曲折而上,一直到龍門。兩面山崖壁立對峙,中通一小徑,窄小險峻幽深黑暗,僅容一人側身而過。
繼續登山的,停下來休息的,吟哦感嘆的,疲憊喘氣的,驚恐而哭的,怡然而樂的,俯仰之間悵然感慨像有所悲傷的,雖然所遇到的看到的不一樣,但都有收獲。
17.本題考查對文言文中重點字詞含義的理解,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其意義。(1)“至若春和景明” 中,“景” 結合上下文 “春和”“明” 可知,指的是 “日光”,整句描繪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景象。(2)“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里,“求” 根據語境可理解為 “探求”,體現了作者對古時品德高尚之人思想感情的探尋。(3)“至則舍舟就輿” 中,“舍” 結合 “舟”“輿”(車)可知,是 “放棄” 的意思,指到達后棄船改乘車。(4)“不可名狀” 中,“名” 結合 “狀”(描繪)可知,是 “說出” 的意思,指怪石的形態難以用言語描述。
故答案為:日光;探求;放棄;說出
18.A.“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的 “之” 是助詞 “的”;“名之者誰” 的 “之” 是代詞 “它”,二者意義和用法不同。
B.“不以物喜” 的 “以” 是介詞 “因為”;“蒙辭以軍中多務” 的 “以” 是介詞 “用”,二者意義不同。
C.“下墜于沼” 的 “于” 是介詞 “到”;“相與步于中庭” 的 “于” 是介詞 “在”,二者意義不同。
D.“舉瓢酌嘗” 和 “徐以杓酌油瀝之” 的 “酌” 都是動詞 “舀取”,意義和用法相同。
故答案為:D
19.本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需遵循 “信、達、雅” 的原則,準確翻譯出句子的意思。(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中,“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 是定語后置,應譯為 “在朝廷做官”“被貶謫到邊遠地區做地方官”;“憂” 是 “擔憂” 的意思。整句譯為:在朝廷做官就替百姓擔憂,被貶謫到邊遠地區做地方官就替君王擔憂。(2)“雖所遇不同,然莫不皆有得也” 中,“雖” 是 “雖然”;“然” 是 “然而”;“莫” 是 “沒有”;“得” 是 “收獲”。整句譯為:雖然所遇到的不一樣,但都有收獲。
故答案為:(1)在朝廷做官就替百姓擔憂,被貶謫到邊遠地區做地方官就替君王擔憂。(2)雖然所遇到的不一樣,但都有收獲。
20.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需結合文本內容進行分析。(1)甲文中,“遷客騷人” 的情感會因景色的變化而變化。陰雨連綿時,他們會因個人遭遇和蕭瑟景象而悲傷;春和景明時,又會因美景而喜悅,所以情感變化的原因是個人的遭遇和外物的觸發。乙文中,登山者因所見景色不同(如怪石、清泉、險崖等),以及由此產生的感悟不同,所以情態不一,有的喜悅,有的恐懼,有的感慨,原因是所見所得不同。(2)甲文通過描寫岳陽樓的景色,引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古仁人之心,表達了作者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的愛國愛民情懷。乙文描繪了天平山的美景,以及登山者的不同情態,表達了作者對天平山風景的喜愛和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故答案為:(1)甲文中,“遷客騷人”情感變化的原因是個人的遭遇和外物的觸發。乙文登山的人情態不一源于所見所得不同。(2)甲文表達了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乙文表達了作者對天平山風景的喜愛和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意思對即可)
七、古詩閱讀。(5分)
21.(2024九上·會寧期中)賞析古詩,完成對話。
題稚川山水
戴叔倫
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①云樹②晚蒼蒼。
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
【注釋】①汀沙:靠近水邊的沙洲。②云樹:高大的樹木。
小文:這是一首描寫江南山水風光的寫景詩,詩中熱情贊頌了稚川山水風光的優美。詩人來到松下茅亭,縱目遠眺,看到(1)   和(2)   在暮色映照下顯得一片蒼茫。
小逸:此情此景構成一幅意境淡遠的松亭晚眺圖,稚川優美的山水風光給予異鄉“行人”以(3)   。
小文:這首詩的妙處在于它融入了詩人(4)   ,傳達出一種特殊的生活況味,耐人含詠。
小逸;是的。“行人無限秋風思”一句,稚川山水給予“行人”的一種無可名狀的感觸,那么,你覺得“秋風思”在這里有什么深刻內涵呢?
小文;詩人被秋風引出對故鄉熟悉事物的思念,故“秋風思”代指(5)   。
【答案】靠近水邊的沙洲;高大的樹木;思愁和美感;獨特的內心感受;鄉愁歸思
【知識點】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體味古詩詞曲的遣詞;古詩詞曲的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賞析;思鄉懷人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詩歌鑒賞 。(1)(2)空:這兩空考查對詩歌中所描繪景物的提煉。詩中 “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云樹晚蒼蒼” 一句,清晰地展現了詩人在松下茅亭遠眺所見的景色。“汀沙” 指的是靠近水邊的沙洲,“云樹” 則是高大的樹木。在暮色的映照下,這兩種景物呈現出一片蒼茫的景象,共同構成了一幅寧靜而開闊的畫面。詩人用簡潔的語言勾勒出景物的形態,讓讀者仿佛能看到那水邊沙洲與高大樹木在暮色中融為一體的景象,所以這兩空分別填入 “靠近水邊的沙洲” 和 “高大的樹木”。(3)空:此空考查稚川山水帶給異鄉 “行人” 的感受。稚川山水有著獨特的美,松下茅亭的涼爽、汀沙云樹的蒼茫,構成了一幅優美的畫卷,給人以美的享受。但對于身處異鄉的 “行人” 來說,這樣的景色又容易觸動其內心的思緒。“行人無限秋風思” 一句便體現出,這優美的風光引發了行人的愁思,所以稚川山水給予異鄉 “行人” 的是 “思愁和美感”,既有對景色的欣賞,又有因景而生的愁緒。(4)空:這一空考查詩歌中融入的詩人的情感元素。詩歌不僅僅是對稚川山水風光的客觀描繪,更重要的是融入了詩人作為 “行人” 的獨特內心感受。詩人將自己身處異鄉的漂泊感、看到美景時的感觸以及由此引發的思鄉之情都蘊含在詩句之中,使得這首詩超越了單純的寫景,傳達出一種特殊的生活況味,因此這里應填入 “獨特的內心感受”。(5)空:此空考查對 “秋風思” 內涵的理解。“秋風” 常常在古詩中與思鄉之情相聯系,容易引發人們對故鄉的思念。詩中 “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 明確表明,眼前的青山讓行人聯想到故鄉,“秋風思” 正是這種因秋風而起的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所以 “秋風思” 代指 “鄉愁歸思”。
故答案為:靠近水邊的沙洲;高大的樹木;思愁和美感;獨特的內心感受;鄉愁歸思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鑒賞。解答此類題目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作答,如從詩歌遣詞用句的角度賞析詩歌的語言特色,從修辭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詩歌的表達技巧。作答時只要抓住其中的一個方面的特點完成作答即可。
八、名著閱讀。(8分)
22.(2024九上·會寧期中)《艾青詩選·礁石》:“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地撲過來/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被打成碎沫、散開……/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著微笑,看著海洋……”這首詩給你怎樣的啟示?請結合具體內容分析。
【答案】“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地撲過來……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著微笑,看著海洋……”寫礁石在海浪的沖擊下傷痕累累,但它依然含著微笑面對海洋,從而表現了礁石面對困難樂觀自信且無畏無懼。這首詩啟示我們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挫折,都要坦然承受,以微笑面對。
【知識點】作品的基本內容;對作品的體驗感受;《艾青詩選》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對詩歌的理解與感悟,需要結合具體詩句分析意象的象征意義,進而提煉出詩歌帶來的啟示。首先,要明確詩中核心意象的象征含義。詩中的 “浪” 并非單純的自然現象,“一個浪,一個浪 / 無休止地撲過來”,這里的 “浪” 象征著人生中不斷出現的困難、挫折與磨難,“無休止” 突出了這些困境的持續性和反復性。而 “礁石” 則是堅韌、頑強的精神象征,它面對海浪的持續沖擊,展現出了非凡的生命力。接著,結合具體詩句分析礁石的表現。“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 / 被打成碎沫、散開”,體現了礁石在困境面前并非退縮,而是以堅定的姿態抵御沖擊,將困難化解。“它的臉上和身上 / 像刀砍過的一樣”,形象地描繪出礁石在與困難抗爭過程中所承受的傷痛,這說明戰勝困難并非毫無代價,需要付出努力甚至承受痛苦。但即便如此,“它依然站在那里 / 含著微笑,看著海洋”,“依然” 凸顯了礁石的不屈不撓,“含著微笑” 則展現了它面對困境時的樂觀與從容,不是被動承受,而是主動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最后,提煉詩歌帶來的啟示。礁石面對海浪的沖擊,雖傷痕累累卻始終堅守、樂觀以對,這啟示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困難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要像礁石一樣,坦然接受磨難帶來的傷痛,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去抵御困境,始終保持樂觀自信的心態,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故答案為:“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地撲過來……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著微笑,看著海洋……”寫礁石在海浪的沖擊下傷痕累累,但它依然含著微笑面對海洋,從而表現了礁石面對困難樂觀自信且無畏無懼。這首詩啟示我們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挫折,都要坦然承受,以微笑面對。
【點評】本題考查名著的閱讀。閱讀名著要注意積累的廣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識,如作者、人物及故事,還要知道一些細節,并且及時做好筆記,做到積少成多,常讀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題時才能得心應手。
23.(2024九上·會寧期中)根據你對《艾青詩選》的閱讀,判斷【甲】【乙】兩詩哪首屬于艾青的作品,并簡要說明理由。
【甲】 【乙】
撲面的楊柳風送來春天的芬芳 花兒它告訴我 幸福就在土地上 祥云紅彤彤,陽光暖心房 小溪奔前方,歡快歌兒唱 希望在土地上 桃李滿園芳 用智慧用汗水收獲甜蜜和風光 像一報帶子連著一根帶子 無數田塍接連著田塍…… 長的,短的,粗的,細的 一根紐結著一根 平平地展開在地殼凹凸的表面 伸張成不規則的褐色的網—— 不整齊的田畝與池沼毗連著 綴成了顏色斑駁的圖案
【答案】示例:乙是艾青的詩,詩歌以深沉憂郁的基調表現了土地和人民的關系,感情深沉;甲則寫出了在土地上生活的幸福,不符合艾青詩歌的風格。
【知識點】體會現代詩歌意象;作品的基本內容;《艾青詩選》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對艾青詩歌風格的把握,需結合其詩歌的核心意象和情感基調來判斷。艾青詩歌的核心意象多為 “土地” 和 “太陽”,其中 “土地” 承載著他對祖國深沉的愛、對民族命運的憂思,情感基調厚重、深沉,即便有希望的寄托,也帶著一種源于土地的質樸與凝重,而非輕松明快。分析【甲】詩,“幸福就在土地上”“小溪奔前方,歡快歌兒唱”“收獲甜蜜和風光” 等語句,充滿了輕松愉悅的氛圍,直接抒發了在土地上生活的幸福與喜悅,情感直白且明朗,與艾青詩歌中 “土地” 意象所蘊含的深沉憂思和厚重感不符,不符合其風格。再看【乙】詩,聚焦 “田塍”“田畝”“池沼” 等土地的具體形態,將田塍比作 “帶子”,描繪出土地 “不規則的褐色的網”“顏色斑駁的圖案”,對土地的刻畫細致而深沉,體現了詩人對土地的關注與深情,情感內斂、厚重,契合艾青以 “土地” 為核心意象,蘊含對土地深厚情感的特點。
故答案為:示例:乙是艾青的詩,詩歌以深沉憂郁的基調表現了土地和人民的關系,感情深沉;甲則寫出了在土地上生活的幸福,不符合艾青詩歌的風格。
【點評】本題考查名著的閱讀。閱讀名著要注意積累的廣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識,如作者、人物及故事,還要知道一些細節,并且及時做好筆記,做到積少成多,常讀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題時才能得心應手。
九、作文(60分)
24.(2024九上·會寧期中)學校打算在“美麗甘肅 青春行動”系列活動中舉辦海報設計展。團委會圍繞綠色環保、節約用水、校園生活等主題向全校同學征集海報作品。小逸要代表學校團委會擬寫一份征稿啟事,請你幫她完成。(不少于100字)
【答案】示例:
征稿啟事
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美麗甘肅青春行動”活動中來,學校團委會圍繞綠色環保、節約用水、校園生活等主題,開展征集海報作品活動。海報作品形式:豎幅海報設計。作品必須是原創圖形作品,嚴禁抄襲、剽竊他人作品。截稿日期為2024年10月30日。來稿可通過電子郵件發送至XXTWH@。郵件主題為“美麗甘肅青春行動”海報設計。
學校團委會
2024年10月20日
【知識點】應用文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征稿啟事的擬寫,需遵循特定的格式和內容要求,確保信息完整、條理清晰。征稿啟事作為一種應用文體,首先要有規范的格式,包括標題 “征稿啟事”、正文、落款(發文單位和日期)。正文部分是核心,需要明確征稿的背景與目的,比如本次是為配合 “美麗甘肅 青春行動” 系列活動,舉辦海報設計展,旨在鼓勵同學們參與到綠色環保、節約用水、校園生活等主題的宣傳中。其次,要清晰列出征稿的具體要求。這包括作品主題(需圍繞綠色環保、節約用水、校園生活等)、作品形式(如豎幅設計、手繪或電腦繪圖等,可說明尺寸、格式等細節)、原創性要求(嚴禁抄襲剽竊,強調原創性是各類征稿的基本準則)。然后,需明確征稿的截止日期、投稿方式(如指定郵箱,需注明郵箱地址及郵件主題的規范寫法,方便接收和整理)。這些信息是保證征稿活動有序進行的關鍵,缺一不可。最后,落款要寫明發文單位(學校團委會)和具體日期,日期需符合實際情況,通常在截稿日期之前,給同學們留出足夠的創作和投稿時間。
【點評】本題考查語言表達。解答語言表達類的題目,要做到“準確、簡明、連貫、得體”四個方面,同時還應掌握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實用類文體的基本寫作方法和技巧。
十、完成一篇的作文。(50分)
25.(2024九上·會寧期中)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走近自然,才感受到它的魅力;走近父母,才體會到他們舐犢情深;走近老師,才明白春蠶的無私;走近名人,才懂得他們的情懷……
請以“走近 ”為題目作文。
要求:①將題目補全: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③不得抄襲、套作;④書寫工整,卷面整潔:⑤不得泄露個人相關信息,如需出現本市人名、校名、地名,請用××代替; 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走近詩詞
詩詞,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走近詩詞,就如同走進了一個奇幻而又充滿魅力的世界。
走近詩詞,我看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壯志豪情。“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站在泰山之巔,俯瞰群山,那是一種怎樣的雄渾氣魄。這詩句讓我感受到他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和遠大抱負,即使身處困境,依然心懷天下。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以其浪漫的筆觸,展現出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那是對理想的執著追求,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風破浪,駛向成功的彼岸。在這些詩句中,我領悟到了人生要有夢想,并為之奮勇向前。
走近詩詞,我體會到了愛情的凄美與甜蜜。“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為我們描繪了一種超脫于世俗的愛情觀,真正的愛情不會因距離和時間而褪色。而“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對亡妻的思念之情,如泣如訴,那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愛戀,即便陰陽相隔,也無法抹去曾經的點點滴滴。這些詩詞,讓我感受到愛情的復雜與深沉,有甜蜜的期待,也有失去的痛苦。
走近詩詞,我感受到了田園生活的寧靜與愜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遠離塵世的喧囂,在東籬之下采菊,不經意間抬頭看到南山的悠然之景。這種簡單而純粹的生活,讓人心生向往。還有“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辛棄疾筆下的田園是那樣的熱鬧,充滿了豐收的喜悅,那是一種質樸的快樂。詩詞中的田園,就像一方凈土,讓我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中找到一絲寧靜。
詩詞,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情感的寄托。走近詩詞,我仿佛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領略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它如同一股清泉,滋潤著我的心靈,讓我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里,保持一份對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知識點】半命題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通過列舉 “走近自然”“走近父母”“走近老師”“走近名人” 等不同對象及由此產生的感悟,呈現出 “走近” 這一動作與 “感受魅力”“體會深情”“明白無私”“懂得情懷” 等認知變化之間的關聯。材料以排比形式展開,引導我們思考 “走近” 這一行為帶來的心靈觸動與認知深化,核心話題是 “走近” 以及 “走近” 后產生的深刻感悟。
【題干分析】①材料中 “走近自然”“走近父母”“走近老師”“走近名人” 等表述,明確了 “走近” 的對象可以是自然萬物、身邊親人、師長、歷史人物等。“才感受到它的魅力”“才體會到他們舐犢情深” 等則說明,“走近” 不是表面的接觸,而是深入的了解、用心的感知,最終會帶來認知上的提升和情感上的共鳴。“走近” 意味著打破隔閡、消除距離,以真誠、專注的態度去探尋對象的內在本質。②寫作思路上,首先要補全題目,選擇一個自己熟悉且有深刻感悟的對象,如 “走近爺爺的菜園”“走近那株老槐樹”“走近蘇軾” 等。開頭可以設置場景,引出 “走近” 的緣由,比如因好奇、因誤解、因偶然機會等。中間部分是重點,要詳細描寫 “走近” 的過程,通過具體的事件、細節展現對象的特點,以及 “我” 在這一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和發現,比如原本覺得父親嚴厲,走近后才發現他沉默背后的關愛。結尾則要升華主題,點明 “走近” 帶來的收獲,如對生命的理解、對情感的珍視、對精神的敬仰等。寫作時要避免詳略不當,不能只泛泛而談 “走近” 的結果,而忽略過程的描寫;也不能偏離 “走近” 這一核心,變成單純對對象的介紹。
【立意提取】
1.走近故鄉的老井,通過走近老井,回憶與老井相關的童年往事、鄉親們的生活,感受故鄉的溫情與歲月的沉淀。
2.走近那抹橙色,走近環衛工人,觀察他們的日常工作,體會他們的辛勞與堅守,理解平凡崗位上的偉大。
3. 《走近陶淵明,閱讀陶淵明的詩文,了解他的生平,感受他 “采菊東籬下” 的閑適與 “不為五斗米折腰” 的氣節,探尋精神家園。
4.走近內心的自己,在喧囂的生活中,停下腳步與自己對話,了解真實的想法與渴望,學會與自己和解。 【點評】這篇例文以 “走近詩詞” 為主題,從壯志豪情、愛情感悟、田園之美三個角度展開,引用經典詩句恰當,既展現了詩詞魅力,又體現了 “走近” 后的深刻感悟,語言優美且情感真摯,很好地契合了寫作要求。
26.(2024九上·會寧期中)請以“就這樣被打動”為題目作文。
要求: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②不得抄襲、套作;③書寫工整,卷面整潔:④不得泄露個人相關信息,如需出現本市人名、校名、地名,請用××代替; 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就這樣被打動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常常被各種信息和事務淹沒,心靈似乎變得麻木。然而,有些瞬間,卻能讓我們停下腳步,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那是一個平常的下午,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充滿了對工作的煩躁和對生活的無奈。街道兩旁的樹木在微風中輕輕搖曳,陽光透過樹葉灑下斑駁的光影。我漫不經心地走著,忽然被一陣清脆的笑聲吸引住了。
循聲望去,是一位年輕的母親正推著嬰兒車,車里的小寶寶正咯咯地笑著。那笑聲是如此純真,如此無憂無慮,仿佛能洗去一切煩惱。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靜靜地看著這一幕。母親溫柔地逗弄著孩子,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打動了。
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時的我也是這樣無憂無慮,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期待。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漸漸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來,忘記了最初的簡單快樂。那一刻,我意識到,生活中最珍貴的,往往是那些最簡單的東西。
回到家后,我坐在窗前,望著窗外的景色,心中感慨萬千。我們總是忙于追求所謂的成功,卻忽略了身邊的美好。其實,幸福并不遙遠,它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常常視而不見。
從那天起,我開始學會放慢腳步,去感受生活中的點滴美好。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傍晚的晚霞,甚至是路邊的一朵小花,都能讓我感受到生命的美麗。我也開始珍惜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光,因為我知道,那些溫暖的瞬間,才是生活中最真實的幸福。
就這樣,我被打動了。被那純真的笑聲,被那溫暖的親情,被生活中無數個平凡而美好的瞬間打動。它們讓我重新找回了內心的寧靜和對生活的熱愛。
【知識點】全命題作文
【解析】【分析】題目 “就這樣被打動” 的核心詞是 “打動”,強調一種內心受到觸動、情感被引發共鳴的狀態。“就這樣” 則暗示了打動的過程是自然發生、水到渠成的,可能源于某個瞬間、某件小事或某種持續的情感積累,而非刻意為之。整個題目聚焦于情感的觸發與體驗,引導我們捕捉生活中那些能觸動心靈的瞬間與故事。
【題干分析】①“打動” 指的是內心被某種事物、情感或行為觸動,產生感動、敬佩、溫暖等情緒。它可以來自親情的細微關懷,如母親深夜縫補衣物的身影;可以來自陌生人的善意,如雨天遞來的一把傘;也可以來自自然的力量,如寒冬中頑強綻放的一朵小花;還可以來自精神的感召,如古人堅守信念的故事。這些 “打動” 往往藏在細節里,需要用心去感受。②寫作思路上,首先要明確 “被打動” 的對象和原因,即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場景讓 “我” 被打動。開頭可以設置一個場景,引出 “被打動” 的契機,比如 “那個冬日的午后,我站在街角,就這樣被一位老人的舉動深深打動”。中間部分是重點,要詳細描寫 “被打動” 的過程,通過具體的細節刻畫,如動作、神態、語言等,展現打動 “我” 的瞬間,讓讀者身臨其境。比如寫母親照顧生病的 “我”,可以描寫她布滿血絲的眼睛、輕輕撫摸額頭的手、熬粥時的忙碌身影等,這些細節能讓 “打動” 更有說服力。結尾要升華情感,點明 “被打動” 帶來的影響,比如讓 “我” 學會了珍惜、懂得了感恩、獲得了力量等。寫作時要避免泛泛而談,不能只說 “很感動” 卻不寫具體事例;也不能偏離 “被打動” 的核心,寫成對事物的單純贊美。
【立意提取】
1.被母親的 “謊言” 打動,通過回憶母親總說 “我不餓”“我不累”,實則默默為家庭付出的細節,體會深沉的母愛。
2.被街角修鞋匠的堅守打動,描寫他幾十年如一日認真對待每一雙鞋,堅守手藝與誠信,感受平凡中的偉大。
3.被古柏的生命力打動,觀察歷經風雨、傷痕累累卻依然枝繁葉茂的古柏,感悟生命的堅韌與頑強。
4.被志愿者的奉獻打動,記錄在公益活動中看到志愿者們不求回報地幫助他人,體會善意傳遞的溫暖。【點評】這篇例文以生活中年輕母親與嬰兒的溫馨場景為切入點,用細膩筆觸描繪打動瞬間,結合自身感悟引出對生活美好的思考,情感真摯且有共鳴,結尾升華主題,很好地詮釋了 “就這樣被打動” 的內涵。
1 / 1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
一、●【搜集·整理】
(2024九上·會寧期中)閱讀下面語段,完成題目。
打鐵花是流傳于白銀市景泰縣的傳統習俗之一,它是古代的原始“煙花”,也是璀璨的景泰人民群眾創造的民間藝術之花。
景泰打鐵花 久遠,盛行于明清時期,是景泰傳統的民間風俗。明萬歷年間,景泰被蒙古韃靼部落 。萬歷二十七年,受明朝驅逐的韃靼遠遁賀蘭山以北, 了新邊。張正勝的先祖張鐵蛋以兵戶戍邊,由山西移駐景泰之蘆塘堡,為隨軍鐵匠,專事制造兵器和修補農具,有一手“打鐵花”的絕活。
每逢佳節,先祖張鐵蛋以煉鐵爐、風箱為工具,以生鐵、焦炭、木屑為原料,將通紅的鐵水打向夜空,絢爛的鐵花在廣袤的空中zhàn fàng,宛若流星隨風游弋,令人驚艷,令人chén zuì。這一活動被后人代代 了下來,演變成了百姓喜聞樂見的年節視覺大餐。
1.給加點字注音并根據拼音寫漢字。
廣袤    游弋   
zhàn fàng     chén zuì   
2.依次填入橫線處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A.傳承 吞噬 構建 持續
B.傳承 占據 構筑 延續
C.繼承 占據 構建 延續
D.繼承 吞噬 構筑 持續
3.畫線句有語病,請提出修改意見。
4.(2024九上·會寧期中)在語段橫線上填寫句子,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
蘭州黃河石因其獨具的自然美、雄渾美,朦朧美和色調美,成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
①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黃河奇石也逐漸進入市場。
②隨著奇石粉品不斷涌現,蘭州黃河奇石已逐漸走出省門,引起國內外收藏界的廣泛關注與好評,其升值潛力和空間巨大,身價日升。
③20世紀80年代初,人們收藏黃河奇石純粹出于自娛自樂。
④近年來,黃河奇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收藏熱不斷升溫,收藏隊伍不斷壯大。
⑤在蘭州市,僅私人家庭的奇石館就有230余家。
A.②⑤④③① B.④③①②⑤ C.③①④⑤② D.⑤①④③②
二、●【實踐·服務】
5.(2024九上·會寧期中)學校開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習活動,可部分同學怕耽誤學習不愿參加,你將如何勸說他們呢?請結合下面的鏈接材料作答。
鏈接材料:
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連結民族情感的紐帶和維系國家統一的基礎。保護和利用好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對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6.(2024九上·會寧期中)“五一”期間,你所在的學校組織參觀甘肅省博物館,請你觀察“甘肅省博物館展覽平面圖”然后按照游客參觀的順序依次為同學們介紹各處展廳。介紹時方位詞要準確。
三、●【設計·宣傳】
7.(2024九上·會寧期中)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推出“觀甘肅美景·品甘肅文化”主題旅游精品線路,請參照主題一,根據你家鄉的旅游資源,完成主題二的設計。
主題名稱 線路
主題一 觀青甘風景 體驗西北風光 青海湖——茶卡鹽湖——柴達木盆地
主題二 ① ②
8.(2024九上·會寧期中)九年級(3)班準備舉行一次古詩文朗誦會,請補全本次活動開場白。
我們走進文學的殿堂,讓心靈在神州大地間徜徉。歐陽修的“①   ,佳木秀而繁陰”讓我們看到山間春夏之美景。好的文學作品,還帶給我們獨特的情感體驗。劉禹錫的“②   ,病樹前頭萬木春”讓我們體會到詩人一洗傷感低沉情調,盡顯慷慨激昂的氣概;蘇軾的“③   ,④   ,此事古難全”讓我們感受到詞人曠達的胸懷;李白的“⑤   ,⑥   ”讓我們感受到詩人對人生前途的樂觀豪邁氣概;韓愈的“⑦   ,肯將衰朽惜殘年”讓我們體會到詩人匡正祛邪、義無反顧的勇氣。
下面就讓我們走進“古詩文朗誦會”,用我們的激情一起領略這些古人留下的華美樂章吧!
四、(18分)
(2024九上·會寧期中)閱讀下面文章,完成題目。
夜來香
吳昌勇
①記憶中,夜來香開得最繁茂的那一年,夜晚的場院總是那么溫馨,那么芬芳。月光灑滿小小的村莊,輕輕拂動的白楊樹葉像無數雙小手,捧起幽幽花香,將它們送到遠方。
②盛夏的夜晚有些悶熱,我們一家坐在屋外的場院納涼。父親嘴里含著煙卷,斜靠在椅子上,目光投向不遠處的莊稼。竹林一樣的苞谷地,月光下一片深綠。晌午被烈日炙烤后擰得如繩子一般的苞谷葉,此時緩緩地舒展開來。蟈蟈和往常一樣聚會,叫聲此起彼伏。
③“得下一場雨,莊稼有點旱了呢。”父親摘掉嘴里的煙卷,端起白瓷茶杯咕咚咕咚狂飲了幾口濃茶。母親沒有作聲,不緊不慢地搖著手中的蒲葉扇。其實,她比父親更盼望一場飽墑雨。早上去園子里摘菜時,竹篾籃子顯然沒有往常那樣沉。菜園的豇豆和茄子有點兒發蔫干癟,黃瓜和辣椒的個頭也越來越小,就連耐旱的南瓜,也好幾天沒有開新的花朵了。
④我將鼻尖湊近母親椅子后面的那一株夜來香。就算在夜里,我依然能找準方位——房子東邊的香櫞樹下,指甲花旁的那一株夜來香,莖稈粗壯,葉子肥綠,每天晚上花開時能有十幾朵,深紫深紫的,散發著濃郁的香氣。我蹲在地上,只想離它近點兒,只想靜靜地陪著它。每一朵花,都好似一張活潑可愛的笑臉,在迎著我。耳畔又響起了奶奶的那句話:“晚上開的花兒,膽子小,惹人心疼哩,得陪著它!”
⑤“給你的寶貝澆點水,甭讓它渴著。”見我蹲在花旁,在屋里剛剛擦洗完的姐姐,端著半盆水走過來。接過水盆,我繞著夜來香的根部淋了一圈,已經被太陽曬裂的地,和父親一樣咕咚咕咚地一陣狂飲。很快,一縷雨后能聞到的土腥氣,從夜來香密密匝匝的葉子之間升騰起來,還夾雜著泥土被太陽炙曬后的焦香。
⑥夜漸漸有了一絲涼意,樹枝上的蟬鳴和稻田里的蛙鳴已經沒有白日那么熱烈,隱隱約約有鄰居哼著曲子進屋關門的聲響傳來。一陣風吹來,夜來香的氣味越發濃郁、醉人。絲絲縷縷的花香迎面而來,如黏人的孩子,跌跌撞撞地和長輩撞了個滿懷。種下這花時,一向不茍言笑的父親樂呵道:“夜來香晚上開,不作假,不炫耀,是實誠的花兒。”
⑦我們依然沒有一星半點的睡意。父親的茶杯續了好幾次水,母親一個勁兒地責怪他的旱煙太嗆人,委屈了這些晚上才開的花兒。煙卷明明滅滅,芝麻粒大小的火星,映著父親消瘦的面龐,忽明忽暗,像一只螢火蟲在夜色中舞動。
⑧我在院坎邊一圈一圈地轉著,這里種著我早春栽下的花,它們好比我的莊稼,我得陪著它們過完這個夏季,讓它們把冒出的花骨朵開完。
⑨指甲花開花最早,紅色的莖稈托舉著一簇簇小花。每天早晨,只要推開門,就能看見小喇叭一般的牽牛花爬滿藤蔓。美人蕉盡管葉子有些枯黃,但依然冒出淺黃色的花冠。它們的每一次盛開,都能帶給我驚喜,我回家后總是迫不及待地走近它們。這些花是我們家庭的一部分。花朵沒有情緒,沒有愁容,父親母親農活再累,愁事再多,只要看看這些花,就眉頭舒展,心里松泛了不少。在他們眼里,和夜來香一樣的各色小花,都是無憂無慮的孩子。
⑩家人從不責怪我將全部心思都放在這些花身上,有時他們還會幫我給這些花澆水。我分明看到,他們柔和的目光中有一分愛憐,和對我的情感一樣。莊稼人有時也有自己的小浪漫,這樣的日子才過得有滋味。
這個夜晚,我們一家睡得很晚。夜里開放的夜來香,似乎每一朵都盛開在我們的心里,花語是平安喜樂、誠心正意。
“花兒香著哩!”父親從椅子上起身,對著月光下楚楚動人的夜來香喃喃自語。母親轉過身,仍搖著手中的扇子,似乎要將濃濃的花香送給場院邊的每一株草木、每一只小蟲子。姐姐坐在她最愛的指甲花旁,不言不語。愛美的她,一定是想著明天太陽出來后采摘一些粉紅的花瓣染指甲哩。
蟈蟈的叫聲越發淺了,聽起來有了倦意,該回屋睡覺了。我們起身,不約而同地回過頭,看了看夜色中的夜來香。每個人的身上,都落滿了月光和花香。
(選自《光明日報》2024年7月26日,有刪改)
9.文章開頭說“夜來香開得最繁茂的那一年,夜晚的場院總是那么溫馨”,你在文章中看到了哪些溫馨的畫面?
10.小逸認為,文章第⑨段不應該寫指甲花、牽牛花、美人蕉,這樣與標題“夜來香”不符。小文卻認為描寫這些花更能突出主題。你同意誰的觀點?為什么?
11.從描寫方法入手,品析下面句子的表達效果。
月光灑滿小小的村莊,輕輕拂動的白楊樹葉像無數雙小手,捧起幽幽花香,將它們送到遠方。
12.閱讀本文第⑥段畫線句子與鏈接材料,試分析表現手法、內容及情感的相同之處。
【鏈接材料】
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
(選自宗璞《紫藤蘿瀑布》)
五、(12分)
(2024九上·會寧期中)閱讀下面文章,完成題目。
以勞動樹德、增智、強體、育美
張茜
①勞動是成長的必修課。在近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著眼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和運用系統觀念,正確處理支撐國家戰略和滿足民生需求、知識學習和全面發展、培養人才和滿足社會需要、規范有序和激發活力、扎根中國大地和借鑒國際經驗等重大關系。
②勞動可以樹德、增智、強體、育美,明確將勞動教育納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要求之中,是黨中央經過慎重研究的決定,也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據統計,2023年,全國有81.6%的中小學校建立了勞動教育清單,建成14.7萬個校內外勞動教育實踐場所。開展勞動教育的基礎不斷夯實,廣大師生的積極性、參與度越來越高。
③勞動是鑄就品德的熔爐。“鐵人”王進喜在石油會戰的艱苦環境中喊出“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豪言壯語,為國家能源事業建立不朽功勛。焦裕祿帶領蘭考全縣人民與“三害”展開頑強斗爭,努力改變蘭考面貌。他們的事跡是對勞動精神的最好詮釋,彰顯了艱苦奮斗、堅韌不拔、勇于擔當、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無數平凡的勞動者同樣用勞動詮釋著高尚品德的深刻內涵。對青少年進行勞動教育,可以培養他們珍惜勞動成果、尊重勞動者的優良品質,讓他們在汗水中感受生命,在奮斗中體驗成長,在付出中領悟責任。
④勞動是增長智慧的源泉。在古代中國,農耕文明的發展離不開勞動人民的智慧創造,二十四節氣的總結、農作物生長規律的掌握、農耕工具的改進、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等,無一不是勞動人民在長期勞動實踐中智慧的結晶。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勞動形態更加多樣,但勞動增智的本質并未改變。勞動教育旨在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對未知的探索欲望,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浙江杭州學軍中學海創園學校的“創客空間”里,學生們自己動手設計、制作機器人,學到了編程、機械、電子等多學科知識,不斷試錯、調整、優化,最終完成作品。勞動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現新知,在解決問題中增長智慧。
⑤勞動是強健體魄的途徑。強健的體魄不僅可以通過參加體育鍛煉獲得,勞動也是強身健體的重要途徑。現代醫學研究顯示,適量的體力勞動有助于預防多種慢性疾病,從而保持身體健康。此外,勞動中的挑戰與成就能夠激發人的積極情緒,減輕壓力,促進心理健康。因此,將勞動教育納入學校課程體系,教育引導青少年參與勞動,對于促進其強健體魄具有重要意義。在上海浦江第二中學的“綠色校園”項目中,由學生負責校園整潔和綠化維護等。學生們在校園勞動中增強了體質、提高了耐力、培養了責任感,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升。
⑥勞動是培育審美的過程。勞動也是一種實踐藝術,是一種美的創造過程。它使人按其審美塑造自然,將自然界的原材料轉化為不僅具有實用價值、而且具有審美價值的物品。勞動創造的美跨越時空,中國古代精美的瓷器制作便是典范。匠人們以泥土為基,經過揉泥、拉坯、上釉、燒制等多道工序,將普通的泥土轉化為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瓷器藝術品。這些瓷器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勞動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導學生體驗勞動的樂趣,發現勞動創造之美,從而培養他們對美的感悟力和審美情趣。開展勞動教育,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自己雙手創造出的美好世界,激發其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當前,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重視以勞動育美,讓學生在親身體驗勞動艱辛的同時,感受勞動之美。在東華大學,手工旗袍制作、葉脈書簽制作、餐飲制作、手工印染、“三星堆”3D打印設計、陶藝制作等課程,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傳統技藝,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更讓他們在勞動創造中感受到了美的真諦。
⑦勞動,是生命之根,是成長之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為我們指明了新時代學校勞動教育的方向。讓我們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加強勞動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在勞動中樹德、增智、強體、育美,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光明日報》(2024年09月20日,有刪改)
13.開頭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有什么作用?
14.選文③-⑥段從哪幾個方面闡明了勞動的作用?
15.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勞動是成長的必修課,黨中央明確將勞動教育納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要求之中。
B.第③段列舉“鐵人”王進喜和焦裕祿的事跡,具體有力地論證了“勞動是鑄就品德的熔爐”這一觀點。
C.勞動教育旨在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對未知的探索欲望,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D.勞動是強健體魄的途徑,現代醫學研究顯示,體力勞動有助于預防多種慢性疾病,從而保持身體健康。
16.你認為有必要對中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嗎?為什么?
六、(17分)
(2024九上·會寧期中)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
【甲】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節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至則舍舟就輿,經平林淺塢間,道旁竹石蒙翳,有泉伏不見,作泠泠琴筑聲。予欣然停輿聽,久之而去。至白云寺,謁魏公祠,憩遠公庵,然后由其麓狙杙①以上。山多怪石,若臥若立,若搏若噬,蟠拏②撐拄,不可名狀。復有泉出亂石間,曰白云泉,線脈縈絡,下墜于沼;舉瓢酌嘗,味極甘冷。泉上有亭,名與泉同。草木秀潤,可蔭可息。過此,則峰回磴盤,十步一折,委曲而上,至于龍門。兩崖并峙,若合而通,窄險深黑,過者側足。
登者,止者,哦者,嘯者,憊而喘者,恐而咷者,怡然若有樂者,悵然俯仰感慨若有悲者:雖所遇不同,然莫不皆有得也。
(節選自高啟《游天平山記》)
【注釋】①狙杙(jū yì):像獼猴攀登小木樁一樣。②蟠(pán):盤曲。孥(ná):牽引。
1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1)至若春和景明 景:    (2)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求:   
(3)至則舍舟就輿 舍:    (4)不可名狀 名:   
18.下列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名之者誰(《醉翁亭記》)
B.不以物喜 蒙辭以軍中多務(《孫權勸學》
C.下墜于沼 相與步于中庭(《記承天寺夜游》
D.舉瓢酌嘗 徐以杓酌油瀝之(《賣油翁》)
1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2)雖所遇不同,然莫不皆有得也。
20.閱讀文章,回答下面問題。
(1)【甲】文中,“遷客騷人”情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乙】文登山的人情態不一的原因是什么?
(2)【甲乙】兩文都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七、古詩閱讀。(5分)
21.(2024九上·會寧期中)賞析古詩,完成對話。
題稚川山水
戴叔倫
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①云樹②晚蒼蒼。
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
【注釋】①汀沙:靠近水邊的沙洲。②云樹:高大的樹木。
小文:這是一首描寫江南山水風光的寫景詩,詩中熱情贊頌了稚川山水風光的優美。詩人來到松下茅亭,縱目遠眺,看到(1)   和(2)   在暮色映照下顯得一片蒼茫。
小逸:此情此景構成一幅意境淡遠的松亭晚眺圖,稚川優美的山水風光給予異鄉“行人”以(3)   。
小文:這首詩的妙處在于它融入了詩人(4)   ,傳達出一種特殊的生活況味,耐人含詠。
小逸;是的。“行人無限秋風思”一句,稚川山水給予“行人”的一種無可名狀的感觸,那么,你覺得“秋風思”在這里有什么深刻內涵呢?
小文;詩人被秋風引出對故鄉熟悉事物的思念,故“秋風思”代指(5)   。
八、名著閱讀。(8分)
22.(2024九上·會寧期中)《艾青詩選·礁石》:“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地撲過來/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被打成碎沫、散開……/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著微笑,看著海洋……”這首詩給你怎樣的啟示?請結合具體內容分析。
23.(2024九上·會寧期中)根據你對《艾青詩選》的閱讀,判斷【甲】【乙】兩詩哪首屬于艾青的作品,并簡要說明理由。
【甲】 【乙】
撲面的楊柳風送來春天的芬芳 花兒它告訴我 幸福就在土地上 祥云紅彤彤,陽光暖心房 小溪奔前方,歡快歌兒唱 希望在土地上 桃李滿園芳 用智慧用汗水收獲甜蜜和風光 像一報帶子連著一根帶子 無數田塍接連著田塍…… 長的,短的,粗的,細的 一根紐結著一根 平平地展開在地殼凹凸的表面 伸張成不規則的褐色的網—— 不整齊的田畝與池沼毗連著 綴成了顏色斑駁的圖案
九、作文(60分)
24.(2024九上·會寧期中)學校打算在“美麗甘肅 青春行動”系列活動中舉辦海報設計展。團委會圍繞綠色環保、節約用水、校園生活等主題向全校同學征集海報作品。小逸要代表學校團委會擬寫一份征稿啟事,請你幫她完成。(不少于100字)
十、完成一篇的作文。(50分)
25.(2024九上·會寧期中)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走近自然,才感受到它的魅力;走近父母,才體會到他們舐犢情深;走近老師,才明白春蠶的無私;走近名人,才懂得他們的情懷……
請以“走近 ”為題目作文。
要求:①將題目補全: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③不得抄襲、套作;④書寫工整,卷面整潔:⑤不得泄露個人相關信息,如需出現本市人名、校名、地名,請用××代替; 不少于600字。
26.(2024九上·會寧期中)請以“就這樣被打動”為題目作文。
要求: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②不得抄襲、套作;③書寫工整,卷面整潔:④不得泄露個人相關信息,如需出現本市人名、校名、地名,請用××代替; 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mào;yì;綻放;沉醉
2.B
3.把“璀璨的”放到“人民群眾創造的”的后面。
【知識點】常用易錯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義詞;詞語的使用(搭配);語序不當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重要詞語字音、字形的識記能力。要求學生在平時對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詞準確的識記,加強積累。
(2)本題考查詞語的辨析與運用。了解各個詞語的意思,根據句子的語境做出判斷。近義詞(成語)的辨析常見的技巧有:堅持“存同析異”的原則,分析相異的語素;根據語境正確的使用詞語;從感彩方面辨析等幾種方法。做題時靈活使用。
(3)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與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來說,一看語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對不對,三看修辭妥不妥。要想快速而準確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時多閱讀,增強語感外,還應該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語感審讀法、枝干梳理法、邏輯分析法。
1.本題主要考查對常見漢字字音和字形的掌握,這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內容,需要在日常學習中注重積累。“廣袤” 的 “袤” 讀音為 “mào”。“廣袤” 一詞常用來形容土地、天空等廣闊無邊,我們可以結合具體語境記憶,比如 “廣袤的草原”,這樣能更深刻地記住其讀音和含義。“游弋” 的 “弋” 讀音為 “yì”。“游弋” 有在水中游動或無目標地巡邏等意思,要注意與 “戈(gē)” 區分開,避免混淆讀音。根據拼音 “zhàn fàng” 寫出的漢字是 “綻放”。“綻” 是絞絲旁,與絲線有關,“綻放” 常用來形容花朵開放,也可比喻美好的事物展現出來。根據拼音 “chén zuì” 寫出的漢字是 “沉醉”。“沉” 有深入、程度深的意思,“醉” 有沉迷的含義,“沉醉” 指深深地迷戀某種事物,沉浸在其中。
故答案為:mào;yì;綻放;沉醉
2.本題考查對近義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對于第一空,“傳承” 強調對前人的經驗、技藝等進行傳授和繼承并加以發揚,“打鐵花” 作為一項傳統技藝,是前人流傳下來并不斷延續的,所以 “傳承” 更合適,而 “繼承” 更多指接受死者的財產、權利等,不符合語境,因此排除C、D選項。第二空,“吞噬” 有吞食、侵占并化為己有的意思,語義較重;“占據” 指取得或保持某個地域、場所等。這里是說景泰被蒙古韃靼部落取得并控制,“占據” 更能準確表達這種意思,所以排除A選項。第三空,“構建” 多用于抽象事物的建立,如 “構建和諧社會”;“構筑” 指構造建筑,“新邊” 屬于具體的建筑設施,用 “構筑” 更恰當。第四空,“持續” 側重表示連續不斷,沒有間隔;“延續” 指照原來的樣子繼續下去。“打鐵花” 這一活動是按照原來的形式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延續” 更符合語境。
故答案為:B
3.本題考查對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在漢語中,定語的排列有一定的規律,多項定語修飾中心語時,一般按照與中心語關系的遠近排列。句中 “璀璨的” 是用來形容 “民間藝術之花” 的,而 “景泰人民群眾創造的” 是限定 “民間藝術之花” 的歸屬,按照邏輯順序,應先說明歸屬,再描述其特點。所以,把 “璀璨的” 放到 “人民群眾創造的” 的后面,句子就通順合理了,即 “也是景泰人民群眾創造的璀璨的民間藝術之花”。
故答案為:把“璀璨的”放到“人民群眾創造的”的后面。
4.【答案】C
【知識點】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對句子邏輯順序和銜接連貫性的把握,解答這類題目需要理清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系,如時間順序、因果關系等。首先看各個句子,③句提到 “20 世紀 80 年代初”,明確了一個較早的時間點,講述了當時人們收藏黃河奇石的狀態 ——“純粹出于自娛自樂”,這是對黃河奇石收藏早期情況的介紹,適合作為語段的開頭,引出話題。①句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黃河奇石也逐漸進入市場”,時間上應在③句之后。因為在早期人們只是自娛自樂,隨著經濟發展,奇石才進入市場,這是一個自然的發展過程,與③句銜接緊密。④句 “近年來,黃河奇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收藏熱不斷升溫,收藏隊伍不斷壯大”,“近年來” 在時間上晚于 “20 世紀 80 年代初” 和市場經濟發展初期,描述的是奇石進入市場后引發的收藏熱潮,是①句之后的進一步發展,所以緊跟①句。⑤句 “在蘭州市,僅私人家庭的奇石館就有 230 余家”,用具體的數字說明了收藏隊伍壯大的情況,是對④句 “收藏隊伍不斷壯大” 的具體例證,因此排在④句之后。②句 “隨著奇石粉品不斷涌現,蘭州黃河奇石已逐漸走出省門,引起國內外收藏界的廣泛關注與好評,其升值潛力和空間巨大,身價日升”,講述的是黃河奇石影響力擴大到國內外的情況,是在國內收藏熱之后的進一步發展,應放在最后,作為語段的收尾。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加強閱讀領悟能力的培養,具備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通過抓關鍵詞,抓中心句,句與句之間的連接詞去逐句推敲。
5.【答案】示例:同學們,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保護和利用好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還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和可持續發展,同時它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我們是祖國的未來,也是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的希望,推動民族文化傳承、建設中華精神家園,我們責無旁貸。
【知識點】語言得體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擬寫勸說詞。在勸說同學時,首先要注意語氣親切、真誠,讓同學們感受到你的善意,避免產生抵觸心理。其次,要緊密結合鏈接材料,讓同學們明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鏈接材料中提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連結民族情感的紐帶和維系國家統一的基礎,保護和利用好它們對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些都是勸說時可以強調的重點。可以這樣開頭:“同學們,我知道大家擔心參加‘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習活動會耽誤學習,這種心情我能理解。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我們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呢?” 這樣的開頭先共情,再引出話題,更容易讓同學們接受。接著,結合材料內容進一步闡述:“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啊。它們就像一條紐帶,連接著我們民族的情感,也是維系國家統一的基礎。保護好它們,對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能幫助我們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讓同學們了解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大價值,不僅僅是抽象的概念,還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然后,從同學們自身角度出發:“而且,參加這樣的活動,并不是在耽誤學習哦。我們可以在活動中了解到很多課本之外的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這也是一種學習和成長呀。了解我們民族的文化瑰寶,能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這對我們的身心健康發展也是很有好處的。” 消除同學們 “耽誤學習” 的顧慮,讓他們意識到活動的積極意義。最后,發出真誠的邀請:“所以,希望大家能抽出時間參加這個活動,一起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好嗎?”
故答案為:示例:同學們,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保護和利用好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還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和可持續發展,同時它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我們是祖國的未來,也是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的希望,推動民族文化傳承、建設中華精神家園,我們責無旁貸。
【點評】本題考查語言表達中的勸說。對于勸說類的語言表述,學生應在明確勸說對象的基礎上做到表述的“簡明、準確、連貫、得體”即可。
6.【答案】示例:由入口進入一樓,依次是西展廳的古代銅鏡展、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中展廳的賈文忠全形拓藝術展;然后進入二樓,依次是西展廳的古生物化石展、中展廳的絲綢之路文明展、東展廳的紅色甘肅展;再進入三樓,依次是東展廳的佛教藝術展、中展廳的甘肅彩陶展、西展廳的古生物化石展。
【知識點】圖表信息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圖文轉換及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核心在于結合 “甘肅省博物館展覽平面圖”,按照合理的參觀順序,運用準確的方位詞向同學們介紹各處展廳。首先,解答這類題目需要仔細觀察平面圖,明確博物館的整體布局。從題目及示例可知,甘肅省博物館分為三層,每層都有西展廳、中展廳、東展廳等不同區域,且各展廳有特定的展覽內容。觀察時要理清各樓層的空間分布以及展廳之間的位置關系,這是準確介紹的基礎。其次,要確定合理的參觀順序。一般來說,博物館參觀遵循從低到高、由外到內或按照平面圖指引的常規路線,本題中合理的順序是從入口進入后,先參觀一樓,再前往二樓,最后到三樓,這樣的順序符合人們正常的參觀習慣,也便于在介紹時保持條理清晰。然后,在介紹過程中要注重方位詞的準確使用。比如在一樓,從入口進入后,“正前方及西側區域為西展廳”“往東走就是中展廳”;到了二樓,“西側是西展廳”“往中間走是中展廳”“繼續往東,就到了東展廳”;在三樓,“東側的東展廳”“從東展廳向西,來到中展廳”“三樓西側的西展廳” 等,這些方位詞清晰地指示了各展廳的位置,讓同學們能準確把握參觀路線。最后,介紹時還要將各展廳的展覽內容清晰呈現,使同學們不僅知道路線,還能了解每個展廳的看點。如一樓西展廳有 “古代銅鏡展和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中展廳是 “賈文忠全形拓藝術展” 等,將位置與內容結合,讓介紹更具實用性。
故答案為:示例:由入口進入一樓,依次是西展廳的古代銅鏡展、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中展廳的賈文忠全形拓藝術展;然后進入二樓,依次是西展廳的古生物化石展、中展廳的絲綢之路文明展、東展廳的紅色甘肅展;再進入三樓,依次是東展廳的佛教藝術展、中展廳的甘肅彩陶展、西展廳的古生物化石展。
【點評】本題考查圖文轉換。解答時要仔細觀察材料中所給出的圖表,找出圖表中的規律以及所揭示的實際問題。由于圖文轉換大多屬于說明文的范疇,表述過程中應注意用詞的準確、嚴密。
7.【答案】①游河西走廊,賞文化遺產;
②甘肅省博物館——雷臺漢墓——嘉峪關長城——莫高窟
【知識點】活動設計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對旅游線路的設計能力,核心是圍繞 “觀甘肅美景 品甘肅文化” 的總主題,結合家鄉的旅游資源,設計出與主題一形式相似、內容契合的主題二。首先,主題名稱的設計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主題一 “觀青甘風景 體驗西北風光” 采用了 “動詞 + 地域 / 景觀 + 逗號 + 動詞 + 特色” 的結構,簡潔明了地概括了線路的核心內容。主題二的名稱也應保持這種形式上的一致性,同時要突出家鄉旅游資源的特點。比如答案中的 “游河西走廊,賞文化遺產”,“游” 和 “賞” 為動詞,“河西走廊” 明確了地域,“文化遺產” 點出了該線路的核心特色,既符合結構要求,又緊扣 “品甘肅文化” 的總主題。其次,旅游線路的設計要與主題名稱緊密呼應。主題一的線路 “青海湖 —— 茶卡鹽湖 —— 柴達木盆地” 均是青甘地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風光景點,與 “觀青甘風景 體驗西北風光” 的主題高度契合。主題二若以 “游河西走廊,賞文化遺產” 為主題,線路就應選取河西走廊沿線的文化遺產類景點。答案中的 “甘肅省博物館 —— 雷臺漢墓 —— 嘉峪關長城 —— 莫高窟” 便是如此,甘肅省博物館珍藏著大量甘肅地區的歷史文物,雷臺漢墓出土了著名的銅奔馬,嘉峪關長城是明長城的西端起點,莫高窟更是世界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這些景點都是河西走廊上極具代表性的文化遺產,能夠讓游客深刻感受到甘肅深厚的文化底蘊,與主題二的名稱完美匹配。此外,設計線路時還需考慮景點之間的連貫性和合理性,確保線路具有可游覽性。所選景點應在地域上相對集中或有便捷的交通連接,方便游客依次游覽。同時,要突出家鄉的獨特性,避免與其他地區的線路重復,展現出家鄉旅游資源的不可替代性。
故答案為: ①游河西走廊,賞文化遺產;②甘肅省博物館——雷臺漢墓——嘉峪關長城——莫高窟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設計活動的能力。對于設計活動類型的題目,我們一般從平時掌握的幾種常見的主題活動中做出選擇即可。只是需要在表達時注意考題對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8.【答案】野芳發而幽香;沉舟側畔千帆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欲為圣明除弊事
【知識點】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對古詩文名句的理解與默寫能力,需要結合開場白的語境,選取恰當的詩句來展現文學作品的魅力和情感內涵。首先看第一空,“歐陽修的‘①,佳木秀而繁陰’讓我們看到山間春夏之美景”。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描繪山間春夏景色的句子是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野芳發而幽香” 寫的是春天野花開放、散發幽香的景象,與 “佳木秀而繁陰” 的夏日濃蔭形成呼應,共同構成山間春夏美景,所以此處應填 “野芳發而幽香”。第二空,“劉禹錫的‘②,病樹前頭萬木春’讓我們體會到詩人一洗傷感低沉情調,盡顯慷慨激昂的氣概”。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的困境,而千帆競發、萬木爭春則展現出蓬勃的生機與希望,體現了詩人擺脫傷感、積極向上的慷慨氣概,因此這里填 “沉舟側畔千帆過”。第三、四空,“蘇軾的‘③,④,此事古難全’讓我們感受到詞人曠達的胸懷”。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表達了人生總有悲歡離合,月亮也有陰晴圓缺,這些都是自然常理,體現了詞人對人生的豁達看待,所以這兩空依次為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第五、六空,“李白的‘⑤,⑥’讓我們感受到詩人對人生前途的樂觀豪邁氣概”。李白的《行路難》中,“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展現了詩人即使身處困境,也對未來充滿信心,相信終能乘風破浪、實現理想的樂觀豪邁之情,因此這兩空填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第七空,“韓愈的‘⑦,肯將衰朽惜殘年’讓我們體會到詩人匡正祛邪、義無反顧的勇氣”。韓愈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中,“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表達了詩人一心想為朝廷除去弊端,即使自己年老體衰也在所不惜的堅定決心,體現了其匡正祛邪的勇氣,所以此處填 “欲為圣明除弊事”。
故答案為:野芳發而幽香;沉舟側畔千帆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欲為圣明除弊事
【點評】本題考查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求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不僅要做好對于古詩文、名言名句的背誦,更要注重這些語句的默寫,特別關注文句中容易寫錯的字,從而做到準確、工整的完成作答。
【答案】9.父親嘴里含著煙卷,斜靠在椅子上;母親搖著手中的蒲葉扇;“我”蹲在地上,靜靜地陪著那一株夜來香姐姐端著半盆水走過來,讓“我”給夜來香澆水;父親對著月光下楚楚動人的夜來香喃喃自語;姐姐坐在她最愛的指甲花旁,不言不語。(答出任意4點即可)
10.我同意小文的觀點。因為描寫指甲花、牽牛花、美人蕉不僅表現出“我”家小院花草種類多,莊稼人有自己的小浪漫,日子過得有滋味,并且對夜來香起到了烘托作用,襯托了夜來香“不作假,不炫耀”的美好品德,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題。
11.這句話屬于環境描寫,描寫了被月光籠罩的村莊、在微風吹動下輕輕拂動的白楊樹葉、幽幽的花香,襯托了夏夜的寧靜,烘托出一種安謐、祥和的氛圍。
12.相同點:都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花的贊美之情,抒發了作者喜悅的心情。畫線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夜來香的香氣人格化,突出了夜來香的氣味濃郁和醉人。鏈接材料用帆與船艙的比喻,細致地描寫了紫藤蘿花盛開的狀態,把盛開的花比作笑容,“忍俊不禁”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表現了花的美好可愛。
【知識點】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現手法;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分析文段、人物、情節的作用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全文,明確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
(2)本題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關注兩點:一是句段所處的位置來分析。二是從句子的表達內容來分析。
(3)本題考查賞析句子的能力。賞析句子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從修辭、語句中重要的動詞、形容詞、描寫的角度、句式特點等幾個角度考慮。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對作者情感內容的闡述。
(4)本題考查分析表現手法的能力。表現手法的分析是一種很泛的題目,答題時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題目的答題要求,要簡潔準確地答題,對有些題目如欣賞寫作技巧的題,應結合上下文語境、文章題材與體裁風格等來準確把握,選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9.本題考查對文章中溫馨場景的提煉,需要仔細閱讀文本,捕捉家庭成員在夜晚場院中的活動細節。文章圍繞夜來香盛開的夜晚展開,描繪了諸多充滿溫情的畫面。父親斜靠在椅子上,含著煙卷關注莊稼,雖有對旱情的擔憂,卻在靜謐氛圍中顯得悠然;母親不緊不慢地搖著蒲葉扇,沉默中透著對生活的安然;“我” 蹲在夜來香旁,靜靜陪伴這株散發濃郁香氣的花兒,展現出對自然的親近;姐姐端來半盆水讓 “我” 給花澆水,體現出家人間的默契與關愛;父親對著月光下的夜來香喃喃自語,流露出對花香的沉醉;姐姐坐在指甲花旁不言不語,享受著夜晚的寧靜。這些畫面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家庭成員在夏夜場院中的狀態,共同構成了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答題時只需從這些場景中選取任意 4 點即可,注意概括要簡潔準確,突出 “溫馨” 的特點。
故答案為:父親嘴里含著煙卷,斜靠在椅子上;母親搖著手中的蒲葉扇;“我”蹲在地上,靜靜地陪著那一株夜來香姐姐端著半盆水走過來,讓“我”給夜來香澆水;父親對著月光下楚楚動人的夜來香喃喃自語;姐姐坐在她最愛的指甲花旁,不言不語。(答出任意4點即可)
10.本題考查對文中次要事物描寫作用的理解,需要明確次要事物與主要事物及文章主題的關系。小文的觀點是合理的,第⑨段描寫指甲花、牽牛花、美人蕉并非多余。這些花與夜來香共同構成了小院的花海,展現出 “我” 家小院花草繁盛的景象。它們各有各的美,指甲花 “托舉著一簇簇小花”,牽牛花 “爬滿藤蔓” 像小喇叭,美人蕉 “冒出淺黃色的花冠”,它們的盛開給 “我” 帶來驚喜,也讓勞累的父母 “眉頭舒展”。這體現出莊稼人在辛勤勞作之余,也有對美的追求,有著屬于自己的 “小浪漫”,讓平淡的日子充滿滋味。同時,這些在白天綻放、各有姿態的花,與夜來香 “晚上開,不作假,不炫耀” 的特點形成對比,烘托出夜來香樸實無華的美好品德,從而更好地突出文章對平凡生活中美好與真誠的贊美這一主題。因此,描寫這些花不僅不與標題 “夜來香” 沖突,反而豐富了文章內容,深化了主題。
故答案為:我同意小文的觀點。因為描寫指甲花、牽牛花、美人蕉不僅表現出“我”家小院花草種類多,莊稼人有自己的小浪漫,日子過得有滋味,并且對夜來香起到了烘托作用,襯托了夜來香“不作假,不炫耀”的美好品德,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題。
11.本題考查從描寫方法角度品味句子的表達效果,需要先判斷描寫方法,再分析其營造的氛圍和表達的情感。這句話屬于環境描寫,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夏夜的景象:“月光灑滿小小的村莊” 勾勒出村莊被月光籠罩的寧靜畫面;“輕輕拂動的白楊樹葉像無數雙小手”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賦予白楊樹葉靈動的姿態;“捧起幽幽花香,將它們送到遠方” 則寫出了花香在微風中飄散的情景。整個句子從視覺(月光、白楊樹葉)和嗅覺(幽幽花香)兩個角度,營造出一種安謐、祥和的氛圍,襯托出夏夜的寧靜美好,也為下文描寫家人在場院納涼的溫馨場景奠定了舒緩的基調,讓讀者感受到鄉村夜晚的愜意與和諧。
故答案為:這句話屬于環境描寫,描寫了被月光籠罩的村莊、在微風吹動下輕輕拂動的白楊樹葉、幽幽的花香,襯托了夏夜的寧靜,烘托出一種安謐、祥和的氛圍。
12.本題考查對不同文本中表現手法、內容及情感相同點的分析,需要分別剖析兩個句子的特點,再找出共性。文中第⑥段畫線句子 “絲絲縷縷的花香迎面而來,如黏人的孩子,跌跌撞撞地和長輩撞了個滿懷” 與鏈接材料 “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 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 在表現手法、內容和情感上有諸多相同之處。表現手法上,兩者都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文中將夜來香的香氣比作 “黏人的孩子”,賦予花香人的動作 “跌跌撞撞地撞了個滿懷”;鏈接材料將紫藤蘿花比作 “忍俊不禁的笑容”,賦予花人的神態。內容上,都抓住了花的突出特點進行描寫,文中突出夜來香氣味的濃郁和醉人,鏈接材料則展現了紫藤蘿花盛開時的飽滿與生機。情感上,兩句都表達了作者對花的喜愛與贊美之情,文中流露出作者聞到夜來香濃郁花香時的愉悅,鏈接材料則體現了作者對紫藤蘿花美麗姿態的欣賞,字里行間都充滿了喜悅之感。通過這樣的比較,能更清晰地體會到不同作者在描寫自然之物時所運用的手法和蘊含的情感的共通性。
故答案為:相同點:都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花的贊美之情,抒發了作者喜悅的心情。畫線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夜來香的香氣人格化,突出了夜來香的氣味濃郁和醉人。鏈接材料用帆與船艙的比喻,細致地描寫了紫藤蘿花盛開的狀態,把盛開的花比作笑容,“忍俊不禁”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表現了花的美好可愛。
【答案】13.闡明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意義,指明了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作為本文的論據,有力地論證了文章的論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14.勞動是鑄就品德的熔爐;勞動是增長智慧的源泉;勞動是強健體魄的途徑;勞動是培育審美的過程。
15.D
16.有必要。因為勞動可以樹德、增智、強體、育美學生德行的養成始于勞動教育,對青少年進行勞動教育,可以培養他們珍惜勞動成果、尊重勞動者的優良品質;勞動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現新知,在解決問題中增長智慧;勞動使學生增強了體質,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并且使學生在勞動創造中感受到了美的真諦。
【知識點】文章開頭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議論文文本;評價啟示、反思感悟等開放類;定位篩選、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議論文首段的作用,首段常用引出中心論點或論題,激發讀者閱讀興趣,作為論據證明論點的作用。
(2)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全文,明確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
(3)本題考查根據材料信息進行理解推斷的能力。準確解讀文本,理解和分析材料內容,將選項和文章內容進行比較、辨別,確認正確選項。一定要忠實于原文。
(4)本題是開放性試題。觀點明確即可。注意聯系生活實際闡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13.本題考查議論文開頭引用內容的作用,需結合引用內容與文章論點、論證的關系來分析。文章開頭引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具有多重重要作用。從內容上看,講話明確了建設教育強國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還指出了要堅持的辦學方向和處理的重大關系,這直接闡明了勞動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為全文論述勞動的價值奠定了理論基礎。從論證角度來說,總書記的講話具有極高的權威性和說服力,將其作為論據,能有力地支撐文章 “勞動能樹德、增智、強體、育美” 這一中心論點,讓讀者更易認同文章觀點。同時,引用權威論述也能引起讀者對勞動教育話題的重視,自然地引出下文對勞動各方面作用的具體闡述。
故答案為:闡明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意義,指明了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作為本文的論據,有力地論證了文章的論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14.本題考查對文章主體段落內容的提煉,需抓住各段落的中心句來概括。文章③-⑥段采用了總分的結構,每段都有明確的分論點,清晰闡述了勞動的作用。第③段以 “勞動是鑄就品德的熔爐” 為中心,通過列舉王進喜、焦裕祿等勞動者的事跡,說明勞動能培養高尚品德;第④段圍繞 “勞動是增長智慧的源泉”,從古代農耕文明到現代學校的勞動實踐,論述勞動能讓人增長知識和智慧;第⑤段以 “勞動是強健體魄的途徑” 為核心,結合醫學研究和學校案例,表明勞動對身心健康的促進作用;第⑥段提出 “勞動是培育審美的過程”,通過瓷器制作、學校特色課程等例子,說明勞動能培養審美能力。因此,只需提煉這四個分論點,就能準確概括出這幾段闡明的勞動的作用。
故答案為:勞動是鑄就品德的熔爐;勞動是增長智慧的源泉;勞動是強健體魄的途徑;勞動是培育審美的過程。
15.A.結合第①②段內容,“勞動是成長的必修課” 以及黨中央將勞動教育納入培養要求,表述與原文一致。
B.第③段列舉王進喜和焦裕祿的事跡,正是為了具體論證 “勞動是鑄就品德的熔爐” 這一觀點,符合原文邏輯;
C.與第④段中 “勞動教育旨在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表述一致;
D.原文第⑤段明確指出 “適量的體力勞動有助于預防多種慢性疾病”,而選項中省略了 “適量的” 這一關鍵限定詞,導致表述不準確。
故答案為:D
16.本題考查對勞動教育必要性的理解,需結合文章內容闡述理由。對中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從樹德角度,勞動能讓中學生在實踐中培養珍惜勞動成果、尊重勞動者的品質,領悟責任與擔當;從增智方面,勞動能促使他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激發探索欲,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強體上,適量勞動有助于增強體質、預防疾病,還能促進心理健康;就育美而言,勞動過程是美的創造過程,能讓中學生感受勞動創造之美,提升審美情趣。勞動教育能促進中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基礎,因此不可或缺。
故答案為:有必要。因為勞動可以樹德、增智、強體、育美學生德行的養成始于勞動教育,對青少年進行勞動教育,可以培養他們珍惜勞動成果、尊重勞動者的優良品質;勞動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現新知,在解決問題中增長智慧;勞動使學生增強了體質,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并且使學生在勞動創造中感受到了美的真諦。
【答案】17.日光;探求;放棄;說出
18.D
19.(1)在朝廷做官就替百姓擔憂,被貶謫到邊遠地區做地方官就替君王擔憂。(2)雖然所遇到的不一樣,但都有收獲。
20.(1)甲文中,“遷客騷人”情感變化的原因是個人的遭遇和外物的觸發。乙文登山的人情態不一源于所見所得不同。(2)甲文表達了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乙文表達了作者對天平山風景的喜愛和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意思對即可)
【知識點】歸納文言文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譯;一詞多義;常用文言實詞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意義。翻譯文言實詞的意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的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同時還應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準確的判斷。考題涉及的詞語都來源于教材中所選的課文,這要求學生應加強對教材所選入的文言文誦讀與掌握,解答根據所學過的課文,根據上下文做出判斷。
(2)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現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要注意積累詞語的不同用法,最后結合句意理解詞語的不同用法。
(3)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譯的關鍵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語境中,根據上下文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同時對語句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做到準確的翻譯。并按照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符合現代漢語的用詞造句的標準。
(4)本題考查比較閱讀能力,文言文要點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讀懂內容,這是歸納概括的前提和基礎。在準確理解詞意、句意、段意的基礎上,梳理各句之間的內在聯系,依據題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參考譯文】
【甲】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應當心系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也不能忘記關注國家安危。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乙】天平山距離城西南從水路走有三十里。我們到了后就棄船坐車,經過平曠的樹林和山塢,路邊有竹石遮蔽,有泉水藏而不見,只聽見類似琴筑發出的清越的聲音。我高興地停下車聽,很久還不愿離去。到了白云寺,我們拜謁魏公祠,在遠公庵稍事休憩,然后由這里的山腳像獼猴攀小木樁一樣攀登而上。山上有很多怪石,有的像躺著有的像站著,有的像要抓人有的像要咬人,如龍盤曲搏持,如柱撐天而立,無法一一形容描繪。又有泉水從亂石間冒出,叫白云泉,泉水細如線如脈,向下流墜入水潭中,用瓢舀來嘗嘗,那味道極是甘甜清冽。泉水上有個亭子,亭的名字與泉水相同。泉邊草木秀麗潤澤,遮蓋成蔭可供休憩。過了這里,則峰回路轉,登山的石道盤繞,十步一折,蜿蜒曲折而上,一直到龍門。兩面山崖壁立對峙,中通一小徑,窄小險峻幽深黑暗,僅容一人側身而過。
繼續登山的,停下來休息的,吟哦感嘆的,疲憊喘氣的,驚恐而哭的,怡然而樂的,俯仰之間悵然感慨像有所悲傷的,雖然所遇到的看到的不一樣,但都有收獲。
17.本題考查對文言文中重點字詞含義的理解,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其意義。(1)“至若春和景明” 中,“景” 結合上下文 “春和”“明” 可知,指的是 “日光”,整句描繪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景象。(2)“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里,“求” 根據語境可理解為 “探求”,體現了作者對古時品德高尚之人思想感情的探尋。(3)“至則舍舟就輿” 中,“舍” 結合 “舟”“輿”(車)可知,是 “放棄” 的意思,指到達后棄船改乘車。(4)“不可名狀” 中,“名” 結合 “狀”(描繪)可知,是 “說出” 的意思,指怪石的形態難以用言語描述。
故答案為:日光;探求;放棄;說出
18.A.“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的 “之” 是助詞 “的”;“名之者誰” 的 “之” 是代詞 “它”,二者意義和用法不同。
B.“不以物喜” 的 “以” 是介詞 “因為”;“蒙辭以軍中多務” 的 “以” 是介詞 “用”,二者意義不同。
C.“下墜于沼” 的 “于” 是介詞 “到”;“相與步于中庭” 的 “于” 是介詞 “在”,二者意義不同。
D.“舉瓢酌嘗” 和 “徐以杓酌油瀝之” 的 “酌” 都是動詞 “舀取”,意義和用法相同。
故答案為:D
19.本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需遵循 “信、達、雅” 的原則,準確翻譯出句子的意思。(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中,“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 是定語后置,應譯為 “在朝廷做官”“被貶謫到邊遠地區做地方官”;“憂” 是 “擔憂” 的意思。整句譯為:在朝廷做官就替百姓擔憂,被貶謫到邊遠地區做地方官就替君王擔憂。(2)“雖所遇不同,然莫不皆有得也” 中,“雖” 是 “雖然”;“然” 是 “然而”;“莫” 是 “沒有”;“得” 是 “收獲”。整句譯為:雖然所遇到的不一樣,但都有收獲。
故答案為:(1)在朝廷做官就替百姓擔憂,被貶謫到邊遠地區做地方官就替君王擔憂。(2)雖然所遇到的不一樣,但都有收獲。
20.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需結合文本內容進行分析。(1)甲文中,“遷客騷人” 的情感會因景色的變化而變化。陰雨連綿時,他們會因個人遭遇和蕭瑟景象而悲傷;春和景明時,又會因美景而喜悅,所以情感變化的原因是個人的遭遇和外物的觸發。乙文中,登山者因所見景色不同(如怪石、清泉、險崖等),以及由此產生的感悟不同,所以情態不一,有的喜悅,有的恐懼,有的感慨,原因是所見所得不同。(2)甲文通過描寫岳陽樓的景色,引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古仁人之心,表達了作者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的愛國愛民情懷。乙文描繪了天平山的美景,以及登山者的不同情態,表達了作者對天平山風景的喜愛和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故答案為:(1)甲文中,“遷客騷人”情感變化的原因是個人的遭遇和外物的觸發。乙文登山的人情態不一源于所見所得不同。(2)甲文表達了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乙文表達了作者對天平山風景的喜愛和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意思對即可)
21.【答案】靠近水邊的沙洲;高大的樹木;思愁和美感;獨特的內心感受;鄉愁歸思
【知識點】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體味古詩詞曲的遣詞;古詩詞曲的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賞析;思鄉懷人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詩歌鑒賞 。(1)(2)空:這兩空考查對詩歌中所描繪景物的提煉。詩中 “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云樹晚蒼蒼” 一句,清晰地展現了詩人在松下茅亭遠眺所見的景色。“汀沙” 指的是靠近水邊的沙洲,“云樹” 則是高大的樹木。在暮色的映照下,這兩種景物呈現出一片蒼茫的景象,共同構成了一幅寧靜而開闊的畫面。詩人用簡潔的語言勾勒出景物的形態,讓讀者仿佛能看到那水邊沙洲與高大樹木在暮色中融為一體的景象,所以這兩空分別填入 “靠近水邊的沙洲” 和 “高大的樹木”。(3)空:此空考查稚川山水帶給異鄉 “行人” 的感受。稚川山水有著獨特的美,松下茅亭的涼爽、汀沙云樹的蒼茫,構成了一幅優美的畫卷,給人以美的享受。但對于身處異鄉的 “行人” 來說,這樣的景色又容易觸動其內心的思緒。“行人無限秋風思” 一句便體現出,這優美的風光引發了行人的愁思,所以稚川山水給予異鄉 “行人” 的是 “思愁和美感”,既有對景色的欣賞,又有因景而生的愁緒。(4)空:這一空考查詩歌中融入的詩人的情感元素。詩歌不僅僅是對稚川山水風光的客觀描繪,更重要的是融入了詩人作為 “行人” 的獨特內心感受。詩人將自己身處異鄉的漂泊感、看到美景時的感觸以及由此引發的思鄉之情都蘊含在詩句之中,使得這首詩超越了單純的寫景,傳達出一種特殊的生活況味,因此這里應填入 “獨特的內心感受”。(5)空:此空考查對 “秋風思” 內涵的理解。“秋風” 常常在古詩中與思鄉之情相聯系,容易引發人們對故鄉的思念。詩中 “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 明確表明,眼前的青山讓行人聯想到故鄉,“秋風思” 正是這種因秋風而起的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所以 “秋風思” 代指 “鄉愁歸思”。
故答案為:靠近水邊的沙洲;高大的樹木;思愁和美感;獨特的內心感受;鄉愁歸思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鑒賞。解答此類題目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作答,如從詩歌遣詞用句的角度賞析詩歌的語言特色,從修辭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詩歌的表達技巧。作答時只要抓住其中的一個方面的特點完成作答即可。
22.【答案】“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地撲過來……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著微笑,看著海洋……”寫礁石在海浪的沖擊下傷痕累累,但它依然含著微笑面對海洋,從而表現了礁石面對困難樂觀自信且無畏無懼。這首詩啟示我們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挫折,都要坦然承受,以微笑面對。
【知識點】作品的基本內容;對作品的體驗感受;《艾青詩選》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對詩歌的理解與感悟,需要結合具體詩句分析意象的象征意義,進而提煉出詩歌帶來的啟示。首先,要明確詩中核心意象的象征含義。詩中的 “浪” 并非單純的自然現象,“一個浪,一個浪 / 無休止地撲過來”,這里的 “浪” 象征著人生中不斷出現的困難、挫折與磨難,“無休止” 突出了這些困境的持續性和反復性。而 “礁石” 則是堅韌、頑強的精神象征,它面對海浪的持續沖擊,展現出了非凡的生命力。接著,結合具體詩句分析礁石的表現。“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 / 被打成碎沫、散開”,體現了礁石在困境面前并非退縮,而是以堅定的姿態抵御沖擊,將困難化解。“它的臉上和身上 / 像刀砍過的一樣”,形象地描繪出礁石在與困難抗爭過程中所承受的傷痛,這說明戰勝困難并非毫無代價,需要付出努力甚至承受痛苦。但即便如此,“它依然站在那里 / 含著微笑,看著海洋”,“依然” 凸顯了礁石的不屈不撓,“含著微笑” 則展現了它面對困境時的樂觀與從容,不是被動承受,而是主動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最后,提煉詩歌帶來的啟示。礁石面對海浪的沖擊,雖傷痕累累卻始終堅守、樂觀以對,這啟示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困難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要像礁石一樣,坦然接受磨難帶來的傷痛,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去抵御困境,始終保持樂觀自信的心態,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故答案為:“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地撲過來……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著微笑,看著海洋……”寫礁石在海浪的沖擊下傷痕累累,但它依然含著微笑面對海洋,從而表現了礁石面對困難樂觀自信且無畏無懼。這首詩啟示我們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挫折,都要坦然承受,以微笑面對。
【點評】本題考查名著的閱讀。閱讀名著要注意積累的廣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識,如作者、人物及故事,還要知道一些細節,并且及時做好筆記,做到積少成多,常讀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題時才能得心應手。
23.【答案】示例:乙是艾青的詩,詩歌以深沉憂郁的基調表現了土地和人民的關系,感情深沉;甲則寫出了在土地上生活的幸福,不符合艾青詩歌的風格。
【知識點】體會現代詩歌意象;作品的基本內容;《艾青詩選》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對艾青詩歌風格的把握,需結合其詩歌的核心意象和情感基調來判斷。艾青詩歌的核心意象多為 “土地” 和 “太陽”,其中 “土地” 承載著他對祖國深沉的愛、對民族命運的憂思,情感基調厚重、深沉,即便有希望的寄托,也帶著一種源于土地的質樸與凝重,而非輕松明快。分析【甲】詩,“幸福就在土地上”“小溪奔前方,歡快歌兒唱”“收獲甜蜜和風光” 等語句,充滿了輕松愉悅的氛圍,直接抒發了在土地上生活的幸福與喜悅,情感直白且明朗,與艾青詩歌中 “土地” 意象所蘊含的深沉憂思和厚重感不符,不符合其風格。再看【乙】詩,聚焦 “田塍”“田畝”“池沼” 等土地的具體形態,將田塍比作 “帶子”,描繪出土地 “不規則的褐色的網”“顏色斑駁的圖案”,對土地的刻畫細致而深沉,體現了詩人對土地的關注與深情,情感內斂、厚重,契合艾青以 “土地” 為核心意象,蘊含對土地深厚情感的特點。
故答案為:示例:乙是艾青的詩,詩歌以深沉憂郁的基調表現了土地和人民的關系,感情深沉;甲則寫出了在土地上生活的幸福,不符合艾青詩歌的風格。
【點評】本題考查名著的閱讀。閱讀名著要注意積累的廣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識,如作者、人物及故事,還要知道一些細節,并且及時做好筆記,做到積少成多,常讀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題時才能得心應手。
24.【答案】示例:
征稿啟事
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美麗甘肅青春行動”活動中來,學校團委會圍繞綠色環保、節約用水、校園生活等主題,開展征集海報作品活動。海報作品形式:豎幅海報設計。作品必須是原創圖形作品,嚴禁抄襲、剽竊他人作品。截稿日期為2024年10月30日。來稿可通過電子郵件發送至XXTWH@。郵件主題為“美麗甘肅青春行動”海報設計。
學校團委會
2024年10月20日
【知識點】應用文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征稿啟事的擬寫,需遵循特定的格式和內容要求,確保信息完整、條理清晰。征稿啟事作為一種應用文體,首先要有規范的格式,包括標題 “征稿啟事”、正文、落款(發文單位和日期)。正文部分是核心,需要明確征稿的背景與目的,比如本次是為配合 “美麗甘肅 青春行動” 系列活動,舉辦海報設計展,旨在鼓勵同學們參與到綠色環保、節約用水、校園生活等主題的宣傳中。其次,要清晰列出征稿的具體要求。這包括作品主題(需圍繞綠色環保、節約用水、校園生活等)、作品形式(如豎幅設計、手繪或電腦繪圖等,可說明尺寸、格式等細節)、原創性要求(嚴禁抄襲剽竊,強調原創性是各類征稿的基本準則)。然后,需明確征稿的截止日期、投稿方式(如指定郵箱,需注明郵箱地址及郵件主題的規范寫法,方便接收和整理)。這些信息是保證征稿活動有序進行的關鍵,缺一不可。最后,落款要寫明發文單位(學校團委會)和具體日期,日期需符合實際情況,通常在截稿日期之前,給同學們留出足夠的創作和投稿時間。
【點評】本題考查語言表達。解答語言表達類的題目,要做到“準確、簡明、連貫、得體”四個方面,同時還應掌握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實用類文體的基本寫作方法和技巧。
25.【答案】例文:
走近詩詞
詩詞,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走近詩詞,就如同走進了一個奇幻而又充滿魅力的世界。
走近詩詞,我看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壯志豪情。“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站在泰山之巔,俯瞰群山,那是一種怎樣的雄渾氣魄。這詩句讓我感受到他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和遠大抱負,即使身處困境,依然心懷天下。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以其浪漫的筆觸,展現出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那是對理想的執著追求,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風破浪,駛向成功的彼岸。在這些詩句中,我領悟到了人生要有夢想,并為之奮勇向前。
走近詩詞,我體會到了愛情的凄美與甜蜜。“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為我們描繪了一種超脫于世俗的愛情觀,真正的愛情不會因距離和時間而褪色。而“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對亡妻的思念之情,如泣如訴,那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愛戀,即便陰陽相隔,也無法抹去曾經的點點滴滴。這些詩詞,讓我感受到愛情的復雜與深沉,有甜蜜的期待,也有失去的痛苦。
走近詩詞,我感受到了田園生活的寧靜與愜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遠離塵世的喧囂,在東籬之下采菊,不經意間抬頭看到南山的悠然之景。這種簡單而純粹的生活,讓人心生向往。還有“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辛棄疾筆下的田園是那樣的熱鬧,充滿了豐收的喜悅,那是一種質樸的快樂。詩詞中的田園,就像一方凈土,讓我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中找到一絲寧靜。
詩詞,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情感的寄托。走近詩詞,我仿佛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領略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它如同一股清泉,滋潤著我的心靈,讓我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里,保持一份對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知識點】半命題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通過列舉 “走近自然”“走近父母”“走近老師”“走近名人” 等不同對象及由此產生的感悟,呈現出 “走近” 這一動作與 “感受魅力”“體會深情”“明白無私”“懂得情懷” 等認知變化之間的關聯。材料以排比形式展開,引導我們思考 “走近” 這一行為帶來的心靈觸動與認知深化,核心話題是 “走近” 以及 “走近” 后產生的深刻感悟。
【題干分析】①材料中 “走近自然”“走近父母”“走近老師”“走近名人” 等表述,明確了 “走近” 的對象可以是自然萬物、身邊親人、師長、歷史人物等。“才感受到它的魅力”“才體會到他們舐犢情深” 等則說明,“走近” 不是表面的接觸,而是深入的了解、用心的感知,最終會帶來認知上的提升和情感上的共鳴。“走近” 意味著打破隔閡、消除距離,以真誠、專注的態度去探尋對象的內在本質。②寫作思路上,首先要補全題目,選擇一個自己熟悉且有深刻感悟的對象,如 “走近爺爺的菜園”“走近那株老槐樹”“走近蘇軾” 等。開頭可以設置場景,引出 “走近” 的緣由,比如因好奇、因誤解、因偶然機會等。中間部分是重點,要詳細描寫 “走近” 的過程,通過具體的事件、細節展現對象的特點,以及 “我” 在這一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和發現,比如原本覺得父親嚴厲,走近后才發現他沉默背后的關愛。結尾則要升華主題,點明 “走近” 帶來的收獲,如對生命的理解、對情感的珍視、對精神的敬仰等。寫作時要避免詳略不當,不能只泛泛而談 “走近” 的結果,而忽略過程的描寫;也不能偏離 “走近” 這一核心,變成單純對對象的介紹。
【立意提取】
1.走近故鄉的老井,通過走近老井,回憶與老井相關的童年往事、鄉親們的生活,感受故鄉的溫情與歲月的沉淀。
2.走近那抹橙色,走近環衛工人,觀察他們的日常工作,體會他們的辛勞與堅守,理解平凡崗位上的偉大。
3. 《走近陶淵明,閱讀陶淵明的詩文,了解他的生平,感受他 “采菊東籬下” 的閑適與 “不為五斗米折腰” 的氣節,探尋精神家園。
4.走近內心的自己,在喧囂的生活中,停下腳步與自己對話,了解真實的想法與渴望,學會與自己和解。 【點評】這篇例文以 “走近詩詞” 為主題,從壯志豪情、愛情感悟、田園之美三個角度展開,引用經典詩句恰當,既展現了詩詞魅力,又體現了 “走近” 后的深刻感悟,語言優美且情感真摯,很好地契合了寫作要求。
26.【答案】例文:
就這樣被打動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常常被各種信息和事務淹沒,心靈似乎變得麻木。然而,有些瞬間,卻能讓我們停下腳步,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那是一個平常的下午,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充滿了對工作的煩躁和對生活的無奈。街道兩旁的樹木在微風中輕輕搖曳,陽光透過樹葉灑下斑駁的光影。我漫不經心地走著,忽然被一陣清脆的笑聲吸引住了。
循聲望去,是一位年輕的母親正推著嬰兒車,車里的小寶寶正咯咯地笑著。那笑聲是如此純真,如此無憂無慮,仿佛能洗去一切煩惱。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靜靜地看著這一幕。母親溫柔地逗弄著孩子,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打動了。
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時的我也是這樣無憂無慮,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期待。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漸漸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來,忘記了最初的簡單快樂。那一刻,我意識到,生活中最珍貴的,往往是那些最簡單的東西。
回到家后,我坐在窗前,望著窗外的景色,心中感慨萬千。我們總是忙于追求所謂的成功,卻忽略了身邊的美好。其實,幸福并不遙遠,它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常常視而不見。
從那天起,我開始學會放慢腳步,去感受生活中的點滴美好。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傍晚的晚霞,甚至是路邊的一朵小花,都能讓我感受到生命的美麗。我也開始珍惜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光,因為我知道,那些溫暖的瞬間,才是生活中最真實的幸福。
就這樣,我被打動了。被那純真的笑聲,被那溫暖的親情,被生活中無數個平凡而美好的瞬間打動。它們讓我重新找回了內心的寧靜和對生活的熱愛。
【知識點】全命題作文
【解析】【分析】題目 “就這樣被打動” 的核心詞是 “打動”,強調一種內心受到觸動、情感被引發共鳴的狀態。“就這樣” 則暗示了打動的過程是自然發生、水到渠成的,可能源于某個瞬間、某件小事或某種持續的情感積累,而非刻意為之。整個題目聚焦于情感的觸發與體驗,引導我們捕捉生活中那些能觸動心靈的瞬間與故事。
【題干分析】①“打動” 指的是內心被某種事物、情感或行為觸動,產生感動、敬佩、溫暖等情緒。它可以來自親情的細微關懷,如母親深夜縫補衣物的身影;可以來自陌生人的善意,如雨天遞來的一把傘;也可以來自自然的力量,如寒冬中頑強綻放的一朵小花;還可以來自精神的感召,如古人堅守信念的故事。這些 “打動” 往往藏在細節里,需要用心去感受。②寫作思路上,首先要明確 “被打動” 的對象和原因,即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場景讓 “我” 被打動。開頭可以設置一個場景,引出 “被打動” 的契機,比如 “那個冬日的午后,我站在街角,就這樣被一位老人的舉動深深打動”。中間部分是重點,要詳細描寫 “被打動” 的過程,通過具體的細節刻畫,如動作、神態、語言等,展現打動 “我” 的瞬間,讓讀者身臨其境。比如寫母親照顧生病的 “我”,可以描寫她布滿血絲的眼睛、輕輕撫摸額頭的手、熬粥時的忙碌身影等,這些細節能讓 “打動” 更有說服力。結尾要升華情感,點明 “被打動” 帶來的影響,比如讓 “我” 學會了珍惜、懂得了感恩、獲得了力量等。寫作時要避免泛泛而談,不能只說 “很感動” 卻不寫具體事例;也不能偏離 “被打動” 的核心,寫成對事物的單純贊美。
【立意提取】
1.被母親的 “謊言” 打動,通過回憶母親總說 “我不餓”“我不累”,實則默默為家庭付出的細節,體會深沉的母愛。
2.被街角修鞋匠的堅守打動,描寫他幾十年如一日認真對待每一雙鞋,堅守手藝與誠信,感受平凡中的偉大。
3.被古柏的生命力打動,觀察歷經風雨、傷痕累累卻依然枝繁葉茂的古柏,感悟生命的堅韌與頑強。
4.被志愿者的奉獻打動,記錄在公益活動中看到志愿者們不求回報地幫助他人,體會善意傳遞的溫暖。【點評】這篇例文以生活中年輕母親與嬰兒的溫馨場景為切入點,用細膩筆觸描繪打動瞬間,結合自身感悟引出對生活美好的思考,情感真摯且有共鳴,結尾升華主題,很好地詮釋了 “就這樣被打動” 的內涵。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宁县| 斗六市| 佳木斯市| 长治县| 和平区| 普陀区| 兴国县| 类乌齐县| 高邑县| 阿鲁科尔沁旗| 虹口区| 阜平县| 定边县| 屯门区| 华池县| 巴青县| 巴塘县| 儋州市| 海淀区| 青神县| 遂川县| 泾源县| 万载县| 巴塘县| 新巴尔虎右旗| 依兰县| 普安县| 会理县| 乌鲁木齐县| 台东市| 夏津县| 安岳县| 沂水县| 宣恩县| 德州市| 乐安县| 刚察县| 宁津县| 南投县| 长汀县| 湟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