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京二中2024一2025學年度第三學段高一年級學段考試試卷語文必修上得分:考試說明:本次考試共五大題29小題,考試時間120分鐘,卷面滿分150分。請務必把答都案填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選擇題用2B鉛筆填涂,筆答題用黑色簽字筆作答。一、本大題共5小題,共17分。閱讀下面材料,完成1一5題。材料一華裔物理學家王中林和其博士生宋金會成功地在納米(十億分之一米)尺度下將機械能轉換成電能,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納米發電機。這一最新成果開啟了納米科學和技術的新篇章。近十年來,納米科學界對納米材料合成和應用的研究方興未艾尺寸微小、功耗低、反應靈敏的納未器件和納米機器人,一直是納米學術界的前沿,因為它們可以完成微觀醫療以及遙感等普通人力難以啟及!的使命。但對于全球眾多的研究者而言,最大的問題是:不管納米器械做到多小,仍然不得不依賴龐大的救外接電源。如果真正讓這些微小器件工作起來,保持納米系統微小而且體內可植入等特性,小型化的供電系統必不可少。只有實現了自帶電源的納米器件才可視為真正的納米系統,也才能在多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王中林和宋金會巧妙地利用豎直結構的氧化鋅納米線的獨特性質,在原子力顯微鏡的暫助不,研制出都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世界上最小的發電裝置一一納米發電機。他們充分利用了氧化鋅納米線的半導體性%能和壓電效應:通過外界環境震動,無論是超聲波,還是人的行走、潮汐的運動,甚至心臟跳動(如果被植入人體內部的話),使得納米線因機械運動所產生的動能傳導,而產生微小的共振、擺動、變形,從而在表面積累起電荷,再由納米線所陽著的電極板輸出電流,從而完美地實現納米尺度的發電功能。據測算,當時這一納米發電機竟然能達到17%-30%的發電效率,為自發電的納米器件奠定了物理基礎。王中林教授早在七年前就敏銳地認識到氧化鋅具有獨特的半導體、光學和生物特性等其他納米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帶領科研小組,一直致力于以氧化鋅為基礎的納米材料的合成和應用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2001年,他們首次合成氧化鋅半導體納米帶,這一重大科研成果震動了整個納米學界。王中林團隊的科研成果表明,納米發電機的發明勢必是納米科技界的重大科研里程碑,其應用前素不可估量。(取材于《納米發電機問世》)材料二摩擦運動產生的微小能量收集起來能不能發電?王中林教授的回答是“能”。2011年,王中林教授發翻現表面上修飾著納米結構的塑料薄膜,互相摩擦就有靜電產生,而且這種方式產生的電壓電流是過去用壓電產生的幾十倍。基于這樣的發現,王中林團隊研制出了摩擦納米發電機,并在2014年將其輸出功率提高了五個數量級。從2006年開始,王中林團隊先后發明了壓電式納米發電機、熱勢納米發電機、混合型納米發電機、摩擦納米發電機,用單根氧化鋅納米線實現了從機械能到電能的轉化。此外,美國另一科學家與中國科學家聯合開發了一種能從汽車車輪與地面的摩擦中收獲能量的納米發電機,將車輛的燃油效率提高0%。而-高一年級語文第三學段考試2025年1月第1頁(共8頁)-Quark夸克高清掃描還原文檔北京二中2024—2025學年度高一年級語文期末考試答案1.C.A項原文為“首次”“相互轉換”表述錯誤;B項“具有功耗低、反應靈敏等特點”的是納米器件而非納米發電機;D項應為“在納米科技發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2.C.“原子力顯微鏡”是實驗所需條件,而非“納米發電機實現發電所需條件”。3.B.A項“將其輸出功率提高五個數量級”是在2014年;C項可收集“一切能量”,表述錯誤;D項“納米發電機一旦裝上電池后”,表述錯誤。4.B.A項“觸及到基礎性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表述絕對;C項原文為“人工納米材料進入環境之后,還可能與環境中的污染物發生相互作用,對環境中的微生物、植物、動物等產生生態毒性效應”。D項邏輯錯誤。原文中說,如果人類“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和目標去生育后代,從而改變傳統的生育方式和人類傳統的傳宗接代的方式”,傳統的父母雙親的概念就會就消失。5.共5個得分點,每點1分。應分為兩個方向:【一】積極影響(1)能源方面:為生物醫學、軍事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性(或:綠色能源供給的全新途徑)(2)科研方面:幾乎涉及到現有的一切基礎性科學技術領域(3)產業方面:引起全球范圍內的工業、農業等發生革命性變革【二】消極影響(4)對生態和人體都可能造成不良影響(5)對社會倫理道德存在潛在威脅說明:如未寫出“影響”的具體內容,而是只概括了“方面”,則整體扣1分。如,“對生態和人體都可能造成影響 / 影響社會倫理道德”即是不具體的答案。6.B. A項“馮”同“憑”,C項“采”同“彩”,D 項“函胡”同“含糊”。7.C.“稍”意為“逐漸”。8.C.“僂”意為“脊背彎曲的樣子,引申為鞠躬的樣子”。9.A. A項均是連詞,表修飾。B項“其”分別為代詞,他的;代詞,其中的。C項“之”分別為動詞,到、去、往;代詞,它。D項“者”分別為助詞,和“也”一起構成判斷句;代詞,石刻。10.C. 兩個“之”都是助詞,取獨。A項分別為助詞,……的樣子;介詞,在。B項分別為介詞,在;連詞,表修飾。D項分別為介詞,在;介詞,表被動。11.B. B項名詞作動詞,A項意動用法,C項方位名詞作狀語,D項不存在活用。12.C. 均為名作狀。A項使動,使……起舞;名作動,向上升起。B項名作動,攻下;名作狀,向西。D項名作動,向東流;名作狀,向下。13.D. D項為狀語后置句,其他均為定語后置句。14.B. B項和例句均為賓語前置句,A項為狀語后置句,C項為判斷句,D項為狀語后置句。15.而且淺陋的人竟然用斧頭敲擊的方式來尋求用石鐘命名的緣由,還自認為得到了那實際情況。16. A.應為“安定太平的朝代”。17. B. B都是連詞,表轉折。(A代詞,有的人;副詞,或許。C副詞,卻;副詞,才。D介詞,比;介詞,對)18.D.應為“這和賊逃走了以后才想要彎弓射箭是一樣的。”19.(5分)參考答案:袁氏兄弟間的情感不亞于蘇氏兄弟;袁氏三兄弟的天倫之樂勝過二蘇;作者(袁中道)沒有仕途之累;兩位兄弟不是功名之人;對蘇軾兄弟的覆轍有所鑒戒。【評分標準】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20.(3分)C(“批評……”有誤)21.(3分)B(“巴山夜雨漲秋池”屬于實寫)22.(6分)(1)“知君為我新作”一句把張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說成特意為自己而建,反客為主,體現詞人的詼諧風趣;(2)“長記平山堂上”五句,以記憶中平山堂之景寫眼前若隱若現、空蒙悠遠之景(或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三句,描寫眼前江面開闊明凈),體現詞人審美獨特高雅【體現詞人雖處貶謫之境依然醉情山水或擁有雅趣亦可】;(3)“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寫江面波浪忽起,在狂風巨浪中白頭漁翁駕著一葉小舟上下翻舞,奮力搏擊風浪的漁翁就是詞人的象征,體現詞人身處逆境泰然處之的精神;(4)接著用典,引出對宋玉《風賦》的議論,直抒胸臆“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坦然自適,享受快意雄風,體現了蘇軾安然自適、豁達坦蕩(或豪邁曠達)的精神。【上片3分,要點(1)或(2);下片3分,要點(3)或(4)共計6分。引用詩句準確1分,結合詩句分析解說1分,形象特征1分】23.(1)憶往昔崢嶸歲月稠(2)羽扇綸巾;檣櫓灰飛煙滅(3)舉酒屬客;歌窈窕之章(4)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5)而山上棲鶻;磔磔云霄間(6)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7)磴幾不可登(8)回視日觀以西峰24. B 北宋的范仲淹、元代的黃公望并非歸隱。(1)不可刪去。這一段寫出了桐廬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化程度高(或今天桐廬經濟發達、產業豐富)(1分),表明桐廬既有充滿蕭散淡泊詩意/易使人萌發對自由灑脫生活的向往的清幽山水(或桐廬不僅有質樸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歷史人文氛圍),又有現代化經濟(1分)。本段承接第⑧段在桐廬的山水原野間徜徉行止,會有一種與大自然親密而深切的融入感/內心會有一種篤實的家園感(1分),豐富/拓展/補充了內容(或塑造了桐廬多元/完整/立體的形象)(1分),深化主旨(1分),桐廬既保持清幽山水、人文底蘊,又能適應現代發展,不斷進取,積極發展經濟,二者在桐廬的今天達成了統一(1分)。(2)可以刪去。文章自始至終寫桐廬的山水之美(1分)和這種美對人的生命方式的改變、心靈的凈化、精神的提升(1分)。而這一段寫桐廬的經濟發展狀況、現代化程度(1分),游離文章主體內容之外,刪去這一枝蔓,不但不影響文章結構的完整,還使文章脈絡更加暢通,內容更加集中(1分),更有力地突出主題(1分),表達了作者對桐廬清幽自然山水、深厚人文底蘊的熱愛(1分)。說明:從題型上講,本題為段落作用題,答題思路為“內容+內容作用(拓展/豐富內容+深化主旨)+結構作用(承接上文)”26. 內涵:從古到今,大自然始終彌漫著蕭散淡泊的詩意,能使人萌發對于自由灑脫生活的向往,具有修復人類心靈、提升生命意義的作用。(2分)分析:古代,無數文人畫家,寄情自然山水,創作出藝術作品以陶冶性情;嚴子陵固辭不就,靈山秀水給了他自由曠達的生活;范仲淹屢遭貶謫,借自然山水消解功名利祿之心,獲得了心靈的安定。(2分)今天,經濟高速發展、物質日漸富足,卻往往忽視心靈與精神的涵養,需要“慢生活”,時常在原始樸拙的環境中駐足,發現和體會自然之美,從而感悟到生活的本質,使過于物質化的心靈得以療救,以獲得家園感。(1分)表現了作者對自然山水喜愛敬仰之情。(1分)【評分標準】“內涵”2分,“結合內容分析”4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27.C28.知己/知心人/知音選擇“不肖的孽障”:理由:見賈雨村精神不振/誤聽賈環誣告,以為賈寶玉淫辱母婢/與蔣玉菡往來/一貫不讀書,不務正業,不走經濟仕途之路分析:不符合父親的希望,認為寶玉不成器,做出離經叛道之事情。“混世魔王”:理由:王夫人在黛玉第一次進家門自己稱呼賈寶玉的名號分析:因為賈母和王夫人溺愛寶玉,至使他十分任性,性情不穩定。(可以用寶玉摔玉,必須要分析其任性恣意的一面)選擇“檻外人”:理由:妙玉將劉姥姥喝了的酒杯扔掉,卻將自己的杯子給寶玉喝/在雪天只有寶玉可以要到妙玉的紅梅分析:妙玉自稱“檻外人”,是其清高,脫俗的體現,寶玉鄙視功名利祿,鄙視世俗舊習,與妙玉不謀而合。選擇:“呆子”:理由:劉姥姥的村姑的故事,只有寶玉聽癡了,要去找她/在寧國府的一片喧囂中,會想著去陪伴那清冷的畫中美人/因為凝神于齡官畫薔被大雨淋透而不自知/會因為蕊官、藕官、菂官的情深義重而悲嘆歡喜/會在獨處時自哭自笑;會看見燕子,就和燕子說話;河里看見了魚,就和魚說話;見了星星月亮,不是長吁短嘆,就是咕咕噥噥。分析:寶玉的呆不是傻,是真情所致,是天真,純樸,是對天下事物的理解、包容和多情。選擇“富貴閑人”:理由:是寶釵給寶玉起的名號,寶釵道:“還是我送你(指賈寶玉)個號罷,有最俗的一個號,卻于你最當:天下難得的是富貴,又難得的是閑散,這兩樣再不能兼,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貴閑人’也罷了。”寶玉笑道:“當不起,當不起!倒是隨你們混叫去罷。”分析:這里的閑既指寶玉的閑散,自由,更指寶玉不讀圣賢書,不走經濟仕途之路。選擇“知己”:理由:寶玉挨打后送給黛玉三張舊帕子,黛玉立刻就懂了對方的心思/倆人一起讀禁書《西廂記》/寶玉理解黛玉葬花的心情/湘云勸寶玉走仕途經濟之路被斥責并說“黛玉從不曾說這混賬話”,被黛玉偶聽了去分析:寶黛二人鄙視世俗,反叛封建禮教,心意相通,是為知己文言文參考譯文:乙未年(萬歷二十二年),中郎做吳縣縣令,念及我們兄弟三人有的出仕、有的隱居,分散在四方(不能相見),就取蘇軾思念蘇轍之意,為自己的休息閑坐之所題寫匾額“聽雨”。這一年的十月,我去吳縣探望他,見到聽雨堂后(不由)感嘆道:“我看蘇軾為官四十多年,在顛沛流離之時,家室妻子全然不顧念,卻唯獨沒有一刻能忘記蘇轍,對兒時兩人風雨對床的人生樂趣的感念,沒有一天沒有的,可是最終他也沒能和蘇轍相聚。唉!宋朝自宋仁宗以后,都不是安定太平的時代。蘇軾高亢耿直,無所保留地進諫忠言,蘇轍潔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他倆都有隱居山林的風骨氣度,(本質上)不是迎合世俗謀取功名之人。古代的君子,有一個人了解他,就可以隱居了。何況蘇軾、蘇轍兩人互為知己?兩個互為知己的兄弟,一起隱居山林,講究性命之理,彈琴論道,在瑞草橋、何村中著書,恐怕也不會太寂寞吧。可是他竟然違背本性,在功名仕途上努力,最終被世人嫉妒,幾乎處于死地。那黃州之行也就罷了,元祐初年得以回到陽羨,在那時,富貴功名的滋味已經嘗過了;世路坎坷的苦楚,也經歷過了;自己的為人,足以招致怨恨和忌妒,也大約可見了,可謂歷經磨練而富有經驗了。或者招蘇轍到常州,或者搬家到許昌,或者兄弟二人一起回到故鄉,讓不能在中年實現的樂趣,在晚年實現,也不是不可能的。為什么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八年之間,榮華富貴得到了多少呢?結果是被貶謫惠州、儋州,飄零寂寞,最終不能與蘇轍相見。這是我不理解子瞻的地方。人貴在自我了解。陶潛可以做到出仕卻不為外物所役(而辭官),是因為他性情剛毅啊。子瞻被貶到海南以后才想學陶淵明,他不在年輕的時候學,卻在老年的時候學,這和賊逃走了以后才想要彎弓射箭是一樣的。現在我們兄弟三人,相親相愛的程度不亞于子瞻和子由。子瞻沒有哥哥,子由沒有弟弟,他們的快樂要比我們兄弟三人少。然而我福薄,或許可以免于功名。只是我看兩個哥哥修道的根基深,俗世的緣分淺,終究不是功名之人。而且中郎心胸寬廣而外顯激切,心態平和而行跡孤傲,尤其適宜隱居。現在在吳縣擔任縣令,政令清簡,全然不見繁忙,但是他的心中常常好像不快樂。莫非從子瞻的覆轍中有所鑒戒,子瞻想在年老的時候學陶淵明,而中郎想要在年輕的時候學陶淵明嗎?如果真是這樣,那么兄弟對床聽雨的快樂,不用等到老年就可以實現了,請讓我回去等待這一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北京二中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語文試卷.pdf 北京二中2024級高一期末第三學段語文答案(詳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