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西省宜春市豐城市第九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開學考試道德與法治試題(B卷)一、單選題1.“成功的途徑有千萬條,社會為我們鋪路搭橋。”這句話是指( )A.人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B.人的成功主要依靠尋找捷徑C.個人可以在社會中坐享其成D.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2.“作為母親,我要讓兒子有個家,快樂長大;作為妻子,我要守住這個家,丈夫在我心中割舍不下;作為兒媳,我要替丈夫盡孝,照顧好家人。"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曲亞波勇挑重擔20載,用愛為家撐起一片天。她的言行告訴我們( )①個人的生存發展離不開社會②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③投身社會是走向成熟的過程④每一種角色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16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湖南衡陽卷)政治)網絡聊天已成為現代人交友的一種新時尚,很多人通過網絡聊天開闊了視野、增進了友誼,但也有不少人上當受騙。因此,我們青少年在網絡交往中,應做到A.大大方方與網友見面B.提供個人虛假信息,以免個人隱私被泄露C.對人坦誠,毫無保留D.既要真誠守信,又要謹慎,注意明辨是非4.出門打不到車 網上可隨叫隨到。餓了不想做飯 外賣來送飯。這體現了“分享服務”和“共享經濟”,都是借助互聯網技術打造出來的新商業模式。這體現了( )①網絡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②網絡為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③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④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5.從“中國夢”踐行者故事的網絡傳播工程到中國原創游戲精品的出版工程,從“兩微一端”百佳評選 到網絡正能量“五個一百”精品評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網上傳承與當代中國正能量傳播齊頭并進,弘揚了網上網下“同心圓”的家國情懷。這一材料說明①網絡為文化傳播搭建了新平臺②互聯網拓寬了民主渠道③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④互聯網極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內容、場合及范圍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6.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開展了“如何筑牢反電信網絡詐騙防火墻”的議題式教學,對于分議題“如何辨識電信網絡詐騙”所提供的幾種情況,我們需要高度警惕的有( )①社區干部上門進行人口普查 ②通知“中獎”卻要求你先繳納稅款③父母以微信方式轉賬生活費 ④電話索要個人信息及短信驗證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網絡謠言也在滋生蔓延,它不僅敗壞個人名譽,給受害人造成極大的精神困擾,也損害國家形象,影響社會穩定。在凈化網絡謠言的行動中,青少年應該( )①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 ②積極參與其中,推波助瀾③抵制網絡,堅決不上網 ④遵守道德和法律,不制造、傳播謠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鐵路安全條例》規定:對在動車組列車上吸煙或者其他列車上的禁煙區吸煙的行為人處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自此,列車上違規吸煙行為大大減少。這表明( )A.社會規則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 B.社會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C.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 D.社會秩序是社會生活的有序化狀態9.一位殘疾小哥賣萊時不慎剮蹭到旁邊的車輛,車主知道后堅決不要賠償。第二天,小哥專程送來新鮮蔬菜向車主道謝,而車主也決定以市場價格買下小哥的萊。若要報道這一事件,最適合的標題是( )A.相互寬容是美德,見義勇為應提倡 B.熱心公益當盡心,公平正義促和諧C.法定義務須履行,文明有禮贏尊重 D.思考暖人心,雙向奔赴顯善良10.“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聽我的,我說了算”成了班長小明的口頭禪,這引起其他班委的反感。由此我們可以感悟到( )A.自信的人更能贏得未來 B.沒有主見的人難于自立C.幫助他人理應獲取回報 D.彼此尊重才會人際和諧11.音樂會上,一位女士姍姍來遲,鞋跟刺耳的聲音攪亂了聽眾的興致。鋼琴家靈機一動,現場為女士量身創作,想起的音樂隨著她的步伐時快時慢,時輕時重……全場觀眾都被女士的“舞步”都得哈哈大笑,女士則面紅耳赤。這位女士的行為教育我們( )①要學會自尊自愛 ②要學會欣賞他人③尊重他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④要學會積極展現自我風采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12.禮貌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規范,是人們在日常交往中應當共同遵守的道德準則。下列言行符合文明禮貌要求的是①“喂,這里離首都博物館還有多遠 ”②進入老師辦公室之前先敲門③找不到書本時對身邊的人大發雷霆④不小心踩了別人的腳,說聲“對不起”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13.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在遠方艱苦打拼的孩子在電話里說:“我過得很好。”對于身患絕癥的病人,醫生說:“放心,您會好的。”對于他們的說法,正確的認識是( )A.對人說謊,違背了誠信的原則 B.善意的謊言并不違背誠信的原則C.生活中任何時候都不能說謊 D.出發點雖好,但沒有做到真實不欺14.2024年6月22日,駕駛人王某因酒后駕駛機動車被依法行政拘留,并處罰款2000元,吊銷機動車駕駛證。對王某的行為認識正確的是( )A.王某的行為是民事違法行為 B.王某的行為只是違背道德的行為C.王某的行為是刑事違法行為 D.王某的行為是行政違法行為15.2020年6月1日起,公安部在全國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依法查處不戴頭盔,不系安全帶等違法行為。專項行動開展以來,人們佩戴安全頭盔、使用安全帶的自覺性明顯增強,交通事故傷亡人數明顯減少。這一行動( )①表明政府依法行政,嚴格執法②說明法律具有規范和保護作用③杜絕了交通違法行為的發生④說明法律是靠人們的自覺來保證實施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崔某與高某因瑣事發生口角,隨著口角升級,崔某一怒之下用水果刀將高某捅傷,經司法鑒定為重傷二級,后經人民法院審理判決,被告人崔某已構成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這( )①說明崔某的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②啟示我們要學會合理調控自己的情緒③表明有期徒刑是屬于刑罰中的附加刑④警示我們要做到厲行法治,公正司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哪吒之魔童降世>>出品公司發現某文具廠未經授權,在其生產、銷售的產品上使用該電影中的角色形象,故對其進行起訴。人民法院判決該文具廠停止生產、銷售侵犯某公司著作權的商品,并賠償該公司共計5.3萬元。這一案例表明( )①公民榮譽權受法律保護②訴訟是應對侵害最權威的手段③人民法院捍衛社會公平正義④人民法院依法行使檢察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共9條,282字。其中“愛黨愛國愛人民”“遵守國法校紀”“珍愛生命保安全”“學會自我保護懂自救”等內容特別引人關注。下列做法與上述要求相一致的是①張兵路遇搶劫,勇敢與犯罪分子殊死搏斗②汪杰樂此不彼的給同學取侮辱性的綽號③韋小寶發現鄰居吸食毒品,及時地向公安部門舉報④在國外旅游時,一美國游客不斷詆毀中國,劉鶴嚴肅的向此人提出抗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分析說明題19.小巖是一個善于觀察和思考的學生。2024年五一勞動節期間,她和家人一起去淄博旅游,下列兩個場景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場景一 街上有很多志愿者,其中有很多是在校的學生。他們忙碌的身影為這個城市帶來靚麗的色彩。(1)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是一種什么行為 青少年為什么要養成這種行為 場景二 淄博八大局便民市場內,一位“打假”博主全程自帶電子秤,探訪了10家店鋪。從路邊賣烤紅薯的流動攤位,到水果、海鮮、炸肉、糕點等店鋪,沒有一家缺斤少兩。(2)請你運用所學知識,談談誠信的重要性。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回眸十余年,從“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領”,數字基礎設施實現跨越發展;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超55萬億元,各領域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掌上辦”“指尖辦”已經成為各地政務服務的標配,數字政府治理服務效能顯著提升……(1)運用所學知識,說說材料一是如何體現網絡推動社會進步的。材料二 “每個人都要當好網絡公益帶頭人,讓網絡成為道德文明的棲息地,讓時代新風充盈網絡空間。”“時代楷模”張黎明的一番話擲地有聲,凡人善舉在網絡上贏得的點贊越來越多,“上熱搜”越來越多。(2)“時代楷模”張黎明的話帶給我們什么啟示 21.“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社會規則是重要的規矩。【材料解讀】課堂上,同學們專注地聽講,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操場上,同學們整齊地做課間操,展現青春的活力與風采;銀行里,人們安靜地在“一米線”外排隊等候……在充滿活力的校園和紛繁復雜的社會中,不同的人做著不同的事,各自忙碌著,卻呈現出秩序之美、和諧之美。(1)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上述材料體現了我們所學的哪些知識。【觀點辨析】某市城市管理局召開“智慧渣土”平臺推廣活動。“智慧渣土”管理系統具備運輸審批、源頭管理、過程管控、閉環管理、大數據分析共享能力。“智慧渣土”平臺的運用使得渣土運輸車輛在夜間工作時更加規范。(2)看完上述材料后,小豪認為,保障社會秩序,只要健全監督體系就行了。請你對該觀點進行辨析。三、綜合探究題22.結合材料,自擬題目,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多角度評論。▲無論是節假日探親,還是日常辦公出差,乘坐高鐵列車已經成為老百姓首選的一種交通方式。然而,在乘坐高鐵列車的時候,一些不文明現象卻讓我們的出行之旅有可能變成“囧途”。座位上脫鞋、隨意踩踏座位、亂丟垃圾、大聲喧嘩,更有甚者在高鐵上吸煙、霸座。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陋習,不僅擾亂列車正常運行秩序,破壞車廂乘車環境,甚至會對他人的出行安全造成影響。▲雖然這樣的現象是個例和少數,但無疑大大影響了我們的乘車體驗。而出現這樣的現象主要還是因為個別人文明素質有待加強以及他們對社會規則的漠視,把高鐵列車這種公共交通場合當作私人空間。甚至有的行為已經違反法律法規,對他人的基本權益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影響。對待這樣的行為,我們必須堅決說“不”,要讓這樣的不良社會風氣沒有生存的土壤!▲讓出行更文明、更溫馨、更和諧,需要多方聯動發力。一方面,鐵路部門和社會媒體要大力弘揚文明乘車出行的新風尚,讓老百姓在濃厚的文明乘車氛圍中不斷加強對自我行為的約束,這是源頭治理必須注重的一環。另一方面,相關部門對違反列車運行秩序的嚴重行為應給予一定教訓,要給擾亂列車秩序、破壞車廂乘車環境的一切不良行為戴上失信限制乘車和治安處罰的“緊箍咒”。(1)擬題:運用所學知識,自擬一個體現材料主要內容的題目。(2)評論:從不同的角度對上述材料進行分析評論。四、簡答題23.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社會個體,都有自己的生命價值,不應該被忽視自我價值的實現;但人又是社會的人,是社會的一分子,應該主動為社會作貢獻。所以,應該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奉獻社會,在奉獻社會的過程中提升自我。這樣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和諧社會、和諧社區呼喚我們積極地融入社會、關注社會、奉獻社會,我們要學會關愛、學會奉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幫助別人、溫暖他人,哪怕只是一個微笑、一聲問候,都可以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美好。某班決定以上述材料為背景組織一次主題班會宣傳活動,請你完成下列任務:(1)【明確主題】請你為本次班會設計一個宣傳主題。(2)【理論鏈接】為什么說個人是社會的一分子 (3)【發出號召】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怎樣養成親社會行為 (4)【落實行動】活動的目的是要我們融入社會、奉獻社會。請你列舉兩項你所參加過的社會實踐活動。參考答案1.D2.D3.D4.B5.D6.C7.B8.C9.D10.D11.C12.B13.B14.D15.A16.A17.C18.D19.(1)親社會行為。①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社會和他人的接納與認可。②參與社會的過程既是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的過程。③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2)①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個人層面的一個價值準則,是一種道德規范和品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也是一項民法原則。②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③誠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④誠信促進社會文明、國家興旺。20.(1)①“從'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領’,數字基礎設施實現跨越發展”,體現了網絡為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②“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超45萬億元”,體現了網絡為經濟發展注人新的活力。③“掌上辦,指尖辦’已經成為各地政務服務的標配”,體現了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2)①我們要在網上傳播正能量。②我們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網絡媒介素養,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讓網絡公共空間充滿正能量,弘揚主旋律。21.(1)①社會規則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②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③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2)小豪的觀點是錯誤的。理由:①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②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③遵守社會規則需要健全監督體系,發揮他律的作用,但是遵守社會規則也需要自律。④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我們都應該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22.(1)《遵守規則、文明出行》(2)①從規則與自由的角度: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不是隨心所欲的,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或從社會規則的角度:社會規則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我們要自覺遵守規則,堅定維護規則。)②從角色與責任的角度:在社會生活的舞臺上,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角色,每一種角色都意味著承擔相應的責任。只有人人都認識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擔應盡的責任,才能構建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③從法不可違的角度: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就是人們行為的底線。無論是一般違法還是犯罪,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④從文明有禮的角度: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23.(1)“融入社會、奉獻社會”“參與社會、奉獻關愛”。(2)個人與社會是統一的,是相輔相成的。個人離不開社會。個人是社會中的人,個人不可能離開社會獨立存在,個人的生存與發展總是離不開社會提供的種種條件和環境的制約,人的全面進步與社會的全面發展是密不可分的。(3)①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②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4)幫助小區的清潔工叔叔阿姨撿小區內的垃圾;走進敬老院做義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