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少年有夢3.1做有夢想的少年 大單元教學設計單元教學規劃(一)主題名稱:新生活中的成長(二)主題概述:1.本單元以“新生活中的成長”為主題,體現了學生初中生活的基調,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孕育了道德與法治課程核心價值觀的萌芽,是各單元內容設計的基礎。圍繞“新生活中的成長”這一主題,引領學生踏上成長的節拍,體會角色變化的意味,了解初中階段對于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為未來的生活確立嶄新的目標,并建立努力就有改變的生活信念。引導學生關注發展中的自己,客觀地評價自己,愉快地接納自己,努力發掘自己的潛能,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激勵自己,逐步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帶領學生樹立夢想, 把個人夢想與時代脈搏、中國夢緊密相連,引導學生走進學習新天地,建立學習新概念,拓展對學習的認識和理解,樹立終身學習意識,激發生命成長的原動力,學會學習。2.通過分析課標及教材內容,梳理本單元知識結構,體現結構化(如下圖)3.從單元整體視角出發,在重點研讀分析教材的基礎上參照課程標準,并結合生活價值提取出“熱愛生活,正確認識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單元大概念。在大概念的引領下,立足“新生活中的成長”主題,采用現實情境轉化為問題或任務的方式呈現教材內容,以“新生活—新自我—新夢想”為主線,構建筑夢篇、發現篇、學習篇的三個切入完整成長鏈條,構成了以生活邏輯為線索的單元教學設計,體現了立足單元主題,統籌單元活動,實現了單元內容的整體性。每課時都以議題的形式呈現和解決問題,通過情境創設、方法指引、策略探究和發現陳述等方式,力求實現學科內容的學習,體現情境化、建構性、活動型的議題式教學特征。(三)主題學情分析:1.初中學生是一個處在由兒童向青少年時期過渡的特殊群體,具有既幼稚又成熟、半兒童半成人的特點,他們朝氣蓬勃,充滿活力,思想活躍,但認知能力、思維方式、人格特點及社會經驗等都有待進一步發展。編織人生夢想是青少年時期的重要生命主題,所以他們將在中學時代去繼續追尋自己的夢想,這符合這個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也符合他們的心理需求。2. 進入初中,學生的自我意識開始增強,會不斷提出一些與自身相關的基本的問題,開始注重自我形象,關注他人對自己的評價。3.中學階段,學習的難度和知識的深度、廣度都有大幅度提升,為盡快適應中學的學習生活,學生就需要及早了解初中學習與小學的不同,改變或優化自己的學習觀念、學習方式、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四)開放性學習環境:學生實地走訪、圖書館、互聯網、多媒體設備、圖片和視頻等數字資源。(五)單元學習目標:通過即興采訪、角色扮演、典型事例分析等活動形式幫助學生了解中學時代的獨特意義,提高融入新集體、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引導學生懂得努力就有改變的道理,掌握追逐夢想、實現夢想的方法,感受夢想的力量,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通過情境材料分析、親身經歷分享等形式認識夢想的意義,引導學生樹立與時代脈搏緊密相連的夢想。引導學生學會有效學習,學會主動適應社會環境,確立符合國家需要和自身實際的健康生活目標,熱愛生活,積極進取。通過情境的創設、活動的開展,幫助學生感知認識自己的重要性,掌握認識自己的內容和途徑,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會接納和欣賞自己,明確做更好的自己能夠落實的行動。(六)單元評價建議:學習態度 1.能提出高質量的問題或創意,引發同學積極思考或行動。2.能代表小組在課堂上發言,分享小組合作成果。3.在小組合作中善于傾聽、尊重他人的觀點。4.自己在小組合作中完成了具體的思考與分享任務,效果良好。學習程度 知識獲取 1.理解初中生活的價值和意義,懂得努力就有改變的道理,知道合理規劃初中生活。2.了解認識自己的內容和途徑,明確做更好的自己能夠落實的行動。3.知道學習是中學階段的重要任務和終身學習的意義,理解學習對個體生命成長的意義。學習能力 1.提高融入新集體、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學會把握機遇,促進自我發展能力。2.能夠客觀地認識自己,掌握改正缺點、激發潛能的方法。3.提高學習的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調節學習中的不良情緒。價值觀念 1.珍惜新生活,發展新自我,確立新目標,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2.學會理性地面對他人的評價,能以積極的態度接納、欣賞自己。3. 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形成熱愛學習、獨立思考、敢于質疑、善于合作的學習品質。素養達成 政治認同 了解中學時代的獨特價值和意義,熱愛中學生活,以積極的態度迎接中學生活的到來。積極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理解中國夢的內涵,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理想。健全人格 正確認識自己,能夠自我反思,善于傾聽他人的意見,自我改進,不斷完善自我,能夠自我調節和管理情緒,具備樂觀開朗、堅韌弘毅、自立自強的健康心理素質;有效學習,能夠主動適應社會環境,確立符合國家需要和自身實際的健康生活目標,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真誠、友善,具有同理心,相互支撐,相互幫助,具有互助精神。責任意識 合理規劃初中生活,學會對自己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國家負責。不斷學習完善自己,培養擔當精神。二、具體課時設計:3.1做有夢想的少年1.課程標準依據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程目標”中的“第四學段”的“政治認同”。具體對應的內容標準是: 理解中國夢的內涵,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理想。“課程內容”中的“第四學段”的“國情教育”。具體對應的內容標準是: 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堅定為實現遠大理想而奮斗的信念。2.課時教材分析本課為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課第一框,這一框題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導學生認識我們為什么有夢想;第二部分主要引導學生理解少年夢想的特點,從而樹立個人志向,與時代脈搏相連;把個人命運與國家發展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責任感。3.學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剛開啟初中生活,對于新鮮的環境陌生的同學和老師存在困惑,對于未來更是沒有具體的計劃,整體而言對初中生活很茫然和無措,對于夢想更沒有清晰的概念,所以在授課過程中應該注重榜樣的引領和示范,幫助學生及早地樹立夢想,找到前進的方向。4.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如何做有夢想的少年(2)教學難點:夢想的重要性5.核心素養目標:(1)政治認同∶通過觀看王裕寧的故事,感受個人成長與民族文化和國家命運之間的聯系,提高文化認同感、民族自豪感。(2)健全人格∶通過“我的夢想”主題分享活動,知道編織人生夢想是青少年時期的重要生命主題,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3)責任意識∶通過了解“飛燕一號”的研發歷程,主動培養個人品質,磨礪意志,為實現個人夢與中國夢付出自己的努力,承擔自己的責任。6.設計意圖本教學設計以“飛燕一號”團隊的真實故事為核心素材,采用議題式教學法,通過 “夢想是什么—向哪里—怎么飛”的邏輯鏈條,引導學生從具象案例中抽象出夢想的含義、特質與實踐路徑。通過 “主題分享”“拆字卡拼圖”“規劃書寫” 等活動,將抽象知識點轉化為可體驗、可參與的實踐任務,既落實 “夢想的含義與意義”“樹立遠大志向”“緊扣時代脈搏” 等核心知識點,又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與責任擔當意識,讓“少年有夢”的價值觀自然浸潤。7.教學過程:(1)課堂導入教師:播放視頻展示文字材料:“我們國家還沒有中學生造一枚火箭達到8公里高度,發射實際高度是10.5公里。他們更有信心了,希望研究第二枚、第三枚。” ——周岫彬教師:1.用一個詞形容你看到這一幕的心情?2.8公里,是終點還是起點?學生1:看到他們的火箭突破 8 公里,我覺得特別震撼,原來中學生也能完成這么厲害的事!學生2:8 公里肯定不是終點,他們說還要研究第二枚、第三枚,我覺得這只是他們追夢的新起點。教師:一枚火箭劃破的不只是藍天,更是少年對未來的無限想象。今天,我們就從王裕寧的故事出發,追問——少年該有怎樣的夢想?(設計意圖:通過視頻與周岫彬的話制造認知沖擊,用“心情形容”“終點 / 起點判斷” 激活學生情感體驗,自然引出“少年夢想的持續性與突破性”,為總議題 “少年該有怎樣的夢想” 鋪墊情境。)自主學習:5分鐘夢想的含義。夢想的意義。怎樣做有夢想的少年?(3)新課講授環節一:夢想·是什么?教師:火箭的總設計師——17歲的王裕寧說,火箭之所以叫“飛燕一號”,是因為參與火箭設計和制造的少年們,就像“自由翱翔的飛燕”一樣,火箭升空也載著他們的夢想,奔向更高更遠的地方。議一議:“飛燕一號”寄托著少年們對未來怎樣的一種愿望?學生:寄托著少年們在航天領域探索突破、奔向高遠目標的美好愿望。議學活動:“我的夢想”主題分享會教師小結:1.夢想的含義。含義:夢想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愿望。議學活動:“夢想拆字卡”活動流程:1.分組:4人一組,每組領材料袋: A 卡:王裕寧金句“升空的烈焰點燃了我追夢的火種。” B 卡:關鍵詞4張(希望、熱情、勇氣、色彩、進步)。 1 張空白拼圖卡。2.任務:用金句+任意2張關鍵詞在90秒內拼成1句“夢想的意義”,寫在拼圖卡上。3.展示:選出三組朗誦并回答“為什么選這兩個詞?”。教師小結:1.夢想的意義。意義:①編織人生夢想,是青少年時期的重要主題。P16②只有每個人都勇于追夢、勤于圓夢,才能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強大力量。(國家)P16③夢想能不斷激發我們對生命的熱情和勇氣,讓生活更有色彩。(個人)P17④有夢想,就會有希望。人類需要有夢想,因為有了夢想,人類社會才能不斷發展和進步。(社會)P17(設計意圖:通過 “我的夢想分享會” 讓學生從自身經驗切入,結合 “夢想拆字卡” 活動,用王裕寧金句與關鍵詞拼圖,將抽象的 “夢想含義與意義” 轉化為具象表達。既讓學生在合作中直觀理解 “夢想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愿望”,又通過 “希望、勇氣” 等關鍵詞關聯 “夢想激發熱情、匯聚民族力量” 的意義,體現 “從個人到國家” 的價值遞進。)過渡語:我們已經知道,夢想是少年對未來的美好向往,能點燃生命的熱情。但王裕寧的火箭夢從4歲萌芽到戈壁升空,用了十余年時間。這份堅持背后,他的夢想到底有怎樣的方向?這正是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 —— 少年的夢想,該向哪里去?環節二:夢想·向哪里?教師出示材料:2012年,4歲的王裕寧觀神九發射,火箭夢扎根心底;2014-2020,在陽臺做實驗炸壞花盆,用壓歲錢買發動機;2023年中考,選擇深圳市航天高中,單程通勤3小時;2023.09,他牽頭成立紅箭社團,每周三晚自習在實驗室講火箭原理;2023.12,自制小火箭“燕中一號”在學校元旦晚會升空120米;2024.04,“極星1號”獲全國一等獎;2024.06,獲院士等專家指導,與多省 8 名少年參加“火箭夏令營”;2024-2025,團隊跨省長時間協作,經17次失敗;2025.05.27,“飛燕一號” 在戈壁成功發射,創國內中學生紀錄。議一議:王裕寧用十余年追一個航天夢,體現了他在立志上有什么特點?學生:他從小就埋下航天種子,體現了 “早立志”;目標是做更大的運載火箭、上太空旅行,體現了 “立大志”;從陽臺實驗到 11 個月研發,十幾年不放棄,體現了 “立長志”。教師小結:2.少年有怎樣的夢想(1)做有夢想的少年,應當樹立遠大志向。志向是人生的航標,是奮斗的原動力。我們要早立志,立大志,立長志。教師:王裕寧說,高考之后,我打算從事一些跟科創相關的行業,我對每一個科創行業其實都挺感興趣的。未來決心會做更大的運載火箭,能夠上太空旅行。議一議:王裕寧的職業規劃僅僅是他個人的未來嗎?學生:王裕寧的夢想不僅 “早、大、長”,更與國家航天事業同頻 —— 當國家大力發展科創、航天時,他的 “火箭夢” 既回應了個人熱愛,也對接了時代需求。這正是當代少年的使命:讓夢想緊扣時代脈搏,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教師小結:(2)做有夢想的少年,應當緊扣時代脈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前景,為我們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學生:知識拓展:中國夢的含義、基本內涵、如何實現。(設計意圖:通過王裕寧的時間軸材料,讓學生在具象事件中提煉 “早立志、立大志、立長志” 的特質;結合他 “投身科創、研發大火箭” 的規劃,自然關聯 “時代脈搏”,讓 “國家發展與個人夢想” 的關系具象化,避免說教式灌輸。)過渡語:通過王裕寧的時間軸材料,讓學生在具象事件中提煉 “早立志、立大志、立長志” 的特質;結合他 “投身科創、研發大火箭” 的規劃,自然關聯 “時代脈搏”,讓 “國家發展與個人夢想” 的關系具象化,避免說教式灌輸。環節三:夢想·怎么飛?議學延伸:播放王裕寧的相關視頻。未來你將為實現理想做出什么樣的努力?請你以“實現理想”為題寫一份規劃。(設計意圖:通過 “寫規劃” 活動,將 “夢想的實踐” 從案例遷移到學生自身。王裕寧的 “十余年堅持”“跨團隊協作” 為學生提供了行動范本,讓 “怎么飛” 有具體參照,實現 “從知道到做到” 的轉化,呼應 “啟思導行” 的目標。)8.板書設計9.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從 “飛燕一號” 的烈焰中讀懂了夢想 —— 它是少年對未來的美好向往,能點燃生命的熱情;我們從王裕寧的十余年追夢中看到了少年夢想的模樣:要早立志、立大志、立長志,更要緊扣時代脈搏,與民族復興同頻;最后,我們用一份 “實現理想規劃” 承諾:夢想不止于想,更在于行。愿每個少年都能像 “飛燕” 一樣,讓夢想扎根現實、飛向遠方。10.教學反思與改進亮點:以真實案例為線索,通過 “拆字卡”“規劃書寫” 等活動,讓學生深度參與知識建構,避免了知識點的孤立講解;“個人 — 國家” 的價值遞進自然,符合初中生認知規律。不足:環節二 “緊扣時代脈搏” 的分析稍顯單薄,可補充 “國家科創政策對青少年的支持”(如航天科普政策),讓 “時代脈搏” 更具象;“夢想拆字卡” 活動時間較緊,可提前訓練小組分工效率。改進:增加 “時代熱詞連線” 活動(如 “航天強國”“科創興國” 與王裕寧夢想連線),強化 “夢想與時代” 的關聯;延長 “規劃書寫” 的分享環節,讓學生互評改進,增強實踐性。(共29張PPT)初中生能造火箭嗎?“我們國家還沒有中學生造一枚火箭達到8公里以上高度,發射實際高度是10.5公里。他們更有信心了,希望研究第二枚、第三枚。”——周岫彬1.用一個詞形容你看到這一幕的心情?2.8公里,是終點還是起點?3.1 做有夢想的少年總議題:如何做有夢想的少年?自主學習閱讀教材P16—18,在課本上標記問題要點。1.夢想的含義2.夢想的意義/重要性。3.如何做有夢想的少年?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通過觀看王裕寧的故事,感受個人成長與民族文化和國家命運之間的聯系,提高文化認同感、民族自豪感。健全人格:通過“我的夢想”主題分享活動,知道編織人生夢想是青少年時期的重要生命主題,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責任意識:通過了解“飛燕一號”的研發歷程,樹立理想,磨礪意志,為實現個人夢與中國夢付出自己的努力,承擔自己的責任。環節一夢想·是什么?環節一:夢想·是什么?火箭的總設計師——17歲的王裕寧說,火箭之所以叫“飛燕一號”,是因為參與火箭設計和制造的少年們,就像“自由翱翔的飛燕”一樣,火箭升空也載著他們的夢想,奔向更高更遠的地方。議一議“飛燕一號”寄托著少年們對未來怎樣的一種愿望?寄托著少年們在航天領域探索突破的愿望。環節一:夢想·是什么?醫生考古學家飛行員鋼琴家教師作家“我的夢想”主題分享會規則:每人15秒,用“我的夢想是 ,因為它讓我的生活 ”句式。知識小結1.夢想的含義。P16夢想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愿望。環節一:夢想·是什么?“夢想拆字卡”活動流程:1.分組:4人一組,每組領材料袋: A 卡:王裕寧金句“升空的烈焰點燃了我追夢的火種。” B 卡:關鍵詞4張(希望、熱情、勇氣、色彩、進步)。 1 張空白拼圖卡。2.任務:用金句+任意2張關鍵詞在90秒內拼成1句“夢想的意義”,寫在拼圖卡上。3.展示:選出三組朗誦并回答“為什么選這兩個詞?”。知識小結2.夢想的意義/重要性。①編織人生夢想,是青少年時期的重要主題。P16②只有每個人都勇于追夢、勤于圓夢,才能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強大的力量。(國家)P16③夢想能不斷激發我們對生命的熱情和勇氣,讓生活更有色彩。(個人)P17④有夢想,就會有希望。人類需要有夢想,因為有了夢想,人類社會才能不斷發展和進步。(社會)P17環節二夢想·向哪里?環節二:夢想·向哪里?2012年,4歲的王裕寧觀神九發射,火箭夢扎根心底;2014-2020,在陽臺做實驗炸壞花盆,用壓歲錢買發動機;2023年中考,選擇深圳市航天高中,單程通勤3小時;2023.09,他牽頭成立紅箭社團,每周三晚自習在實驗室講火箭原理;2023.12,自制小火箭“燕中一號”在學校元旦晚會升空120米;2024.04,“極星1號”獲全國一等獎;2024.06,獲院士等專家指導,與多省8名少年參加“火箭夏令營”;2024-2025,團隊跨省長時間協作,經17次失敗;2025.05.27,“飛燕一號”在戈壁成功發射,創國內中學生紀錄。議一議王裕寧用十余年追一個航天夢,體現了他在立志上有什么特點?早立志,立大志,立長志。知識小結3.如何做有夢想的少年?P18(1)做有夢想的少年,應當樹立遠大志向。志向是人生的航標,是奮斗的原動力。我們要早立志,立大志,立長志。環節二:夢想·向哪里?議一議王裕寧的職業規劃僅僅是他個人的未來嗎?不是,少年的夢想還和時代緊密相連。王裕寧說,高考之后,我打算從事一些跟科創相關的行業,我對每一個科創行業其實都挺感興趣的。未來決心會做更大的運載火箭,能夠上太空旅行。知識小結3.如何做有夢想的少年?P18(2)做有夢想的少年,應當緊扣時代脈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前景,為我們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知識拓展含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如何實現: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基本內涵: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環節三夢想·怎么飛?課堂小結做有夢想的少年為什么怎么做做有夢想的少年,應當樹立遠大志向做有夢想的少年,應當緊扣時代脈搏個人社會國家是什么隨堂練習1.(2025·湖北·中考真題)“夢想是破土萌發的芽,堅持是深扎土壤的根。根系盤繞,嫩芽生長,未來自會在時光中緩緩綻放。”從這首詩中,我們能領悟到( )A.人生有了夢想就能綻放青春光彩B.實現人生理想要持之以恒去奮斗C.正確認識自己是完善自我的前提D.學習會激發對生活的熱情和勇氣B說法過于絕對不合題意不合題意2.(2025·天津·中考真題)“少年有夢,不應止于心動,更要付諸行動。”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橋梁是( )A.溝通 B.規劃 C.思考 D.努力D不合題意不合題意不合題意3.(2025·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我們懷揣夢想,從這里起航。這啟示我們( )A.努力追夢,勇敢前行 B.實現夢想,不顧一切C.堅持夢想,永不更改 D.心懷夢想,坐等實現A說法錯誤不合題意“坐等實現”說法錯誤4.(2025·湖南·中考真題)鯤鵬展翅凌云志,扶搖直上九萬里。青少年唯有奮斗,才能成其大、飛其高、達其遠。這啟示我們要( )A.努力追逐夢想B.合理調控情緒C.尊重他人人格D.用心呵護友誼A說法錯誤不合題意不符合題意5.(2025·山東·中考真題·節選)畢業是告別,更是重新出發。為了慶祝九年級同學畢業,同時歡迎新同學,你校開展了“記憶留痕·共話成長”活動,邀請畢業生與部分即將升入初中的新生參加。【分享智慧·助力成長】(2)新生即將入學,請結合你的成長,跟他們談談對“夢想和現實”的理解,助力他們編織人生夢想,更好地度過初中生活。等級 等級描述水平4(7~8分) 能從夢想的確立依據、實現途徑、實現過程及夢想實現不了也具有意義等四個角度充分作答,術語規范,條理清晰水平3(4~6分) 能從夢想的確立依據、實現途徑、實現過程及夢想實現不了也具有意義中兩至三個角度作答,術語較規范,條理較清晰水平2(1~3分) 能從夢想的確立依據、實現途徑、實現過程及夢想實現不了也具有意義中一至兩個角度簡單作答,術語不規范,條理不夠清晰水平1(0分) 未作答或作答與試題要求無關5.(略)評分量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1 做有夢想的少年( 教學設計) 2025-2026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docx 3.1 做有夢想的少年(課件) 2025-2026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