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遼寧省重點高中聯合體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甲骨文文獻是所有文獻中最復雜的文獻,在版式、文字、圖像等方面極具挑戰性。甲骨文文獻數字化技術為計算機提供了可供檢索、關聯與分析的數字化素材,為實現甲骨學研究的便捷化、智能化奠定了基礎,而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甲骨文文獻整理也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此外,文獻數字化技術也可以為甲骨學研究者與甲骨文愛好者提供一系列智能化服務,如圖片手寫甲骨字識別、拓片字符關聯信息檢索等,不斷拓展甲骨學研究的廣度與深度。甲骨文數字化面臨兩大問題:一是如何實現甲骨“實物”的高保真數字還原;二是如何實現甲骨“文字”的高效率數字查找。為了解決“實物”的高保真數字還原問題,微痕分析被應用于其中。微痕分析是一種通過高精度成像技術捕捉甲骨表面細微痕跡和特征,進而進行三維建模的技術,它能幫助研究者精準還原甲骨的原始狀態。近年來,甲骨文研究學者聯合某公司組建共創團隊探索融合人工智能技術,利用“微痕分析”進行實物三維建模,用“字形匹配”進行甲骨文的“以字搜字、以字搜圖”,實現甲骨文的實物高保真展示、文字高效率查詢、實物與文字的高質量關聯。在協同機制的運作下,研究者提出融合人工智能,通過“微痕提取”技術突破拓片、攝影、摹本技術,高保真展示還原后的甲骨實物細節。同時進行甲骨文數據多維度融合,形成、擴展多層信息坐標對齊的跨媒體格式的“甲骨文全信息數據模型”,真正實現甲骨文的“實物”重現。另外,我們通過權威、專業、實用、有趣、共創的甲骨文數字網絡載體,讓更多普通大眾了解甲骨文、感知甲骨文、研究甲骨文、利用甲骨文,讓甲骨文傳承與傳播的道路通暢起來。(摘編自高峰、宋鎮豪《數字資源活化甲骨文研究》)材料二:文化生態包含了歷史傳承、地域特色、社會風俗等多方面要素,如同一片滋養文化生長的土壤,深刻影響著文化的發展與演變。虛擬技術的運用必須注重手工藝的生態性,以生態文化作為設計背景和出發點,盡可能展現出傳統手工藝原生態,便于受眾深入地了解傳統手工藝背后的故事。在技藝體驗與針對性展示方面,傳統手工藝不同于醫療、電器等外觀的展示,它的展示更多的是傳遞一種文化精神、一種技藝方法。要做好它的虛擬設計,需要充分考慮視覺、聽覺等體驗效果。尤其是針對青年人,要從傳統角度出發,用新技術抓住人們的眼球,讓體驗設計更多集中在人的感受上。此外,展示的內容也需要結合受眾需求去充分考慮。如青年和老年的用戶生理與心理狀態都有所差別,根據不同的受眾,虛擬展示的方式也應該有所變化,在展示時應該充分考慮展示內容等方面。在信息化、智能化發展的今天,虛擬現實技術參與傳統手工藝的保護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通過虛擬現實技術這一載體,可以充分展示傳統手工藝中所蘊含的文化背景、工藝技法、地域特點等。為傳統手工藝提供新的生存空間,也為傳統手工藝的數字化保護和開發提供新機遇,是新時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舉措。(摘編自羅璇《傳統手工藝數字化保護與傳播》)材料三:算法推薦是在計算機編程技術支持下,計算機通過運算、數據處理等方式對網絡用戶的個人基本信息和網絡行為等數據進行分眾化和精準化剖析,推算出網民的興趣點和需求,進而有針對性地高頻分發推送信息的一種技術形態。教育者借助算法推薦技術的個性化推薦功能,可以分析受教育者的個性,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并實現跨時空共享教育資源,使得核心價值觀教育主體發生質的變化,生成新質的師生關系。在此基礎上,算法定制通過分析受教育者的數據軌跡與偏好信息,完成教育內容與范圍的精準篩選,并進行定向推薦。然而從價值教育視角審視,算法定制側重對學生短期發展需求的滿足,對國家發展、人才培養、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關注不足,容易導致個體認知失真、行為極化。算法定制具有個體針對性或群體針對性,可能會忽視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多元性。這種局限性可能進一步導致教育對象陷入信息封閉、自我封閉的圈子。算法定制容易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力,但這種短期的舒適感與價值觀生成的長期性存在著內在張力。在核心價值觀教育領域,受算法技術本身的復雜性以及教育相關機構的商業政策影響,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對算法目標和意圖并不知曉,對算法生成內容的主體責任和評判監督也缺乏了解,出現了教育算法替代現象。人類開發設計了算法,但“算法黑箱”的存在導致戲劇性的人機悖論出現,即“我能給出解釋,但你們人類聽不懂”,使得人類的想法并不能踐行,以技行事代替了以人為本行事。算法依賴也容易使教育者盲目相信其思維理性,降低思想感情的作用,出現按照計算機程序絕對執行的不計后果、不問緣由的教育行為。(摘編自彭小蘭《算法推薦賦能核心價值觀教育》)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骨文文獻作為最復雜的文獻,其研究面臨諸多挑戰,而數字化技術能夠為計算機提供檢索、關聯與分析支持,促使研究便捷化。B.傳統手工藝的虛擬技術運用應注重生態性,但在針對青年群體進行展示時,要側重以虛擬新技術吸引他們的關注。C.算法推薦技術依托個性分析與資源跨時空共享等,推動核心價值觀教育主體革新,使得師生關系發生質的變化。D.教育者可能因算法依賴而削弱思想感情在教育中的影響,機械執行程序化操作,導致教育行為缺乏人文關懷。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微痕分析不僅可用于甲骨實物的三維建模和高保真還原,還具備通過字形特征自動識別并關聯甲骨文字符的功能。B.傳統手工藝虛擬展示需傳遞技藝方法與文化精神,展示內容要結合受眾需求,但年齡差異化處理應讓位于文化傳遞優先性。C.虛擬現實技術能生動再現傳統手工藝的技藝特征,為數字化保護提供新機遇,有力支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國際傳播。D.算法定制存在導致信息封閉等弊端,但能通過精準篩選教育內容與范圍,實現定向推薦,依據個體思維特點優化教育效果。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先指出甲骨文數字化技術的功能價值,接著根據其面臨的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路徑。B.材料二聚焦傳統手工藝展示,剖析了其區別于醫療等外觀的展示的特質,凸顯了其重視文化精神傳遞的特點。C.材料二以文化生態為出發點提出虛擬技術的應用要求,材料三則批判了算法定制對人的發展的局限。D.材料三通過類比論證揭示算法推薦與價值觀教育的關系并進行反思,批判技術異化現象,呼吁回歸以人為本。4.《宇宙的邊疆》是科普作品,材料一是學術論文。請結合《宇宙的邊疆》和材料一,從知識傳播特點和語言風格兩個角度分析兩者的差異。5.在文化傳承與教育發展中,如何借助數字技術實現創新發展?請結合材料的具體事例加以說明。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鐘鼓樓①(節選)劉心武一過下午三點,照射到北京鼓樓東墻根的陽光,便顯得格外寶貴,因為至多還有半個來小時,這冬日的陽光便不再具有暖意了。在鼓樓東墻根下“負暄”②的老人們,一到這時辰,心情便不免沉郁起來。他們留戀帶有暖意的陽光,一想到又要同談得投機、玩得默契的友伴分手,心里也悵悵的。胡爺爺同海老太太坐在一起,猶如小孩子嘴里含著一塊幾乎化成了薄片兒的糖果,舍不得讓它消失一般,你一言我一語地競相咂摸著這鐘鼓樓邊的往事,仿佛在這樣一種熾烈的懷舊中,他們便能夠讓時間停住似的。胡爺爺忽然回憶起,民國十三年的夏天,紫禁城里建福宮遭回祿③,從鐘鼓樓一帶都能望見宮里的紅光,后來內務府派了幾十個庫丁去收拾廢墟。他當年不到二十歲,也是其中的一個。想到這里,他不由得考問海老太太:“您記性好,您該記得早先故宮里頭著大火的事兒吧?……”海老太太不等他問完便用勁地說:“敢情④!那一年春上,我出的閣。那場大火,我記得是陰歷五月十四晚半晌著起來的。第二天我跟我們掌柜的逛‘荷花市場’,一進大堤,滿耳朵聽見的全是那大火的事……”海老太太一提起“荷花市場”,胡爺爺便把那建福宮大火的事撂一邊了。“荷花市場”!這四個字勾起了他多少既辛酸又甜蜜的回憶。他不由得同海老太太議論起當年的“荷花市場”來。海老太太在這話題中,同樣也既回味到青春的樂趣,又反芻出人生的苦澀。所謂的“荷花市場”,是指民國初年到三十年代末那二十幾年里,在這鐘鼓樓西南的什剎海出現的一種臨時市場,每年從陰歷五月初五開市,至陰歷七月十五收攤。當時的什剎海前海遍植荷花,海西是一條頗寬的土堤,堤東是一片稻田,“荷花市場”的中心區便在這土堤之上,所謂“東邊荷花西邊稻,棚架半在水中泡”——市場的商棚,大都用杉篙木板扎搭,一半搭在岸上,一半搭在水中,上面或罩以席頂,或鋪著可展可收的葦簾,當然也有因陋就簡——覆以舊布縫綴的傘篷的。胡爺爺和海老太太興高采烈地回憶了一番“荷花市場”的盛時景象……那“八寶蓮子粥”,用糯米和上好粳米煮成,煮得膩篤篤的,盛在小碗里,中間混著鮮蓮子、鮮藕、鮮雞頭米,上面再堆上雪花綿白糖、青絲紅絲……小碗又擱在冰桶里,用那從窖中取出的天然冰塊偎著,取出來的時候,涼颼颼的,稱作“冰盞兒”,你說該有多么爽口啊!“啊,二位說的,不就是當年‘雨來散’里的玩意兒嗎?”一位一手提著鳥籠,一手揉著核桃,身板比他們硬朗的主兒,聽他倆聊得起勁,湊過來搭話。“雨來散”?對!當年的“荷花市場”逢上下雨,自然散攤,所以確有“雨來散”的俗稱。海老太太和胡爺爺一聽見“雨來散”這仨字兒,心中頓時充滿了無限的悵惘。“荷花市場”逢雨便散,人生呢?緣分呢?……唉唉,往事真不堪回首!那過來插話的,便是盧寶桑的父親盧勝七。他比胡爺爺和海老太太要小十來歲。現在他聽見胡爺爺和海老太太坐在那兒你一句我一句地贊美“荷花市場”,心中好不以為然,點出那“荷花市場”不過是“雨來散”之后,他又把右掌心的核桃揉得“嘩啦嘩啦”亂響,大聲地說:“當年那什剎海有什么好的!別看海心里有那么點荷花裝樣子,海邊上堆著多大一圈垃圾雜物?那住海邊的人家,有的還見天兒地往里倒屎尿盆子,那股子味兒!……”胡爺爺和海老太太一聽,一齊點頭呼應。“瞧,那時候咱們這塊兒有多埋汰⑤!說那路面是‘無風香爐灰,有雨墨盒子’,真是一點也不假!”盧勝七突然煥發出一種憶苦思甜的熱情,指著斜對面街上的店鋪說,“要是當年,甭說別的了,就那‘泰麟菜蔬商店’,那‘和成樓生熟肉鋪’,咱們敢進去嗎?”海老太太接上去說:“敢情!自打日本人來了以后,那物價就光見漲不見落!我還記得日本人來了以后印的那票子,‘毛’得厲害!……”胡爺爺搶著說:“可不!……再后來那國民黨的‘法幣’就更不能提了,日本投降以后,‘光復’的頭一年,一百塊‘法幣’還能買倆雞子兒,過了沒兩年,一百塊‘法幣’合算只能買上一個煤球兒!那是些什么日子啊!……”說到這兒,恰好一輛長車身的8路公共汽車從他們面前的街道上駛過,海老太太便見景生情地接著進行新舊對比:“那時候打咱們這塊兒出門有多難!都到民國多少年了,這街上才有了當當車⑥……”“那當當車的車票倒不算貴,可左等右等,等得你腦門流油兒了,它才開過來;這也不怪它,鋪的是單軌嘛……那時候有話嘛——‘人力車,坐不起;當當車,等不起。’哪像今天這樣,公共汽車、無軌電車好幾路,車又大,來得又勤,想去西單、王府井、天安門、動物園……上車走人,多省事兒!……”說到這兒,胡爺爺臉朝著盧勝七。盧勝七卻沉默起來,使胡爺爺和海老太太的談興受挫。吹來一陣小風,帶來陣陣寒意。盧勝七晃著鳥籠,揉著核桃,踱步走開了。(有刪改)【注】①《鐘鼓樓》是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本文節選的片段發生在1982年,這一時期北京正處于改革開放后的轉型期。②負暄,曬太陽。③回祿,火神名,后用作火災的代稱。④敢情,可不是。⑤埋汰,臟。⑥當當車,有軌電車。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邊城》蘊含著豐富的湘西地域文化,表現出理想化的田園牧歌情懷;而《鐘鼓樓》展現了北京的歷史文化,充滿煙火氣。B.“猶如小孩子嘴里含著一塊幾乎化成了薄片兒的糖果”,說明兩位老人童真未泯,表現了他們對往事的眷戀。C.胡爺爺和海老太太談論起當年的“荷花市場”,就將建福宮大火話題擱置一旁,這表明胡爺爺對過去的商業氛圍更感興趣。D.盧勝七這一人物直率坦誠、言辭犀利,他打斷胡爺爺和海老太太的談話,指出“荷花市場”環境臟亂差,否定了懷舊的情感意義。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冬日的陽光為背景,通過老人們曬太陽的場景,營造出懷舊而略帶傷感的氛圍。B.文章對“荷花市場”的描寫主要運用了夸張的手法,突出了這一市場所具有的獨特風貌。C.文中對臟亂環境的寫實描述,與對美食的細膩追憶形成反差,折射出情感認知的復雜性。D.文章通過歷史與現實的交織,將個人記憶與社會變遷融合在一起,豐富了文章的內涵。8.文中老人們一聽見“雨來散”這三個字,“心中頓時充滿了無限的悵惘”。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雨來散”的意蘊。9.小說以老人們的對話為主要敘述方式,請分析這種敘述方式的好處。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趙簡子使尹鐸為晉陽,曰:“必墮其壘培。吾將往焉,若見壘培,是見寅與吉射①也。”尹鐸往而增之。簡子如晉陽,見壘,怒曰:“必殺鐸也而后入。”大夫辭之,不可,曰:“是昭余仇也。”郵無正曰:“昔先主文子②從姬氏于公宮,有溫德以成其名譽。及景子長于公宮未及教訓而嗣立亦能纂修其身以受先業無謗于國。今吾子嗣位,有文之典刑,有景之教訓,重之以師保③,子皆疏之,以及此難。夫尹鐸曰:‘委土可以為師保,吾何為不增?’若罰之,是罰善也。”簡子說,曰:“微子,吾幾不為人矣!”以免難之賞賞尹鐸。(節選自左丘明《國語·晉語》,有刪改)【注】①寅,荀寅。吉射,范吉射。二人曾攻打趙簡子,兵圍晉陽。②文子,趙文子,趙簡子祖父。下文“景子”,趙簡子父親。③師保,古時輔弼帝王和教導王室子弟的官。材料二:鄭太子華言于齊桓公,請去三族而以鄭為內臣。公將許之,管仲不可。公曰:“茍有釁,從之不亦可乎?”管仲曰:“君若綏之以德,率諸侯以討鄭,鄭豈敢不懼?若總其罪人以臨之,鄭有辭矣。”公辭子華,鄭伯乃受盟。辭子華之請而不違曹沫之盟,皆盛德之事也,齊可以王矣。恨其不學道,不自誠意正身以刑其國,使家有三歸①之病而國有六嬖②之禍,故桓公不王,而孔子小之。然其予之也亦至矣,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吾讀《春秋》以下史,太公之治齊也,舉賢而上功。周公曰:“后世必有篡弒之臣。”天下誦之,齊其知之矣。田敬仲③之始生也,周史筮之,知其當有齊國也。然桓公、管仲不以是廢之,乃欲以為卿,非盛德能如此乎?故吾以為唐明皇用張九齡而不殺安祿山,盛德之事也。齊景公不繁刑重賦,雖有田氏,齊不可取;明皇不用李林甫、楊國忠,雖有安祿山,亦何能為?自今而言之,則祿山死有余罪,自當時而言之,則不免為殺無罪。豈有天子殺無罪而不得罪于天者?上失其道,途之人皆敵國也,天下豪杰其可勝既乎?(節選自蘇軾《蘇軾集·卷一百五》,有刪改)【注】①三歸,三處豪華公館。②六嬖,齊桓公寵幸的六個姬妾。桓公死,六姬之子爭立,齊國內亂。③田敬仲,齊國田氏家族重要人物,后田氏成為齊國統治者。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及景子長A于公宮B未及C教訓而嗣D立E亦能纂修F其身以受先業G無謗于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重之以師保”與《種樹郭橐駝傳》“以子之道,移之官理”中的“以”字用法相同。B.從,順從、順應,與《歸去來兮辭并序》“嘗從人事”中的“從”字意思不相同。C.當,將會、注定會,與《陳情表》“猥以微賤,當侍東宮”中的“當”字意思不相同。D.繁,使……繁多,使動用法,與《蘭亭集序》“齊彭殤為妄作”中的“齊”字用法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簡子讓尹鐸拆除晉陽的壁壘,但尹鐸卻增高了壁壘,趙簡子因此發怒,要殺尹鐸,大夫們求情未果,后經郵無正勸諫,趙簡子才作罷,并獎賞了尹鐸。B.蘇軾指出,孔子高度贊許管仲,稱其幫助齊桓公九合諸侯不用武力是仁德之舉,但也因管仲不學治國之道,未能正身治國,導致奢侈與禍亂,被孔子輕視。C.面對周公的預言和周王室史官的占卜結果,齊桓公與管仲沒有廢棄田敬仲,反而還想讓他做卿,蘇軾認為齊桓公與管仲的這種做法,體現了高尚的品德。D.蘇軾強調,后世認為安祿山罪該萬死,其實安祿山在當時已經有明顯的叛亂跡象,如果不及時誅殺安祿山,必然會釀成大禍,因此殺掉安祿山是明智之舉。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辭子華之請而不違曹沫之盟,皆盛德之事也,齊可以王矣。(2)周公曰:“后世必有篡弒之臣。”天下誦之,齊其知之矣。14.郵無正、管仲二人勸諫內容的核心理念相同,但側重點不同。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三、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同友人舟行游臺越作(節選)李白蹇予①訪前跡,獨往造窮發②。古人不可攀,去若浮云沒。愿言弄倒景③,從此煉真骨④華頂窺絕溟⑤,蓬壺望超忽⑥。不知青春度,但怪綠芳歇。空持釣鰲⑦心,從此謝魏闕⑧。【注】①蹇予,謙詞。蹇,艱難、不順利。予,我。②窮發,極遠的荒僻之地。③倒景,水中倒映的景象。④真骨,道教指修煉而成的超凡脫俗的氣質和體質。⑤華頂,指天臺山的華頂峰。絕溟,指無邊的大海。⑥蓬壺,傳說中的仙山。超忽,形容仙境的高遠、縹緲。⑦釣鰲,出自《列子·湯問》,傳說龍伯之國有巨人,能一釣而連六鰲。⑧魏闕,本指古代宮門外高大的建筑,后常用來代指朝廷。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蹇予”“獨往”二句采用敘述的方式,點明事由,寫詩人獨自前往探尋先人足跡。B.“華頂”“蓬壺”二句對仗工整,俯視和遠眺結合,形成由塵世向幻境的空間躍升。C.“不知”“但怪”二句以植物榮枯寫歲月變遷,體現出詩人對自然規律的理性認知。D.這首詩以詩人游臺越的行蹤為線索,運用想象等手法,營造出了奇幻的詩歌意境。16.詩人表達了怎樣的復雜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學校新修了一座小巧玲瓏的建筑供學生小憩,想請王老師命名,王老師脫口吟出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中的“ , ”兩句,然后說就叫“易安閣”吧。(2)王磐在《朝天子·詠喇叭》中借喇叭、嗩吶來寫宦官,其中“ ”一句比喻宦官們雖身份卑微卻氣焰囂張;“ ”一句則形象寫出宦官把百姓欺壓得傾家蕩產。(3)“山”這一意象在唐宋詩詞中頻繁出現,寄寓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其中用來表現閑適心境或愁苦之情的很常見,如“ , ”。五、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江南煙雨中,一叢翠竹臨風而立,其姿挺撥,其節分明。竹自古便是文人精神的圖騰。白居易《養竹記》云:“竹本固,固以樹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體道;竹節貞,貞以立志。”此“四德”之說,道盡竹之精神品格。事實上,竹與中華文明的關系可朔源至七千年前,河姆渡竹編印征了先民善用竹材。甲骨文“竹”字如雙枝并立,《詩經·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開詠竹先河,后代文人也多有詠竹之作。墨竹繪畫自成體系。在中國繪畫史上,竹是永恒的主題。北宋文同創“湖州竹派”,其《墨竹圖》以書法用筆寫竹,蘇軾贊其“胸有成竹”。元代李衎又在《竹譜詳錄》中系統總結畫竹技法,提出“晴竹”“風竹”“雨竹”之別。明代夏昶以“個”字、“介”字組合寫竹葉,其《清風高節圖》現藏于故宮博物院,畫中竹枝搖曳似聞颯颯之聲。又有文人借竹寄情,如白居易觀蕭悅畫竹,題詩言“舉頭忽看不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以通感之筆道破畫竹神韻。文人畫竹,其意蘊往往超越物象本身,( 甲 )。鄭板橋在《墨竹圖》上題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將竹聲化為憂民之嘆。金農于《墨竹圖》中自題“虛心高節,與世無爭”,借竹之形( 乙 )。齊白石晚年所作《竹報平安》,爆竹與竹枝相映,以諧音寄祈福之意。這些作品將物象與心象交融,構成獨特的東方美學意象。竹器制作亦蘊含智慧。明代《天工開物》詳載竹紙制法,湖南益陽小郁竹藝傳承了這種制法。①福建竹絲扣瓷絕技,②用大致0.5毫米左右的竹絲包裹瓷器,③2008年入選非遺名錄。④再如蘇東坡發明的“東坡帽”,⑤以竹篾為骨,輕便透風,⑥至今仍是海南黎族傳統帽飾,⑦其中一個原因是由于它具有實用性。“歲寒三友”,“四君子”列,竹始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坐標。從王徽之“不可一日無此君”的癡迷,到林則徐“竹破巖中”的堅韌;從竹林七賢的放達,到井岡翠竹的烽火傳奇,這根青青的竹子,早已植入華夏文明的基因。18.文中第一段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兩處并做修改。19.文中第一段引用了白居易的《養竹記》,請分析其效果。20.請分析文中第二段兩處加點的“又”字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21.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2.文中第四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六、作文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有人說,人應順應時勢,靈活應變;也有人說,人當堅守本心,不為外界所動。在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我們該如何安頓心靈?又應以何種姿態回應時代的召喚?請結合上述材料,聯系現實生活,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與感悟。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遼寧省重點高中聯合體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參考答案1.B 2.C 3.D 4.①知識傳播特點:《宇宙的邊疆》注重科學知識的普及性與趣味性,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宇宙知識,激發大眾對宇宙探索的興趣;材料一側重于甲骨文數字化研究的專業性與深度,詳細闡述甲骨文數字化的技術挑戰、解決方案及學術價值,以推動相關領域的學術進展。②語言風格:《宇宙的邊疆》語言生動形象,善用修辭手法和形象化描述,如比喻、比較等,使抽象的宇宙概念具體可感;材料一語言嚴謹客觀,使用專業術語如“微痕分析”“字形匹配”“全信息數據模型”等,遵循學術規范,強調論證的準確性與邏輯性。 5.①重視對文化內涵的挖掘與展示。如甲骨文數字化利用三維建模、數據融合等技術高保真還原實物細節,傳統手工藝數字化注重展現其文化背景與原生態。②精準對接受眾需求,優化體驗設計。如傳統手工藝虛擬展示針對不同年齡段受眾(如青年與老年)調整方式;教育數字化利用算法推薦技術,進行個性化信息推送。③創新技術應用路徑,兼顧人文風險防控。如教育數字化中算法定制需避免過度關注短期需求而導致認知失真,算法推薦需防范算法依賴及“以技行事”替代以人為本。6.A 7.B 8.①自然層面的市場特性。作為“荷花市場”的俗稱,直接指代其“逢雨散攤”的經營特點,是老北京特定時代市井生活的縮影。②社會層面的意蘊。“雨來散”的“散”字,暗示了“物價飛漲”“出行艱難”“貨幣貶值”等時代困境,借市場特性感慨舊時代的動蕩無常。③人生感慨和哲思。老人們聯想到人生的際遇、美好的時光、珍貴的緣分充滿變數,難以把握,終將消散。這引發了他們對生命流轉、世事無常、聚散離合的普遍性的人生感慨和悵惘。 9.①自然地展現出歷史變遷與時代風貌。小說通過老人們的回憶,展現了北京不同年代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生活狀態,特別是表現了北京城市發展和生活便利性的進步。②使小說情節更加緊湊,結構更加清晰。從“建福宮大火”到“荷花市場”的話題跳轉,再到盧勝七插話引發的新舊對比,對話的交鋒與承接自然推動情節發展。老人們的回憶交織在一起,通過對話串聯起來,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框架。③生動地反映了人物的心理和個性。通過老人們的言語和舉止,讀者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變化,如胡爺爺的懷舊、海老太太的感慨、盧勝七的直率等。④增強了小說的真實感和親切感。老人們的對話充滿了生活氣息和地域特色,使讀者仿佛置身于那個時代的北京街頭,感受了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態和情感體驗。10.BEG 11.D 12.D 13.(1)拒絕太子華的無理要求卻不違背與曹沫的盟約,這都是崇高德行的表現,(憑借這些)齊國本來是可以成就王業的。(2)周公說:“(齊國)后世一定有篡權弒君的臣子。”天下人都傳揚這句話,齊國大概也知道這個預言。 14.(1)相同點:兩人都以“德”作為勸諫的核心理念。郵無正通過回顧趙氏祖先的德政傳統,提醒趙簡子不應因個人情緒懲罰忠良;管仲則主張“以德服人”,認為只有通過道德感召才能讓鄭國心服口服。他們都強調君主應以德行而非暴力治理國家。(2)不同點:郵無正側重家族歷史與道德傳承,他通過講述趙文子、景子的德行,暗示趙簡子應當效法祖輩的行為,避免“疏德近仇”的錯誤;管仲側重現實政治與外交權衡,他從國家利益出發,強調若輕率出兵,反而會讓鄭國有理由反擊,不如“綏之以德”,以諸侯之力和平施壓。參考譯文:材料一:趙簡子派遣尹鐸治理晉陽,說:“一定要拆毀那里的壁壘。我將要到那兒去,如果看見了壁壘,那就等于又見到了荀寅和范吉射。”尹鐸到晉陽后就增高了壁壘。趙簡子到晉陽,看見了壁壘,發怒說:“一定要殺了尹鐸以后再入城。”大夫們請求不要殺他,(趙簡子)不肯,說:“這是炫耀我的仇敵啊。”郵無正說:“從前先主趙文子隨從母親姬氏生長在公宮,有溫順之德而成就美名。到您的父親景子也生長在公宮,沒有受到師保的教誨就繼承了先主的官爵,他也能加強自身的修養來承受先人的德業,國中沒有人說他的壞話。現在您繼承了爵位,有祖父趙文子的常法,有父親景子的教誨,再加上有師保的教養,而您卻疏忽這些,從而遭到這場禍難。尹鐸說:壁壘可以像師保一樣有保護作用,我為什么不把它增高呢?如果處罰尹鐸,那就是處罰好人。”趙簡子聽了很高興,說:“如果沒有你,我幾乎不能算是人了!”于是就用免除禍難的軍功來獎賞尹鐸。材料二:鄭國太子華對齊桓公說,請求除掉三族,使鄭國成為齊國的內臣。齊桓公準備答應這個請求,但管仲不同意。齊桓公說:“如果鄭國出現可乘之機,我們順應這個機會,不也是可以的嗎 ”管仲說:“如果君主您用德行去安撫鄭國,并且率領諸侯國去討伐鄭國,鄭國哪敢不害怕呢?如果您只是聚集那些罪人去面對鄭國,鄭國就會有理由反駁了。”于是齊桓公拒絕了太子華的請求,鄭國國君這才接受了盟約。拒絕太子華的無理要求卻不違背與曹沫的盟約,這都是崇高德行的表現,(憑借這些)齊國本來是可以成就王業的。遺憾的是管仲不學習治國的大道,不能自己做到心意誠懇、端正自身來給齊國做表率,致使管仲自家有“三歸”的奢侈之病,而齊國有齊桓公寵幸的六個姬妾(亂政)的禍患,所以齊桓公最終沒有成就王業,孔子也看不起管仲。然而孔子對管仲的贊許也是到了極致,說:“齊桓公九次召集諸侯會盟不用武力,這都是管仲的功勞。這是他的仁慈,確實是他的仁慈!”我讀《春秋》以來的史書,姜太公治理齊國的時候,推舉賢能的人,崇尚功勞。周公說:“(齊國)后世一定有篡權弒君的臣子。”天下人都傳揚這句話,齊國大概也知道這個預言。田敬仲剛生下來的時候,周王室的史官為他占筮,知道他將會擁有齊國。然而齊桓公、管仲不因為這個原因而廢棄他,還想讓他做卿,不是有高尚的品德能做到這樣嗎?所以我認為唐明皇重用張九齡而不殺掉安祿山,這些都是有高尚品德的行為。齊景公不濫用刑罰,不加重賦稅,即使有田氏,齊國也不會被篡奪。如果唐明皇不任用李林甫、楊國忠,即使有安祿山,又能做什么呢?從現在的角度來說,安祿山死有余辜,但從當時的情況來說,殺他不免是殺害無罪的人。哪有天子殺害無罪的人卻不獲罪于上天的呢?君主失去了治國的正道,路上的普通人都可以成為敵對之國,天下的豪杰難道能殺得完嗎?15.C 16.①對古人的追慕與感慨之情。“古人不可攀,去若浮云沒”,詩人感慨古人難以企及,如同浮云般消逝不見,流露出對古代賢能之人的追慕和對時光易逝、往昔不再的悵惘。②對求道修仙的向往之情。“愿言弄倒景,從此煉真骨。華頂窺絕溟,蓬壺望超忽”,詩人希望能在仙境中修煉,眺望蓬萊仙山,表達出超脫塵世的精神追求。③壯志未酬的失落之情。“空持釣鰲心,從此謝魏闕”,詩人雖有遠大抱負,想要像釣鰲客一樣大有作為,卻只能無奈放棄仕途,從此遠離朝廷,體現出壯志難酬的失落。17. 倚南窗以寄傲 審容膝之易安 曲兒小腔兒大 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空山新雨后 天氣晚來秋(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18.“挺撥”的“撥”改為“拔”;“朔源”的“朔”改為“溯”;“印征”的“征”改為“證”。 19.①增強權威性,為竹文化溯源。②“四德”之說統領全段,奠定論述基調。③引用文言文,彰顯文化底蘊。 20.①第一處,“又”表示遞進,強調李衎在文同之后對畫竹技法的進一步發展。②第二處,“又”表示內容上的并列與補充,從技法描寫拓展到精神寄托,突出竹文化的豐富內涵。 21.甲:而重在寄托畫者的情思意趣(承載著豐富的精神內涵) 乙:喻自身清高孤傲之品格(寄托淡泊自守的精神追求) 22.序號②,修改:用大致0.5毫米的竹絲包裹瓷器。(用0.5毫米左右的竹絲包裹瓷器。)序號⑦,修改:其中一個原因是它具有實用性。(這是由于它具有實用性。)23.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