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1《認識社會生活》 課件(共27張PPT)+議題式教案(表格式) 2025-2026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1《認識社會生活》 課件(共27張PPT)+議題式教案(表格式) 2025-2026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共27張PPT)
一場暴雨,貴州榕江遭遇超30年一遇洪水。短短10分鐘,火爆全網的“村超”球場被洪水迅速淹沒,水位眨眼間漫過圍欄,綠茵場化作汪洋。
“村超”不僅是比賽,更是榕江的名片,每逢賽事,萬人空巷。而洪水來襲,縣城多地被淹,車輛漂浮,居民緊急撤離。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洪災中,從這場洪災中我們感受到社會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第一課 豐富的社會生活
——從貴州榕江洪災認識社會生活
目 錄
CONTENTS
這個暑假你們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有意思的社會場景?請同學們回憶暑假里去過的地方,并分享自己的經歷和看到的場景。
結合你的生活經驗,說說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了解社會。在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走進農村,我們看到農民在田間幸勤勞動;
來到工廠,我們看到工人在有條不紊地工作;
步入商場,琳瑯滿目的商品映入眼簾;
參觀博物館,豐富的展品令人震撼;
觀看升旗儀式,我們感到身為中國人的自豪。
一幅幅生動的社會生活畫卷在我們面前展開。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從事著各種活動。例如:
這些活動既有不同的功能,又密切聯系在一起,共同構成了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
人們從事物質生產活動,滿足衣食住用行等物質生活需求;
從事社會政治活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有序參與政治生活,推動國家民主法治建設;
從事精神生產活動,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知識總結
走進農村,我們看到農民在田間幸勤勞動;
來到工廠,我們看到工人在有條不紊地工作;
步入商場,琳瑯滿目的商品映入眼簾;
參觀博物館,豐富的展品令人震撼:
觀看升旗儀式,我們感到身為中國人的自豪。
1.了解社會生活的方式 P3
目 錄
CONTENTS
截至7月1日17時,救援物資方面,全縣累計接收救生衣4090件、皮劃艇24艘、沖鋒舟29艘、發電機108臺……生活物資方面,全縣累計接收衛生紙17117提、帳篷2039頂……食品物資方面,全縣累計接收飲用水22719件、八寶粥11864件、方便面84963件、面包餅干27094件、各類飲料28006件、蔬菜約150噸、大米約477噸、食用油20707桶。
從這份榕江收到的救援物資清單,大家發現了什么?除了這些看得見的物資支援,你們認為災區人民還需要哪些"看不見的支持"?
筆記:①在社會生活中,物質產品和精神食糧種類繁多,為人們提供了多樣化選擇;
搶險救援中,各方力量奔赴各自的“戰場”.
電力搶修隊員爬上洪水后的電線桿,對電力系統進行檢修;
防疫人員背著消殺桶,沿洪水印記噴灑藥霧;
醫務人員忙碌在診室內外,為因災受傷群眾患處進行消毒包扎;
消防隊員在齊腰深的渾濁積水中徒手清理雜物……
每個專業身影都在縫合洪災撕裂的生活經緯。
從搶險救援中不同人員的工作中,你能發現職業與社會生活的關系嗎?
筆記:②人們從事著不同的職業,在崗位上發揮著各自的作用;
洪水退去,榕江漸漸恢復往日的生機。而在孩子們的心中,那群身著迷彩服的"超級英雄"卻永遠不會被忘記。在他們即將踏上歸程之際,榕江的小朋友們紛紛拿起畫筆,用稚嫩卻真摯的筆觸,描繪出自己眼中的"人民子弟兵"。
這些方式和我們爺爺奶奶那輩的救災有什么不同?從面對面的救助到"云端"互助,這正體現了什么社會變化?
筆記:③人們的交往方式越來越豐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我們的社會生活充滿活力,令人期待。
知識總結
(1) 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
表現:①在社會生活中,物質產品和精神食糧種類繁多,為人們提供了多樣化選擇;
②人們從事著不同的職業,在崗位上發揮著各自的作用;
③人們的交往方式越來越豐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我們的社會生活充滿活力,令人期待。
2.★社會生活有什么特點 P4-5
6 月 28 日,洪水再次侵襲榕江,新縣城與老縣城被洪水隔開。為了給老縣城的人們送去物資,工作人員選定合適地點,啟用無人機展開空運。
這些盒飯被送往榕江二中、民中的群眾安置點,以及指揮部的工作人員手中。這段運送路程單程約 1.8 公里,從傍晚開始,累計運送了 2000 份盒飯。
隨著洪水漸漸消退,無人機又 “轉行” 承擔起了 “消殺” 的任務。
看到這些在洪水中穿梭的無人機,你們有什么感受?
知識總結
(2)社會生活是不斷變化發展的。
原因: ①生產工具的變革。
②科學技術的進步。
③思想觀念的更新。
表現:①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
②精神面貌昂揚向上。
③祖國日益繁榮昌盛。
2.★社會生活有什么特點 P4-5
一位包子店老板
凌晨一點開始通宵做包子
支援救災前線
雖然徹夜未眠,但她說
“我只是一晚沒時間睡覺
救援人員都幾天沒睡了”
熱乎乎的包子送到一線
溫暖了救援人員的心
“這是家人用心做的,很美味!”
哄搶行為侵害了哪些人的利益?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哄搶,最終會導致什么后果?
知識總結
(3)社會生活具有公共性。
社會生活是在公共空間展開的。
表現:①社會公共利益由大家共同享有。
②社會秩序由大家共同維護。
③社會發展由大家共同推動。
2.★社會生活有什么特點 P4-5
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要學會觀察社會,請大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分別列舉1-2個例子,并且說說這些例子體現了社會生活的什么特點。
①學校門口的早餐攤有包子、煎餅、豆漿等多種選擇。
示例:
②以前用現金支付,現在都用手機掃碼。
③小區里的垃圾分類,需要大家共同遵守。
——豐富多彩(物質產品多樣)
——變化發展(科技進步)
——公共性(社會秩序維護)
目 錄
CONTENTS
胡雷是一位來自寧夏的公益人士,被稱為“跪行巨人”。6月29日中午,胡雷抵達貴州榕江,為當地捐贈物資。此次他籌集的物資包括1萬斤大米、500箱方便面、500箱礦泉水,以及2000雙手套和100個手電筒等急需品。他輾轉多地協調運輸,驅車16小時堅持親自將物資送達災區。胡雷表示:“看到洪災來臨,心里很難受,著急得睡不著覺。”
面對豐富多彩的、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應該怎么做?
知識總結
①熱愛生活,積極融入社會。
②將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緊密結合起來,共創共享美好生活。
3.面對豐富多彩、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我們青少年該如何做 P5
思維導圖
認識社會生活
1.了解社會生活的方式
2.社會生活有什么特點
3.面對豐富多彩、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我們青少年該如何做
課時訓練
1.國慶假期,一些同學紛紛參與社會實踐:賣報紙、環保、交通志愿者活動等,與社會真正有了個“親密接觸”。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
①學生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
②使學生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
③使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越來越深刻
④有利于引領學生探索專業的知識領域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同學們參與賣報紙、環保、交通志愿者等社會實踐活動,會接觸到更多不同的人,這對應①“學生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在實踐中,學生能親身體驗社會生活的多樣,感受會更豐富,即②。同時,對社會運作、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認識也會更深刻,也就是③。而④中 “探索專業的知識領域” 并非這類社會實踐的主要目的,所以排除④,選 A。
課時訓練
2.上海15歲中學生趙珺延寒假旅居海外,得知國內疫情消息后,立即收購口罩,只身一人從國外帶回1.5萬只捐給家鄉的醫院。這告訴我們,培養親社會行為要做到( )
A. 主動了解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參與社會實踐
B. 個人利益至上,國家利益服從個人需求
C. 犧牲個人利益,堅決杜絕個人需求
D. 不分是非,積極參與一切社會活動
答案:A。趙珺延得知國內疫情后主動收購口罩捐贈,這是主動了解社會發展變化并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表現,符合親社會行為的要求,A 正確。B 中 “個人利益至上” 錯誤,應是國家利益至上;C“犧牲個人利益,堅決杜絕個人需求” 過于絕對;D“不分是非,積極參與一切社會活動” 錯誤,參與社會活動要明辨是非。
課時訓練
3.某學校每年寒暑假都會向學生推廣并組織一些國內外研學旅行的項目和活動,不少家長也會在寒暑假帶孩子出門旅行。學校和家長們的做法旨在 ( )
A. 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
B. 促進書本知識與社會需要的深度融合
C. 引導孩子主動感受和適應社會
D. 培養學生文明旅游的意識和習慣
答案:C。學校和家長組織研學旅行、帶孩子旅行,目的是讓孩子走出校園,接觸社會、感受社會,從而主動適應社會,C 正確。A “滿足旅游需求” 不是主要目的;B “書本知識與社會需要的深度融合” 雖有一定關聯,但更核心的是引導孩子感受和適應社會;D “文明旅游意識” 是其中一方面,不是主要目的。
課時訓練
4.某中學的幾位初中生發現校園周邊亂設攤點,環境非常差,便通過市長熱線向市長打電話,告之詳情,問題很快得到解決。對此事看法正確的是( )
A. 幾位初中生多管閑事
B. 關心社會、關心國家大事只是將來的事
C. 初中生的任務只是學習
D. 幾位初中生關心社會,是親社會行為
答案:D。初中生發現校園周邊問題并通過合理途徑反映,最終解決問題,這是關心社會、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親社會行為,D 正確。A “多管閑事” 錯誤,這是負責任的表現;B “只是將來的事” 錯誤,關心社會應從現在做起;C “任務只是學習” 錯誤,學習之余也要關注社會。部編版《道德與法治》2025新教材八年級上冊
第1課 豐富的社會生活
1.1《認識社會生活》教學設計
課題 認識社會生活 單元 第一單元 走進社會生活 學科 道德與法治 年級 八年級
教材 分析 本框是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一單元 “走進社會生活” 第一課的開篇內容,是學生認識社會生活的基礎。首先通過列舉走進農村、工廠、商場等不同場景,讓學生直觀了解認識社會生活的常見方式,再結合 “相關鏈接” 介紹社會活動的種類,幫助學生初步感知社會生活的多樣。然后重點講解社會生活的三個特點: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是不斷變化發展的、社會生活具有公共性。最后,引導青少年思考在社會生活中該如何做,把知識和行為結合起來,讓學生容易理解。
學情 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不少生活經歷,平時會接觸到農村、商場、學校、社區等不同的地方,對社會生活有一些直觀的感受。他們對生活中的新鮮事比較感興趣,比如有趣的社會現象、熱門的活動等,這有助于他們把課堂上學的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不過,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還比較表面,沒有系統地思考過社會生活的特點。比如,他們看到不同的職業,可能不會想到這體現了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對于社會生活為什么會發生變化,也沒有深入想過。而且,他們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需要引導他們明白個人和社會的關系,培養他們積極融入社會的意識。
核心 素養 目標 健全人格:通過了解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和不斷變化,讓學生感受到社會的活力與溫暖,學會以積極樂觀的心態看待身邊的人和事。 道德修養:在認識社會生活公共性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明白社會公共利益需要大家共同珍惜,社會秩序需要每個人自覺維護。 責任意識:讓學生認識到個人與社會緊密相連,自己是社會的一份子,明白自己的小小行動也能為社會發展出一份力,從而愿意主動承擔起對社會的責任,為共創美好生活付出實際行動。
重點 社會生活有什么特點
難點 積極融入社會,將個人與社會發展相聯系。
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導入 新課 社會熱點:10分鐘!“村超”球場被洪水吞沒 一場暴雨,貴州榕江遭遇超30年一遇洪水。短短10分鐘,火爆全網的“村超”球場被洪水迅速淹沒,視頻里,水位眨眼間漫過圍欄,綠茵場化作汪洋。 “村超”不僅是比賽,更是榕江的名片,每逢賽事,萬人空巷。而洪水來襲,縣城多地被淹,車輛漂浮,居民緊急撤離。 播放視頻:貴州榕江洪災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洪災中,從這場洪災中我們感受到社會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帶著這些思考,我們今天就來走進《認識社會生活》,看看這些發生在榕江的真實故事。
講授 新課 總議題:從貴州榕江洪災認識社會生活 分議題 1:知·社會方式 分議題 2:明·社會特點 分議題 3:思·青年作為 分議題1 :知·社會方式 學生活動1:暑假見聞分享會 這個暑假你們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有意思的社會場景?請同學們回憶暑假里去過的地方,并分享自己的經歷和看到的場景。(請 3-4 名同學說說自己的經歷和看到的場景,教師在黑板上簡單記錄關鍵詞。如:博物館、農村、某個旅游地點) 結合你的生活經驗,說說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了解社會。在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筆記:1.了解社會生活的方式 P3 走進農村,我們看到農民在田間幸勤勞動; 來到工廠,我們看到工人在有條不紊地工作; 步入商場,琳瑯滿目的商品映入眼簾; 參觀博物館,豐富的展品令人震撼; 觀看升旗儀式,我們感到身為中國人的自豪。 相關鏈接:社會活動的種類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從事著各種活動。例如,人們從事物質生產活動,滿足衣食住用行等物質生活需求;從事社會政治活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有序參與政治生活,推動國家民主法治建設;從事精神生產活動,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這些活動既有不同的功能,又密切聯系在一起,共同構成了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 分議題 2:明·社會特點 議學情境:榕江“救援物資清單” 截至7月1日17時,救援物資方面,全縣累計接收救生衣4090件、皮劃艇24艘、沖鋒舟29艘、發電機108臺、雨鞋16031雙、雨衣15405件、手套107524雙、手推斗車377個、工程污水泵17臺、水泵37個、鐵鍬8521把。生活物資方面,全縣累計接收衛生紙17117提、帳篷2039頂、棉被21580床、折疊床2029張、手電筒3800個、應急照明燈400個。食品物資方面,全縣累計接收飲用水22719件、八寶粥11864件、方便面84963件、面包餅干27094件、各類飲料28006件、蔬菜約150噸、大米約477噸、食用油20707桶。 思考:從這份榕江收到的救援物資清單,大家發現了什么?除了這些看得見的物資支援,你們認為災區人民還需要哪些"看不見的支持"? 筆記:①在社會生活中,物質產品和精神食糧種類繁多,為人們提供了多樣化選擇; 議學情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搶險救援中,各方力量奔赴各自的“戰場”:電力搶修隊員爬上洪水后的電線桿,對電力系統進行檢修;防疫人員背著消殺桶,沿洪水印記噴灑藥霧;醫務人員忙碌在診室內外,為因災受傷群眾患處進行消毒包扎;消防隊員在齊腰深的渾濁積水中徒手清理雜物……每個專業身影都在縫合洪災撕裂的生活經緯。 思考:從搶險救援中不同人員的工作中,你能發現職業與社會生活的關系嗎? 筆記:②人們從事著不同的職業,在崗位上發揮著各自的作用; 教師過渡:同學們,在這場災難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專業救援,更見證了無數普通人用創新的方式傳遞溫暖。 議學情境:榕江小學生手繪救援圖 洪水退去,榕江漸漸恢復往日的生機。而在孩子們的心中,那群身著迷彩服的"超級英雄"卻永遠不會被忘記。在他們即將踏上歸程之際,榕江的小朋友們紛紛拿起畫筆,用稚嫩卻真摯的筆觸,描繪出自己眼中的"人民子弟兵"。 這個新型的互助方式,讓素不相識的人們迅速建立起聯系。 思考:這些方式和我們爺爺奶奶那輩的救災有什么不同? 從面對面的救助到"云端"互助,這正體現了什么社會變化? 筆記:③人們的交往方式越來越豐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我們的社會生活充滿活力,令人期待。 筆記:2.★社會生活有什么特點 P4-5 (1) 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 表現:①在社會生活中,物質產品和精神食糧種類繁多,為人們提供了多樣化選擇; ②人們從事著不同的職業,在崗位上發揮著各自的作用; ③人們的交往方式越來越豐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我們的社會生活充滿活力,令人期待。 議學情境:無人機助力榕江 6 月 28 日,洪水再次侵襲榕江,新縣城與老縣城被洪水隔開。為了給老縣城的人們送去物資,工作人員選定合適地點,啟用無人機展開空運。 這些盒飯被送往榕江二中、民中的群眾安置點,以及指揮部的工作人員手中。這段運送路程單程約 1.8 公里,從傍晚開始,累計運送了 2000 份盒飯。 隨著洪水漸漸消退,無人機又 “轉行” 承擔起了 “消殺” 的任務。 思考:看到這些在洪水中穿梭的無人機,你們有什么感受? 【引導提示:那你們知道嗎?在20年前的抗洪救災中,物資是怎么運送的呢?】 筆記:2.★社會生活有什么特點 P4-5 (2)社會生活是不斷變化發展的。 原因:①生產工具的變革。②科學技術的進步。③思想觀念的更新。 表現:①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②精神面貌昂揚向上。③祖國日益繁榮昌盛。 議學情境:“帶上菜刀,來村委會干活!” 一位包子店老板 凌晨一點開始通宵做包子 支援救災前線 雖然徹夜未眠,但她說 “我只是一晚沒時間睡覺 救援人員都幾天沒睡了” 熱乎乎的包子送到一線 溫暖了救援人員的心 “這是家人用心做的,很美味!” 播放視頻:帶上菜刀,來村委會干活! 新聞鏈接:廣東暴雨零食店遭哄搶 6 月 18 日早上 7 點 05 分,廣東肇慶懷集縣突降百年難遇的特大暴雨,引發嚴重洪澇災害,全縣 19 個鄉鎮不同程度受災,社會秩序近乎停擺。 縣城一家零食超市受災嚴重,洪水淹至胸口,一樓大部分貨物浸泡水中,損失巨大。店員們在污水里奮力將貨物搬往二樓,努力減少損失。 然而洪水退去不到兩小時,有人進店不是購物,而是試探著撿東西,隨后眾人紛紛涌入,見東西就拿、就跑,甚至徒手撕開貨架包裝袋拎走全新商品。 思考:哄搶行為侵害了哪些人的利益?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哄搶,最終會導致什么后果? 筆記:2.★社會生活有什么特點 P4-5 (3)社會生活具有公共性。 社會生活是在公共空間展開的。 表現:①社會公共利益由大家共同享有。②社會秩序由大家共同維護。③社會發展由大家共同推動。 學生活動 2:觀察生活 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要學會觀察社會,請大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分別列舉1-2個例子,并且說說這些例子體現了社會生活的什么特點。 示例:學校門口的早餐攤有包子、煎餅、豆漿等多種選擇。豐富多彩(物質產品多樣) 以前用現金支付,現在都用手機掃碼。變化發展(科技進步) 小區里的垃圾分類,需要大家共同遵守。公共性(社會秩序維護) 分議題 3:思·青年作為 議學情境:跪行巨人”胡雷抵達貴州榕江! 胡雷是一位來自寧夏的公益人士,被稱為“跪行巨人”。6月29日中午,胡雷抵達貴州榕江,為當地捐贈物資。此次他籌集的物資包括1萬斤大米、500箱方便面、500箱礦泉水,以及2000雙手套和100個手電筒等急需品。他輾轉多地協調運輸,驅車16小時堅持親自將物資送達災區。胡雷表示:“看到洪災來臨,心里很難受,著急得睡不著覺。” 思考:面對豐富多彩的、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應該怎么做? 筆記:3.面對豐富多彩、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我們青少年該如何做 P5 ①熱愛生活,積極融入社會。 ②將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緊密結合起來,共創共享美好生活。
課堂 小結
課堂 練習 1.國慶假期,一些同學紛紛參與社會實踐:賣報紙、環保、交通志愿者活動等,與社會真正有了個“親密接觸”。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 ①學生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 ②使學生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 ③使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越來越深刻 ④有利于引領學生探索專業的知識領域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同學們參與賣報紙、環保、交通志愿者等社會實踐活動,會接觸到更多不同的人,這對應①“學生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在實踐中,學生能親身體驗社會生活的多樣,感受會更豐富,即②。同時,對社會運作、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認識也會更深刻,也就是③。而④中 “探索專業的知識領域” 并非這類社會實踐的主要目的,所以排除④,選 A。 2.上海15歲中學生趙珺延寒假旅居海外,得知國內疫情消息后,立即收購口罩,只身一人從國外帶回1.5萬只捐給家鄉的醫院。這告訴我們,培養親社會行為要做到( ) A. 主動了解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參與社會實踐 B. 個人利益至上,國家利益服從個人需求
C. 犧牲個人利益,堅決杜絕個人需求 D. 不分是非,積極參與一切社會活動 答案:A。趙珺延得知國內疫情后主動收購口罩捐贈,這是主動了解社會發展變化并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表現,符合親社會行為的要求,A 正確。B 中 “個人利益至上” 錯誤,應是國家利益至上;C“犧牲個人利益,堅決杜絕個人需求” 過于絕對;D“不分是非,積極參與一切社會活動” 錯誤,參與社會活動要明辨是非。 3.某學校每年寒暑假都會向學生推廣并組織一些國內外研學旅行的項目和活動,不少家長也會在寒暑假帶孩子出門旅行。學校和家長們的做法旨在 ( ) A.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 B. 促進書本知識與社會需要的深度融合
C. 引導孩子主動感受和適應社會 D. 培養學生文明旅游的意識和習慣 答案:C。學校和家長組織研學旅行、帶孩子旅行,目的是讓孩子走出校園,接觸社會、感受社會,從而主動適應社會,C 正確。A “滿足旅游需求” 不是主要目的;B “書本知識與社會需要的深度融合” 雖有一定關聯,但更核心的是引導孩子感受和適應社會;D “文明旅游意識” 是其中一方面,不是主要目的。 4.某中學的幾位初中生發現校園周邊亂設攤點,環境非常差,便通過市長熱線向市長打電話,告之詳情,問題很快得到解決。對此事看法正確的是( ) A.幾位初中生多管閑事 B. 關心社會、關心國家大事只是將來的事
C. 初中生的任務只是學習 D. 幾位初中生關心社會,是親社會行為 答案:D。初中生發現校園周邊問題并通過合理途徑反映,最終解決問題,這是關心社會、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親社會行為,D 正確。A “多管閑事” 錯誤,這是負責任的表現;B “只是將來的事” 錯誤,關心社會應從現在做起;C “任務只是學習” 錯誤,學習之余也要關注社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平县| 宁安市| 丹阳市| 松江区| 二连浩特市| 岐山县| 扶余县| 崇仁县| 遂平县| 大足县| 资兴市| 九龙坡区| 平潭县| 永修县| 兰坪| 澄迈县| 浮山县| 萨嘎县| 寿宁县| 报价| 安福县| 屏东县| 青浦区| 通江县| 高陵县| 阳原县| 视频| 寻甸| 阿图什市| 阿克陶县| 陕西省| 蒙山县| 福清市| 黄骅市| 绥江县| 建昌县| 平邑县| 墨脱县| 汉沽区| 永嘉县| 上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