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語文詩歌專練----吳潛詩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江城子·示表侄劉國華①吳潛家園十畝屋頭邊。正春妍,釀花天。楊柳多情,拂拂帶輕煙。別館閑亭隨分有,時策杖,小盤旋。采山釣水美而鮮。飲中仙,醉中禪。閑處光陰,贏得日高眠。一品高官人道好,多少事,碎心田。[注]①吳潛為南宋名臣,但在朝廷任職時頗受權臣排擠。景定元年(1260),吳潛被貶謫到循州(今廣東省惠陽縣),此篇即是他在循州閑居時贈表侄劉國華的作品。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直接交代了詞人閑居循州時的生活環境:屋子旁邊有田園十畝。B.“多情”“拂拂帶輕煙”句以比擬手法,寫籠著淡淡輕煙的多情楊柳。C.采山貨,釣河魚,有時日上三竿,詞人還因醉酒而酣睡不起,這種悠閑的生活令人羨慕。D.上片多寫春景,下片多寫閑居生活,都寄寓了詞人豐富的情感。2.請簡要概括全詞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秋思一首寄方君遇吳潛①西風黃葉墮階前,秋思撩人已可憐。身漸衰來非一日,心都懶處是今年。愛憎毀譽何關我,消息盈虛要識天。六十四翁凡百足,只祈君相放歸田。【注釋】①吳潛:南宋詩人。南宋寧宗嘉定十年舉進士第一,先后被封為崇國公、慶國公。后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借景抒情,詩人看到面前滿地黃葉,心中不免思緒萬千,產生了對人生的種種感悟。B.頸聯寫詩人認為一切愛恨毀譽已經淡化,所有的事物都自有天命,表現了詩人的豁達與樂觀。C.尾聯使用了“凡百足”“只”等字眼,說明詩人現在非常滿意自己的生活,表達了詩人心中的欣慰和滿足。D.本詩整體語言風格沉郁頓挫、慷慨悲壯,心中萬般感受統統顯于言外,足以讓人深深體味。4.本詩抒發了詩人哪些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酹江月吳潛暇日登新樓,望揚州于云煙緲之間,寄趙南仲①端明。半空樓閣,把江山圖畫,一時收拾。白鳥孤飛飛盡處,最好暮天秋碧。萬里西風,百年人事,謾倚闌干拍。凝眸何許,揚州煙樹歷歷。應念老子年來,浮名浮利,已作虛空擲。三徑才尋歸活計,又是飄零為客。回首平生,驚心雙鬢,容易成凄惻。尊前一笑,且由醉帽欹側。【注】①趙南仲,即趙葵。趙葵(1186-1266),字南仲,畫家、詩人,與吳潛同為南宋抗金儒將。此詞當趙葵初至揚州時作,吳潛時知鎮江。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上闋寫景敘事,寫出了白鳥孤飛、天高地迥、秋空明凈、長風萬里的寥廓景象。B.“凝眸何許,揚州煙樹歷歷”運用虛寫的方法,寫出了詞人對友人的思念和牽掛。C.“百年人事,漫倚闌干拍”這一動作描寫和辛棄疾慷慨豪邁的詞風有異曲同工之妙。D.下闋“三徑才尋歸活計”運用典故,表達了詞人對進入仕途、求取功名的向往之情。6.詞人在下闋抒發了多種復雜矛盾的情感,請結合詞句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各題。海棠春 己未清明對海棠有賦吳 潛①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餉、胭脂盡吐。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羽書萬里飛來處,報掃蕩、狐嗥兔舞②。濯錦古江頭③,飛景還如許!【注】①吳潛(1195-1262):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曾幾度官居臺輔,幾度削職,歷經宦海沉浮。此詞為其六十五歲在慶無府(今寧波)任沿海制監大使時所作。②狐嗥兔舞:吳潛作 此詞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率十萬軍隊撲向川蜀,連敗宋軍,但到達合州(今合川)時,遇到 守將王堅的頑強抵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堅處死,這使蒙哥的軍事行動一度受挫。③ 錦古江頭:指蜀地。蜀地有“香海棠國”之稱。7.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這首詞寫詞人衰暮之年賞海棠,由此聯想到當時“香海棠國”的戰局。B.“一餉”“盡”寫海棠花開,表現出清明天氣和暖,節物風光變化之迅速。C.下闋回憶羽書萬里傳捷報,“狐嗥兔舞”之喻流露出對入侵者的蔑視。D.結尾兩句直抒胸臆,“濯錦”二字,呼應開頭,點出雨后海棠的殘敗蕭條。8.這首詞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詞句作簡要分析。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滿江紅 豫章滕王閣吳潛①萬里西風,吹我上、滕王高閣。正檻外、楚山云漲,楚江濤作。何處征帆木末②去,有時野鳥沙邊落。近簾鉤、暮雨掩空來,今猶昨。秋漸緊,添離索。天正遠,傷飄泊。嘆十年心事,休休莫莫。歲月無多人易老,乾坤雖大愁難著。向黃昏、斷送客魂消,城頭角。【注】①吳潛,南宋詞人,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職,后遭權臣攻擊被罷免,改任福建安撫使,此詞為吳潛前往福建道經南昌時所作。②木末:樹梢。9.下列對本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A.“萬里”三句將目前的登臨與王勃登臨的典故連接起來,寫得既有氣勢又不失飄逸,其中“吹”字極為生動傳神,顯出了作者登臨高閣時的興致。B.“正檻外”三句與“近簾鉤”三句顯現了作者心潮的激蕩,在他游目騁懷、欣賞壯景時,雨霧撲簾而來,真有王勃當年所見情景“珠簾暮卷西山雨”之感,不禁臨風嗟嘆。C.“何處征帆木末去”,是寫登高所望之近景,又暗含前途未卜之意。D.“秋漸緊”中“緊”字呼應上片的“西風”“暮雨”,突出了秋意凄涼之感,而城頭號角聲的融入,又使得這種蕭條悲涼的色彩更加濃郁。E.“愁難著”一詞,化抽象為具體,以固態體積狀愁,既給人以形之大,又給人以質之重的感覺,可謂想象奇特。“歲月”兩句將作者的情感表達得委婉含蓄,令人回味無窮。10.請給合全詞,簡要分析詞中流露出的詞人的復雜情感。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水調歌頭送叔永文昌①吳潛②才惜季方去,又更別元方。③驚心天上雙鳳,接翅下高岡。萬里瞿塘煙浪,一片昭亭云月,渺渺正相望。夜雨連風壑,此意獨凄涼。杜鵑聲,猶不住,攪離腸。黃雞白酒,吾亦歸興動江鄉。人事紛紛難料,世事悠悠難說,何處問穹蒼。肯落兒曹淚,一笑付滄浪。【注】①叔永文昌即吳泳,南宋文學家。②吳潛,南宋詩人,曾任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主張積極抗金,清除奸佞,卻受讒被貶。③典出《世說新語·德行》,后世稱兄弟皆賢為“難兄難弟”或“元方季方”。1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詞題目明確是送別詞,詞中的開頭兩句“才惜”“更別”,以及下闋的“離腸”照應了題目。B.雙鳳、瞿塘江、昭亭的描繪給人以壯闊和渺遠的感覺,與夜雨和杜鵑的聲音形成鮮明的對比。C.面對離別,詞人借食黃雞、飲白酒來排遣愁緒,在黃雞白酒的作用下,詞人也不由心生歸念。D.本詞末兩句直抒胸臆,面對離別,詞人看到兒曹們流淚惜別,而他要以高潔淡然之姿笑對人生。12.人們常說,“離別最易動衷腸”。請結合全詞,談談作者抒發了怎樣的“衷腸”。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鵲橋仙吳潛①扁舟昨泊,危亭孤嘯,目斷閑云千里。前山急雨過溪來,盡洗卻、人間暑氣。暮鴉木末,落鳧天際,都是一團秋意。癡兒騃②女賀新涼,也不道、西風又起。【注】①吳潛:南宋詞人。南宋寧宗嘉定十年舉進士第一,一度高居宰相之職。后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外放。②騃(ái):意同癡、呆、傻。13.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三句寫景,詞人寓情于景,寫自己登上高亭極目遠望,頓覺心曠神怡、心情閑適輕松。B.上片后三句寫急雨襲來,仿佛將人世間的暑氣一洗而空,“盡洗卻”表現出詞人的滿足感。C.下片寫雨后情景,以“暮鴉”“落鳧”“西風”等意象渲染秋意,含蓄地表達了詞人內心的感受。D.“癡兒騃女”的表現反襯詞人的心境,他們只知道新秋的涼爽,卻不懂流年似水、憂絲難理。14.登亭遠眺,詞人的思緒隨著他的所見所感而逐步生發展開。請結合詞中相關部分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水調歌頭·喜晴賦吳潛①屯結海云陣,奮擊藉雷公。忽然天宇軒豁,杲日正當空。照出榴花丹艷,映出梔花玉色,生意與人同。閉縱②一翻手,造化不言功。想平疇,禾穟穟,黍芃芃。老農拍手相問,相勞笑聲中。辦取黃雞白酒,演了山歌村舞,等得慶年豐。此際莼鱸③客,倚楫待西風。【注】①吳潛:南宋名相、詞人。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此詞作于慶元(今浙江寧波)知府任上。②閉縱:陰晴變化。③莼鱸:《晉書·張翰傳》中記載“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闋前四句氣勢不凡,描寫了雷雨過后烏云一掃而空,天宇開闊,艷陽高照的景象。B.石榴花、梔子花均為春末夏初的典型景物,其明麗色彩顯示了自然界的勃勃生機。C.“禾穟穟,黍芃芃”為現實之景,疊音詞的連用表現了莊稼的繁茂,增強了韻律。D.“老農……慶豐年”五句承上而來,將農人們祈禱豐年的場景描寫得有聲有色。16.《老子》曰:“功遂(成)身退,天之道也。”請結合這句話和本詞,簡要分析作者的情感。答案1.C 2.①抒發對閑適田園生活的喜愛和贊美。②表明自己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及淡然閑靜的心境。③表達對勾心斗角的官場生活的厭惡。【導語】這首詞描繪了詞人被貶閑居時的自得其樂與隱逸生活。上片描繪了幽靜雅致的住處和美麗的春景,展現了詞人對自然寧靜生活的欣賞;下片寫瑣屑雜務的厭倦,表達對功名利祿的淡泊之情,并流露出樂天知命、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全詞蘊含著詞人對官場生活的不滿及對歸隱生活的向往之情。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C.“詞人還因醉酒而酣睡不起”錯,詩歌中“醉中禪”意思是在喝酒中參悟禪道;“閑處光陰,贏得日高眠”中表現的是因為“閑”故而可以酣眠不起,詞中詞人酣睡不起和醉酒沒有因果關系。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時先理解全詩的內容,然后找到表達情感的寫景和抒情的詩句,分條作答即可。①“正春妍,釀花天。楊柳多情,拂拂帶輕煙”句,描寫了春天的美景,詞人所居之處如同世外桃源,田園十畝,百花競放,柳條依依,于這景物中,詞人的心境表露無遺,寫出了當時作者居住的田園之美景,從而襯托田園生活之樂,詩人通過寫春天的美景來抒發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和贊美之情。②詞中“采山釣水美而鮮。飲中仙,醉中禪。閑處光陰,贏得日高眠”句,采山貨,釣河魚,暢飲美酒,睡覺睡到日上三竿,通過描寫作者每天釣魚賞景,飲美酒,得悠閑的生活狀態,體現了詞人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及淡然閑靜的心境。③“一品高官人道好,多少事,碎心田”句,寫人們都說做一品高官好,但有多少事情,讓人心煩意亂。這句話表達了詞人對高官生活的看法,雖然人們普遍認為高官地位顯赫,但詞人認為其中有很多繁瑣的事情讓人心煩意亂。詞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安貧樂道,不愿過那鉤心斗角的官場生活,表達對勾心斗角官場生活的厭惡。3.A 4.①凄涼愁苦的思緒。首聯,“西風黃葉墮階前”描繪了入秋時節的蕭瑟景象,“秋思撩人已可憐”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凄涼愁苦的思緒。②身漸衰老、心灰意懶的悲傷。詩人在頷聯直言自己日漸衰老,飽含悲傷。③懷才不遇,抱負不能實現的無奈。后兩聯表現了詩人因志向無處實現而備受打擊,面對現實產生的深深的無奈之感。【解析】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表現了詩人的豁達與樂觀”錯誤。詩人認為榮辱成敗都應該邀循天命,萬物消長在 冥冥之中自有定數,表面是詩人對自己的安慰,實則是詩人滿心的無奈的心情。C.“說明詩人現在非常滿意自己的生活,表達了詩人心中的欣慰和滿足”錯誤。尾聯說的是,活到這個歲數我已經十分滿足,只等待退休的那一天了,表達了詩人因自己懷才不遇而感到憤懣和無奈的心情。D.“本詩整體語言風格沉郁頓挫、慷慨悲壯”錯誤。本詩的語言質樸無華,平淡中蘊含著深意,并非慷慨悲壯。故選A。4.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凄涼愁苦的思緒。首聯“西風黃葉墮階前,秋思撩人已可憐”寫詩人看到面前滿地黃葉,心中不免產生了相思之情以及對人生的種種感悟,思緒萬千,直接抒發了詩人悲凄的思緒。身漸衰老、心灰意懶的悲傷。頷聯“身漸衰來非一日,心都懶處是今年”表明詩人身體日漸衰老,心灰意懶,直言自己日漸衰老,飽含悲傷。懷才不遇,抱負不能實現的無奈。頸聯說榮辱成敗都應該遵循天命,萬物消長在冥冥之中自有定數,看似是認命,實則是對現實的無可奈何。尾聯說只希望天子能讓我回歸田園,表明了詩人想要退休歸田的志向,結合注釋,可以得出詩人此時懷才不遇,對此感到無奈和痛苦的結論。5.D 6.①抒發了時光流逝而壯志未酬的失落愁苦?!盎厥灼缴?,驚心雙鬢,容易成凄惻”,詞人因雙鬢已白而心生驚懼,因一事無成而愁苦凄惻。②表達了身在官場卻向往山林的矛盾心態。詞人想“三徑歸活”卻又“飄零為客”,向往田園卻又身在官場?!案∶±炎魈摽諗S”中“擲”這一動作表達出自己身在官場身不由己的無奈心情。③表現了用豪邁之舉對抗無奈現實的豁達心態。尾句“尊前一笑,且由醉帽欹側”借詞人笑著舉酒豪飲、醉倒帽子歪斜的神態描寫和動作描寫,反映出作者慷慨豪邁的樂觀心態。【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D.“表達了詞人對進入仕途、求取功名的向往之情”錯誤。運用“三徑”的典故,“三徑”的意思是歸隱者的家園?!叭龔讲艑w活計,又是飄零為客”,意思是向往田園生活卻又身在官場。表達詩人入仕報國與歸隱田園之間的矛盾心情。故選D。6.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詞人在下闋抒發了多種復雜矛盾的情感:第一,“回首平生,驚心雙鬢,容易成凄惻”,意思是回顧一生的時光,突然發現自己已兩鬢斑白,不禁驚懼感慨,內心失落凄惻,回顧自己平生報國無門,表達了詞人的傷感失落之情。據此可分析出,抒發了時光流逝而壯志未酬的失落愁苦。詞人因雙鬢已白而心生驚懼,因一事無成而愁苦凄惻。第二,“浮名浮利,已作虛空擲”,意思是對世間的名利并不看重,以把其視作虛空拋擲,“三徑才尋歸活計,又是飄零為客”,意思是自己想回歸三徑,過美好的田園生活,怎奈處于官場,身不由己。體現出作者年老想要舍棄功名利祿而歸隱田園卻身在仕途的無奈。據此可分析出,表達了身在官場卻向往山林的矛盾心態。詞人想“三徑歸活”卻又“飄零為客”,向往田園卻又身在官場?!案∶±?,已作虛空擲”中“擲”這一動作表達出自己身在官場身不由己的無奈心情。第三,“尊前一笑,且由醉帽欹側”,意思是且在樽前一笑,把酒豪飲,任由醉倒后帽子歪斜在一旁,體現出詞人的在無奈中豪放飲酒的豁達豪邁。據此可分析出,表現了作者用豪邁之舉對抗無奈現實的豁達心態。尾句“尊前一笑,且由醉帽欹側”借詞人笑著舉酒豪飲、醉倒帽子歪斜的神態描寫和動作描寫,反映出作者慷慨豪邁中“一笑”而釋懷,卻又為報國無門而遺憾的復雜心理。7.D 8.①對海棠花充滿喜愛之情。詩人皓首對紅花,因花開而欣喜,可見年邁的詞人對美的事物仍保持著敏銳的感知和熱愛之情。②烈士暮年,心系國事。詞人居東南沿海,賞眼前海棠,思西北邊事。因捷報而振奮,壯心不已。【解析】7.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D項,“結尾兩句直抒胸臆”錯誤,“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這兩句的意思就是:錦江頭(以代蜀)的海棠,還是那般艷麗!這里又用“濯錦”二字,海棠花就顯得更美了,真是錦上添花?!敖^”前又著一“古”字,似乎表示:我華夏古來繁華之地,豈容狐兔闖來!此處并非“直抒胸臆”,而是“借景抒情”。故選D。8.本題考查考生把握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賞析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帶感彩的關鍵詞語,還應該聯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詩歌的創作背景來考慮,即我們平時所說的要“知人論世”。本題,“對海棠有賦”,開頭便詠海棠?!昂L耐の缯词栌?,便一餉、胭脂盡吐。”清明時節,節物風光變化迅速。中午下了陣“疏雨”,頃刻間海棠就大放光艷了,“一餉”“盡”將花開之快,觀賞者的快感傳神地表達出來,叫人多么驚喜。而這海棠沾雨之后更顯得鮮活冶艷,就叫人更加喜愛了。詞人老大風情減,面對如此國色,似乎有點不知所措了?!袄先ハЩㄐ模鄬o語?!奔t顏皓首,兩相對待,在這“無語”中我們不難體會作者自憐衰疲之意?!坝饡f里飛來處,報掃蕩、狐嗥兔舞?!薄昂仆梦琛敝该晒湃敕?。吳潛作此詞的前三年,蒙古就開始侵擾四川,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親率十萬軍隊自六盤山撲向川蜀,連敗宋軍,但到達合州(今合川)時,遇到守將王堅的頑強抵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堅處死,這使蒙哥的軍事行動受到很大挫折,因此曾一度考慮退兵。這大約就是捷書所報的內容。詞人以跳躍式思維寫此事,可以想見他心情的振奮,壯心不已。【點睛】關于詩歌思想感情:古典詩歌的作者在他們的作品中表達情感、主張、觀點和態度時,直白張揚(或開門見山,或卒章顯志)的少,含蓄隱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確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必須多管齊下,準確理解、仔細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讀。首先,熟悉形象的符號意義。眾所周知,古典詩歌乃至各類文學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來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詩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敘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園桑麻、大漠孤城之類。這些形象,傾注著詩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稱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詩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領會詩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詩中的顯性信息,古典詩歌中,除了含蓄隱晦的隱性信息,也有一些顯性信息,鑒賞時要注意把握。 這些顯性信息,一般出現在詩歌的標題或由命題者提供的注釋中。第三,了解典故的關聯比照。典故辭約意豐,常為古人在詩詞中使用,以與所反映的時、事、人形成關聯比照。典故的含義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對詩歌內容的分析鑒賞有時可以從所用典故的聯想比照意義著手。第四,分析運用的表達技巧,表達技巧的運用,是為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服務的。第五,捕捉蘊含的情感理趣 古詩詞大都采用兩種表達方式,一為描寫,一為抒情。結構上,往往描寫在前,抒情在后;描寫是為抒情作鋪墊,抒情是描寫的升華。詩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實飽滿,意蘊很深。分析詩人的心境與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這些詩句。9.CE 10.①遭人攻擊,仕途坎坷失意,沉郁悲憤無奈(嘆十年心事,休休莫莫);②年華已老,國難深重,壯志難酬(歲月無多人易老,乾坤雖大愁難著);③漂泊未定,前途渺茫,羈旅愁思(天正遠,傷飄泊)。【解析】9.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詩歌內容及手法理解賞析類試題,考生要注意認真研讀詩詞內容,然后結合理解對選項中的表述進行分析和整合。C項是登高所望之遠景E項直接抒情。10.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詩詞的情感主旨分析類試題,考生要注意結合文本加以分析,注意在分析的時候抓住體現情感的關鍵意象和詞語。本題詩人的情感主旨較為復雜,可以概括為遭人攻擊,仕途坎坷失意,沉郁悲憤無奈(嘆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年華已老,國難深重,壯志難酬(歲月無多人易老,乾坤雖大愁難著);漂泊未定,前途渺茫,羈旅愁思(天正遠,傷飄泊)。點睛:詩歌的情感分析的題目一直是考試的重點,但是考核的難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不知道答題的突破口,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中標題、注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句子作答,重點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詩歌中的重點詞語,這樣就能和給的答案無限接近,還要主語詩歌的抒情方式,根據抒情方式分析情感。還要注意一般詩歌的情感都要求結合詩句分析,答題時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棄詩句。此題注意抓住題干中的復雜的情感。11.D 12.(1)送別友人的不舍:詞作開頭兩句,用“才惜”“更別”直接點明送別友人的之意,扣住“惜、別”,表達送別友人的不舍之情。(2)與友人離別后的孤獨、凄涼:詞人寫友人離別后,望瞿塘、看昭亭、聽風雨,借助景物的壯闊、渺遠與凄清,表達友人離別后的孤獨與凄涼。(3)自己對歸鄉的渴望(或“對故鄉的思念”):面對離別,詞人在杜鵑的哀鳴聲中食黃雞、飲白酒,本為排遣愁緒,卻引發了詩人歸鄉的渴望(或“對故鄉的思念”)。(4)對人生無常的思考:面對離別,詞人直接抒發了人事難料、世事難說、無處言表的深沉思考。(5)面對生活的積極態度(或“對離別的釋然心態”):詞作的最后,詞人痛定思痛,自我寬慰,不應像兒曹們一樣落淚,面對人生還應以高潔淡然的姿態笑對人生。【解析】1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賞析能力。D.“詞人看到兒曹們流淚惜別”理解錯誤,“肯落兒曹淚”中“肯”是“怎肯”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不肯像兒曹們一樣流淚”。故選D。1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本詞的題目是《水調歌頭送叔永文昌》,所以本詞是一首送別詞。詞作的開頭寫到“才惜季方去,又更別元方”,其中“才惜”“更別”照應了題目,直接點明送別友人時的情景,體現出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舍之情。詞中寫到“驚心天上雙鳳,接翅下高岡。萬里瞿塘煙浪,一片昭亭云月,渺渺正相望。夜雨連風壑,此意獨凄涼”“杜鵑聲,猶不住,攪離腸”,這是詞人和友人分別之后,看到天上的雙鳳接連飛下山崗讓詞人感到驚心??吹仅奶两嫒f里,一片云和月亮漂浮在昭亭之上,夜中,丘壑上風雨交加,杜鵑聲聲不停啼叫,詞人寫友人離別后,望瞿塘、看昭亭、聽風雨,借助景物的壯闊、渺遠與凄清,表達友人離別后的孤獨與凄涼。所以,抒發了詞人與友人離別后的孤獨、凄涼。“黃雞白酒,吾亦歸興動江鄉”,面對離別,詞人在杜鵑的哀鳴聲中食黃雞、飲白酒,本為排遣愁緒,卻引發了詩人歸鄉的渴望。所以,表達了自己對歸鄉的渴望(或“對故鄉的思念”)“人事紛紛難料,世事悠悠難說,何處問穹蒼”寫到人事難料,世事難說。這是對人生無常的思考:面對離別,詞人直接抒發了人事難料、世事難說、無處言表的深沉思考。“肯落兒曹淚,一笑付滄浪”意思是不肯像兒曹們一樣流淚,體現了詞人面對生活的積極態度。詞作的最后,詞人痛定思痛,自我寬慰,不應像兒曹們一樣落淚,面對人生還應以高潔淡然的姿態笑對人生。13.A 14.①扁舟昨泊,今上高亭,極目遠望,滿懷惆悵。一個“孤”字見出他的孤獨寂寞,“目斷千里”也隱約透出念遠懷鄉之意。 ②一場急雨掃過,天氣變得涼爽了,詞人感到這場雨似乎把人世間的一切暑氣、塵土和煩惱都一掃而光,心情于是變得暢快起來。 ③極目秋景高遠,暮色寒鴉卻不無惆悵意味,加之“西風又起”,“癡兒騃女”不識愁滋味,詞人更覺韶光易逝、人生悲涼。【解析】1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詞內容和藝術手法的能力。A.“開頭三句寫景……頓覺心曠神怡、心情閑適輕松”說法錯誤,起首三句是敘事而非寫景,且從“扁舟昨泊”的處境、“孤嘯”“目斷”的心境來看,詞人的心情并不那么閑適,而是較為復雜。故選A。1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詞人情感的能力。“扁舟昨泊,危亭孤嘯,目斷閑云千里”,意思是扁舟昨天剛停泊,今天就來到高亭上,極目遠望千里閑云?!伴e云”也顯出一股輕松之感。但是,他畢竟是來散心的,以解胸中郁悶,“孤”字見出他的孤獨感,“目斷閑云千里”也隱約透出念遠、懷鄉之意。作者的心情并不那么閑適,而較為復雜,有如夏末秋初的黃昏那和著涼意的熱燥,使人并不好受。“前山急雨過溪來,盡洗卻、人間暑氣”。天順人意,降下一陣好雨!將那熱燥一洗而空,仿佛人世間的一切塵垢連同自己那些莫名的煩悶也一洗而空。此詞的“前山急雨過溪來”又加之“盡洗卻”,這樣的心情表現得更為痛快。此時他的愁悶似乎散去了,他得到了很大的滿足。“暮鴉木末,落鳧天際,都是一團秋意”,極目秋景一片高遠,可是,暮色寒鴉卻不無一種惆悵的意味,作者遂以“一團”來形容這秋意。“一團”,即憂絲難理,煩躁中難堪的心境,委婉地表現出來。“癡兒騃女賀新涼,也不道、西風又起”,新秋的涼爽是可喜的,可是在不知不覺間,西風起了,節序便又推移了,作者在感嘆似水的流年。以“癡兒騃女”作反襯,益發顯得悲涼。15.C 16.①喜悅之情。雨過天晴,詞人由艷陽下石榴花、梔子花盛開的景象,聯想到田野中的莊稼,預感到這將會是一個豐年,作為地方長官,他感到無比喜悅,以上對應著“功遂”的一面。②退隱之意。詞人雖然為政有成,但是效法“造化”,并不自言其功,也不貪戀權位,而是以“莼鱸客”自期,準備在秋天歸隱故鄉。【導語】這首詞以“喜晴”為題眼,上闋以雷霆雨霽、紅榴玉梔的壯麗意象展現自然偉力;下闋轉寫田家豐樂,穟穟芃芃的莊稼與老農笑顏相映成趣。結句“莼鱸客”的典故暗含歸隱之思,在歌頌造化之功與農家之樂的表象下,隱隱透露出詞人功成身退的人生志趣。全詞筆力雄健而意蘊深長,將自然氣象、農事歡愉與士人情懷熔于一爐。1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C.“‘禾穟穟,黍芃芃’為現實之景”錯誤。由“想平疇”可知,這是詩人想象的景色。故選C。16.本題考查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的能力。①“功遂”的喜悅之情。上闋“照出榴花丹艷,映出梔花玉色”中詩人描繪了紅艷的榴花、玉色的梔花,通過對色彩對比鮮明的自然景色的描寫,表現出作者對自然風景的喜愛之情。作者并由眼前美景聯想“禾穟穟,黍芃芃”的喜人景象,詩人仿佛看到廣袤的原野上,禾苗茁壯成長,黍稷茂盛繁密,充滿著對豐收的期望與希望。作為為官一任的知府,想到治下百姓可以迎來一個豐收的年景,想到百姓們用“黃雞白酒”“山歌村舞”“慶年豐”,不由生出自得之情,不由充滿無限“功遂”的喜悅之情。②“身退”的歸隱之意。盡管作者身為知府,治理有方,成效明顯,百姓喜樂,但卻將之歸功于“造化”,想要效法“造化”亦“不言功”,不自滿,不居功。并且效仿當年的張翰“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而“命駕而歸”的做法,將自己稱作“莼鱸客”,靜待西風吹來之時,可以歸隱家鄉,享受歸田的愜意,表明作者在治理頗有功績之時不戀官位、不貪功名的“身退”的高潔追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