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測試卷一、積累與運用(25 分)1. 閱讀下面語段,完成 1-2小題(8 分)2021 年 6 月 17 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這一壯舉標志著我國航天事業又邁出了關鍵一步,凝聚著無數航天人的心血與汗水。從 “嫦娥奔月” 的神話傳說到 “飛天” 凌空的現實壯舉,從首屆諾貝爾獎頒發時的國際矚目到國行公祭時的莊嚴緬懷,這些瞬間都被新聞定格成永恒的記憶。新聞如同歷史的見證者,用客觀的文字記錄著時代的變遷,用鮮活的細節傳遞著人間的溫暖與力量。(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4分)① 壯舉( ) ② 凝聚( )(2)請結合語段內容,解釋 “定格” 一詞在文中的含義(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選擇題(8 分)(1)下列關于消息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 分)A. 消息一般由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五部分組成B. 導語通常概括消息的核心內容,點明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C. 消息的主體部分可以對導語內容進行詳細闡述和補充D. 消息的語言可以追求華麗辭藻,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2 分)A. 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這一成就令人矚目。B. 跳水姑娘呂偉奪魁的瞬間,全場觀眾都屏息斂聲。C. 國行公祭儀式上,人們神情肅穆,緬懷南京大屠殺的遇難同胞。D. 首屆諾貝爾獎頒發時,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場面十分喧鬧。(3)下列關于《“飛天” 凌空 -- 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2 分)A. 這是一篇消息,詳細報道了呂偉奪冠的過程B. 文章運用了大量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了跳水場景C. 文中沒有交代事件的時間和地點D. 文章的標題 “飛天” 凌空既指呂偉的跳水動作,又象征著中國體育事業的騰飛(4)下列對新聞體裁的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2 分)A. 《首屆諾貝爾獎頒發》是一則消息B. 《“飛天” 凌空 -- 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是一則通訊C. 《一著驚海天 -- 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是一則新聞特寫D. 《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是一則議論文3. 名著閱讀(4 分)《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紀實作品,記錄了作者埃德加 斯諾在我國西北革命根據地的采訪經歷。請結合作品內容,簡要說說這部作品的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綜合性學習(5 分)班級將開展 “走進新聞世界” 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以下任務。請你為本次活動設計一個主題標語(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讓你采訪一位航天工作者,你會提出什么問題?(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閱讀理解(45 分)(一)新聞類閱讀(20 分)閱讀下面這則消息,完成后面的題目。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酒泉 11 月 29 日電 北京時間 2022 年 11 月 29 日 23 時 08 分,搭載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 F 遙十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 10 分鐘后,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此次發射任務是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次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將在軌工作生活 6 個月,開展空間站艙段轉位、大小機械臂在軌組裝及測試、艙外載荷安裝等工作,驗證貨物氣閘艙出艙活動功能、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等。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入軌后,將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形成三艙三船組合體,這是中國空間站目前最大的構型。在軌期間,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將與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進行在軌輪換,共同在空間站工作生活約 5 天,完成各項既定任務。據了解,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標志著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規劃的 12 次發射任務全部圓滿完成。后續,航天員乘組將繼續在空間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這則消息的導語是哪一段?導語交代了哪些主要內容?(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簡要概括這則消息的主體部分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6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體會文中加點詞語 “約”“圓滿” 的表達效果(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則消息的結尾有什么作用?(6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現代文閱讀(25 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題目。銘記歷史,守護和平歷史是一面鏡子,映照過去,警示未來。1937 年 12 月 13 日,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30 多萬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慘遭殺害,這是人類歷史上一段極其黑暗的篇章。80 多年來,我們從未忘記這段傷痛的歷史。每年的 12 月 13 日,國家都會舉行國行公祭儀式,緬懷南京大屠殺的遇難同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國行公祭,不僅是對遇難者的告慰,更是對歷史的尊重,對和平的守護。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里,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一件件沾滿血淚的遺物,無聲地訴說著那段悲慘的歷史。這些歷史遺跡時刻提醒著我們,和平來之不易,必須倍加珍惜。我們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以史為鑒,避免歷史悲劇再次重演。如今,和平與發展已成為時代的主題,但世界上仍有局部戰爭和沖突,仍有一些人在試圖歪曲歷史、美化侵略。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更要堅定地銘記歷史,守護和平。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告訴世界,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也絕不允許任何人侵犯我們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更應該了解歷史、銘記歷史。通過學習歷史,青少年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只有銘記歷史,才能更好地開創未來;只有守護和平,才能讓人類擁有更美好的明天。文章開頭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什么說 “國行公祭,不僅是對遇難者的告慰,更是對歷史的尊重,對和平的守護”?(6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里的歷史遺跡有什么作用?(5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合文章內容,說說青少年為什么要了解歷史、銘記歷史(6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讀完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文(50 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作。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多篇新聞作品,它們或記錄重大事件,或展現精彩瞬間,讓我們感受到了新聞的力量。生活中,也有許多值得記錄的瞬間,可能是一次成功的喜悅,可能是一份溫暖的幫助,可能是一個感人的場景……請你以 “那一刻,被定格的瞬間” 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① 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寫出真情實感;② 不少于 600 字;③ 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答案詳解一、積累與運用(1)① zhuàng ② níng解析:“壯舉” 的 “壯” 讀 zhuàng,“凝聚” 的 “凝” 讀 níng,注意漢字的正確讀音。解析:仔細閱讀語段,檢查漢字的書寫是否正確,確保沒有錯別字。(2)“定格” 在文中指新聞將這些重要的瞬間固定、保存下來,使其成為永恒的記憶。解析:結合上下文,“這些瞬間都被新聞定格成永恒的記憶”,可知 “定格” 在這里是指新聞對瞬間的固定保存。2.(1)D解析:消息的語言要求準確、簡明、客觀,不需要追求華麗辭藻,所以 D 選項不正確。(2)D解析:“喧鬧” 指聲音大而雜亂,用于形容首屆諾貝爾獎頒發的場面不合適,可改為 “熱烈”,所以 D 選項不正確。(3)B解析:A 選項《“飛天” 凌空》是新聞特寫不是消息;C 選項文中交代了事件的時間和地點;D 選項標題 “飛天” 凌空主要指呂偉的跳水動作,所以 B 選項正確。(4)D解析:《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是一則新聞評論,屬于新聞體裁,不是議論文,所以 D 選項不正確。3.《紅星照耀中國》真實記錄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情況,讓世界了解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事業,打破了國民黨的新聞封鎖,為中國革命贏得了國際輿論支持。同時,它也讓后人了解到那段艱苦卓絕的革命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解析:從作品對中國革命的對外傳播、歷史記錄等方面闡述其意義。4.(1)示例:走進新聞世界,感受時代脈搏解析:主題標語要簡潔明了,突出活動主題。(2)示例:您在航天工作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么?是什么支撐您堅持下來的?解析:問題要圍繞航天工作展開,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二、閱讀理解(一)新聞類閱讀導語是第一段。導語交代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的時間、地點、事件和結果,即北京時間 2022 年 11 月 29 日 23 時 08 分,搭載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 F 遙十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 10 分鐘后,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解析:導語通常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概括消息的核心內容,提取關鍵信息即可。2.主體部分從三個方面介紹:一是此次發射任務的性質和航天員乘組在軌工作生活內容;二是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入軌后的對接情況和與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的在軌輪換安排;三是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的意義。解析:通讀主體部分,劃分層次,概括每個層次的主要內容。3.“約” 表示大概,說明時間是估計的,體現了新聞語言的準確性;“圓滿” 指完美無缺、沒有缺憾,強調了發射任務的成功程度,表達了人們對發射成功的喜悅和肯定。解析:結合語境分析詞語的表達效果,“約” 體現準確性,“圓滿” 體現對結果的評價。4.結尾點明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的意義,即標志著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規劃的 12 次發射任務全部圓滿完成,同時展望了后續航天員乘組的工作,升華了消息的主題,強調了中國對人類和平利用太空的貢獻。解析:從點明意義、展望未來、升華主題等方面分析結尾的作用。(二)現代文閱讀1.文章開頭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歷史比作鏡子,生動形象地說明了歷史能夠映照過去、警示未來的作用,引出下文對南京大屠殺歷史的敘述。解析:判斷修辭手法為比喻,結合內容分析其作用,即引出下文和說明歷史的作用。2.國行公祭緬懷遇難同胞,讓他們的在天之靈得到安慰,所以是對遇難者的告慰;它銘記了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不允許歷史被遺忘,所以是對歷史的尊重;它傳遞了珍愛和平的理念,提醒人們守護和平,避免歷史悲劇重演,所以是對和平的守護。解析:從對遇難者、歷史、和平三個方面分別闡述原因。3.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里的歷史遺跡無聲地訴說著那段悲慘的歷史,時刻提醒著我們和平來之不易,必須倍加珍惜,讓我們銘記歷史,以史為鑒,避免歷史悲劇再次重演。解析:結合文中 “這些歷史遺跡時刻提醒著我們……” 的內容進行概括。4.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了解歷史、銘記歷史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從而更好地開創未來,守護和平,讓人類擁有更美好的明天。解析:從青少年的身份以及了解和銘記歷史對他們的積極影響方面回答。5.示例:歷史是沉重的,我們必須銘記那段悲慘的歷史,珍惜現在的和平生活。我們要以史為鑒,堅定地守護和平,反對戰爭和侵略,用實際行動為和平貢獻力量。解析:圍繞銘記歷史、守護和平等方面談自己的感悟,言之有理即可。三、作文作文評分標準:一等(45-50 分):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內容充實,結構嚴謹,語言流暢生動,情感真摯,符合文體要求,不少于 600 字。二等(38-44 分):立意明確,中心明確,內容較充實,結構完整,語言通順,情感真實,符合文體要求,不少于 600 字。三等(30-37 分):立意基本明確,中心基本明確,內容不夠充實,結構基本完整,語言基本通順,情感基本真實,基本符合文體要求,字數基本達到要求。四等(29 分以下):立意不明確,中心不突出,內容空洞,結構混亂,語言不通順,情感虛假,不符合文體要求,字數不足。解析:作文主要考查學生結合生活經歷進行記敘文寫作的能力,從立意、內容、結構、語言、情感等方面進行評分,要求寫出真情實感,符合題目要求。參考范文:那一刻,被定格的瞬間深秋的風卷著落葉掠過操場,我站在跑道旁,手心沁出的汗水把號碼布浸得有些發皺。作為班級最后一棒的接力選手,我的雙腿像灌了鉛似的沉重,耳邊是此起彼伏的加油聲,可我腦海里反復閃現的卻是練習時掉棒的畫面。前三棒的同學拼盡全力追趕,當接力棒傳到我手中時,我們班依然落在第三名。金屬棒的涼意順著指尖蔓延到心底,我咬緊牙關沖出彎道,風聲在耳邊呼嘯,腳下的塑膠跑道仿佛在不停向后移動。就在即將進入直道時,我腳下一滑,身體猛地向前傾斜 —— 接力棒要掉了!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身后突然傳來震耳欲聾的吶喊:“穩住!我們相信你!” 那是全班同學的聲音,像一股暖流瞬間涌遍全身。我下意識地收緊手指,身體前傾幾乎與地面平行,膝蓋擦過跑道傳來一陣刺痛,但手中的接力棒卻牢牢攥在掌心。我抬起頭,看見班主任站在終點線旁,臉上帶著焦急又充滿鼓勵的神情,他的拳頭緊緊握著,仿佛比我還要用力。陽光透過云層灑在他的銀絲上,那些平時被我們打趣的白發,此刻卻像一根根堅韌的絲線,編織成溫暖的網。周圍的同學都站在跑道邊,有的踮著腳尖揮舞手臂,有的扯著嗓子喊加油,他們的臉龐因激動而漲得通紅,眼神里閃爍著期待的光芒。那一刻,時間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同學們的臉龐、班主任的白發、空中飛舞的落葉,還有手中那根沉甸甸的接力棒,都在陽光中被定格成一幅溫暖的畫面。我突然渾身充滿了力量,忘記了膝蓋的疼痛,忘記了之前的緊張,只想著拼盡全力向前沖。我咬緊牙關,邁開大步沖向終點,耳邊的吶喊聲越來越響亮。當我的胸膛撞過終點線的那一刻,全班同學歡呼著圍了上來。雖然我們最終還是得了第三名,但沒有人抱怨,大家笑著拍我的肩膀,七嘴八舌地說:“剛才太驚險了!”“你真棒,沒有掉棒!”班主任走過來,輕輕揉了揉我的頭發,他手掌的溫度透過發絲傳來:“在關鍵時刻沒有放棄,這就是最棒的勝利。” 我看著他眼角的笑紋,突然發現那些被陽光照亮的白發,其實是歲月賦予的勛章。后來每次翻看運動會的照片,我總會停留在那張定格了吶喊瞬間的照片上。照片里沒有冠軍的獎杯,沒有耀眼的獎牌,卻記錄著一群少年最真摯的鼓勵與陪伴。那一刻被定格的不僅是畫面,更是青春里最溫暖的力量,讓我明白真正的勝利不在于名次,而在于并肩前行時的堅持與信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