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7.1珍視自由 分層練習核心價值觀 法治觀念學習目標:1.了解自由的含義及價值。2.明確自由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自由觀。3.區分好自由與規則的關系。正確行使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知識點一 自由的含義1. “開盒掛人”是通過非法手段挖掘和收集個人隱私信息,并在網絡上公開發布的新型犯罪方式。趙某 和成某對多名主播進行“開盒” ,受害者人數多達 3000 余人。趙某和成某因犯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 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這說明( )①自由是相對的,有限制的, “自媒體”沒有自由可言②無論現實世界還是網絡世界,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③法治和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④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非法侵犯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知識點二 自由的價值2.“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表達了人們對自由的向往。擁有自由的意義在于( )①能增強個人的幸福感 ②能激發每個人的活力③能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繁榮 ④能隨心所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知識點三 處理好自由和規則的關系3.孟德斯鳩說:“在一個有法律的社會里,自由僅僅是一個人能夠做他:應該做的事情,而不被強迫去做他不應該做的事情。這句話說明( )①自由永遠是不存在的 ②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③真正的自由并不是隨心所欲的 ④法律社會的自由是不超越法律法規的自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一、選擇題(18題)1.違法人員尚某某未經核實使用“AI千文”生成虛假信息,并在某網絡平臺發布,誤導網民,引發社會恐慌,擾亂公共秩序。公安機關依法對違法行為人尚某某給予行政處罰。這說明( )①對自由的追求,能增強個人的幸福感②無限制的自由會導致混亂和傷害③違反法律可能會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④珍視自由,必須做到依法行使權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兩微一抖”(微博、微信、抖音)已成為大眾傳播時代的社會符號,呈現出“人人都有麥克風”“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新型傳播格局。由于網絡所具有的虛擬性、開放性、跨時空性,用戶在網絡上的言行更加隨心所欲,容易逾越法律和道德的限度。這提醒我們( )①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②要合理利用網絡,理性參與網絡生活③享有言論自由,想說什么就說什么④拒絕“兩微一抖”,就不會觸碰法律的紅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 DeepSeek 的橫空出世,為我國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乃至整個人工智能領域創造了更多發展機遇。從實 際應用場景來看,仍面臨著一些挑戰,其中潛在的侵權風險主要集中在個人信息泄露、隱私侵犯以 及著作權侵權等方面。這說明( )①法治規范和保障自由,公民應依法行使權利②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應加強人工智能產業監管③法治標定自由界限,應完善人工智能領域法律體系④網絡無邊際,可以在網絡上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活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針對下面的資料,同學們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其中,你不認同的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第三十條攜帶犬只出戶的,應當按照 規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繩等措施, 防止犬只傷人、疫病傳播。A.小蕓:遛狗時不牽繩屬于違法行為B.小軒:遛狗牽繩是公民的法定義務C.小楠:遛狗牽不牽繩是公民的自由D.小清:遛狗牽繩靠他律更要靠自律5.案 例 在網絡群聊中,馬某使用了一個用同學李某照片制成的表情包。李某看到后,要求馬某立即刪除并道歉,卻遭對方拒絕。 民法典(節選):未經肖像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人的肖像。針對上面案例,兩位同學有如下對話。據此,請判斷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甲:小題大做,同學之間搞怪就是開個玩笑,李某沒必要在意。乙:我反對,未經本人同意使用人家照片,馬某明顯侵犯李某肖像權了。甲:不用那么較真吧,否則,同學情誼在哪里?而且,馬某想發什么是他的自由。乙:現在是法治社會,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和解不成,可以調解或向人民法院起訴。A.甲正確 B.乙正確C.甲乙都正確 D.甲乙都不正確6.2025年3月10日,公安部網安局通報10起網絡謠言典型案件,涉案人員均被依法查處。警方提示,網絡非法外之地,呼吁網民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共同抵制網絡謠言。這警示青少年要( )①理性上網,遵守法律法規 ②嚴格執法,維護公平正義③踐行平等,尊重他人權益 ④珍視自由,依法行使權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增設了“網絡保護”專章,其中第七十條規定:“未經學校允許,未成年學生不得將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應當統一管理。”對此規定理解貼切的是( )A.青少年對自由自在生活無限向往B.這是限制而不是保護我們的自由C.無限制的自由必會導致社會混亂D.必要的法律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8. “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帶有優越感去歧視他人、地越法律,不能因為家里有權就違背法律,也不能因為貧窮就不敢尋求法律的保護。若我們選背法律,就一定會被懲罰;當我們受到傷害,一定也要尋求法律的幫助。”這體現的法律追求是(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追求絕對自由③依憲施政,簡政放權 ④維護公平正義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9.2024年8月3日,巴黎奧運會乒乓球女單決賽后,某網民發帖詆毀相關運動員和教練員,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北京公安機關立即行動,將犯罪嫌疑人賀某某抓獲歸案,依法將其刑事拘留。這一案例警示我們( )①法治與自由不能同時存在 ②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③自由不是為所欲為,是有限制的、相對的 ④法律限制了公民享有的自由權利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2025年4月,旅客吳某因同行人未上車,強行用身體阻擋高鐵車門,影響列車正常運行,被公安機關依法行政拘留。這一案例警示我們( )A.公民合法權利不受非法侵害B.自由是依照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C.必須依照法律規定行使權利D.違反法律應當依法承擔刑事責任11.學校舉辦憲法宣傳周活動,某班負責收集相關素材。以下行為踐行了“憲法自由平等精神”的是( )① 本班同學一人一票選舉產生班委會干部② 某體育館為老年人增設無障礙通行設施③ 某網民在社交平臺對他人隨意發表評論④ 小穎利用節假日到博物館當小小講解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如圖漫畫體現了( )A.法治與自由共生 B.權利與責任同在C.同等情況同等對待 D.不同情況差別對待13.自2014年起,教育部門已連續11年為11省(區)15名盲人考生命制高考盲文試卷,保障特殊群體高考權益。對此下列認識不正確的是( )①維護正義,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為②珍視自由,樹立違法可恥的法治意識③踐行平等,維護盲人考生的合法權益④堅守公平,努力營造一個公平的環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下列觀點中,可以作為駁斥漫畫中騎車人的理由的有( )①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 ②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侵害③自由在法律上表現隨心所欲 ④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15.2025年3月10日,公安部網安局通報10起網絡謠言典型案件,涉案人員均被依法查處。警方提示,網絡非法外之地,呼吁網民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共同抵制網絡謠言。這警示青少年要( )①理性上網,遵守法律法規②科學立法,維護公平正義③踐行平等,尊重他人權益④珍視自由,依法行使權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選擇題(2題)16.汶川地震幸存女孩講述遭遇網暴經歷,部分網友利用私信對其進行侮辱謾罵、惡意騷擾;湖南桑植一名高三學生因高考誓詞激情澎湃,被網友冷嘲熱諷為“瘋癲”……最近,幾起網絡暴力事件引發關注,讓人們在震驚憤怒之余,更加呼喚用法治方式、法治辦法徹底根治“按鍵傷人”問題。互聯網時代,人人都能表達,這既受法律保護,也受法律管束。無論披上怎樣的網絡“馬甲”,誰都沒有凌駕于他人正當權益之上的特權,也沒有肆無忌憚胡作非為的自由。請圍繞“法治”“自由”等關鍵詞,就“按鍵傷人”這一現象寫一篇小報道。(不少于80字)17.【落實手機管理】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第70條規定,未經學校允許,未成年學生不得將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應當統一管理。對于這一規定,有的同學產生了一些困惑。困惑一:現在是網絡時代,中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有何不可?(1)請你結合實際,分析中學生課堂使用手機會產生哪些危害?(2)困惑二:手機是我的,帶不帶是我的自由,為啥要限制?請你結合所學,解答這一困惑。(3)困惑三:家離學校遠,父母接送放學需要用手機聯系。沒有手機如何聯系?請你為這一現實問題的解決出謀劃策。(4)法律是成文的道德。請你談談我們中學生該如何遵守這一規定。參考答案基礎鞏固1.【答案】D2.【答案】A1.【答案】C綜合提升1.【答案】D2.【答案】A3.【答案】A4.【答案】C5.【答案】B6.【答案】B7.【答案】D8.【答案】B9.【答案】B10.【答案】C11.【答案】A12.【答案】C13.【答案】A14.【答案】C15.【答案】B16.【答案】①按鍵傷人的做法沒有正確認識到自由和法治的關系,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益。②自由和法治二者相互聯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違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損害。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會生活中,有邊界才有秩序,守底線才能享自由。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 ③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 ④無論現實世界還是網絡空間,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我們應該對自己的網絡言論負責,只有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17.【答案】(1)長時間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嚴重影響視力;使用搜題類APP,影響獨立思考的習慣、批判精神的培養和創造力的開發;沉迷游戲會影響身心健康和學習等。(2)法治和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們建立規則的目的不是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證每個人不越過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運行。(3)學校設立公用電話,父母制作醒目提示牌,和父母約定接送地點等。(4)不斷反省、嚴于律己,做到自覺遵守規則;讓同學、朋友、老師不斷提醒、監督自己等;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等。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