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語文詩歌專練--皮日休詩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奉和魯望①秋賦有期次韻皮日休十載江湖盡是閑,客兒②詩句滿人間。郡侯聞譽親邀得,鄉老知名不放還。應帶瓦花經汴水,更攜云實出包山。太微宮里環岡樹,無限瑤枝待爾攀。【注】①魯望是晚唐詩人陸龜蒙的字。②客兒,謝靈運因幼時寄養于錢塘杜家,故小名“客兒”,皮日休以“客兒”稱陸龜蒙。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頷聯“郡侯親邀”側面凸顯友人才名之盛,“鄉老不放”表現鄉里對友人的器重之深。B.頸聯“瓦花”“汴水”實寫友人攜帶瓦縫中的苔蘚經過汴水,展現其旅途的閑情雅趣。C.尾聯“太微宮”借星宿之名喻指朝廷,以“瑤枝待攀”勉勵友人求取功名、施展抱負。D.全詩語言質樸中見深婉,既贊美友人的詩才聲望,又暗含對其仕途前景的關切與期許。2.首聯“十載江湖盡是閑,客兒詩句滿人間”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吳中言情寄魯望皮日休古來傖父①愛吳鄉,一上胥臺②不可忘。愛酒有情如手足,除詩無計似膏肓。宴時不輟瑯書味,齋日難判玉鲙③香。為說松江④堪老處,滿船煙月濕莎裳。【注】①傖父:晉、南北朝時南方人對北方人的蔑稱。②胥臺:蘇州的姑蘇臺。③玉鲙:鱸魚膾。④松江:位于今上海市西南部,古屬吳地。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借寫自古以來“傖父”來到吳地的感受,含蓄地表達詩人自己來到吳地的感受,可謂用筆巧妙。B.頷聯出句與“青眼聊因美酒橫”(黃庭堅《登快閣》)均寫酒,但所體現的詩人對現實生活的態度不同。C.頷聯對句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突出詩人癡迷于詩;頸聯出句通過寫宴時看書,突出詩人酷愛看書。D.尾聯言及老來之事,以煙月籠船、露濕莎裳之景象傳達出傷感情緒,使詩歌的情感基調在此一轉。4.有學者將頸聯對句中的“判”理解為“割舍”,也有學者將“判”理解為“分辨”。你認同哪一種理解?請表明觀點,并說明認同這種理解的理由。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陪江西裴公游襄州延慶寺皮日休丹霄路上歇征輪,勝地偷閑一日身。不署前驅驚野鳥,唯將后乘載詩人。巖邊候吏①云遮卻,竹下朝衣露滴新。更向碧山深處問,不妨猶有草茅臣②。[注]①候吏:古代迎送賓客的官員。②草茅臣:在野未出仕之人。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緊承詩題,介紹裴公途經襄州暫停休,為后文敘寫出游張本。B.頷聯寫了詩人陪同裴公出游時的情景,出行的浩大陣仗驚動了山鳥。C.頸聯選取“云”“竹”“露”等意象描寫山中景致,不事雕琢,清新自然。D.本詩尾聯在語意上比首聯中“勝地偷閑”更進一步,言有盡而意無窮。6.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復雜的情感,請結合詩句加以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送從弟皮崇歸復州① 皮日休羨爾優游正少年,竟陵煙月似吳天②。車螯③近岸無妨取,舴艋④隨風不費牽。處處路傍千頃稻,家家門外一渠蓮。殷勤莫笑襄陽住,為愛南溪縮項鳊⑤。[注]①復州:州名。唐寶應后,州治在竟陵(今湖北天門市)。此詩是詩人早年隱居襄陽鹿門山時所作。皮日休是復州競陵人。皮崇當在復州任職。②吳天:吳中(今蘇州)。③車鰲:河蚶,肉味鮮美。④舴艋:小船。⑤縮項鳊:魚名。襄陽盛產此魚。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中的“羨”字統率前三聯,羨慕從弟少年風發,羨慕從弟歸處的風光優美、迷人等。B.首聯第二句一反杜甫“月是故鄉明”之意,說希望普天的煙月都美好,自己就不必回鄉了。C.“舴艋隨風不費牽”與《赤壁賦》“縱一葦之所如”一句情境相似,都有無拘無束之感。D.頸聯對仗工整,語言樸實通俗,勾勒出一幅優美的畫面,展現了竟陵山川風物之佳。8.同為送別詩,本詩尾聯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聯(“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寄毗陵魏處士樸皮日休文籍先生①不肯官,絮巾沖雪把魚竿。一堆方冊為侯印,三級幽巖是將壇。醉少最因吟月冷,瘦多偏為臥云寒。兔皮衾暖蓬舟穩,欲共誰游七里灘②。注:①文籍先生:皮日休贈給魏樸的號。②七里灘:相傳東漢嚴光曾于此垂釣。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第一句,既是直接點明魏樸的處士身份,也為全詩情感的表達提供依據。B.“方冊”與“侯印”、“幽巖”與“將壇”兩組對比,突出魏樸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特點。C.頸聯“冷”“寒”兩字倒裝,既豐富了詩意,也帶來表達陌生化的效果,讀來趣味盎然。D.尾聯寫詩人泛舟時,渴望與友人同游,借此表達對友人的思念,也照應詩歌標題。10.詩人是如何將自己渴望隱逸之情形象化的?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館娃宮①懷古皮日休②艷骨已成蘭麝③土,宮墻依舊壓層崖。弩臺④雨壞逢金鏃,香徑泥銷露玉釵。觀沼只留溪鳥浴,屟廊⑤空信野花埋。姑蘇麋鹿⑥真閑事,須為當時一愴懷。【注】①館娃宮:坐落于蘇州的靈巖山上,為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為西施而興建。②皮日休,晩唐文學家、散文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③蘭麝:蘭與麝香,名貴香料。④弩臺:弩箭發射臺。⑤屟廊:春秋時吳宮廊名。⑥姑蘇麋鹿:伍子胥曾勸諫吳王夫差,要他警惕越王,不然吳必亡于越,吳國宮闕樓臺將荊棘叢生,野鹿漫游于姑蘇臺之下。1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描寫西施已故,當年吳王為其修筑的宮殿如今已成為遺跡,為全詩奠定感情基調。B.頷聯選用“弩臺”“香徑”“金鍍”“玉釵”等意象顯示出吳宮昔日的繁華和生活的奢靡。C.頸聯承接頷聯,選取硯沼、屟廊兩處遺址描寫其他古跡,“只”“空”流露出嘲諷之意。D.尾聯運用“荒臺麋鹿”這一典故,追懷當年伍子胥對吳王夫差的諫言,表達詩人的感慨。12.詩歌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現的?請簡要概括。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李處士郊居皮日休 石衣①如發小溪清,溪上柴門架樹成。園里水流澆竹響,窗中人靜下棋聲。幾多狎島皆諳性,無限幽花未得名。滿引紅螺②詩一首,劉楨③卻病心情。【注】①石衣:水中苔藻。②紅螺:軟體動物名,殼薄而紅,可制為酒杯,故用作酒杯或酒的代稱。③劉楨:建安七子之一,博學有才,英年染病身亡。1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A.首句寫小溪潺潺,清澈見底,石衣如發,隨水招搖,用典型意象寫出郊居環境的清幽。B.頷聯寫園中水流竹響,室內落棋有聲,以有聲襯托無聲,描寫了處士的居家生活狀態。C.“幾多”一句寫居處鳥兒之間相親相近的嬉戲場景,流露出詩人對人間溫情的渴望。D.“無限”一句表面寫花兒無名,實則暗示處士未曾得官,表達了對其懷才不遇的同情。E.詩歌先景后情,寫景視角從園外轉到園內,復又轉到園外,抒情則巧借典故,含蓄委婉。14.李處士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1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宏詞①下第感恩獻兵部侍郎【唐】皮日休分明仙籍②列清虛,自是還丹九轉疏。畫虎已成翻類狗,登龍才變即為魚。空慚季布千金諾,但負劉弘一紙書。猶有報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注:①宏詞是指“博學宏詞科”,唐代科舉及第后的吏部銓選考試科目之一。②古以科舉及第為登仙,因稱及第者的資格與名姓籍貫為仙籍。(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標題交代了寫作背景、寫作對象和主要事件,從中可知這是詩人在吏部銓選考試落第后寫給兵部侍郎的一首詩。B.頷聯中詩人述說“宏詞下第”后“翻類狗”“即為魚”的內心感受,與當初“畫虎已成”“登入龍門”的心境形成鮮明對比。C.頸聯中詩人運用千金諾、一紙書的典故,以季布、劉弘自比,寫出了自己未能實現諾言,有負兵部侍郎的舉薦。D.本詩語言含蓄委婉,用詞精當,如“分明”“自是”“空”“但”“竟”等詞的運用,深化了詩人內心的復雜情感。(2)本詩情感意蘊豐富,請結合全詩內容簡要分析。答案1.B 2.①內容上,總寫友人閑隱江湖的疏放生活,贊其詩才卓著、名滿天下,奠定贊美的情感基調。②結構上,“詩句滿人間”為頷聯“郡侯親邀”“鄉老不放”做鋪墊,“十載江湖”與尾聯仕途前景形成對照,勾連前后。③手法上,借典故贊其詩才,暗含從江湖走向仕途、建功立業的期許,情感含蓄深婉。【導語】這首酬和詩以“閑”起筆,實則暗含對友人陸龜蒙詩才的激賞。“客兒”用典精妙,既點身份又顯親近。中二聯虛實相生,通過郡侯邀約、云實攜歸等意象,展現其超逸風致。尾聯以太微宮喻廟堂,在贊譽中寄寓仕途期許,語言質樸而情韻深長。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詩歌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B.“頸聯‘瓦花’‘汴水’實寫友人攜帶瓦縫中的苔蘚經過汴水”錯誤。頸聯“應帶瓦花經汴水,更攜云實出包山”中,“應”字表明此句并非實寫,而是詩人對友人即將踏上行程的想象與推測,屬于虛寫。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①內容上,“十載江湖盡是閑”描繪友人十年來在江湖間過著閑適的隱居生活,“客兒詩句滿人間”點出友人詩作如同謝靈運的作品一般廣為人知。這兩句總寫友人的生活狀態與詩名,不僅展現其疏放品性,更突出其才名之盛,為全詩定下贊美的情感基調。②結構上,“詩句滿人間”是“郡侯聞譽親邀得,鄉老知名不放還”的前提,正因為詩作傳遍天下,才會有郡侯的親自邀請和鄉老的不舍挽留,為頷聯內容做了鋪墊;“十載江湖”所寫的隱居生活,與尾聯“太微宮里環岡樹,無限瑤枝待爾攀”所指向的仕途前景形成對比,既呼應 “秋賦有期”的背景,又勾連起前后文,使全詩結構連貫。③手法上,“客兒”一詞化用謝靈運的典故,將友人比作謝靈運,既贊美其詩才,又結合“秋賦有期”的語境,暗含對友人從“十載江湖”的閑適走向仕途、施展抱負的期許,情感表達含蓄而深沉。3.D 4.示例一:我認同前面一種理解。“判”取“割舍”之意,頸聯對句通過寫詩人在齋戒之日也難以割舍美味的菜肴,突出了吳地菜肴味道鮮美,表達了詩人對吳地佳肴的喜愛之情,從美食的角度突出了詩歌的主題——詩人喜愛吳地。示例二:我認同后面一種理解。“判”取“分辨”之意,頸聯對句通過寫詩人在齋戒之日難以分辨齋菜和佳肴何者更香,突出了詩人重精神追求而輕物質追求的形象特點,與前面兩句所表現的酷愛詩書的詩人形象相契合。【導語】本詩以吳地風物為媒,通過酒、詩、書、鲙意象的鋪陳,展現了詩人對吳鄉生活的沉醉。尾聯以松江煙月作結,將閑適之趣升華為隱逸之思。全篇在疏狂筆墨中暗藏文士雅致,皮日休以自嘲式的“傖父”視角,完成了對江南文化的詩意朝圣。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D.“傳達出傷感情緒,使詩歌的情感基調在此一轉”錯誤。尾聯“為說松江堪老處,滿船煙月濕莎裳”,描繪出一幅松江垂釣,滿船煙月的清幽美好的畫面,傳達出詩人對松江美景的喜愛以及想要在此終老的愜意之感,并非傷感;全詩均圍繞“愛吳鄉”的主題展開,也不存在“情感轉折”。故選D。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示例一:認同“判”為“割舍”。“齋日”有飲食等方面的戒律要求,而詩人在這樣的日子里“難判玉鲙香”,仍難以割舍對鱸魚膾的喜愛,生動地表現出對吳地美食的眷戀。全詩都圍繞“愛吳鄉”的主題在寫,從“古來傖父愛吳鄉,一上胥臺不可忘”,表達對吳地的喜愛之情由來已久,到“愛酒有情如手足,除詩無計似膏肓”,表明對吳地酒和詩的熱愛,而頸聯“齋日難判玉鲙香”中,將“判”理解為“割舍”,則與前文對吳地的熱愛形成呼應,共同表現對吳地物質與精神生活的雙重迷戀。示例二:認同“判”為“分辨”。“齋日”通常伴隨著特殊的宗教或文化習俗,在飲食上往往有著嚴格的規范和禁忌。“齋日難判玉鲙香”理解為在齋日里難以分辨鱸魚膾的香味,側面體現出齋日環境和心境對味覺感知的影響,突出齋日的肅穆與特殊。結合前文“宴時不輟瑯書味”,詩人在宴飲時沉浸于書籍的韻味,展現出對精神層面追求的執著。將“判”理解為“分辨”,則表明詩人在齋日里,心思并不在美食上,而是放在了更具精神內涵的事物上,與宴時追求讀書的雅趣相呼應,進一步凸顯詩人超脫物質享受,追求高雅精神生活的形象。5.B 6.①表達了對自然的向往和對寧靜生活的渴望。首聯寫出詩人在繁忙的行程中得以在襄州延慶寺偷得一日清閑,表現出一種暫時擺脫忙碌、享受寧靜的愉悅之情。②表達對裴公行為的贊美。頷聯通過寫對裴公出游不安排前驅人員,體現了詩人對其不重官場禮儀、愛民親民的贊美。③表達了對于隱居生活的向往。尾聯通過“碧山”“猶有草茅臣”等內容表達了詩人對于歸隱生活的向往。【導語】這首詩描寫了詩人陪同裴公游覽襄州延慶寺的情景,展現了山中清新自然的景致。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生動的意象,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喜愛和對官場生活的淡泊之情,尾聯更是點出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情感復雜而深沉。5.本題考查學生綜合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B.“出行的浩大陣仗驚動了山鳥”錯誤,頷聯“不署前驅驚野鳥,唯將后乘載詩人”,意思是不安排前驅人員驚擾野鳥,只是讓后面的車乘載著詩人,這表明裴公是一個體貼自然、不張揚的人,并非說浩大的陣仗驚動了山鳥。故選B。6.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聯“丹霄”本謂絢麗的天空,指帝王居處、朝廷、京都。“丹霄路”指去京師之路。“征輪”意為遠行人所乘之車。這二句說裴公在去京師的路上暫時歇腳,在勝地襄陽忙中偷閑作一日游覽。描述了詩人從繁忙的政務中暫時抽身,來到延慶寺享受寧靜的時光,表明詩人暫時脫離了這種緊張的生活狀態,尋找內心的平靜的快樂。頷聯通過寫對裴公出游不安排前驅人員驚擾野鳥,只是讓后面的車乘載著詩人,表達了詩人不希望自己的出行驚擾到自然界的生物,體現了詩人對擾民行為的反感和對官場禮儀的厭倦,對裴公親民愛民做法的贊揚、景仰之情。頸聯通過對巖石、竹林、新露等景物的描寫說明尾聯是詩人詩人在自然的懷抱中找到了心靈的慰藉,尾聯表明詩人希望能在更深的山林之中找到真正的隱士,那些遠離塵囂、保持清廉的“草茅臣”,或許正是詩人內心追求的理想人格。表達了詩人對于隱居生活的向往。7.B 8.《送從弟皮崇歸復州》的尾聯表達了詩人熱愛家鄉、安于現狀的思想感情,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聯則表達了詩人豁達的胸襟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前者側重于以景抒情,表達含蓄的送別之情;后者則直接勸慰友人,表達豪邁的送別之情。【解析】7.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理解和賞析的能力。B.“普天之下煙月都美好,自己就不必回鄉了”錯誤。根據首聯第二句“竟陵煙月似吳天”可知,這里是說竟陵的景色如同吳中一樣美好,并非說普天之下煙月都美好,自己就不必回鄉了。這句詩表達的是對家鄉景色的贊美,與思鄉之情并不矛盾。杜甫的“月是故鄉明”表達的是思鄉之情,而這句詩表達的是對家鄉景色的贊美,兩者并不沖突。故選B。8.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思想情感內涵的賞析的能力。《送從弟皮崇歸復州》尾聯“殷勤莫笑襄陽住,為愛南溪縮項鳊”表達了詩人對從弟皮崇回到復州的安慰與鼓勵,詩人勸告從弟不要笑話自己居住在襄陽,因為襄陽也有令人喜愛之處,如南溪的縮項鳊這一美食。尾聯流露出詩人對家鄉風物的熱愛,也寓含著對從弟的殷切期望,希望他在復州也能發現生活的美好,享受到家鄉的豐饒和樂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聯“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則表達了詩人王勃曠達的胸懷和對友人的勸慰。詩人告訴友人不要在分手的岔路口因離別而悲傷,像小兒女那樣揮淚告別。這句詩鼓勵朋友要有樂觀積極的態度,展現出友情的深厚和對離別的豁達態度。因此,兩首詩的尾聯雖然都是送別詩中的勸慰語,但表達的情感重點不同。《送從弟皮崇歸復州》表達的是對家鄉的熱愛和對從弟享受家鄉之美的期待,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則強調的是離別時的樂觀和友情的珍貴。9.D 10.詩人通過描繪魏樸的生活狀態和自己想象中與魏樸共游的情景,將自己渴望隱逸之情形象化地呈現出來。運用直接描寫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他以魏樸為引子,通過對魏樸肖像、動作等生活狀態的具體描述,展現了一個不愿為官、獨愛垂釣、淡泊名利、醉心于詩詞歌賦的隱士形象。這種形象本身就是對隱逸生活的一種向往形象化呈現。運用虛寫的手法,詩人在尾聯想象著自己與魏樸一同,身著兔皮衾,駕著蓬舟,在七里灘上垂釣,共享那份寧靜與自在。這種想象的場景,既是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具體描繪,也是他對隱逸之情的形象化表達。【解析】9.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D.“借此表達對友人的思念”錯,“兔皮衾暖蓬舟穩,欲共誰游七里灘”并非表達詩人對友人的思念,而是詩人借渴望與友人同游以表達自己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故選D。10.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詩人通過描繪魏樸的生活狀態和自己想象中與魏樸共游的情景,將自己渴望隱逸之情形象化地呈現出來。詩人通過“絮巾沖雪”的肖像、“把魚竿”的動作的描繪,生動地展現了魏樸在雪中垂釣的閑適場景;通過“吟月冷”而“醉少”“臥云寒”而“瘦多”的動作描寫,生動地展現了魏樸醉心于詩詞歌賦的沉醉場景;這種遠離塵囂、與世無爭的生活狀態,正是詩人所向往的隱逸生活的寫照。詩人通過“方冊”是“侯印”,“幽巖”是“將壇”的對比,進一步突出了魏樸對名利的淡泊。他將書籍視為比侯印更重要的東西,將幽巖視為比將壇更崇高的場所。這種超凡脫俗的境界,正是詩人內心所追求的。詩人在尾聯中通過對未來的想象間接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兔皮衾暖蓬舟穩,欲共誰游七里灘”。他渴望與魏樸一同在七里灘泛舟垂釣,享受那份寧靜與自由。這種渴望與魏樸的生活狀態相呼應,進一步凸顯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11.C 12.(1)①抒發了懷古之幽情,表達了朝代興廢、世事無常的感慨。②寄寓了奢靡必亡之理,告誡當世的統治者莫要沉迷奢靡的生活。(2)全詩通過對館娃宮今昔景象的對比,寓情于景,懷古傷今,借古諷今。【解析】11.本題考查對原詩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項,“嘲諷之意”錯,“只”“空”二字表現出的是詩人強烈的感傷之意,并無嘲諷之意。故選C。12.本題考查分析詩歌情感和手法的能力。第一問是考查詩歌的情感,分析詩歌的情感注意以詩歌的抒情方式、注釋、標題和詩中的表情達意的重點詞句作突破口,答題時先答出詩人的不同情感,然后結合詩歌的內容解說。“艷骨已成蘭麝土,宮墻依舊壓層崖”二句設定了全詩的場景:吳王夫差曾為西施筑館娃宮,如今西施已故,宮殿成為遺跡。詩的開頭就定下了全詩懷古傷今的基調。“弩臺雨壞逢金鏃,香徑泥銷露玉釵”二句從駑臺、香徑兩個有代表性的遺跡來描寫館娃宮古跡的現狀。“逢金鏃”,“露玉釵”或出于藝術虛構,并非實有其事。“駑臺”、“香徑”、“金鏃”、“玉釵”這些意象顯示出昔日的繁華,也表現了當時吳宮生活的奢靡。而“壞”、“銷”二字則突出了如今的破敗景象,表明即使再繁華奢靡,也已經是過眼云煙,就如一場空夢。“硯沼只留溪鳥浴,屟廊空信野花埋”二句承上聯,選取硯沼、屟廊兩個典型遺址,進而描寫其它古跡的現狀。這里的“只”、“空”二字表現出強烈的感傷之意。“姑蘇麋鹿真閑事,須為當時一愴懷”二句運用“荒臺麋鹿”這一典故,追懷伍子胥對吳王夫差的諫言,吐露朝代興廢、世事無常的感慨。第二問是考查情感的體現方式,從題目可知是詠史懷古詩,此類詩歌常用的手法有懷古傷今,借古諷今。本詩中“艷骨已成蘭麝土,宮墻依舊壓層崖”通過吳國館娃宮如今的破敗景象,極寫當年的奢華生活,運用了今昔景象的對比今。“弩臺雨壞逢金鏃,香徑泥銷露玉釵”和“硯沼只留溪鳥浴,屟廊空信野花埋”這兩聯主要是對遺跡的描寫,運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點睛】對于詩歌情感題,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體現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內容。一般答題的時候,盡量兩者都涉及。對于情感的把握,可以從題材入手,同一類題材往往都表達這類似的情感;可以從抒情議論的句子入手,這些句子是直接表達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從作者和創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論世;可以從題目入手,題目往往交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創作的緣由和主要表現的思想感情;可以從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襯托或烘托詩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從用典入手,典故是將歷史和現實對照,含蓄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態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題的時候,應先借助題干明確考查的是哪個方面的內容,有無暗示。13.CD 14.①性情恬靜:隱居郊外,遠離塵俗,親近自然,自在閑適;②志趣高雅:園中植竹,窗下弈棋,品酒吟詩,超塵脫俗。【解析】13.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對這首詩的賞析。C項,“流露出詩人對人間溫情的渴望”錯誤,李處士熟悉了鳥兒的脾性,寫出了郊居生活的隱逸閑適;D項,“表達了對其懷才不遇的同情”錯誤,幽花未得名寫賞花、為花命名的樂趣,表現了生活的自在瀟灑。故選CD。點睛:詩歌鑒賞的雙選題,是綜合考查對詩歌內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賞析類的試題,考生在作答這類試題的時候要注意,首先要認真研讀詩歌內容,然后仔細辨識選項中是否有對詩歌的解讀的錯誤。這樣就能很好的作答這類試題。14.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答題步驟要先概括人物的形象特點,然后結合具體詩句從人物生活和營造的環境分析,注意文下注釋。“溪上柴門架樹”“園里水流澆竹響”,親近自然;“窗中人靜下棋聲”,隱居郊外,遠離塵俗;結合“竹”“紅螺”“下棋”等內容可知,詩人是一位志趣高雅的人。15.(1)C(2)①對考試落第的失望。前兩聯表現了詩人應考時的自信與名落孫山后的自嘲,寫出了雄心壯志淪為笑柄的失意與羞愧。②對兵部侍郎的感激。“但負”句把兵部侍郎比作劉弘,表達詩人對他的贊美與對其舉薦的感激。③對未來前途的迷茫。尾聯寫出了詩人不知道未來之路是通達還是堵塞,內心感到迷惘感傷。【詳解】(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C. “以季布、劉弘自比”錯誤。頸聯“空慚季布千金諾,但負劉弘一紙書”,意思為我只能面對一諾千金的季布而羞慚,只是辜負了像劉弘一樣的高士的您的書信。詩人將自己與季布形成對比,把兵部侍郎比作劉弘。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首聯“分明仙籍列清虛,自是還丹九轉疏”,詩人寫自己才華橫溢,考前信心百倍志在必得,如同名字已經寫入及第者的名單。但是,結果卻名落孫山。對此,詩人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還丹九轉疏”,即自己才疏學淺。頷聯“畫虎已成翻類狗,登龍才變即為魚” 詩人連用“畫虎類犬”和“魚躍龍門”兩個典故,并且一個正用一個反用,著重描寫了自己鐸羽折翼夢想成空的狼狽,蘊合著詩人苦澀的失敗感和痛苦的挫折感。前兩聯寫詩人應考時的自信與名落孫山后的自嘲,寫出了及第理想落敗后的失意與羞愧。故詩歌表現了詩人對考試落第的失望。頸聯“空慚季布千金諾,但負劉弘一紙書”,在這里,詩人同樣連用“千金諾”和“一紙書”兩個典故,作者借助劉弘,側面表現了兵部侍郎的不凡、尊貴以及對自己的殷殷期許和傾心幫助,流露出詩人對兵部侍郎的贊美與感激。尾聯上句“猶有報恩方寸在”,寫詩人難忘恩情,詩人寫道,雖然科舉失意,自己夢想成空,橫遭打擊,但是侍郎大人的恩情卻牢記心間始終不忘,透露出詩人對侍郎大人的感激和忠誠。尾聯下句“不知通塞竟何如”,意思是不知道我的境遇最終是通達還是閉塞。詩人在此詢問境遇的窮通,寫出了詩人不知道未來之路究竟是達則兼濟,還是走投無路的迷惘,表現了詩人對未來人生之路、為官之路的迷惘,以及不能實現人生抱負的感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