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2026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冊檢測卷第六單元(培優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準考證號、姓名、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在“考場號”和“座位號”欄相應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場號和座位號。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積累與運用(共22分)1.(6分)討論會開始之前,班長對課文內容進行了復述。下面是他的復述稿,請你閱讀并完成練習。從前有一個愚蠢的皇帝,他特別喜歡好看的新衣服。除了 A (夸耀 炫耀)自己的新衣服,他什么也不關心。這一天城里來了兩個騙子,他們自稱是織工,說他們能織出世上最美麗的布,這種布縫出來的衣服還有一種特性: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愚蠢得 B (不可救藥 無藥可救)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皇帝為了盡快得到新衣服,答應了兩個騙子的所有請求,給他們每人一個jüé士的頭xián和一枚可以掛在扣眼上的勛章,還封他們為“御騁織師”。兩個騙子在空織布機上忙活了很多天,然后將不存在的新衣服給皇帝“穿上”了。而皇帝在眾人的附和聲中,穿著并不存在的新衣服舉行游行大典。大臣、侍衛、全城的百姓沒有人敢說真話,只有一個小孩道出了真相:皇帝什么都沒穿。(1)給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4分)稱職( ) 附和( ) jüé( )士 頭xián( )(2)請給A、B兩處選擇恰當的詞語寫在下面的橫線上。(2分)A.__________ B.__________2.(8分)學校開展以“我愛運動”為主題的綜合性活動,請你根據要求,完成下列相關任務。(1)校學生會調查全校同學課余運動情況,下面是兩幅相關調查數據的統計圖。請你結合兩圖,用簡潔的語言寫出你的發現。(2分)課余活動情況活動方式 以運動為主 以娛樂為主 以閱讀為主 其他人數占比 20% 40% 30% 10%每天課余運動時間活動時長 20-40分鐘 20分鐘以內 40分鐘以上 不運動人數占比 25% 45% 10% 20%(2)學校向全體同學發出倡議:行動起來,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小胡說:“運動太累人,又浪費時間,還不如在教室里多做幾道題呢。”針對他的話,請你以同學的身份進行勸說,注意語言得體。(3分)(3)你的班級將出一期以“運動心得”為主題的黑板報,請你結合自己的運動體驗,寫一則心得。要求生動形象,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3分)同學一:我愛踢球,如穿針引線般的傳球,讓我享受到默契配合的快樂。同學二:我愛跑步,用汗水征服跑道,用毅力戰勝自我,用腳步丈量人生。3.(8分)補寫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1)《秋詞》(其一)中詩人描繪出一幅壯麗、開闊的秋日圖景,表達出豪邁之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夜雨寄北》中蘊含著仕途失意、羈旅他鄉、思鄉不得歸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涼蕭瑟的景色之中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3)陸游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自己雖然年邁體弱,但仍想守衛邊疆、報效祖國的心愿。(4)《潼關》中表達了詩人渴望沖決羅網、勇往直前、追求個性解放的少年意氣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閱讀(共48分)(一)整本書閱讀4.(4分)孫悟空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塑造得最為成功、最受歡迎的藝術形象之一。下列回目均和孫悟空有關,你認為應該精讀的回目是?請結合你的閱讀體驗說出理由。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戲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第九十八回 猿熟馬馴方脫殼 功成行滿見(二)詩歌鑒賞(4分)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邯鄲①冬至②夜思家【唐】 白居易邯鄲驛③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注】①邯鄲:地名,今河北省邯鄲市。②冬至: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古代冬至有全家團聚的習俗。③驛:驛站,古代傳遞公文,轉運官物或出差官員途中的歇息的地方。5.(2分)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道出了旅人常有的一種生活體驗,感情真摯動人。B.詩歌首句敘寫冬至佳節,原本團圓的日子,詩人卻遠在邯鄲,無法歸家。C.“抱膝燈前影伴身”,這句詩寫詩人在客店里過節朋友陪伴的溫馨情景。D.整首詩歌構思精巧,全詩無一“思”字,只平平敘來,卻處處含著“思情”。6.(2分)請寫出本詩中與“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夜雨寄北》)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詩句,并體會其中的情感。(三)文言文閱讀(1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乙】子禽①問曰:“多言有益乎?”墨子②曰:“蝦蟆、蛙黽③日夜恒鳴口干舌擗④然而不聽。今觀晨雞,時夜⑤而鳴,天下振動。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選自《墨子·墨子后語》)【注釋】①子禽:春秋時人,姓陳名亢,字子禽。②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墨家學派創始人。③蛙黽(měng):青蛙。黽,蛙的一種。④擗(pǐ):同“敝”,困,疲勞。⑤夜:在黑夜結束的時候。7.(4分)解釋下列加點字在文中的意思。(1)丁氏對曰 對:__________ (2)及其家穿井 及:__________(3)多言有益乎 益:__________ (4)時夜而鳴 時:__________8.(2分)乙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蝦蟆、蛙黽日/夜恒鳴口干/舌擗然而/不聽B.蝦蟆、蛙/黽日夜恒鳴/口干舌擗然/而不聽C.蝦蟆、蛙黽日夜/恒鳴口干/舌擗/然而不聽D.蝦蟆、蛙黽/日夜恒鳴/口干舌擗/然而不聽9.(4分)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2)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10.(2分)甲、乙兩篇寓言都從說話者的角度告訴我們說話應注意的問題,請分別概述。(三)現代文閱讀(共28分)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放學①安安上小學了。半年之后,媽媽覺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畢竟只是十五分鐘、拐三個彎的路程。②十五分鐘過去了,又過了一個十五分鐘。媽媽開始不安。③一個小時零十分之后,媽媽拎起汽車鑰匙,準備出門找安安。門鈴響了,安安進門,看見媽媽生氣的面孔,驚訝地問:“怎么啦?”媽媽生氣地說:“怎么啦?還問怎么啦!你過來給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書包,嘟著嘴在媽媽指定的沙發角坐下。他的球鞋一層泥,褲膝上一團灰,指甲里全是黑的。“你到哪里去了?”審問開始。“沒有呀。”安安睜大眼睛。“只要十五分鐘的路,你走了一小時零十分,你做什么了?”“真的沒有呀!”安安漸漸生氣起來,聲音開始急促,“我跟米夏兒、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這樣一路走回家,哪里都沒去,什么都沒做呀!”他氣憤地站了起來。看樣子孩子沒說謊。“安安,媽媽只是擔心,怕你被車子撞了,被壞人拐了,懂嗎?”安安點點頭:“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里都沒有去。”④以后的日子里,媽媽又緊張過好幾次,用電話追蹤來追蹤去,然后安安又一臉無辜地出現在門口。⑤媽媽決定親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鐘、三個拐彎的路程。⑥11點半,放學了。孩子們像滿天麻雀似的沖出來,嘰嘰喳喳吵得像一鍋滾水。孩子往千百個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躍,坐在長凳上的媽媽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還有安安的“死黨”。四個小男生在前頭走,媽媽在后頭跟著,隔著一段距離。⑦經過一截短墻,小男生一個接一個爬上去,驚險地走幾步,跳下來;再爬上去,驚險地走幾步,跳下來……11點45分。⑧經過一個大鐵門,里頭傳出威武的狼狗叫聲。米夏兒已經轉彎,現在只有三個男生了。三個男生躡手躡腳地走向大鐵門,一接近鐵門,狼狗撲過來,小男生尖叫著撤退,尖叫聲中混著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靜下來,小男生又開始躡手躡腳地摸向大鐵門……狂喜尖叫著撤退。媽媽看看手腕,12點整。⑨克利斯轉彎,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著地,肩并肩,頭顱依著頭顱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東西。他們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著正方形的書包,像烏龜背著硬殼。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螞蟻,螞蟻正用它的細手細腳,試圖將一只死掉的金頭綠眼蒼蠅拖走。死蒼蠅的體積比螞蟻起碼大上20倍,螞蟻工作得非常辛苦。媽媽很辛苦地等著。12點15分。⑩史提方轉彎。安安踽踽獨行,背著他花花綠綠的書包,兩只手插在褲袋里,嘴里吹著不成調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媽媽想,再轉彎就是咱們的麥河街。安安停下來。他看見了一片美好的遠景:一塊工地。他奔跑過去。媽媽心一沉。工地上亂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鐵釘、掃把、刷子……安安用腳踢來翻去,聚精會神地搜索寶藏。他終于看中了什么——一根約兩米長的木條。他握住木條中段,繼續往前走。12點25分。 在離家還有三個門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樹下,仰頭往上張望。這一回,媽媽知道他在等什么。松樹上住著兩只紅毛松鼠,它們經常在樹干上來來去去地追逐。有時候,它們一動也不動的,就貼在那樹干上,瞪著晶亮的圓眼看來來往往的路人。現在,兩只松鼠就這么定在樹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樹下,他們彼此用晶亮滾圓的眼睛瞅著對方,安靜得好像可以聽到彼此的心跳。 在距離放學時間一個小時零五分之后,七歲半的安安抵達了家門口。他把一根兩米來長的木條擱在地上,騰出手來按了門鈴。11.(3分)放學回家的路程,媽媽認為只需十五分鐘,安安卻走了一小時零十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時間差?12.(4分)照示例,用三字語概括⑦- 段的內容。__________、逗狼狗、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13.(3分)下面語句,結合加點詞句體會當時的情境,說說作者是如何描繪出安安的特點的。現在,兩只松鼠就這么定在樹干上,安安仰首立在矮籬外,他們彼此用晶亮圓滾的眼睛瞅著對方,安靜得好像可以聽到彼此的心跳。14.(4分)教育是一門愛與智慧共存的藝術。兒童和成人在認知、行為、情感方面有很大差異,需要互相理解和有效溝通。下面是小文和父母一起閱讀這篇文章后的交流情境。請你完善他們的對話。媽媽:文中媽媽好有愛呀。安安放學回家晚了,媽媽很著急,擔心他的安全;媽媽對安安回家晚有疑問,卻沒有輕易下結論,而是親眼看看孩子究竟在做什么。這都是媽媽對孩子的愛。小文:文中的安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孩子的成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分)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母親的百家碗①姐能把白胖蘿卜切得細如絲線,哥手里的大圓勺能調理出一桌子美味佳肴,我呢,笨人干苦活——沒得說,燒火洗碗。洗來洗去,我發現母親家里的碗,品種花色是越來越多了。②20世紀80年代,父親在村里開了家代銷店,還科學種田,培植雜交水稻種子,我們家最先成了村里的“萬元戶”。父親去縣城受表彰回來,從供銷社批發了五桌飯碗、五桌菜碗和五桌筷子,雖然只是些白底藍邊的粗瓷碗,但在數量和齊整上真是大手筆,白亮亮藍圈圈的碗和用一品紅煮過的竹筷往桌上一擺,鄰人羨慕不已,細聲細氣地對我母親說,家里有喜事時要借去一用。母親是最惜物的,鄰人要借,母親覺得有面子,但又擔憂碗搞混了、摔破了。③父親自然比母親胸懷開闊,開導說,農家用物十八樣,犁耙鋤箕,誰家能樣樣置辦齊整?還不是你辦風車我辦禾桶,鄰里之間相互借用。碗怕搞混,這個好辦,給它們做個記號不就行了?“碗又不是雞鴨,怎么做記號?”母親為難地說。父親笑而不答。④晚上,父親拿回來一個小鑿子和錘子,要哥哥雙手扶好碗沿,父親輕輕地在碗底打點,一點一點組成橫豎撇捺,當一個“開”字出現在碗底時,母親高興起來,全院子都是“羅”姓,第二字是班輩字,也有十來個同輩的,只有第三個“開”字是屬于父親的。刻上這個字,隨便哪家來借都不會弄錯了。每次有人來借碗,母親總會說,我家的碗都刻了字的。⑤村里的紅白喜事,孩子們自然是最快樂的,一院落的人一起吃飯,是多大的排場啊。孩子們端著飯碗,到這桌瞧瞧,那桌看看,甚至在桌凳的空隙間玩起了游戲,打破碗成了常有的事。主家一般都不會怪罪孩子,更不可能要孩子父母賠償,酒席完畢,主家自會主動賠償,賠的時候有花色品種相同的當然好,但各家買的碗大都不一樣,怎么辦呢?鄉人自有鄉人的辦法:打碎飯碗賠菜碗,打碎菜碗賠更大的菜碗,不能虧了好心幫你的人。那些年,院落里幾乎家家借過我家的碗,母親的菜碗,可以說聚集了整個院落的品種,有刻“華”字的、刻“楚”字的、刻“安”的,還有沒刻字的大海碗。每次洗這些落滿了歲月的碗,總會想起院落里的那些美好的人和事。⑥后來,村里的經濟條件好起來,家家置辦了十桌八桌碗筷,一般的紅白喜事都能自家應付,再不要借我家的碗了,但母親家里的碗還是在變,因為母親的孩子一個個長大了,成家了。⑦顯眼的是十多只裝驢膠補血顆粒的搪瓷碗,那是姐買給母親的補品,補品吃完,搪瓷碗被母親利用上,家庭聚餐時盛雞盛魚剛好;喜慶的是幾只白底紅花的小菜碗,這是哥哥家里的碗,是過年過節時嫂子給母親送菜時留下的;小巧的是兩只青瓷蓋碗,母親入冬總會咳嗽,我會用蓋碗蒸了冰糖雪梨、冰糖銀耳給母親送來;方便的是幾個塑料飯盒,那是侄女侄兒們給母親帶餃子、酥餅等留下的……清洗著這些雜色的碗,感覺歲月靜好。⑧還有一只陶缽,看到它,我會生出時光倒流之感。那是我剛工作那年重陽節,學校教師會餐,每人一缽子米粉肉。蒸籠揭開,整個校園都香了。老師們都舍不得一個人獨享這份美味,但又不好意思端回去。校長說:“我就不陪大家過節了,我得把米粉肉端回去給孩子們吃。”聽校長這么一說,大家都輕松了,我也喜滋滋地端了米粉肉回來,和母親一起吃。母親現在還會說起,學校蒸籠里蒸的米粉肉最好吃。⑨母親的碗,最不整齊,大大小小,新新舊舊,但每一只碗里,都珍重地盛滿了我們院落、我們家的幸福。15.(3分)本文用樸實自然的筆調,寫出了生活的溫情。請簡要概括能體現溫情的相關故事情節。16.(3分)你對文中“每次有人來借碗,母親總會說,我家的碗都刻了字的”這句話是如何理解的?請簡要分析。17.(4分)結合具體內容,說說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18.(4分)請簡要分析你對文章標題“母親的百家碗”的理解。三、作文(共50分)19.題目:______最美要求:①請在橫線處將題目補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③不得在文中泄露個人和學校信息;④不少于600字,書寫工整,字跡清楚。 2025-2026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檢測培優卷答案 1.(1) chèn、hè、爵、銜 (2) 炫耀、不可救藥 2.(1) 課余活動以運動為主的學生占比低,超半數學生運動時間不足 20 分鐘或不運動。 (2) 示例:小胡,運動能鍛煉體能,讓我們更有精力學習,還能緩解壓力,可不是浪費時間呀。 (3) 示例:我愛跳繩,繩子飛舞如彩虹,跳躍間汗水滴落,每一次騰空都藏著向上的力量。 3.(1)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2)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3)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4)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4.示例:應精讀第七回。此回寫孫悟空大鬧天宮后被壓五行山,展現其反抗精神與強大實力,是他命運的轉折點,能深入理解其性格與故事主題,意義重大。 5.C 6.①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②表達了詩人身處異鄉的孤寂和對家人的深切思念。 7.(1)應答,回答 (2)等到(到了) (3)好處(用處、作用) (4)按時 8.D 9.(1)國都里的人都在談論這件事,使宋國的國君知道了這件事。 (2)多說話有什么用處呢?只有在恰當的時候說話才有用。 10.甲文:說話要清晰,避免歧義。乙文:說話要找準時機。 11.媽媽按直奔目的地計算只需十五分鐘,而安安天性好奇,被路上事物吸引,邊走邊玩,所以用了一小時零十分。 12.跳短墻、觀螞蟻、撿木條、看松鼠 13.“晶亮圓滾” 寫出安安與松鼠眼睛的靈動,體現他對自然的好奇;“安靜得能聽到心跳” 刻畫其專注,表現他對小動物和大自然的喜愛與探究欲。 14.示例:文中的安安充滿童真。他和伙伴們跳墻、逗狗、觀蟻等,展現兒童愛探索、愛冒險的天性,滿是童趣。 孩子的成長需要理解與尊重。父母應站在兒童視角看待他們的行為,呵護好奇心,孩子也該體諒父母的擔憂。 15.①父親在碗底刻字,方便鄰里借用,解母親顧慮。②鄰人借碗,母親樂意借出,損壞后以大換小賠償。③晚輩們送補品、菜肴等,留下各式碗碟孝敬母親。④“我” 工作后帶米粉肉與母親同享。 16.這句話體現母親樂意借碗的大方,也暗含對自家刻字碗的自豪,展現鄰里互助的溫情。 17.結構上照應標題,使文章完整;內容上點明每只碗都盛滿院落與家庭的幸福,揭示主旨,表達對往事的懷念。 18.①概括文章圍繞母親的各種碗展開的內容;②“碗” 是線索,串聯鄰里與家庭往事;③揭示鄰里溫情與家庭幸福的主旨;④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19.堅持最美 晨光熹微,操場上已有個身影在奔跑。那是隔壁班的小雨,先天腿部不便,卻每天堅持晨跑。 最初,她跑幾步就氣喘吁吁,汗水浸濕額發,腳步踉蹌如風中殘燭。有同學竊笑,她卻像沒聽見,咬著牙一步步挪。我曾問她何必為難自己,她擦著汗笑:“想看看自己能跑多遠。” 漸漸地,她的步伐穩了些。春寒料峭時,她裹著厚外套跑;夏日炎炎時,她帶著遮陽帽跑。有次下雨,她滑倒在跑道上,膝蓋滲出血,卻爬起來繼續,泥水混著血水印在地面,像朵倔強的花。 三個月后的校運會上,她報名 1000 米。發令槍響,她起步便落后,卻始終沒停。快到終點時,全場響起掌聲。她沖過線的那一刻,陽光落在她帶淚的笑臉上,比金牌還亮。 原來堅持的姿態,從不需要完美,卻自帶光芒。那日復一日的奔跑,是對生命最美的致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