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 第一單元第4課 我們有精神一、教學目標1.知道“有精神”的具體表現,理解“有精神”是外在表現與內在精神的結合,認同其在個人成長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養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2.在日常生活中堅持做到"有精神",自覺養成保持健康積極的精神面貌的良好習慣,逐步形成樂于學習的主動品格和樂觀開朗的堅韌品格。3.自主體驗"有精神"的狀態,主動探索保持"有精神"的具體方法并積極踐行,提升探究和踐行能力。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理解“有精神”的具體表現和內涵。掌握“有精神”的具體方法。2.教學難點:理解“有精神”是外在表現與內在精神的結合。三、課前準備1.教師準備:小記者證;“我有精神記錄卡”2.學生準備:自己有精神的照片四、活動過程活動一:亮眼找“精神”1.情境創設。新學期開始了,學校的小記者站要開設一個新欄目《新學期,新面貌》,邀請咱們班里的孩子都來當小記者,找一找咱們校園里的新面貌。這是大家的小記者證,每完成一個欄目環節,就能點亮一個大拇指,獲得五枚大拇指的孩子,就能被評為“好面貌小記者”,有信心嗎?在小記者們的采訪過程中,老師還會根據大家的表現,發出獎勵星,準備好了嗎,一起進入今天的欄目主題:我們有精神。【板書:我們有精神】2.升旗儀式有精神。小記者們出發,來到天安門廣場,看到這樣一幕(升旗儀式)。學生看到了什么?什么樣的表現是有精神的?解放軍服裝整齊、身姿挺拔,非常有精神。【板書:身姿挺、衣冠正】在學校里,升旗儀式時的我們在做什么?唱國歌、行隊禮/注目禮、排好隊伍、站得筆挺、認真聽……請同學來演一演,怎么樣是有精神的。【板書:聲音響、動作準】學生自評表現,發出獎勵星。3.日常生活有精神。現在班里誰有精神?坐的時候端正、行走的時候勻速、舉手的時候手筆直、發言時聲音響亮……教師評價表現,發出獎勵星。同學都知道了自己有精神是什么樣的。老師出示卡通人物圖片(站、坐、表情),學生能不能辨認出他們是不是有精神?如果覺得他們有精神,就說:“精神精神真精神”;如果覺得他們沒有精神,就說“不精神”。對“不精神”的樣子,放出對比照,更直觀感受怎樣才是精神的。照片1:站得有精神。請單個學生比一比,誰站得最有精神。照片2:坐得沒有精神。請學生說一說,怎么樣坐才是有精神的。小組內比一比,誰坐得最有精神。照片3:表情沒有精神。請學生說一說,什么樣的表情才是有精神的。全班做出表情,教師來評。玩游戲:我說你做,教師說動作,學生做出怎樣是有精神的(坐端正、舉手、看書、立正、眼保健操……)。請之前發言的同學觀察誰的表現有精神并發出獎勵星。4.全面發展有精神。看課本中的繪本故事《誰精神?》,小記者們來到森林王國“看看誰精神”大賽中做評委,這四個小動物都說自己最有精神,你們同意嗎?不是做到某一方面有精神即可,要努力把各方面都做好,才能更有精神。學生思考,自己在哪些方面已經做到很有精神了,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有精神。小組討論,互相提提建議,然后全班分享。找到更有精神目標的孩子,自評獎勵星。5.小結:小記者們,你們成功找到了有精神的模樣,獲得了第一枚大拇指。活動二:慧眼識“精神”1.小組趣分享。學生在課前準備一張自己有精神的照片。和身邊的小伙伴分享,這是什么時候拍的,你在干什么,為什么這么有精神?在學生分享之前,先由老師示范分享。2.集體大討論。選幾位同學的照片放在PPT上,請對應的同學自己來介紹,再請其他同學說一說感受。引出精神不只有外表,還有內在。【板書:認真專注、自信陽光、勤奮好學、機靈懂事】3.小結:小記者們,你們明白了有精神的樣子來自我們的外表,也來自我們的內心。【板書:外、內】獲得了第二枚大拇指。4.課間操。活動三:妙法有“精神”1.尋訪好方法。有沒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讓我們變得更有精神呢?通過小朋友們的講述,了解有精神的辦法:適當運動、早 睡早起、心情愉快。【板書:適當運動、早睡早起、心情愉快】2.提議金點子。再想一想、說一說,其他能讓人有精神的金點子(講衛生、吃飽吃好、曬太陽、交朋友、樹榜樣……)穿插讓學生演一演,不同狀態下有精神和沒精神,感受好方法能讓人更有精神。3.小結:小記者們,你們掌握了有精神的金點子,獲得了第三枚大拇指。4.活動延伸。鼓勵學生利用好這些金點子,教師出示“我有精神記錄卡”,記錄自己一周的表現,根據表現,由家長送出第四枚大拇指。下節課,開展“我們多精神”展示會,為有精神的孩子送出第五枚大拇指,評出“好面貌小記者”。五、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